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父母愛情誰寫的
致敬劉靜」(典藏紀念版)
《父母愛情》《尉官正年輕》《戎裝女人》
作者:劉靜/出版:長江文藝出版社
9.4分豆瓣神作《父母愛情》作者劉靜,讓「中國式溫暖」成為經典
由知名作家劉靜同名作品改編的《父母愛情》自2014年播出以來廣受觀眾喜愛,在豆瓣評分高達9.4。今年3月30日,劉靜病逝,終年58歲。引起文學界同仁朱向前、裘山山、侯建飛,以及梅婷、萬茜、秦昊等多位演員的深痛懷念。今年8月,為致敬這位「軍中奇才」,北京長江新世紀獨家出品其生前的三部傑作:《父母愛情》《戎裝女人》《尉官正年輕》,同時,也是一份向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八一」獻禮。
生如蓮花,一生惜墨如金僅三部作品
劉靜作為幕後編劇、作家,很少在公眾面前露面,但是她的處女作《父母愛情》可以說家喻戶曉,同名電視劇雄霸屏幕。以「我」作為孩子的視角,講述了父母那一輩人平凡卻又動人的愛情故事,開播就取得9.4超高評分,並且在各大衛視多輪重播。
9.4分豆瓣神作《父母愛情》作者劉靜,讓「中國式溫暖」成為經典
《父母愛情》是劉靜蜚聲文壇之作,有如橫空出世,給予了軍旅文學新的方向,新的寫法。小說剛發表,就被著名演員兼導演姜文看中。姜文說,他很喜歡這部小說,因為他從中看見了自己母親的影子,孝順的姜文要把它拍成電影,獻給母親。
寫《戎裝女人》的時候,劉靜已經四十五六歲了,這部50萬字的長篇小說是軍旅女性形象的一次刷新,獲得「全軍文藝優秀作品獎」,還入圍「茅盾文學獎」。而最近備受期待的《尉官正年輕》是一部現代軍旅作品,為此,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的劉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由此改編的電視劇也未播先紅。
9.4分豆瓣神作《父母愛情》作者劉靜,讓「中國式溫暖」成為經典
劉靜摯友、魯迅文學獎得主侯健飛總結:劉靜是當代極具才華的女作家,一部《父母愛情》足以不朽。《父母愛情》致敬父輩;《戎裝女人》表達自我;《尉官正年輕》希冀後生。
用生命鑄就經典的「軍中奇才」
劉靜是山東煙台人,1979年入伍,先後任原總參第三通信團戰士、隊長、副教導員,原解放軍文藝出版社編輯,八一電影製片廠原文學策劃部編劇。
與《父母愛情》中的背景一樣,劉靜是一位土生土長的軍旅作家,在海島的軍營里長大。她喜歡用讀書來消遣海島上枯燥的生活,因此激發了文學創作天賦。劉靜的文字睿智、詼諧、生動、溫暖,將山東方言引用到普通話中,即便表達一個嚴肅的主題,也能夠舉重若輕。
她的大部分作品是寫連隊生活的,連隊生活給予她永不枯竭的精神給養。她筆下永遠有著向上的嚴肅、清新與欣欣向榮。
9.4分豆瓣神作《父母愛情》作者劉靜,讓「中國式溫暖」成為經典
豆瓣封神大熱劇《父母愛情》,原著、編輯為劉靜
讓「中國式溫暖」擲地有聲
2002年,原本對電視劇不感興趣的劉靜,經過好友、著名作家裘山山推薦,看了一集《澡堂老闆家的男人們》,深受感動,沖到街上買光碟,一口氣將其看完。她找來編劇金秀賢所有的作品觀摩學習,並開始思考:為什麼韓劇看完會讓人喜歡韓國?
劉靜從此勵志自己也要寫出中國家庭的溫情,她希望自己的作品中能塑造一群讓人喜歡的中國人,沒有利益、沒有金錢,沒有打作一團,能營造出一種溫暖的氛圍,散發著人性的光輝。《父母愛情》以及她後續的小說都成為了這樣的經典之作,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劉靜筆下的故事充滿幽默感和畫面感,它是部隊生活場景的真實再現,是部隊普通官兵的生活寫照。這三部作品是劉靜對過去時代的貢獻和總結,也是為當下年輕人展現了理想與擔當。
㈡ 穿越德國二戰時期的小說有哪些
具體小說如下:
1.《崛起之第三帝國》,作者大羅羅,穿越時間點是1917年德二大總參的一名上尉。前期被威廉派去跟烏里揚諾夫同志混,成了親密戰友,然後又成功忽悠威廉在戰爭結束之前改組東歐格局,讓波蘭-烏克蘭聯邦拉仇恨。
㈢ 軍事小說《狼牙》里的男主角何志軍的歷史原形是誰
《狼牙》是以中國第一支陸戰隊的創建及成長作為背景,描寫了從南疆保衛戰之後至今的漫長過程,揭開了中國特種部隊的神秘面紗。
沒的特定原型
㈣ 穿越德國二戰時期的小說有哪些推薦
穿越德國二戰時期的小說有:《決戰第三帝國》、《新二戰之鷹擊長空》 、《帝國的崛起》 、《復活之戰斗在第三帝國》、《我的二戰不可能這么萌》。
第一本:《決戰第三帝國》 作者:遠徵士兵
評:主角因為元首的黑科技穿越時空去了二戰,成為了一名德國士兵,從而開始他的「傳奇」生涯!小說主角秦川帶隊考察從海里打撈出來的潛艇時,出現靈異事件,而後他穿越到戰場上的一個小兵身上,直面炮火和殺戮,他十分想靜一靜,然而馬上就要攻擊了,被他點名一起去作戰,一場仗接著一場仗,不錯的二戰德國視角題材小說。
看了好幾本穿成元首或者元首身邊人的小說,從普通士兵做起無疑更有新意,但對作者來說也是一大挑戰。戰爭描寫不錯,設定也很細致,看得出作者確實是認真在寫。穿插的人物描寫跟小情節描寫也更豐滿了主線。
日常的描寫占據了不少篇幅,不喜歡的可以跳讀。本書三觀奇正,主角殺伐果斷,妹子們萌得自然而然;最難得的是,熱血橋段潑起狗血來居然絲毫不讓巔峰狀態的奧斯卡。
㈤ 中國著名的軍旅作家有些什麼人
王樹增
男,中國著名的軍旅作家。1952年2月生於北京,中共黨員,碩士研究生,少將軍銜,國家一級作家,現供職於武警部隊政治部創作室。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全軍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
劉星
男,1952年生, 中共黨員,全國政協委員,國家一級編劇,著名軍旅作家。劉星,黑龍江雙鴨山人。中共黨員。1970年後歷任沈陽軍區16軍戰士,軍區文化幹事,福州軍區話劇團演員、創作員,總政歌劇團副團長,八一電影製片廠副廠長。國家一級編劇。200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劉猛
網名似是故人來,1977年1月19日生於河北省邯鄲市,中國作家、編劇、導演,中國電視劇導演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編劇工作委員會委員。
2003年,創作個人第一部軍旅題材小說《最後一顆子彈留給我》,同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 2006年,出版公安題材小說《刺客》。
2008年,導演根據自己小說《刺客》改編的電視劇《狙擊生死線》。 2010年,執導軍旅勵志劇《我是特種兵》,獲得第28屆飛天獎一等獎。 2016年拍攝軍警題材電視劇《利刃出擊》(又名《武警特戰》)。
劉家駒
男 (1931年——2017年7月),重慶人。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著名解放軍作家。2017年7月31日,著名解放軍作家劉家駒先生因病醫治無效去世,終年86歲
李存葆
1946年2月19日出生於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中國內地作家、編劇,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
1984年,擔任編劇的劇情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上映,他憑借該片獲得第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1985年,發表中篇小說《山中,那十九座墳塋》,該小說獲得全國第三屆優秀中篇小說獎。1991年,創作報告文學《沂蒙九章》,該作品獲得全國報告文學獎。
1993年,創作的電影劇本《百年老屋》獲全國優秀電影劇本獎。2002年,創作《大河遺夢》,該作品獲得第2屆韓愈杯一等獎,第三屆魯迅文學獎全國優秀散文、雜文獎。2006年,創作散文 《綠色天書》 。2009年,由其創作的散文集《最後的野象谷》出版 。
2013年,出版散文集《大河之子》,該作品收入了他的十四篇散文 。2017年,由其創作的散文《龍城遐想》獲得第17屆百花文學獎散文獎 。
莫言、二月河、石鍾山都曾是著名的軍旅作家。後來脫軍裝了。還有劉亞洲、楊大群、喬良、彭荊風、裘山山、張正隆、閻連科、蘭曉龍、劉恆志、朱秀海等,老一點的有,高玉寶、魏巍等,黎汝清,很多很多。
(5)總參部隊退役寫的小說擴展閱讀:
個別軍旅作家簡介
吳強(1910-1990),江蘇漣水人。1933年開始文學寫作,並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1936年考入河南大學,1938年棄筆從戎,後成為著名的軍旅作家。
1936年,吳強入河南大學教育系讀書。在開封兩年的生活中,吳強曾兼任一小學校長,以每月20元的薪水作為學費和生活費。
他鍾情於文學事業,與同學周震中(筆名「鄒雨辰」)等人一起自費創辦文學刊物《寥星》,通過嵇文甫,吳強結識了《河南民國日報》副總編輯馮新宇和編輯劉國明,並向《河南民國日報》副刊投稿,使副刊成為帶「左翼」色彩的文學陣地。
1937年,吳強與王闌西、鄭若谷、稽文甫、範文瀾、姚雪垠等河南文化界知名人士一起創辦抗日救亡刊物《風雨周刊》,吳強參加編委並任刊物的發行人,從而把自己的文學生涯與中華民族的解放和建設事業緊密地聯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