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沈從文有哪些小說和散文集
沈從文代表作有中篇小說邊城,散文集有湘行散記與湘西
B. 沈從文為什麼不能繼續寫小說散文
沈從文後期沒寫小說是因禍得福
騰訊文化:沈從文1949年以後沒再寫成過小說,你為他遺憾嗎?
李輝:我覺得沒寫小說是很遺憾,但是對他來講,可能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因為沈從文是有他特定的語言方式和選擇人物的方式的,讓他寫工農兵形象,寫革命人物形象,他未必能寫好。
他在1949年之前就想寫他們家的一個堂弟,就是張兆和那邊的一個堂弟,是革命烈士。他一直想拿他做原型寫一個長篇小說,從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他不斷地采訪,搜集資料,想寫這個小說。1950年的時候,他還寫過一個短篇,也是被改來改去,也沒發表。因為他的語言方式已經不適應1949年之後的文學風格了。那個時期主張正面人物形象為主,要樹立工農兵形象,語言要更加大眾化,這些東西是不適合沈從文的。
沈從文如果真要繼續寫小說,老實說他就不會有後來那麼高的地位,他必須要改變札記,會用另外一種方式創作。就像曹禺、老舍、巴金等,他們1949年之後繼續寫作,那時寫的東西和早期作品就是沒法比。當然老舍是例外,老舍有一個《茶館》,這一個作品就很有分量了,但是他寫的更多東西現在來看是和他的早期作品不好相比的。曹禺更不用說了,後來就幾乎沒什麼作品,除了《王昭君》之外。
沈從文後來寫了幾篇散文,1956年在《人民日報》副刊也發表過,寫天安門的,那和他早期的作品沒法比。
他沒有再寫長篇小說,沒繼續文學創作,轉去做古代服飾研究。但是他寫了很多家書,給朋友寫了很多信。後來九十年代,我請虎雛(編者註:指沈從文兒子沈虎雛)和張兆和編了一本《從文家書》。他1949年之後寫的那些家書是非常漂亮的,那是另外一種方式的文學創作。
我認為沈從文是在所有作家裡面寫信寫得最漂亮的,包括他早期寫給張兆和的那個《湘行散記》,包括後來那個《從文家書》,都是非常好的,既是家書也是文學作品。
他從文學創作到古代服飾研究的轉變,我不為他感到遺憾。對他來講,反倒是一個拯救,就是一種歷史的無奈狀況下的最好選擇。因為他本來就喜歡物質文化這些東西。汪曾祺跟我講過,沈從文早年在昆明的時候,就收藏了很多民間的瓷器、綉品。所以他為什麼研究服裝呢?他當年就對這個東西感興趣。
我曾經在潘家園舊貨市場收了一張沈從文的捐獻收據,1952年他捐給中央美術學院古瓷器卅件,鐵瓶一件,漆器一件。本來是他收藏的,他捐給學校了。所以對文物的研究是他早就喜歡的,也不是硬性地讓他改變。
C. 沈從文創作的散文有哪些
《邊城》是他的代表作 。
沈從文的主要作品有《龍珠》、《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雛》、《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駿圖》等。
沈從文,苗族,著名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出生於湘西鳳凰的他,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沈從文一生為人樸厚、治學嚴謹,著述甚豐。
他的作品被譯成40多個國家出版,並被10多個國家或地區選進大學課本。沈從文曾兩度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是蜚聲文壇的巨星。有人說:「沈從文是中國第一流的現代文學作家,僅次於魯迅」。
D. 沈從文小說和散文
代表作:中篇小說《邊城》;散文集《湘行散記》與《湘西》。
他的一系列代表作,如《邊城》、《長河》等。他以「鄉下人」的主體視角審視當時城鄉對峙的現狀,批判現代文明在進入中國的過程中所顯露出的醜陋,這種與新文學主將們相悖反的觀念大大豐富了現代小說的表現范圍。
沈從文的早期的小說集有《蜜柑》《雨後及其他》《神巫之愛》等,30年代後,他的創作顯著成熟,主要成集的小說有《龍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雛》《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駿圖》《如蕤集》《從文小說習作選》《新與舊》《主婦集》《春燈集》《黑鳳集》等。
中長篇《阿麗思中國游記》《邊城》《長河》,散文《從文自傳》《記丁玲》《湘行散記》《湘西》,文論《廢郵存底》及續集、《燭虛》《雲南看雲集》等。
E. 沈從文散文摘抄10篇
我讀一本小書同時又讀一本大書
作者:沈從文
我能正確記憶到我小時的一切,大約在兩歲左右。我從小到四歲左右,始終健全肥壯如一隻小豚。四歲時母親一面告給我認方字,外祖母一面便給我糖吃,到認完六百生字時,腹中生了蛔蟲,弄得黃瘦異常,只得每天用草葯蒸雞肝當飯。那時節我就已跟隨了兩個姐姐,到一個女先生處上學。那人既是我的親戚,我年齡又那麼小,過那邊去念書,坐在書桌邊讀書的時節較少,坐在她膝上玩的時間或者較多。
到六歲時,我的弟弟方兩歲,兩人同時出了疹子。時正六月,日夜皆在嚇人高熱中受苦。又不能躺下睡覺,一躺下就咳嗽發喘。又不要人抱,抱時全身難受。我還記得我同我那弟弟兩人當時皆用竹簟卷好,同春卷一樣,豎立在屋中陰涼處。家中人當時業已為我們預備了兩具小小棺木擱在廊下。十分幸運,兩人到後居然全好了。我的弟弟病後家中特別為他請了一個壯實高大的苗婦人照料,照料得法,他便壯大異常。我因此一病,卻完全改了樣子,從此不再與肥胖為緣,成了個小猴兒精了。
六歲時我已單獨上了私塾。如一般風氣,凡是私塾中給予小孩子的虐待,我照樣也得到了一份。但初上學時我因為在家中業已認字不少,記憶力從小又似乎特別好,比較其餘小孩,可謂十分幸福。第二年後換了一個私塾,在這私塾中我跟從了幾個較大的學生,學會了頑劣孩子抵抗頑固塾師的方法,逃避那些書本去同一切自然相親近。這一年的生活形成了我一生性格與感情的基礎。我間或逃學,且一再說謊,掩飾我逃學應受的處罰。我的爸爸因這件事十分憤怒,有一次竟說若再逃學說謊,便當砍去我一個手指。我仍然不為這話所恐嚇,機會一來時總不把逃學的機會輕輕放過。當我學會了用自己眼睛看世界一切,到不同社會中去生活時,學校對於我便已毫無興味可言了。
我爸爸平時本極愛我,我曾經有一時還作過我那一家的中心人物。稍稍害點病時,一家人便光著眼睛不睡眠,在床邊服侍我,當我要誰抱時誰就伸出手來。家中那時經濟情形還很好,我在物質方面所享受到的,比起一般親戚小孩似乎都好得多......
生之記錄
作者:沈從文
下午時,我倚在一堵矮矮的圍牆上,浴著微溫的太陽。春天快到了,一切草,一切樹,還不見綠,但太陽已很可戀了。從太陽的光上我認出春來。
沒有大風,天上全是藍色。我同一切,浴著在這溫暾的晚陽下,都沒言語。
「松樹,怎麼這時又不做出昨夜那類響聲來嚇我呢?」「那是風,何嘗是我意思!」有微風樹間在動,做出小小聲子在答應我了!
「你風也無恥,只會在夜間來!」
「那你為什麼又不常常在陽光下生活?」
我默然了。
因為疲倦,腰隱隱在痛,我想哭了。在太陽下還哭,那不是可羞的事嗎?我怕在牆坎下松樹根邊側卧著那一對黃雞笑我,竟不哭了。
「快活的東西,明天我就要教老田殺了你!」
「因為妒嫉的緣故」,松樹間的風,如在揶揄我。我妒嫉一切,不止是人!我要一切,把手伸出去,別人把工作扔在我手上了,並沒有見我所要的同來到。候了又候,我的工作已為人取去,隨意的一看,又放下到別處去了,我所希望的仍然沒有得到。
第二次,第三次,扔給我的還是工作。我的靈魂受了別的希望所哄騙,工作接到手後,又低頭在一間又窄又霉的小房中做著了,完後再伸手出去,所得的還是工作!
我見過別的朋友們,忍受著飢寒,伸著手去接得工作到手,畢後,又伸手出去,直到靈魂的火焰燒完,伸出的手還空著,就此僵硬,讓漠不相關的人抬進土裡去,也不知有多少了。
這類燒完了熱安息了的幽魂,我就有點妒嫉它。我還不能像他們那樣安靜的睡覺!夢中有人在追趕我,把我不能做的工作扔在我手上,我怎麼不妒嫉那些失了熱的幽魂呢?
我想著,低下頭去,不再顧到抖著腳曝於日的雞笑我,仍然哭了。
在我的淚點墜跌際,我就妒嫉它,淚能墜到地上,很快的消滅。
我不願我身體在靈魂還有熱的以前消滅。有誰人能告我以靈魂的火先身體而消滅的方法嗎?我稱他為弟兄,朋友,師長——或更好聽一點的什麼,只要把方法告我!
我忽然想起我浪了那麼多年為什麼還沒燒完這火的事情了,研究它,是誰在暗裡增加我的熱。 。。。
友情
作者:沈從文
一九八○年十一月,我初次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一個小型的演講會講話後,就向一位教授打聽在哥大教中文多年的老友王際真先生的情況,很想去看看他。際真曾主持哥大中文系達二十年,那個系的基礎,原是由他奠定的。即以《紅樓夢》一書研究而言,他就是把這部十八世紀中國著名小說節譯本介紹給美國讀者的第一人。人家告訴我,他已退休二 十年了,獨自一人住在大學附近一個退休教授公寓三樓中。後來又聽另外人說,他的妻不幸早逝,因此人很孤僻,長年把自己關在寓所樓上,既極少出門見人,也從不接受任何人的拜訪,是個古怪老人。
我和際真認識,是在一九二八年。那年他由美返國,將回山東探親,路過上海,由徐志摩先生介紹我們認識的。此後曾繼續通信。我每次出了新書,就給他寄一本去。我不識英語,當時寄信用的信封,全部是他寫好由美國寄我的。一 九二九年到一九三一年間,我和一個朋友生活上遭到意外困難時,還前後得到他不少幫助。際真長我六七歲,我們一別五十餘年,真想看看這位老大哥,同他敘敘半世紀隔離彼此不同的情況。因此回到新港我姨妹家不久,就給他寫了個信,說我這次到美國,很希望見到幾個多年不見的舊友,如鄧嗣禹、房兆楹和他本人。准備去紐約專誠拜訪。
回信說,在報上已見到我來美消息。目前彼此都老了,丑了,為保有過去年青時節印象,不見面還好些。果然有些古怪。但我想,際真長期過著極端孤寂的生活,是不是有一般人難於理解的隱衷?且一般人所謂「怪」,或許倒正是目下認為活得「健康正常人」中業已消失無余的稀有難得的品質。
雖然回信象並不樂意和我們見面,我們——兆和、充和、傅漢思和我,曾兩次電話相約兩度按時到他家拜訪。
第一次一到他家,兆和、充和即刻就在廚房忙起來了。盡管他連連聲稱廚房不許外人插手,還是為他把一切洗得乾乾凈凈。到把我們帶來的午飯安排上桌時,他卻承認作得很好。。。。
出處:http://www.sanwen8.com/mingjiasanwen/shencongwen/
F. 沈從文的散文有哪些
沈從文共有如下散文: 《水雲集(散文集)》 、《新景與舊誼(散文集)》 、《非夢集(散文集)》 、《怯步集(散文集)》 、《長河》 、《采蕨》 、《夫婦》 、《一個母親》。
沈從文(1902-1988):
1.中國著名作家,原名沈岳煥,筆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鳳凰人。其祖父沈宏富是漢族,祖母劉氏是苗族,母親黃素英是土家族。
2.沈從文是作家、歷史文物研究者。14歲時,他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交界地區。1924年開始進行文學創作,撰寫出版了《長河》、《邊城》等小說。
G. 沈從文的長篇小說代表作
老大,人家問的是代表作,不是全部作品啊~~~
沈從文的長篇小說代表作是《長河》。
H. 沈從文小說,散文的主要成就
沈從文對現代文學的貢獻在於他創造了詩意的抒情小說文體,他把詩和散文引進小說之中,打破了三者的界限從而大大擴大了小說的表現領域和審美功能.
沈從文小說的主要貢獻是他創造了一個特異的"湘西世界".他以湘西人,鄉下人的視角,來贊美湘西的山水美景,人的淳樸和風俗的古雅.並以這樣一個世界來觀照,批判,否定他所生活的,他認為是丑惡的都市社會.因此,沈從文的小說同三十年代主流文學以階級,階層的觀念分析考察社會不同,他是取地域的,文化的視角,通過兩種文化的對峙來表達自己的文學理想.
簡析沈從文短篇小說的藝術特色及思想
藝術特色:沈從文短篇小說的主要藝術特色集中在他對文體的創造上。他創造了三種基本文化形態:描述湘西與都市下層人物日常生活與命運的寫實故事。如《丈夫》《牛》《菜園》等運用的溫情的現實主義。根據民間、宗教故事創作的浪漫傳奇。如《媚金.豹子.與那羊》《神巫之愛》《月下小景》等運用的是浪漫主義的手法;嘲諷、抨擊現代都市「上等人」所謂「文明」的諷刺小說。運用的批判現實主義。
其次,沈從文追求文體結構的千變萬化互不雷同。他所持的是逆向型思維方式,不拘常格,求異思變。文體的自覺使作家獲得了文本結構與文本解放的極大自由。結構自然、流暢和千姿百態;表現在文體上則使他的小說打破各種文體間的界限,產生了明顯的邊緣性:有些運用散文筆致,似抒情散文,有的帶有童話色彩,似民間故事。
思想:對湘西勞動人民窮苦命運的關注、同情,對現代都市文明的嘲諷、批判,對湘西完美人性的表現與思考,重建民族文化心理結構的創作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