1. 湯顯祖的主要作品
湯顯祖著有《紫簫記》(後改為《紫釵記》)、《牡丹亭》(又名還魂記)、《南柯記》、《邯鄲記》,詩文《玉茗堂四夢》、《玉茗堂文集》、《玉茗堂尺牘》、《紅泉逸草》、《問棘郵草》,小說《續虞初新志》等。因為牡丹亭、紫釵記、南柯記、邯鄲記這四部戲都與「夢」有關,所以被合稱為「臨川四夢」,都以「愛情」為主題。這四部戲中最出色的是《牡丹亭》,寫一個女孩因情而死,又因情而復生的故事。在《牡丹亭》之前,中國最具影響的愛情題材戲劇作品是《西廂記》。而《牡丹亭》一問世,便令《西廂記》減色不少。 《紫簫記》,大約創作於1577年,卻因被認為影射時政而輟筆。十年後又改為《紫釵記》。
1598年棄官返鄉後作《還魂記》,即《牡丹亭》,描寫了少女杜麗娘與年輕書生柳夢梅在夢中相愛,醒後尋夢不得,抑鬱而終。其後柳夢梅掘墳開棺,杜麗娘復活,與書生成婚。
1600年?作《南柯記》。
1601年?作《邯鄲記》。 《感事》
《聞都城渴雨時苦攤稅》
《玉茗堂四夢》
《玉茗堂文集》
《玉茗堂尺牘》
《紅泉逸草》
《問棘郵草》 湯顯祖和俞二娘
「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願,便酸酸楚楚無人怨」,這是《牡丹亭》中杜麗娘著名的唱詞。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故事,並非僅僅屬於《牡丹亭》。它的一位讀者俞二娘,也超越了生死,「但是相思莫相負,牡丹亭上三生路」——作者、觀眾和戲劇以最奇妙的方式相遇了。
從明萬曆年間的原創版,到2004年的青春版,《牡丹亭》已經上演了四百餘年,湯顯祖娓娓描述的愛情故事,征服了無數觀眾,尤其是那些情竇初開的青年。其中,最為典型的當數俞二娘。用眼下的流行語來說,她是一位「超級粉絲」,當今的追星族與她相比無不遜色。
有一條為崑曲研究者奉若至寶的史料,記錄在明人張大復的《梅花草堂筆談》里:「婁江女子俞二娘,秀慧能文詞,未有所適。酷嗜《牡丹亭》傳奇,蠅頭細字,批註其側。幽思苦韻,有痛於本詞者……」俞二娘在讀了《牡丹亭》以後,用蠅頭小楷在劇本間作了許多批註,深感自己不如意的命運也像杜麗娘一樣,終日鬱郁寡歡,最後「斷腸而死」。臨終前從松開的纖手中滑落的,正是《牡丹亭》的初版戲本,而且「飽研丹砂,密圈旁註,往往自寫所見,出人意表」。
湯顯祖得知消息後,揮筆寫下《哭婁江女子二首》:「畫燭搖金閣,真珠泣綉窗。如何傷此曲,偏只在婁江。何自為情死,悲傷必有神。一時文字業,天下有心人。」
湯顯祖逝世後150年,與他同為江西人的蔣士銓,寫了一部《臨川夢》。據日本學者青木正兒《中國近代戲曲史》記載,這部以劇作家湯顯祖為主角的傳奇分上下兩卷,共20出。傳奇中多次出現特殊人物俞二娘。
例如第四齣《想夢》,寫俞二娘耽讀《還魂記》,柳生和杜麗娘竟幻影現身。第十齣《殉夢》,寫俞二娘讀《還魂記》斷腸而死(這恐怕源於張大復的記載)。可是到了劇本的下卷,故事情節的變化超出了人們的想像。例如第十五齣《寄曲》,寫俞二娘死後20多年,她的乳母將俞二娘批點的《還魂記》送到了湯顯祖手裡。第十六齣《訪夢》,寫俞二娘的亡魂打算拜訪湯顯祖,以此意訴之釋尊。第十九出《說夢》,寫湯顯祖長子死而歸天,與淳於棼、盧生、俞二娘、霍小玉(除俞二娘外均為湯顯祖的劇中人)等人在天王前相會,論世事皆夢。最後一出,則寫湯顯祖在玉茗堂睡覺,睡神引俞二娘的靈魂進入湯顯祖的夢中,與之相會。湯顯祖感其知己。淳於棼、盧生、霍小玉等人也來見。玉茗花神傳天王法旨迎眾人入覺華宮。(青木正兒《中國近代戲曲史》,王古魯譯,中華書局版)
劇作家往往是經由文字和舞台表達思想,與觀眾交流感情的。然而在這部《臨川夢》中,湯顯祖與俞二娘不僅超越了劇作家與觀眾的關系,更超越了現實生活中人與人的關系,他們的靈魂居然能在夢境中相聚,並進入仙界天庭。這與《牡丹亭》的藝術手法一脈相承。誠如湯顯祖在《牡丹亭題詞》中所說:「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夢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豈少夢中之人耶!」
在現實生活中,湯顯祖與俞二娘或許無緣相識,可是在《臨川夢》中,他們卻有了時間跨度很長的奇特交往,乃至心心相印。 明代大戲劇家湯顯祖於萬曆十九年(1591)貶任徐聞典史時,有感於當地士子輕生,因而倡建貴生書院,清代經多次修建,1984年重建。貴生書院在徐聞縣徐城鎮舊城內。書院前有明代石道,全長732米,寬4.6米,東西走向,路面有牛車車輪輾成軌跡2道,深達13厘米。沿石道西走300米有學宮,建於明,僅存大成殿,1986年重修,現完好。書院和石道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古代徐聞縣民風好鬥人皆輕生,湯顯祖為了推廣中原文明化土著之俗,其聯合知縣熊敏捐俸銀在徐聞縣城西門塘畔創辦了一所「貴生書院」,教民知書識禮,認識生命的重要性而化其輕生之俗。並宣傳「君子學道則愛人」、「天下之生皆當貴重」的人生哲理。湯顯祖將書院的12間教室,分別命名為審問、博學、慎思、明辨、篤行、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並在《徐文留別貴生書院》一文中道:「天地孰為貴,乾坤只此生,海波終日鼓,誰悉貴生情。」湯顯祖在教學上對弟子一視同仁,因材施教,扶理談修,每日津津不厭。通過湯顯祖的教育和宣傳,徐聞文風漸盛,科舉盛行。清《王夫子賓興》碑文曰:「自明義仍先生來徐聞建書院,而徐益知向學,當時沐其教者,輟魏科登賦仕,後先輝映,文風稱極。」萬曆十九年(1591)至明末徐聞連年旱災,民食不果腹,但人人向學,仍出了15名舉人。明清兩代徐聞多次修繕貴生書院,並訂立了《院規條》,還撥出學田96石作為會科經費,可見湯學已經深入徐聞人心。湯顯祖病逝的消息傳至徐聞,徐聞縣興建了「湯公祠」,以此表達當地人民對他的崇敬和懷念。

2. 不同時代的詩歌
年代:先秦
作者:屈原
作品:離騷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覽揆余於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
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導夫先路。(節選)
年代:漢
作者:項羽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年代:漢
作者:司馬相如
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皇。
時未遇兮無所將,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艷淑女在閨房,室邇人遐毒我腸。
何緣交頸為鴛鴦,胡頡頏兮共翱翔!
皇兮皇兮從我棲,得托孳尾永為妃。
交情通意心和諧,中夜相從知者誰?
雙翼俱起翻高飛,無感我思使余悲
年代:魏晉
作者:曹操
天地間,人為貴。
立君牧民,為之軌則。
車轍馬跡,經緯四極。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於鑠賢聖,總統邦域。
封建五爵,井田刑獄。
有燔丹書,無普赦贖。
皋陶甫侯,何有失職?
嗟哉後世,改制易律。
勞民為君,役賦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國,
不及唐堯,采椽不斫。
世嘆伯夷,欲以厲俗。
侈惡之大,儉為共德。
許由推讓,豈有訟曲?
兼愛尚同,疏者為戚。
年代:南北朝
作者:北朝民歌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
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
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
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
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
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
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
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
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年代:唐
作者:李白
胡雁鳴,辭燕山,昨發委羽朝度關。一一銜蘆枝,南飛散
落天地間,連行接翼往復還。客居煙波寄湘吳,凌霜觸雪毛體
枯。畏逢矰繳驚相呼,聞弦虛墜良可吁。君更彈射何為乎。
年代:宋
作者: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年代:元
作者:馬致遠
作品:天凈沙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年代:明
作者:湯顯祖
作品:聞都城渴雨,時苦攤稅
五風十雨亦為褒,
薄夜焚香沾御袍。
當知雨亦愁抽稅,
笑語江南申漸高。
年代:清
作者:龔自珍
作品:己亥雜詩
秋心如海復如潮,惟有秋魂不可招。
漠漠鬱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當腰。
氣寒西北何人劍,聲滿東南幾處簫。
一川星斗爛無數,長天一月墜林梢
年代:近代
作者:弘一
作品: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年代:現當代
作者:餘光中
作品:鄉愁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3. 女主男友一夜暴富回歸和女主結婚,其實是死了想借女主處子之身賄賂黑無常讓自己魂魄留在人間這是啥小說
男友叫陸思齊,我只知道這么多,我也在找這部小說
4. 小說《蛇骨》的結局是什麼啊
蛇骨
作者:渴雨
本小說的主角阿曼雲舍,文中的愛情故事凄美而純潔,文筆內極佳,實力推容薦。小說精彩段落試讀:子不語,怪力亂神。雲族長用我認祖歸宗來救阿得,也就是說,從雲蛇吐霧開始,雲族長就布著局等我來雲家村。
5. 明代劇作家湯顯祖,在《牡丹亭》里創作了哪些人物
《牡丹亭》是一部愛情劇,少女杜麗娘長期大門不出 二門不邁,接受封建道德的教育,但是扔動了春心,夢中與書生柳夢梅幽會,後因情而死,死後與柳夢梅結婚,並最終死而復生,與柳在人間結成夫婦。
《牡丹亭》是湯顯祖的代表作,也是中國戲曲史上浪漫主義的傑作,通過杜麗娘和柳夢梅生死離合的愛情故事,洋溢著追求個人幸福,反對封建制度的浪漫主義理想,感人至深,杜麗娘是中國古典文學里最動人的婦女形象之一,通過杜麗娘與柳夢梅的愛情婚姻,喊出了愛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聲,並且暴露了封建時代對人們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閱讀《牡丹亭》,感受穿越時空的生死之戀。
《牡丹亭》在藝術上的最大特色是浪漫的愛情故事,它的浪漫主義特色在通過“夢而死”、“死而生”的情節表現了理想和現實的差距,杜麗娘所追求的理想在當時的現實環境里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但是最後她擺脫了種種封建禮教的束縛,實現了自己的願望。
湯顯祖是明代有名的戲劇家,他自幼就才華橫溢,戲曲代表作有《牡丹亭》,作品《還魂記》、《紫釵記》、《邯鄲記》稱為“臨川四夢”,詩文《 感事》、《聞都城渴雨》等。
6. 求《我是棺材女》作者渴雨,TXT完結全本,請直接上傳附件,謝謝!
鏈接:
《我是棺材女》是連載於黑岩閱讀網的網路小說,作者是渴雨。
7. 請問大家誰有賢兔 賢敏 的《Kiss the rain》文
雨的印記每當你需要我! 雨的印記每當我經歷了太久如果你的嘴唇感到孤獨和渴雨的印記等待黎明時刻牢記我們在同一天空下及夜的空我為你如果你覺得你不能等到早上雨...
8. 重生女主叫陶熙然 男主叫季臨淵 求小說書名
《不可思議懷孕事件》
作者:渴雨 狀態:更新中 類型:女生靈異
簡介:結婚一年,我都還是處,老公跟戀愛時好像變了一個人一樣,婆婆每天給我喝一些古怪的湯...
男主角秦順簡,女主角張新雨
提到男女主角章節如下
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可我沒想到我跟秦順簡婚前婚後竟然會有這么大的差別。 我叫張新雨,23歲,大學剛畢業後就和談了兩年的男朋友秦順簡結婚了,
9. 鸚鵡曲·農夫渴雨的作品鑒賞
這支小令寫農夫渴雨,用農民的口吻來寫,極為質朴自然,富有生活氣息。「年年牛背扶犁住」,是說農夫們終生從事農業,以此為生。但是正當農作物抽穗揚花最需要雨水之時,天公卻不作美,久旱不雨。他們盼望雨水救活莊稼。但天象卻呈無雨的徵兆,使人著急。作者心情與農夫一樣,遙望長天,希望有一片閑雲或許會降下甘露。這是他內心真誠的祈求,表現出他關心人民疾苦與農民同喜憂的精神。
此曲由農夫眼中看出,口中說出,這種設身處地,直接反映農家生活與農民的思想情緒的作品,在整個元人散曲中誠屬不多,難能可貴。因詩人體察農夫生活的艱辛,理解他們的心願,才能對他們有如此真誠的同情。
「年年牛背扶犁住」即「年年牛背扶住犁」,因押韻和平仄的需要改動了語序,卻因此使全句顯得圓融老到。這一句通過跟隨牛後把犁的畫面,洗練而生動地塑造了田間耕作的「農夫」形象。更重要的是以「年年」為下句的「近日」作出鋪墊,農夫年復一年辛勞耕田,種種苦惱都安然忍受下來,而近日卻「最懊惱殺」,可見非同小可。三、四句寫出了其中的原因,是因為稻子恰待抽穗揚花,偏偏卻逢上天旱,以至於農夫「渴煞青天雷雨」。短短四句,就已繳足了題目的含意,勾起了讀者的關心與同情。
然而上半段只能說是交代了一個大的背景,「農夫渴雨」究竟渴望到怎樣的程度?〔幺篇〕便就此進行了點染和生發。作者選取了農夫仰望天空的鏡頭。此時夕陽已下,殘霞滿天,俗諺謂「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顯然毫無下雨的跡象,大違農夫的心意。全句以一個「恨」字領起,顯示了農夫的失望。這「殘霞」還在飄散變化,然而不久就漸漸消隱於南天。作者不直言它的消失,而用了「截斷玉虹南去」的曲折表述,暗示農夫一直在殘霞中尋覓著「玉虹」的蹤影,也就是說,在期盼著出現降雨的徵兆,然而殘霞「截斷」了這種可能。「截斷」二字,帶有毫不通融的決絕意味,呼應了前句的「不近人情」。這兩句雖是貫聯一氣,實卻包含了農夫目睹殘霞從出現到消失的漫長過程。作品至此並不結止,又繼續生發出餘波,這就是最末兩句。「望人間三尺甘霖」,望是盼望、想望,「三尺甘霖」自然是子虛烏有。然而「三尺」又說得如此具體,可見這是浮現在農夫腦海中的幻影,說明他還在痴痴盼想。皇天不負苦心人,果然天空凝起一團雲朵!「看一片閑雲起處」,雲是閑雲,起是初生,這雲是否有所作為、能不能化為「甘霖」,作者皆無交代,只留下渴雨農夫「看」的剪影,也為讀者留下了悠長而深重的餘味。
這支小曲純用白描,層層生波,細膩地表現了農家甘苦的一個側面。下片〔幺篇〕中連用「殘霞」、「玉虹」、「甘霖」、「閑雲」四種表示天象的詞語,卻有實有虛,令人玩味無窮。馮子振的《鸚鵡曲》,是在京城聽歌女演唱白賁的《黑漆弩(即鸚鵡曲)·漁父》後,因友人提起此曲曲牌格律嚴格難循,而有意和作的,他運用各種題材,前後步原韻共作了四十一首。在聲律與韻腳的限制中信步遊行,可見作者不凡的才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