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穿越重生 > 古代小說文學概念

古代小說文學概念

發布時間:2021-09-18 20:11:53

① 簡述中國古代小說的起源

中國古代「小說」概念的演變「小說」一詞,最早見於《莊子 其意指「瑣屑之言,非道術所在」,也就是所謂的「殘叢小話」小說作為一種獨立的文體概念出現於漢代,西漢劉歆編的《七略》中已有「小說家」 的明確類目。桓譚在他的《新論》中說:「若其小說家,合殘叢小說,近取譬論,以作短書, 治身理家,有可觀之辭。」這段話,既說明小說的形態特點是短篇體制,運用比喻說事,又 強調了它的社會功用。東漢班固在《漢書 藝文志》中進一步明確了小說的內涵及特點: 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議,道聽途說之所造也。 因此,在他的《漢書 藝文志》中,小說家被排斥在九流之外,排在十家的最後一家。 綜合漢人對小說的理論,大致包含以下幾層意思: 1.小說的內容來自民間傳說,屬「街談巷語」、「道聽途說」,是不符合「大道」、不見 於經典的瑣聞雜說或神怪故事。 2.小說的形態特色是「殘叢小語」,即短篇體制,運用比喻、誇張的虛構手法,因此具 有生動性和形象性。 3.通過說故事或敘事對生活進行指導,既具有傳奇性又具有知識性和說教性。 一、中國古代小說與神話的關系 小說究其根本,應來源與神話與傳說。明代胡應麟說《山海經》是「古今語怪之祖」(《少 《山海經》是我國先秦典籍中獨具風貌的作品,自古被稱為「奇書」,此書共十八卷,分《山經》和《海經》兩部分。 《山經》以紀五方山川為綱,系之以古史、草本、鳥獸、神話、宗教等內容;《海經》 除著錄地理方位之外,還記載遠方異人的狀貌和風俗,夾雜著大量的神話片段。 《山海經》是錄著我國古代神話最多的一部典籍,如「誇父逐日」、「精衛填海」、「西王 母」、「黃帝與蚩尤之戰」、「鯀禹治水」等。是孕育後世小說的胚胎。 清代《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以為《山海經》乃「小說之最古者爾」。 西晉太康年間出土於河南汲縣魏襄王冢中的《穆天子傳》,以相當可觀的篇幅描寫了周 穆王以造父為馭者、以河伯為副車,驅八駿巡行天下。《穆天子傳》代表著神話向小說的過 渡,並開了後世英雄傳奇的先河。 中國的神話有一個歷史化和宗教化的過程,神話人物常會被逐漸納入帝王家譜和宗教神 譜,反映這種變化的,在中國小說史上有一種由神話過渡到「仙話」的現象。仙話更多地表 現了後世人的理想和慾望。這表現了小說一方面吸取神話的幻想,一方面,又開始脫離神話 那種先民心理,回歸到現實的人情。 二、中國古代小說與子書的關系 古代小說在傳統的經史子集四部圖書分類目錄中一般屬子部,故稱子部小說。 《晏子春秋》在寫作上很有特色,故事簡潔完整,語言清新流暢,許多篇章已具有了小 說的敘事特點,如著名的「晏子使楚」。 先秦諸子為了形象地闡明道理,往往用寓言來說事。這些寓言既具有諷諭性、哲理性, 又具有故事性、形象性,有些寓言故事情節生動,人物形象鮮明,已具有小說的特點。 《孟子 齊人有一妻一妾》;《韓非子》中的寓言,諸如「和氏璧」、「買櫝還珠」、「自相 矛盾」。《莊子》中的寓言如「皰丁解牛」、「匠石運斤」、「佝僂者承蜩」等。宋代黃震說莊子 是「詼諧小說之祖也」。 三、中國古代小說與史書的關系 從《左傳》開始,史家在著述歷史的時候,便常雜以流傳民間的遺聞佚事,使歷史事件 故事化,而且敘事完整翔實,並運用逼真的細節來描寫人物,使歷史人物性格鮮明,形象生 動。如:出亡中的晉公子重耳,諫假道的宮之奇,哭師的蹇叔等。 《戰國策 齊策》中的「鄒忌諷齊王納諫」,可以說是一篇很生動的小說。 從《左傳》到《史記》、《漢書》,這些歷史散文都證明了「史有詩心、文心」的觀點。 同是,它們的敘事方式、結構形態、語言技巧也常常的影響了中國小說文體的發育、發展。 此外,中國小說中也有一些被稱為「野史」的作品長期竄入史書的領域,如《吳越春秋》, 是一部採用虛構手法的小說,而不是史書。 從《左傳》開始的史學,的確是「小說之祖」。

② 中國古代小說的基本特點是什麼

一、中國古代小說起源於神話傳說。與其他民族的小說一樣,最初的作品都與上古傳說有關,神話傳說有簡單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這為小說的孕育和產生准備了條件。比如《紅樓夢》的開頭,就是借用了女媧煉石補天的上古神話傳說。
二、中國古代小說在民間汲取營養。民間口口相傳的故事,為小說的成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古代小說是人民群眾思想、願望以及生活實際的反映。中國小說的每次發展、進步都是由優秀的文人作家向民間學習,參與、加工民間創作而取得的。比如《西遊記》,就是在民間故事的基礎上創作出來的。 文人與民間創作結合的創作方式,使得中國古典小說呈現了重視情節的特點。重視寫情節並不意味著忽視寫人物,而是要通過情節表現人物,以外在的情節動作來表現人物的內心活動和精神狀態。
三、古代小說與歷史結合很深。比如《水滸傳》,就是充分吸收史傳文學寫人藝術經驗的一部作品。比如《三國演義》,整個小說就是構築在虛實歷史之上的。
四、我國古代小說的取材和用意多是立足於現實。小說創作不脫離現實,這些小說都產生於現實,由於現實問題的觸發而幻想出來的。比如第一部文人創作的小說《金瓶梅》,就完全是描寫日常生活,並直接影響到了後來的《紅樓夢》。
五、古代小說是逐漸發展的。由最早的神話傳說式到志怪式,再成長為唐時期的傳奇,最後到明清時成長為長篇巨作。

③ 文學概念,文學的概念是什麼概念

文學是語言文字的藝術(文學是由語言文字組構而成的,開拓無言之境),往往是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稱作體裁)表現內心和再現一定時期,一定地域的社會生活.

由於出版和教育的進步以及社會的全面發展,已經失去其壟斷地位成為大眾文化的一支。產生了所謂的嚴肅文學和通俗文學或大眾文學之分。

文學類別

1、按體裁分為:口頭文學、書面文學、網路文學三大類;
2、按時間分為:古代文學,近代文學,現代文學和當代文學。他們的范圍都是隨著讀者而不斷遷移的;
3、按地域分為:外國文學,中國文學、台灣文學……
4、按讀者分為:
a、 按年齡有兒童文學,成人文學等;
b、按讀者群體及內容分為嚴肅文學和通俗文學或大眾文學、民間文學、少數民族文學、宗教文學...
5、按內容分為:史傳文學、紀實文學、奇幻文學、報道文學...
6、按表達體裁分為:小說、散文、詩歌、報告文學、戲劇、歌劇、劇本、民間傳說、寓言、筆記小說、野史、童話、對聯和笑話等;其他如史傳、哲理、賦、駢文、小品文、文學批評、有文字劇情架構的電腦游戲(含游戲主機)與動漫...
7、按創作理念分為:浪漫主義文學、現實主義文學...

④ 中國古代文學分類

四言古詩:

詩是傳統文學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詩歌起源於《詩經》。《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儒家經典「四書五經」之一。

楚辭:

楚辭是戰國時期愛國主義詩人屈原,以楚國民歌為基礎,採用楚國方言創作出了新的一種詩歌體裁。

古樂府詩:

樂府詩漢代官方設立的音樂機關,負責採集民間歌辭入樂。魏晉時期,樂府乃由機關的名稱變為一種帶有音樂性的詩體的名稱。

五言古詩:

到漢魏時期,出現五言古詩。它沒有一定的格律,不限長短,不講平仄,用韻也相當自由,但每句五個字的句式卻是固定不變的。

七言古詩:

七言詩是以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為主的詩歌形式。到唐代,七言詩形式才真正繁榮起來。

律詩絕句:

律詩是中國傳統詩歌的一種體裁,屬於近體詩范疇。律詩講究聲律、對仗,常見的類型有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

詞:

詞是傳統文學最特殊的存在形式。詞原本是配以樂曲用來歌唱的歌辭,後漸漸與音樂分離,獨立成一種文學形式。詞有詞牌名,詞牌名即是曲調的名字,後來成為詞體格式的名稱。不同詞牌名代表著不同的填詞格式,包括字數、韻律、句數等。

曲:

曲是繼詩、詞而興起的一種中國文學體裁。

散文:

古代把與韻文、駢體文等相對的散體文章稱為「散文」。

賦是一種介於詩、文之間的重要文體。注重鋪敘和形容,在語言上講究詞藻的華美。

(4)古代小說文學概念擴展閱讀:

小說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真正成為文體是從魏晉南北朝開始。

魏晉時期出現志人、志怪小說,如干寶的《搜神記》、劉義慶的《世說新語》。

到唐代,出現唐傳奇,相對於志人志怪小說,篇幅變長,內容更加豐富,情節也更加曲折。元稹的《鶯鶯傳》,李朝威的《柳毅傳》等。

小說的高峰時期是明清兩朝。出現影響深遠的四大奇書、四大名著。包括:《三國演義》《水滸傳》《金瓶梅》《西遊記》(四大奇書),以及清朝的《紅樓夢》。

⑤ 關於傳統小說定義的理解

簡單地說,中國小說和民間傳說密不可分,它的形式由不同時期的民間藝人繼承和發展。因此,小說在中國不是某些小說家們的獨創,而是不同時代不同藝人眾多創作版本的集合體。由於中國小說更多地表現出集體乃至整個文化的產物,其存在一直綿延了兩千年,所以在發生學上沒有出現過西方那樣的「突然繁榮」。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小說的內容和敘事方式(這兩點決定了中國小說的形式)比西方小說更加依賴本土的文化傳承,更集中地反映出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尤其是那些講述或者記錄下傳說的藝人的心態

⑥ 古代文學 英雄傳奇小說概念

如下:

古代文學:一般包括歐洲古代文學和中國古代文學。歐洲古代文學又包括古希臘文學和羅馬文學,中國古代文學按時間分類,包括先秦兩漢文學,魏晉南北朝文學,唐宋文學,元明清文學。

英雄傳奇,是中國章回小說的一個分類。該小說常以歷史上的英雄人物,或在一定歷史背景下的虛構英雄人物為描寫重點,進行創作。

小說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

小說的特點

價值性

小說的價值本質是以時間為序列、以某一人物或幾個人物為主線的,非常詳細地、全面地反映社會生活中各種角色的價值關系(政治關系、經濟關系和文化關系)的產生、發展與消亡過程。非常細致地、綜合地展示各種價值關系的相互作用。

容量性

與其他文學樣式相比,小說的容量較大,它可以細致地展現人物性格和人物命運,可以表現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同時還可以描述人物所處的社會生活環境。優勢是可以提供整體的、廣闊的社會生活。

情節性

小說主要是通過故事情節來展現人物性格、表現中心的。故事來源於生活,但它通過整理、提煉和安排,就比現實生活中發生的真實實例更加集中,更加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環境性

小說的環境描寫和人物的塑造與中心思想有極其重要的關系。在環境描寫中,社會環境是重點,它揭示了種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長的歷史背景等等。

自然環境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時間、季節、氣候、景物以及場景等等,用來表現人物的身份、地位。自然環境描寫對表達人物的心情、渲染環境氣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發展性

小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的:魏晉南北朝,文人的筆記小說,是中國古代小說的雛形;唐代傳奇的出現,尤其是三大愛情傳奇,標志著古典小說的正式形成。

宋元兩代,隨著商品經濟和市井文化的發展,出現了話本小說,為小說的成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明清小說是中國古代小說發展的高峰,當時是沒有可超越者,四大名著皆發於此。

純粹性

純文學中的小說體裁講究純粹性。「謊言去盡之謂純。」(出自墨人鋼《就是》創刊題詞)便是所謂的「純」。也就是說,小說在構思及寫作的過程中能去盡政治謊言、道德謊言、商業謊言、維護階級權貴謊言、愚民謊言等謊言,使呈現出來的小說成品具備純粹的藝術性。

小說的純粹性是閱讀者最重要的審美期待之一。隨著時代的發展,不光是小說,整個文學的純粹性逾來逾成為整個世界對文學審美的一個重要核心。

⑦ 請問大家,文學作品的概念是什麼文學作品的分類又是什麼拜謝!

我先為樓主解答一下概念。
文學作品,是社會生活的一種反映形式。不過,它對社會生活的反應不是被動的、機械的、刻板的,而是作家把自己對生活的情感體驗、認識和評價,經過頭腦加工再用適當的形式表現出來。所以說,文學作品對社會生活的反映是再現與表現的統一。
用一句話來概括:文學作品就是運用語言塑造藝術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特殊的意識形態。

下面是文學作品的分類。
在古代文學中:
按文章分:史體文、諸子文、駢文、古文、小品文
按戲曲分:諸宮調、北曲雜劇、散曲、南曲戲文、傳奇
按小說分:志怪、志人、傳奇、筆記小說、變文、話本、擬話本、章回小說
現當代文學主要分以下四大類
一、小說
根據篇幅的長短,小說分為長篇、短篇和中篇。
按照內容的不同,可分為言情小說、歷史小說、科幻小說、武俠小說、譴責小說、心理小說
按照體例格式,則可分為書信體小說、日記小說、章回體小說、系列小說等。
二、散文
有敘事、記人、狀物、寫景
散文之分根據內容和表達方法的不同,散文可分為敘事、抒情、議論三類
三、戲劇
從戲劇的不同的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一般可分為話劇、歌劇、舞劇和戲曲答案補充
四、詩歌

針對樓主的的補充問題,我說一下,這是我自己手寫的,具體參考《網路辭典》之文學詞典,希望能幫到樓主。再有什麼問題,可以追問,我再為樓主解答。

⑧ 古代文學常識

一、文化常識

1、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2、三國:魏、蜀、吳。

3、四大古典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西遊記》。

4、四大民間傳說:《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台》、《孟姜女》、《白蛇傳》。

5、世界四大短篇小說巨匠:契訶夫、莫泊桑、馬克吐溫、歐亨利。

6、蘇軾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

7、馬致遠的散曲代表作《天凈沙秋思》,被譽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創作了我國古典小說中最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紅樓夢》(又稱《石頭記》),它問世後就廣為流傳,深受人們喜愛,還出現了專門研究該書的一門學問紅學,紅學現已成為世界文學研究中的重要課題。

9、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陳毅被稱為元帥詩人;

臧克家因詩作多為農村題材,有泥土詩人之稱;

田間被聞一多譽為時代的鼓手(擂鼓詩人)。

10、歲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書、畫。

13、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14、四庫全書:經、史、子、集。

15、《詩經》六義指:風、雅、頌(分類)、賦、比、興(表現手法)。

16、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17、桂冠、鰲頭、榜首、問鼎、奪魁:第一。

18、三綱五常:三綱:父為子綱、君為臣綱、夫為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

19、四書五經是儒家的主要經典:四書即《論語》《孟子》《中庸》《大學》;五經指《詩》《書》《禮》《易》《春秋》。

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媧、神農;

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21、五金:金、銀、銅、鐵、錫。

22、五味:酸、甜、苦、辣、咸。

23、五行:金、木、水、火、土。

24、永字八法是說永字具有:點、橫、豎、撇、捺、折、鉤、提八種筆畫。

25、古代的學校有庠、序、太學等名稱,明清時最高學府為國子監。

26、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

27、古代科舉考試(從隋代至明清):

①童生試,也叫童試,應試者不分年齡大小都稱童生,合格後取得生員(秀才、相公)資格,這樣才能參加科舉考試。

②鄉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的一次考試,由秀才參加,考取的叫舉人,第一名叫解(jie)員。

③會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監生皆可應考,錄取三百名為貢士,第一名叫會元。

④殿試,是科舉制最高級別的考試,皇帝在殿廷上,對會試錄取的貢士親自策問,以定甲第。錄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第一名稱狀元(鼎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合稱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的稱號;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的稱號。

二、中國文學之最

1、最早的詩歌總集是《詩經》;

2、最早的愛國詩人是屈原;

3、最早的田園詩人是東晉的陶淵明;

4、最早的也是最傑出的邊塞詩人是盛唐的高適和岑參;

5、古代最傑出的豪放派詞人是北宋的蘇軾;

6、古代最傑出的女詞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7、古代最著名的愛國詞人是南宋的辛棄疾;

8、古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是唐代的李白;

9、古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是唐代的杜甫;

10、古代寫詩最多的愛國詩人是南宋的陸游;

11、古代最著名的長篇神話小說是明代吳承恩的《西遊記》;

12、古代最著名的長篇歷史小說是明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13、古代最早寫農民起義的長篇小說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滸傳》;

14、古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長篇小說是清代曹雪芹的《紅樓夢》;

15、古代最傑出的長篇諷刺小說是清代吳敬梓的《儒林外史》;

16、古代最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是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17、古代最早的語錄體散文是《論語》;

18、古代最早的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是《左傳》;

19、古代最早的紀傳體通史是《史記》;

20、古代最傑出的銘文是唐代劉禹錫的《陋室銘》;

21、現代最偉大的文學家是魯迅;

22、現代最傑出的長篇小說是茅盾的《子夜》;

23、現代最有影響的短篇小說集是魯迅的《吶喊》。

三、常見借代詞語

1、桑梓:家鄉

2、桃李:學生

3、社稷、軒轅:國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學

6、烽煙:戰爭

7、巾幗:婦女

8、絲竹:音樂

9、須眉:男子

10、嬋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冊

13、伉儷: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傴僂,黃發:老人

16、桑麻:農事

17、提攜,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華蓋:運氣

21、函、簡、箋、鴻雁、札:書信

22、廟堂:朝廷

四、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2、並稱韓柳的是韓愈和柳宗元,他們是唐朝古文運動的倡導者。

3、一門父子三詞客:蘇洵(老蘇)、蘇軾(大蘇)、蘇轍(小蘇)。

4、豪放派詞人:蘇軾、辛棄疾,並稱蘇辛;婉約派詞人:李清照(女詞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隱、杜牧。

6、屈原:我國最早的偉大詩人,他創造了楚辭這一新詩體,開創了我國詩歌浪漫主義風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他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稱為孔聖人,孟子被稱為亞聖,兩人並稱為孔孟。

8、蘇軾稱贊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9、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其詩廣泛深刻的反映社會現實,被稱為詩史,杜甫也因此被尊為詩聖,有著名的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10、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史記》(又稱《太史公書》),作者是漢朝的司馬遷,魯迅稱《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12本紀、30世家、70列傳、10表、8書,共130篇。

11、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

12、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鄭光祖、白樸、馬致遠。

13、《聊齋志異》是我國第一部優秀文言短篇小說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聊齋是他的書屋名,志是記敘,異是奇怪的事情。

14、書法四大家: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趙孟(fǔ)

15、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孟子;

法家:韓非子;

道家:莊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陸游、楊萬里、范成大、尤袤。

17、邊塞詩人:高適、岑參、王昌齡。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趙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漢武:漢武帝劉徹。

19、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是東晉的陶淵明(陶潛),他不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學作品中四大吝嗇鬼:葛朗台、夏洛克、潑溜希金、阿巴貢。

21、中國吝嗇鬼的典型:嚴監生。

五、詩句與人

1、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諸葛亮

2、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亮

3、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諸葛亮

4、已知天下三分鼎,猶竭人謀就出師。諸葛亮

5、剛正不阿,留得正氣沖霄漢;幽愁發憤,著成信史照塵寰。司馬遷

6、酌酒花間磨針石上,倚劍天外掛弓扶桑。李白

7、千古詩才,蓬萊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蓮居士謫仙人。李白

8、翁去八百年,醉鄉猶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歐陽修

9、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辛棄疾

10、世上蒼痍,詩中聖哲;人間疾苦,筆底波瀾。杜甫

11、猶留正氣參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文天祥

12、深思高舉潔白清忠,汩羅江上萬古悲風。屈原

13、四面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在心頭。范仲淹

14、譯著尚未成書,驚聞隕星,中國何人領吶喊?先生已經作古,痛憶舊雨,文壇從此感彷徨。魯迅

15、列寧贊高爾基:無產階級藝術的最傑出的代表。

16、芭蕾舞的化身:烏蘭諾娃。

17、關漢卿被稱為:東方的莎士比亞。

六、一句話評書

①《三國演義》: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②《紅樓夢》: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曹雪芹語)

③《夢溪筆談》:中國科技史上的坐標。(英李約瑟)

④龍爭虎鬥:《三國演義》

⑤帝王的鏡子:《資治通鑒》

⑥雋永的說辭:《戰國策》

⑦不朽的戰爭藝術:《孫子兵法》

⑧舊時代的葬歌:《駱駝祥子》

七、人的稱謂

(一)稱字:幼時命名由父親長輩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鴻字雁冰,魯迅字豫才。

(二)稱號:一般只用於自稱,以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某種情感,年齡不限,如李白號青蓮居士,白居易號香山居士,李清照號易安居士。

(三)稱謚號:古代王侯將相、高級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後被追加的稱號,如范仲淹稱文正,歐陽修稱文忠。

(四)稱籍貫: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稱孟襄陽,柳宗元又稱柳河東。

(五)稱官名:以人的官名來命名,如杜甫稱杜工部。

(六)稱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來命名。如岑參:岑嘉州柳宗元稱柳柳州。

(七)古代帝王對貴族功臣的封賜爵號(位):公、侯、伯、子、男(五等)。

八、謙稱

1、自稱:愚、敝、卑、臣、仆

2、帝王自稱:孤、寡、朕

3、古代官吏自稱:下官、末官、小吏

4、讀書人自稱:小生、晚生、晚學、不才、不肖

5、古人稱自己一方的親屬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

6、其他自謙詞:

尊長者自稱:在上;

晚輩自稱:在下;

老人自稱:老朽、老夫;

女子自謙:妾。

九、敬稱

1、對帝王:萬歲、聖上、天子、聖駕、陛下、大王

2、對將軍:麾下

3、對於對方或對方親屬的敬稱用令、尊、賢

令:令尊(對方父親)令堂(對方母親)令兄(對方哥哥)令郎(對方兒子)令愛(對方女兒)

尊:用來稱與對方有關的人和物。

尊上(對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對方父親)

尊堂(對方母親)尊親(對方的親戚)尊命(對方的吩咐)尊意(對方的意思)

賢:稱平輩或晚輩。

賢家(指對方)賢郎(對方兒子)賢弟(對方弟弟)

仁:稱同輩友人中長於自己的人為仁兄。稱地位高的人為仁公。

4、稱年老的人為丈,丈人。唐以後稱岳父為丈人,又稱泰山。妻母為丈母,又稱泰水。

5、稱謂前加先表已死,用於敬稱地位高的人或年長的人。

稱死去的父親:先考、先父。

稱死去的母親:先妣、先慈。

已死的有才德的人:先賢。

死去的帝王:先帝。

6、君對臣敬稱:卿、愛卿。

7、對品格高尚、智慧超**的人用聖表敬稱,孔子為聖人,孟子為亞聖杜甫為詩聖,後來聖多用於帝王,如聖上、聖駕。

十、特殊稱謂

1、百姓的稱謂:布衣、黎民、庶民、蒼生、氓。

2、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輩中長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3、不同的朋友關系之間的稱謂:

貧賤之交:賤而地位低下的時結交的朋友。

金蘭之交:情誼契合,親如兄弟的朋友。

刎頸之交: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忘年之交:輩份不同,年齡相差較大的朋友。

竹馬之交:從小一塊長大的異性朋友。

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的相交往的朋友。

患難之交:在遇到磨難時結成的朋友。

4、年齡的稱謂:

垂髫:三四歲八九歲。

總角:八九歲十三四歲。

豆蔻:十三四歲十五六歲(比喻人還未成年,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稱為豆蔻年華。)

弱冠:20歲。

而立:30歲。

不惑:40歲。

知天命:50歲。

花甲:60歲。

古稀:70歲。

耄耋:80歲、90歲。

期頤:100歲。

十一、古代官職任免升降

1、遷:調職、調動,一般指陞官;左遷則為降職調動。

2、謫:降職並遠調。

3、拜:授給官職。

4、授:授予官職。

5、擢:選拔,提拔。

6、除:免去舊職而任新職。

7、罷:罷免、停職。

8、免:免除官職。

9、黜:廢黜,貶退,也用於剝奪王位或太子的繼承權。

十二、地理部分

1、陰:山北水南陽:山南水北。

2、左:東為左右:西為右。

3、河:黃河。江:長江。

4、五嶽:泰山(東)、衡山(南)、華山(西)、恆山(北)、嵩山(中)。

5、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九華山、峨眉山、普陀山。

6、六合:天、地、東、南、西、北六個方位。

7、八荒: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八個方向。

8、中國的古稱:九州、神州、赤縣、華夏、九土、中華、華夏。

9、重要城鎮名,古今對照。

蘇州:姑蘇;

成都:錦官城;

南京:金陵、建業、建康、丹陽、江寧、白下、石頭城;

揚州:維揚、揚城、淮上、江都、廣陵;

北京:大都、燕京、神京;

開封:大梁、汴梁、東京;

鎮江:京口;

杭州:臨安、武林、錢塘。

10、我國部分城市別稱

昆明春城

蘇州中國的威尼斯

重慶山城、霧城

拉薩日光城

廣州花城、羊城、五羊城

徐州彭城

11、長江上的三個火爐:重慶、武漢、南京。

十三、天文部分

1、北斗,又稱北斗七星,批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勺形)的七顆亮星,北極星,北方天空的標志。

2、閏年,以陰歷年除以4或100(年號00除以100),能整除的那年,就是閏年。

3、二十四節氣:(見字典節氣歌)

4、傳統節日。

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

寒食,清明前2、3天。

重陽,九月初九。

端午,五月初五,是為了紀念屈原。

中秋,八月十五。

5、紀年法

(1)公元紀年法。

(2)皇帝、年號紀年法,慶歷四年春。

(3)天乾地支紀年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除10)4,5,6,7,8,9.,0,1,2,3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除12)4,5,6,7,8,9.,10,11,0,1,2,3

計算方法:用公歷年代除以10,余數為天干順序。

用公歷年代除以12,余數為地支順序。

例如:1919年,農歷年號,天干計算時,用1919年除以10,余數為1,對表1為辛;地支計算時,用1919年除以12,余數為3,對表3為亥,那麼1919年為辛亥年,故辛亥革命發生在1919年。

6、紀月法(不常見,略)。

7、紀日法

初一朔十五或十六(小月十五,大月十六)望。

8、紀時法

日出5-7;食時7-9;隅中9-11;日中11-13;日昃13-15;晡時15-17;日入17-19;黃昏19-21;人定21-23;夜半23-1;雞鳴1-3;平旦3-5。

⑨ 古代小說有什麼樣的概念

「小說」一詞,最早見於《莊子•外物篇》:「飾小說以干縣令,其於大達亦遠矣。」這里的「小說」與「大達」對舉。顯然是指一些不合大道的瑣屑言論,與我們今天的小說概念不同。其後班固《漢書•藝文志》中有了「小說家」之稱,並說:「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把民間流傳的奇事異聞、神話傳說等看作小說,無疑又跨進了一步,較接近後來的小說了。

⑩ 中國古代文學小說

《三國演義》(英文名: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是中國古代第一部長篇章回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小說描寫了公元3世紀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斗爭。在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上,展示出那個時代尖銳復雜又極具特色的政治軍事沖突,在政治、軍事謀略方面,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三國演義》全書出現以前,中國各類小說一般都篇幅短小,有些甚至只有幾十個字。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小說,中國小說如何由短篇發展至長篇,這點我們要注意。原來宋代講故事的風氣盛行,說書成為一種職業,說書人喜歡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為題材來敷演,而陳壽《三國志》裡面的人物眾多,事件紛繁,正是撰寫故事的最好素材。三國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來在民間也已流傳,加上說書人長期取材,內容越來越豐富,人物形象越來越飽滿,最後由許多獨立的故事逐漸組合而成長篇巨著。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會上經過漫長時間口耳相傳,最後得到輾轉加工,集合成書,成為中國第一部長篇小說,這是一種了不起的集體創造。與由單一作者撰寫完成的小說在形態上有所不同,很值得我們注意。這種源出眾手的小說,後來還有神魔小說《西遊記》和另一講史小說《水滸傳》。三國演義對後來的小說相信有一定的啟導作用。講史文學的源流,這部巨著本身的文學價值,以及它對後世的影響,都值得我們深入討論。
三國故事在我國古代民間頗為流行。宋元時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國劇目達30多種。元代至治年間出現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國志平話》。元末明初羅貫中綜合民間傳說和戲曲、話本,結合陳壽《三國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據他個人對社會人生的體悟,創作了《三國志通俗演義》,現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稱「嘉靖本」,本書24卷。清康熙年間,毛綸毛宗崗父子辨正史事、增刪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描寫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風雲。全書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斗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批吒叱風雲的英雄人物。在對三國歷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現出明顯的擁劉反曹傾向,以劉備集團作為描寫的中心,對劉備集團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頌,對曹操則極力揭露鞭撻。今天我們對於作者的這種擁劉反曹的傾向應有辯證的認識。尊劉反曹是民間傳說的主要傾向,在羅貫中時代隱含著人民對漢族復興的希望。
《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賢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風亮節,具有近世濟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壯志,而且作者還賦予他呼風喚雨、神機妙算的奇異本領。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條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殘暴奸詐,是一個政治野心家陰謀家這與歷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關羽「威猛剛毅」、「義重如山」。但他的義氣是以個人恩怨為前提的,並非國家民族之大義。劉備被作者塑造成為仁民愛物、視賢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三國演義》描寫了大大小小的戰爭,構思宏偉,手法多樣,使我們清晰地看到了一場場刀光血影的戰爭場面。其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戰爭的描寫波瀾起伏、跌宕跳躍,讀來驚心動魄。
全書的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簡潔明快,氣勢充沛,生動活潑。
《三國演義》帶來我國歷史小說創作的熱潮,它所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在我國已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三國志》簡介
《三國志》是晉代陳壽編寫的一部主要記載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的紀傳體國別史,詳細記載了從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到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歷史。《三國志》全書六十五卷,《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共六十五卷。陳壽是晉朝朝臣,晉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國志》尊魏為正統。《三國志》為曹操寫了本紀,而《蜀書》和《吳書》則記劉備為《先主傳》,記孫權稱《吳主傳》,均只有傳,沒有紀。
《三國志》位列中國古代二十四史,與《史記》(司馬遷)、《漢書》(班固)、《後漢書》(范曄、司馬彪)並稱前四史。
《三國志》不僅是一部史學巨著,更是一部文學巨著。陳壽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以簡練、優美的語言為我們繪制了一幅幅三國人物肖像圖。人物塑造得非常生動。

閱讀全文

與古代小說文學概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歐美色的小說校園春色 瀏覽:224
重生暖婚輕寵妻沈穆寒莫詩意小說 瀏覽:654
小說主人公盛又霆於藍 瀏覽:914
靈珠魔音同人小說 瀏覽:698
男主搞笑校園小說 瀏覽:476
穿越小說女主古靈精怪 瀏覽:907
高冷女主校園類小說 瀏覽:193
女主名字是三個字南宮小說 瀏覽:444
古代淫尼小說 瀏覽:66
05的穿越小說 瀏覽:538
龍騰亞洲小說城txt免費下載 瀏覽:10
巔峰狂少小說陳壯雪梅免費 瀏覽:936
主角呆萌的穿越小說完結 瀏覽:736
天才葯神小說全集 瀏覽:385
張敏和胡小說全集 瀏覽:303
校園撩妹神小說 瀏覽:991
女尊小說之女主很柔弱 瀏覽:189
男主穿越古代逍遙江湖的小說 瀏覽:239
斗破都市小說 瀏覽:943
總裁早產小說 瀏覽: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