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沒有田連元評書全集
田連元評書全集
1 水滸傳
2 劉秀傳
3 楊家將
4 施公案
5 海瑞傳奇
6 小八義
7 海青天
8 雙鏢記
9 血濺津門
10 孫臏演義
11 遼沈戰役
12 在彭總身邊
13 徐海東將軍傳
14 為信仰奮斗的人們
15 鏡花緣
16 隋唐演義
17 瓦崗寨
18 粉妝樓
19 大八義
20 追車回電
21 新的采訪
22 沒演完的戲
23 賈科長買馬
24 歐陽海之歌
25 孫臏與龐涓
26 水滸人物傳
27 雙鏢記
28 津門傳奇
29 楚漢爭雄
30 遵義會議記事
31 捨命王傳奇
32 包公案
田連元:(1941— )河北鹽山人。原名田長庚。祖父田錫貴、父親田慶瑞都是鼓書藝人,成年累月在各地奔波。1941年生於長春,少年時代在天津。小學讀書時就讀過很多中外名著。七歲開始登台,九歲拜王起勝為師,學唱西河大鼓兼練三弦。十七歲開始正式演出,說《楊家將》、《粉妝樓》、《大八義》等書。1960年進入本溪市曲藝團。二十三歲即出任本溪市曲藝團副團長。自1964年至今,先後創作、改編、整理、演出了現代評書小段《追車回電》、《新的采訪》、《沒演完的戲》、《賈科長買馬》,長篇評書《歐陽海之歌》,傳統評書《孫臏與龐涓》、《楊家將》、《水滸人物傳》、《施公案》、《小八義》等。其很多節目在中央和省,市電台、電視台播出,有的曾在報刊上發表。1965年參加遼寧省曲藝節目匯演,以《追車回電》獲得好評,並被收進《中國新文藝大系·曲藝集》(1949—1966);《新的采訪》曾參加慶祝建國二十五周年演出,由中央電視台錄像,《中國文學》英文版譯載,並選入《建國以來新故事選》。
1978年在省曲藝匯演中,創作演出的《賈科長買馬》榮獲優秀表演獎;翌年參加建國三十周年獻禮演出,獲中央文化部曲藝匯演創作二等獎及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和《曲藝》編輯部舉辦的全國短篇曲藝作品評選創作二等獎。1981年參加全國優秀曲藝節目(北方片)觀摩演出,以《樑上君子》獲文化部一等獎。1985年率先嘗試把評書《楊家將》搬上電視屏幕。近年來成為各地電視評書主要播講人之一,先後播出《楊家將》、《劉秀傳》、《瓦崗寨》、《水滸人物傳》、《包公案》、《小八義》等多部評書。其中《楊家將》獲遼寧省人民政府1982年文藝創作獎,片斷《調寇》在1986年全國曲藝新曲(書)目比賽中獲創作二等獎、表演一等獎。《劉秀傳》入選春風文藝出版社的《中國十大傳統評書經典》叢書。
田連元的表演饒有情趣,動作灑脫,節奏准確,講求力度,吐字清晰,形象鮮明。語氣凝煉,風格清新,不拘泥於傳統程式,人物刻畫頗具新意,注意在新生活中提煉新的表現方法,深受廣大觀眾聽眾的歡迎。有觀眾贈言:
連珠連綱,評品美惡,成書連綿,神州異彩,出現連筒,連城璧;
元月元旦。行為四化,語言元功,華夏奇葩,當代元稹,元尚篇。
田連元197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本溪市曲藝團業務團長,本溪市歌舞團副團長、團長、名譽團長,本溪市文化局藝術研究員,本溪市文聯副主席,遼寧省曲協副主席、主席,中國曲協理事,中華說唱藝術研究中心常務理事。他還是本溪市勞動模範,優秀共產黨員,遼寧省人大代表、遼寧省政協委員、遼寧省文聯委員。
出版評書作品:《孫臏演義》(春風文藝)、《劉秀傳》(春風文藝)、《楊家將》(春風文藝)等。
(附:四十八歲時《元旦抒懷》詩一首——
四旬過後始悟真,萬事由天不由人。致富何須多勤儉,成名不由功夫深。
幾見才子成窶子,多有給夫累萬金。在數難逃自家路,適應自然便為神。)
❷ 齊越的人物生平
齊越,於1946年畢業於西北大學俄語系,同年10月參加革命,在晉冀魯豫人民日報社擔任編輯,1947年擔任陝北新華廣播電台播音員。195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解放戰爭時期,許多重要的文告新聞經齊越同志播出,鼓舞了人民的士氣,瓦解了敵人的鬥志。他為配合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的盛況,是他與丁一嵐向全世界現場直播的。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工作的幾十年漫長播音生涯中,他以特有的莊重、深沉的聲音感染了千百萬聽眾,許多人便是從他的播音中更深切地感受到《誰是最可愛的人》、《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等名篇的魅力。
粉碎「四人幫」後,齊越同志先後播出了《在彭總身邊》、《巍巍昆侖》等革命回憶錄和電影小說,在聽眾中引起很大反響。1980年,他參加了審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公審會,擔任宣讀證詞的播音。他的播音氣勢磅礴,堅定豪邁,愛憎分明,准確生動,開創了人民廣播的一代新風。
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期間,歷任播音員,播音組組長、播音藝術指導、播音部副主任。1975年調北京廣播學院任教。1978年評為教授。曾當選為中華全國民主青年聯合會第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北京市政協委員、中共十三大代表。曾擔任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理事、中國廣播電視學會理事、中國播音學會名譽會長、北京市語言學會顧問。曾被評為北京市先進工作者,北京市優秀共產黨員,全國一級優秀新聞工作者。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3年11月7日9時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去世,享年71歲。
為紀念齊越對播音藝術的傑出貢獻,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主辦「齊越朗誦藝術節暨中國大學生朗誦大賽」,以此來鼓勵廣大學子向齊越同志學習。

❸ 吳運鐸所有的文章
文學作品
在圖書分類標引過程中, 文學作品與其它著作的區分是一個較有難度的問題。由於現代科學的發展, 文學與鄰近學科,包括與歷史、新聞、 地理等之間的相互交叉與滲透,出現了許多「雜交」的邊緣文體著作, 使我們在分類標引時常常難於界定其類別。為此,在這一講,我們對文學作品與其它著作的區分進行討論。
要正確區分文學作品與其它著作 ,首先要明確什麼是文學作品? 它與其它著作(非文學作品的學科著作)的本質區別是什麼?只有從理論上明確這種區別,才能使我們在分類標引實踐中, 緊緊抓住事物的本質,而不被表面現象所迷惑。
那麼,什麼是文學作品?
馬克思主義對於文學的認識,首先,它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 是在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上形成發展起來的、是一定時代社會生活的反映;其次,它是用具體生動感人的形象,而不是象哲學、 社會科學那樣用抽象的概念去反映社會生活;其三,它是語言的藝術,它以語言為工具來塑造藝術形象。反映社會生活的。由此可見,文學作品是以語言為工具,以各種文學形式,形象地反映生活,表達作者對人生、社會的認識和情感, 以喚起人的美感,給人以藝術享受的著作。
文學作品的基本特點是用形象反映社會生活。在文學作品的創作過程中 ,作家始終進行的是形象思維的活動( 或方式)。它具有三個特點:
首先、作家運用各種藝術手段把從生活中得到的大量感性材料熔鑄成活生生的藝術形象; 其次、始終離不開想像(幻想、聯想)和虛構;第三,始終伴隨著強烈的感情活動。
文學作品的形象思維創作過程決定了文學作品與科學家們的運用邏輯思維創作的學科著作有著根本的區別, 其區別可從以下五方面認識:
1、從內容來說,它們雖然都是客觀事物的反映, 但學科著作採取了「對世界的科學的掌握方式」,材料翔實、 准確無誤,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 原因、經過、結果必須真實,事物的外形、大小、性質、特徵、用途、必須准確 ,所舉的數字、圖表、例子必須可靠, 一切都有具有客觀的實在性; 而文學作品則採取了「對世界的藝術的掌握方式」,它依據生活而又經過虛構, 從不拘泥於真人真事, 人物不專用一個模特兒而是雜取多人、合而為一, 事件不全用事實而是採取一端、加以生發, 環境不只是依託一地一處而是根據需要加以組合、創造,一切都具有客觀情理性。
2、從形式來說,它們雖說運用的媒介都是語言, 但學科著作的語言貴在朴實明白;而文學作品語言貴在文采飛動。
3、從作者來說,它們都是思維的成果,但學科著作主要用的是邏輯思維,以客觀事實、統計數字、邏輯的判斷和推理說話; 而文學作品主要用的是形象思維,以生動感人的形象描繪說話。
4、從讀者來說,它們都有認知的價值,但學科著作訴諸讀者以事實與理智,鑒賞者側重於科學真實和實用功能的評價;而文學作品訴諸讀者以感情和想像,鑒賞者側重於藝術真實和審美創造的判斷。
5、從功能來說,它們都有社會的價值,但學科著作主要是傳遞信息的工具,重在實用; 而文學作品是社會感化的手段,重在審美。
從以上特徵的比較中, 我們可以認為,文學作品與其它著作的區別,在於它不以傳遞特定的具體知識為目的, 通過閱讀文學作品, 不可能獲得科學技術專門知識或具體的科學實驗、生產與工作方法; 如果某種著作的主旨為傳達特定的具體知識, 那麼盡管它具有優美的文學價值,如司馬遷的《史記》,也不屬於文學范疇。
掌握文學作品與其它著作的本質區別,我們在分類標引過程中,就能較有把握的進行標引了。當然, 圖書分類還有其特殊的一些規則, 還必須根據這些規則來標引。
下面, 我們對文學作品與其它著作的區分進行具體的討論。
一、文學作品與文學研究著作的區分
在《中圖法(兒童館、中小學館版)》中,文學類圖書包括兩類圖書資料,以文學為研究對象的圖書和各體文學作品。
以文學為研究對象的圖書是以探索、研究文學領域規律為目的的科學著作 ,包括文學理論、文學評論和文學史。這類圖書屬於邏輯思維的科學著作范疇 ,一般容易作出判斷。較容易混淆的是文學評論中的「文學欣賞」這一類圖書區分問題。
所謂文學欣賞, 是讀者觀賞文學作品時特有的精神活動, 是以文學作品所提供的形象為根據的感受、體驗和認識的過程。作為分類法中的類目, 「文學欣賞」所收的是文學欣賞的理論與方法的著作,包括文學欣賞活動的認識過程、文學欣賞的共鳴現象等一般規律。在
《中圖法(兒童館、中小學館版)》中 ,「文學欣賞」與「文學評論」合為一個類組,歸到「I06文學評論、研究」類目中去。文學評論是文學評論工作者分析、研究作家的作品, 幫助讀者正確欣賞和理解各種文學現象, 並總結創作經驗、推動創作發展的著作。對文學作品的分析、評價, 往往包含作品欣賞的印象、直感的判斷,因此,文學欣賞與文學評論是緊密相關的。指導讀者正確欣賞與理解文學作品的著作應歸入「I06 文學評論、研究」及其相關下位類目。如, 魏玉山著的《微型小說閱讀與欣賞》, 以微型小說的文體及其特點為主線, 分章論述微型小說的五個特性, 每章附有例文六篇, 每篇例文後有作品評析和閱讀提示,其目的在於指導讀者正確欣賞,應入I062.54。
此外,文學作品的簡介、評析,也應歸入「文學評論」。如, 楊麗萍主編的《中外名著100部析讀》,選輯100 部中外名著篇目(不收作品), 逐篇予以介紹性的評析,包括作者簡介和作品析讀,兼有賞析及資料的雙重功用,入I061。 同樣,徐波編的《中外文學名著簡介》,亦入I061。
但是,應該注意,以文學作品集(選)的形式編輯的,但又冠於作品欣賞、 賞析、選萃等題名的作品, 不應歸入「作品欣賞」, 雖然也在作品之後編列了作者簡介、注釋等, 但其主要目的還是提供作品閱讀,因此,應作為作品歸類。如:
《白話封神演義賞析》,(明) 許仲琳原著,入I422.4。
《古今中外文學名篇拔萃:外國短篇小說卷》,柯岩主編,入I41。
由此可見, 文學作品與作品欣賞的區別在於其目的是提供閱讀還是指導欣賞。
二、文學作品與歷史著作的區分
文學和歷史是最為鄰近、最為親密的,中國自古以來有「文史一家」之說,表明了原本存在著血緣相通的關系。文學與歷史相互交叉滲透產生了一系列邊緣性文體作品,如歷史小說、 歷史劇、史詩、歷史故事、歷史散文( 包括回憶錄和傳記)等。 這些邊緣文體作品是歸入歷史還是歸入文學, 其劃分標準是:以是否忠於史實或虛構為界, 史實的記載入歷史,藝術的虛構入文學。
1、歷史小說:
歷史小說是歷史與小說的交叉滲透產生的邊緣文體。它以歷史人物形象的塑造為中心, 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環境描寫,廣泛地、 多方面地反映歷史社會生活的敘事性文學載體。它可以不受真人真事的限制, 作者對故事情節大膽虛構,發揮自己的想像力,使小說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鮮明生動, 更具有藝術真實和典型意義。歷史小說, 其文學的「原色」成份較重, 應歸入文學的史傳小說類。
例:《淑妃文綉的一生》,柳溪著,入I427.53。
此外,歷史劇、史詩的文學「原色」成份也很重,也應歸入文學的有關類目。
例:《大風歌》(歷史劇), 陳白塵著,入I323。
2、傳記與傳記文學:
傳記,是記載人物生平的圖書資料。傳統的傳記著作,強調的是人物考訂,如年譜、行年考、大事記等,在《中圖法》中,傳記歸為歷史類。傳記文學(或文學性傳記),屬於廣義散文, 是以有名有姓的真人真事為對象進行創作的文學。其特徵:一是忠於事實, 所寫的內容確實是生活中存在和發生過的人和事;二是忠於歷史,通過對人物生平事跡的描寫,表現社會生活的某些本質方面。在《中圖法》中,傳記文學歸為文學類。 應該說, 傳記與傳記文學都是歷史與文學相互交叉滲透而產生的邊緣文體作品, 只是它們的「原色」含量有所不同。它們的區別,一般地說,以記述歷史事實為主的史實性傳記屬於歷史科學范疇, 入歷史類; 用形象化手法生動地描寫人物的文學性傳記屬於文學范疇,入文學類。
然而,傳記與傳記文學(或文學性傳記)的界線是很難截然分清的。 尤其是近年來, 一些史實性傳記採用了文學的形象生動的表現形式, 沖擊著「傳記」的傳統形式, 使傳記與傳記文學的界線變得模糊不清了。傳記文學不同於虛構的人物故事為內容的其它文學作品, 它具有「傳記」和「文學」雙重性質。作為傳記,它有信史的價值,作為文學, 它有藝術的功能。在實際圖書分類過程中,有的名為傳記文學,實為歷史著作。 因此, 傳記與傳記文學的分類要視具體圖書內容來歸類。可以從以下二方面把握:
(1) 如是真實地反映歷史事件或記載歷史人物的生平事跡,無虛構情節,只是在忠於史實的前提下, 適當進行藝術加工的, 可根據圖書的最大用途歸入歷史類;以形象化方法,生動地描寫人物形象,符合報告文學、故事或小說、 散文體裁特徵的,才歸入文學類的有關類目。
例: 《偉人孫中山》,李茂高編著,入K827.6。
《我的前半生》,溥儀著 , 入I521。
《藤野先生》,魯迅著,入I626。
英雄人物事跡和各科先進人物事跡則入D政治有關類目。如,《中國當代少年英雄傳》,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編,入D462.263。
(2) 記錄人物一生或較長時間的生活歷史, 旨在詳盡地描繪出人物的成長和發展的歷史,入歷史類目;而只截取人物的某一階段的活動片斷, 旨在表現一定社會意義的主題的, 入文學的「報告文學」或「故事」類目。
例:《徐悲鴻的一生》,入K825.7。
《古今中外科學家故事精萃》,
尹學義編,入I892.7。
《名人少年故事》駱青、劉廣春編寫,入I892.7
3、回憶錄:
回憶錄是作者對自己或他所熟悉的人物過去的生活經歷和社會活動的歷史追述, 應屬於歷史范疇。但是, 《中圖法(兒童館、中小學館版)》中又將回憶錄分列在「I5報告文學」的下位類和「K106、K206史料」「K8傳記」的范疇中, 容量容易引起混淆。根據《中圖法(兒童館、中小學館版)使用手冊》的一些說明,對回憶錄的分類,應注意不同類型圖書的各自區別。
(1)「報告文學」中的回憶錄,是指運用報告文學手段寫作的, 富有文學特色,以史實為內容的回憶錄。 它的特點是文學色彩很濃,講究形象塑造,個性描繪,語言生動。
例: 《在彭總身邊》景希珍口述 ,入I521。
《我的一家》,陶承著,入I521。
(2)「傳記」類中的回憶錄,是指對某人生平事跡的回憶。「史料」中回憶錄,是指對歷史事件的回憶。
例: 《白宮歲月 —— 基辛格回憶錄》,入K837.12。
《茅盾回憶錄》,入K825.6。
(3) 通過對人物的回憶而實際敘述某國的政治活動或政治事件的列入各國政治類。
例:《黑格回憶錄》, 現代國際關系研究所編, 收錄黑格與里根的來往信件。信中主要商討處理美蘇、美中關系等重大問題,入D50。
4、故事體的歷史讀物:
故事體的歷史讀物, 在兒童讀物中尤為突出。它以故事體裁為表現形式 ,事情的描述性、情節的生動性, 語言的口語性,都具有故事文體的特徵。但是,它又如實地描述真實生活的發展變化過程, 所寫的人事地時等都具有一定的客觀事實, 具有歷史著作的客觀與真實的內容特徵。這類讀物的歸類, 主要把握其內容是否具有認識的實用性。如果某一故事體歷史讀物其功能旨在於提供教育認知的,則就應該歸入歷史類去;而只作為審美娛樂作用的讀物, 則歸入故事類中去。
例:《二萬五千里長征》, 段萬翰著,入K263。
《三大戰役》,萬慶華著 , 入K266。
《英俊少年》,墨瑤、 水秀編寫,入I892.7
三、文學作品與新聞著作的區分
新聞與文學交叉滲透而產生的邊緣文體作品是報告文學。報告文學是一種新興的文學樣式,它具有三個方面特點:一是新聞性,它真實准確、 迅速及時地反映現實生活中富有典型意義的真人真事,嚴格忠於事實,寫真人真事, 是報告文學的生命。二是文學性, 它把客觀事實用藝術形式反映出來, 是現實生活的藝術再現。三是政論性, 它有鮮明的政治傾向性和藝術感染力。
在《中圖法(兒童館、中小學館版)》中,對於報告文學的分類是這樣規定的:用文學筆法報道人物生平事跡的入報告文學; 用真實姓名作為典型人物並有虛構的故事情節寫成的作品分入小說; 敘述人物的傳記、生平事跡或回憶錄入傳記類。而用文學筆調, 旨在介紹某一學科領域概況或知識的入有關學科。這一規定可以這么分析:報告文學與其它著作的區別在於文學筆調的程度。作為真實而迅速地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邊緣性文體, 報告文學包含多種樣式:記錄性的、概括性的、研究性的、故事性的、見聞錄式的、回憶錄式的等等。不同樣式的報告文學,其文學與新聞的「原色」比例各不相同。故事性(或稱小說性)的報告文學, 其文學「原色」較重; 概括性、研究性的報告文學,其新聞(或政論)「原色」則較重。因此, 文學性較強的報告文學應入文學類,而新聞性、 政論性較強的報告文學應入其相關類目。
然而,在實際的分類工作中,這個區分標准還是較難掌握的。報告文學最大特點就是真實而迅速地反映現實生活中各種斗爭和經濟建設成就, 諸如技術革命、技術革新、發明創造的經驗、體會、科研成果等新人新事, 多用報告文學體裁來反映。如果單純用「文學筆調輕重程度」來判明一書的歸屬,那麼,在「政治」、「法律」、「經濟」、「軍事」等類下所列的有關「成就」、「體會」、「經驗」等類目則無書可歸。同時, 一般讀者常會先從內容方面來考慮查找這方面的圖書資料, 很少從一種文學樣式來考慮查找。因此, 僅從「文學筆調輕重程度」來判明圖書的類別是不夠的 ,還要考慮圖書資料的內容性質、作者旨意、讀者對象和本館任務的需要以及分類體系的安排。
根據上述的觀點, 對用報告文學體裁寫的著作進行分類不能一概而論。若報告文學著作內容是反映政治概況和經濟建設成就的,可入「政治」和「經濟」有關類目;若反映某研究成果、 經驗、某工程技術革新的經過、經驗體會, 應入各學科;若其內容是革命回憶錄,應入報告文學的「回憶錄」。
例: 《香港,1997》,海綿編著, 入D618。
《賀蘭山下的槍聲:寧夏地區重大典型案件審判紀實》, 鄒獻朝主編,入D912。
《把一切獻給黨》,吳運鐸著,入I521。
四、文學作品與地理著作的區分
文學類的「散文」類中包含「游記」類散文,地理類中亦設有「旅行·游記」類目,這兩個類目又如何區分呢?
游記類散文, 是以輕快的筆調和生動的描寫,記述旅遊途中的見聞,包括山川景物,風土人情,名勝古跡, 社會生活等方面的內容。描述中往往夾以議論或抒情,以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文學作品。
地理游記,是對自然、名勝、城鄉、物產、習俗的見聞實錄。
兩種圖書的區分標准, 是看作者的寫作目的。前者以抒情為主, 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應入文學類;後者以實景為主,意在介紹地理知識,應入地理類。
例:《石英游記散文》,石英著,入I627。
《海南島游記》,羅茂繁著 ,入K928.9。
五、文學作品與科學著作的區分
文學與科學, 二者本是風馬牛不相及的。由於科學技術的飛躍發展和學科的相互滲透交融, 產生了「科學文藝」這一邊緣文體出來。它們具有對科學材料作藝術概括, 同時又具有以藝術方法來認識科學的特點, 從文學中吸取了文藝性,從科學中獲取了科學性,正是這種科學性、知識性的特點, 使它區別於一般文學作品, 不能籠統地將它們一概而論地歸入一般文學體裁范疇之內。
「科學文藝」作品包括科幻小說、科幻電影、電視劇本、科學故事、科學童話和科學小品等。不同的體裁, 造就了其文學特性的不同程度。
科幻小說,科幻電影、 電視劇本及科幻故事、科幻童話, 由於其虛構性很強,無可非議地歸入文學類。 而科學故事和科學小品,則較為模糊。 有些科學故事和科學小品, 其科學性特點十分突出而壓倒了文藝性特點。雖採用文學筆調, 但旨在介紹某一學科領域概況或知識,這樣的作品,其特性偏向科學普及讀物,其功能在於認知教育。因此,宜根據科學知識門類來歸類。
例:《算得快》,劉後一著,入O121.4。
六、文學作品與語言著作的區分
(1)讀物、讀本:
由於文學是用語言塑造形象的, 許多文學名著又常被選為學習語言、文學的讀本,所以兩者容易混淆。分類時,應注意:凡為了學習語言、文學, 選用一些文學名著,並附有辭匯、語法、 修辭等語文方面的講解或注釋的, 應根據出版目的和讀者用途歸入語言類有關「讀物」的類目。
例: 《中外文學作品精選:初中三年段》(中學課外閱讀叢書) ,胡甫夏主編,入H1-482。
《小學閱讀文選》,王有聲編,中小學語文教學補充讀物,供小學六年級使用)入H1-48。
(2)兩種文字對照的作品
中外兩種文字對照的文學作品, 選輯的目的是為了學習語文用的, 也應歸入語言類有關類目去。
例: 《丑小鴨》(英漢對照讀物) ,丹頓改寫,趙海天譯注,入H31 -48。
漢語拼音注音的文學作品, 其選輯的目的是為了學習語文用的, 也應歸入語言有關類目去。
例: 《割掉鼻子的大象》,遲叔昌、於止著,王新民注音(漢語拼音 讀物),入H125-48。
(3)啟蒙讀物:
文學作品的一些表現形式, 也常被人們用來作為啟蒙教育的工具。如《三字經》一類的啟蒙讀物, 就是運用文字的聲韻,編成許多適合兒童朗誦、 默想的書。它們雖有點詩歌的一些語言特點,如:押韻、有節奏、語調和諧等, 朗朗上口,易於記憶。 但這類讀物不是文學作品。它的內容在於傳遞某種信息, 而不在表達思想感情, 因而其韻律與節奏不象詩歌那樣自然地隨情緒抑揚頓挫地發展。所以, 這類書應按內容和使用功能歸類。
例:《三字經》,入H106-48。
❹ 求朱光潛的文章《補舊》全文,謝謝!
補舊
丁隆炎著
來到吳家花園,起初組織上還是要給彭總派護士、派公務員,他不要,他說:「我沒有病,要什麼護士,現在是個閑人了,還要人家來打掃衛生、料理生活,那真是豈有此理!」
從此,一切生活上的事,如掃地、洗衣服、補衣服,都是彭總自己動手。他的夫人浦安修同志那時在北師大做領導工作,只有星期日才回來。
冬天來到的時候,彭總找出了他的舊棉衣在屋檐下補著,一邊曬太陽,我看他幹得十分吃力,對他說:「眼花手笨的,還是我來吧。」他說:「你呀,未必有我這兩下子。」
我接過一看,針腳整齊,橫是橫,豎是豎的,補得就是不錯。彭總從老花鏡上邊看著我,有些得意地說:「多多評頭論足吧。」就在這次,他給我談了他的身世:他童年喪母,家庭很窮,他不但要給人家當苦工,還要照顧兩個弟弟。「那時候,什麼活沒干過,什麼苦沒吃過?」彭總感觸很深地說:「今天,住到這個圓明園,皇帝老子住過的地方啊!」
他的這身棉衣,是在抗美援朝期間,有次回國來,為了外出方便買來穿上「打掩護的」。質料很一般,外頭連罩衫也沒有。就是這身棉衣,伴著他在吳家花園度過了六七個寒冬,後來又穿著它到了西南。直到他被林彪、江青派來的一夥人揪上北京,我們最後分別時,他穿的還是這件黑藍顏色、上頭閃著一層油光的土布棉衣。
記不得是哪個冬天了,也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彭總在院子里補衣服,我帶著家裡人照相玩,走過他面前,故意逗趣地說:「這位大爺,照相吧?」我們都以為他不會乾的,還會說,「我這個人長得丑」之類的話,誰知這一回他抬起頭來,笑呵呵地坐正了,說:「照相吧!」
笑聲中,我給他拍了一張「老人補舊」的照片。
這張照片的主人已經不在人世間了,照片本身也在一場浩劫中化成了灰燼,但是當時的情景,卻永遠留在我和妻子的心中。
--摘自《在彭總身邊》
❺ 誰的評書說得好除了單田芳單老的書我都聽了
田連元:《劉秀傳》 70——鴻達已出版電台原版
《楊家將》 102——鴻達已出版電台原版
《水滸傳》 328——鴻達已出版電台原版
《小八義》(上) 140——電視版
《小八義》(下) 100——電視版
《續小八義》 100——電視版
《海青天》35——鴻達已出版電台原版
《施公案》 120——老電視版
《施公案》 120——電視版
《雙鏢記》 100——電視版
《津門傳奇》 100——電視版
《血濺津門》40——電台原版
《孫臏演義》12——有同名書籍版出版電台原版
《在彭總身邊》12——電台原版
《徐海東將軍傳》25——電台原版
《為信仰奮斗的人們》30——電視版
《遼沈戰役》30——電視版
《楊家將》 150——電視版
《瓦崗寨》 120——電視版
《楚漢爭雄》 103——電視版
《鏡花緣》30——電視版
《包公案》 120——電台原版
《包公案》 100——電視版
《水滸人物傳》 180——電視版
《歐陽海之歌》40——電台原版
《遵義會議記事》26——電台原版
《捨命王傳奇》17——電台原版
《隋唐演義》(上、下) 140——電視版
《隋唐演義》230——電台原版
《吳承恩與西遊記》36—— 電視版
袁闊成:
暴風驟雨
水泊梁山
三國演義
肖飛買葯
封神演義
劉蘭芳:
《海島女民兵》
《閃閃的紅星》
呼家將》
楊家將》
《包公巧斷螃蟹三》
《三打烏龍鎮》
《白牡丹行動》
《趙匡胤演義》
《劉金定大戰南唐》
《 小將岳雲》
連闊如:《西漢演義》
《英烈傳》
《西漢》
《東漢》
《水滸》
《隋唐》
連麗如:水滸傳》、《紅樓夢》、《鹿鼎記》、《斬莽劍》、《康熙大帝》、《三國演義》、《康熙私訪》、《劉墉傳奇》、《智聖東方朔》、《大隋唐》、《東漢演義》
張少佐: 大明劍俠(上/下) 共200回
2. 豪氣驚天(上/下) 共194回 (內容同大明劍俠)
3. 明史奇俠 共100回 (大明劍俠的後續)
4. 洪武劍俠圖 共100回
5. 神劍驚天刺雍正 共100回 (呂四娘刺殺雍正的故事)
6. 薛家將 共155回
7. 薛剛反唐 共100回
8. 血濺皇銀 共32回
9. 魔手飛環 共50回 (根據於東樓同名武俠小說改編)
10. 鐵劍流星 共80回 (根據於東樓同名小說及梁羽生小說《劍網塵絲》改編)
11. 笑傲江湖 共100回
12. 昆侖劍俠 共122回
13. 亂世恩仇 共140回
14. 黃楊傳 共100回 (12-14為續三俠劍系列)
15. 忠烈無雙 共50回
16. 楊家將征南 共50回
17. 楊家神槍 共150回
18. 蒸骨三驗 共60回 (又名千古奇案)
19. 童林傳 共200回 (比單田芳版情節長)
20. 雍正劍俠圖 共200回 (同童林傳)
21. 東漢演義 共100回 (又名東漢風雲)
22. 光武爭霸 共100回
23. 春秋風雲錄 共100回 (又名伍子胥演義、小列國)
24. 鍾凌傳 共140回
25. 中國血案 共100回 (原150回的後100回)
26. 形形色色的案件 共50回
27. 三打保險箱 共50回
28. 水滸傳 共307回
29、五鳳朝陽刀
30、多情劍客無情劍 共100回
31、神探狄仁傑 共80回
32、奧運風雲 共80回
❻ 齊越的生平事跡
齊越簡介(1922—1993)
曾用名齊斌濡。1922年2月23日生於黑龍江滿洲里,河北高陽人。1946年10月參加革命,在晉冀魯豫人民日報社擔任編輯,1947年擔任陝北新華廣播電台播音員。195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解放戰爭時期,許多重要的文告新聞經齊越同志播出,鼓舞了人民的士氣,瓦解了敵人的鬥志。他為配合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的盛況,是他與丁一嵐向全世界現場直播的。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工作的幾十年漫長播音生涯中,他以特有的莊重、深沉的聲音感染了千百萬聽眾,許多人便是從他的播音中更深切地感受到《誰是最可愛的人》、《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等名篇的魅力。
粉碎「四人幫」後,齊越同志先後播出了《在彭總身邊》、《巍巍昆侖》等革命回憶錄和電影小說,在聽眾中引起很大反響。1980年,他參加了審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公審會,擔任宣讀證詞的播音。他的播音氣勢磅礴,堅定豪邁,愛憎分明,准確生動,開創了人民廣播的一代新風。
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期間,歷任任播音員,播膏組長、播音藝術指導、播音部副主任。1975年調北京廣播學院任教。1978年評為教授。曾當選為中華全國民主青年聯合會第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北京市政協委員、中共十三大代表。曾擔任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理事、中國廣播電視學會理事、中國播音學會名譽會長、北京幣語言學會顧問。曾被評為北京幣先進工作者,北京市優秀共產黨員,全國一級優秀新聞工作者。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因病醫治無效,於1993年11月7日上午9時在北京逝世,享年71歲。
齊越是我國著名的老一輩播音藝術家,我國人民廣播事業的第一位男播音員,是新中國廣播事業奠基人之一,是新中國第一位播音學教授。他的一生心繫祖國和人民,品德高尚,一身正氣,在事業上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為培養新的一代播音員付出了辛勤的汗水,為我們的播音主持事業貢獻了畢生的精力,同時也留下了大量優秀的播音作品。他在幾十年的廣播工作中,傳達著黨和政府的庄嚴宣告和人民的聲音。這聲音,有這一種特殊的魅力,他深情地吸引著聽眾,打動著人心,給人以啟迪。正如齊越老師所說的:「我是中國人民的播音員、中國共產黨的播音員。我傳達的是中國人民戰勝艱難險阻走向勝利的聲音,我傳達的是中國共產黨的堂堂正正的真理之聲。我以此引為自豪。」
❼ 李慧敏 演播藝術家 哈利波特 播音員
A.李慧敏--演播藝術家、歌唱家、大型項目推廣人、電視製片人
中國國民黨革委 黨員
廣播電台演播主要作品——
1、長篇小說《蛙鳴》榮獲演播「政府獎」
2、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出的長篇小說《哈里波特》1—6卷,歷時六年錄制播出,創中國長篇聯播史最長卷記錄,榮獲長篇聯播60 周年聽眾最喜愛的演播家作品獎,擁有眾多聽眾和網路「聽迷」,就此書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收到上千封聽眾來信。
3、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出的長篇小說《安娜.卡列林娜》——世界名著系列
4、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出的長篇小說《老人與海》 ——世界名著系列
5、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出的長篇小說《東藏記》——矛盾文學獎系列
6、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出的長篇小說《南渡記》——矛盾文學獎系列
7、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出的長篇小說《穆斯林的葬禮》——矛盾文學獎系列
8、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出的長篇小說 《傅雷別傳》——人物傳記題材
9、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出的長篇小說《國家行動》——三峽大移民長篇報告文學
10、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出的長篇小說 《戎裝女人》——軍事題材
11、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出的長篇小說《亡魂鳥》——都市女性題材
12、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出的長篇小說《河流如血》——海岩作品系列之一
13、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出的長篇小說《金貓傳奇》——長篇童 話
14、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出的長篇小說《非法智慧》——長篇校園科幻題材
15、黑龍江人民廣播電台播出的長篇小說《廠長今年二十六》 ——工業改革題材
16、黑龍江人民廣播電台播出的長篇小說《在彭總身邊》——長篇革命回憶錄
17、連雲港人民廣播電台首播,全國各台播出的長篇小說《蘆盪金劍》——兒童抗戰題材
18、湖北人民廣播電台首播、各台播出的長篇小說《拯救乳房》
中國第一部心理小說
19、全國各台播出的百集長篇故事《鄧小平的故事》——紀念小平誕辰100周年 等
李慧敏哈利波特錄制中
因其作品連續十年獲全國大獎而被評為「省勞動模範」
B、舞台演出近期作品——
「馳向理想的海洋」—名家名篇演誦會
「中秋月圓 祈盼和平」-名家名篇演誦會
「血與火的記憶」——名家名篇演誦會
「照亮黑夜的燭光」—名家名篇演誦會。
「和諧家園」——名家名篇演誦會。
「齊越朗誦藝術節」———名家名篇朗誦專場
同台演出陣容:王 剛 濮存忻 楊立新 曹 燦 方 明
張家聲 瞿玄和 徐 濤 田連元 劉蘭芳 王 凱 等
C歌唱主要作品——
1987年,作為中日友好文化使者赴日本東芝唱片公司演唱錄制了中日合作的第一張歌曲唱片《朋友》,與日本著名歌唱家、作曲家、出版家通 力合作,唱片暢銷日本,並透過NHK向全球播出。1984-1999年,在國內出版10張「李慧敏演唱專集」。1994年,因曾資助失學女童耿宇,而後為失學兒童募捐成功舉辦《同一個心聲》——李慧敏獨唱音樂會。1996年,在音樂劇《回聲》中擔任女主角。作曲並演唱的《告別母校》,在中央電視台首屆教師節晚會播出,1998年,應中央電視台邀請,拍攝經典金曲《四季歌》、《天涯歌女》的MTV ,2001年為電影《廣州的故事》演唱主題歌,曾為多部廣播劇演唱主題歌,2006年為60集電視情景喜劇《大眾古玩店》演唱主題歌等。
D、電視主要作品——
曾在多部電視片、電視劇中任項目策劃、製片人。 在大型系列記錄片《凈土》中擔任編導、製片人、解說。在本片的創作中,透過《故土》、《熱土》、《沃土》、《樂土》、《聖土》、《凈土》六個篇章,對有源音樂、動效同期錄音和記錄片故事片化等方面,進行了較早的探索與實踐,並收到高重播率和業內廣泛好評。
1999 擔任中國教育電視台-3頻道編導。在藝術專題系列片《漫談京劇臉譜》中,任策劃、編導、解說 。
2000年擔任北京大鵬宏業影視公司總經理,投資拍攝了20集電視連續劇《沉浮》,任劇本策劃、製片人。這是第一部反映我國司法公正題材的電視劇,由著名影星何冰主演。
2001年,在百集大型專題片《中國博物館》中,任製片人,負責製作合成工作。 本片被作為國家禮品製作成金盤。
2002年,在記錄片《孔雀東南飛》中,任製片人。本片記錄了安徽宿州宿鄉的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的生活,超前的社會洞察力,使本片成為較早關注這一群體的記錄片,中央電視台黃金段播出。
2003-05年任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中國廣播電視協會開發部主任
策劃組織了《中國原創歌曲》「政府獎」大型活動及在濟南7萬人體育館舉辦的大陸港台明星聯袂頒獎晚會。
策劃組織了《金號獎》「政府獎」評獎、活動。在杭州舉辦大型頒獎歌會。
與社會公司合作,舉辦了中國品牌國際論壇等活動。
在20集電視連續劇《那年夏天》中,任劇本策劃、製片人。
2006年,任中央電視台經濟影視中心節目部 主任 。同年被評為中央電視台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先進工作者 。
在60集情景喜劇《大眾古玩店》中任項目策劃、製片人並演唱主題歌。 本片雲集70位中外明星聯袂出演,於2007年8月製作完成,同年播出,2008年5月北京電視台重播。
在香港回歸之即中國香港聯合錄制的大型電視系列片——《同是中國心》中,任中國方面主持人。在周末50分電視欄目《今天我休息》中任節目主持人。
E、譯製片作品——
自1997年至今,為幾千部集國內外電影電視劇、世界名著和專題片配音:
52集韓國電視劇《月光家族》, 擔任配音、譯制導演。
60集墨西哥電視劇《深深的海洋》 擔任配音、譯制導演。
95集專題片《美國前衛科學》 擔任配音、譯制導演。
60集專題片《正在消失的世界》等 擔任配音、譯制導演。
《伯郎寧夫人》 《西西公主》 《非洲女王號》
《茶花女》 《飄》 《苦難的歷程》
《待到重逢時》 《拿破倫》 《基督山伯爵》
《猿人泰山》 《神奇的地球》等。
F、論文 ——
在北京廣播學院就讀期間的論文——「戲曲藝術電視呈現之
我見」已作為教學範文。
論文「形象思維與聲音造型」,在《中國廣播》演播專刊發表。
G、其它——
中央電視台「夏新杯」、「白象杯」電視節目主持人大賽 評委。
2006年,中國傳媒大學「全國大學生朗誦比賽」評委。
2007年,中國傳媒大學「齊越朗誦大賽」評委。
2008年,天津師范大學藝術類招生評委組長
歷年全國「雛膺之聲」大賽評委、培訓教師。
2007年應邀講課主要有:
北廣傳媒培訓中心主辦——全國主持人提高班
北廣傳媒培訓中心主辦——主持人培訓班
全國市地州盟文藝廣播協會主辦——全國青少年藝術語言培
從李慧敏工作室走出去的學生,經短期培訓分別考入中央戲劇學院、中國傳媒大學、中國戲曲學院導演系、北京師范大學、北京現代音樂學院、浙江傳媒大學等;許多已大學畢業、入職傳媒行業,並帶培許多在職再提高人員成為團隊骨幹。
2005年投資成立長歌行影視廣告有限公司
❽ 田連元一共講過多少部評書
《劉秀傳》 70——鴻達已出版電台原版 《楊家將》 102——鴻達已出版電台原版 評書《楊家將》的DVD封面 《水滸傳》 328——鴻達已出版電台原版 《小八義》(上) 140——電視版 《小八義》(下) 100——電視版 《續小八義》 100——電視版 《海青天》35——鴻達已出版電台原版 《施公案》 120——老電視版 《施公案》 120——電視版 《雙鏢記》 100——電視版 《津門傳奇》 100——電視版 《血濺津門》40——電台原版 《孫臏演義》12——有同名書籍版出版電台原版 《在彭總身邊》12——電台原版 《徐海東將軍傳》25——電台原版 《為信仰奮斗的人們》30——電視版 《遼沈戰役》30——電視版 《楊家將》 150——電視版 《瓦崗寨》 120——電視版 《楚漢爭雄》 103——電視版 《鏡花緣》30——電視版 《包公案》 120——電台原版 《包公案》 100——電視版 《水滸人物傳》 180——電視版 《歐陽海之歌》40——電台原版 《遵義會議記事》26——電台原版 《捨命王傳奇》17——電台原版 《隋唐演義》(上、下) 140——電視版 《隋唐演義》230——電台原版 《包公案》90——電台新版 《三俠五義》100(電台新版《包公案》續集)——電台版 《隋唐英雄別傳系列》(《秦瓊別傳》10集 《程咬金外傳》5集 《羅成別傳》10集 《李元霸別傳》10集) ——動畫評書 《書劍恩仇錄》202——電台版 其實他還說過很多大家都沒聽過的段子,當初在工作的場礦等地,他都有過表演,可惜沒有記錄下來,我們能在網上搜到的就這些了。
❾ 景希珍的人物著作
在彭總身邊(1950—1966)(警衛參謀的回憶)
作者:景希珍口述、丁隆炎整理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1979
頁數:160 頁
開本:32開書
圖書目錄:
前記
在朝鮮戰場
見面、慰問品、指揮所里、仗打得很緊張的時候、他沒有時間照顧自己、途中、彭總幫我寫家信、我見到了毛主席、同朝鮮同志在一起、在停戰以後的前沿陣地
在國防部長任期內
守好大門、要多為戰士們想想、高山兵站、在海軍基地、酷熱的沙灘、不能叫一個同志受委屈、毛主席了解我、照相的故事、我父親來了、彭總和我一家、不要脫離群眾、「小氣」和大方、我們不是帝王將相、老帥之間、這樣會把我們的家底燒光、我要給毛主席報告的、廬山上書
在吳家花園
鋤頭一拿,有吃有穿、補舊、一份實驗地、同農民交朋友、高牆擋不住、他愛孩子、坐公共汽車、再次回湖南、二十多箱書、「我們……會說通的」、再點將
在大西南
初到、在建設工地、會見老船工、會理城下、在貴州的萬山叢中、去鄧華駐地、群眾我不怕、會見紅衛兵、要警惕敵人、被「揪」、告別 基本信息
作者:景希珍、丁隆炎著
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3-1
版次:1
頁數:142
字數:120000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編輯推薦
一幕忠良的血色晚景!一卷深藏的錐心記憶!
彭德懷無論在朝鮮戰場,還是在大西南;無論擔任國防部長,還是在吳家花園當農民,在他的警衛參謀景希珍十七年時光里呈現的,始終是一個剛直、和善的布衣老帥形象。
在彭德懷生命的最後八年,從「囚犯「到被秘密火化,他忍受了怎樣的屈辱和折磨?《在彭德懷身邊》作者景希珍、丁隆炎以泣血之筆和盤托出。分別十二年後。當手捧彭總的骨灰時,內心是不斷的抽搐、唏噓……內容簡介
《在彭德懷身邊》是一篇回憶錄,是講者在不敢講的時候講出來的,記者在不敢記的時候記錄下來的。
歷史親歷者的自述有利於還原歷史事件和社會整體歷史真相,有利於揭示社會變動時代的個體生命境遇和心跡,有利於展現中國現代化的歷程,也能為後人保存一份珍貴的野史資料。可以預期,隨著親歷者的年華老去,他們這些珍貴記憶將如一壇陳年老酒,散發著歲月的芬芳。
在彭德懷生命的最後八年,從「囚犯「到被秘密必化,他忍受了怎樣的屈辱和折磨?《在彭德懷身邊》作者景希珍、丁隆炎以泣血之筆和盤托出。分別十二年後。當景希珍手捧彭總的骨灰時,內心是不斷的抽搐、唏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