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集作者 > 怎麼寫短篇小說茅盾

怎麼寫短篇小說茅盾

發布時間:2021-09-14 20:17:17

短篇小說怎麼寫呢

一、充分准備,打好基礎 寫作短篇小說與寫作中、長篇小說一樣,在寫作前必須進行充分的准備。首先,在執筆 寫小說之前,必須具有一定的思想修養和生活積累。其次,讀過較多的文藝作品,喜愛文學 創作,有一定的文藝修養和文藝理論的基礎常識。茅盾在《創作的准備》開頭就指出:「世 界文學史上的巨人們留遺給我們的不朽的著作,以及他們畢生的文學事業的經歷,就是這題 目——『創作的准備』的最完美的解答。理論家們從這些文學巨人們的業跡研究分析解釋, 寫了很多論文,數十萬言一厚冊,也就是給這題目作注腳。」再次,在寫作小說之前,從事 過表達方法的基本練習,並從事過一般散文尤其是速寫的寫作練習。「一個初學寫作者最好 多做些基本練習,不要急於寫通常所謂小說,不要急於成篇。所謂基本練習,現在通行的『速 寫』這一體,是可以用的。不過我覺得現今通行的『速寫』還嫌太注重了形式上的完整,儼 然已是成篇的東西,而不是練習的草樣了。作為初學寫作者的基本練習的速寫,不妨只有半 個面孔,或者一雙手,一對眼。這應當是學習者觀察中恍有所得時勾下來的草樣,是將來的 精製品所必需的原料。許多草樣鬥合起來,融和起來,提煉起來,然後是成篇的小說。」(《茅 盾論創作》第358頁)所以,我們要學習寫作小說,必須從思想、生活、技巧各個方面下 苦功,打下堅實的基礎。當然,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不能絕對化。這並不是說,我們要等思想、 生活、技巧三關都完全過好之後再進行創作。不少青年作者的經驗說明,初學寫作者就是要 勇於創作實踐,寫是最好的基本訓練。不要怕失敗,失敗是成功之母。小說創作和其它文體 的寫作一樣,沒有什麼捷徑,小說的技巧只有自己從多次實踐中逐步摸索出來。別人的技巧, 只能作借鑒,創作還是要靠自己。 二、認識生活,熟悉人物 創作需要生活,對生活不熟悉,不理解,就無法反映和表現生活。社會生活是文學藝術 的源泉,人是社會諸關系的總和,只有熟悉、理解社會生活,才能熟悉、理解各類人物。不 熟悉、不理解各類人物,就無法進行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的小說寫作。茅盾在談他怎樣開 始小說創作時說:「我是真實地去生活、經驗了動亂中國的最復雜的人生的一幕,終於得了 幻滅的悲哀,人生的矛盾,在消沉的心情下,孤寂的生活中,而尚受生活執著的支配,想要 以我的生命力的余燼從別方面在這迷亂灰色的人生內發一星微光,於是我開始創作了。我不 是為的要做小說,然後去經驗人生。」他還說;「好管閑事是我們做小說的人最要緊的事,你 要去聽,要去問。」(《創作的准備》)因此,一個小說作者應像阿·托爾斯泰說的那樣:「他 溶化在生活洪流之中,溶化在集體之中;他是一個參加者。」

⑵ 如何寫短篇小說

正如茅盾所說:「短篇小說主要是抓住一個富有典型意義的生活片斷,來說明一個內問題或表現比容它本身廣闊得多、也復雜得多的社會現象的。」這「也就決定了它的篇幅不可能長,它的故事不可能發生於長年累月(有些短篇小說的故事只發生於幾天或幾小時之內),它的人物不可能太多,而人物也不可能一定要有性格的發展」

⑶ 怎麼寫短篇小說

短篇小說往選取和描繪富有典型意義的生活片斷,著力刻畫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徵,反映生活的某一側面,使讀者「借一斑略知全豹」。正如茅盾所說:「短篇小說主要是抓住一個富有典型意義的生活片斷,來說明一個問題或表現比它本身廣闊得多、也復雜得多的社會現象的。」這「也就決定了它的篇幅不可能長,它的故事不可能發生於長年累月(有些短篇小說的故事只發生於幾天或幾小時之內),它的人物不可能太多,而人物也不可能一定要有性格的發展」
字數的多少,是區別長篇、中篇、短篇小說的一個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因素。人們通常把幾千字到兩萬字的小說稱為短篇小說,三萬字到十萬字的小說稱為中篇小說,十萬字以上的稱為長篇小說。這只是就字數而言的,其實,長、中、短篇小說的區別,主要是由作品反映生活的范圍、作品的容量來決定的。長篇小說容量最大,最廣闊,篇幅也比較長,具有比較復雜的結構,它一般是通過比較多的人物和紛繁的事件來表現社會生活的,如《紅樓夢》。中篇小說反映生活的范圍雖不像長篇那樣廣闊,但也能反映出一定廣度的生活面,它的人物的多寡、情節的繁簡介於長篇與短篇之間,如《人到中年》。短篇小說的特點是緊湊、短小精悍,它往往只寫了一個或很少幾個人物,描寫了生活的一個片斷或插曲。短篇小說所反映的生活雖不及長篇、中篇廣闊,但也同樣是完整的,有些還具有深刻、豐富的社會意義。

⑷ 怎麼寫短篇小說

先談一談短篇小說的寫法,或說取材。
取材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只要取材取對了,可以說短篇小說就成功了一大半。我的取材如果用一句話來總概括,就是在沒有文章的地方去作文章。在現實生活中,這是一個比較獨立的領域。寫短篇小說在現實中,只寫一點點東西。這一點點東西,稱之為短篇小說種子。世間萬物都有種子,一切都有。這個種子是世間萬物生存不息傳宗接代的東西,有了種子的傳遞世界才延續下去。和物質世界對應,我覺得短篇小說也有種子。有的把它稱為一個眼睛,有的把它叫做支撐點,有的把它叫內核,有的把它叫黃金點。可能有七八種說法,但我喜歡種子這個詞,一說就給人以飽滿、圓潤、美好的感覺。有可能生長成一篇短篇小說的根本因素。這是我給種子下的定義。
我們從事創作會經常看一些短篇小說,看一些小說當然都是非常不錯的,枝葉飽滿。當然,我們也看到一些非常臟污的東西,這些東西就缺少了短篇小說的因素。拿一個自然界的種子來比,我們在自然界里尋找種子是比較容易的。我們種黃瓜地,留種的瓜是要留個標簽,表示這是不能摘的,這就比較容易發現。在現實生活中尋找短篇小說的種子,我們有時苦苦追求,卻難以找到。在沒有進入創作以前,這是難度很大的。
我們舉一個例子,沈從文的《丈夫》。這是一個非常精彩的短篇。大概情節是寫過去的一種生活,說他的妻子在農閑時到船上去做一些接客的生意,她不把這種事看成多麼丑惡,到了此時,丈夫去看他的妻子,就帶著一種慾望、想念,肯定要親近一番,結果到了船上以後,他卻在眼皮底下一次次被人奪走了妻子。丈夫就在前倉,前後聽到兩個當兵的、水保等和妻子交易,情緒弄得很低沉,妻子給他錢也不要,一個人傷心地捂著臉嗚嗚地哭起來,第二天和妻子回鄉下去了。這個小說的種子,我覺得就在最後嗚嗚地一哭。整個小說的過程就是這個種子生發的,一切過程都在向這個哭走。很感人。當然,還有社會分析、情感因素等都很豐富,這里不講,講的就是最後一切都是向這一哭而來。
種子有時在開頭,有的可能在結尾,有的可能在中間。而這個小說的種子在中間。種子埋進去了,有一個發芽的過程。後面是開花結果的過程。前面培育,後面生發。因為有了種子,小說就立起來了,情緒也將飽滿。
我們聽到短篇小說的很多做法和說法,我們聽到有人說短篇小說是生命之緣 ,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我們還是應該求,只有求,不斷地求,才有可能遇到它。否則就往往就會失去這種遇的機會。因為我在報社工作,經常去礦上走,有很多人給我談一些希奇古怪的事,我要說的,事情再多再古怪,如果沒有短篇小說的種子,一切都是瞎搭。我有時跑一些地方,跑好多天,但沒有短篇小說的種子和潛質,就沒有寫的必要。
這個短篇小說的種子可能是一個題目、一句話、一個細節、一種思想、一種理念等,各種各樣的情況都有。有一個東西,一個故事,可能在我們腦子里存在若干年,覺得可能會寫成一個短篇小說,遲遲不能動手寫,可能就是沒有找到種子所在。可能有一天,我們會發現了種子在哪裡,就會感覺一下開朗,時候就到了。
小說主要不是講道理,是理感的。但小說是理性的結果,需要一種思想,表達思想之美,而不是道理本身。寫的是思想的表情,而不是思想本身。一篇小說道理講得再深刻,感情不飽滿也不能感染人。最後建築的是情感世界,是審美層面。
其實說到這兒,已經把另一層意思說出來了。短篇小說的種子就在生活中,在心裡,就這兩個地方。在現實生活中,也可以說現實生活為我們提供了素材,激發了靈感。比方說創作需要想像,這需要生活的基礎,而不是平空的。現實生活就是我們小說創作的想像所憑籍的大地和空氣。我們每個人不可能拔著自己的頭發離開土地,所以說要注重現實生活。
說到這里,需要說明一點。小說來自現實生活,但又與現實生活不對應。這個種子還需要從心裡來進行尋找,要把現實生活中的種子拿來放到心裡去發酵、去升華,最後打上自己的烙印。從現實生活中來的東西,我覺得又要與現實生活拉開一點距離。現實生活在創作中往往有一種糾纏,攔在我們面前,說我是很刺激的,很有賣點的,趕快寫我吧,寫我不會吃虧的,甚至象一個*女糾纏一個嫖客一樣,這樣寫出的東西,可能是易碎的,不經看的。
有人說,現在的現實生活太豐富了,作家都只要拿過來就成小說了。不管現實生活怎麼樣,照搬過來都不符合小說藝術上的要求。因為它沒有進入藝術的層面,沒有心靈化和藝術的處理。這種處理除了心靈化處理還要進行深究。有一種說法,因為對現實看不明白,才寫小說。乍一看,這很新鮮,後來想想,這種說法可能是有種作家玩的一種幽默。我們有時可能一個小說沒有想透,把它寫出來,評論家看出來。如果沒想透,繼續寫,寫很多是根本不可能的。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如何可能呢?所以我們對一個作品還是要深究,要思考。
在短篇小說的種子說里,引用王安憶的一句話:有的小說看起來象預言……短篇小說是理性的果實……它只是一條思路。是模糊的,不是很明白的;是思路,不是預言。這個前面講的應該是叫尋找短篇小說的種子,應該在現實和心裡尋找。進入了內心世界,才會發現空間很大。只有進入心靈世界,我們的創作才能左右逢源。我們找到短篇小說的種子了,不等於就能寫成一個很好的短篇小說。這需要一個很艱苦的過程,象種一顆玉米,需要耕地、下種、施肥、打草、澆水……有一個環節不到,就收獲不到果實。
下面講短篇小說的生長。
可以說,我們每個人都有種子,對於創作的人來說,每一顆種子都非常珍貴,讓它長成大的果實,這才對得起讀者和自己。我們聽到短篇小說的做法很多,比較多的一種做法是說短篇小說要用減法來寫,這是指精煉而言。好多人物、好多細節,把小說撐得滿滿的,沒有一點空間,這才產生了要忍痛割愛的減法說。
短篇小說應該是用一種生長法來寫。就是說,從生活中、記憶中,只取那麼一點點種子全力培養,使之生長壯大。或說只是一個細胞,在生長的過程中不斷生長、組合,最後長成。打個比方,比如短篇小說是一朵六瓣的花,裁去一瓣,就不完整了。還聽到一種說法,寫短篇小說主要看控制能力、平衡能力。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
我們比較一下,我們拿長篇中篇與短篇作比,故事長、細節多,我們從中挖一塊,變成短篇行不行呢?根本不行!完全不一樣。好象羊皮披不到兔子身上一樣。這是短篇小說文體的獨特性。強調了文體的獨特性,也強調了短篇小說寫作技法上的要求。有一個高的要求,有的人可以寫長篇,叫他寫短篇,卻很難。這裡面有情感和手法上的鍛煉原因。
我們說了,短篇小說是用生長法寫的,它到底生長在哪裡呢? 講到這里,談談小說與心靈的關系。如果任何作家寫的東西沒有打了心靈化的烙印,出來的就是一個標准件。就沒有存在的價值。我們指的當然是真誠的心。可以說我們每個人生活在世上,當我們有了生命意識的時候,就有了心靈意識。所謂生命意識就是一種死亡意識。當人在這種意識漸漸強烈的時候,多數人往往表現為想抓住一些物質的東西,覺得抓住東西越多就抓住了全世界。這樣的意識是錯的,從曹雪芹的好了歌里就可以看出來。我們應該抓住什麼,就是應該抓住心。文學抓住心,就是通過抓住心來抓住我們的世界。我們中國的歷史上,誰抓住了心呢?曹雪芹。古今帝王將相有多少,卻有幾個如曹雪芹一樣讓我們記住。只有他不會消失,隨著時間消失,歷史磨礪,越來越顯現出它的瑰寶價值。
抓住心,當然是真誠的心。一個作家是不是真誠的,一個作品就能看出來,一個作家寫久了,他文字裡面帶著這個作家的氣息,帶著他的呼吸,帶著他的氣質。莫言說文字是一個作家身上的分泌物。我覺得每一個作品就象一個作家生出來的孩子一樣,寫完了捨不得拉出去,象嫁閨女一樣要挑一個好婆家,希望別人會善待你的孩子,否則就會心疼。這需要我們非常精心地,多投入一些心!
我說這個進入心靈世界,一個是上心,一個是入心。 上心。平時我們會產生一些錯覺,覺得這個世界很重要,這也離不開自己,那也離不開自己,這是不對的。真正離不開自己的是自己的小說,如果不寫這個小說就不會出世。只有上心,在人的一輩子中只有上心去做好一件事,這一生都值得。入心。我們看到的現實世界很豐富花哨,往往覺得沒什麼可寫,要寫下去,只有深入內心,象捕捉瑩火一樣,才能寫出好的作品。
一些新聞性、社會性、事件性的東西,是與小說有很大距離的。小說完全不能受新聞的干擾,新聞的語言完全不能帶到小說里來。我們一定要提醒自己不要寫出新聞性的小說來,一定要讓新聞事實在自己的心裡發發酵,然後才寫成小說。
那麼說,小說生長於心,除了腦子想像,整個身心都應該投入這個創作。視野要非常開闊,才能不受局限,不使一條道走得局限。一個人如果體力不行,衰老了,他寫東西都會很費勁。汪曾祺的晚年,寫的一些東西就不敢恭維了,寫得實,不靈動,沒有飛翔感。人到一定歲數,如果體力不支,小說根本寫不出來。就象一個樹有一個掛果期,一旦過了這個掛果期,也許會結一些果子,卻不會大。再打個比方,就象一個女人有一個生育期一樣。小說是生長的,在我們還具有這個能力的時候,多寫一些。小說又不搞計劃生育,就多寫點,免得體力不支想寫寫不動時,會十分懊悔。
小說要生長,還要細,細到連花團上的絨毛都細……如果連細都不用,就用微妙來說……寫東西都是在細上下功夫,細致入微的。 作家無論何人,心理上都有相通的東西。如張煒說,有些優秀的男性作家就有一些女性化的東西。故事的情節像枝幹,而細節則像滿樹繁花。
我們中國的小說特別講究一種韻味。比較魯迅和沈從文的小說,魯迅是思想之美,而沈從文是韻味之美。
我們寫每一篇小說都要知難而進。沒有任何一篇小說是輕而易舉的,要不怕難。 我們寫小說的,不一定要看很多文學的書,在於會不會讀書。別的書我們也要讀一些,社會的、攝影的、美術的等等。好多小說是通過邏輯情節來推動它的展開,它不是經驗性情節。
地域文化對一個小說家的滋養非常重要。一是母親,一是自然,一是童年的生活,是成就一個作家的最重要的三個方面。小說的主要生產力是想像力,一個作家缺乏想像力就不成其為作家。有想像才能有藝術創造的空間。
精練——是提高短篇小說質量的所在
精練,用在短篇小說創作上,就是講究「布白」的精當,就是以最經濟的文字,表達出最豐富的內容,讓人意味無窮。寫好短小說,要有一種高超的「用語簡短而涵義深遠」(高爾基)的本領。能有一句話說明白,決不用兩句話,能用一個字的,決不多留一個字。小說創作不妨學學清人鄭板橋的畫竹句:「冗繁削盡留清瘦。」只有「削盡」「冗繁」,才能將表現神韻的「清瘦」留下來。魯迅說:「寫完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功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古今中外的一切佳作,莫不經歷一番「削」「刪」功夫的。宋代歐陽修將《醉翁亭記》初稿開一段的幾十個字,最後削刪為「環滁皆山也」五個字。這是說明精練的重要,並不是要各位在小說創作上皆五個字也。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加快,人們對時間的流速產生一種緊迫感,加之當前藝術形式多樣化,看小說的群體相對不如以前了,因此,短篇小說,短而精,就更顯其審美價值。
短而精,關鍵在於高度的概括能力和高度的的簡潔筆墨。魯迅的許多作品是值得我們一看一學的。如《立論》,是以白描手法,寥寥數語,就把幾種不同性格的人物刻畫得惟妙惟肖,活靈活現。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真是一詞見性格,一語傳神情。這里既有情節,又有人物,每一個人的性格都鮮明,清晰,更有耐人尋味、發人深思的哲理。可見,沒有高度生動、形象、准確、簡潔的筆墨,是寫不出如此短小精悍、雋永深刻的短小說來的。
對於我們進行小說創作者來說,鬆散容易緊湊難,洋洋灑灑幾千幾萬字容易,而在盡可能短的篇幅內表現出同樣容量的短文,則就不那麼容易了。即使做不到「一詞見性格,一語傳神情」,至少也不要連篇累牘地說廢話,不著邊際地亂發揮。契可夫曾不無自豪地說:「我能長話短說」。長話短說,是小說質量的表現,是作者才氣的表現。可惜的是,現在有些作者反其道而行之,習慣於或喜於短話長說,拉長作品的篇幅,平淡無味。這既影響了小說的提煉,也影響著作者自身思想和藝術的錘煉。高爾基說過:「學習寫作,應該從短篇小說入手」,西歐和我國所有最傑出的作家幾乎都是這樣做的。不屑於寫短小作品,一開始就拉長篇,其結果往往是「製造了大堆語言垃圾」。因此,對寫短而精的小說來說,有利於我們學會對素材、語言、結構等提練。阿托爾斯泰說「小小說,這是訓練作家最好的學校」。

⑸ 茅盾的短篇小說集有哪些

長篇來小說
《子夜》、《蝕》自三部曲(包括《幻滅》《動搖》《追求》)《腐蝕》《虹》《鍛煉》《霜葉紅似二月花》《霜葉紅似二月花》續稿,《多角關系》。
短篇小說
《報施》《創造》《農村三部曲》(包括《春蠶》《秋收》《殘冬》)《大鼻子的故事》《林家鋪子》《色盲》《詩與散文》《石碣》《手的故事》《水藻行》《小巫》《煙雲》《有志者》《自殺》。
散文
《白楊禮贊》《風景談》《賣豆腐的哨子》《人造絲》《全運會印象》《車中一瞥》《鞭炮聲中》《談月亮》《霧中偶記》《大地山河》《黃昏》《霧》《天窗》等。

⑹ 茅盾的長篇小說及短篇小說

長篇小說
《子夜》、《蝕》三部曲(包括《幻滅》《動搖》《內追求》)《腐蝕》《虹》《鍛煉》《霜容葉紅似二月花》《霜葉紅似二月花》續稿,《多角關系》。
短篇小說
《報施》《創造》《農村三部曲》(包括《春蠶》《秋收》《殘冬》)《大鼻子的故事》《林家鋪子》《色盲》《詩與散文》《石碣》《手的故事》《水藻行》《小巫》《煙雲》《有志者》《自殺》。
散文
《白楊禮贊》《風景談》《賣豆腐的哨子》《人造絲》《全運會印象》《車中一瞥》《鞭炮聲中》《談月亮》《霧中偶記》《大地山河》《黃昏》《霧》《天窗》等。
如果可以請點下左下角的採納謝謝,不明白請追問,您的支持是我奮斗的動力

⑺ 茅盾的三個短篇作品都描述了什麼

茅盾的三個短篇中,《驚蟄》是寓言體小說,描寫驚蟄季節,萬物萌動,比喻人民的春天已內經來臨。《一個理容想碰了壁》描寫抗戰第二年作者的朋友在廣州、香港等地的生活經歷,作品中的S君,便是作者自己。《春天》則以張天翼的《華威先生》中的華威作為主人公,刻畫了這一典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卑鄙而可恨,甚至可怕」的「另外一套」的形象。

⑻ 茅盾的主要作品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蝕》、《虹》《子夜》、《第一階段的故事》、版《腐蝕》、權《霜葉紅似二月花》;中篇小說《路》、《三人行》;短篇小說《春蠶》、《秋收》、《殘冬》、《林家鋪子》等。

拓展資料:

作者: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鴻,筆名茅盾、郎損、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人。

出身:茅盾出生在一個思想觀念頗為新穎的家庭里,從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後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畢業後入商務印書館工作,從此走上了改革中國文藝的道路,他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中國革命文藝的奠基人。

成就:茅盾同時也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代表作有小說《子夜》、《春蠶》和文學評論《夜讀偶記》。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將不起,將稿費25萬元人民幣捐出設立茅盾文學獎,以鼓勵當代優秀長篇小說的創作。

⑼ 短篇小說怎麼寫

短篇小說往選取和描繪富有典型意義的生活片斷,著力刻畫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徵,反映生活的某一側面,使讀者「借一斑略知全豹」。正如茅盾所說:「短篇小說主要是抓住一個富有典型意義的生活片斷,來說明一個問題或表現比它本身廣闊得多、也復雜得多的社會現象的。」這「也就決定了它的篇幅不可能長,它的故事不可能發生於長年累月(有些短篇小說的故事只發生於幾天或幾小時之內),它的人物不可能太多,而人物也不可能一定要有性格的發展」
字數的多少,是區別長篇、中篇、短篇小說的一個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因素。人們通常把幾千字到兩萬字的小說稱為短篇小說,三萬字到十萬字的小說稱為中篇小說,十萬字以上的稱為長篇小說。這只是就字數而言的,其實,長、中、短篇小說的區別,主要是由作品反映生活的范圍、作品的容量來決定的。長篇小說容量最大,最廣闊,篇幅也比較長,具有比較復雜的結構,它一般是通過比較多的人物和紛繁的事件來表現社會生活的,如《紅樓夢》。中篇小說反映生活的范圍雖不像長篇那樣廣闊,但也能反映出一定廣度的生活面,它的人物的多寡、情節的繁簡介於長篇與短篇之間,如《人到中年》。短篇小說的特點是緊湊、短小精悍,它往往只寫了一個或很少幾個人物,描寫了生活的一個片斷或插曲。短篇小說所反映的生活雖不及長篇、中篇廣闊,但也同樣是完整的,有些還具有深刻、豐富的社會意義。

參上

⑽ 茅盾的中短篇作品都有哪些

茅盾在寫《子夜》的同時和以後,又寫了一些中短篇,如《春蠶》、《版秋收》、《殘冬》(以上三篇合稱農村三權部曲)、《林家鋪子》、《多角關系》、《當鋪前》、《小巫》等。這些小說眾星拱月般與《子夜》共同組成20世紀30年代中國社會變動的系列小說。它們各自獨立,不似三部曲那樣人物、情節有一定連續性,但有一個大致相近的主題,以此為中心,互相可以補充。這些小說從城市、小鎮、鄉村各方面表現帝國主義加緊經濟入侵,城鄉經濟凋敝,各階層人民痛苦不安。這批作品以《林家鋪子》最為成功,《春蠶》次之。

閱讀全文

與怎麼寫短篇小說茅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本重生小說主角秦朗 瀏覽:545
都市小說完結免費豪門隱婚 瀏覽:325
抗日英雄穿越現代當醫生的小說 瀏覽:718
顧西爵小說人物名字大全 瀏覽:60
影帝重生劇本小說 瀏覽:830
小說男主角上官夜 瀏覽:49
邪瓶漫畫小說網 瀏覽:878
主角是女生的校園言情小說 瀏覽:376
悅看小說網資源分享 瀏覽:906
男主強女主弱的仙俠小說 瀏覽:992
替身女帝的逆襲小說排行榜 瀏覽:115
小說這樣寫 瀏覽:29
兩個女子穿越古代的小說 瀏覽:138
女主是網紅重生小說排行榜 瀏覽:867
擁有冒險島技能的穿越小說 瀏覽:445
千章以上的都市仙俠小說排行榜 瀏覽:658
神通板磚有聲小說鏈接 瀏覽:295
男主角叫陰陽的小說全集 瀏覽:596
總裁小說灰姑娘 瀏覽:896
葉辛周鐵有聲小說 瀏覽: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