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科學的研究能證明一下古代女人的長相嗎 清代後期的那些妃子的照片好醜 所以很懷疑古代女人靚麗否
古代的審美與現在不同。由於一些原因,我們的審美觀逐漸向西方靠攏,即皮膚白皙,身姿窈窕,眉眼需要分明。而在古代,更看重你是否有福相或是否惹人憐惜,不過要因朝代,女子的職業而論
具體如下
一、膚
《詩經·衛風·碩人》描繪美女庄姜「膚若凝脂」。凝脂,凝固的脂肪,光滑、細膩而潔白(《朱熹集·詩經卷》)。數千年來,「凝脂」的特徵一直是中國古代美女的主要標准之一。
美女嫵媚多端,畢竟以色為主(《閑情偶寄·聲容部》李漁)。詩經雲:「素者,絢也!」作為白的極致「雪」字被視為皮膚顏色的標准。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賦》中描繪鄰家女:「眉如翠羽,肌如白雪。」其他諸如「肌膚勝雪」、「膚如凝雪」、「欺霜賽雪」等詞語隨處可見。
另外晶瑩、透明、溫暖的白玉也常用作修飾美女的肌膚。例如五代時的花蕊夫人:「冰肌玉骨清無汗。」(《避暑摩河池上作》孟昶)
單純的白色並非皮膚顏色的唯一標准,與白色相協調的是粉紅。曹植《洛神賦》中的女神遠觀「皎若太陽升朝霞」,近看「灼若芙蕖出淥波」。「桃花含露」、「出水芙蓉」、「出水紅菱」等類似描寫美女的詞語皆著眼於粉紅色。
同樣描繪楊貴妃的美,白居易的詩「梨花一枝春帶雨」著眼的是與白同色的梨花。而李白「一枝紅艷露凝香」著眼的是與牡丹同色的艷紅。
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賦》中描繪鄰家女「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則提出了白里透紅的和諧美的標准,這也是一種健康的美。
古代將白色、紅色完美結合的描述莫過於「不傅脂粉而顏色如朝霞映雪」(《漢孝惠皇後外傳》)。清晨的朝霞映照在白雪上,單是意境之美,足以美得令人心醉、令人窒息。
代表人物:楊貴妃的姐姐虢國夫人。
虢國夫人在姊妹中最為美艷,很受唐玄宗的喜愛。一月給錢十萬作為買脂粉的費用。虢國自矜艷麗,每出入禁中,常素麵朝天(《新唐書·楊貴妃傳》)。唐朝詩人張祜描述道:「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入宮門。卻嫌脂粉污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
經典鏈接:《太平廣記》引《王子年拾遺記》記載:劉備的妻子甘皇後玉質柔肌,姿態光艷。一次劉備召甘後到白綃帳中。下屬遠遠望去,只見帳中的甘皇後好比月下聚雪。河南進獻一個玉人,高三尺。劉備把玉人放在甘美人的身後。甘後和玉人潔白齊潤。劉備說:「不意我玉人乃有兩也。」下屬們直看得眼花繚亂、目瞪口呆。
二、手
《詩經·衛風·碩人》中寫美女庄姜:「手如柔荑,膚如凝脂。」柔荑是茅草的芽莖(《朱熹集·詩經卷》)。它潔白、光滑,鮮嫩得一掐出水又纖細無比,宛若無骨。它的妙處還在於它能發出淡淡的香氣。輕輕吮一口,唇齒留香。用它來比喻美女的手指真是生動、傳神、恰如其分。
唐代詩人韓偓《詠手》中,用「腕白膚紅玉筍芽」把手比作嫩筍牙,與柔荑有異曲同工之妙。
此外《孔雀東南飛》中的女主人公劉蘭芝。她「指如削蔥根」。把手指比喻成削好的蔥白。取其形、色,頗為經典。
唐趙鸞鸞《纖指》詩:「纖纖軟玉削春蔥,長在香羅翠袖中。」將手指比作白玉。晶瑩、透明又有溫暖的感覺。
柔荑、嫩筍、蔥白、白玉的特徵均構成中國古代美女手的標准。
經典鏈接:南朝陳武帝章皇後冰雪聰明,儀容俏麗。手指甲長五寸,顏色紅中透白,每逢遇到喪事,就會有一個手指甲先折斷。(《陳書·高祖章皇後傳》)
三、發
烏黑、亮麗、濃密、修長是中國古代美女頭發的標准。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里就有贊美婦女頭發烏黑、濃密的古詩。《詩經·鄘風·君子偕老》載:「鬢發如雲,不屑髢也。」「鬢」意為頭發濃密而黑,「髢」意為假髻。這句古詩贊美了濃密而漆黑的頭發有如天上的烏雲,擁有這樣一頭黑發便不屑於使用假的發髻了。後人常以烏雲代指女人秀發,如「烏雲高綰」。
又如《左傳·昭公二十八年》記載:「昔有仍氏生女,鬢黑而甚美,光可以鑒,名曰玄妻。」「玄」和「鬢」意思相同,都是稱贊頭發烏黑的詞語。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如據《太平御覽》記載:「上(漢武帝)觀其(衛子夫)發鬢,悅之。」衛子夫的一頭秀發一打開,就像黑色的瀑布一樣,閃閃發光,馬上吸引住了少年天子漢武帝(據說武帝那時候正為沒有後代而苦惱,所以比較注重道家的某些觀點,比如頭發烏黑濃密者氣血旺,氣血旺者高壽多子)。《陳書·張貴妃傳》記載:「張貴妃發長七尺,鬢發如漆,其光可鑒。」又如《昭明文選·七辨》曰:「鬢發玄髻,光可以鑒。」
除衛子夫、張貴妃擁有一頭烏黑亮麗的長發外,《新唐書·後妃傳》記載唐高祖李淵的妻子、唐太宗李世民的母親竇皇後出生時發垂即過頸,從三歲開始發與身等,及長大成人更是擁有一頭烏黑亮麗的烏雲。
古代女人的發型變化多端,如直發(張麗華)、短發(梁綠珠)、卷發(趙合德)、束發(趙飛燕)、盤發(甄妃)等。
經典鏈接一:晉明帝時,大司馬桓溫納蜀主李勢女兒為小妾。桓溫的妻子康長公主妒火中燒,持刀欲殺李氏。但見李在窗前梳頭,發垂委地,姿貌絕麗,徐下結發,斂手向公主說:「國破家亡,無心以至。若能見殺,實猶生之年。」神色閑正,辭氣清婉。公主擲刀抱著李妹妹說:「我見猶憐,何況老奴(桓溫)?」(《妒記》南朝宋·虞通之)。
經典鏈接二《十髻謠》:◇鳳髻(周文王時一名步搖髻)有發卷然,倒掛么鳳。儂欲吹簫,凌風飛動。◇近香髻(秦始皇時)香之馥馥,雲之鳥鳥。目然天生,膏沐何須。
◇飛仙髻(王母降武帝時)飛仙飛仙,降於帝前。回首髻光,為霧為煙。◇同心髻(漢元帝時)桃葉連根,發亦如是。蘇小西陵,歌聲相似。
◇墮馬髻(梁冀妻)盤盤狄髻,墮馬風流。不及珠娘,輕身墜樓。
◇靈蛇髻(魏甄後)春蛇學書,靈蛇學髻。洛浦凌波,如龍飛去。
◇芙蓉髻(晉惠帝時)春山削出,明鏡看來。一道行光,花房乍開。
◇坐愁髻(隋煬帝時)江北花榮,江南花歇。發薄難梳,愁多易結。
◇反綰樂游髻(唐高祖時)樂游原上,草軟如綿。婀娜鬟多,春風醉眠。◇鬧掃妝髻(唐貞元時):隨意妝成,是名鬧掃。枕畔釵橫,任君顛倒。(倒掛,又名么鳳,類似鸚鵡而小,綠色羽毛,嘴紅色,甚嬌麗,常倒懸架上)。(《東方美女百韻全書》陳敏等)
四、臉
《詩經·衛風·碩人》中的美女庄姜:「螓首蛾眉。」螓首,是指一種類似於蟬的小蟲。它的前額豐滿、光潔。這是古代美女額頭的標准。
古代美女的標准臉型是上部略圓,下部略尖,形似瓜子,豐滿潔白,俗稱鵝子臉。此外「滿月」也是符合中國古代審美標準的臉型。面如滿月,指臉盤圓圓的、白白的,像滿月一樣,相貌白皙、豐滿、富態而有神采。(《東方美女百韻全書》)
臉部的酒窩稱笑靨或雙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有許多關於笑靨的描寫。如《楚辭·大招》中即有「靨輔奇牙,宜笑焉只」的描述;又如漢代班婕妤《搗素賦》:「兩靨如點,雙眉如張。」諸如「笑靨如花」的詞語多不勝數。
臉部的酒窩又名梨渦,得於詩「旁有梨頰生微渦」。本指宋代美女黎倩的酒窩,後泛稱女子面頰上的酒窩。一張標準的瓜子臉配上梨渦淺笑足以增添嫵媚。代表人物:楚平王夫人伯嬴明眸秀項,面如鵝蛋。(《香艷叢書》中《老狐談歷代麗人記》篇)
經典鏈接:秦檜將抗戰派名臣胡銓貶謫至嶺南。在廣州,胡銓喜歡上了一位名叫黎倩的美女(一說黎倩系侍妓,此處依袁枚說。據朝鮮宋時烈《朱子大全札疑》記載,黎倩系有夫之婦。其夫發現了胡銓與黎倩的私情,逼令胡銓食藁與豆相混的馬料,否則殺之,胡銓不得已受辱)。十年後,胡銓攜黎倩從貶地北歸。途中,胡銓飲於湘潭胡氏園,微醺中題詩壁上:「君恩許歸此一醉,旁有梨頰生微渦。」(《情史》馮夢龍)
五、目
中國古代美女眼睛的標准既側重於神韻又有著恰如其分的比喻。「北方有佳人,遺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漢書·孝武李夫人傳》)。楊貴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長恨歌》白居易)這種眼睛的神韻是中國古代美女眼睛的神態的標准。
秋天的水清澈明亮,一清見底,「秋水」、「秋波」在古代常用來形容美女的眼睛。清澈明亮是古代美女眼睛形的標准。唐代白居易《箏詩》:「雙眸剪秋水,十指剝春蔥。」元趙雍《人月圓》詞:「別時猶記,眸盈秋水,淚濕春羅。」李白的《長相思》:「昔時橫波目,今作流淚泉。」美人的眼睛如秋水、秋波,靈靈有神、楚楚動人。
經典鏈接:張貴妃(麗華)冰雪聰明,有神采,進止閑暇,容色端麗。每瞻視盼睞,光采溢目,照映左右。常在閣上靚妝,臨於軒檻,宮中遙望,飄若神仙。(《陳書·張貴妃傳》)
六、鼻
「面如一朵花,全靠鼻當家」。鼻子是面部最突出的部位。美女鼻子的標準是玲瓏剔透,富有立體感。古代有「鼻若瓊瑤」的說法。瓊瑤,美玉的一種,晶瑩、光滑且溫暖。此詞條主要著眼於鼻子的玲瓏剔透美,「鼻若懸膽」則側重鼻子的立體美。
代表人物:崔鶯鶯:恰便是檀口點櫻桃,粉鼻兒倚瓊瑤。淡白梨花面,輕盈楊柳腰。(《西廂記》王實甫)
七、唇
中國古代美女嘴唇的審美標準是其色要紅潤、有光澤、其形要小巧。人們常以「櫻桃」來比喻口唇,即因其形,更由其色。早在先秦的《楚辭·大招》中就有「朱唇皓齒,嫭以姱兮」的話,《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口如含朱丹」都是講唇的紅潤美。據孟棨《本事詩·事感》記載:白居易有兩個年輕貌美的小妾樊素和小蠻。其中樊素善歌,小蠻善舞,白居易曾作詩贊道:「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樊素的口唇小巧紅潤,就像熟透的櫻桃一般嬌艷欲滴。蘇軾也有「一顆櫻桃樊素口」來加以描繪美人口唇之美。
美女口唇也常常用「檀口」或「絳唇」來形容。檀是一種淺紅色或淺絳色的顏料,在古代常被女子用作口紅,所以「檀口」便成了描寫女性淺紅色嘴唇的一個專用語。比如唐代香奩詩人韓偓有一首詩是這樣寫的:「黛眉印在微微綠,檀口消來薄薄紅。」
至於美人的舌頭也有專門的術語。諸多名花,丁香憑借其香和形脫穎而出,成為美人香舌的代言花。
經典鏈接:歐公(歐陽修)知潁州,有官妓盧媚兒,姿貌端秀,口中常作芙蕖花香。有蜀僧雲:「此人前身為尼,誦法華經二十年。」(《香艷叢書》知蟲天子)
八、齒
晶瑩潔白、整齊均勻是中國古代美女牙齒的標准。
美女庄姜「齒如瓠犀」。瓠犀,葫蘆的子,晶瑩潔白而小巧整齊(《朱熹集·詩經卷》)。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賦》中描繪鄰家女「齒如含(編)貝」。曹植在《洛神賦》中說:「丹唇外朗,皓齒內鮮。」這個「鮮」字,說的是皓齒的光澤。朱唇輕啟,嫣然一笑,雪白整齊的牙齒的確更增美女的嫵媚。
九、頸
《詩經·衛風·碩人》中寫美女庄姜:「領如蝤蠐」。領是頸的意思;蝤蠐是天牛與桑牛的幼蟲,乳白色,長而豐滿(《詩經疏》孔穎達)。「領如蝤蠐」意思就是頸項如蝤蠐那樣潔白,豐滿。古代美女頸的標準是潔白、光滑、豐滿。韓偓在《席上有贈》一詩中,以「鬢垂香頸雲遮藕」之句來描寫女子頸部的馨香、嫩白,頗為經典。宋代詞人曾布曾有「窗間粉頸斷瑤瓊」的詩句;又如明朝《尋芳雅集》中《粉頸》詞:「霜肌不染色融圓,雅媚多生蟾鬢邊,鉤挽不妨香粉褪,倦來常得枕相憐。嬌滴滴,嫩娟娟,每勞引望悵佳緣。」(《東方美女百韻全書》)
十、足
漢代前的作品鮮見對女性足的具體描述,可見古代並無具體的審美標准。《洛神賦》中盡管有「凌波微步,羅襪生塵」的描述,卻只是描寫女性足部的動態美。據《南齊書》記載,廢帝東昏侯對貴妃潘玉兒的小腳情有獨鍾。可戀足在當時只是個別現象,並非普遍現象。杜牧詩雲:「鈿尺裁量減四分,纖纖玉筍裹春雲」。似乎唐代已有纏足的習俗。五代南唐時,有一宮女窅娘輕盈善舞,以帛纏足,足纖小如彎月,著素襪在六尺高的金制蓮花上跳舞,深受南唐後主李煜的寵愛。由此開始,纏足之風逐漸盛行於宮廷。從宋代始纏足之風遍及民間,「三寸金蓮」成了宋元以來對女性美的基本要求。(《東方美女百韻全書》)
經典鏈接:香蓮三影:花間苔上蹴鞠影;臨流浣濯水中影;春宵一刻燈前影。
香蓮三上:掌上;肩上;鞦韆板上。
香蓮三中:被中;鐙中;雪中。
香蓮三下:簾下;屏下;籬下。(《香艷叢書》知蟲天子)
十二、腰
細腰是中國古代美女的重要特徵。春秋時期就有「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的傳說。宋玉《登徒子好色賦》一文中鄰家女「腰如束素」以及《洛神賦》中的神女「肩若削成,腰若約素」都極力渲染美人腰的纖細。漢伶玄所撰《趙飛燕外傳》描述飛燕名字來歷時說她「長而纖便輕細,舉止翩然,人謂之飛燕」。譙川秦醇子所撰的《趙飛燕別傳》則記載她「腰骨纖細」。魏晉南北朝時期同樣以纖腰為美。《南史·徐勉傳》記載南朝梁武帝賜給徐勉很多女樂,其中舞人張凈琬,「腰圍一尺六寸,時人咸推能掌上舞。」又有羊侃的小妾孫荊玉,能反身貼地,銜得席上玉簪。
白居易的小妾小蠻纖腰若柳,故有「楊柳小蠻腰」的經典詩句。值得一提的是美女身材的標准漢朝是骨感美。
經典鏈接:據《太平廣記》記載:漢武帝寵愛的美女麗娟,玉膚柔肌,吹氣勝蘭。漢武帝常用衣帶綁住麗絹的衣袖,惟恐她隨風而去。又如趙飛燕,能作掌上舞,漢成帝惟恐風將她吹走而建「御風亭」。
十三、香
明代文人李漁在《閑情偶寄·聲容部》上說:「名花美女,氣味相同,有國色者,必有天香。天香結自胞胎,非自薰染。佳人身上實實在在有此一種,非飾美之詞也。此種香氣,亦有姿貌不甚嬌艷,而能偶擅其奇者。」女人的體香可以分為天然的和後天的兩種,前者是女性自身所生發的天然體味,稱為「天香」。歷史上最早以香氣著稱的女子最出名的莫過於漢武帝所寵幸的宮人麗娟,她玉膚柔肌,吹氣勝蘭,但是否是天香不得而知。趙飛燕的妹妹趙合德體自生香,則是有史以來最早記載有天香的美女。至於趙飛燕同樣吹氣如蘭,則是後天的熏陶。一般的女性想要擁有誘人的體香,就需要用薰染的方法來增添身體的香氣,以彌補先天不足。李漁承認了「國色天香」的可遇而不可求,認為薰染是正當的。「有國色而有天香,與無國色而有天香,皆是千中遇一;其餘則薰染之力,不可少也。」除熏染外,唐代元載小妾薛瑤英,則是幼時長期食用其母所做的「香丸」(用花粉發酵處理後做成內服美容丸),長大以後,肌膚柔潤、玉體生香而青史留名。(《幽夢影》明張潮)
經典鏈接:三國吳主孫亮有四個深受寵愛的美人,分別叫朝姝、麗居、洛珍、潔華。四名佳人合在一起散發出來的香氣有別於西域所貢的諸種異香。這種香氣沾上衣服,時間越久香味越濃,洗滌百遍也不減退,所以名為「百洗香」。孫亮又稱這種香為朝姝香、麗居香、洛珍香、潔華香。(《拾遺記》王子年)
實例
從北京老山漢墓出土的主女人顱骨三維頭像近日在吉林大學復原成功。復原頭像顯示:這是一個三十歲左右、長像端莊的中原女子。
從在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復原的頭像可以看到,這個兩千多年前的漢代諸侯王後妃相貌端莊,是個典型的中原女子。她的面部扁平而略呈長方形,鼻樑較高但鼻根低平,顴骨比較突出,下頜較寬。該中心的相關報告說,老山漢墓這個女主人骨骼的體質性狀呈現出具有蒙古人種的特徵,並與現代東亞蒙古人種較為接近。也就是說,她是個典型的古代中原地區居民的代表,與現代中國北方漢族屬同一類型。他們將發掘現場實測左側股骨和腓骨之最大長代入蒙古人種女性身高估算公式計算,該女性平均估算身高約為159.8厘米。
據了解,此前老山漢墓遺骸頭像在北京曾做了一次雕塑式的復原,但由於當時頭骨變形較為嚴重又未矯正,所以復原出來的頭像與實際差別較大。因而根據那次復原推測老山漢墓主人是西域女子的說法是不準確的。
據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人類學研究室的研究人員林雪川介紹,老山女屍遺骸運來時都是碎片,因頭骨保存相對來說比較好,對頭骨進行了粘接。修復後的顱骨仍有部分缺損,其左側眼眶上緣及部分眉弓部位有小塊殘缺,此外兩側顴弓也有部分缺損,其餘部分基本完整,但由於其左側額鱗部已嚴重變形,致使眶上緣向前上方移位。下頜骨自頦聯合部斷成兩段,下門齒部位齒槽骨破損。上、下頜牙齒除缺失左下門齒外,其餘牙齒均保存完好。其餘骨骼毀壞較為嚴重,已不能復原。
林雪川說,他們對顱骨的修復就用了兩個星期時間,加上電腦三維製作和配發飾、服飾,復原頭像總共用去一個月時間。給這個頭像配的服飾結合了漢代出土的服飾和壁畫中的形象,特別是參照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服飾而定的,因為此女子身份和馬王堆漢墓的墓主人相似,都是貴族。該女子梳了一個漢代貴族女子的典型發式,身穿黑紅色調的服裝,服裝的花紋也是參照馬王堆漢墓而定的。
據吉大邊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朱泓教授介紹,用顱骨頭像復原人的生前容貌,目前公安部門用的是兩維方法,可以做出正面和側面的容貌。這對公安部門破案來說已經足夠,但是對考古學來說,如果在博物館中展出,人們已不滿足於僅能看到古人類正面和側面的樣子,他們希望能對古人類有個立體的認識。目前國外有的博物館就已經使用三維技術來復原人像展出。
林雪川多年來一直從事的是古人骨的復原工作。以前是根據前蘇聯的人類學家格拉西莫夫的理論「從顱骨復原人的生前容貌」來做顱骨的復原工作,主要用雕塑的方法。後來他自己鑽研應用三維技術來復原古人類的容貌,做了許多嘗試、開拓性的實驗研究,這是目前所知國內最早從事此項研究的研究者。經過比較實驗證明,該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對老山女屍的顱骨頭像進行復原應用的就是這種方法。林雪川介紹說,應用三維技術復原老山漢墓女屍的顱骨頭像,大約花費了一個星期,復原過程進行得比較順利。而用傳統的雕塑法復原,則至少需要一個月時間。
對老山漢墓出土人骨的研究工作是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和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的一項合作研究課題,目前人種學分析和顱像復原的工作已基本完成,有關墓主人的DNA檢測工作正在進行
從北京老山漢墓出土的主女人顱骨三維頭像近日在吉林大學復原成功。復原頭像顯示:這是一個三十歲左右、長像端莊的中原女子。
從在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復原的頭像可以看到,這個兩千多年前的漢代諸侯王後妃相貌端莊,是個典型的中原女子。她的面部扁平而略呈長方形,鼻樑較高但鼻根低平,顴骨比較突出,下頜較寬。該中心的相關報告說,老山漢墓這個女主人骨骼的體質性狀呈現出具有蒙古人種的特徵,並與現代東亞蒙古人種較為接近。也就是說,她是個典型的古代中原地區居民的代表,與現代中國北方漢族屬同一類型。他們將發掘現場實測左側股骨和腓骨之最大長代入蒙古人種女性身高估算公式計算,該女性平均估算身高約為159.8厘米。
據了解,此前老山漢墓遺骸頭像在北京曾做了一次雕塑式的復原,但由於當時頭骨變形較為嚴重又未矯正,所以復原出來的頭像與實際差別較大。因而根據那次復原推測老山漢墓主人是西域女子的說法是不準確的。
據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人類學研究室的研究人員林雪川介紹,老山女屍遺骸運來時都是碎片,因頭骨保存相對來說比較好,對頭骨進行了粘接。修復後的顱骨仍有部分缺損,其左側眼眶上緣及部分眉弓部位有小塊殘缺,此外兩側顴弓也有部分缺損,其餘部分基本完整,但由於其左側額鱗部已嚴重變形,致使眶上緣向前上方移位。下頜骨自頦聯合部斷成兩段,下門齒部位齒槽骨破損。上、下頜牙齒除缺失左下門齒外,其餘牙齒均保存完好。其餘骨骼毀壞較為嚴重,已不能復原。
林雪川說,他們對顱骨的修復就用了兩個星期時間,加上電腦三維製作和配發飾、服飾,復原頭像總共用去一個月時間。給這個頭像配的服飾結合了漢代出土的服飾和壁畫中的形象,特別是參照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服飾而定的,因為此女子身份和馬王堆漢墓的墓主人相似,都是貴族。該女子梳了一個漢代貴族女子的典型發式,身穿黑紅色調的服裝,服裝的花紋也是參照馬王堆漢墓而定的。
據吉大邊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朱泓教授介紹,用顱骨頭像復原人的生前容貌,目前公安部門用的是兩維方法,可以做出正面和側面的容貌。這對公安部門破案來說已經足夠,但是對考古學來說,如果在博物館中展出,人們已不滿足於僅能看到古人類正面和側面的樣子,他們希望能對古人類有個立體的認識。目前國外有的博物館就已經使用三維技術來復原人像展出。
林雪川多年來一直從事的是古人骨的復原工作。以前是根據前蘇聯的人類學家格拉西莫夫的理論「從顱骨復原人的生前容貌」來做顱骨的復原工作,主要用雕塑的方法。後來他自己鑽研應用三維技術來復原古人類的容貌,做了許多嘗試、開拓性的實驗研究,這是目前所知國內最早從事此項研究的研究者。經過比較實驗證明,該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對老山女屍的顱骨頭像進行復原應用的就是這種方法。林雪川介紹說,應用三維技術復原老山漢墓女屍的顱骨頭像,大約花費了一個星期,復原過程進行得比較順利。而用傳統的雕塑法復原,則至少需要一個月時間。
對老山漢墓出土人骨的研究工作是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和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的一項合作研究課題,目前人種學分析和顱像復原的工作已基本完成,有關墓主人的DNA檢測工作正在進行

㈡ 描訴古代女子喝茶的句子
一、膚《詩經·碩風·衛人》中描繪美女庄姜「膚若凝脂」。凝脂,凝固的脂肪,吹彈得破、光滑、細膩而潔白。兩千多年以來,「凝脂」的特徵一直是中國古代美女的主要標准之一。美女嫵媚多端,畢竟以色為主。(《閑情偶寄·聲容部》李漁)詩經雲:「素者,絢也!」作為白的極致「雪」字被視為皮膚顏色的標准。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賦》中描繪鄰家女「眉如翠羽,肌如白雪。」其它諸如「肌膚勝雪」、「膚如凝雪」、「欺霜賽雪」等詞語隨處可見。另外晶瑩、透明、溫暖的白玉也常用作修飾美女的肌膚。例如五代時的花蕊夫人「冰肌玉骨清無汗。」單純的白色並非皮膚顏色的唯一標准,與白色相協調的是粉紅。《詩經·桃夭》說:「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以桃花桃實的飽滿光澤來形容新嫁娘的「艷」,後來就用「艷若桃李」來形容女子的美艷。《洛神賦》中的女神遠觀「皎若太陽升朝霞」近看「灼若芙蕖出淥波。」「桃花含露」「出水芙蓉」「出水紅菱」等類似描寫美女的詞語皆著眼於粉紅色。同樣描繪揚貴妃的美,白居易的詩「梨花一枝春帶雨」著眼的是與白同色的梨花。而李白「一枝紅艷露凝香」著眼的是與牡丹同色的艷紅。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賦》中描繪鄰家女「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則提出了白里透紅的和諧美的標准,這也是一種健康的美。古代將白色、紅色完美結合的莫過於「不傅脂粉而顏色如朝霞映雪」(漢孝惠皇後張嫣)。清晨的朝霞映照在白雪上,單是意境之美,足以美得令人心醉、令人窒息。代表人物:楊貴妃的姐姐虢國夫人。「虢國夫人在姊妹中最為美艷,很受唐玄宗的喜愛。一月給錢十萬作為買脂粉的費用。虢國自矜艷麗,每出入禁中,常素麵朝天。杜甫詩:「虢國夫人承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人宮門。卻嫌脂粉污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經典鏈接:劉備的妻子甘皇後玉質柔肌,姿態光艷。一次劉備召甘後到白綃帳中。下屬遠遠望去,只見帳中的甘皇後好比月下聚雪。河南進獻一個玉人,高三尺。劉備把玉人放在甘美人的身後。甘後和玉人潔白齊潤。劉備說:「不意我玉人乃有兩也。」下屬們直看得眼花繚亂、目瞪口呆。二、手《詩經?衛風?碩人》中寫美女庄姜「手如柔荑,膚如凝脂。」柔荑是茅草的芽莖。它潔白、光滑;鮮嫩得一掐出水又纖細無比,宛若無骨。它的妙處還在於它能發出淡淡的香氣。輕輕吮一口,唇齒留香。用它來比喻美女的手指真是生動、傳神、恰如其分。唐代詩人韓偓《詠手》中,用「腕白膚紅玉筍芽」把手比作嫩筍牙,與柔荑有異曲同工之妙。此外《孔雀東南飛》中的女主人公劉蘭芝。她「指如削蔥根」。把手指比喻成削好的蔥白。取其形、色,頗為經典。唐趙鸞鸞《纖指》詩:「纖纖軟玉削春蔥,長在香羅翠袖中。」將手指比作白玉。晶瑩、透明又有溫暖的感覺。四者的特徵均構成中國古代美女手的標准。代表人物:庄姜經典鏈接一:明太祖朱元璋賞賜給開平王常遇春一個侍女。結果常遇春迷上了美眉的柔荑,整日把玩不已。常遇春的妻子見狀憤而揮刀將美眉的柔荑割斷。常遇春那郁悶啊,罄竹難書。上朝時朱元璋見六弟悶悶不樂,詢問再三才得知實情。朱元璋大笑說:「此乃小事一樁,再賞賜一個柔荑更美的妹妹又何妨?且飲酒寬懷。」密令校尉數人到常遇春王府把常遇春的妻子肢解,各以一臠賞賜群臣,名為「悍婦肉」。常遇春大驚失色,急忙謝歸。經典鏈接二:南朝陳武帝霸先皇後章要兒冰雪聰明,儀容俊美,手指甲長五寸。顏色紅中透白,每逢遇到喪事,就會有一個手指甲先折斷。三、發烏黑、亮麗、濃密、修長是中國古代美女頭發的標准。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里就有贊美婦女頭發烏黑、濃密的古詩。《詩經·鄘風·君子偕老》載:「鬒發如雲,不屑髢也。「鬒」意為頭發濃密而黑,「髢」意為假髻。這句古詩贊美了濃密而漆黑的頭發有如天上的烏雲,擁有這樣一頭黑發便不屑於使用假的發髻了。後人常以烏雲代指女人秀發,如「烏雲高綰」詞語。古人在稱贊婦女的美麗秀發時常以「鬒發」名之。如《左傳·昭公二十八年》載:「昔有仍氏生女,鬒黑而甚美,光可以鑒,名曰玄妻。」《太平御覽》記載「上(漢武帝)觀其(衛子夫)發鬢,悅之」。衛子夫的一頭秀發一打開,就像黑色的瀑布一樣,閃閃發光,馬上吸引住了少年天子漢武帝。(據說武帝那時候正為沒有後代而苦惱,所以比較注重道家的某些觀點,比如頭發烏黑濃密者氣血旺,氣血旺者高壽多子。)《陳書·後主沈皇後列傳》附《張貴妃傳》記載:「張貴妃發長七尺,鬒發如漆,其光可鑒。」又如《昭明文選·七辨》曰:「鬒發玄髻,光可以鑒。」「鬒」和「玄」都是稱贊發黑的詞語。而頭發亮麗到可以當銅鏡照人的地步,令人嘆為觀止。除衛子夫、張貴妃擁有一頭烏黑亮麗的長發外,十六國時期,陳達妹才貌俱佳,發長七尺余,石虎甚愛,娶之為妾。《新唐書·後妃傳》記載唐高祖李淵的妻子、唐太宗李世民的母親太穆順聖竇皇後出生時發垂即過頸,從三歲便開始便與身等,及長大成人更是擁有一頭烏黑亮麗的烏雲。古代女人的發型變化多端,如直發(張麗華)、短發(梁綠珠)、卷發(趙合德)、束發(趙飛燕)、盤發(甄妃)等。代表人物:張麗華經典鏈接一:晉明帝時,大司馬桓溫納蜀主李勢女兒為小妾。桓溫的妻子康長公主妒火中燒,持刀欲殺李氏。但見李在窗前梳頭,發垂委地,姿貌絕麗。徐下結發,斂手向公主說:「國破家亡,無心以至。若能見殺,實猶生之年。」神色閑正,辭氣清婉。公主擲刀抱著李妹妹說:我見猶憐,何況老奴(桓溫)?」(見《妒記》)。經典鏈接二:《十髻瑤》◇鳳髻(周文王時一名步搖髻)有發卷然,倒掛么鳳。儂欲吹簫,凌風飛動。◇近香髻(秦始皇時)香之馥馥,雲之鳥鳥。目然天生,膏沐何須。◇飛仙髻(王母降武帝時)飛仙飛仙,降於帝前。回首髻光,為霧為煙。◇同心髻(漢元帝時)桃葉連根,發亦如是。蘇小西陵,歌聲相似。◇墮馬髻(梁冀妻)盤盤狄髻,墮馬風流。不及珠娘,輕身墜樓。◇靈蛇髻(魏甄後)春蛇學書,靈蛇學髻。洛浦凌波,如龍飛去。◇芙蓉髻(晉惠帝時)春山削出,明鏡看來。一道行光,花房乍開。◇坐愁髻(隋煬帝時)江北花榮,江南花歇。發薄難梳,愁多易結。◇反綰樂游髻(唐高祖時)樂游原上,草軟如綿。婀娜鬟多,春風醉眠。四、臉古代美女的標准臉型是上部略圓,下部略尖,形似瓜子,豐滿潔白,俗稱鵝子(鵝蛋)臉。這是中國美女的標准臉型。此外「面如滿月」也是符合中國古代審美標準的臉型。面如滿月,指臉盤圓圓的、白白的,象滿月一樣,相貌白皙、豐滿、富態而有神采。《詩經·衛風·碩人》中的美女庄姜:「螓首蛾眉。」螓首,是指一種類似於蟬的小蟲。它的前額豐滿、光潔。臉部的酒窩又稱笑靨或雙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有許多關於笑靨的描寫。《楚辭·大招》中即有「靨輔奇牙,宜笑焉只」的話語;漢代班婕妤《搗素賦》:「兩靨如點,雙眉如張,頹肥柔液,音性閑良。」諸如「笑靨如花」的詞語真是妙不可言。酒窩又名梨渦,得於詩「旁有梨頰生微渦」。本指宋代美眉黎倩的酒窩,後泛稱女子面頰上的酒窩。一張標準的瓜子臉配上梨渦淺笑足以增添嫵媚。代表人物:楚平王夫人伯嬴明眸秀項,面如鵝蛋;漢孝惠皇後張嫣以幽置空宮而人不知其麗。尤難效者在嫣然一笑之時,兩旁口輔微暈波痕。經典鏈接:南宋抗戰派名臣胡銓上書將主和派的奸臣秦檜及其黨羽王倫、孫近斬首並「竿之藁街」秦檜勃然大怒,以「狂妄凶悖,鼓眾劫持」的罪名,將胡銓貶謫嶺南十年。在廣州,胡銓喜歡上了一位名叫黎倩的美女(一說黎倩系侍妓,此處依袁枚說,據朝鮮宋時烈《朱子大全札疑》記載,黎倩系有夫之婦。其夫發現了胡銓與黎倩的私情,逼令胡銓食藁與豆相混的馬料,否則殺之,胡銓不得已受辱。)胡銓攜黎倩從貶地北歸。途中,胡銓飲於湘潭胡氏園,微醺中題詩壁上:「君恩許歸此一醉,旁有梨頰生微渦。」五、目中國古代美女眼睛的標准既側重於神韻又有著恰如其分的比喻。「北方有佳人,遺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漢書·孝武李夫人傳》。楊貴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長恨天》白居易)。這種眼睛的神韻是中國古代美女眼睛的神的標准。秋天的水清澈明亮,一清見底,「秋水」、「秋波」在古代常用來形容美女的眼睛。清澈明亮是古代美女眼睛形的標准。唐代白居易《箏》詩中:「雙眸剪秋水,十指剝春蔥」白居易《箏詩》:「雙眸剪秋水,十指剝春蔥」。(亦有以「秋水」形容男子眼神者,如李賀《唐兒歌》:「一雙瞳人剪秋水。」實際在古代,美男和美女在某些方面的標準是極其類似的。)元趙雍《人月圓》詞中:「別時猶記,眸盈秋水,淚濕春羅」。李白的《長相思》:「昔時橫波目,今作流淚泉」;美人的眼睛如秋水、秋波,靈靈有神、楚楚動人。美女「暗送秋波」更是令人心旌搖曳。歷代仕女圖中的美女,無所例外地都是單眼皮,且多為細長鳳眼。不禁暗笑當今割雙眼皮割出事故的現象。代表人物:楊貴妃經典鏈接:張貴妃(麗華)發長七尺,鬒黑如漆,其光可鑒。冰雪聰明,有神采,進止閑暇,容色端麗。每瞻視盼睞,光采溢目,照映左右。常在閣上靚妝,臨於軒檻,宮中遙望,飄若神仙。七、鼻中國古代審美的要求極富整體美、和諧美。「面如一朵花,全靠鼻當家」。鼻子是面部最突出的部位。美女鼻子的標準是玲瓏剔透、富有立體感。古代有「鼻若瓊瑤」的說法。瓊瑤,美玉的一種,晶瑩、光滑且溫暖。此詞主要著眼於鼻子的玲瓏剔透美;「鼻若懸膽」則側重鼻子的立體美。代表人物:王實甫《西廂記》中的崔鶯鶯:恰便是檀口點櫻桃,粉鼻兒倚瓊瑤。淡白梨花面,輕盈楊柳腰。經典鏈接:魏王送給楚懷王一個貌若天仙的美女。楚懷王一見大喜,自然整夜摟著繾綣纏綿。夫人鄭袖見楚王寵愛這位美女,於是整天有事沒事地套近乎,並送給小MM大量的漂亮衣服和奇珍異寶。楚王高興地說:「夫人知道我寵愛新來的美人,她喜歡、寵愛這位美人甚至超過了我。這也就是孝子敬養父母、忠臣奉侍君主的方法。」鄭袖知道楚王已不認為自己嫉妒,一天故作關心地對新來的美人說:「大王非常喜歡、寵愛你,但討厭你的鼻子。你見到大王時捂住鼻子,大王就會長久寵愛你了。」美人早已對夫人心生感激,聞狀信以為真。對鏡自照,怎麼都看自己的鼻子都不順眼,於是每次見到楚王就捂住自己鼻子。楚王一頭霧水,悄悄地問對鄭袖說:「新人見我就捂住鼻子,為什麼?」鄭袖故意支支吾吾、欲言又止地說:「我哪知道啊!」楚王見狀生疑,硬是追問。她回答說:「不久前新人曾說討厭聞到大王的氣味。」楚王發怒說:」割了她的鼻子。」鄭袖預先告誡侍從說:「大王如果發了話,一定要聽從命令。」侍從於是就拔出刀來割掉了美人玲瓏剔透的鼻子。八、唇中國古代美女嘴唇的審美標準是其色要紅潤、有光澤;其形要小巧。人們常以「櫻桃」來比喻口唇,即因其形,更由其色。早在先秦的《楚辭·大招》中就有「朱唇皓齒,嫭以姱兮」的話,《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口如含朱丹」都是講唇的紅潤美。據孟棨《本事詩·事感》記載:白居易有兩個年輕貌美的小妾樊素和小蠻。其中樊素善歌,小蠻善舞,白居易曾作詩贊道:「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樊素的口唇小巧紅潤,就像熟透的櫻桃一般嬌艷欲。蘇軾也有「一顆櫻桃樊素口」來加以描繪美人口唇之美。用櫻桃來比喻美人的口唇,就其顏色來說,要紅潤鮮亮,就如嬌艷欲滴的熟透的櫻桃;一是就其形態來講,要小巧可人,所謂「唇一點、小於朱蕊」。中國人常以「色」來代指女性,其中很大一部分當然是指面容顏色的艷麗。試想,一幅美女圖,「膚如凝脂」的臉龐上,黛眉淡掃,明眸巧盼,無疑會給人一種雅麗清秀之感。但在色彩上還是單調了些,還算不得艷麗,若是配上鮮艷丹唇,則頓生光輝。在以白黑為基調的臉龐上,紅潤的口唇起著重要的點綴作用,面目色彩由此變得豐富鮮艷,充滿生命的活力。美女口唇也常常用「檀口」或「絳唇」來形容。檀是一種淺紅色或淺絳色的顏料,在古代常被女子用作口紅,所以「檀口」便成了描寫女性淺紅色嘴唇的一個專用語。比如唐代香奩詩人韓偓有一首詩是這樣寫的:「黛眉印在微微綠,檀口消來薄薄紅。」詩中的「檀口」也就是「薄薄」的「紅」唇了。至於美人的舌頭也有專門的術語。諸多名花,丁香憑借其香和形脫穎而出,成為美人香舌的代言花。「丁香微吐」一詞令人遐想聯翩。代表人物:漢皇後陳阿嬌(蛾眉檀口)經典鏈接一:嚴嵩的兒子嚴世蕃每逢咳嗽,便有數位美女張開嬌艷欲滴的櫻桃小口,讓他吐在口中。嚴世蕃笑稱之為「肉吐壺」。經典鏈接二、歐公(歐陽修)知潁州,有官妓盧媚兒,姿貌端秀,口中常作芙蕖花香。有蜀僧雲:「此人前身為尼,誦法華經二十年。」九、齒晶瑩潔白、整齊均勻、富有光澤是中國古代美女牙齒的標准。《詩經·碩風·衛人》中的美女庄姜「齒如瓠犀」瓠犀,葫蘆的子,晶瑩潔白而小巧整齊。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賦》中描繪鄰家女「齒如含(編)貝」。曹植在《洛神賦》中說:「丹唇外朗,皓齒內鮮。」這個「鮮」字,說的就是皓齒的光澤。曾有人把朱唇皓齒列為中國古代美女十大誘人儀態之一。朱唇輕啟,嫣然一笑,雪白整齊的牙齒的確更增美女的嫵媚。代表人物:庄姜經典鏈接一:古代美女十大誘人儀態。烏發蟬鬢;雲髻霧鬟;娥眉青黛;明眸流盼;朱唇皓齒;玉指素臂;細腰雪膚;蓮步小襪;紅妝粉飾;肢體透香。經典鏈接二:鎮南將軍杜預的曾孫女杜陵陽生得膚如凝脂、貌若天仙。開始上門提親的人絡繹不絕,可一見這位美眉嫣然一笑,未露雪白、整齊的牙齒而紛紛望美人嘆而遠之。原來這位大美人並非是裝淑女而笑不露齒,而是自小就沒長牙齒。杜陵陽高不成、低不就,當然是待字閨中。晉成帝納採的前夜,美人驀地長滿了一口雪白整齊的牙齒。並憑借門第、美貌和牙齒而順利地入圍,並過關斬將而登上了皇後的寶座,歷史上稱為晉成恭杜皇後。(見《晉書·後妃傳》)十、頸古代美女頸的標準是潔白、光滑、豐滿。女人的頸要潔白如象牙,光滑如天鵝絨,不宜太瘦和細長,稍稍豐盈-些,更富於性感。《詩經?衛風?碩人》中寫美女庄姜:「領如蝤蠐」,是中國最早談到女人的頸項美。領是頸;蝤蠐是天牛與桑牛的幼蟲,乳白色,長而豐滿。「領如蝤蠐」就是頸項如蝤蠐那潔白,豐滿。「蝤蠐」這個生僻的的詞語逐漸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極富美感的香頸、粉頸。韓偓在《席上有贈》一詩中,以「鬢垂香頸雲遮藕」之句來描寫女子頸部的馨香、嫩白,頗為經典。宋代詞人曾布曾有「窗間粉頸斷瑤瓊。」的詩詞。明朝《尋芳雅集》中有題為「粉頸」的詞。「霜肌不染色融圓,雅媚多生蟾鬢邊,鉤挽不妨香粉褪,倦來常得枕相憐。嬌滴滴,嫩娟娟,每勞引望悵佳緣。」代表人物:庄姜十一、胸在唐以前,胸部並無任何審美要求,也無任何標准。描寫美女的文學作品例如《詩經·碩風·衛人》、《登徒子好色賦》、《洛神賦》等都對胸部隻字未提。尤其《洛神賦》鋪排華麗,對女性身體極盡詳盡描述之能事,可是唯獨對胸部諱莫如深。《漢雜事秘辛》描寫東漢宮廷選美時對梁商的女兒梁瑩全身體檢,堪稱事無巨細。即使提到了她的乳房,也只有「胸乳菽發」四字。(菽是豆類的總稱,大約形容她的雙乳彷彿初生的豆苗,非常嬌嫩。)可見,平胸並不影響其美。唐代敦煌曲子詞中開始大量出現描寫胸部的作品。如「素胸未消殘雪,透輕羅。」(《雲謠集·風歸雲》)「素胸蓮臉柳眉低,一笑千花羞不坼。」(《雲謠集·浣溪沙》)「雪散胸前,嫩臉紅唇。」(《雲謠集·內家嬌》)「胸上雪,從君咬。」(《雲謠集·漁歌子》)唐代詩人韓偓在《席上有贈》一詩中,以「粉著蘭胸雪壓梅」來寫女子胸部的白、香、軟。白、香、軟的標准初見端倪。《隋唐遺史》等多種野史記載:楊貴妃和安祿山私通,被安祿山的指甲抓破了乳房,她於是發明了一種叫「訶子」的胸衣遮擋。又傳說,楊貴妃有次喝酒,衣服滑落,微露胸乳,唐玄宗摸著她的乳房,形容說:「軟溫新剝雞頭肉。」安祿山在一旁聯句:「滑膩初凝塞上酥。」唐玄宗全不在意,還笑道:「果然是胡人,只識酥。」「酥」是一種用牛奶、羊奶製成的酪製品,自然潔白;「酥」還有「鬆脆」、「酥軟」之意,又讓人感受的乳房的質感。成書於明朝中葉的《西遊記》第七十二回中的女妖精:「酥胸白似銀,玉體渾如雪。」朱彝尊(清初著名學者和詩人)在《沁園春·乳》中「隱約蘭胸,菽發初勻,脂凝暗香。」一句之中的「脂」字,不僅表現了乳房的豐腴,而且包含著乳房「白」的含義,而蘭字則蘊含香意。徐震在編纂《美人譜》時把酥胸擺在了重要的位置。代表人物:楊貴妃經典鏈接:在西方文學以及現代情愛文學中,豐盈、雪白的乳房向來扮演性感的主角。而中國的古典情愛文化,都像尤三姐的妝束,只露出蔥綠抹胸,一痕雪脯。因為在古代宋元以前對乳房並無任何審美要求;宋元以後,占據這個中心位置的是三寸金蓮。十二、足中國古代士人對女人的小腳情有獨鍾。《洛神賦》中神女的凌波微步,儀態萬千,卻是動態的。南齊貴妃潘玉兒讓小皇帝蕭寶卷魂飛魄散。她一雙柔若無骨、狀如春筍的小腳尤其令蕭寶卷如痴如醉。蕭寶卷閑暇時便撫摸、揉搓、深嗅甚至親吻、啃咬潘玉兒的小腳。他命令工匠打制純金的蓮花鋪在地上,然後讓潘玉兒裸腳在上行走、跳舞。蕭寶卷驚嘆說:「真乃步步蓮花!」戀足在當時只是個別現象,並非普遍現象。五代南唐時,有一宮女輕盈善舞,以帛纏足,足纖小如彎月,著素襪在六尺高的金制蓮花上跳舞,深受南唐後主李煜的寵愛。由此開始,纏足之風逐漸盛行於宮廷。從宋代始纏足之風遍及民間,「三寸金蓮」成了宋元以來對女性美的基本要求。代表人物:潘玉兒經典鏈接:香蓮三影:花間苔上蹴鞠影;臨流浣濯水中影;春宵一刻燈前影。香蓮三上:掌上。肩上。鞦韆板上。三中:被中。鐙中。雪中。三下:簾下。屏下。籬下。十三、腰纖腰是中國古代美女的重要特徵。春秋時期就有「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的記錄。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賦》一文中鄰家女「腰如束素」以及《洛神賦》中的神女「肩若削成,腰若約素」都極力渲染美人腰的纖細。漢伶玄所撰《趙飛燕外傳》描述飛燕名字來歷時說她「長而纖便輕細,舉止翩然,人謂之飛燕」。譙川秦醇子所撰的《趙飛燕別傳》則記載她「腰骨纖細」。魏晉南北朝時期同樣以纖腰為美。《南史·徐勉傳》記載南朝梁武帝賜給徐勉很多女樂,其中舞人張凈琬,「腰圍一尺六寸,時人咸推能掌上舞。」又有羊侃的小妾孫荊玉,能反身貼地,銜得席上玉簪。以豐腴為美的唐朝是在保持女性腰身曲線輪廓的前提下,而偏重於肌肉的豐腴健康,尤其是面部的豐滿。「飄然轉旋迴雪輕,嫣然縱送游龍驚。小垂手後柳無力,斜曳裾時雲欲生。」這是白居易描述楊貴妃跳《霓裳羽衣舞》的場景。腰身臃腫的人肯定不可能跳出這樣優美的舞姿。白居易的小妾小蠻就是纖腰若柳,故有「楊柳小蠻腰」的經典詩句。唐代以後,不多贅述。值得一提的是美女身材的標准漢朝是骨感美,甚至是一種病態的美。漢武帝寵愛的美女麗娟,玉膚柔快,吹氣勝蘭。漢武帝常以衣帶縛麗絹之袂,閉於重帳之中,恐隨風而去。又如趙飛燕,能作掌上舞,漢成帝惟恐風將她吹走而建「御風亭」。代表人物:趙飛燕經典鏈接:十四、香明代文人李漁在《閑情偶寄·聲容部》上說:「名花美女,氣味相同,有國色者,必有天香。天香結自胞胎,非自薰染。佳人身上實實在在有此一種,非飾美之詞也。此種香氣,亦有姿貌不甚嬌艷,而能偶擅其奇者。」女人的體香可以分為天然的和後天的兩種,前者是女性自身所生發的天然體味,稱為「天香」;歷史上最早以香氣著稱的女子最出名的莫過於漢武帝所寵幸的宮人麗娟,她玉膚柔快,吹氣勝蘭,但是否是天香不得而知。趙飛燕的妹妹趙合德體自生香,則是有史以來最早記載有天香的美女。至於趙飛燕同樣吹氣如蘭,則是後天的熏陶。後者主要通過沐浴、熏香等方式獲得。據野史《趙飛燕外傳》所記,飛燕本是漢宮中一名歌妓,由於身輕善舞,深得漢成帝喜愛,召入宮中被封為皇後。飛燕後來又將妹妹趙合德引入宮中,推薦給成帝,封為婕妤。不久,成帝專寵合德,而冷落了飛燕。二人雖都是體香貌美的絕世佳人,但體香的來源卻不一樣,以至竟因此而導致了一場爭寵的宮廷悲喜劇。據說成帝曾私下裡對人講:「後(飛燕)雖有異香,不若婕妤體自香也。」於是飛燕為了和體有「天香」的妹妹爭寵,奪回自己失去的地位,便想盡法來增添體香:「浴五蘊氣香湯,踞通香沉水座,燎降神百蘊香,傅華百英粉」。這個故事表明女性的體香有天然與人工之別,但遺憾的是這種「天香」並非人皆有之。《清史稿·後妃傳》中的容妃,維吾爾族人,於乾隆二十五年入宮,初封貴人,後升為嬪,又晉封為妃。清代野史中寫道:「回部王妃某氏者,國色也;生而體有異香,不假薰沐,國人號之曰「香妃」。傳說乾隆聽說香妃體自生香,風華絕代,命大將軍兆惠舉兵西進,一定要得到香妃。兆惠以士兵的鮮血為代價,將香妃送到了京城。香妃入宮後,乾隆皇帝整日呵護有加。可香妃懷念故土,終日鬱郁寡歡,很早就香消玉隕。一般的女性想要擁有誘人的體香,就需要用薰染的方法來增添身體的香氣,以彌補先天不足。李漁承認了「國色天香」的可遇而不可求,認為薰染是正當的,「有國色而有天香,與無國色而有天香,皆是千中遇一;其餘則薰染之力,不可少也。」除熏染外,唐代元載小妾薛瑤英,則是幼時長期食用其母所做的「香丸」(用花粉發酵處理後做成內服美容丸),長大以後,肌膚柔潤、玉體生香而青史留名。代表人物:趙合德
㈢ 潘建國的學術論文(1996-2008)
1、《〈燕山外史〉版本考》,載《中國古代小說研究》2008年總第3輯;
2、《沈復粲鳴野山房藏書考略》,載《文獻》2008年第4期;
3、《海內孤本明刊〈新刻全像五鼠鬧東京〉考》,載《文學遺產》2008年第5期;
4、《清初嶺南詩人龔章及其〈澹寧堂集〉》,載《中國典籍與文化》2008第3期;
5、《方言與古代白話小說》,載《北京大學學報》2008年第2期;
6、《新見〈燕山外史〉清稿本考略》,載《明清小說研究》2008年第1期;
7、《晚明七種爭奇小說的作者與版本》,載《文學遺產》2007年第5期;
8、《古代小說文獻研究新課題》,載《北京大學學報》2007年第3期;
9、《古代小說珍稀史料知見錄》,載《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2007年第2期;
10、《近代海上畫家與通俗小說圖像的繪制》,載《榮寶齋》2007年第3期;
11、《應該重新評價馬廉的學術史意義》,載《書品》2007年第1期;
12、《晚清上海報館與〈野叟曝言〉小說》,載《中國文學研究》2007總第9輯;
13、《近代小說的研究現狀與學術空間》,載《文學遺產》2006年第1期;
14、《鉛石印刷術與明清通俗小說的近代傳播》,載《文學遺產》2006年第6期;
15、《馬廉的藏書及其小說研究》,載《國學研究》2006年總第17卷;
16、《明末清初山陰藏書家祁理孫未刊詩稿》,載《歷史文獻》2006年總第10輯;
17、《〈野叟曝言〉光緒壬午本為增補本考辨》,載《國學研究》2005第15輯;
18、《魏秀仁〈花月痕〉小說引詩及本事新考》,載《文學評論》2005第5期;
19、《稀見清代小說〈詅痴符〉考略》,載《文學遺產》2005年第6期;
20、《新發現〈野叟曝言〉同治抄本考述》,載《文學遺產》2005年第3期;
21、《清代小說家魏秀仁著述新考》,載《中國古代小說研究》2005創刊號
22、《新發現明代中篇文言傳奇小說〈巫山奇遇〉考略》,載《明清小說研究》
2005年第3期;
23、《清末上海地區的書局與晚清小說》,載《文學遺產》2004年第4期;
24、《民國時期上海地區的偵探小說期刊述略》,載《歷史文獻》2004年第8輯;
25、《清代小說家杜綱新考》,載《明清小說研究》2004年第2期;
26、《明凌濛初刊刻評點〈世說新語〉考述》,載《上海師大學報》2004第5期;
27、《清代後期上海地區印刷文化的輸入與輸出》,載《中華文史論叢》2003年
總第73輯;
28、《〈工商業尺牘偶存〉所錄鴛鴦蝴蝶派作家史料輯考》,載《明清小說研究》
2003年第2期;
29、《晚清揚州吳引孫測海樓及其所藏通俗小說考》,載《上海師范大學學報》
2003年第1期;
30、《〈松蔭庵漫錄〉與〈申報〉所載晚清文言小說》,載《上海師范大學學報》
2003年第6期;
31、《〈續同人集〉所錄錢大昕遺文佚詩》,《古籍整理與研究學刊》2002第3期;
32、《明鄧志謨「爭奇小說」探源》,載《上海師范大學學報》2002第2期;
33、《小說徵文與晚清小說觀念的演進》,載《文學評論》2001年第6期;
34、《明凌濛初尺牘真跡考釋》,載《文學遺產》2001年第5期;
35、《明清時期通俗小說的讀者與傳播方式》,載《復旦學報》2001年第1期;
36、《不斷拓展古代小說研究新視野》(合作),載《學術月刊》2001年第5期;
37、《從〈申報〉所刊三則小說徵文啟事看晚清小說觀念的演進》,載《明清小說
研究》2001年第1期;
38、《晚清上海崇明黃超曾所輯日本漢詩集〈同文集〉》,載《中國典籍與文化》
2001年第3期;
39、《檔案所見1906上海地區的書局》,載《檔案與史學》2001年第6期;
40、《古代小說租賃業漫話》,載《文史知識》2001年第5期。
41、《〈申報〉所載〈祭蒲柳泉先生記〉》,《蒲松齡研究》2001年第1期;
42、《晚清上海五彩石印考》,載《上海師范大學學報》2001年第1期;
43、《南北書肆與古代通俗小說》,載《國學研究》2000年總第7輯;
44、《古代通俗小說書目論略》,載《文學遺產》2000年第6期;
45、《道教女性崇拜與明清艷情小說的女性主題》,載《中國小說論叢》(韓國)
2000年第12輯;
46、《晚清上海書坊東璧山房與〈今古奇聞〉小說》,載《中國典籍與文化》
2000年第3期;
47、《稗官說》,載《文學評論》1999年第2期;
48、《徐兆瑋與〈黃車掌錄〉》,載《文學遺產》1999年第2期;
49、《唐傳奇文體考辨》(合作),載《文學遺產》1999年第6期;
50、《佛教俗講轉變伎藝與宋元說話》,載《上海師范大學學報》1999年第6期。
51、《周越然及其藏書考略》,載《中國典籍與文化》1998年第4期;
52、《周越然與明清小說》,載《浙江學刊》1998年第2期;
53、《〈歡喜冤家〉對〈鍾情麗集〉〈尋芳雅集〉的輯采》,載《上海師范大學學報》
1998年第4期;
54、《道教房中觀與明清小說的性描寫》,載《明清小說研究》1997年第3期;
55、《明清艷情小說結局模式的宗教分析》,載《中州學刊》1997年第4期;
56、《陸容與明代擬話本小說》,載《上海師范大學學報》1997年第3期;
57、《敦煌論議考》(合作),載《中國古籍研究》1996年創刊號;
58、《勉鈴新考》,載《文獻》1996年第1期;
59、《〈歡喜冤家〉與〈杜騙新書〉》,載《明清小說研究》1996年第2期;
60、《唐表演伎藝「訛語影帶」考》,載《上海師范大學學報》1996年第3期。

㈣ 有什麼古代怪談小說推薦下~
[宋元小說]南唐近事
[宋元小說]國老談苑
[宋元小說]龍城錄
[唐代小說]本事詩
[唐代小說]雲仙散錄
[唐代小說]《辨疑志》輯佚
[唐代小說]幽閑鼓吹
[宋元小說]清異錄
[宋元小說]江淮異人錄
[明清小說]諧噱錄
[明清小說]釵小志
[唐代小說]劉賓客嘉話錄
[明清小說]女紅余志
[明清小說]古琴疏
[明清小說]誠齋雜記
[宋元小說]琅嬛記
[唐代小說]松窗雜錄
[宋元小說]楊太真外傳
[唐代小說]明皇雜錄
[明清小說]花神三妙傳
[明清小說]尋芳雅集
[明清小說]雙卿筆記
[唐代小說]次柳氏舊聞
[明清小說]韋十一娘傳
[唐代小說]開元天寶遺事
[唐代小說]開天傳信記
[域外小說]異聞雜錄
[域外小說]南城游逸全傳
[明清小說]麗史
[明清小說]哈彌野史
[明清小說]劉生覓蓮記
[明清小說]龍會蘭池錄
[明清小說]熊龍峰四種小說(下)
[明清小說]熊龍峰四種小說(上)
[宋元小說][圖文]至治新刊全相平話三國志(卷下)
[宋元小說][圖文]至治新刊全相平話三國志(卷中)
[宋元小說][圖文]至治新刊全相平話三國志(卷上)
[近代小說]最新女界鬼域記(下)
[近代小說]最新女界鬼域記(上)
[唐代小說][圖文]遊仙窟
[唐代小說][圖文]李娃傳
[唐代小說][圖文]長恨歌傳
[唐代小說][圖文]南柯太守傳
[唐代小說][圖文]霍小玉傳
[唐代小說][圖文]鶯鶯傳
[近代小說]《老殘游記》第一回 劉鶚
[近代小說]老殘游記外編卷一(殘稿)
[宋元小說]《大唐三藏取經詩話》
㈤ 《宜春香質》真的是明朝人寫的嗎
《宜春香質》是明朝人寫的。這本書是明代醉西湖心月主人創作的小說集,作於明崇禎年間。
《宜春香質》分風、花、雪、月四集,每集五回,前有圖,回後有自評及芙蓉僻者、般若天不不山人評。小說專寫同性淫亂,故事曲折離奇,因果說教色彩濃重。
作者開卷曾明言其創作主旨,是為「盪情」者做成,並厲言正色以因果論教,然而以其主要篇幅寫同性行為肆意渲染,繪聲繪色,其儆戒之意,遂淹沒殆盡,而對低級情趣的津津樂道,卻躍然紙上。
《宜春香質》有許多素材來源於白話小說《濟顛羅漢凈慈寺顯聖記》《封神演義》《八仙出處東游記》《錢塘夢》,及中篇傳奇小說《尋芳雅集》《天緣奇遇》《花神三妙傳》等,且在情節構思與敘事體制上受到此類小說的影響。
《宜春香質》花集已寫到鐵一心因遼陽失陷而避地山東,知書亦作於崇禎年間。
全書分為風、花、雪、月四個部分,風集開頭就表明了作者的創作主旨:即為了儆戒「盪情」者,使其「悔禍而改過」,他認為:「有情而可以為善;無情而可以為不善;降而為盪情,則可以為善,可以為不善矣。
世無情,吾欲其有情;舉世溺情,吾更慮其盪情。」這說明在對待「情」的問題上,作者採取的是中庸的態度。面對明末社會現實,他「更慮其盪情」,他說:「情至於盪,斯害世矣。盪屬於情,並害情矣。情既受害,始也世受其愚,終焉身任其咎。
試看從來水性楊花,朝三暮四,有一獲令善者否?」但是,由於「舉世人如斯」,他無法指責,所以他只能作小說,「試舉一人以為模樣,令千萬人觀之,能目而寒心,悔禍而改過。」這就是全書的創作主旨。

《宜春香質》作者:
醉西湖心月主人,明代人。又號西子湖伏雌教主、筆耕山房主人,其真實姓名及生平不可考。
現世存有其小說《弁而釵》、《醋葫蘆》、《宜春香質》。根據作品及自序醉西湖心月主人及為此三書出版書社筆耕山房掌櫃,三書均為自著自刊。
㈥ 描寫古代美女的句子,例如:頭發,衣著,樣藐等幾方面的
1、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衛風·碩人》
釋義:豐滿前額彎彎的眉,迷人的笑好漂亮啊,美妙的眼睛眼波流動。
2、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宋玉《登徒子好色賦》
釋義:增加一分,就顯得太高;減少一分,就顯得太矮;搽點粉,就顯得太白;抹點胭脂,就顯得太紅。
3、美人既醉,朱顏酡些。——宋玉《招魂》
釋義:美人已經喝得微醉,紅潤的面龐更添紅光。
4、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李白《西施》
釋義:她的魅力過去今天都在流傳,荷花見了她也會害羞。
5、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李延年《歌一首》
釋義:在北方居住著一位佳人,她姿容美貌,清新脫俗,舉世無雙.她只要對守衛城垣的士卒瞧上一眼,便可令士卒棄械、牆垣失守,再對駕臨天下的人君瞧上一眼,亡國滅宗的災禍,就要降臨到君王身上。

6、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曹植《洛神賦》
釋義:如神女般體態輕盈婉,身體曲線象騰空的游龍一般柔韌。
7、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王維《洛陽女兒行》
釋義: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
8、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王昌齡《西宮秋怨》
釋義:盛開的芙蓉花也比不上美人嬌艷的妝容,清風襲來,水邊的宮殿中飄散著滿頭珠翠的美人的香味啊!
9、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杜甫《麗人行》
釋義:姿態凝重神情高遠文靜自然,肌膚豐潤胖瘦適中身材勻稱。
10、俏麗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紅樓夢》第六十八回
釋義:俊俏美麗如陽春三月的桃花,芳菲爛漫、嫵媚鮮麗,有如一片片紅霞;清高閑雅如九月菊花,以素雅堅貞取勝,盛開在百花凋零之後。
㈦ 中國古代美女的標準是什麼
這要看哪個朝代。在漢朝,是趙飛燕那樣的纖細女子,可在掌中舞。在唐朝,是楊貴妃那樣的豐腴女子,膚若凝脂。
㈧ 中國古代美人的鼻子是什麼樣的
男,鼻若懸膽。指鼻子高,直。
女,鼻若瓊瑤。指鼻子高,光滑,美麗。和諧
塌鼻子在古代是不好的面相。
古今都認為高鼻子是好看的。這是不可否認的
至於有人說鷹鉤鼻是在古代好看的。我只能說。裝13的文盲。鷹鉤鼻在古代是奸相!強烈懷疑三樓是不是nao殘。你認為不好看古人會認為好看嗎?
參考資料古代美女十三相標准或古代美女傳真和九項之美(全達到就是天仙級美女了。所以古代出名的美女很少),在容貌上,古今審美觀是共同點很多的
一、膚
《詩經·衛風·碩人》描繪美女庄姜「膚若凝脂」。凝脂,凝固的脂肪,光滑、細膩而潔白(《朱熹集·詩經卷》)。數千年來,「凝脂」的特徵一直是中國古代美女的主要標准之一。
美女嫵媚多端,畢竟以色為主(《閑情偶寄·聲容部》李漁)。詩經雲:「素者,絢也!」作為白的極致「雪」字被視為皮膚顏色的標准。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賦》中描繪鄰家女:「眉如翠羽,肌如白雪。」其他諸如「肌膚勝雪」、「膚如凝雪」、「欺霜賽雪」等詞語隨處可見。
另外晶瑩、透明、溫暖的白玉也常用作修飾美女的肌膚。例如五代時的花蕊夫人:「冰肌玉骨清無汗。」(《避暑摩河池上作》孟昶)
單純的白色並非皮膚顏色的唯一標准,與白色相協調的是粉紅。曹植《洛神賦》中的女神遠觀「皎若太陽升朝霞」,近看「灼若芙蕖出淥波」。「桃花含露」、「出水芙蓉」、「出水紅菱」等類似描寫美女的詞語皆著眼於粉紅色。
同樣描繪楊貴妃的美,白居易的詩「梨花一枝春帶雨」著眼的是與白同色的梨花。而李白「一枝紅艷露凝香」著眼的是與牡丹同色的艷紅。
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賦》中描繪鄰家女「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則提出了白里透紅的和諧美的標准,這也是一種健康的美。
古代將白色、紅色完美結合的描述莫過於「不傅脂粉而顏色如朝霞映雪」(《漢孝惠皇後外傳》)。清晨的朝霞映照在白雪上,單是意境之美,足以美得令人心醉、令人窒息。
代表人物:楊貴妃的姐姐虢國夫人。
虢國夫人在姊妹中最為美艷,很受唐玄宗的喜愛。一月給錢十萬作為買脂粉的費用。虢國自矜艷麗,每出入禁中,常素麵朝天(《新唐書·楊貴妃傳》)。唐朝詩人張祜描述道:「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入宮門。卻嫌脂粉污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
經典鏈接:《太平廣記》引《王子年拾遺記》記載:劉備的妻子甘皇後玉質柔肌,姿態光艷。一次劉備召甘後到白綃帳中。下屬遠遠望去,只見帳中的甘皇後好比月下聚雪。河南進獻一個玉人,高三尺。劉備把玉人放在甘美人的身後。甘後和玉人潔白齊潤。劉備說:「不意我玉人乃有兩也。」下屬們直看得眼花繚亂、目瞪口呆。
二、手
《詩經·衛風·碩人》中寫美女庄姜:「手如柔荑,膚如凝脂。」柔荑是茅草的芽莖(《朱熹集·詩經卷》)。它潔白、光滑,鮮嫩得一掐出水又纖細無比,宛若無骨。它的妙處還在於它能發出淡淡的香氣。輕輕吮一口,唇齒留香。用它來比喻美女的手指真是生動、傳神、恰如其分。
唐代詩人韓偓《詠手》中,用「腕白膚紅玉筍芽」把手比作嫩筍牙,與柔荑有異曲同工之妙。
此外《孔雀東南飛》中的女主人公劉蘭芝。她「指如削蔥根」。把手指比喻成削好的蔥白。取其形、色,頗為經典。
唐趙鸞鸞《纖指》詩:「纖纖軟玉削春蔥,長在香羅翠袖中。」將手指比作白玉。晶瑩、透明又有溫暖的感覺。
柔荑、嫩筍、蔥白、白玉的特徵均構成中國古代美女手的標准。
經典鏈接:南朝陳武帝章皇後冰雪聰明,儀容俏麗。手指甲長五寸,顏色紅中透白,每逢遇到喪事,就會有一個手指甲先折斷。(《陳書·高祖章皇後傳》)
三、發
烏黑、亮麗、濃密、修長是中國古代美女頭發的標准。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里就有贊美婦女頭發烏黑、濃密的古詩。《詩經·鄘風·君子偕老》載:「鬢發如雲,不屑髢也。」「鬢」意為頭發濃密而黑,「髢」意為假髻。這句古詩贊美了濃密而漆黑的頭發有如天上的烏雲,擁有這樣一頭黑發便不屑於使用假的發髻了。後人常以烏雲代指女人秀發,如「烏雲高綰」。
又如《左傳·昭公二十八年》記載:「昔有仍氏生女,鬢黑而甚美,光可以鑒,名曰玄妻。」「玄」和「鬢」意思相同,都是稱贊頭發烏黑的詞語。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如據《太平御覽》記載:「上(漢武帝)觀其(衛子夫)發鬢,悅之。」衛子夫的一頭秀發一打開,就像黑色的瀑布一樣,閃閃發光,馬上吸引住了少年天子漢武帝(據說武帝那時候正為沒有後代而苦惱,所以比較注重道家的某些觀點,比如頭發烏黑濃密者氣血旺,氣血旺者高壽多子)。《陳書·張貴妃傳》記載:「張貴妃發長七尺,鬢發如漆,其光可鑒。」又如《昭明文選·七辨》曰:「鬢發玄髻,光可以鑒。」
除衛子夫、張貴妃擁有一頭烏黑亮麗的長發外,《新唐書·後妃傳》記載唐高祖李淵的妻子、唐太宗李世民的母親竇皇後出生時發垂即過頸,從三歲開始發與身等,及長大成人更是擁有一頭烏黑亮麗的烏雲。
古代女人的發型變化多端,如直發(張麗華)、短發(梁綠珠)、卷發(趙合德)、束發(趙飛燕)、盤發(甄妃)等。
經典鏈接一:晉明帝時,大司馬桓溫納蜀主李勢女兒為小妾。桓溫的妻子康長公主妒火中燒,持刀欲殺李氏。但見李在窗前梳頭,發垂委地,姿貌絕麗,徐下結發,斂手向公主說:「國破家亡,無心以至。若能見殺,實猶生之年。」神色閑正,辭氣清婉。公主擲刀抱著李妹妹說:「我見猶憐,何況老奴(桓溫)?」(《妒記》南朝宋·虞通之)。
四、臉
《詩經·衛風·碩人》中的美女庄姜:「螓首蛾眉。」螓首,是指一種類似於蟬的小蟲。它的前額豐滿、光潔。這是古代美女額頭的標准。
古代美女的標准臉型是上部略圓,下部略尖,形似瓜子,豐滿潔白,俗稱鵝子臉。此外「滿月」也是符合中國古代審美標準的臉型。古代少數民族審美觀是面如滿月,如唐朝和滿清。指臉盤圓圓的、白白的,像滿月一樣,相貌白皙、豐滿、富態而有神采。(《東方美女百韻全書》)
臉部的酒窩稱笑靨或雙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有許多關於笑靨的描寫。如《楚辭·大招》中即有「靨輔奇牙,宜笑焉只」的描述;又如漢代班婕妤《搗素賦》:「兩靨如點,雙眉如張。」諸如「笑靨如花」的詞語多不勝數。
臉部的酒窩又名梨渦,得於詩「旁有梨頰生微渦」。本指宋代美女黎倩的酒窩,後泛稱女子面頰上的酒窩。一張標準的瓜子臉配上梨渦淺笑足以增添嫵媚。代表人物:楚平王夫人伯嬴明眸秀項,面如鵝蛋。(《香艷叢書》中《老狐談歷代麗人記》篇)
經典鏈接:秦檜將抗戰派名臣胡銓貶謫至嶺南。在廣州,胡銓喜歡上了一位名叫黎倩的美女(一說黎倩系侍妓,此處依袁枚說。據朝鮮宋時烈《朱子大全札疑》記載,黎倩系有夫之婦。其夫發現了胡銓與黎倩的私情,逼令胡銓食藁與豆相混的馬料,否則殺之,胡銓不得已受辱)。十年後,胡銓攜黎倩從貶地北歸。途中,胡銓飲於湘潭胡氏園,微醺中題詩壁上:「君恩許歸此一醉,旁有梨頰生微渦。」(《情史》馮夢龍)
五、目
中國古代美女眼睛的標准既側重於神韻又有著恰如其分的比喻。「北方有佳人,遺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漢書·孝武李夫人傳》)。楊貴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長恨歌》白居易)這種眼睛的神韻是中國古代美女眼睛的神態的標准。
秋天的水清澈明亮,一清見底,「秋水」、「秋波」在古代常用來形容美女的眼睛。清澈明亮是古代美女眼睛形的標准。唐代白居易《箏詩》:「雙眸剪秋水,十指剝春蔥。」元趙雍《人月圓》詞:「別時猶記,眸盈秋水,淚濕春羅。」李白的《長相思》:「昔時橫波目,今作流淚泉。」美人的眼睛如秋水、秋波,靈靈有神、楚楚動人。
經典鏈接:張貴妃(麗華)冰雪聰明,有神采,進止閑暇,容色端麗。每瞻視盼睞,光采溢目,照映左右。常在閣上靚妝,臨於軒檻,宮中遙望,飄若神仙。(《陳書·張貴妃傳》)
六、鼻
「面如一朵花,全靠鼻當家」。鼻子是面部最突出的部位。美女鼻子的標準是玲瓏剔透,富有立體感。古代有「鼻若瓊瑤」的說法。瓊瑤,美玉的一種,晶瑩、光滑且溫暖。此詞條主要著眼於鼻子的玲瓏剔透美,「鼻若懸膽」則側重鼻子的立體美。
代表人物:崔鶯鶯:恰便是檀口點櫻桃,粉鼻兒倚瓊瑤。淡白梨花面,輕盈楊柳腰。(《西廂記》王實甫)
七、唇
中國古代美女嘴唇的審美標準是其色要紅潤、有光澤、其形要小巧。人們常以「櫻桃」來比喻口唇,即因其形,更由其色。早在先秦的《楚辭·大招》中就有「朱唇皓齒,嫭以姱兮」的話,《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口如含朱丹」都是講唇的紅潤美。據孟棨《本事詩·事感》記載:白居易有兩個年輕貌美的小妾樊素和小蠻。其中樊素善歌,小蠻善舞,白居易曾作詩贊道:「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樊素的口唇小巧紅潤,就像熟透的櫻桃一般嬌艷欲滴。蘇軾也有「一顆櫻桃樊素口」來加以描繪美人口唇之美。
美女口唇也常常用「檀口」或「絳唇」來形容。檀是一種淺紅色或淺絳色的顏料,在古代常被女子用作口紅,所以「檀口」便成了描寫女性淺紅色嘴唇的一個專用語。比如唐代香奩詩人韓偓有一首詩是這樣寫的:「黛眉印在微微綠,檀口消來薄薄紅。」
至於美人的舌頭也有專門的術語。諸多名花,丁香憑借其香和形脫穎而出,成為美人香舌的代言花。
經典鏈接:歐公(歐陽修)知潁州,有官妓盧媚兒,姿貌端秀,口中常作芙蕖花香。有蜀僧雲:「此人前身為尼,誦法華經二十年。」(《香艷叢書》知蟲天子)
八、齒
晶瑩潔白、整齊均勻是中國古代美女牙齒的標准。
美女庄姜「齒如瓠犀」。瓠犀,葫蘆的子,晶瑩潔白而小巧整齊(《朱熹集·詩經卷》)。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賦》中描繪鄰家女「齒如含(編)貝」。曹植在《洛神賦》中說:「丹唇外朗,皓齒內鮮。」這個「鮮」字,說的是皓齒的光澤。朱唇輕啟,嫣然一笑,雪白整齊的牙齒的確更增美女的嫵媚。
九、頸
《詩經·衛風·碩人》中寫美女庄姜:「領如蝤蠐」。領是頸的意思;蝤蠐是天牛與桑牛的幼蟲,乳白色,長而豐滿(《詩經疏》孔穎達)。「領如蝤蠐」意思就是頸項如蝤蠐那樣潔白,豐滿。古代美女頸的標準是潔白、光滑、豐滿。韓偓在《席上有贈》一詩中,以「鬢垂香頸雲遮藕」之句來描寫女子頸部的馨香、嫩白,頗為經典。宋代詞人曾布曾有「窗間粉頸斷瑤瓊」的詩句;又如明朝《尋芳雅集》中《粉頸》詞:「霜肌不染色融圓,雅媚多生蟾鬢邊,鉤挽不妨香粉褪,倦來常得枕相憐。嬌滴滴,嫩娟娟,每勞引望悵佳緣。」(《東方美女百韻全書》)
十、胸
古代對胸部並無任何審美要求,也無任何標准。描寫美女的文學作品如《詩經》、《登徒子好色賦》、《洛神賦》等都對胸部隻字未提。尤其《洛神賦》鋪排華麗,對女性身體極盡詳盡描述之能事,可是唯獨對胸部諱莫如深。《漢雜事秘辛》(有學者疑為明朝狀元楊慎偽作)描寫東漢宮廷選美時對梁商的女兒梁瑩全身體檢,堪稱事無巨細。即使提到了她的乳房,也只有「胸乳菽發」四字。可見,平胸並不影響其美。
自唐代開始,文學作品中開始大量出現描寫胸部的作品。如「素胸未消殘雪,透輕羅」(敦煌曲子詞《雲謠集·風歸雲》)。又如「素胸蓮臉柳眉低,一笑千花羞不坼」(《雲謠集·浣溪沙》)。唐代詩人韓偓在《席上有贈》一詩中,以「粉著蘭胸雪壓梅」來寫女子胸部的白、香、軟。
十一、腰
細腰是中國古代美女的重要特徵。春秋時期就有「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的傳說。宋玉《登徒子好色賦》一文中鄰家女「腰如束素」以及《洛神賦》中的神女「肩若削成,腰若約素」都極力渲染美人腰的纖細。漢伶玄所撰《趙飛燕外傳》描述飛燕名字來歷時說她「長而纖便輕細,舉止翩然,人謂之飛燕」。譙川秦醇子所撰的《趙飛燕別傳》則記載她「腰骨纖細」。魏晉南北朝時期同樣以纖腰為美。《南史·徐勉傳》記載南朝梁武帝賜給徐勉很多女樂,其中舞人張凈琬,「腰圍一尺六寸,時人咸推能掌上舞。」又有羊侃的小妾孫荊玉,能反身貼地,銜得席上玉簪。
白居易的小妾小蠻纖腰若柳,故有「楊柳小蠻腰」的經典詩句。值得一提的是美女身材的標准漢朝是骨感美。
經典鏈接:據《太平廣記》記載:漢武帝寵愛的美女麗娟,玉膚柔肌,吹氣勝蘭。漢武帝常用衣帶綁住麗絹的衣袖,惟恐她隨風而去。又如趙飛燕,能作掌上舞,漢成帝惟恐風將她吹走而建「御風亭」。
十二、香
明代文人李漁在《閑情偶寄·聲容部》上說:「名花美女,氣味相同,有國色者,必有天香。天香結自胞胎,非自薰染。佳人身上實實在在有此一種,非飾美之詞也。此種香氣,亦有姿貌不甚嬌艷,而能偶擅其奇者。」女人的體香可以分為天然的和後天的兩種,前者是女性自身所生發的天然體味,稱為「天香」。歷史上最早以香氣著稱的女子最出名的莫過於漢武帝所寵幸的宮人麗娟,她玉膚柔肌,吹氣勝蘭,但是否是天香不得而知。趙飛燕的妹妹趙合德體自生香,則是有史以來最早記載有天香的美女。至於趙飛燕同樣吹氣如蘭,則是後天的熏陶。一般的女性想要擁有誘人的體香,就需要用薰染的方法來增添身體的香氣,以彌補先天不足。李漁承認了「國色天香」的可遇而不可求,認為薰染是正當的。「有國色而有天香,與無國色而有天香,皆是千中遇一;其餘則薰染之力,不可少也。」除熏染外,唐代元載小妾薛瑤英,則是幼時長期食用其母所做的「香丸」(用花粉發酵處理後做成內服美容丸),長大以後,肌膚柔潤、玉體生香而青史留名。(《幽夢影》明張潮)
經典鏈接:三國吳主孫亮有四個深受寵愛的美人,分別叫朝姝、麗居、洛珍、潔華。四名佳人合在一起散發出來的香氣有別於西域所貢的諸種異香。這種香氣沾上衣服,時間越久香味越濃,洗滌百遍也不減退,所以名為「百洗香」。孫亮又稱這種香為朝姝香、麗居香、洛珍香、潔華香。(《拾遺記》王子年)
至於足是南唐李煜這bt發明的審美。我排除了
㈨ 詩經形容「女子的脖子」有哪些
詩經形容「女子的脖子」有:《詩經.衛風.碩人》中寫美女庄姜"領如蝤蠐"。
意思是:美女的脖頸潔白豐潤。
據有關史料記載,古代的美女標准有十三條之多,從口、鼻、眼、臉五官,到手、足四肢,從發、膚、齒,到頸、胸、腰,女人身體從上到下,無不有著美的標准,就是女人身上的香氣也成為古代美女的標准之一。
㈩ 如果這張圖上的人物是個真人「與圖一模一樣」,她算的上 古典(復古) 天香國色的大美人嗎
我猜你是想知道國色天香的大美人的標准吧,發給你自己對照參考吧!
一、膚
《詩經·衛風·碩人》描繪美女庄姜「膚若凝脂」。凝脂,凝固的脂肪,光滑、細膩而潔白(《朱熹集·詩經卷》)。數千年來,「凝脂」的特徵一直是中國古代美女的主要標准之一。
美女嫵媚多端,畢竟以色為主(《閑情偶寄·聲容部》李漁)。詩經雲:「素者,絢也!」作為白的極致「雪」字被視為皮膚顏色的標准。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賦》中描繪鄰家女:「眉如翠羽,肌如白雪。」其他諸如「肌膚勝雪」、「膚如凝雪」、「欺霜賽雪」等詞語隨處可見。
另外晶瑩、透明、溫暖的白玉也常用作修飾美女的肌膚。例如五代時的花蕊夫人:「冰肌玉骨清無汗。」(《避暑摩河池上作》孟昶)
單純的白色並非皮膚顏色的唯一標准,與白色相協調的是粉紅。曹植《洛神賦》中的女神遠觀「皎若太陽升朝霞」,近看「灼若芙蕖出淥波」。「桃花含露」、「出水芙蓉」、「出水紅菱」等類似描寫美女的詞語皆著眼於粉紅色。
同樣描繪楊貴妃的美,白居易的詩「梨花一枝春帶雨」著眼的是與白同色的梨花。而李白「一枝紅艷露凝香」著眼的是與牡丹同色的艷紅。
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賦》中描繪鄰家女「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則提出了白里透紅的和諧美的標准,這也是一種健康的美。
古代將白色、紅色完美結合的描述莫過於「不傅脂粉而顏色如朝霞映雪」(《漢孝惠皇後外傳》)。清晨的朝霞映照在白雪上,單是意境之美,足以美得令人心醉、令人窒息。
代表人物:楊貴妃的姐姐虢國夫人。
虢國夫人在姊妹中最為美艷,很受唐玄宗的喜愛。一月給錢十萬作為買脂粉的費用。虢國自矜艷麗,每出入禁中,常素麵朝天(《新唐書·楊貴妃傳》)。唐朝詩人張祜描述道:「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入宮門。卻嫌脂粉污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
經典鏈接:《太平廣記》引《王子年拾遺記》記載:劉備的妻子甘皇後玉質柔肌,姿態光艷。一次劉備召甘後到白綃帳中。下屬遠遠望去,只見帳中的甘皇後好比月下聚雪。河南進獻一個玉人,高三尺。劉備把玉人放在甘美人的身後。甘後和玉人潔白齊潤。劉備說:「不意我玉人乃有兩也。」下屬們直看得眼花繚亂、目瞪口呆。
二、手
《詩經·衛風·碩人》中寫美女庄姜:「手如柔荑,膚如凝脂。」柔荑是茅草的芽莖(《朱熹集·詩經卷》)。它潔白、光滑,鮮嫩得一掐出水又纖細無比,宛若無骨。它的妙處還在於它能發出淡淡的香氣。輕輕吮一口,唇齒留香。用它來比喻美女的手指真是生動、傳神、恰如其分。
唐代詩人韓偓《詠手》中,用「腕白膚紅玉筍芽」把手比作嫩筍牙,與柔荑有異曲同工之妙。
此外《孔雀東南飛》中的女主人公劉蘭芝。她「指如削蔥根」。把手指比喻成削好的蔥白。取其形、色,頗為經典。
唐趙鸞鸞《纖指》詩:「纖纖軟玉削春蔥,長在香羅翠袖中。」將手指比作白玉。晶瑩、透明又有溫暖的感覺。
柔荑、嫩筍、蔥白、白玉的特徵均構成中國古代美女手的標准。
經典鏈接:南朝陳武帝章皇後冰雪聰明,儀容俏麗。手指甲長五寸,顏色紅中透白,每逢遇到喪事,就會有一個手指甲先折斷。(《陳書·高祖章皇後傳》)
三、發
烏黑、亮麗、濃密、修長是中國古代美女頭發的標准。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里就有贊美婦女頭發烏黑、濃密的古詩。《詩經·鄘風·君子偕老》載:「鬢發如雲,不屑髢也。」「鬢」意為頭發濃密而黑,「髢」意為假髻。這句古詩贊美了濃密而漆黑的頭發有如天上的烏雲,擁有這樣一頭黑發便不屑於使用假的發髻了。後人常以烏雲代指女人秀發,如「烏雲高綰」。
又如《左傳·昭公二十八年》記載:「昔有仍氏生女,鬢黑而甚美,光可以鑒,名曰玄妻。」「玄」和「鬢」意思相同,都是稱贊頭發烏黑的詞語。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如據《太平御覽》記載:「上(漢武帝)觀其(衛子夫)發鬢,悅之。」衛子夫的一頭秀發一打開,就像黑色的瀑布一樣,閃閃發光,馬上吸引住了少年天子漢武帝(據說武帝那時候正為沒有後代而苦惱,所以比較注重道家的某些觀點,比如頭發烏黑濃密者氣血旺,氣血旺者高壽多子)。《陳書·張貴妃傳》記載:「張貴妃發長七尺,鬢發如漆,其光可鑒。」又如《昭明文選·七辨》曰:「鬢發玄髻,光可以鑒。」
除衛子夫、張貴妃擁有一頭烏黑亮麗的長發外,《新唐書·後妃傳》記載唐高祖李淵的妻子、唐太宗李世民的母親竇皇後出生時發垂即過頸,從三歲開始發與身等,及長大成人更是擁有一頭烏黑亮麗的烏雲。
古代女人的發型變化多端,如直發(張麗華)、短發(梁綠珠)、卷發(趙合德)、束發(趙飛燕)、盤發(甄妃)等。
經典鏈接一:晉明帝時,大司馬桓溫納蜀主李勢女兒為小妾。桓溫的妻子康長公主妒火中燒,持刀欲殺李氏。但見李在窗前梳頭,發垂委地,姿貌絕麗,徐下結發,斂手向公主說:「國破家亡,無心以至。若能見殺,實猶生之年。」神色閑正,辭氣清婉。公主擲刀抱著李妹妹說:「我見猶憐,何況老奴(桓溫)?」(《妒記》南朝宋·虞通之)。
經典鏈接二《十髻謠》:◇鳳髻(周文王時一名步搖髻)有發卷然,倒掛么鳳。儂欲吹簫,凌風飛動。◇近香髻(秦始皇時)香之馥馥,雲之鳥鳥。目然天生,膏沐何須。
◇飛仙髻(王母降武帝時)飛仙飛仙,降於帝前。回首髻光,為霧為煙。◇同心髻(漢元帝時)桃葉連根,發亦如是。蘇小西陵,歌聲相似。
◇墮馬髻(梁冀妻)盤盤狄髻,墮馬風流。不及珠娘,輕身墜樓。
◇靈蛇髻(魏甄後)春蛇學書,靈蛇學髻。洛浦凌波,如龍飛去。
◇芙蓉髻(晉惠帝時)春山削出,明鏡看來。一道行光,花房乍開。
◇坐愁髻(隋煬帝時)江北花榮,江南花歇。發薄難梳,愁多易結。
◇反綰樂游髻(唐高祖時)樂游原上,草軟如綿。婀娜鬟多,春風醉眠。◇鬧掃妝髻(唐貞元時):隨意妝成,是名鬧掃。枕畔釵橫,任君顛倒。(倒掛,又名么鳳,類似鸚鵡而小,綠色羽毛,嘴紅色,甚嬌麗,常倒懸架上)。(《東方美女百韻全書》陳敏等)
四、臉
《詩經·衛風·碩人》中的美女庄姜:「螓首蛾眉。」螓首,是指一種類似於蟬的小蟲。它的前額豐滿、光潔。這是古代美女額頭的標准。
古代美女的標准臉型是上部略圓,下部略尖,形似瓜子,豐滿潔白,俗稱鵝子臉。此外「滿月」也是符合中國古代審美標準的臉型。面如滿月,指臉盤圓圓的、白白的,像滿月一樣,相貌白皙、豐滿、富態而有神采。(《東方美女百韻全書》)
臉部的酒窩稱笑靨或雙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有許多關於笑靨的描寫。如《楚辭·大招》中即有「靨輔奇牙,宜笑焉只」的描述;又如漢代班婕妤《搗素賦》:「兩靨如點,雙眉如張。」諸如「笑靨如花」的詞語多不勝數。
臉部的酒窩又名梨渦,得於詩「旁有梨頰生微渦」。本指宋代美女黎倩的酒窩,後泛稱女子面頰上的酒窩。一張標準的瓜子臉配上梨渦淺笑足以增添嫵媚。代表人物:楚平王夫人伯嬴明眸秀項,面如鵝蛋。(《香艷叢書》中《老狐談歷代麗人記》篇)
經典鏈接:秦檜將抗戰派名臣胡銓貶謫至嶺南。在廣州,胡銓喜歡上了一位名叫黎倩的美女(一說黎倩系侍妓,此處依袁枚說。據朝鮮宋時烈《朱子大全札疑》記載,黎倩系有夫之婦。其夫發現了胡銓與黎倩的私情,逼令胡銓食藁與豆相混的馬料,否則殺之,胡銓不得已受辱)。十年後,胡銓攜黎倩從貶地北歸。途中,胡銓飲於湘潭胡氏園,微醺中題詩壁上:「君恩許歸此一醉,旁有梨頰生微渦。」(《情史》馮夢龍)
五、目
中國古代美女眼睛的標准既側重於神韻又有著恰如其分的比喻。「北方有佳人,遺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漢書·孝武李夫人傳》)。楊貴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長恨歌》白居易)這種眼睛的神韻是中國古代美女眼睛的神態的標准。
秋天的水清澈明亮,一清見底,「秋水」、「秋波」在古代常用來形容美女的眼睛。清澈明亮是古代美女眼睛形的標准。唐代白居易《箏詩》:「雙眸剪秋水,十指剝春蔥。」元趙雍《人月圓》詞:「別時猶記,眸盈秋水,淚濕春羅。」李白的《長相思》:「昔時橫波目,今作流淚泉。」美人的眼睛如秋水、秋波,靈靈有神、楚楚動人。
經典鏈接:張貴妃(麗華)冰雪聰明,有神采,進止閑暇,容色端麗。每瞻視盼睞,光采溢目,照映左右。常在閣上靚妝,臨於軒檻,宮中遙望,飄若神仙。(《陳書·張貴妃傳》)
六、鼻
「面如一朵花,全靠鼻當家」。鼻子是面部最突出的部位。美女鼻子的標準是玲瓏剔透,富有立體感。古代有「鼻若瓊瑤」的說法。瓊瑤,美玉的一種,晶瑩、光滑且溫暖。此詞條主要著眼於鼻子的玲瓏剔透美,「鼻若懸膽」則側重鼻子的立體美。
代表人物:崔鶯鶯:恰便是檀口點櫻桃,粉鼻兒倚瓊瑤。淡白梨花面,輕盈楊柳腰。(《西廂記》王實甫)
七、唇
中國古代美女嘴唇的審美標準是其色要紅潤、有光澤、其形要小巧。人們常以「櫻桃」來比喻口唇,即因其形,更由其色。早在先秦的《楚辭·大招》中就有「朱唇皓齒,嫭以姱兮」的話,《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口如含朱丹」都是講唇的紅潤美。據孟棨《本事詩·事感》記載:白居易有兩個年輕貌美的小妾樊素和小蠻。其中樊素善歌,小蠻善舞,白居易曾作詩贊道:「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樊素的口唇小巧紅潤,就像熟透的櫻桃一般嬌艷欲滴。蘇軾也有「一顆櫻桃樊素口」來加以描繪美人口唇之美。
美女口唇也常常用「檀口」或「絳唇」來形容。檀是一種淺紅色或淺絳色的顏料,在古代常被女子用作口紅,所以「檀口」便成了描寫女性淺紅色嘴唇的一個專用語。比如唐代香奩詩人韓偓有一首詩是這樣寫的:「黛眉印在微微綠,檀口消來薄薄紅。」
至於美人的舌頭也有專門的術語。諸多名花,丁香憑借其香和形脫穎而出,成為美人香舌的代言花。
經典鏈接:歐公(歐陽修)知潁州,有官chāng盧媚兒,姿貌端秀,口中常作芙蕖花香。有蜀僧雲:「此人前身為尼,誦法華經二十年。」(《香艷叢書》知蟲天子)
八、齒
晶瑩潔白、整齊均勻是中國古代美女牙齒的標准。
美女庄姜「齒如瓠犀」。瓠犀,葫蘆的子,晶瑩潔白而小巧整齊(《朱熹集·詩經卷》)。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賦》中描繪鄰家女「齒如含(編)貝」。曹植在《洛神賦》中說:「丹唇外朗,皓齒內鮮。」這個「鮮」字,說的是皓齒的光澤。朱唇輕啟,嫣然一笑,雪白整齊的牙齒的確更增美女的嫵媚。
九、頸
《詩經·衛風·碩人》中寫美女庄姜:「領如蝤蠐」。領是頸的意思;蝤蠐是天牛與桑牛的幼蟲,乳白色,長而豐滿(《詩經疏》孔穎達)。「領如蝤蠐」意思就是頸項如蝤蠐那樣潔白,豐滿。古代美女頸的標準是潔白、光滑、豐滿。韓偓在《席上有贈》一詩中,以「鬢垂香頸雲遮藕」之句來描寫女子頸部的馨香、嫩白,頗為經典。宋代詞人曾布曾有「窗間粉頸斷瑤瓊」的詩句;又如明朝《尋芳雅集》中《粉頸》詞:「霜肌不染色融圓,雅媚多生蟾鬢邊,鉤挽不妨香粉褪,倦來常得枕相憐。嬌滴滴,嫩娟娟,每勞引望悵佳緣。」(《東方美女百韻全書》)
十、足
漢代前的作品鮮見對女性足的具體描述,可見古代並無具體的審美標准。《洛神賦》中盡管有「凌波微步,羅襪生塵」的描述,卻只是描寫女性足部的動態美。據《南齊書》記載,廢帝東昏侯對貴妃潘玉兒的小腳情有獨鍾。可戀足在當時只是個別現象,並非普遍現象。杜牧詩雲:「鈿尺裁量減四分,纖纖玉筍裹春雲」。似乎唐代已有纏足的習俗。五代南唐時,有一宮女窅娘輕盈善舞,以帛纏足,足纖小如彎月,著素襪在六尺高的金制蓮花上跳舞,深受南唐後主李煜的寵愛。由此開始,纏足之風逐漸盛行於宮廷。從宋代始纏足之風遍及民間,「三寸金蓮」成了宋元以來對女性美的基本要求。(《東方美女百韻全書》)
經典鏈接:香蓮三影:花間苔上蹴鞠影;臨流浣濯水中影;春宵一刻燈前影。
香蓮三上:掌上;肩上;鞦韆板上。
香蓮三中:被中;鐙中;雪中。
香蓮三下:簾下;屏下;籬下。(《香艷叢書》知蟲天子)
十一、胸
古代對胸部並無任何審美要求,也無任何標准。描寫美女的文學作品如《詩經》、《登徒子好色賦》、《洛神賦》等都對胸部隻字未提。尤其《洛神賦》鋪排華麗,對女性身體極盡詳盡描述之能事,可是唯獨對胸部諱莫如深。《漢雜事秘辛》(有學者疑為明朝狀元楊慎偽作)描寫東漢宮廷選美時對梁商的女兒梁瑩全身體檢,堪稱事無巨細。即使提到了她的乳房,也只有「胸乳菽發」四字。可見,平胸並不影響其美。
自唐代開始,文學作品中開始大量出現描寫胸部的作品。如「素胸未消殘雪,透輕羅」(敦煌曲子詞《雲謠集·風歸雲》)。又如「素胸蓮臉柳眉低,一笑千花羞不坼」(《雲謠集·浣溪沙》)。唐代詩人韓偓在《席上有贈》一詩中,以「粉著蘭胸雪壓梅」來寫女子胸部的白、香、軟。
十二、腰
細腰是中國古代美女的重要特徵。春秋時期就有「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的傳說。宋玉《登徒子好色賦》一文中鄰家女「腰如束素」以及《洛神賦》中的神女「肩若削成,腰若約素」都極力渲染美人腰的纖細。漢伶玄所撰《趙飛燕外傳》描述飛燕名字來歷時說她「長而纖便輕細,舉止翩然,人謂之飛燕」。譙川秦醇子所撰的《趙飛燕別傳》則記載她「腰骨纖細」。魏晉南北朝時期同樣以纖腰為美。《南史·徐勉傳》記載南朝梁武帝賜給徐勉很多女樂,其中舞人張凈琬,「腰圍一尺六寸,時人咸推能掌上舞。」又有羊侃的小妾孫荊玉,能反身貼地,銜得席上玉簪。
白居易的小妾小蠻纖腰若柳,故有「楊柳小蠻腰」的經典詩句。值得一提的是美女身材的標准漢朝是骨感美。
經典鏈接:據《太平廣記》記載:漢武帝寵愛的美女麗娟,玉膚柔肌,吹氣勝蘭。漢武帝常用衣帶綁住麗絹的衣袖,惟恐她隨風而去。又如趙飛燕,能作掌上舞,漢成帝惟恐風將她吹走而建「御風亭」。
十三、香
明代文人李漁在《閑情偶寄·聲容部》上說:「名花美女,氣味相同,有國色者,必有天香。天香結自胞胎,非自薰染。佳人身上實實在在有此一種,非飾美之詞也。此種香氣,亦有姿貌不甚嬌艷,而能偶擅其奇者。」女人的體香可以分為天然的和後天的兩種,前者是女性自身所生發的天然體味,稱為「天香」。歷史上最早以香氣著稱的女子最出名的莫過於漢武帝所寵幸的宮人麗娟,她玉膚柔肌,吹氣勝蘭,但是否是天香不得而知。趙飛燕的妹妹趙合德體自生香,則是有史以來最早記載有天香的美女。至於趙飛燕同樣吹氣如蘭,則是後天的熏陶。一般的女性想要擁有誘人的體香,就需要用薰染的方法來增添身體的香氣,以彌補先天不足。李漁承認了「國色天香」的可遇而不可求,認為薰染是正當的。「有國色而有天香,與無國色而有天香,皆是千中遇一;其餘則薰染之力,不可少也。」除熏染外,唐代元載小妾薛瑤英,則是幼時長期食用其母所做的「香丸」(用花粉發酵處理後做成內服美容丸),長大以後,肌膚柔潤、玉體生香而青史留名。(《幽夢影》明張潮)
經典鏈接:三國吳主孫亮有四個深受寵愛的美人,分別叫朝姝、麗居、洛珍、潔華。四名佳人合在一起散發出來的香氣有別於西域所貢的諸種異香。這種香氣沾上衣服,時間越久香味越濃,洗滌百遍也不減退,所以名為「百洗香」。孫亮又稱這種香為朝姝香、麗居香、洛珍香、潔華香。(《拾遺記》王子年)
記得採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