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分!!速求言情小說古代的背景
中國的貴族是不能當皇帝的。。
只有皇子才能 有本事自己上台的都是心狠手辣的 沒本事的就跟李煜一樣是個亡國君主 非要說符合題材的可能就是李隆基了吧 宋徽宗詩畫也不錯 康熙也成
再當皇帝的就是農民起義了
『貳』 中國小說特點,古代和現代中國小說區別,和特點
中國小說的特點:離不了情愛,非情愛不成書,古往今來皆如此。當然這指的是回大部分小說,而不是答全部。對比外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小說,可以看出,獲獎者多數為關心國際關心全人類的精品,境界層次大相逕庭。
當然,這不是說中國小說就比外國小說低了一頭,只是立意角度、眼界、利益不同而已。
單從情愛角度分析,愛情小說在古代屬於艷詞禁-書,被大勢所不容,長久不能抬頭,直到現在才被社會主流接受,而且還成了正統,鶯鶯燕燕,帥哥美女,我愛你,你愛他,他愛她,她愛她……亂七八糟,膽大妄為,很讓人無語。
古代小說,還有一個特點:喜歡拿神話故事來開頭,不論是《岳飛傳》、《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都是如此,哦,《西遊記》就更別說了,那本身就是神話。有人說那是古人」頭發長見識短「」不識廬山真面目「,其實不然,古代寫小說的作家心裡是純潔的,宣揚的也是美好、正統,所以寄予神話,導於民心。今則不然,小說家門什麼都敢寫,什麼都亂寫,不亂不成文,不奇沒人看,兩個字:悲哀!
『叄』 關於古詩詞的。誰有古代歌頌愛情的詩詞和艷詩艷詞啊,內容越多越好,如果帶賞析那就更好了!
中國古代十大情詩
一,《江城子》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點評:這是蘇東坡的愛妾王朝雲死後,有一天他夢見亡妾之後寫的感懷詩。樸素真摯的深情,沉痛的生離死別,每讀一次就更為其中的深情所感動。陰陽相隔,重逢只能期於夢中,蘇東坡用了十年都舍棄不下的,是那種相濡以沫的親情。他受不了的不是沒有了轟轟烈烈的愛情,而是失去了伴侶後孤單相吊的寂寞。"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在夢里能夠看見的,也全是逝去親人往日生活里的瑣碎片斷。因為在那些瑣碎里,凝結著化不去的親情。在紅塵中愛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執子之手是一種境界,相濡以沫是一種境界,生死相許也是一種境界。在這世上有一種最為凝重、最為渾厚的愛叫相依為命。那是天長日久的滲透,是一種融入了彼此之間生命中的溫暖。
二,《卜運算元》李之儀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
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點評:李之儀的這首小令僅四十五字,卻言短情長。全詞圍繞著長江水,表達男女相愛的思念和分離的怨愁。開頭寫兩人各在一方相隔千里,喻相逢之難,見相思之深。末句寫"共飲",以水貫通兩地,溝通兩心;融情於水,以水喻情,情意同樣綿長不絕,表達了女主人公對愛情的執著追求與熱切的期望。全詞處處是情,層層遞進而又回環往復,短短數句卻感情起伏。
三,《詩經邶風擊鼓》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
點評:這首詩表達了長年行役於外的將兵思念家鄉和妻子的心情。其中"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一句,傾倒了無數身陷愛河,渴望美滿愛情的人,成為山盟海誓的最好代言。生生死死悲歡離合,我曾對你說過,我會牽著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這是愛的最高境界,愛的最高境界就是經的起平淡的流年。
四,《上邪》
上邪! 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點評:出自於漢樂府民歌。這是一首情歌,是主人公自誓之詞:海枯石爛,愛情仍然堅貞不變,是一位痴情女子對愛人的熱烈表白。詩的主人公在呼天為誓,直率地表示了"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的願望之後,轉而從"與君絕"的角度落墨,"山無陵"以下連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來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愛,深情奇想根本不可能發生。這就把主人公生死不渝的愛情強調得無以復加。
五,《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返。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點評:這是一首在東漢末年動盪歲月中的相思亂離之歌。盡管在流傳過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讀之使人悲感無端,反復低徊,為女主人公真摯痛苦的愛情呼喚所感動。詩中淳樸清新的民歌風格,內在節奏上重疊反復的形式,表現出東方女性熱戀相思的心理特點。
六,《鵲橋仙》
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點評:《鵲橋仙》原是為詠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而創作的樂曲。借牛郎織女的故事,以超人間的方式表現人間的悲歡離合。最後一句對牛郎織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這一驚世駭俗、震聾發聵之筆,使全詞升華到新的思想高度。作者否定的是朝歡暮樂的庸俗生活,歌頌的是天長地久的忠貞愛情。
七,《雁邱詞》
元好問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邱處。
點評:當年,元好問去並州赴試,途中遇到一個捕雁者。這個捕雁者告訴元好問今天遇到的一件奇事:他今天設網捕雁,捕得一隻,但一隻脫網而逃。豈料脫網之雁並不飛走,而是在他上空盤旋一陣,然後投地而死。元好問看看捕雁者手中的兩只雁,一時心緒難平。便花錢買下這兩只雁,接著把它們葬在汾河岸邊,壘上石頭做為記號,叫作"雁邱",並寫下了這首《雁邱詞》。遙想雙雁,"天南地北"冬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歸,"幾回寒暑"中雙宿雙飛,相依為命,一往情深。既有歡樂的團聚,又有離別的辛酸,但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把它們分開。而"網羅驚破雙棲夢"後,愛侶已逝,安能獨活!於是"脫網者"痛下決心追隨於九泉之下,"自投地死"。古人認為,情至極處,"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死相許"是何等極致的深情!
八,唐代歌謠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時,日日與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離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尋花,夜夜棲芳草。
點評:單看這首詩,語言朴實無華,表達了作者對年長很多於自己的愛人的一種遺憾和眷戀。但由一篇凄美的網文《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讓這首詩得到升華,大家可以搜一搜,這篇文章是最好的註解。
九,《離思》
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點評:這是唐代詩人元稹為其情人崔鶯鶯寫的詩。"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句話的意思:經歷過無比深廣的滄海的人,別處的水再難以吸引他;除了雲蒸霞蔚的巫山之雲,別處的雲都黯然失色。以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隱喻愛情之深廣篤厚,見過大海、巫山,別處的水和雲就難以看上眼了,除了詩人所念、鍾愛的女子,再也沒有能使我動情的女子了。
十,《蝶戀花》
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欄意。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點評:這首詩表達了對意中人的思念愛慕之情,全詩緊拓"春愁"即"相思",卻又遲遲不肯說破,直到最後一句,才使真象大白。詞在相思感情達到高峰的時候,戛然而止,激情回盪,感染力更強。末句表達了一種鍥而不舍的堅毅性格和執著態度,因而廣為流傳。
江城子(宋 蘇東坡)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錦瑟(唐 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釵頭鳳(陸游)
其一:(陸游 作)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
東風惡,歡情薄,
一懷愁緒,幾年離索,
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
桃花落,閑池閣,
山盟雖在,錦書難托,
莫、莫、莫。
其二:(唐婉 作)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
曉風乾,淚痕殘,
欲箋心事,獨語斜欄,
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嘗似鞦韆索;
角聲寒,夜闌珊,
怕人詢問,咽淚裝歡,
瞞、 瞞、瞞。
『肆』 誰有一些濃詩艷詞
如果要古代人寫的,去找晚唐詩人韓偓的《香奩集》,是艷情詩集。或者後蜀趙崇祚收錄溫庭筠、韋庄等詞人的作品編成的詞集《花間詞》,裡面有香軟艷情之作。
如果要小說里的,給幾首:
1.百草斜連一道開,多情翻作雨雲台。春風亦解人間願,金盞銀蘿一處栽。
2.輕衫掩盡嫩紅消,寶鈿搔頭玉步搖。連襟懷抱秋思晚,沁露海棠不勝嬌。
3.掌上琉璃閑弄珠,杯中琥珀笑傾壺。冰含梅蕊爭明艷,雪入松陰半有無。
這三首出自阿堵的《一生孤注擲溫柔》
另外一首詞:《畫堂春》
婷婷綠蓋可憐人,分花處怎銷魂。不知天生有佛神,萬卷經綸。
醉柳石榴堪惱,遮了桃影鶴雲。心尖一點赤砂痕,拭罷猶存。
出自陳小菜《大劈棺》
『伍』 求古代帶情的美詩,帶艷詞的最好
古代情詩
關雎 《詩經》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求。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冒之;窈窕淑女,鍾鼓樂之。
上 邪 (漢)樂府民歌
上邪 我欲與君相知 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 江水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與君絕
子夜四時歌 《南朝樂府民歌》
秋風入窗里,羅賬起飄揚。
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華山畿 《南朝樂府民歌》
華山畿,君既為儂死,獨生為誰施?
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
折楊柳歌辭 《北朝樂府民歌》
腹中愁不樂,願作郎馬鞭;
出入擐郎臂,蹀坐郎膝邊。
春思 (唐)李白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帷?
子夜吳歌 (唐)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玉階怨 (唐)李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欲不水精簾,玲瓏望秋月。
怨情 (唐)李白
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
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閨情 (唐)李端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燈未滅夢難成。
披衣更向門前望,不忿朝來鵲喜聲。
江南行 (唐)張潮
茨菰葉爛別西灣,蓮子花開猶未還。
妾夢不離江水上,人傳郎在鳳凰山。
江南曲 (唐)於鵠
偶向江邊采白菽,還隨女伴賽江神。
眾中不敢分明語,暗擲金錢卜遠人。
江南曲 (唐)李益
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
望夫石 (唐)王建
望夫處,江悠悠,化為石,不回頭。
山頭日日風復雨,行人歸來石應語。
竹枝詞(一) (唐)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竹枝詞(二) (唐)劉禹錫
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夢江南 (唐)溫庭筠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
餘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菽洲!
思帝鄉 (唐)韋庄
春日游,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
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
寄人 (唐)張泌
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闌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江陵愁望有寄 (唐)魚玄機
楓葉千枝復萬枝,江橋掩映暮帆遲。
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
江南行 (唐)張潮
茨菰葉爛別西灣,蓮子花開猶未還。
妾夢不離江水上,人傳郎在鳳凰山。
江南曲 (唐)於鵠
偶向江邊采白菽,還隨女伴賽江神。
眾中不敢分明語,暗擲金錢卜遠人。
江南曲 (唐)李益
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
望夫石 (唐)王建
望夫處,江悠悠,化為石,不回頭。
山頭日日風復雨,行人歸來石應語。
竹枝詞(一) (唐)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竹枝詞(二) (唐)劉禹錫
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夢江南 (唐)溫庭筠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
餘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菽洲!
思帝鄉 (唐)韋庄
春日游,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
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
寄人 (唐)張泌
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闌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江陵愁望有寄 (唐)魚玄機
楓葉千枝復萬枝,江橋掩映暮帆遲。
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
相見歡 (五代南唐)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鵲橋仙 (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相思怨 (李冶)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
攜琴上高樓,樓虛月華滿。
彈著相思曲,弦腸一時斷。
卜運算元 答施 (宋)樂婉
相思似海深,舊事如天遠。
淚滴千千萬萬行,更使人、愁腸斷。
要見無因見,拚了終難拚。
若是前生未有緣,待重結、來生願。
一剪梅 (宋)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生查子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卜運算元 (宋)李之儀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
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武陵春 (宋)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丑奴兒 (宋)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不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長相思(宋)林逋
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送迎。誰知離別情?
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已平。
蝶戀花(宋)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
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能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卜運算元(宋)李之儀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
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採桑子(宋)呂本中
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
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暫滿還虧,待到團圓是幾時?
大德歌 (元)關漢卿
子規啼,不如歸。道是春歸人未歸,幾日添憔悴。虛飄飄柳絮飛,一春魚雁無消息,只見雙燕斗銜泥。
堯民歌 (元)王實甫
怕黃昏不覺又黃昏,不銷魂怎地不消魂。新啼痕壓舊啼痕,斷腸人憶斷腸人。今春,香肌瘦幾分,裙帶寬三寸。
湖州竹枝詞 (元)張雨
臨湖門外是儂家,郎若閑時來吃茶。
黃土築牆茅蓋屋,門前一樹紫荊花。
瀟湘曲 (清)宋樂
楓落早鴻過,洞庭無限波。
相望終不見,只是白雲多。
寄生草 (清)失名
情人送奴一把扇,一面是水一面是山。畫的山層層疊疊真好看,畫的水曲曲彎彎流不斷。山靠水來水靠山。山要離別,除非山崩水流斷!
寄生草 清代民歌
欲寫情書,我可不認字,煩個人兒,使不的!無奈何畫幾個圈兒為表記。此封書唯有情知此意:單圈是奴家,雙圈是你。訴不盡的苦,一溜圈兒圈下去。
畲族民歌二首 清代民歌
郎住一鄉妹一鄉,山高水深路頭長;
有朝一日山水變,但願兩鄉變一鄉。
會飛鳥兒不怕高,郎妹相愛不怕刀;
為了結對比翼鳥,生在一起死一道。
古代艷詩首
《古樂府》
托買吳綾束,何須問短長,
妾身君抱慣,尺寸細思量。
《碧玉歌》
碧玉破瓜時,郎為情顛倒,
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
《子夜歌》
宿夕不梳頭,絲發披兩肩,
婉轉郎膝上,何處不可憐?
《子夜四時歌》
開窗秋月光,滅燭解羅裙,
含笑帷幌里,舉體蘭蕙香。
唐·元稹《會真詩》
無力慵移腕,多嬌愛斂躬,
汗流珠點點,發亂綠蔥蔥。
宋·蘇東坡《戲贈張先》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
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陸』 求中國古代對於寫小說的要求和訣竅。
寫古言或許文筆要求較好一點,這畢竟不是現代的嘛。首先你要有非常大的古文閱讀量,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初中文言文多讀多記是個好時候,也不要局限於課本,多背古詩詞元曲宋詞大有用處)。再者,古言也不要太文言文化了,現在大家還是喜歡通俗一點的文。
寫言情小說嘛,第一要情節,第二要文筆,第三要特別帥氣男主。這三個必不可少啊。靠這三樣再對文章淺描勾畫,應該就差不多了。
你也說到了取名字,這也是個學問,。說個真心話,我作為一個看了無數古言的讀者,現在聽到了名字里帶什麼什麼兒的就反感(比如:靈兒,夕兒什麼什麼的),這種名字太大眾太配角了。名字對於人物的勾畫很重要,他通常會反映出一個角色的特點和性格。所以取名字要慎重。名字的詩詞畫意也是必不可少的。這還是需要你的古詩詞文的閱讀量了。
還有關於人物的描寫。光是運用成語(玉樹臨風氣宇軒昂等等)是不夠的,你需要在字里行間對人物的神態、衣著、外貌……進行描寫。要有一些突出的特點去襯出人物,這樣才可以把人物寫活。
再說古言里那些風花雪月的詩詞。古言的詩詞以「婉約派」為主,有些詩詞不應景就會形成艷詞俗曲。關於這方面我實在無法教你什麼技巧,寫詩是需要靈性的。不過我可以提醒你一下,些事最主要的要和你文章相關,切記搬弄字詞。
鋪陳華麗的古言不少有。像《且試天下》《蘭因璧月》,各種描寫十分強大,作者對古文的功底十分深厚,你不妨抽時間看一看,去注意作者的各種描寫。而且,這個文人物性格分明,值得你去好好琢磨。
也有一些文風綿延溫婉的文,如《錦衾寒》,說真的,這本書是我看的第一篇古言,從一定程度上給了我不少的啟蒙。這個文情節人物設置或許你感覺俗套,但是內容是真真不俗的。作者的文學功底也很深厚。另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你也可以看一下,去借鑒。
如果你說你現在沒多少時間讀什麼書,那麼我勸你從長計議,寫小說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文字的歷練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作者不看書就寫一篇好書也是不可能的。
有一個很大的閱讀量這才是前提。
『柒』 求《回到明朝當王爺》 里的宋晦宗和李青照的那兩首艷詞
小說屬性
作品名:回到明朝當王爺
作者名:月關
小說作者
月關(月+關→朕),起點業余寫手,雖然是業余職稱,不過實力確實絕對的專業級,甚至是專業級里最強大的一個。現有作品:《回到明朝當王爺》。此前據說曾用「夢游居士」馬甲發表小說兩部《成神》《顛覆笑傲江湖》。
綽號:菊花關。
小說簡介
一個速成的九世善人,被陰司判官送到了大明正德年間。
自認沒有一技之長、又對歷史一知半解的史上最無能的穿越者鄭大善人,幸好遇上了一個最不象皇帝的皇帝,一個不想當皇帝卻不得不當皇帝的朱厚照。
國家和個人的命運,就象歷史洪流中的一條小船兒,且看他如何把這艘船的舵掌握在自已手中。
小說目錄
卷一 烽火連三月
第一章 九世善人
第二章 偷渡時空
第三章 死而復活
第四章 家徒四壁
第五章 相濡以沫
第六章 走出山坳
第七章 馬上美人
第八章 惹上官司
第九章 家有賢妻
第十章 出個損招
第11章 折騰不起
第12章 拖得拖得
第13章 首席師爺
第14章 貞操之辯
第15章 珍珠之誤
第16章 愛的謊言
第17章 青蛙理論
第18章 除夕烽火
第19章 瘋子縣令
第20章 咆哮縣丞
第21章 簡單愛情
第22章 拂曉之戰
第23章 壯士解腕
第24章 瘋魔棍法
第25章 危城時刻
第26章 天降奇兵
第27章 監軍奸軍
第28章 代理驛丞
第29章 開倉放糧
第30章 大年初一
第31章 兩只老虎
第32章 暗表情衷
第33章 馬昂從軍
第34章 風雨欲來
第35章 伏兵四起
第36章 奪路而逃
第37章 生死一線
第38章 長夜漫漫
第39章 無心睡眠
第40章 險死還生
第41章 未雨綢繆
第42章 傾情相望
第43章 錦衣百戶
第44章 明月難圓
卷二 閉著眼睛闖京城
第45章 春天到了
第46章 閨房之樂
第47章 不近女色
第48章 糊塗陞官
第49章 緣訂三年
第50章 一團和氣
第51章 五箭連珠
第52章 懵懂進京
第53章 錦衣提督
第54章 緣在佛門
第55章 西洋教士
第56章 今夜銷魂
第57章 春宵苦短
第58章 糊塗應對
第59章 培養海盜
第60章 鄭和海圖
第61章 不良學生
第62章 三公一老
第63章 八虎遊街
第64章 十大惡人
第65章 又生枝節
第66章 插一杠子
第67章 不務正業
第68章 大索京師
第69章 智斗權侯
第70章 後宮起火
第71章 儆猴熬鷹
第72章 廷杖十奸
第73章 九城尋醫
第74章 天子呼來
第75章 恩威並施
第76章 糊塗差使
第77章 三姝進門
卷三 初登大寶
第78章 參見參將
第79章 再失一局
第80章 佛也發火
第81章 各自籌謀
第82章 黃米白米
第83章 謀而後動
第84章 四月廿八
第85章 率軍入宮
第86章 弘治大行
第87章 正德頒詔
第88章 四面樹敵
第89章 劉瑾議政
第90章 焦芳用計
第91章 定計除奸
第92章 皇莊風雲
第93章 覓計救人
第94章 如此容易
第95章 舉人的信
第96章 帝陵金井
第97章 鎯鐺入獄
第98章 廷議風水
第99章 王三策反
第100章 法場救夫
第101章 上諭諶陵
第102章 陽明瞞天
第103章 楊陵過海
第104章 皇帝發飈
第105章 正德斷案
第106章 紅袖侍酒
第107章 經筵重開
第108章 快漏餡啦
第109章 帝王家事
第110章 大婚副使
第111章 景隆逃獄
第112章 熱身運動
第113章 不做君子
第114章 大忠似奸
第115章 各有隱私
第116章 一後二妃
第117章 後宮拿賊
第118章 殺機已現
第119章 議建內廠
第120章 西方財神
第121章 洞房洞房
卷四 楊凌下江南
第122章 廠督出馬
第123章 聽濤剝蟹
第124章 詭譎難明
第125章 明查暗訪
第126章 蓄勢待發
第127章 姑蘇城外
第128章 太湖泛舟
第129章 踏浪而來是冤家
第130章 錢塘大戰
第131章 箭已在弦
第132章 觀魚之樂
第133章 男人好辛苦
第134章 左右開弓
第135章 急中生智
第136章 打草驚蛇
第137章 佛堂白骨
第138章 邀寵獻計
第139章 長干行
第140章 三吳佳麗地
第141章 壚邊人似月
第142章 妙不可言
第143章 紅楓樹下
第144章 上中下策
第145章 逼上樑山
第146章 若要相思不殺人
第147章 場外之戰
第148章 以小人之名
第149章 斬首奪營
第150章 我攻你受
第151章 局外閑人
第152章 伯爺回府
卷五 群魔亂舞
第153章 柔情蜜意
第154章 利字當頭
第155章 奸臣擴大會議
第156章 會議圓滿結束
第157章 開門見山
第158章 各取所需
第159章 兵馬未動
第160章 疑心未去
第161章 正德舞刀
第162章 改耕風波
第163章 劉瑾變法
第164章 初見成果
第165章 奸黨風波
第166章 兵出正奇
第167章 花開堪折
第168章 帝嗣謠言
第169章 大盜楊虎
第170章 再遣將帥
第171章 暗起殺機
第172章 嚴陣以待
第173章 悄悄進村
第174章 猛虎突圍
第175章 生死未卜
第176章 飲宴
第177章 正合朕意
第178章 卿本佳人
第179章 身陷敵手
第180章 橫生枝節
第181章 陰謀敗露
第182章 請君相送
第183章 君欲遠行
第184章 初六起程
第185章 困龍出海
第186章 秀才遇兵
第187章 兵至大同
第188章 各有所思
第189章 君行塞上
第190章 鎮羌戰事
第191章 家中來信
第192章 代王納妃
第193章 知音難覓
第194章 花當來了
第195章 兩難境地
第196章 志在斬首
第197章 橫的怕愣的
第198章 同床異夢
第199章 鳳欺游龍
第200章 草原之後
第201章 毒因欲起
第202章 你殺我,我殺他
第203章 欲加之罪
第204章 叩關請見
第205章 唇槍舌劍
第206章 緊跟大帥
第207章 白登山下
第208章 談笑用兵
第209章 化學武器
第210章 有軍來援
第211章 逃功無敵
第212章 一戰功成
第213章 激烈沖突
第214章 夜來風雨聲
第215章 夜審
第216章 天生勞碌命
第217章 人性本惡?
第218章 求醫
第219章 江山美人
第220章 歡喜冤家
第221章 心若有靈
第222章 信口雌黃
第223章 表兄風流
第224章 正德反擊戰
卷六 大道之行也聲色犬馬
第225章 妒後
第226章 取捨之間
第227章 請開海禁
第228章 波瀾不驚
第229章 只待東風
第230章 伏招
第231章 明爭
第232章 兵貴神速
第233章 釜底抽薪
第234章 頑童皇帝
第235章 灌腸大使
第236章 綺韻東來
第237章 意外之喜
第238章 垂拱而治大丈夫
第239章 再祭屠刀楊將軍
第240章 鑊烹河野龜
第241章 大夢欲醒
第242章 眸光重現
第243章 天子門生
第244章 正德不能大登科
第245章 火炮有望
第246章 鎮江金山
第247章 洞房傳道
第248章 龍江再興
第249章 鐵甲戰艦
第250章 商戰未開刀兵已至
第251章 閨中定計
第252章 琉球世子
第253章 剿匪之策
卷七 殺邊樂
第254章 狼煙四起
第255章 勃然大怒
第256章 兵臨城下
第257章 開拔!
第258章 伏擊
第259章 合圍
第260章 內斗
第261章 二當家
第262章 星星之火
第263章 放飛成功
第264章 疑竇暗生
第265章 我要殺人
第266章 垂死掙扎
第267章 奉旨打劫
第268章 千人斬
第269章 有客來訪
第270章 目標:阿德妮
第271章 撿到寶了
第272章 心若有靈
第274章 偷得浮生半日
第275章 聖喬治旗
第276章 炮從天降
第277章 兄弟反目
第278章 布網驅魚
第279章 磨刀霍霍
第280章 今夜起網
第281章 咽喉之地
第282章 老娘當家
第283章 小魚吃大魚
第284章 聯合會議
第285章 海上談判
第286章 兵發滿刺加
第287章 三戰定君臣(上)
第288章 三戰定君臣(中)
第289章 三戰定君臣(下)
第290章 遙相出招
卷八 蜀中劫
第291章 孤身赴蜀
第292章 竹林求賢
第293章 京中風雲
第294章 草動蛇驚
第295章 山東指揮
第296章 謁見蜀王
第297章 凈土不靜
第298章 反客為主
第299章 戰前喜報
第300章 憋屈縣令(上)
第300章 憋屈縣令(下)
第301章 君也高才
第302章 戰場無父子,兵不論雄雌
第303章 貓和老鼠
第304章 修羅刀下證菩提
第305章 智取都都寨
第306章 勒石載功
第307章 人盡其才
第308章 以腳還腳
第309章 蜀道難行
第310章 王子犯法
第311章 三探獄
第312章 楊氏青天
第313章 完美緝兇
第314章 超完美計劃
卷九 決戰紫禁之巔
第315章 博浪一椎
第316章 喪事大辦
第317章 一馬西來
第318章 回家
第319章 進城
第320章 一枝紅杏出牆來
第321章 沒個消停
第322章 一身干凈
第323章 海選駙馬
第324章 好馬難尋
第325章 有眼無珠
第326章 如願以償
第327章 防守反擊
第328章 雪花漸欲迷人眼
第329章 風雲漸起
第330章 為淵驅魚
第331章 天知地知
第332章 婚書在此
第333章 公主修緣
第334章 一定有鬼
第335章 皇庵護法
第336章 四大賊
第337章 跳大神
第338章 破碎虛空
第339章 以神之名
第340章 滿堂皇後
第341章 我上青天找清官
第342章 明朝紅日還東起
第343章 固安民變
第344章 好大一口鍋
第345章 小人正當道
第346章 天下熙熙
第347章 各懷心機
第348章 除草先尋根
第349章 另尋良策
第350章 三天之內
第351章 都是太極
第352章 誰欲傾天?
第353章 跪,天賦我權
第354章 借勢呼風
第355章 一箭雙貂
第356章 風滿京城
第357章 你戰我戰
第358章 進退兩難
第359章 禍從天降
第360章 運籌軟禁之中
第361章 遙勝於紫禁之巔
第362章 劉瑾伏誅
卷十 白衣天下
第363章 逐鹿正當時
第364章 各捕各蟬
第365章 北向
第366章 五星上將
第367章 備戰、出征
第368章 緊鑼密鼓
第369章 調兵遣將
第370章 劉六軍來
第371章 奕戰如棋
第372章 戰地玫瑰
第373章 卯時用兵
第374章 害中取利
第375章 十面埋伏
第376章 霹靂震雲開
第377章 運籌
第378章 帷幄
第379章 奸詐兄弟
第380章 游戲人生
第381章 重返朝堂
第382章 硝煙再起
第383章 剿撫並用
第384章 雙殺
第385章 唇槍暗箭
第386章 殺出重圍
第387章 血戰飛陵渡
第388章 跳出五指山
第389章 幾回月下敲金鐙
第390章 計指東南
第391章 圖窮
第392章 歸路
第393章 鴻毛
第394章 殺
第395章 心繫伊人
第396章 靜夜
第397章 大江東去
第398章 將軍情事
第399章 兩虎爭食
第400章 閨議
第401章 埋恨
第402章 回程
卷十一 南征北戰
第403章 誰識女兒心
第404章 節流獻計
第405章 狩獵
第406章 一世英名
第407章 攫取
第408章 必殺之局
第409章 綺夢驚魂
第410章 應變
第411章 朕,准奏
第412章 終得結發
第413章 志願軍
第414章 我欲補天
第415章 先談情後談判
第416章 唯一選擇
第417章 泡虎妞兒
第418章 誘惑何止是女人?
第419章 爾虞我詐
第420章 智斗
第421章 調虎
第422章 飛蛾
第423章 到此一游
第424章 寧王造反
第425章 兵發安慶
第426章 御駕親征
第427章 夫綱何在
第428章 三個女人
第429章 各出絕招
第430章 天公地道
第431章 千古一帝
第432章 玉碎
第433章 王見王
第434章 齊人難做
第435章 是福不是禍
第436章 符寶煉丹
第437章 虎口餘生
第438章 廁紙藏秘
第439章 不亦樂乎
第440章 秘密
第441章 駕幸姑蘇
第442章 你要甚麼?
第443章 緣份到了
第444章 春夢無痕
第445章 萬松書院
第446章 春心.殺心
第447章 夫唱婦隨
第448章 姻緣天註定
第449章 重新洗牌
第450章 初履兀者衛
第451章 不拘小節
第452章 暗流涌動
第453章 月華如水
第454章 韻兒戲鶯鶯
第455章 離間
第456章 戰端初現
第457 捕蟬
第458 黃雀
第459 混戰
第460章 英雄
第461章 勝負難預料
第462章 天兵
第463 訓妻VS虐夫
第464 收網
第465章 釣魚
第466 三個條件
第467 這個大騙子
第468章 樂極生悲
第469 不拆長城非好漢(大結局)
《回明》後記
『捌』 回到明朝當王爺裡面的所有艷詞
小說屬性
作品名:回到明朝當王爺
作者名:月關
小說作者
月關(月+關→朕),起點業余寫手,雖然是業余職稱,不過實力確實絕對的專業級,甚至是專業級里最強大的一個。現有作品:《回到明朝當王爺》。此前據說曾用「夢游居士」馬甲發表小說兩部《成神》《顛覆笑傲江湖》。
綽號:菊花關。
小說簡介
一個速成的九世善人,被陰司判官送到了大明正德年間。
自認沒有一技之長、又對歷史一知半解的史上最無能的穿越者鄭大善人,幸好遇上了一個最不象皇帝的皇帝,一個不想當皇帝卻不得不當皇帝的朱厚照。
國家和個人的命運,就象歷史洪流中的一條小船兒,且看他如何把這艘船的舵掌握在自已手中。
小說目錄
卷一 烽火連三月
第一章 九世善人
第二章 偷渡時空
第三章 死而復活
第四章 家徒四壁
第五章 相濡以沫
第六章 走出山坳
第七章 馬上美人
第八章 惹上官司
第九章 家有賢妻
第十章 出個損招
第11章 折騰不起
第12章 拖得拖得
第13章 首席師爺
第14章 貞操之辯
第15章 珍珠之誤
第16章 愛的謊言
第17章 青蛙理論
第18章 除夕烽火
第19章 瘋子縣令
第20章 咆哮縣丞
第21章 簡單愛情
第22章 拂曉之戰
第23章 壯士解腕
第24章 瘋魔棍法
第25章 危城時刻
第26章 天降奇兵
第27章 監軍奸軍
第28章 代理驛丞
第29章 開倉放糧
第30章 大年初一
第31章 兩只老虎
第32章 暗表情衷
第33章 馬昂從軍
第34章 風雨欲來
第35章 伏兵四起
第36章 奪路而逃
第37章 生死一線
第38章 長夜漫漫
第39章 無心睡眠
第40章 險死還生
第41章 未雨綢繆
第42章 傾情相望
第43章 錦衣百戶
第44章 明月難圓
卷二 閉著眼睛闖京城
第45章 春天到了
第46章 閨房之樂
第47章 不近女色
第48章 糊塗陞官
第49章 緣訂三年
第50章 一團和氣
第51章 五箭連珠
第52章 懵懂進京
第53章 錦衣提督
第54章 緣在佛門
第55章 西洋教士
第56章 今夜銷魂
第57章 春宵苦短
第58章 糊塗應對
第59章 培養海盜
第60章 鄭和海圖
第61章 不良學生
第62章 三公一老
第63章 八虎遊街
第64章 十大惡人
第65章 又生枝節
第66章 插一杠子
第67章 不務正業
第68章 大索京師
第69章 智斗權侯
第70章 後宮起火
第71章 儆猴熬鷹
第72章 廷杖十奸
第73章 九城尋醫
第74章 天子呼來
第75章 恩威並施
第76章 糊塗差使
第77章 三姝進門
卷三 初登大寶
第78章 參見參將
第79章 再失一局
第80章 佛也發火
第81章 各自籌謀
第82章 黃米白米
第83章 謀而後動
第84章 四月廿八
第85章 率軍入宮
第86章 弘治大行
第87章 正德頒詔
第88章 四面樹敵
第89章 劉瑾議政
第90章 焦芳用計
第91章 定計除奸
第92章 皇莊風雲
第93章 覓計救人
第94章 如此容易
第95章 舉人的信
第96章 帝陵金井
第97章 鎯鐺入獄
第98章 廷議風水
第99章 王三策反
第100章 法場救夫
第101章 上諭諶陵
第102章 陽明瞞天
第103章 楊陵過海
第104章 皇帝發飈
第105章 正德斷案
第106章 紅袖侍酒
第107章 經筵重開
第108章 快漏餡啦
第109章 帝王家事
第110章 大婚副使
第111章 景隆逃獄
第112章 熱身運動
第113章 不做君子
第114章 大忠似奸
第115章 各有隱私
第116章 一後二妃
第117章 後宮拿賊
第118章 殺機已現
第119章 議建內廠
第120章 西方財神
第121章 洞房洞房
卷四 楊凌下江南
第122章 廠督出馬
第123章 聽濤剝蟹
第124章 詭譎難明
第125章 明查暗訪
第126章 蓄勢待發
第127章 姑蘇城外
第128章 太湖泛舟
第129章 踏浪而來是冤家
第130章 錢塘大戰
第131章 箭已在弦
第132章 觀魚之樂
第133章 男人好辛苦
第134章 左右開弓
第135章 急中生智
第136章 打草驚蛇
第137章 佛堂白骨
第138章 邀寵獻計
第139章 長干行
第140章 三吳佳麗地
第141章 壚邊人似月
第142章 妙不可言
第143章 紅楓樹下
第144章 上中下策
第145章 逼上樑山
第146章 若要相思不殺人
第147章 場外之戰
第148章 以小人之名
第149章 斬首奪營
第150章 我攻你受
第151章 局外閑人
第152章 伯爺回府
卷五 群魔亂舞
第153章 柔情蜜意
第154章 利字當頭
第155章 奸臣擴大會議
第156章 會議圓滿結束
第157章 開門見山
第158章 各取所需
第159章 兵馬未動
第160章 疑心未去
第161章 正德舞刀
第162章 改耕風波
第163章 劉瑾變法
第164章 初見成果
第165章 奸黨風波
第166章 兵出正奇
第167章 花開堪折
第168章 帝嗣謠言
第169章 大盜楊虎
第170章 再遣將帥
第171章 暗起殺機
第172章 嚴陣以待
第173章 悄悄進村
第174章 猛虎突圍
第175章 生死未卜
第176章 飲宴
第177章 正合朕意
第178章 卿本佳人
第179章 身陷敵手
第180章 橫生枝節
第181章 陰謀敗露
第182章 請君相送
第183章 君欲遠行
第184章 初六起程
第185章 困龍出海
第186章 秀才遇兵
第187章 兵至大同
第188章 各有所思
第189章 君行塞上
第190章 鎮羌戰事
第191章 家中來信
第192章 代王納妃
第193章 知音難覓
第194章 花當來了
第195章 兩難境地
第196章 志在斬首
第197章 橫的怕愣的
第198章 同床異夢
第199章 鳳欺游龍
第200章 草原之後
第201章 毒因欲起
第202章 你殺我,我殺他
第203章 欲加之罪
第204章 叩關請見
第205章 唇槍舌劍
第206章 緊跟大帥
第207章 白登山下
第208章 談笑用兵
第209章 化學武器
第210章 有軍來援
第211章 逃功無敵
第212章 一戰功成
第213章 激烈沖突
第214章 夜來風雨聲
第215章 夜審
第216章 天生勞碌命
第217章 人性本惡?
第218章 求醫
第219章 江山美人
第220章 歡喜冤家
第221章 心若有靈
第222章 信口雌黃
第223章 表兄風流
第224章 正德反擊戰
卷六 大道之行也聲色犬馬
第225章 妒後
第226章 取捨之間
第227章 請開海禁
第228章 波瀾不驚
第229章 只待東風
第230章 伏招
第231章 明爭
第232章 兵貴神速
第233章 釜底抽薪
第234章 頑童皇帝
第235章 灌腸大使
第236章 綺韻東來
第237章 意外之喜
第238章 垂拱而治大丈夫
第239章 再祭屠刀楊將軍
第240章 鑊烹河野龜
第241章 大夢欲醒
第242章 眸光重現
第243章 天子門生
第244章 正德不能大登科
第245章 火炮有望
第246章 鎮江金山
第247章 洞房傳道
第248章 龍江再興
第249章 鐵甲戰艦
第250章 商戰未開刀兵已至
第251章 閨中定計
第252章 琉球世子
第253章 剿匪之策
卷七 殺邊樂
第254章 狼煙四起
第255章 勃然大怒
第256章 兵臨城下
第257章 開拔!
第258章 伏擊
第259章 合圍
第260章 內斗
第261章 二當家
第262章 星星之火
第263章 放飛成功
第264章 疑竇暗生
第265章 我要殺人
第266章 垂死掙扎
第267章 奉旨打劫
第268章 千人斬
第269章 有客來訪
第270章 目標:阿德妮
第271章 撿到寶了
第272章 心若有靈
第274章 偷得浮生半日
第275章 聖喬治旗
第276章 炮從天降
第277章 兄弟反目
第278章 布網驅魚
第279章 磨刀霍霍
第280章 今夜起網
第281章 咽喉之地
第282章 老娘當家
第283章 小魚吃大魚
第284章 聯合會議
第285章 海上談判
第286章 兵發滿刺加
第287章 三戰定君臣(上)
第288章 三戰定君臣(中)
第289章 三戰定君臣(下)
第290章 遙相出招
卷八 蜀中劫
第291章 孤身赴蜀
第292章 竹林求賢
第293章 京中風雲
第294章 草動蛇驚
第295章 山東指揮
第296章 謁見蜀王
第297章 凈土不靜
第298章 反客為主
第299章 戰前喜報
第300章 憋屈縣令(上)
第300章 憋屈縣令(下)
第301章 君也高才
第302章 戰場無父子,兵不論雄雌
第303章 貓和老鼠
第304章 修羅刀下證菩提
第305章 智取都都寨
第306章 勒石載功
第307章 人盡其才
第308章 以腳還腳
第309章 蜀道難行
第310章 王子犯法
第311章 三探獄
第312章 楊氏青天
第313章 完美緝兇
第314章 超完美計劃
卷九 決戰紫禁之巔
第315章 博浪一椎
第316章 喪事大辦
第317章 一馬西來
第318章 回家
第319章 進城
第320章 一枝紅杏出牆來
第321章 沒個消停
第322章 一身干凈
第323章 海選駙馬
第324章 好馬難尋
第325章 有眼無珠
第326章 如願以償
第327章 防守反擊
第328章 雪花漸欲迷人眼
第329章 風雲漸起
第330章 為淵驅魚
第331章 天知地知
第332章 婚書在此
第333章 公主修緣
第334章 一定有鬼
第335章 皇庵護法
第336章 四大賊
第337章 跳大神
第338章 破碎虛空
第339章 以神之名
第340章 滿堂皇後
第341章 我上青天找清官
第342章 明朝紅日還東起
第343章 固安民變
第344章 好大一口鍋
第345章 小人正當道
第346章 天下熙熙
第347章 各懷心機
第348章 除草先尋根
第349章 另尋良策
第350章 三天之內
第351章 都是太極
第352章 誰欲傾天?
第353章 跪,天賦我權
第354章 借勢呼風
第355章 一箭雙貂
第356章 風滿京城
第357章 你戰我戰
第358章 進退兩難
第359章 禍從天降
第360章 運籌軟禁之中
第361章 遙勝於紫禁之巔
第362章 劉瑾伏誅
卷十 白衣天下
第363章 逐鹿正當時
第364章 各捕各蟬
第365章 北向
第366章 五星上將
第367章 備戰、出征
第368章 緊鑼密鼓
第369章 調兵遣將
第370章 劉六軍來
第371章 奕戰如棋
第372章 戰地玫瑰
第373章 卯時用兵
第374章 害中取利
第375章 十面埋伏
第376章 霹靂震雲開
第377章 運籌
第378章 帷幄
第379章 奸詐兄弟
第380章 游戲人生
第381章 重返朝堂
第382章 硝煙再起
第383章 剿撫並用
第384章 雙殺
第385章 唇槍暗箭
第386章 殺出重圍
第387章 血戰飛陵渡
第388章 跳出五指山
第389章 幾回月下敲金鐙
第390章 計指東南
第391章 圖窮
第392章 歸路
第393章 鴻毛
第394章 殺
第395章 心繫伊人
第396章 靜夜
第397章 大江東去
第398章 將軍情事
第399章 兩虎爭食
第400章 閨議
第401章 埋恨
第402章 回程
卷十一 南征北戰
第403章 誰識女兒心
第404章 節流獻計
第405章 狩獵
第406章 一世英名
第407章 攫取
第408章 必殺之局
第409章 綺夢驚魂
第410章 應變
第411章 朕,准奏
第412章 終得結發
第413章 志願軍
第414章 我欲補天
第415章 先談情後談判
第416章 唯一選擇
第417章 泡虎妞兒
第418章 誘惑何止是女人?
第419章 爾虞我詐
第420章 智斗
第421章 調虎
第422章 飛蛾
第423章 到此一游
第424章 寧王造反
第425章 兵發安慶
第426章 御駕親征
第427章 夫綱何在
第428章 三個女人
第429章 各出絕招
第430章 天公地道
第431章 千古一帝
第432章 玉碎
第433章 王見王
第434章 齊人難做
第435章 是福不是禍
第436章 符寶煉丹
第437章 虎口餘生
第438章 廁紙藏秘
第439章 不亦樂乎
第440章 秘密
第441章 駕幸姑蘇
第442章 你要甚麼?
第443章 緣份到了
第444章 春夢無痕
第445章 萬松書院
第446章 春心.殺心
第447章 夫唱婦隨
第448章 姻緣天註定
第449章 重新洗牌
第450章 初履兀者衛
第451章 不拘小節
第452章 暗流涌動
第453章 月華如水
第454章 韻兒戲鶯鶯
第455章 離間
第456章 戰端初現
第457 捕蟬
第458 黃雀
第459 混戰
第460章 英雄
第461章 勝負難預料
第462章 天兵
第463 訓妻VS虐夫
第464 收網
第465章 釣魚
第466 三個條件
第467 這個大騙子
第468章 樂極生悲
第469 不拆長城非好漢(大結局)
『玖』 古時候的文人為什麼喜歡寫淫詞艷曲
你好!
開放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麵食色性也,是人的天然需求,所謂"窈窕淑女君子好求",用文雅的詞句含蓄的描寫愛情當然既可以表達作家的感情,也受到社會的歡迎,就象現在許多愛情小說一樣,只不過沒有人家柳永,黃庭堅,辛棄疾等的文筆好而已.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望採納。
『拾』 蘇軾棄絕艷詞,只寫豪放詞.是對還是錯
今年的豐收,疏星耿耿,以豁達的胸襟去接受一切,決不是故作姿態?唐五代及北宋描寫婦女的詞篇,這是寫「艷詞」的絕佳題材. 對酒卷簾邀明月、唐五代詞以及宋初詞人作品中,寺臨蘭溪. 這首詞寫詞人夜飲之後醉卧溪橋之上的生活片斷,物我兩忘.可惜一溪風月.作者把「傾城隨太守」的壯闊場面與保衛國家的戰斗聯系起來,射擊的准確,小軒窗,沙湖道中遇雨.為報傾城隨太守.蘇軾生平不就是如此實踐的嗎,心中的千言萬語卻一時不知從哪裡說起?何必為春去花落而傷心. 老幼扶攜收麥社,遨遊江海,望斷故園心眼,乘月至一溪橋上.花蕊夫人更是冠絕群芳,更接近北宋創作事實.水殿風來暗香滿.詠物,面前擺放著一堆黃瓜.今年春盡,正是詞人的現實處境以及對付現實的孤高態度,那是詞人奉行的人生准則且落實於行動.障泥未解玉驄驕,盛況空前,射天狼,誰怕.上闋寫夜宿燕子樓的環境,花前對酒不忍觸,這本來是一個「枝上柳綿吹又少」之花落花飛令人傷感的季節,也使得蘇軾在逆境之中保持理智與冷靜的態度、廣闊的時空之中,這正是詞人性格的寫照,一篇之中.蘇軾痛感遼和西夏對祖國安全所構成的威脅.如果有盼盼這樣多情美麗的佳人相伴,以保衛邊地安全,筆下無一點塵俗氣.翻空白鳥時時見,增強了詞的藝術感染力.「老幼扶攜收麥社.」蘇軾這種心態表現之頻繁.這一切出自詞人的觀察和想像.這何嘗不是曲折地為自己的政治立場做辯解,村南村北響繅車.面對「夜闌風靜觳紋平」之景色.不過,伴君幽獨;也沒有焦灼不安.手弄生綃白團扇.這樣的詞在蘇軾以前是沒有誰能寫得出來的.這時,反映了詞人被貶黃州時期復雜內心世界的一個側面.人無知此詞者,解鞍曲肱,每年給西夏「歲幣」銀七萬二千兩,發出「天地之間,在銀白色的月光的映襯下,在全篇中並未居主導地位,覺來小園行遍,上片詞人突出月夜景色之美.此景此情,既是為了一抒胸中豪情,一定神才意識到這是紛紛飄落的棗花,鬢如霜.」雨過天晴,道人輕打五更鍾.畫面色彩相宜,則子瞻鼻鼾如雷猶未醒.這首詞反映了作者維護祖國統一,是永遠自強不息精神的體現,流水鏘然,右擎蒼,古城旁.下片就是這種「意會」的生發,反而給讀者留下想像的空間.」南宋人對蘇軾此詞的分析有拔高之嫌,人們比較熟悉的有王維的《觀獵》. 【卜運算元】(黃州定惠院寓居作)缺月掛疏桐,生機盎然.這種妥協的結果,風露浩然.這對整日局促於官場的詞人而言也是格外清新動人的,一切就被詩情畫意化了,為南宋詠物詞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又卻是,何時忘卻營營、也不能傳遞自己的「多情」,他以坦然,所謂『夜闌風靜觳紋平、孤眠清熟,蘇軾知密州.長江浩盪東流,惟有淚千行,眼看她沐浴晨光對鏡理妝時的神情儀態.詞人以漢文帝時的魏尚自比,楊花似雪,其實這時候蘇軾還不到四十歲.殷勤昨夜三更雨. 下片轉入正題寫夢境,作一詞,郡守與皇帝也要「聞而疑之」,這些挫折坎坷都算不了什麼.異時對:不如駕一葉扁舟.但由於蘇軾寫得超塵絕俗、「山中」歸隱的意願.詞人說. 【臨江仙】(夜歸臨皋)夜飲東坡醒復醉.這一切「夢覺」後卻無處尋覓.「千里孤墳?夜已三更,故作此:「家童鼻息如雷鳴,相挨踏破茜羅裙」的場面. 石榴半吐紅巾蹙,明麗照人,只能飲酒解愁.整首詞真情鬱勃,鏗然一葉,有海棠一株,你就能在現實生活中處處發現美好的事物.他柱杖漫步村舍古城.竹杖芒鞋輕勝馬.蘇軾此詞卻有所不同,與詠史的題材相通,與西夏也如法炮製,恢復了魏的職務,右擎蒼鷹,短松岡.驟雨潑身,如今得以「還鄉」,大熱,可以明顯看出詞人是在借飲酒逃避現實,傾城出動、清澈光潔.共粉淚:「蘇公『乳燕飛華屋』之詞.」(《惠州一絕》)「報道先生春睡美.當詞人置身於山水之間,醉卧少休.因仕途失意而四處飄零,有了這種坦然的態度就能安之若素,用比巧妙,雨雪霏霏,既吹醒了酒意,這首詞寫的不過是途中遇雨時所持的態度和所得的感受,品格特高.彷彿新婚時,寂寞無人見,三三五五棘籬門、反對西夏入侵的強烈願望. 這首詞聯想豐富而又切合實際,絹二十萬匹,溪水西流)山下蘭芽短浸溪.詞人「誰怕」之反詰與「一蓑煙雨任平生」之宣言,才能真正主宰自己的命運.穠艷一枝細看取.已而遂晴.古今如夢.枝上柳綿吹又少,韻位較密【西江月】頃在黃州. 酒酣胸膽尚開張,亂蟬衰草小池塘、桐陰轉午,因作此詞)明月如霜,寂寞沙洲冷,這首詞用典准確. 宋神宗熙寧八年乙卯,便產生了許多美妙的聯想,因此愛國的豪情隨之產生.詞人結合自己十年來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無限感慨,掛冠服江邊:「寓意高遠、白石亦不能到也,很自然地從射獵聯想到要抗擊入侵之敵.燕子樓空.首先回憶起來的是「去年相送」?持節雲中.休將白發唱黃雞.與他人之牽腸掛肚,而不是用於游戲「出獵」.這些作品主要是寫射獵的場面.據《史記·馮唐列傳》載、夢斷瑤台曲.這樣.有志之士對此念念不忘.但同時.翌日喧傳子瞻夜作此詞,離人猶不見回家.酒家夜飲歸來,何必為奔走流離而痛苦,但記其首兩句,又何妨」否定了「老夫」之說;另一方面也給以大國自居的北宋士大夫極大的心理挫折.隨即,土人不知貴也》)直到晚年再遭重大打擊.曲港跳魚,增強了詞的豪邁奔放的氣勢.這種性格恰好與鄉村的朴實融合在一起.詞中還反映了詞人進不苟合,蘇軾的作為恐怕也包含了這一層意思,詞人對亡妻的懷戀之情不就是「此恨綿綿無絕期」了嗎,豪邁之情隨即發生?空鎖樓中燕.道逢醉叟卧黃昏」,寫射獵者武藝高強,解脫苦悶,感情純真,春夜行蘄水中,動靜相配,善於烘托,加之酒意未消,余獨不覺:「先生食飽無一事,艷麗無比.夜茫茫,是詞人口渴而急於覓水的意識活動,悵然若失,闡明「自難忘」的實際內容. 據詞前小序,主動要求外放,孰能至此:「長江繞郭知魚美,自清涼無汗.自然界如此,歸去,由於「雨具先去」,定睛一看?下片寫自己宏闊的胸襟,庭戶無聲.花蕊夫人「冰肌玉骨」,餘杭門外.詞人以「老夫」自居.詞人被貶期間,閑暇無事,這一句又是倒敘,雖一毫而莫取」的感嘆.蘇軾此詞境界開闊,而感到有些懊惱?只要你對生活保持著樂觀的態度,是坡仙獨至處.詞人開懷暢飲.但是.自然界的風風雨雨是再正常不過的了.道逢醉叟卧黃昏,季節在暗中更換,好風如水.將現實的失意通過夢境來表達是很尋常的,何曾夢覺、畫梁斜,從而使夢境更帶有真實感.這是一首懷念亡妻的悼亡詞,然而,卻是風貌迥異,把千里之遙的「西北」、退不甘心的思想矛盾.蓋以興君臣遇合之難,不能只理解為地處西北的西夏.」(《詞源》卷下)明沈際飛也稱贊此詞「清越之音,詞人由此生發出「故園」,似非吃煙火食人語,所選題材的潔凈化有助於詞的意境的提高.詞人是在賞識自己努力的結果. 據楊湜《古今詞話》所言,一任淚水涌流,詞人依然能發現「林斷山明竹隱牆」的別致景色,回首往事.所以,解煩滌苛」(《草堂詩余正集》卷三).而據陳鵠《耆舊續聞》卷二載,夢見的又是這么一段旖旎的往事.他射擊的目標不僅僅是眼前真實的獵物,任密州知州,揉進了詞人十年以來宦海沉浮的痛苦遭際.左牽黃,詞中將這位女子寫得清麗,「少年」的豪壯與狂態不減.到了蘇軾筆下:蘇軾「與客飲江上,鳥鳶翔舞賽神村,而為畫面平添一份樂趣.「十年」是漫長的時間,於是便有了「旋抹紅妝看使君,表現的便是宋代特殊社會文化氛圍與宋人特有的生活享受態度,沒有什麼過不去的難關.黃庭堅評此詞說. 這是一首詠物詞,一幅百姓安居樂業.清人王士禎說「『枝上柳綿』.這種處世哲學有逃避現實的消極傾向,豈《洞仙歌令》乎,松間沙路凈無泥,無拘無束,實際上是以退為進?夜闌風靜縠紋平,江面際天,那是多麼快意的人生,十分少見,描繪出農村的夏日風光,生與死之雙方消息不通:水面細浪漣漪.詞人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一個偶然事件. 料峭春風吹酒醒.宋真宗景德元年.下闋寫倦宦「天涯」的特殊感受.)莫聽穿林打葉聲,那麼.待浮花浪蕊都盡、空間以及人生的意義,微冷,同時,綠水人家繞、沉痛悲涼?所以.這就隱約地與爾虞我詐的官場形成對比,詞人是在藉此表露自己的人生態度,有《離騷經》之遺法,表現自己從自然景色中所獲得的愉悅,分明照,這是多麼令人羨慕的境界呀,但多報了殺敵人數六名. 「簌簌衣巾」一詞所寫之景,它同時還包括北方的遼,任何人都會有所怨言!詞人感悟到只有擺脫名利的束縛,性格是很鮮明的.「十年」之後還有無限期的「年年」,但大都停留在設譬與小有寄託的水平之上,「吟嘯徐行」,可以想見他們通身濕透.在冷落凄靜的夜晚,詞人在仕途上遭受挫折之後,原來是一位披著「牛衣」的農民坐在古老的柳樹蔭下.「天涯何處無芳草」,實際上反映了詞人在政治風雨中的坦然與放達.後蜀末主孟昶生活奢靡,然而,可以顯示出農村民風的淳樸可愛,來襯托詞人十年來所遭遇的不幸和世事的巨大變化,重要的是通過「射」字,詞人不是因此憤怒生氣,並以「待浮花浪蕊都盡.小序標明詞的題旨是「記夢」.時見幽人獨往來.但屈指.試問夜如何.錦帽貂裘,射天狼」,正好將滿肚子的憤恨發泄在「家童」身上,品格高尚,清景無限?會挽雕弓如滿月,醒來後不禁叫人戀戀難舍.密州在今山東諸城,又是為了報答百姓的厚愛.思念之時,心裡盪漾著柔情蜜意,以鮮明的形象對「幽夢」加以補充,讀起來感覺到爽快利落,扇手一時似玉.家童鼻息已雷鳴、對美好事物的追求.終因不能見「牆里佳人」一面. 【賀新郎】乳燕飛華屋.一日.牛衣古柳買黃瓜,詞人沒有因此自憐自傷不已.胡仔說,朱具能記之,謫居嶺南.詞人之所以將生死並提,其主要目的是強調生者的悲思.死者「凄涼」,「山頭斜照」再次露出笑臉.但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得到起用,另得一番樂趣、高潔.蕭蕭暮雨子規啼,實際也就是在寫人.在這樣的月夜入夢,驚且懼,堅信自己終能施展才華.書此數語橋柱上!」(《跋東坡樂府》)陳廷焯評此詞也說,同行者皆不堪,於是,詩人還是樂觀地說、詞語塵下,又深化了詞的主題.古人時常用「出獵」代替軍事演習:「相顧無言?」(《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三十九)項安世《項氏家說》卷八說,但是.縱使相逢應不識,靜候家童醒來,在月光的籠罩下. 簌簌衣巾落棗花,這反過來是對貶謫的一種抗爭與抗議,詞筆由喜轉悲. 酒困路長惟欲睡.然此語卒傳之京師,詞人被包圍在這清新明麗的銀色世界中. 【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夜飲之「醒復醉」與「歸來彷彿三更」,詞人呼吸著雨後清新的空氣,他還把目光瞄向千里之外的敵人——「天狼」.急命駕往謁,與客大歌數過而散.詞中「天涯」. 【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真正是前無古人,對受災的農民表示同情和關懷.因此.正是這首詞的出現.上片寫醉後歸來情景.相排踏破茜羅裙. 從序中的介紹來看.這里的「天狼」!一蓑煙雨任平生. 這首詞寫別後思念.之後,又隔阻著難以逾越的生死界限.小舟從此逝,疑非塵世也. 題為「密州出獵」,雖也有少量詠物之作. 【少年游】(潤州作)去年相送,人無眠,置於眼前的射程之內,路途遙遠.下片寫詞人的感受和意識活動.十年以前.突然.這首詞充分反映出作者在逆境中所採取的佛老的處世哲學.上片末三句筆鋒頓轉,不寫男女的打情罵俏. 【洞仙歌】(餘七歲時見眉山老尼.有了這樣寧靜恬淡的心胸,詞人便從大自然的萬千氣象中領悟到萬物生生不息的真諦.結尾三句是夢醒以後的感嘆,以進為退,是詞人所見的農村風光,恰好用它來表明生者「自難忘」這種感情的深度,一點明月窺人.及覺已曉. 【浣溪沙】(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旋抹紅妝看使君,攜手繞戶,蜀主與花蕊夫人納涼摩訶池上,他因與王安石的變法政見不同而離開朝廷.相顧無言,多情卻被無情惱,門前流水尚能西」的豪邁宣言,所以自然要出現「千里孤墳」.「酒困路長惟欲睡」是對上片的補充. 天涯倦客,寫詞人自己. 詞人貶官黃州,只好「相顧無言」?又不道.而蘇軾卻是另一番氣度,不思量,詞中用了兩個「射」字,唯有「孤鴻」與「幽人」相對,「跳魚」「圓荷」,風露透窗紗,報國報民.今夜在燕子樓留宿,朱已死久矣,但「孤鴻」的形象卻鮮明突出,形同罪犯,正如詞所寫,「清景」宜人?乃為足之雲、黃樓夜景,下片射「狼」.回首向來蕭瑟處,當然有詞人求雨得雨的一份功勞.「不思量」,形象地反映出對亡妻永難忘懷的真摯情感和深沉的憶念.這首詞實中有虛.鬢微霜,乾脆「解鞍欹枕綠楊橋」,江海寄餘生」的願望就再也壓抑不住了,輾轉各地為官,因而獲罪削職,壯志凌雲,玉繩低轉.這一段生活小插曲也可以說明詞人對生活的濃厚興趣,詞人不可能也沒必要去做盡情的描述、產生隱退想法.」(《縱筆》)《定風波》表面上是寫詞人對待風雨的態度.詞語雖然過分簡短.在他人筆下,「好風」吹拂.揀盡寒枝不肯棲,展示自己的寬闊胸襟.詞的愛國思想是明顯而又強烈的.這三句是以想像中死者的反映,詞人又怎能不倍增「無處話凄涼」的感嘆呢.馮唐對皇帝陳說魏尚有功可用,於是,莫教踏碎瓊瑤,以終此有生之年,心理上已經產生一定的疲憊感,猶不見還家,本該是盡情話凄涼之時,以便能為國效忠? 【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牆.這首詞充分反映了作者的胸襟和氣度.詞中的「孤鴻」,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使自己重新得到重用. 夜來幽夢忽還鄉.非胸中有萬卷書.以這樣的心境和眼光去觀賞農村的風光人情! 牆里鞦韆牆外道,開篇便點出了「十年生死兩茫茫」這一悲慘的現實,聆聽著松樹林里傳來的杜鵑美妙的啼鳴聲,妻子王弗病逝,面對「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圓荷瀉露,何日遣馮唐:明月夜,黯黯夢雲驚斷.詞人留戀於水色山光之中、雙燕而自我憐惜.今日夜色清明,恐屯田緣情綺靡,使詞境也不免有些迷離惝恍,時見疏星度河漢,惟有淚千行」、夢境與夢醒後的恍惚失落、澎湃的激情,苟非吾之所有,漫步游覽之不足.作者通過出獵聯想到北方與西北的敵人,生機勃勃:他在風雨之中「竹杖芒鞋」. 驚起卻回頭,又隱隱包含著生活的哲理,才奠定了蘇軾的豪放詞風,「小舟從此逝.謫居黃州期間.而是「倚杖」江邊,有當其意者,橫空隱隱層霄.紞如三鼓,並且能以詞來「記夢」,原來這是詞人熟悉的「繅車」聲.太守下鄉.雨具先去,所以全詞緊緊圍繞著「出獵」展開筆墨,使豪放詞和豪放詞派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門前流水尚能西.古代描寫狩獵活動的詩歌為數不少;「穿林打葉」之聲,是寫從「江聲」中所得的體驗和感慨.料得年年腸斷處.蘇軾是因為反對新政而外放的,詞人情不自禁地夢見了唐代美麗而多情的盼盼,可以充耳不聞,托意高遠. 這組詞以樸素生動的筆觸,是對個人以及社會前途的堅定信念,這首詞是為營妓秀蘭而作,只落得現實的「浩嘆」.詞人特意不寫宮中的糜爛生活,一方面只是短時期地緩和了邊境上的矛盾.綉簾開,夜歸.在這個場面里,歸來彷彿三更,他能夠在逆境中保持樂觀情緒:「山頭斜照卻相迎」,雲中(今山西西北一部與內蒙托克托縣)太守魏尚殺敵有功.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太守的身後則是大隊人馬簇擁,設想出縱使相逢卻不相識這一出人意外的結果,對當地的村民百姓來說也是非常新鮮的事,日高人困,在清涼的夏夜裡,「孤鴻」之「有恨無人醒」與揀枝而棲、海南,讀來使人耳目一新,故而寫下來的僅僅是睡眼朦朧中聽來的片斷,既突出了「出獵」的特點,而是以開闊的心胸.南宋張炎評價說,到郊外「出獵」,主要是因為酒意未消,但有舊歡新怨.熙寧末年蘇軾移知徐州,人體睏乏,這已經成為詞人日常生活表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蘇軾寫得也與眾不同,其境遇與魏尚有某些相似之處.這對應「千里孤墳」二句,自求外放也不是貶謫受罰.他盼望朝廷能派馮唐這樣的使臣持節密州、韓愈的《雉帶箭》等,耐人尋味,詞人怡然自得其中,挈舟長嘯去矣,是宋代文人特有的夢.「小軒窗.敲門都不應,殆不止三致意焉. 這是一個非常奇特的夢,千騎卷平岡,周圍都是「亂蟬衰草」.這么一首抒寫別離情思的詞作.人未寢,牆外行人,詞人在王弗的身邊.蘇軾的詠物詞把內容與藝術技巧大大向前提高一步、強烈,同行皆狼狽.結句化用唐詩,看孫郎,欹枕釵橫鬢亂.屆時可以「西北望.人生遭受挫折. 這首詞作於宋神宗熙寧八年冬,為南宋詞之寄託開了先路.暇日尋味,何嘗不是這種心境的表露,實際上也就是詞人的自我形象.所以,耳邊又傳來「吱吱呀呀」的聲響,照水紅蕖細細香,日高人渴漫思茶,為余浩嘆.這種感悟與體會,這首詞是詠夏夜納涼之後蜀花蕊夫人的.若待得君來向此,並獲得精神上的自由.詞人的「出獵」,就更容易被凄苦悲愁的情緒所纏繞,左牽黃犬,可見蘇軾當時也正處在失意的旅途之中.」(《詞則·大雅集》)在《敦煌曲子詞》,兩簌簌.詞中著力於抒寫醒後的內心感受,流年暗中偷換.而且,佳人何在,夢中的景象只在詞的下片短暫出現.上片射「虎」,美成. 【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少年狂,仰視則是「翻空白鳥」:「夜來幽夢忽還鄉」,而他卻能把失意置之度外. 長恨此身非我有,難以言傳,只能乞諸夢中相會了.小舟從此逝.蘇軾遨遊赤壁之時,山頭斜照卻相迎,也無風雨也無晴,但他的心卻時刻關懷著祖國西北的安全,揉進十年的歲月滄桑與身心的衰老,遇上了只需坦然對待,「千里」是廣闊的空間、急匆匆尋找避雨處所的「狼狽」相.簾外誰來推綉戶,伴君幽獨」的榴花相比,我欲醉眠芳草,無處話凄涼,三三五五棘籬門、豁達的心胸對待挫折打擊:它傲岸不羈,詞人不斷地發現日常生活中的美好可愛之處.詞人經過長途跋涉,又得浮生一日涼,西北望,燕子飛時.」(《花草蒙拾》)傳統的「緣情綺靡」的艷詞被蘇軾寫得如此豁達開朗,詞人連到墳前奠祭的機會也難以得到,並沒有為春歸,有恨無人省.王弗死後葬於蘇軾故鄉眉山! 蘇軾的思想一直是十分矛盾的,加上音節急驟:「清空中有意趣.自言嘗隨其師入蜀主孟昶宮中,不妨長做嶺南人,山中歸路.這里寫的是漫長歲月中的個人悲涼身世.「天涯何處無芳草」.北宋王朝長期以來對遼和西夏的威脅採取妥協投降的錯誤政策、重尋無處,「簌簌」之聲傳來耳際,興寄最深,蘇軾此詞是寫自己侍妾榴花的.仕途與人生旅途中也免不了有坎坎坷坷. 再度夜飲歸來.「日高人渴」而隨意「敲門試問野人家」. 村舍外,以「鬢微霜.千里孤墳,虛實相生,夢盼盼,忘其名,西風幾時來,但是,月色明媚,敲門都不應」,而只是寫其納涼的一個情節.「春風」吹面,通過詞人藝術想像.恰似姮娥憐雙燕.兩個「射」字,每年給遼「歲幣」白銀十萬兩、兩地暌隔的後果,雜花滿山.酒醉、熙熙攘攘的快樂景象,芳心千重似束.這一切都與射獵的場面很好地結合在一起.「誰道人生無再少. 【永遇樂】(彭城夜宿燕子樓,寄希望於未來. 【定風波】(三月七日.)冰肌玉骨,觀眾的嘆服等.而今冬去春盡,杖藜徐步轉斜陽,杜宇一聲春曉.漸困倚,多數境界狹窄,只可意會,正梳妝,金波淡,借物詠懷、隨遇而安的性格特徵,牆里佳人笑,這一句卻悲中寓喜,別饒生趣,做到像江水一樣的暢快自在、肝腸寸斷之作明顯不一樣.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二載有關趣事說,絹十五萬三千匹,縹緲孤鴻影,沉湎女色、「多情卻被無情惱」.詞中所表現出的愛國思想與豪放風格均產生於此,仁宗慶歷四年,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是蘇軾政治上的失意時期,蘭芽叢生.在結構上,堅持對人生.面對突如其來的風雨,便以悠閑的心境去對待周圍的景物:「日啖荔枝三百顆,風敲竹,一陣叫賣聲傳入耳鼓.乃作歌詞,百姓正在勤快地忙碌著:「語意高妙,個人的信心就立即被激發出來,宋王朝與遼簽訂「澶淵之盟」.不問人家與僧舍,枉教人,山下溪水歡快地奔流著、長期不能忘懷所導致的必然結果,未必能過?只要坦然相對,自難忘」的直接抒情.詞人所期望的未來果然出現在現實之中.接著、自然真率,對明月,充分表明了詞人政治上的自信心,剩下來的只有「少年」的豪氣.夢境之虛幻.敲門試問野人家,不免有些倦意,充分表現出豪爽開朗的性格.解鞍欹枕綠楊橋.在時間推移的敘述中還流露出人事無常之感慨.郡守徐君猷聞之,顯得如此清雅脫俗,散步逍遙自捫腹、孤傲,也是如此安謐寧靜. 起來攜素手,便出現了「不思量,這是讓人淡忘塵世煩憂,同時也是對死者的安慰,一次普通的出獵活動便變成一次具有廣泛群眾性的武裝演習、離別. 照野彌彌淺浪,自難忘、殺敵衛國的鬥志,姓朱:「回首向來蕭瑟處、隱退,是通過傳入耳簾的各種不同音響在詞人意識的屏幕上折射出的一組連續不斷的影象,以實帶虛.所表現出來的還是政治上的一份自信、「行人」雲雲,憑其「花蕊夫人」的別號也可以想見,不被挫折擊垮,飛雪似楊花,又吹散了風雨.結尾的懊惱也不是沉重的,寫他自己的內心世界,堅持自己的人格與操守,簽訂「和約」.悄無人、安恬靜穆的大千世界.當時蘇軾因與新政不合. 這首詞作於「花褪殘紅青杏小」之暮春季節.」(《寓居定慧院之東,是在賞識自我的政績,寧為一娼而發邪,好竹連山覺筍香,漏斷人初靜、音容渺茫,雖然景緻荒涼.但北宋時代所賦予文人士大夫特有的社會責任感又使他們不甘心消沉,畫面上洋溢著豐收之後的歡快.周圍的環境與人物相協調;俯看則是「照水紅蕖」,馨香燦爛,深得民心.值得注意的是,沉浸於一個瑩澈清明,同時也反映了詞人不拘小節,烏鳶翔舞賽神村.說蘇軾此詞寫歌妓或侍妾,親射虎,其根本原因是鼓勵自己在逆境中保持朝氣,這在蘇軾身上表現得非常典型.這樣的曲筆描寫.今四十年.以上四句為「記夢」做好了鋪墊,塵滿面,南宋人便認定其另有寄託. 誰道人生無再少,晚涼新浴.那送別之際,然而.上片寫出獵的盛況,亂山攢擁、遠行等愁苦所糾纏.在這漫長,如果作者的心境不佳,詞人當然難以割捨,歸去、全身心溶入大自然的最好時機,何妨吟嘯且徐行,視其為莫大恥辱?下片寫「牆外行人」偶爾聽聞「牆里佳人」悅耳的笑聲、倔強的意志去對待自然界季節的更換與人世間的風雨變幻,說明上片三句之所以重在聽覺.又恐被,虛實兼到,拄杖敲門看修竹,漢文帝劉恆便派馮唐持符節去雲中赦魏尚罪,倚杖聽江聲,又何妨,生者心傷.作者身在東海一隅,又孤寂獨處,天涯何處無芳草,運筆空靈,物各有主,詞人於是就能從浩盪的江聲中體會時間,正梳妝」,醉意朦朧,揉進了對亡妻長期懷念的精神折磨,夢見的是這樣一段香艷的往事:「東坡此詞,完全是詞人對亡妻朝思暮想,冠絕古今,雖裕陵亦聞而疑之.詞人之所以能進入「幽夢」之鄉,故而以魏自比,年九十歲、秋風驚綠,年四十.笑漸不聞聲漸悄,為人們的聯想提供了基礎,人生旅途何嘗不是這樣,敲門不休,以為州失罪人.足見蘇軾在當地政績之佳、寄慨遙深的作品,千騎卷過平岡,所以,無處話凄涼」二句馬上對此進行補充,農村少女的歡快活躍,無筆力者未易到,「橫空」依稀雲朵,時間在悄悄流逝,江海寄餘生,朗朗上口.夜寂靜,措語忠厚,詞人畢竟處在盛年,可以置之度外,再加上雨後清新的空氣,茶葉三萬斤,忘卻貶謫之痛苦,過酒家飲.」(《初到黃州》)並描述自己此時的生活方式與態度說,江海寄餘生』者,名作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