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盤古開天地 出自那篇神話小說
山海經
<盤古開天地>選自_山海經_,故事運用_神話_和__現實生活結合_,表現巨人盤古的神力,解釋宇宙的起源,是對人的力量的幻想和歌頌.你還知道哪些中國古代神話故事,請用4字短語列出3個:_女媧補天_,_後羿射日_,_八仙過海_.嫦娥奔月.
Ⅱ 盤古開天地這個故事是來自古代神話的哪個小說集還有什麼也來自這本故事集
出自《山海經》,其他故事還有:女媧補天 ,誇父追日,精衛填海等。謝謝採納。
Ⅲ 《盤古開天地》這個故事來自古代神話小說集《什麼》
很早了,人類初有智慧應該就有了盤古開天的傳說,後人只不過是把這些編在神話傳說里,具體記載請看:山海經
Ⅳ 盤古開天地這個故事來自古代神話小說集《____》除此之外、《____》《____》也是來自這本故事
<盤古開天地>選自《山海經》, 除此之外、《後羿射日》《八仙過海》也是來自這本故事集。
Ⅳ 盤古開天地,這個故事來自古代神話小說集的哪個
盤古神話
關於天地開辟的神話。盤古神話,始見於《藝文類聚》所引三國時吳人徐整的《三五歷紀》和清人馬驌《繹史》所引《五運歷年紀》。
盤古神話的內容大概是說,遠古時天地渾沌象個大雞蛋,盤古就生長在這個大雞蛋中。經過一萬八千年,天和地分裂開來,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天地當中,智慧超過天,能力超過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盤古的身子也每天伸長一丈。這樣又經過一萬八千年,天極高了,地極厚了,盤古的身子也極長了。
盤古臨死時,呼出的氣成了風和雲,聲音成了雷霆,左眼變成太陽,右眼變成月亮,四肢五體變成大地的四極和五方的名山,血液變成江河,筋脈變成道路,肌膚變成田土,頭發和髭須變成天上的星星,皮膚上的汗毛變成草和樹木,牙齒和骨頭變成金屬的礦物和岩石,精液和骨髓變成珍珠和美玉,流的汗變成雨,……盤古用他的身體化成世界萬物。
盤古神話雖未見於先秦古籍,但它和《山海經》所記的燭龍神話卻有相似之處,或者就是這一神話的演變,後來又吸收了南方民族盤瓠傳說的某些因素,才創造出這樣一個開天闢地的神話人物。到明末周遊寫《開辟衍繹》,盤古手裡又給加上了斧頭和鑿子這兩件勞動工具,故事內容發展為包含勞動開辟天地的觀念。
有關盤古的神話,最早在我國南方少數民族民間廣泛流傳。苗,瑤向來崇奉盤古,把盤古看作自己的祖先。壯、侗、仫佬等民族也盛傳盤古,把盤古看作開天闢地的人類始祖。「今南海有盤古氏亘三百餘里,俗雲後人追葬盤古氏之魂也。桂林有盤古氏廟,今人祝祀」①。遠在魏晉南北朝時代,在有壯族先民居住的海南一帶,就有追葬盤古氏之魂的「墓地」;特別是當時作為壯族聚居之地的桂林(。治所在今柳州市東南),競立有盤古氏的廟宇,人們為之「祝祀」。可見盤古在古代壯族人民的心目中也是很受崇奉的形象。
有一篇神話的大意是:最初天地渾沌象一個大雞蛋,盤古就生存在中間,後來大雞蛋爆裂了,於是天地形成了。日月、江河、風雲、草木等等是盤古死後身軀分化而成的:「氣作風雲、聲為雷霆、左眼為目、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獄,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里,肌肉為田土,發髭為星辰,皮毛為草木,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汗流為雨澤,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黎虻②。」
這種說法,古籍文獻也有記載。如「昔盤古氏之死也。,頭為四岳,目為日月,脂膏為江海,毛發為草木」③。桂西一帶,今天還在民間流傳著這樣的《盤古開天闢地歌》:
盤古開天地,
造山坡河流,
劃洲來住人,
造海來蓄水。
盤古開天地,
分山地平原,
開辟三岔路,
四處有路通。
盤古開天地,
造日月星辰,
因為有盤古,
人才得光明④。
(摘自黃現璠著《壯族通史》)
註:①梁任昉:《述異記》。②徐整:《五運歷年記》、《絳史》卷一。③梁任昉:《述異記》。》。④七朝榮唱,廖元田、農達奴記錄:壯族文學史調查組搜集
Ⅵ 盤古開天地來自於哪個古代神話小說故事集的
源自《山海經》中的《搜神記》,其中還有神農嘗百草,天仙配(就是董永七仙女),嫦娥竊葯升天(嫦娥奔月)等。
Ⅶ 盤古開天地是來自古代神話小說集什麼
最早見於三國時期吳國徐整著的《三五歷紀》。
盤古開天的主角是盤古,是中國民間神話傳說人物,最早見於三國時期吳國徐整著的《三五歷紀》。在太古的時侯,太空中飄浮著一個巨星,形狀像是一個雞蛋。就在那巨星的內部,有一個名叫盤古的巨人,一直在用他的斧頭不停的開鑿,企圖把自己從圍困中解救出來。經過一萬八千年艱苦的努力,盤古揮出最後一斧,只聽一聲巨響,巨星分開為兩半。盤古頭上的一半巨星,化為氣體,不斷上升;腳下的一半巨星,則變為大地,不斷加厚,宇宙開始有了天和地。天和地每日加高三尺,盤古也越高大,成了「頂天立地」的英雄。
Ⅷ 盤古開天地的故事出自哪部古代神話小說集,還有哪些神話故事,這些故事展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什麼
選自《山海經》, 除此之外、《後羿射日》、《八仙過海》、《牛郎織女》、《白蛇傳》、《嫦娥奔月》也是來自這本故事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山海經》是中國先秦古籍。一般認為主要記述的是古代神話、地理、物產、巫術、宗教、古史、醫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容。有些學者則認為《山海經》不單是神話,而且是遠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鳥獸。《山海經》全書十八卷,其中「山經」五卷,「海經」八卷,「大荒經」四卷,「海內經」一卷,共約31000字。記載了100多邦國,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國山水的地理、風土物產等訊息。其中《山經》所載的大部分是歷代巫師、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記錄,經長期傳寫編纂,多少會有所誇飾,但仍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