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一本小說,穿越到明朝的,主角重生在一個又胖又傻的少爺身上,貌似是個王爺的兒子,還是個高官的兒子
是以劉瑾為首的八虎吧= =
明朝又胖又傻的少爺0 0
在明朝朱高熾是出了名的胖子,但是他不算傻。
可他是皇帝的兒子又不是王爺的兒子,
這點我很糾結,不知道怎麼回答好了。
總覺得您說的是朱高熾呢。
② 求穿越小說,穿越到明朝朱允炆和朱棣都喜歡她,最後朱棣奪得皇位而她卻被朱高熾殺了。
朱高熾是燕王朱棣的兒子。 1、當時的皇儲是建文帝朱允炆,太子朱標的兒子。相比下版,朱允炆比朱高熾更仁權愛親民,符合當時政治走向清明穩定的趨勢。 2、朱允炆父親朱標早死,朱元璋本身很喜歡這個大兒子,又覺得虧欠朱允炆,更加喜歡和寵溺朱允炆。 3、朱允炆是名正言順的皇儲,合法繼承人。而朱高熾當時的父親是燕王朱棣,並且朱棣坐鎮北京實力很強,反而是朱元璋擔心會奪權的一大隱患。況且即使朱元璋再怎麼喜歡再怎麼認同朱高熾,其父朱棣尚在,也是先傳位給他的父親朱棣的。沒有兒子還在,直接把皇位給孫子的道理。就像康熙很喜歡乾隆,也是先傳給其父雍正再傳給乾隆的~~~
③ 明仁宗朱高熾的兒子。
朱瞻基
④ 主角是朱棣第十七子朱常洛的YY武俠,不是穿越也不是重生,母親身份卑微,從小和他的十八弟相處很好的小說
朱常洛的母親省份是挺卑微的。。。....但是朱常洛是朱翊鈞的兒子,朱翊鈞是朱厚熜的孫子,朱厚熜是朱見深的孫子,朱見深是朱瞻基的孫子,朱瞻基是朱棣的孫子。。。。朱棣總共只有3個兒子。。。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
你搞錯了吧。。。
⑤ 朱高熾有一個好兒子,這是他能當太子的原因嗎
歷史記載,明仁宗朱高熾從小喜靜厭動,體態肥胖。而且據說身有腳疾,需要兩個內侍攙扶才能走路,而且也總是跌跌撞撞。這對於一生嗜武的明成祖朱棣來說,身體虛弱,形象欠佳的朱高熾並不是他滿意的接班人。

因為朱瞻基的存在,朱棣給朱高熾隔代指定了一個接班人,實際上等於對朱高熾將來作為皇帝的權力已經做出了一些限制和剝奪。朱棣自己當了皇帝之後的第二年,也就是永樂二年,就宣布立朱高熾為太子,而到了永樂八年,就宣布立朱瞻基為皇太孫。
九年十一月,立為皇太孫,始冠。自是,巡幸征討皆從。嘗命學士胡廣等即軍中為太孫講論經史。每語仁宗曰:“此他日太平天子也。”
這意思就是再明確不過了,就算是朱高熾死在朱棣前面,繼位的也是朱瞻基,不會是朱高煦了。
所以,結合以上種種因素考慮下,朱棣最終還是選擇了長子朱高熾,而不是他更喜歡的次子朱高煦。
⑥ 有本歷史穿越小說,主角幫助朱高熾朱瞻基,有跟蒙古打仗神馬之類的,以前看的忘了啥名字,哪位道友知道
看你這本書友多以前了,有一本叫錦衣夜行,你看是不是。
⑦ 找一小說寫的是朱棣兒子!
明朝那些事兒 中間 很詳細 很鮮活
⑧ 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為什麼只當了十年的皇帝
因為朱瞻基在短期患病後於宣德十年正月初三日(1435年1月31日)意外地死去,英年早逝。
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即明宣宗(1425年-1435年),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熾長子,幼年就非常受祖父朱棣與父親的喜愛與賞識。永樂九年(1411年)被祖父立為皇太孫,數度隨朱棣征討蒙古。 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
朱瞻基在性格上,他與其父朱高熾相似,也具有他父親那種對皇帝作用的理想主義的、然而是保守的想法。朱瞻基是文人和藝術的庇護人,他的統治的特點是其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成就。
在位期間文有「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蹇義、夏原吉;武有英國公張輔,地方上又有像於謙、周忱這樣的巡撫,一時人才濟濟,這使得當時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經濟得到空前的發展,朱瞻基與其父親的統治加在一起雖短短十一年,但卻被史學家們稱之為「功績堪比文景」,史稱「仁宣之治」。
宣德十年(1435年)駕崩,終年38歲,葬景陵。廟號宣宗,謚號憲天崇道英明神聖欽文昭武寬仁純孝章皇帝。

(8)重生成朱高熾的兒子的小說擴展閱讀:
人物評價:
朱瞻基天資英暢,敬禮大臣,勤恤民隱,慎於用人,嚴懲貪官污吏,或說臣下有過失,密加詳察,實則加罪,誣陷則重懲誣告之人。 由於他出色的治理出現了即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之後的著名的「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
在明代,朱瞻基是繼朱元璋和朱棣之後,鮮有有作為的皇帝,因為他為大明朝貢獻了一個「仁宣之治」。朱瞻基是一位善於納諫的皇帝,在軍國大事上,能聽取臣下的意見,比如在即位之初,他聽從閣臣、大學士楊榮的建議,率兵親征,平定了懷有不臣之心的皇叔高煦的叛亂, 維護了皇室內部的穩定;
交阯(即安南,今越南北部,明初設有交阯布政使司)叛亂,朝廷數派大軍征剿,均吃敗仗,朱瞻基聽從楊士奇、楊榮等人的建議,停止對交阯用兵,(這個未必是好事,停止用兵,軍費雖然節約了不少,但交阯卻再次獨立了)等等。應該說,宣德一朝,是明代君臣關系最為融洽、政治相對清明、社會較為和諧、經濟穩步發展、邊防比較穩固的時期,基於此,所以史家把這段時期稱為「仁宣之治」。
在施政時,朱瞻基既懂得怎樣授權,也知道如何行使領導權。他在作出一項決定前常常採納三楊的意見,而且傾向於接受或支持大學士和大臣們的建議。
可是,他在強化行政制度和皇帝權威方面,表現了強有力的領導才能。當出現危機時,朱瞻基的行動是果斷和負責的,如在朱高煦的起事和需要作出從安南撤軍的最後決定時就是如此。此外,他深切地關心公正的施政。
雖然他在對待失職的官員時是嚴厲的,但除了懲罰宦官外,他很少判處死刑。他常常主持重要的審判。他一貫命令復審嚴重的刑事案件,而這樣的再審理在他統治時期使數千名無辜者獲釋。
總之,朱瞻基的統治是明史中一個了不起的時期,那時沒有壓倒一切的外來的或內部的危機,沒有黨派之爭,也沒有國家政策方面的重大爭論。政府有效地進行工作,盡管宦官日益參與了決策過程。及時的制度改革提高了國家行使職能的能力和改善了人民的生活,這兩者是賢明政治的基本要求。後世把宣德之治作為明代的黃金時代來懷念,這是不足為奇的。
⑨ 推薦幾本寫的好的明末小說
1、《晚明》
作者:柯山夢。
簡介:明朝末年,北國狼煙橫卷,屍骨山積;江南小橋流水,歌舞昇平。朝代末世的內憂外患之中,腹黑辦公室主任強勢崛起,吹響華夏最後的號角。真英雄,改天命。
殘酷慘烈的古代戰爭,真實的明代市井,一個個小人物創造的歷史,展開一幅波瀾壯闊而又溫婉纏綿的晚明畫卷。

2、《明末傳奇》
作者:風中的失落。
簡介: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崇禎年間,隨波逐流無路,亂世逼人反。且看現代人鄭勛睿穿越明末的求生之路。
精彩回顧:楊賀大概也是看不慣這些情形的,作為一名軍人,身處此等的環境之中,簡直就是煎熬,不過職責在身,不能夠忍受也需要堅持,回來的路上,楊賀忍不住在鄭勛睿的面前牢騷了幾句話。
3、《明末邊軍一小兵》
作者:老白牛。
簡介:崇禎七年三月,山西陝西大旱,赤地千里,民大飢。四月,李自成入河南,與張獻忠合兵攻取澄城。七月,後金軍進圍宣府,兵掠大同,沿邊城堡多失守。
大明內憂外患,風雨飄搖!這年的七月,王斗意外來到大明,成為宣府鎮保安州舜鄉堡一普通小兵……
精彩回顧:王斗想了想,還是將未來的軍士武藝等級待遇略為調整,以後武藝考核為上等的軍士,每天可以吃四兩肉。武藝為中等的軍士,每天可以吃二兩半肉。武藝為下等的軍士,每天可以吃一兩半肉。帶兵,每天可以吃一兩肉。
4、《明末行》
作者:千斤頂。
簡介:龐剛回了悲催的明朝崇禎八年,適逢天下大亂,內有李自成作亂,外有滿清入侵,這位城管出身的哥們應該怎麼辦呢?是隨大流等著迎接滿清韃子的入侵還是要拿起菜刀反抗呢?
呃,等等,不是說每一位穿越的哥們都有一根金手指嗎?哥們的金手指在哪裡?哦!該死的竟然是《近代武器網路》?可是俺只是城管不是鉗工啊!誰能告訴我這槍怎麼造啊!
5、《明末風暴》
作者:聖者晨雷。
簡介:崇禎五年。俞國振拔出了刀:凡阻礙華夏前進者,皆殺無赦!
精彩回顧:柳如是暫時只是在為是否放腳而傷腦筋,蔣權卻對著自己面前的一張圖紙在傷腦筋。
他是一個出色的工匠,不僅木匠活兒精湛,在製造織機上也有自己的心得,可是面對這張圖紙,他還是不滿意。
⑩ 求書名~!主角是明朝朱棣的兒子。具體情節忘記了。。
朱高熾
朱高熾,明成祖長子,永樂二十二年八月,成祖病逝後繼位,在位十個月。於洪熙元年五月病死,終年47歲。
朱高熾,公元1395年被立為燕王世子。他生性端重沉靜,言行識度,喜好讀書。由於他的儒雅與仁愛深得皇祖朱元璋的喜愛。不過由於朱高熾喜靜厭動,體態肥胖,行動不便。總要兩個內侍攙扶才能行動,而且也總是跌跌撞撞,因此對於一生嗜武的明成祖朱棣來講,他並不喜歡這個兒子。
朱高熾作為世子的時候確實沒有什麼重大的錯誤,因此廢之無名,很重要的一點是朱高熾的長子朱瞻基敏慧異常,深得朱棣的喜愛,著名的文臣解縉曾經以「好聖孫」來說服成祖,成祖終於下定了決心,於公元1404年立朱高熾為太子。
公元1425年(洪熙元年)5月29日。朱高熾由於心臟病突發猝死於宮內欽安殿。死後被謚為孝昭皇帝,廟號仁宗。
有人曾提出仁宗在位不到一年,因此對於他的貢獻提出了質疑,但是殊不知成祖在位期間有大部分時間都在北征,朝中的政務一直是交給朱高熾來掌管,因此他又充分的時間來推行自己政策,為自己即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如果加上這段時間,朱高熾對明朝做出的貢獻就毋庸置疑了。明仁宗朱高熾一代仁君的稱號當之無魂。
1395至1404年一共當了9年世子,1404至1424年一共做了20年的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