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快點天龍八部的作者是誰
金庸 金庸,男,當代知名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香港最高榮銜「大紫荊勛章」 獲得者、華人作家首富、原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本名查良鏞,1924年3月10日(農歷二月初六)生於浙江海寧,1948年移居香港,是香港《明報》創辦人。創作有「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及《越女劍》等15部武俠小說。金庸小說繼承古典武俠小說精華,開創了形式獨特、情節曲折、描寫細膩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俠義的新派武俠小說先河,深受歡迎。不少文壇才子和讀者都提筆撰寫書評,形成「金學」研究的風潮,亦被改編成影視劇集、游戲、漫畫等產品。金庸是新派武俠小說公認的盟主,被普遍譽為武俠小說作家的「泰山北斗」。其作品藝術成就之高、影響力之大,至今無人能與其比肩。
金庸十四部
飛狐外傳 雪山飛狐 連城訣 天龍八部 射鵰英雄傳 白馬嘯西風 鹿鼎記
笑傲江湖 書劍恩仇錄 神鵰俠侶 俠客行 倚天屠龍記 碧血劍 鴛鴦刀
Ⅱ 天龍八部的作者是誰
「天龍八部」原為佛教用語,後被當代著名作家金庸用作做書名。武俠小說《天龍八部》著於1963年,是金庸最著名的武俠小說之一。
Ⅲ 誰知道金庸的天龍八部的創作經過
「天龍八部」原為佛教用語,後被當代著名作家金庸用作做書名。武俠小說《天龍八部》著於1963年,是金庸最著名的武俠小說之一。
「天龍八部」,又稱為「龍神八部」、「八部眾」,這些名詞出於佛經。許多大乘佛經敘述佛向諸菩薩、比丘等說法時,常有天龍八部參與聽法。如《法華經:提婆達多品》:「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彼龍女成佛」。
「非人」實形貌似人,而實際不是人的眾生。天龍八部都是「非人」,包括八種神道怪物,因為「天眾」及「龍眾」最為重要,所以稱為「天龍八部」。八部者,一天眾,二龍眾、三夜叉、四乾達婆、五阿修羅,六迦樓羅,七緊那羅,八摩呼羅迦。
金庸的本意是用天龍八部的鬼神 來象徵書里的各個人物
並非寫完後才取得天龍八部這個名字
至於倪匡版的天龍八部 樓上的仁兄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補充:倪匡代寫的天龍八部,在現在的版本中已經看不到了,因為金庸曾經做了修改.具我所知是這樣的.你如果搜查老書的話,應該找得到.(當然,我沒看過).
Ⅳ 武俠小說天龍八部是真的嗎
是金庸撰寫的一本武俠小說。(也就是假的)。
天龍八部,著名作家金庸的武俠代表作。著於1963年,歷時4年創作完成,前後改動6次(並於2005年新修版中改動較大)。小說以宋哲宗時代為背景,通過宋,遼,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國之間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從哲學的高度對人生和社會進行審視和描寫,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生活畫卷。「天龍八部」出於佛經,有「世間眾生」的意思,寓意象徵著大千世界的芸芸眾生,背後籠罩著佛法的無邊與超脫。全書主旨「無人不冤,有情皆孽」,作品風格宏偉悲壯,是一部寫盡人性和悲劇色彩濃厚的作品。其中《燕雲十八飛騎 奔騰如虎風煙舉》一章入選全日制高中語文讀本。
Ⅳ 天龍八部游戲的創造者是誰啊
「天龍八部」原為佛教用語,後被當代著名作家金庸用作做書名。武俠小說《天龍八部》著於1963年,是金庸最著名的武俠小說之一。
《天龍八部》是一款由搜狐公司自主研製開發的3DMMORPG游戲,以金庸先生的著名小說《天龍八部》為藍本並與其同名。具有濃厚的中國文化特。游戲美術製作精良、設計富有人性化、戰斗、生活技能豐富,又添加了新穎多元化的玩點為玩家塑造出完美、和諧、統一的虛擬武俠世界。金庸先生的《天龍八部》著實讓無數武俠愛好者痴迷.江湖中恩愛情仇、兄弟義氣在他的筆下顯得淋漓盡致,彰顯喬峰的大俠風范,演繹段譽的兒女情長,體驗武俠游戲的快感,感受《天龍八部》游戲的樂趣,盡在網游《天龍八部》中。
游戲是靠大家一起努力弄出來的,我玩過覺得還好,有搞頭。
Ⅵ 小說《天龍八部》的作者是誰
是金庸哦,同時這些也都是他的作品哦(從網路上粘貼來的嘻嘻)
飛─《飛狐外傳》(1960—1961年)
雪─《雪山飛狐》(1959年)
連─《連城訣》(1963年) (又名《素心劍》)
天─《天龍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鵰英雄傳》(1957—1959年)
白─《白馬嘯西風》(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鹿─《鹿鼎記》(1969—1972年)
笑─《笑傲江湖》(1967年)
書─《書劍恩仇錄》(1955年)
神─《神鵰俠侶》(1959—1961年)
俠─《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龍記》(1961年)
碧─《碧血劍》(1956年)
鴛─《鴛鴦刀》(1961年)--附在《雪山飛狐》之後的中篇小說
《越女劍》(1970年)--附在《俠客行》之後的短篇小說
其他作品
《袁崇煥評傳》(附於《碧血劍》之後)
《三十三劍客圖》(附於《俠客行》之後)
《成吉思汗家族》(附於《射鵰英雄傳》之後)
《關於「全真教」》(附於《射鵰英雄傳》之後)
《易經·陰陽與術數》(附於《神鵰俠侶》之後,新修版收)
另附有:
《陳世驤先生書函》(附於《天龍八部》之後)
《康熙朝的機密奏摺》(附於《鹿鼎記》之後)
除《金庸作品集》外,金庸散文另集為《金庸散文集》,金庸社論在大陸未結集出版。
Ⅶ 武俠小說《天龍八部》的寓意,以及為什麼叫這個名字
博學多才的金庸把他的描寫喬峰、虛竹、段譽及王語嫣、阿朱等的武俠小說取名《天龍八部》,是取材於佛教術語,藉以形容江湖武林千奇百怪的人物,其實作者也以此在象徵大千世界之中形形色色的人物。背後籠罩著佛法的無邊與超脫。全書主旨「無人不冤,有情皆孽」,作品風格宏偉悲壯,是一部寫盡人性、悲劇色彩濃厚的史詩巨著。
天龍八部,佛教術語,天龍八部都是「非人」,包括八種神道怪物,因為「天眾」及「龍眾」最為重要,所以稱為「天龍八部」。八部包括:一天眾、二龍眾、三夜叉、四乾達婆、五阿修羅、六迦樓羅、七緊那羅、八摩睺羅伽。許多大乘佛經敘述佛向諸菩薩、比丘等說法時,常有天龍八部參與聽法。如《法華經:提婆達多品》:「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彼龍女成佛」。「非人」是形貌似人,而實際不是人的眾生。龍王之中,有一位叫做沙竭羅(意為海)龍王,他的幼女八歲時到釋迦牟尼說法的靈鷲山前,聽釋迦牟尼講說《妙法蓮華經》之後,向釋迦牟尼佛進獻寶珠,即刻轉為男身,騰空而起駕祥雲往南方無垢世界示現成佛度眾。這個罕見盛況,為天龍八部所見。
《天龍八部》是金庸也是整個現代武俠小說的代表作,著於1963年,歷時4年創作完成。豪爽大義的喬峰,憨直平易的虛竹,多情善感的段譽,醉心皇位的慕容復,捨身為愛的阿朱,刁鑽狠辣的阿紫,因愛生恨的康敏等等本色出演的是那麼的有血有肉,豐滿奇特!這部書影響力巨大,曾多次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漫畫及游戲。小說的第四十一回「燕雲十八飛騎,奔騰如虎風煙舉」於2005年入選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讀本中。
Ⅷ 天龍八部的作者是誰
天龍八部的作者金庸, 原名查良鏞,1925年生於浙江省海寧縣(他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內恩仇容錄》,男主角陳家洛就是海寧縣人)。1955年,金庸在香港《大公報》工作期間,寫出了《書劍恩仇錄》並在《新晚報》上連載。隨後一發而不可收,《碧血劍》、《雪山飛狐》,直至《射鵰英雄傳》,奠定了他武俠小說大宗師的地位。《射鵰》後,金庸離開了《大公報》,手創《明報》,隨後的《神鵰俠侶》等大部分小說均在《明報》上連載,直至封筆之作《鹿鼎記》。至此,金庸一共寫了十五部武俠小說,除一部短篇《越女劍》,其他十四部長、中篇小說取書名第一字而綴成一副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Ⅸ 天龍八部是誰的著作,講了哪個朝代
作者:狂笨的孔明 | 2005-10-28 14:45| 原始出處:奇琥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這十四個字分別提到了金庸先生的十四部武俠小說:
《飛狐外傳》《雪山飛狐》《連城訣》《天龍八部》
《射鵰英雄傳》《白馬嘯西風》《鹿鼎記》
《笑傲江湖》《書劍恩仇錄》《神鵰俠侶》
《倚天屠龍記》《俠客行》《碧血劍》《鴛鴦刀》
寫作順序:
1955
創作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金庸」筆名首次出現
1956
《碧血劍》開始在《香港商報》連載
1957 寫《射鵰英雄傳》連載於《香港商報》
1959
《神鵰俠侶》開始在《明報》創刊號連載
《雪山飛狐》連載於《新晚報》
1960 為《武俠與歷史》雜志撰寫《飛狐外傳》
1961 《倚天屠龍記》、《鴛鴦刀》、《白馬嘯西風》開始在《明報》連載
1963 為《東南亞周刊》撰寫《連城訣》
《天龍八部》開始在《明報》連載
1965
創作《俠客行》
1967 創作《笑傲江湖》
1969 創作、發表巔峰之作《鹿鼎記》
1970 寫《越女劍》。開始修訂全部武俠小說作品
1972 《鹿鼎記》連載完畢,宣布就此封筆不寫武俠小說
註:金老的《越女劍》不屬於武俠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