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穿越重生 > 董乃斌中國古代小說

董乃斌中國古代小說

發布時間:2021-09-01 14:46:30

A. 中國古典文學代表書目

1、《山海經校注》,袁珂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詩經注析》,程俊英、蔣見元注析,中華書局。(亦可用其他《詩經》全注本,如陳子展《詩經直講》等)

3、《楚辭補注》,(宋)洪興祖補注,中華書局。(亦可用其他《楚辭》全注本)

4、《春秋左傳注》,楊伯峻編著,中華書局。

5、《論語新解》,錢穆註解,三聯書店。(亦可用其他《論語》全注本)

6、《孟子譯注》,楊伯峻譯注,中華書局。

7、《老子校釋》,朱謙之校釋,中華書局。(亦可用其他《老子》全注本)

8、《莊子集釋》,(清)郭慶藩集釋,中華書局。(亦可用其他《莊子》全注本)

9、《史記》,(西漢)司馬遷著,中華書局。

10、《漢書》,(東漢)班固著,中華書局。

11、《三曹詩選》,余冠英選注,人民文學出版社。

12、《樂府詩選》,余冠英選注,人民文學出版社。

13、《六朝文絜譯注》,(清)許槤選,曹明綱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4、《曹植集校注》,趙幼文校注,人民文學出版社。

15、《陶淵明集箋注》,袁行霈箋注,中華書局。(亦可用其他《陶淵明集》全注本)

16、《世說新語校箋》,徐震堮校箋,中華書局。(或用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中華書局)

17、《搜神記》,(晉)干寶著,汪紹楹校注,中華書局。

18、《唐詩選》,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編,人民文學出版社。(亦可用其他大型唐詩選注本,包括沈德潛的《唐詩別裁》,乃至上海辭書出版社的《唐詩鑒賞辭典》、陳伯海《唐詩匯評》)

19、《唐宋詞選》,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編,人民文學出版社。

20、《李太白全集》,(清)王琦注釋,中華書局。(亦可用其他《李白集》全注本,乃至各種規模較大的《李白詩選》)

21、《杜詩鏡銓》,(清)楊倫撰,上海古籍出版社。(亦可用其他《杜甫集》全注本,乃至各種規模較大的《杜甫詩選》)

22、《王維集校注》,陳鐵民校注,中華書局。(亦可用其他《王維集》全注本,乃至各種規模較大的《王維詩選》)劉學鍇、余恕誠撰、中華書局出版的《李商隱詩歌集解》)

23、《唐宋八大家文選》,牛寶彤選,甘肅教育出版社。(亦可用類似選本,或高海夫主編、三秦出版社出版的《唐宋八大家文鈔校注集評》)

24、《古文觀止譯注》,(清)吳調侯、吳楚材選,李國章等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5、《唐人小說》,汪辟疆校錄,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本。

26、《宋詩選注》,錢鍾書選注,人民文學出版社。

27、《宋詞三百首》,朱孝臧選編,唐圭璋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8、《蘇軾選集》,王水照選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9、《陸游詩選》,游國恩選注,人民文學出版社。

30、《稼軒詞編年箋注》(修訂本),鄧廣銘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31、《資治通鑒》,司馬光著,中華書局。

32、《全元散曲》,隋樹森輯,中華書局。

33、《明詩選》,杜貴晨選注,人民文學出版社。(亦可用其他明詩選本,如《明詩別裁》之類)

34、《清詩精華錄》,錢仲聯、錢學增選注,齊魯書社。(亦可用其他清詩選本,如《清詩別裁》之類)

35、《近代詩鈔》,錢仲聯編輯,江蘇古籍出版社。(亦可用其他近代詩選本。)

36、《琵琶記》,(元)高明著,錢南揚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37、《西廂記》,(元)王實甫著,王季思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38、《牡丹亭》,(明)湯顯祖著,徐朔方、楊笑梅校注,人民文學出版社。

39、《桃花扇》,(清)孔尚任著,王季思等校注,人民文學出版社。

40、《長生殿》,(清)洪升著,徐朔方校注,人民文學出版社。

41、《三國演義》,(明)羅貫中著,人民文學出版社。(亦可用其他版本,以下諸書同)

42、《水滸傳》,(明)施耐庵著,人民文學出版社。

43、《西遊記》,(明)吳承恩著,人民文學出版社。

44、《紅樓夢》,(清)曹雪芹著,人民文學出版社。

45、《儒林外史》,(清)吳敬梓著,人民文學出版社。

46、《聊齋志異》,(清)蒲松齡著,人民文學出版社。

47、《老殘游記》,(清)劉鶚著,人民文學出版社。

48、《孽海花》,(清)曾樸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49、《中國文化讀本》,董乃斌主編,上海大學出版社。50、中國文學史,在章培恆、袁行霈、郭預衡主編的三種或劉大傑《中國文學發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版)中,任選一部通讀。

51、魯迅《中國小說史略》,見《魯迅全集》,或單行本,人民文學出版社。

52、王國維《宋元戲曲史疏證》,王國維著,馬美信疏證,復旦大學出版社。

53、劉師培《中國中古文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

54、聞一多《唐詩雜論》,見《聞一多全集》,開明書店。亦有其他版本及單行本。

55、錢鍾書《七綴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56、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上海古籍出版社。

57、《中國歷代文論選》(四冊),郭紹虞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

58、《文心雕龍注》,範文瀾撰,人民文學出版社。(亦可用其他《文心雕龍》全注全譯本)

59、《詩品集注》,曹旭撰,上海古籍出版社。

60、《滄浪詩話校釋》,郭紹虞撰,人民文學出版社。

61、《藝槪》(清)劉熙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62、《人間詞話》,王國維著,人民文學出版社。(此書有多種注釋本,均可參用)

63、《經典常談》,朱自清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64、《經子解題》,呂思勉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65、《詩詞格律》,王力著,中華書局。

66、《書目答問補正》,張之洞著、范希曾補正,上海古籍出版社。

67、《中國目錄學史》姚名達著,上海書店出版社。

68、《中國古典小說導論》,夏志清著,安徽文藝出版社。

B. 記載中國從古至今所有王朝的史書,都有哪些

一般的通史類書,上起三皇,下至滿清,寫到藍朝和紅朝的就比較少了,因為藍、紅朝典故不屬古代史范疇,要了解袁皇帝的故事,恐怕得另尋他書了。
話說,關於妃子。。呃,宮里的那些事兒一般在通史里不會特別提及的。二十五史里通常會寫,不過此書樓主必然不會去看。 -。-

推薦樓主看一套叫做「中國歷史寶庫」的書,通俗史類,學究氣不重,不過是繁體豎排的,樓主看多了也就適應了。

簡介: 《中國歷史寶庫》是一套分敘中國各朝代歷史文化知識的叢書,共十二冊,以散篇小品的方式,不拘一格的寫作風格,把歷史上的大事與小片段,盛衰興亡,原原本本地帶給讀者。「君是中國人,應知中國事。」本書正好作為窺探中國歷史的一個窗口。

給你把書名也發上來:
《文明曙光-上古秦代卷(中國歷史寶庫)》(馮寶志)掃描版[PDF]
《治亂嬗替-魏晉卷(中國歷史寶庫)》(曹文柱)掃描版[PDF]
《胡漢分治-南北朝卷(中國歷史寶庫)》(曹文柱)掃描版[PDF]
《大河滾滾-隋代卷(中國歷史寶庫)》(王素)掃描版[PDF]
《流金歲月-唐代卷(中國歷史寶庫)》(董乃斌)掃描版[PDF]
《亂世風雲-五代十國卷(中國歷史寶庫)》(田居儉)掃描版[PDF]
《兩京夢華-宋代卷(中國歷史寶庫)》(汪聖鐸)掃描版[PDF]
《塞北三朝-遼夏金卷(中國歷史寶庫)》(聶鴻音)掃描版[PDF]
《大漢煙塵-元代卷(中國歷史寶庫)》(星漢)掃描版[PDF]
《枯榮之間-明代卷(中國歷史寶庫)》(劉新風)掃描版[PDF]
《冷月清風-清代卷(中國歷史寶庫)》(趙伯陶)掃描版[PDF]

--------------------PDF的分割線--------------------

或者樓主可以看一套叫做《中國斷代史系列》的叢書,起始同上,簡體橫排。不過此書學術性就較上者要強,不知樓主愛不愛看。

中國斷代史系列-中華遠古史.pdf 詳情 27.2MB
中國斷代史系列-殷商史.pdf 詳情 32.2MB
中國斷代史系列-西周史.pdf 詳情 52.6MB
中國斷代史系列.-春秋史.pdf 詳情 32.6MB
中國斷代史系列-戰國史.pdf 詳情 16.2MB
中國斷代史系列-秦漢史.pdf 詳情 63.9MB
中國斷代史系列-魏晉南北朝史.pdf 詳情 52.5MB
中國斷代史系列-隋唐五代史(上).pdf 詳情 44.6MB
中國斷代史系列-隋唐五代史(下).pdf 詳情 42MB
中國斷代史系列-宋史.pdf 詳情 40.7MB
中國斷代史系列-元史.pdf 詳情 43.9MB
中國斷代史系列-遼金西夏史.pdf 詳情 43.4MB
中國斷代史系列-明史(上).pdf 詳情 35.8MB
中國斷代史系列-明史(下).pdf 詳情 47.5MB
中國斷代史系列-清史.pdf 詳情

------------------詳情的分割線-------------------

上述兩套叢書,在電驢(Very CD)里分別搜索「歷史寶庫」和「斷代史」兩個關鍵字,都可找到並且免費下載。
表告訴我你不會用電驢。 ╮(╯﹏╰)╭

或者,如果樓主嫌書太多眼太花,那就直接看顧頡剛口述、何啟軍執筆的一本小冊子,《中國史學入門》~~

C. 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的理事成員

會長:傅璇琮 新任:陳尚君
副會長:戴偉華、李浩、董乃斌

D. 中國小說與史傳文學的關系和影響

中國古典小說的發展有文言和白話兩大系統,二者和史傳文學都有很緊密的關系。最早用「小說家」這個名詞去收錄古代書籍的《漢書藝文志》是把它視作為子部的,稱為《諸子略》,但所收書籍的性質,照魯迅的說法,則介乎子部、史部之間,即《史略》所謂的「託人者似子而淺薄,記事者近史而悠繆」。其後史家及目錄學家將小說家的范圍不斷擴大,把很多原屬史部的作品轉入小說家,也有一些原屬小說的作品歸到史部去,例如同樣是雜史雜傳的東西,《燕丹子》多入「小說」類,而《吳越春秋》則入於「史部」。此外,文言筆記小說的創作,有一些在內容上也標榜是正史所不載,由作者加以整理收集,如葛洪的《西京雜記》和殷芸的《小說》等,所以文言系統的小說和史書關系千絲萬縷,是很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白話系統的小說,或者是接近現代意義的傳奇小說和史傳文學的關系。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古典小說發展的趨勢,是如何由紀實的史傳著作,逐漸過渡到以虛構為基礎的小說創作,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看到小說文體的發展,也看到史傳對小說創作的巨大影響力。
首先,史傳和小說的共通點是敘事。當然二者發展到後來的性質有不同,歷史講求真實,而小說則容許而且必須虛構。董乃斌的《中國小說的文體獨立》一書中認為文學和「事」的關系有「含事、詠事、述事和演事」四個階段,大概歷史只是述事,小說戲劇則可以稱之為「演事」。
第二,中國歷史著作中的主體「正史」有編年體和紀傳體兩大系統,史書的這種結構,對後來的小說創作有很多影響。尤其是史書主流的紀傳體,它以人物為中心的寫法,對後來小說至少有兩點影響,一是合乎現代小說以寫人為主,小說必須創作出令人難忘人物形象的要求,例如唐傳奇很多便類似個人的傳記。二是在結構上,很多長篇小說的總體結構是一個個人物的遭遇的聯結,人物之間的關系不是很有機的聯系在一起,似乎是分別給人物寫傳一樣,最有代表性的是《水滸傳》和《儒林外史》等。這種結構方式,有自由靈活的優點,也有鬆散零碎的缺點。
第三,是史傳的敘事方式,多採用第三人稱的全知觀點的方法,這一點也為中國古典小說所繼承。所謂全知的觀點,簡單說就是作者是無所不在、無所不知的上帝,對於人物內心和絕不可能為外人所知的隱秘,他可能—一告訴讀者。著名的例子是《左傳》宣公二年鉏麑不忍下手刺殺忠臣趙盾,回來後自殺前的一段心理活動,這種自言自語或心理描寫,從寫歷史的角度看當然是不必要的,但它卻有「遙體人情,懸想事勢,設身局中,潛心腔內,忖之度之,以惴以摩,庶幾入情合理」(錢鍾書《管錐編》語)的好處,而這種寫法,正是後世小說戲劇所仿效的地方。
第四,是寫作精神方面,中國歷史上的幾部巨著對後世小說有極大的影響。例如《春秋》的微言大義,意思就是把自己觀點隱藏起來,讓事實自己來說話,對事件和人物的褒貶由讀者自己去體會。中國古典小說中當然不乏有作者跑出台前,向讀者指指點點,對事件人物直接評論的地方,但好的作品,作者隱退在情節背後,讓小說中的人物的言行來啟示讀者。《紅樓夢》主題的論爭,讀者對小說中人物的愛憎不同,可以說,都是得力於這種隱藏個人觀點的手法結果。又如《史記》的創作,司馬遷一再表示自己是「發憤」著書,自己是「心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的情況下寫出這種巨著的,後來的金聖嘆把《水滸》這些小說也看作是發憤之下的創作,可見《史記》對後世文學家在精神上的感召力量有多大!
明清兩朝小說評論家最愛把小說和歷史著作比附,金聖嘆說「《水滸傳》方法,都從《史記》出來。」毛宗崗說:「《三國》敘事之佳,直與《史記》彷彿。」張竹坡說:「《金瓶梅》是一部史記」,而戚蓼生評《紅樓夢》的寫法,認為:「其殆稗官野史中之盲左、腐遷乎?」可見史傳對中國古典小說的深遠影響。

E. 章培恆、駱玉明主編的《中國文學史》哪位前輩讀過請問怎麼樣

章駱版《
文字
內鏈_點擊實體詞"
target="_blank">中國文學史》是目前國內最好的
文學史
。文字精到,
觀點
鮮明。
簡明版是為初學者准備的入門
讀物
。兩種書目標
讀者
不同,沒有可比性

F. 有沒有一本書寫的是中國從古至今所有王朝的史書

寫中國從古至今所有王朝的史書是《上下五千年》是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歷史科普圖書 ,為現代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學家林漢達所著。

講述了上至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的中國歷史,是一本集中國發展史、重大歷史事件及名人簡介為一身的優秀歷史讀物。作者選擇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據史籍材料,加以組織和剪裁,用現代語言寫出來,通俗易懂。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約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淵源,所以「上下五千年」也就代指整個中國歷史。

(6)董乃斌中國古代小說擴展閱讀:

《上下五千年》由著名的語言學家、歷史教育家林漢達教授與現代作家曹余章先後編著,林漢達教授編寫了寫作提綱和部分篇目,曹余章則寫了剩下的篇目,其中第一版分5冊於1979年問世,東漢以前的部分為林漢達與曹余章合著,其餘的部分是曹余章在林漢達手稿基礎上整理而成。

1991年該書分精華版和平裝版發行了第二版。受其影響和啟發,有了相關讀物「中華上下五千年」,繼而又有了「世界五千年」少兒文學讀物問世。

從林漢達和曹余年版的《上下五千年》,我們知道始篇就是「盤古開天地」、「黃帝戰蚩尤」等經久流傳的民間故事,再有就是有文字記載歷史故事,從客觀的角度列數了古往今來的極具影響人物和事件,及其重大發明發現和貢獻作用。

G. 中國文學史的其他

1. 游國恩等.《中國文學史》修訂版(共四卷),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2-7-1
2. 馬積高,黃鈞主編 《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中下),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5
3. 韓兆琦等.《中國文學史》(全套四冊).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5-1
4. 章培恆,駱玉明,《中國文學史新著》.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9
5. 章培恆,駱玉明,《中國文學史》(上中下),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11-1
6. 錢基博,《中國文學史》(上下),東方出版中心,2008-1-1
7. 錢念孫,《中國文學史演義》修訂版(上下),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5-1
8. 劉大傑,《中國文學發展史》,百花文藝出版社,2007-8
9.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共四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8
10. 林庚,《中國文學簡史》,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5
11. 鄭振鐸,《中國文學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5
12. 駱玉明,《簡明中國文學史》,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11
13.孫靜,周先慎,《簡明中國文學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3
14.鮑鵬山,《中國文學史品讀》,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10
15.董乃斌,錢理群,《中國文學史》(彩色插圖本),貴州人民出版社,2004-6
16.褚斌傑,袁行霈,李修生,李修生,《中國文學史綱要》共四篇,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4—2004-7

H. 《從軍行》中 暗 和 穿 的意思

王昌齡《從軍行》

其四

青海長雲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暗是寫雪山的陰暗和給你感覺吧;還就是回還得意思了

賞析

戰士們有思家之緒,這很自然,因為他們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但戰士的根本價值卻在於他們是祖國安全的捍衛者。現在是這樣,古代也是這樣。

王昌齡的邊塞詩有不少篇章就是表現戰士們為保衛祖國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的。上面這首便是有代表性的一篇。

首句寫邊疆地理位置和環境。一個「暗」字,給人以沉重壓抑之感。次句寫形勢的險惡,他們征戍在邊疆前沿,回望祖國只見玉門關一座孤城。第三句寫戰斗的緊張激烈,語言概括而形象鮮明如見。末句代戰士們立誓,正面地謳歌他們的忠勇。有了前三句的鋪墊,戰士們的誓詞分量才顯得更重。

應該指出,這並不是一首寫實之作。從所涉及的地名看,相距不下千百里。青海湖在今青海省西寧市西,玉門關故址在今甘肅敦煌縣西,而唐朝的西域根本沒有一個樓蘭國,漢代的樓蘭國在今新疆鄯善縣東南。但是詩人為了表現守邊戰士的英勇無畏和愛國熱忱,卻把它們寫到了一首詩里。這在詩歌創作中不但允許,而且是常見的,人們感興趣的是詩中表現的思想和情趣,倘若非要膠柱鼓瑟地進行考證,那就未免多事了

注釋:

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

玉門關:漢置邊關名,在今甘肅敦煌縣西。

樓蘭:漢西域國名,在今新疆蠟羌縣及羅布泊一帶,此地代指唐西邊境少數民族政權。

【原載】 《唐詩名篇賞析》,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 (作者:董乃斌)

(來源:中國文學網)

I. 什麼是有意為小說與無意為小說

它遠繼神話傳說和史傳文學,近承魏晉南北朝志怪和志人小說,發展成為一種以史傳筆法寫奇聞異事的小說體式。唐傳奇內容更加豐富,題材更為廣泛,藝術上也更成熟。唐傳奇「始有意為小說」,標志著中國古代小說創作進入了一個新的創作階段

J. 中國文學

中國文學,一部漫長而輝煌的歷史,一片盛開異卉奇葩的藝術苑圊,一座語言文字砌成的美麗宮殿,搏動著一個偉大民族豐富而深邃的靈魂,五千年古國盛衰興亡的風雲在其中舒捲;中國文學,中華文明最值得自豪的瑰寶,對人類精神寶庫永久的貢獻。《彩色插圖本中國文學史》是一部從上古敘述到20世紀末的文學通史,1995年7月由祥雲(美國)出版公司出版繁體字本,同年12月又由中國和平出版社與祥雲(美國)公司共同推出簡體字本。因為該書文字精簡、編排新穎、圖片豐富多彩且印刷考究,頗得讀者青睞。

【作者簡介】

冰心(1990-1999年)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原名謝婉瑩,生於福州。曾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中國文藝家聯合會副主度。主要作品有:小說集《超人》、詩集《繁星》、散文集《寄小讀者》、文集《歸來以後》、《晚晴集》、《九旬文選》等。作品被譯成多國文字。

董乃斌,1942年8月生於上海,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著有《李商陷傳》、《李商陷的心靈世界》、《中國古典小說的文體獨立》、《流金歲月》等學術著作。

錢理群,浙江杭洲人,生於1939年,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著作有《心靈的探求》、《周作人傳》、《周作人論》、《豐富的痛——「堂吉訶德」與「哈姆雷物」的東移》、《大小舞台之間——曹禺戲劇新論》等。

【該書目錄】

第1篇 文學的誕生
一抹原始的風采
如醉如狂的原始歌舞
奇妙的上古神話
幻想加工過的世界
神話與傳說合流
民族文化的源頭
奇妙的漢字
從結繩記事到圖畫記事
漢字與中國文學的特徵
凝固在金石上的歷史
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
社會風情的生動畫卷
有韻的歷史
光輝的起點
屈原和楚辭
「上下而求索」的悲歌
纏綿凄艷的祭神之歌
「屈平詞賦懸日月」
秦漢散文
萬世文章的楷模
司馬遷和《史記》
漢代辭賦
漢賦的演變趨勢
漢大賦的審美特點
第2篇 詩歌——抒情的時代(上)
漢代詩壇
樂府民歌
文人五言詩
建安詩歌
建安風骨
曹氏三傑
正始和太康文學
憂憤成哀歌
彩縟於正始,力柔於建安
田園詩的開創者——陶淵明
南北朝樂府民歌
江南都市的輕曼之音
北方草原的豪放歌唱
南北朝詩歌
山水知已
「五丁鑿山」之作
永明體
「中間小謝又清發」
「頗學陰何苦用心」
思鄉淚國之作
第3篇 詩歌——抒情的時代(下)
初唐詩壇
齊梁遺風
才高命蹇的四傑
律詩的完成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春江花月夜——詩中的詩
盛唐——中國古典詩歌的頂峰
崛起的詩群
蒼涼悲壯的征戍者之歌
詩、畫與禪的融會
盛唐詩人之冠——李白
詩聖杜甫
別開生面的中唐詩壇
大歷詩人
新樂府詩人
古文家及其詩
險怪與苦吟
最後的燦爛——晚唐詩
風流倜儻話小杜
聲名佳句在,身世玉琴張
唐詩的終結
第4篇 唐宋小說——敘述藝術的勃興
小說前史
「小說」的出現
六朝小說
早期唐傳奇
中唐傳奇
黃梁夢
女性的身影
俠膽的贊歌
歷史小說
小說的結集
唐代的俗文學
宋代的小說
新編志怪與筆記
宋人傳奇
話本小說
第5篇 詩歌變體——詞曲的時代
詞的起源及晚唐五代詞
新興的音樂文學
敦煌曲子詞
《花間集》
一江春水向東流
北宋詞壇
花間、南唐作風的蔓延
慢詞的興盛和言志派的崛起
天才的全能作家蘇軾
淺斟低唱的北宋晚期詞
北宋詩文
宋初詩風與西昆體
詩文革新運動
黃庭堅與江西詩派
宋朝南渡後文學的突變
亘古男兒一放翁
詞壇飛將辛棄疾
白石詞與夢窗詞
田園詩、誠齋體和宋末愛國詩
詩歌批評的傑作《滄浪詩話》
金源文宗元好問
散曲
詞體的蛻變與散曲的興起
元代前斯的散曲
元代後期及明代散曲
第6篇 戲劇文學——表演與敘事抒情的整合
漫長而遲緩的流程
從原始歌舞到唐代參軍戲
瓦舍勾欄中的宋雜劇
金院本和宋金諸宮調
早期的南戲
元雜劇概觀(一)
戲劇黃金時代的到來
元雜劇的內容和體制
「雜劇班頭」關漢卿
優美的愛情劇《西廂記》
群星爭輝的元代前期雜劇
元雜劇概觀(二)
元雜劇的衰微及其原因
元代後期雜劇名家
南戲在元代的流行和發展
元代南戲的藝術發展
「荊、劉、拜、殺」四大傳奇
「南曲之宗」《琵琶記》
明代戲劇
雜劇創作的延續
嘉靖時期的三部重要傳奇
明傳奇的射鵰手湯顯祖
晚明傳奇創作的繁榮
清代戲劇
《長生殿》
《桃花扇》
花部戲
第7篇 明清小說與其他
明代長篇小說
明代城市對經濟與小說熱
羅貫中的《三國志演義》
施耐庵和《水滸傳》
吳承恩和《西遊記》
暴露墮落世網的《金瓶梅》
明代短篇小說
承襲唐宋傳奇的「三燈」
擬話本的風行
馮夢龍的「三言」
凌濛初的「二拍」
陸人龍的《型世言》
明代詩歌
明代散文
清代小說
蒲松齡與《聊齋志異》
吳敬梓和《儒林外史》
曹雪芹與《紅樓夢》
清詩
清詞
清文
呼喚新時代
第8篇 新世紀的文學
文學的轉型
歷史孕育著變革
晚清文學改良運動
五四新文化運動
《新青年》派與《學衡》派的論急
人的發現
文學新形式的產生
文學語言的變革
魯迅
建立規范
京派與海派
大「海」里的弄潮兒
「都市風景線」
「藝術的北京」和它的創造者
「最後一個浪漫派」
中國的現代派詩人
現代劇場藝術的成熟
戰爭年代
戰爭與流亡
地之子
「家」和「財主底兒女們」
生命的沉思
一個蒼涼的手勢
戰爭廢墟上的「哈姆雷特」
知識者的轉化
歌頌與放逐
「別了,司徒雷登」
「計劃化」軌道
放聲歌唱
革命英雄傳奇
文學的受難者
台灣鄉土文學與現代派文學
通俗小說的歷史發展
十年浩劫
文學的歸來
八面來風
新詩潮的崛起
尋找文學的根
話劇的藝術實驗
先鋒小說的興起
後新詩潮詩人
編輯詞條
開放分類:
中國、文學、書籍、文史、貴州人民出版社

貢獻者:

閱讀全文

與董乃斌中國古代小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本重生小說主角秦朗 瀏覽:545
都市小說完結免費豪門隱婚 瀏覽:325
抗日英雄穿越現代當醫生的小說 瀏覽:718
顧西爵小說人物名字大全 瀏覽:60
影帝重生劇本小說 瀏覽:830
小說男主角上官夜 瀏覽:49
邪瓶漫畫小說網 瀏覽:878
主角是女生的校園言情小說 瀏覽:376
悅看小說網資源分享 瀏覽:906
男主強女主弱的仙俠小說 瀏覽:992
替身女帝的逆襲小說排行榜 瀏覽:115
小說這樣寫 瀏覽:29
兩個女子穿越古代的小說 瀏覽:138
女主是網紅重生小說排行榜 瀏覽:867
擁有冒險島技能的穿越小說 瀏覽:445
千章以上的都市仙俠小說排行榜 瀏覽:658
神通板磚有聲小說鏈接 瀏覽:295
男主角叫陰陽的小說全集 瀏覽:596
總裁小說灰姑娘 瀏覽:896
葉辛周鐵有聲小說 瀏覽: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