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君若揚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沈各異勢,會合何時諧-曹植《明月上高樓》意思
你像是路上的清塵般飄忽,我像是污濁的水中的淤泥。在塵世中各自浮沉,什麼時候才能執手相諧。
『貳』 自君之出矣,明鏡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窮已時,君若揚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沈各異勢,會合何時諧,春
就是切割一起
『叄』 君若揚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沈各異勢,會合何時諧,這幾句詩的具體意思是什麼
意思為:男方似路上的揚塵,女方似混水裡的泥土,塵土飛揚,泥土下沉,不在一起,什麼時候才可能會和在一起,白首偕老,和諧共處?
暗指男女雙方各在一方,女子心中傷感,認為沒有和諧共處之日。
『肆』 誰來解釋-曹植《明月上高樓》 君若揚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沈各異勢,會合何時諧-解釋這句
賞析一】
曹植的詩歌,一般皆以建安為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的曹植正值年少氣盛之際,以洋溢的才華令人側目外,更因此受盡了父親疼愛.曹操對這個「每見進難問,應聲而對」的兒子,是「特見寵愛」 的.於是這個時期的曹植,過的是富貴無憂的公子哥兒的生活,詩歌里也就充滿著少年人的雄心壯志及趾高氣揚的意味,<白馬篇>可作代表.而本來憑著出色的天賦與才華,曹植極有可能繼承其父的霸業,只可惜他「任性而行,不自雕勵,飲酒不節」,終於漸漸使曹操對他喪失信心.相反的,曹植的同父異母的兄長曹丕卻自重自持,雖然才華光芒皆稍遜其弟,但曹操考量「文帝御之以術,矯情自飾,宮人左右並為之說,故遂定為嗣」(<三國志>).
曹操的逝世,是一代風雲的終結,同時也是曹植生命中的轉折點.曹丕繼位以後,對這個一度曾是王位準繼承者的弟弟十分防備.他不只把曹植分封至京城以外,使他遠離政治權力中心,甚至還設了「監國使者」,以防其弟圖謀不軌,威脅本身的地位.人們耳熟能詳的<七步詩>:「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說的正是曹植在曹丕的脅迫下,所作的一首哀泣骨肉相殘的詩歌.這首詩歌真正的淵源不可考究,流傳的版本亦有不同,出於曹植之手的可能性也很低,可是從這首詩里,還是得以見出曹丕兄弟間相互爭斗猜忌確屬事實.
曹植滿腔抱負無處施展,而手足胞兄對自己處處防範,不禁令曹植心灰意懶.被壓制受監視的結果,令他後期所作詩歌多傾向於感傷哀怨一類,而以棄婦自比更是其詩歌的特色之一.除了這首<七哀>,其他如<浮萍篇>、<雜詩>等詩里皆有怨婦形象的運用.怨婦形象的運用,可以追溯至《詩經》.《詩經》里的女性有兩種形象,一是窈窕賢淑的美女如<關雎>;另一類則是現實中的棄婦,例如<衛風.氓>.到了楚辭,女子常常是一種美好的象徵,用來代指美好的品性又或是借喻君主.此後的《古詩十九首》里,怨婦的形象更是運用得很普遍,如<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等,但這裡面的思婦怨婦以寫實居多.而發展到建安時期,詩文里的女子形象則是真實的棄婦形象與用作托諷的象喻兩者兼而有之.曹植這首<七哀>里的棄婦,就是用作象喻的.
曹植一直是有政治野心、期盼成就豐功事業的,他在<與楊德祖書>中就說:「吾雖薄德,位為藩侯,猶應庶幾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建永世之業,流金石之功,豈徒以翰墨為勛績、辭賦為君子哉!」.這種致君為國的理想,不僅是曹植個人的志向,同時也是當時整個時代的風氣反映.建安時代時局動盪不安,曹操的雄才豪行、英偉氣勢,在當時的建安文士間形成了巨大的影響,帶動了一股求取建功立業的風潮.曹植就是如此深受乃父與整個時代風潮的熏染,汲汲渴望能「名編壯士籍」、「捐軀赴國難」(<白馬篇>).
可是抱著成就功名期盼的臣子,如果不能獲得君主的賞識任用,那便全無施展才能抱負之機,沒有辦法實現自我的價值.這樣的君臣關系,就彷佛那個時代全心托靠男性的女子,一朝被夫君離棄,那就是沒了依傍的怨婦,失去生存的價值以及生命的重心.曹植此時已自知功名無望,於是將滿腔哀怨寄託在和他具備相同情感的怨婦的愁苦裡.
劉履評<七哀詩>道「子建與文帝同母骨肉,今乃浮沉異勢,不相親與,故特以孤妾自喻,而切切哀慮也」 .此話實在總括了<七哀>此詩的內容思想.七哀,李冶《古今注》謂人有七情,今哀戚太盛,喜、怒、樂、哀、惡、欲皆無,唯有一哀,故謂之七哀 .這樣闡釋七哀題旨的旨意,可說非常確切合適.七情失其六,唯餘一哀,這份哀傷彌漫整體,本來應有七情之別如今同為一哀,十分突顯了哀傷之厚重.《文選》就將本篇歸入哀傷一類,而本詩的確是籠罩在濃濃的哀戚傷痛里.
<七哀>開頭兩句用的是托物起興的手法.明月在中國詩歌傳統里,往往起著觸發懷想相思的作用 ,比如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月光月夜,常常會撩起詩人綿綿不盡的思緒,勾起心中思念怪掛懷的人或事.所以當皎潔的明月照著高樓,清澄的月光如徘徊不止的流水輕輕晃動著,佇立在高樓上登高望遠的思婦,在月光的沐浴下傷嘆著無盡哀愁.曹植接著採用自問自答的形式,牽引出怨婦幽幽地敘述悲苦的身世,這同時也是曹植牽動了對自己崎嶇境遇的感慨.從明月撩動心事到引述內心苦悶,曹植寫得流暢自然,不著痕跡,難怪能成為「建安絕唱」 .
『伍』 君若揚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沈各異勢,會合何時諧。這幾句詩的具體意思是什麼
原文:曹植《明月上高樓》
君若揚路塵,妾若濁水泥,
浮沈各異勢,會合何時諧?
翻譯:
明亮月亮照在高高閣樓,流動的月光不住晃動。樓上有個愁苦的思婦,邊悲嘆邊哀傷。請問樓上唉聲嘆氣的是誰啊,回答說是異地客旅者的妻子。夫君已遠行在外超過十年了,我只好孤清地獨自棲居。
夫君好比是路中的清塵,我卻像污濁的水和泥;清塵是浮的,水泥是沉的,浮沉所處的位置是不同的,因而和合在一起的機會是渺茫的。可以的話,我願意化作西南風,在人間消失而進入夫君的懷抱中。夫君的胸懷早已不向我開放了,我還有什麼可依靠的呢。

(5)揚路塵寫的小說童童擴展閱讀:
賞析
以人自比「宕子妻」,以思婦被遺棄的不幸遭遇來比喻自己在政治上被排擠的境況,以思婦與丈夫的離異來比喻他和身為皇帝的曹丕之間的生疏「甚於路人」、「殊於胡越」。詩人有感於兄弟之間「浮沉異勢,不相親與」,進一步以「清路塵」與「濁水泥」來比喻二人境況懸殊。
「願為西南風,長逝人君懷」,暗吐出思君報國的衷腸;而「君懷良不開,賤妾當何依」,則對曹丕的絕情寡義表示憤慨,流露出無限凄惶之感。全詩處處從思婦的哀怨著筆,句句暗寓詩人的遭際,詩情與寓意渾然無間,意旨含蓄,筆致深婉,確有「情兼雅怨」的特點。
這首詩的起句與結尾都相當精妙。起句既寫實景,又渲染出凄清冷寂的氣氛,籠罩全詩。月照高樓之時,正是相思最切之際,那徘徊徜徉的月光勾起思婦的縷縷哀思——曹植所創造的「明月」、「高樓」、「思婦」這一組意象,被後代詩人反復運用來表達閨怨。
詩歌結尾,思婦的思念就象那縷飄逝的輕風,「君懷良不開」,她到哪裡去尋找歸宿呢?結尾的這縷輕風與開首的那道月光共同構成了一種幽寂清冷的境界。
『陸』 與帥弟同居的日子(上下)電子書txt全集下載
鏈接:
作品簡介:
《與帥弟同居的日子》是連載於網路小說的一部現代言情類型網路小說,作者是金銀童。
『柒』 明月上高樓,君若揚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這首詩是什麼意思
暗指男女雙方各在一方,女子心中傷感,認為沒有和諧共處之日。 明月上高樓 (寫景) 君若揚路塵,(指男方似路上的揚塵) 妾若濁水泥,(女方似混水裡的泥土) 浮沉各異勢,(塵土飛揚,泥土下沉,不在一起) 會合何時諧?(什麼時候才可能會和在一起,白首偕老,和諧共處?)
『捌』 君若揚路塵,妾若濁水泥 是什麼意思 有什麼含義
這句詩的正確寫法是: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
意思是:夫君是那路中的清塵,而我只是污濁的水和泥。
含義:喻意兩人相差太遠,難以融合在一起。
出處:曹植的《明月上高樓》
全文:
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婦,悲嘆有餘哀。借問嘆者誰,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獨棲。
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願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君懷良不開,賤妾當何依。
意思:
明月高照,思婦獨倚高樓,對影自憐,思念遠方的夫君。樓上的思婦悲嘆,因為思念良人而不得見,甚至音訊亦不能通。請問樓上唉聲嘆氣的是誰?回答說是異地客旅者的妻子。夫君已遠行在外超過十年了,我只好孤清地獨自棲居。
夫君是那路中的清塵,而我只是污濁的水和泥。清塵是浮的,水泥是沉的,浮沉所處的位置是不同的,因而和合在一起的機會是渺茫的。可以的話,我願意化作西南風,在人間消失而進入夫君的懷抱中!夫君的胸懷早已不向我開放了,我還有什麼可依靠的呢?

(8)揚路塵寫的小說童童擴展閱讀:
「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運用了「興」的手法帶出女主角的背景:明月高照,思婦獨倚高樓,對影自憐,思念遠方的夫君。由明月,流光,高樓,徘徊,引起聯想,思婦月夜難寐念良人,典型的「興」的表達方式。
通篇表面上描寫思婦訴說被夫君遺棄的哀怨情懷,實際上暗喻自己被長兄疏遠排斥的苦悶和鬱抑,這是另一種意義上運用了「比」的表達方法,這是詩人更深層的自況自喻。
『玖』 完美世界作者是揚路塵
《完美世界》為《遮天》前傳,是著名作家辰東的第五部小說,首發於起點中文網,也是結婚後的第一部東方玄幻作品。
一粒塵可填海,一根草斬盡日月星辰,彈指間天翻地覆。
群雄並起,萬族林立,諸聖爭霸,亂天動地。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一個少年從大荒中走出,一切從這里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