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贈人玫瑰與手留余香 作文 怎麼寫啊
樂於助人,是中國的一種傳統美德。從古到今有許多樂於助人的人,他們總是以幫助別人作為自己的快樂,經常去幫助別人。 雷鋒就是一個特別喜歡幫助別人的人。記得我上幼兒園時,幼兒園的老師就教我們唱歌:「學習雷鋒好榜樣,忠於革命忠於黨,愛憎分明不完本……」我經常在唱這首歌,但是我還小,不知為什麼要學習雷鋒現在我才知道為什麼要學習雷鋒。因為:他樂於助人,所以全社會的人都要學習他,敬仰他。在我上小學時我看過一部電影,電影中的一個鏡頭一直在我的腦海中:雷鋒在幫一位老大娘過馬路。看了之後,同學們都深受啟發,都想做一個樂於助人的好學生。雷鋒叔叔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是,他會永遠的活在我們的心中。毛澤東爺爺說:「要向雷鋒同志學習。」 在我們實際生活中,就有一些同學不樂於助人。有時振振有詞地說:「他沒有給我什麼好處,我為什麼要幫助他呢?」我想,每一個人都會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一些困難,不可能有一帆風順的人生道路。假如你遇到了困難,想得到別人的幫助,別人如果振振有詞的對你說:「你又沒有給我什麼好處,我為什麼要幫助你呢?」你自己心裡是什麼滋味,你又會怎麼想呢?所以,我們要把幫助別人當作自己的快樂,去幫助許幫助的人,最終就是幫助了我們自己。在我的身邊就有這樣的人,他們就是一個個「活雷鋒」,為了幫助別人而「犧牲」自己。讓我們的世界充滿愛,讓我們的世界像春風一般的溫暖,讓我們的世界變的更美好。
親愛的同學們,用我們的雙手去幫助那些渴望得到幫助的人用我們的雙手啊創造一個美麗的新世紀,讓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世界裡,請記住「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這個可以嗎?
㈡ 我想知道,是手有餘香。還是手留余香,那個字才是真正的寫法
都可以,本來就是翻譯過來的,說得通就行。
印度古諺,贈人玫瑰之手,經久猶有餘香。
用英語說是「The rose's in her hand,the flavor in mine.」
㈢ 手有餘香的作文怎麼寫
不經意的付出,出乎意料的回報;不經意的慷慨,意料之外的驚喜!
——題記
在很久以前,只有太陽,沒有月亮。太陽每天竭盡全力地工作,甚至病倒了,可大家不僅不領情,反而埋怨太陽的光太過強烈,後來,太陽想了很久,最後,她牽出小小的不起眼的月亮,讓她在夜晚綻放自己,展現自己溫柔的美麗。月亮得到了許多人的贊美,太陽也沒有被大家遺忘,人們都感謝太陽給了他們美麗的天空,而月亮也很感謝太陽給她的機會,太陽和月亮使天空更加精彩,世界也因此有了更豐富的美好——原來,美,不是單一,而是共同。
這令我想起了一個故事:在抗美援朝時期,一場異常激烈的戰斗中,一架敵機飛速俯沖下來,正在隊長准備卧倒時,他突然發現離他不遠處有一個小戰士還在那愣愣地站著,好象在思索著什麼,壓根兒就沒聽到敵機的轟鳴聲,隊長顧不上多想,一下子撲了過去,將小戰士緊緊地壓在身下,一聲具響過後,隊長站起身來拍拍落在身上的泥土,正准備責罵這位小戰士時,他回頭一看,頓時驚呆了,剛才自己所處的那個位置被炸成了一個大坑。小戰士是幸運的,更幸運的是那位隊長,因為他在救小戰士的同時也救了自己——原來,回報不是刻意,而是不經意!
在漫漫人生長河中,難免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但我們是否在的,在前進的路上搬開別人腳下的拌腳石,有時恰恰就是為自己鋪路?你是否經常體會到「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的快樂
散發著玫瑰香味的泥土
最近讀了這樣一個小故事:有一個人,發現路旁的一堆泥土散發出非常芬芳的香味,於是,就把這堆泥土帶回家,一時間,他的家竟滿室香味。他問泥土:「你是大城市來的珍寶還是一種稀有的香料?或是價格昂貴的材料?」泥土說:「都不是,我只是普通的泥土。」「那麼你身上濃郁的香味兒是從哪裡來的?」泥土說:「我只是曾經在玫瑰園和玫瑰相處了一段時間。」
這散發著玫瑰清香的小故事深深感染了我,與玫瑰相處便會有玫瑰的清香!我不禁想起了孔老夫子的一句話:「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由此看來,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和影響是多麼的重要啊!大家一定還記得《三字經》中「孟母三遷」的小故事吧,為了給小孟子找一個適合他成長的好的環境,找一片馨香的「玫瑰園」,孟母不惜一切代價,多次搬家,為我們留下了一段賢母教子的佳話。
在現實的生活和工作中,你與君子相處,你便容易具有君子之風;你與小人相處,你就容易染上小人之小,這些潛移默化都是不露聲色的。一個單位,如果領導正直、善良、公正,具有很高的工作熱情和業務水平,充滿了激情與活力,總是給職工以正確的導向,把付出放在功利之外,那麼,他一定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他的職工定會和他一樣,欣賞到更高層次的美。大人尚如此,孩子呢?孩子更是容易被感染和潛移默化的。一個孩子,成長在嫉妒的環境中,他就學會了貪得無厭;成長在充滿恐懼的環境中,他便學會了憂慮害怕;成長在充滿呵斥、挑剔的環境中,他便學會了譴責和吹毛求疵。相反,如果一個孩子成長在充滿寬容的環境中,他便學會了大度與忍耐;成長在充滿鼓勵、贊美的環境中,他便學會了自信與賞識他人;成長在分享、友善的環境中,他便學會了慷慨與熱愛生活。「如果你想把陽光散布在別人心裡,你自己的心裡應先要布滿陽光。」也可以說,一個人心裡充滿著什麼,就容易帶給別人什麼。
我們,不僅要做與玫瑰相處的泥土,吸收玫瑰的芳香,我們更要自我期勉,自我提高,努力做那芬芳的玫瑰,把玫瑰的清香帶給他人。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禮儀之邦,華夏五千年來,中國的文明程度不斷地提升,作為一個社會公民,我們要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暑假裡,媽媽忙裡抽空,帶我到南京遊玩了一天,沒想到這一趟旅行中到處都有文明的陪伴,讓我受益匪淺。
早上八點,火車到達了南京,我們走出車站,眼光敏銳的媽媽很快就找到了一輛公交車。我們以百米沖刺的速度上了車,公交車上剛好只剩下了兩個座位,我們剛一坐下,汽車就開了。到了一站,一位孕婦緩緩地走上車,此刻,車上已座無虛席,她只好吃力地站著。這時,一位大哥哥(約比我大兩三歲)主動地站了出來,給這位孕婦讓座,與此同時,許多人也站了出來,都要給她讓座,最後,她還是坐到了大哥哥的位子上。我頓時感覺到:其實每個人的心靈都很美好,但這些心靈卻像一桶桶燃油,需要有一把火引燃,才能釋放文明的熱情,而那把火就是像大哥哥這樣的領頭人。我們世界並不缺少燃油,缺少的卻是這一個個火種。
很快,我們來到了玄武湖,這里風景如畫,綠樹成蔭,身處此地,讓人分不清哪是天堂,哪是人間。我和媽媽迅速坐上了一條遊船,只見一位年事已高的爺爺正准備上船,可是由於年紀太大,行動很不方便,他正蹣跚地走過來,這時,一個小女孩從船上走上岸,攙扶老爺爺上船,她一步一步仔細地攙著老人家。老爺爺笑得合不攏嘴,並不停地誇著她,船上所有的人都向她投來了贊許的目光,那小女孩不禁臉紅了,她的臉上露出了一種發自內心的高興與自豪。
快樂的時光總是轉瞬急逝,不知不覺中,夜幕降臨了,我們不得不對這一個個美景說一聲「再見」了,我和媽媽搭上回家的火車。在列車里,我無意中發現前面的行李架上一隻包一大半都懸在空中,將要從包箱層里掉下來。我一開始很不在意,突然我想到了今天所看到的事情,我與他們年紀相仿,他們做到的,我也能做到,更何況這只是舉手之勞呢,如果連這種小事也做不了,那我還配做一個少先隊員嗎?還對得起我胸前的紅領巾嗎?想到這兒,我立即走過去把那包推了進去。這時,一位叔叔似乎也發覺了,他向我笑了笑。這會心的一笑,如同四月里溫暖的春風,吹走了我心裡所有的塵埃,我一天的疲倦頓時消失了,這一天讓我感到無比的快樂,我似乎懂得了什麼……
㈣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類作文怎麼寫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有人說,談善容易行善難,我不贊同。善是生活中的一種美好形態,不分大小,也不分時間與空間,更不分對象,我們隨手就可以為之。善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只是我們容易忽視,我們要學會時刻在生活中行善。俗話說「善有善報」,有善就會有回報,但我們行善不是為了刻意追求回報,而是為了人生中的那一份豁達,那一份快樂。
勿以善小而不為,事無巨細,再小它也是個事兒,凡存在就有理由,就如一顆小滴水卻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我們身邊那些點點滴滴的小事,都可以成就一個又一個的善舉,而這些小小的善舉,不僅可以幫助他人,也快樂了自己。小事雖很平凡,但小事上體現出來的善心卻是偉大的,像網路上的微博傳遞愛心,只需點擊滑鼠,盡微薄之力就可以傳達出一份愛心,就有可能幫到了一個需要幫助的人,那樣我們就會感到喜悅,這是一種內心的升華。這就有如贈人一支玫瑰般微不足道,但它帶來的溫馨都會在贈花人和受花人的心底慢慢升騰、彌漫、覆蓋,在生活中,我們都應該這樣。
生活中有太多不盡如人意的事,因為人們總是喜歡索取。如果只想著收獲,那便會失去很多快樂,無論在任何事情上,我們應該多一點無畏的付出,要相信付出就會有回報,無論回報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就像船主與油漆工的故事,油漆工無意之間的一個小小的善舉,卻拯救了一個寶貴的生命,最後,他不僅得到了助人的快樂,還意外地收獲了錢財,有形與無形的回報都隨之而來,這些都不是刻意為之的。
還有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有一個盲人住在一棟樓里。每天晚上他都會到樓下花園去散步。奇怪的是,不論是上樓還是下樓,他雖然只能順著牆摸索,卻一定要按亮樓道里的燈。一天,一個鄰居忍不住,好奇地問道:「你的眼睛看不見,為何還要開燈呢?」。盲人回答道:「開燈能給別人上下樓帶來方便,也會給我帶來方便。」鄰居疑惑地問道:「開燈能給你帶來什麼方便呢?」。
盲人答道:
「開燈後,上下樓的人都會看見東西,就不會把我撞倒了,這不就給我方便了嗎。」
鄰居這才恍然大悟。
開燈這件小事,方便了別人的同時也方便了自己,何樂而不為呢。
一件好事可以看出一個人高尚純潔的心靈,小小的善舉,舉手之勞,並不需要我們付出很多,卻能換來很多美好。學會為社會做點事,為他人做點事,為自己做點事,美好的生活是在大家的點點滴滴中創造的,是會在持之以恆中得到延伸的。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當世界充滿愛時,那我們每一個人也都會得到幸福的分享。
㈤ 手留余香 作品
印度古諺,贈人玫瑰之手,經久猶有餘香。
贈人玫瑰
手留余香哲理:生活中常有這樣的情況,方便了別人的同時也會給自己帶來方便。
(一)
玫瑰的故事
一對孿生小姑娘走進玫瑰園。不久,其中一個小姑娘跑過來。對母親說:「媽媽,這里是個壞地方。」「為什麼吶,我的孩子?」。「因為這里的每朵花下都有刺兒。」不一會兒,另一個小姑娘跑過來。對母親說:「媽媽,這里是個好地方。」。「為什麼吶,我的孩子?」。「因為這里的每叢刺兒下都有花。」母親聽了沉思起來。
哲理:世間萬物既有好的一面,又有壞的一面,關鍵在於你從哪個角度去看。
。
(二)
開燈的故事
有一個盲人住在一棟樓里。每天晚上他都會到樓下花園去散步。奇怪的是,不論是上樓還是下樓,他雖然只能順著牆摸索,卻一定要按亮樓道里的燈。一天,一個鄰居忍不住,好奇地問道:「你的眼睛看不見,為何還要開燈呢?」。盲人回答道:「開燈能給別人上下樓帶來方便,也會給我帶來方便。」鄰居疑惑地問道:「開燈能給你帶來什麼方便呢?」。盲人答道:「開燈後,上下樓的人都會看見東西,就不會把我撞倒了,這不就給我方便了嗎。」鄰居這才恍然大悟。
㈥ 以「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為話題寫作怎麼寫(或材料)
「
贈人玫瑰
,
手有餘香
」是英國的一句諺語,意思是一件很平凡微小的事情,哪怕如同贈人
一支玫瑰
般微不足道,但它帶來的溫馨都會在贈花人和愛花人的心底慢慢升騰、彌漫、覆蓋。
㈦ 贈人玫瑰 手有餘香的讀後感怎麼寫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讓大家明白了付出了給予自己也會有快樂.只懂得收獲的快樂,並不是真正的快樂.生活中也常有這樣的情況,如:方便了別人的同時也會給自己帶來方便,成就別人的同時提升了自己.
一個發自內心的小小的善行,也會鑄就大愛的人生舞台.記住別人對自己的恩惠,洗去自己對別人的怨恨,在人生的旅途中才能晴空萬里;一件很平凡微小的事情,哪怕如同贈人一支玫瑰般微不足道,但它帶來的溫馨都會在贈花人和愛花人的心底慢慢升騰、彌漫、覆蓋.你幫了別人,做了好事,或是成全了別人,就等於送了別人玫瑰一樣會讓別人高興,而你自己心裡也會因為做了好事而覺得高興,那樣你能夠感受得到一種甜蜜,一種玫瑰的芳香在手上在心裡.
㈧ 關於「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文章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一直非常喜歡這句話,因為始終認為這簡短的字句之中包含著一種隱含於友善、給予和關愛他人之中的高層次的快樂。它是對愛心的一種升華的理解,它告訴世人在關愛他人的同時自己也同樣收獲著喜悅和快樂。 曾經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小男孩,和朋友之間發生了摩擦,郁悶之時便跑進山谷,對著幽深的空谷聲嘶力竭地高喊:「我恨你!我恨你!」話音剛落,幽谷馬上傳來一陣陣不絕於耳的「我恨你!我恨你!……」 的凄冷的回盪。 孩子沮喪地回到家裡,傷心地向母親哭訴:「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恨我。」母親問明原委之後,不置可否的牽著孩子的手再次來到山谷。 記得,第一次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曾經良久地感動於這故事編撰者的既獨具匠心又准確無誤的表達主題的奇妙思維之中。它形象而直觀的向世人詮釋了一個雖十分簡單卻極易被忽視的道理:若要被人愛,定要先愛人;以愛換愛愛無邊,以恨換恨恨無涯。 生活當中,我們也常常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當你把一份關愛傳遞給他人的時候,自己的內心也常常會留存著一份欣慰和感動。相反,如果你把一份憎恨給予了他人,自己的心中也同時會長久的遍布著陰郁。 一天當中,如果你帶著笑容迎來曙光,那麼這美麗的笑容便是你為這新的一天送上的第一枝玫瑰,笑容之後的好心情,便是留在手中的第一縷余香。見到第一個人的時候,送給他的一聲發自內心的問候,是你送出去的又一枝友善的玫瑰,而對方下意識的同樣友善的回謝,便是你一天當中留存於手中的又一縷余香......就這樣,當你用你平和友善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大大小小的事物時,你會發現,在你慷慨奉獻心中 「玫瑰」的同時,留存於手中的余香也已經可以把你整個的人環繞。於是,你便會生活在玫瑰余香的芬芳之中,不知不覺的,你會被自己的行為所感動。 也許,在當今的世界上,只知索取,不知奉獻的人並不罕見,但是如果每個人都在認知了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之後率先從自我做起,先行將關愛送給他人,那麼,一個洋溢友善、關愛的和諧世界的出現將不會只是個夢中的童話。 也許這個社會已經發展到了幾乎滿目利慾熏心、爾虞我詐的程度,但我依然願意將一束束飽含著熱情、友善和愛意的玫瑰送與他人,哪怕是為了手留余香的一份私心。
㈨ 贈人玫瑰 手留余香 400字以內
1、
今天,學校舉行期中考試,所以中午12點就放學了。媽媽說:「琪琪,今天考試完,我帶你出去玩怎麼樣?」「嗯!那太好了!」「那你想去哪裡玩呢?」這時我想到了解放路的肯德基,我便對媽媽說:「媽媽,我們去解放路玩吧,那兒還有肯德基呢!」「嗯,好啊,那等會兒順路就幫你買本書吧!」「耶,還是媽媽好。」於是,我們便出發了。
一路上,我滿腦子想的都是書,「嗯,該買什麼書好呢?是買《雞皮疙瘩》還是買《小虎隊》呢?」我想了又想,決定還是買《雞皮疙瘩》,我心裡正想著事,一個乞丐進入了我的視線,只見那個乞丐一身破破爛爛的衣服,現在明明是冬天,他卻穿了一件短襯衣,那個乞丐還是個殘疾人,只有一隻左手和一條右腿了,可他卻毫不在乎,仍然用他唯一的右手在地上認真的寫起字來,字寫的非常漂亮工整。我感動了!這個人身殘志堅真是讓人欽佩啊,這時,我看見媽媽還是一臉的無動於衷,於是,我問媽媽:「媽媽,你為什麼不給那個乞丐錢呢?」「那個乞丐有可能是裝成這個樣子來騙錢的。」媽媽說。於是,我撒起嬌來,「媽媽,媽媽,給他一點錢吧。」「嗯,好吧,好吧。」「耶!還是媽媽好。」「但是,給了乞丐錢你就不能買書了哦!」我心想:「還是買書吧,否則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馬月才能幫我買書了,不給那乞丐錢又覺得不好意思,怎麼辦呢?」我的心裡像有兩個小人在爭吵似的,我考慮再三,決定還是不買書了。於是,我堅定地說:「媽媽,大不了我不買書了。」媽媽也說到做到,馬上給了那乞丐30元錢。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這句話深深的烙在我的腦子里,幫助了別人,你也能得到快樂。
2、
當一隻手為紫羅蘭擦去上面的露珠時,它卻將香味留在了那隻手上。這就是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一個精神病人闖進了一位醫生家裡,開槍射殺了他三個正值花樣年華的女兒,他卻仍然為那精神病人治好了病。因此他也獲得了「無私的名醫」這個稱號。這也是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慷慨大方對我們來說並不困難,卻也不容易。關鍵的是,心靈是如何的選擇。當一個人選擇了吝嗇與貪婪,那麼他將在孤獨中度過餘生;而一個人選擇了慷慨與大方的話,那麼,它能將陽光灑向大地。
當我們的心靈為自己選擇了慷慨與大方的時候,我們便獲得了應有的自由,因此我們已經放下了貪婪的包袱,無論面對朋友還是敵人,我們都能夠贈以甜美的微笑。佛道中常講究緣分,在眾生當中 ,兩個人能夠相遇相識,那便是緣分。當他們因為吝嗇而相識,不可否認的是,在你們的心裡已經牢記住了對方的名字,那倒不如放下貪婪,慷慨地接納對方。或許,你因此可以多一個可以談心的朋友。每一個人都需要朋友,多一份寬恕,多一份慷慨,便能令我們多一個朋友。
美國前總統林肯幼年曾在一家雜貨店打工。一次因為顧客的錢被前一位顧客取走,顧客和林肯發生爭執。雜貨店的老闆為此開除了林肯,老闆說:「我必須開除你,因為你令顧客對我們店的服務不滿意,那麼我們將失去許多生意,我們應當學會寬恕顧客的錯誤,對顧客慷慨,顧客就是我們的上帝。」在許多年後,林肯當上了總統。做了總統後的林肯說:「我應該感謝雜貨店的老闆,是他讓我明白慷慨是多麼重要。」
學會送人玫瑰,就是學會善待自己。吝嗇只能永遠讓我們的心靈生活在孤獨之中,而慷慨,卻能讓我們的心靈獲得自由,獲得友情。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3、
下課了,同學們像一群快樂的小鳥飛奔出教室,只有幾人坐在教室看書、做作業。崔永康正在埋頭做一道語文題。突然,他手中的筆停了下來,原來「攔路虎」出現了,崔永康緊皺著眉,一會兒搔搔頭皮,一會兒用手托著下巴,絞勁腦汁地想,可怎麼也想不出來,他急地臉漲得像一個紅透了的蘋果。過來很長時間,崔永康還是想不出來。
「崔永康,別灰心,讓我來幫你吧!」我發現了崔永康遇到了困難,便自告奮勇地來幫他。我仔細地講給崔永康聽,可崔永康還是有些不明白,於是,我又仔仔細細的給崔永康講一遍,崔永康終於恍然大悟,知道怎麼做了。
還有一次,因為王宇鵬美術書沒有帶,所以心裡很著急,坐在座位上坐立不安。這時,我看出了他的心事。於是就把頭湊過去問他:「王宇鵬,你怎麼啦?是不是沒有帶書啊?」王宇鵬低著頭,小聲地說了一句:「恩。」「那我借你吧!」我熱情地說。他疑惑地說:「那你不就沒書了嗎?」「沒關系的啦,我和同桌可以合看一本書。」我看王宇鵬還是不肯拿,就把書硬塞進他的手裡。這時,上課鈴聲響了。他就沒把書還給我。認認真真地上完了美術課。
我感受到了幫助別人是能夠給別人帶來快樂的事情。增人玫瑰,手留余香。幫助別人,也給自己帶來快樂。
4、
人的一生中,會遇到許多事。有高興的事,有傷心的事;有失敗的遺憾,有成功的喜悅。雖然我只有11歲,從我記事的時候起,我也經歷了很多事情。有一件事,我不知道算不算是做好事,它對我的感觸很深,至今難忘。
那是幾年前的一個春天,媽媽答應我可以動用我的零花錢去逛街,可以想買什麼就買什麼。我高興得不得了,一蹦三尺高,馬上穿好衣服,帶好零花錢,和媽媽出了門。春風像一雙溫和的大手撫摩著萬物,沉默一冬的楊柳活躍了,爭先恐後地抽綠枝添新葉,草兒返青,花兒欲放。我的心情十分舒暢,哼唱著小曲,欣賞著風景,不知不覺走到了牡丹廣場,廣場上人來人往,彩旗飄飄。我看見十幾個帶著小紅帽的大哥哥大姐姐穿梭在人群中,他們有的拿著小紅旗,有的拿著廣告宣傳頁,還有一位大哥哥,手裡捧著一個四四方方的紅盒子,上面寫著「募捐箱」,過路的行人不時往裡放錢。我很好奇,急忙跑過去看個究竟。一位大姐姐告訴我:我們是在為貧困山區的小朋友們獻愛心,是希望工程的一部分。山區的孩子們需要文具、書籍,需要文化知識,而他們現在教室陳舊,生活艱苦,可他們渴望上學,渴望學習文化,他們渴望得到愛心人士的幫助。在我們的城市中,一元、兩元甚至五元都不會起眼,但是在那些兒童的手中用處可就大了,他們可以買好多學慣用品,可以用這些錢交學費,他們可以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大姐姐拿出一張照片,上面的小姑娘,衣服陳舊,手中抱幾本破舊的課本,卻睜著渴求知識的大眼睛!我被深深的打動了,我們本是同齡人,生活環境和生活條件卻有這么大的區別。此時此刻,那曲激盪人心,催人淚下的《愛的奉獻》又回響在我的耳邊:「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的確,幫助別人快樂自己,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我毫不猶豫的掏出了口袋裡所有的15元零花錢放進了紅盒子里……
希望可以幫到你!
㈩ 作者手留余香,主角張業的小說
那裡能看到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