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敘事學主要是從哪些方面來研究文學作品的
可以從敘事的聚焦模式,即零聚焦,內聚焦或外聚焦進行分析。
「聚焦」是敘事學的一個術語,也就是敘述中的視角處理問題,經典敘事理論通常把聚焦分為
:零聚焦、內聚焦和外聚焦。零聚焦指作者採取一種上帝似的視角,對事件做出全知全能式的
敘述。內聚焦指從特定的某個人物的角度敘事。外聚焦指從旁觀者的角度敘事,不涉及任何主
觀內容。
② 現代作家魯迅所輯的《古小說鉤沉》其中有哪些作品
現代作家魯迅所輯的《古小說鉤沉》是一部古小說總集,共收36種,是研究漢魏六朝小說的重要典籍。古代小說發展至唐代漸趨成熟,唐代小說,通常稱為「唐傳奇」。唐代傳奇小說的發展有三個階段:隋唐之際至開元是初期,產生了王度的《古鏡記》、無名氏的《補江總白猿傳》,張的《遊仙窟》,逐步由六朝志怪而轉向人事。開元到元和之間為唐傳奇的全盛期,此期作品已完全脫離志怪的范圍而成為獨立的小說體裁,其中最有光彩的是以愛情為主題的作品,如李朝威的《柳毅傳》、白行簡的《李娃傳》、蔣防作的《霍小玉傳》、陳玄枯的《離魂記》、元稹的《鶯鶯傳》、李公佐的《謝小娥傳》等。此外,也有一些傳奇小說寫人生夢幻、消極出世,如沈既濟的《枕中記》、李公佐的《南柯太守傳》;也有一些歷史題材的傳奇,如郭浞的《高力士傳》、姚汝銘的《安祿山事跡》等。晚唐至五代為後期,此期作品雖多,但成就不高,較有特點的是杜光庭《虯髯客傳》、裴鍘《聶隱娘》、《昆侖奴》等寫俠義英雄的傳奇。這些傳奇由於多為短篇,故少有單書流傳,大都保存在《異聞集》、《虞初志》等唐傳奇集中。後期出現一些傳奇專集,即作者以自己的作品結集成書而流行,如牛僧孺的《玄怪錄》、李復言的《續玄怪錄》等,皆流傳至今。
③ 古代文學作品有哪些
作者 作品 作者 作品
孔子 《論語》 佚名 《大學》
孟子 《孟子》 老子 《道德經》回
莊子 《庄答子》 鬼穀子 《鬼穀子》
荀子 《荀子》 鬼穀子 《鬼穀子本經陰符七術》
佚名 《三字經》 袁了凡 《了凡四訓》
佚名 《增廣賢文》 佚名 《中庸》
佚名 《孝經》 周易 《易經》
凌濛初 《初刻拍案驚奇》 凌濛初 《二刻拍案驚奇》
馮夢龍 《喻世明言》 馮夢龍 《醒世恆言》
馮夢龍 《警世通言》 司馬遷 《史記》
蒲松齡 《聊齋志異》 王實甫 《西廂記》
吳敬梓 《儒林外史》 劉鶚 《老殘游記》
洪應明 《菜根譚》 佚名 《桃花扇》
曹雪芹 《紅樓夢》 吳承恩 《西遊記》
羅貫中 《三國演義》 施耐庵 《水滸傳》
魏秀仁 《花月痕》 黃南丁 《楊乃武與小白菜》
李汝珍 《鏡花緣》 吳趼人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李寶嘉 《官場現形記》 劉義慶 《世說新語》
佚名 《狄公案》 笑笑生 《金瓶梅》
陳仲琳 《封神演義》 曾樸 《孽海花》
④ 簡述中國古代小說發展的幾個主要階段,並舉出各階段的代表人物作品
1、起源階段
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志人」「志怪」小說,合稱筆記小說。這一時期,我國小說初具規模,這些小說在藝術上還不夠成熟,只是「粗陳梗概」。
描寫人物不能寫出一個完整的形象,所寫故事,大多是實錄性質,缺乏藝術上的虛構,作者們只是搜奇記軼,而不是有意識地進行小說創作,但它對後世小說戲劇的影響是巨大的。
代表人物作品:劉義慶的志人小說集《世說新語》,干寶的志怪小說集《搜神記》。
2、發展階段
唐代出現了唐傳奇。唐人小說有長足的進步,有意識地做小說,從鬼神靈異、奇聞逸事走向現實生活,在藝術上有了很大的創造和提高。
代表人物作品:蔣防的《霍小玉傳》、元稹的《鶯鶯傳》、李朝威的《柳毅傳》、白行簡的《李娃傳》等。
3、轉化階段
宋代出現了白話小說——話本,也稱「話本小說」。從此以文言短篇小說為主流的小說史,逐漸轉為以白話小說為主流的小說史。同時,文言小說依然存在,至此,才以小說作為故事性文體的專稱。
話本的出現是「小說史上的一大變遷」,從文言到白話,既增強了小說的表現力,又擴大了讀者面,提高了小說的社會功能;作品描寫的對象由封建士子轉向平民,作品的思想觀點、美學情趣發生了變化;奠定了白話短篇和長篇的基礎。
代表作品:《錯斬崔寧》、《三國志平話》等。
4、成熟階段
明代出現了「擬話本」,即明代文人模仿話本體制、形式創作的小說。明代是白話小說蓬勃發展的時代,清代把長篇小說的創作再一次推向高潮。之後由於時代的原因,小說創作成低谷狀態,至晚清才又繁榮起來,晚清長篇小說有一千種以上。
代表人物作品: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施耐庵的《水滸傳》、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紅樓夢》、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等。

(4)古代小說敘事研究有哪些作品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小說的「四大名著」
1、《西遊記》: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內容,既讓佛、道兩教的仙人們同時登場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裡注入了現實社會的人情世態,還有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顯得亦庄亦諧,妙趣橫生。
《西遊記》的出現,開辟了神魔長篇章回小說的新門類。書中將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和嚴肅的批判巧妙地結合的特點直接影響著諷刺小說的發展。《西遊記》是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高峰,在世界文學史上,它也是浪漫主義的傑作。
2、《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描寫了大大小小的戰爭,構思宏偉,手法多樣,使我們對古代文化有了很多了解。其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戰爭的描寫波瀾起伏,跌宕跳躍,讀來驚心動魄、盪氣回腸、感人肺腑。
《三國演義》開創了歷史小說的先河,代表了歷史小說的最高成就。自此以後,文人紛紛效仿。在中國文學史上,歷史小說便蔚然成為一大潮流。直到現在,三國都是一部在文學界上享有盛名的歷史小說,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都已寫成了各種歷史小說,無不是羅貫中歷史演義的繼承和發展。
3、《水滸傳》:它是「中國古代社會的綜合」,以它傑出的藝 術描寫手段,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 發展和失敗過程的一些本質方面。
《水滸傳》的社會意 義首先在於深刻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及統治 階級的罪惡,說明造成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 反」。另外一個就是在當時的封建社會時代敢於「現實」和文學相結合的寫作是「作家」人格的一種突破。
4、《紅樓夢》:是集諷刺性和藝術性為一體的古代罕見名著。是世界文學史上最具網路全書風范的長篇小說。
它以榮國府的日常生活為中心,以寶玉、黛玉、寶釵的愛情婚姻悲劇及大觀園中點滴瑣事為主線,以金陵貴族名門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歷史為暗線,展現了窮途末路的封建社會終將走向滅亡的必然趨勢。
並以其曲折隱晦的表現手法、凄涼深切的情感格調、強烈高遠的思想底蘊,在我國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會圖景、建築金石等各領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價值,達到我國古典小說的高峰,被譽為「我國封建社會的網路全書」。
四大名著是中國文學史中的經典作品,是世界寶貴的文化遺產。此四部巨著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是難分高低的,都有著極高的文學水平和藝術成就,細致的刻畫和所蘊含的深刻思想都為歷代讀者所稱道,其中的故事、場景、人物已經深深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可謂中國文學史上的四座偉大豐碑。
⑤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有那些
1.《紅樓夢》
《紅樓夢》被列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認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說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富貴公子賈寶玉為視角,描繪了一批舉止見識出於須眉之上的閨閣佳人的人生百態,展現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劇美,可以說是一部從各個角度展現女性美的史詩。
《紅樓夢》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盛極而衰時代的特徵。它所描寫的不是「洞房花燭、金榜題名」的愛情故事;而是寫封建貴族青年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之間的戀愛和婚姻悲劇。小說的巨大的社會意義在於它不是孤立地去描寫這個愛情悲劇,而是以這個戀愛、婚姻悲劇為中心,寫出了當時具有代表性的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興衰。
其中又以賈府為中心,揭露了封建社會後期的種種黑暗和罪惡,及其不可克服的內在矛盾,對腐朽的封建統治階級和行將崩潰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使讀者預感到它必然要走向覆滅的命運。同時小說還通過對貴族叛逆者的歌頌,表達了新的朦朧的理想。

2.《詩經》
《詩經》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採集、孔子編訂。《詩經》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3.《水滸傳》
全書通過描寫梁山好漢反抗欺壓、水泊梁山壯大和投降朝廷以及投降朝廷後鎮壓田虎,王慶,方臘等各路反抗宋朝政府的政治勢力,最終走向悲慘失敗的宏大故事,藝術地反映了中國歷史上宋江起義從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全過程,深刻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滿腔熱情地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斗爭和他們的社會理想,也具體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內在歷史原因。
《水滸傳》問世後,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成了後世中國小說創作的典範。《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之一,流傳極廣,膾炙人口;同時也是漢語文學中具備史詩特徵的作品之一,對中國乃至東亞的敘事文學都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4.《史記》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
《史記》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劉向等人認為此書「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
5.《西遊記》
《西遊記》自問世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各式各樣的版本層出不窮,明代刊本有六種,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種,典籍所記已佚版本十三種。鴉片戰爭以後,大量中國古典文學作品被譯為西文,《西遊記》漸漸傳入歐美,被譯為英、法、德、意、西、手語、世(世界語)、斯(斯瓦西里語)、俄、捷、羅、波、日、朝、越等文種。中外學者發表了不少研究論文和專著,對這部小說作出了極高的評價。
《西遊記》是中國神魔小說的經典之作,達到了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巔峰,與《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並稱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
⑥ 敘事文學在明清時期步入成熟期,明清小說有哪些著名作品
明清時期,小說中的敘事文學發展到了頂端,我們熟知的有《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這四大名著,同時還有三言二拍,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以及《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
1、《紅樓夢》
《紅樓夢》這本小說可謂是敘事文學的代表作,它不僅描寫了賈府的榮幸興衰並且繪制了賈府的輝煌府邸。在《紅樓夢》中,作者通過賈府來描繪出了當時地主階級所過的榮華富貴的生活。同時也通過對《紅樓夢》的描寫,深刻的反映了和批判了當時的社會現象,表達了對封建禮教對人思想束縛的不滿。《紅樓夢》這本書主要通過敘述來描寫,他把賈府中發生的各個事件串聯起來,並且把人物形象貫穿其中。
⑦ 中國傳統文學敘事有哪些形態或模式
文學作品的體裁有詩歌、散文、小說、戲劇 、中國傳統的「二分法」 所有文本體裁分為韻文和散文兩大類. 依據:文本的外部特點即語言形式因素. 這種分類過於籠統,沒有涉及題材、構思等問題,難以區分文學文本和非文學文本,現在已經被廢棄. 2、西方的「二分法」 以亞里斯多德在《詩學》中的的「二分法」為代表,他依據文本模仿現實的手段區分了史詩、戲劇兩大類.由於史詩是通過語言來模仿現實的,不像戲劇那樣有音樂的介入,因此被看作嚴格意義上的文學類型.至於史詩的語言表現形式,可以是韻文,也可以是無韻的散文. 同樣是二分法,以亞里斯多德的為代表的西方古典文論更側重文本的媒介手段等內在特點. 二三分法 以亞里斯多德為代表的二分法沒有提及抒情詩,當抒情詩在文學中的地位提升以後,二分法被三分法所替代. 三分法是依據文學作品選取題材、構思方式和情感體驗方式以及塑造形象的表現手法將各種文學劃分為敘事類、抒情類、戲劇類的一種方法. 敘事類文學側重於以客觀世界和虛擬世界的事件、人物和環境景物為題材內容,以摹仿、虛構為構思方式,以具體生動的敘述為主要藝術表現手法,從而反映和表現創作主體對社會人生的審美把握的文學作品. 敘事性是敘事類文學基本的審美特徵.敘事類文學包括小說、史詩、敘事詩、故事詩、史傳文學、報告文學等. 抒情類文學是側重以抒情主人公主觀情思為題材內容,以內心感受和體驗為構思方式,以直接抒發為主要藝術表現手法,從而表現創作主體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悟和體味的文學作品.抒情性是抒情類文學的突出的審美特徵. 抒情類文學主要有抒情詩、抒情散文、散文詩等. 戲劇類文學是側重於以生活中的矛盾沖突為題材內容,以模擬和再現虛擬的真實為構思方式,以人物自身的行為動作和台詞為主要藝術表現手法,從而反映創作主體對社會人生的審美把握的一種文學作品. 三四分法 1、我國「四分法」將文學文本劃為詩歌、小說、散文、戲劇文學四大類.有的在此基礎上增加影視文學. 我國四分法是根據文學文本的外在形態,同時考慮題材選擇、形象塑造形象的特點,以文本的語言特徵、體制篇幅為依據作為劃分文學體裁的方法. 2、加拿大詩學家弗萊的四分法 他說:「文類的中心原則是相當簡單的,文學中文類區別的基礎似乎是表現的原則.詞語可以在觀眾前面表演出來,可以在聽眾面前講出來;或者它們可以歌唱出來,或者可以為讀者寫出來.」 (〔加拿大〕諾斯洛普?弗萊《批評的剖析》,陳慧等譯,百花文藝出版社1998年版第308頁) 「在觀眾面前表演的詩歌是戲劇;在聽眾前朗誦的則是敘事詩;自己背朝觀眾唱或者吟誦就是抒情詩;而小說則是應安靜地閱讀的.」(〔法〕達維德?方丹《詩學——文學形式通論》,陳靜譯,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26頁) 弗萊的四分法與我國流行的四分法在立論依據與分類結果上並不相同. 中國古典文學中國古典文學廣義的指自先秦至清代末年的中國文學,包括作家、作品、文學事件,文體起源與發展歷程,文學運動、流派,文學理論,作家作品的考據、研究等等.類似中國古代文學史.狹義指中國古典文學作品.按文學史的習慣,可以劃分為先秦文學、秦漢文學、魏晉南北朝文學、隋唐五代文學、宋金元文學、明代文學、清代文學.代表性的文學作品形式有詩、詞、曲、賦、散文、小說等,大量篇章膾炙人口.中國古典文學是中華民族最寶貴的文化遺產之一.
⑧ 研究一部古代小說要從哪些方面入手呢
恩 比如說這部小說的歷史背景啊--作者為什麼選擇這一時代背景呢,有什麼瞎想的空間啊,創造的空間啊
人物的家庭環境,家庭背景對於他未來的人生道路以及處事風格啊,性格類型的影響啊
古代小說的語言風格啊,引經據典啊什麼的
引用那些典故,伏筆鋪墊啊
⑨ 研究古龍小說的作品的著作有那些寫的比較好的!
多情劍客無情劍又名風雲第一刀,強烈推薦,古龍巔峰之作,男人、愛情、友情、正義。不忍釋卷,回味無窮。一個獨具個性難言圓滿的俠士李尋歡。
陸小鳳傳奇——瀟灑 楚留香傳奇——倜儻 七種武器——人生的武器 絕代雙驕——恩怨,善惡,報應,都是武俠典範,
早期作品難言優秀,《名劍風流》算是不錯
《浣花洗劍錄》《大旗英雄傳》《武林外史》,古龍謀求轉型之作,構思、筆力均屬上乘
《白玉老虎》懸疑的極致之作,大有上世紀二十年代英國偵探小說的風范,建議閱讀前迴避被劇透
《大地飛鷹》——要命的小方 《流星蝴蝶劍》——殺手孟星魂 《三少爺的劍》——謝三少,此三部具備強烈個性,高手的人情味,劍客的悲愁......
後期作品中,古龍開始向西方意識流小說靠攏,追求文學的藝術性,小說的故事性略有犧牲,但《風鈴中的刀聲》《獵鷹賭局》系列仍然極具看點,賞心悅目
《圓月彎刀》大部分為台灣作者代筆,虎頭蛇尾,名不副實。《天涯.明月.刀》,第一刀客傅紅雪,實驗作品,散文詩風格的小說,古龍寫得很艱難也很執著,褒貶不一,個人很喜歡。
其餘眾多作品中,推薦《碧血洗銀槍》與《七殺手》系列,延續了懸疑、人性之惡、俠士之孤獨的風格。
總之,早期作品好看的不太多。而古龍去世後他人以大師之名續寫的,個人認為,《菊花的刺》和《那一劍的風情》可以一讀。
⑩ 《水滸傳》研究 有哪些主要的、主流的、重要的著作呢
品讀水滸傳,段啟明;金聖嘆批評本水滸傳,施耐庵,羅德榮,金聖嘆;水滸傳源流考論,陳松柏著;名家評點《水滸傳》,羅貫中,施耐庵,詹紅旗;胡適魯迅解讀<水滸傳>,以及《水滸傳》資料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