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找本小說,諸葛亮和司馬懿教主角夜觀星相,主角把諸葛亮和司馬懿一起沉到河裡解決了,
這么牛B 的小說?是不是穿越的?找到告訴我,偷偷瞄下。
Ⅱ 關於諸葛亮的耽美同人文
你可以去三國同人吧。雖然貼吧很久之前被封掉了,但是很多精品文章還是在的。孔明做受的文章我看過很多。基本上瑜亮本命還是自成一家的。貼吧里也有很多新文的地址,你點鏈接就可以了。
Ⅲ 主角死後坑諸葛亮司馬懿的小說
一本笑話混三國
Ⅳ 求一篇三國同人(周瑜 諸葛亮)
《青衫濕透》番外之《又見故人來》BY 眉如黛
那個人現在正坐在沙發上看電視。
一邊喝茶,一邊笑個不停,他對我招手:「來,快來。」他這樣叫我。
我坐到沙發上,把茶幾上的茶具隔到一旁,拿起杯子隨意抿了一口,他一隻手肆無忌憚的放在我肩膀上,我甩開,問:「做甚?」他笑的越發歡暢,指著電視上說:「亮亮啊……」我把他踢下去,他拍拍屁股又爬起來,指指電視,笑著說:「這位大叔說的太好了。」
我疑惑的隨著他指的方向看看電視上在講什麼,只見一位發型如烏雲翻滾,汪洋恣肆的中年男子站在講台前,正口沫橫飛的跟觀眾講座,旁邊電視上打出一行字幕:易中天品三國。
我微愣,不由側耳細聽他所言所講,那人在旁邊拿了遙控器把聲音調大了,我聽到那位一幅老學究模樣的男人開頭便是這樣一句:「當時,人們就管孫策叫孫郎,叫周瑜為周郎。「郎」在當時就是小夥子的意思。孫郎就是孫帥哥,周郎呢,就是周帥哥。」
我噴了口中茶,滿臉黑線的問他:「這是在做甚?」那人笑的像一朵皺巴巴的牡丹花,但他的聲音還是溫柔儒雅的,這讓我很不習慣,他笑眯眯的說:「他在考證周郎有多帥。」
我哦了一聲,轉身想走,他拉住我,很激動的說:「孔明,你來聽,講的很好,真的很好的。」我看了他一會,見他如此才學的人信誓旦旦的賭咒,不由得信了幾分,重新做下來,那位老先生已經考證完了周郎有多帥,他這樣總結道:「周郎就是周帥哥,帥哥都是招美女喜歡的,這時候的周瑜可謂是官場戰場情場場場得意,這樣一個人怎麼會去嫉妒別人呢,而且被別人氣死了,這是不可能的。」
我不由點頭,見身邊那人得意的腰板挺得直直的,多少有些好笑,繼續聽下去,見那位先生開始考證空城計。那人在旁邊嘮叨:「空城計嗎?孔明,我為了這一課,補了好多歷史教材呢,沒有親眼目睹,真是三生遺恨呢。」我心中一痛,人生幾多遺恨,若說我有何遺恨,不過是他早去我三旬春秋,我在那世步履維艱,羈旅紅塵,不能早隨他一步。
正覺得心頭苦澀時,見那先生話鋒一轉:「這空城計大家都是知道的,諸葛亮帶了兩個小孩子,焚了一爐香,坐在城上,搞起了卡拉OK啊!司馬懿來到城下大為驚詫,說這個牛鼻子老道他搞什麼搞,城門大開,他開PARTY啊,於是撤軍。」
我這次差點沒吐出一口血,坐在沙發上顫抖的不停,那個人笑的一直在捂著肚子,我再次把他踢下去:「我不看了。」他這次可憐兮兮的扯我的袖子,苦苦哀求道:「再看五分鍾,再看五分鍾就好了。」
我無奈的坐下來,電視的聲音還在不斷的傳過來:「諸葛亮的空城計其實有很多疑點的,不符合邏輯,你想,司馬懿不就是怕他城裡埋伏了軍隊嗎?派一個偵察連進去看看,探個虛實不就完了;再有司馬懿看到諸葛亮在城樓上神色自若,琴聲不亂,說明距離很近嘛,那你派一個神箭手把他射下來行不行?還有,兩軍的兵力懸殊,你把這個城圍起來,圍而不打行不行,何至於掉頭就走呢?」
那人笑的在沙發上滾來滾去,我喝道:「好笑嗎?」他於是不滾了,淺淺笑道:「諸葛亮一生唯謹慎,我反而喜歡不循規蹈矩的你多些。」
他爬起來拍拍我的頭,安慰我說:「沒事沒事,好孩子是不害怕的。」他在諷刺我,我能肯定,我抓住他眼裡那一絲促狹的笑容,想踢他,卻被他捉住腳。
他看著我一直在笑,我突然覺得心跳有些快,他俊美如昔,那笑容我並不陌生,千百年前我們攜手渡過奈河,那佝僂的老嫗平端一碗混濁的茶水,嘶啞的聲音喊:「一喝此水,消煩解憂。」他朝那老嫗露出了這樣的笑容,他說:「謝謝,老婆婆,我們不需要。」
那老嫗翻著白眼,我很久以後才明白那是為什麼——直到我們投入轉生井,千百年,千百回,千百世,因為他的堅持和那一次罄盡所有的賭局——我們廝守在一起的千百年後我才明白原因,那老嫗被他電暈了,每一次轉世被他電暈一次,也有千百次了。
我不看他的臉,心中自然清明長在。
那人的吻落在我頸上,他突然輕輕的說:「覺得無聊嗎?」
我閉目不答,我能想像到他每一世豐神如玉的俊雅,他在我耳邊問:「你會想起離我們遠去的故事嗎?孔明,你現在無聊嗎?」
我不答,我想他知道答案,橫刀立馬,運籌帷幄,逐鹿江山,問鼎中原,三國風雲,種種暢快,我懂,他懂。我懷念,他何嘗不是?
他的氣息噴在耳邊:「送你一個東西。」他不知道從哪裡掏出一個頭盔似的東西,把我拖到書房,按在電腦前,把頭盔按在我頭上,接上電線,然後給我戴上一副墨鏡。
我嚇得不輕,鐵青著臉問他:「你做甚?」睜開眼,卻發現身邊是齊腰的牧草,長風卷過大旗,金戈如殤,夕陽殘照,千萬桿長旗在如血殘陽上獵獵鼓動。
身邊一道數據似的符號晃了一下,我看到那些數字飛快地凝成了他,我驚訝的看著他,他竟然穿著紅色的長袍箭袖,朱冠玉帶,腰誇寶劍,騎著一匹黑色的駿馬,高我整整半個身子。
他很嚴肅的跟我說:「玩家諸葛孔明,本GM此刻隆重向你推出這款角色扮演游戲,僅供內部人員試玩使用。」
我忍下想揍他的沖動,問:「為什麼我們裝備差那麼多。」如果我沒看錯的話,我就是穿一素袍拿一羽毛扇子。他很認真地跟我說:「這跟開發本游戲的本Gm的喜好有關系。」他這樣說著的時候,黑色良駒一直在用蹄子刨著土,鼻翼中吐出白色的熱氣,「騙你的啦。因為我是武將,你是軍師,我們要結伴而行,裝備都是共用的,到了晚上你愛脫哪件脫哪件。」
他笑著補充說明,把我拉上馬,大風颯然中,千軍萬馬在不遠處擺開陣勢,戰鼓齊擂,聲動九霄。我看著那些將天空撕成一片片的戰旗出神,馬背微顛,他勒馬,馬止步不前。那人在耳邊對我說:「孔明,這次,我們先玩出一個蜀國一統的結局,你再陪我玩一次吳國一統的結局,最後試試去輔佐曹操打天下吧。」
我想踢他,終究沒有,他天人之才,為我編一個千百年無數人幾十代的世界,千軍萬馬,黔首黎民,村舍馬匹,皆無半點紕漏,風過有所感,高歌耳邊聞。身後,他的長發撩過我的臉,他一松韁繩,跨馬長奔。轉眼間風馳電掣,風流是建章詞句,丹青是筆走龍蛇,他人綉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可幾人能用旖旎佳句磊落文章說盡三國?
幾人敢在這沃野中策馬,揮斥方遒?
幾人敢在這朝堂上嘯歌,談笑用兵?
唯吾與子同賞,舉目皆春,共往共來。
這一回,那結義的桃園,破損的茅廬都忘了忘了吧。
他在我耳後輕笑:「軍師,這一回,你我攜手,誰敢阻起鋒芒?」談笑間,萬馬千軍近在眼前,他拔劍,劍如春雨,翩躚落下,皎如朗月,橫無際涯。
我們的時代。
又要開始。
——The end——
http://www.lcread.com/bookPage/35399/index.html
Ⅳ 有一本關於郭嘉龐統諸葛亮司馬懿的小說叫什麼
有郭嘉司馬的——三國機密有諸葛龐統的——三國絕對很邪乎
Ⅵ 有沒有關於諸葛亮和司馬懿的BL小說 跪求
去網路貼吧,諸葛亮吧,據說,有很多。
Ⅶ 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同人小說
最好是看三國志``三國演義`沒什麼價值``
其實本人看好的司馬懿``厚黑類型的能忍``也能殘忍`
Ⅷ 跪求諸葛亮同人bg小說
《我與諸葛孔明》 深水城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簡介:群雄逐版鹿,天下三分,權誰能經天緯地,主宰沉浮?
千軍萬馬,強弩彎弓,誰能運籌帷幄,扭轉乾坤?
後世的美名,生前的功績,怎勝得過繾綣情深,相濡以沫?他,布衣素服,躬耕於南陽,一縷柔情已纏心繞指。羽扇綸巾,強弩灰飛煙滅之時,此生所愛已刻骨銘心。誰能知那個與他飄零—生、輾轉一世的女子?她,易釵而弁,相伴於草廬,一世情緣已滲透血脈。
比翼天涯,血濃於水親情難斷,畢生愛戀已深埋心間。情愛最不堪亂世糾纏,唯有結發之約、攜手之誓能至死不渝。不願為紅顏,不願在人後,只願能與君情系一生。攜手看盡人世浮沉,淡盡萬千鉛華,歷盡世事變遷。縱使身先死,然情未滅,一襟相思悠悠傳……
《夢回三國》 多朵(文筆不錯,女主聰慧美麗,基本符合歷史)
Ⅸ 求周瑜和諸葛亮的同人文
以正史三國志為主證據,以其他在史學界有崇高威望的正史為輔,野史和三國演義不予考慮,也請想回貼辯論的朋友引用史料時慎重。 關於這一點我要特別強調,因為野史可靠信較低,後人附會以及美化的地方很多。
1 軍事:周瑜 9分。諸葛亮 5分。
點評:
周瑜:赤壁之戰已經不須多說,這場名垂千古的戰役放到中國歷史上也是少見的以弱勝強的經典之戰,面對精通軍事的強敵曹操和曹操的30萬大軍,周瑜在整個戰役中表現出了完美的治軍,謀略,用人,臨陣指揮,戰前預見等等綜合軍事能力,周瑜一手培養出來的3萬水軍軍團的強大作戰能力也極大地擴大了戰果,正是這一系列缺一不可的優秀軍事素質的全面綜合作用,才有了赤壁之戰的輝煌勝利。赤壁之戰後攻南郡,南郡兵多將廣,戰略要地,周瑜又勝。
此外,周瑜與孫策多年南征北戰,為打下江東基業立下汗馬功勞,百戰百勝——————攻橫江、當利,皆拔之。渡江擊秣陵,破笮融、薛禮。轉下湖孰、江乘,進入曲阿。從攻皖,拔之。 復近尋陽,破劉勛,討江夏,還定豫章、廬陵,留鎮巴丘。總的來說,給予9分。
諸葛亮:三國演義為諸葛亮虛構了大量戰績,但其實赤壁之戰,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定漢中,取蜀,空城計。。。。等等所謂戰績都是羅貫中幫諸葛亮打的。正史上的諸葛亮一生打仗不多,勝利的戰役更少,其最有名的就是北伐攻魏,也就是三國演義里的」六齣祁山「,但每次都以諸葛亮撤退失敗告終。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在正史「三國志」里也早有評價:「理民之干,優於將略,治戎為長,奇謀為短"。可見,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是其短處。
對這個評價,有亮迷提出軍事預見,軍事理論為依據辯駁,但須知一切理論最終都要為實踐服務,諸葛亮的所有軍事理論,用到現實中效果卻都並不盡如人意,五次北伐攻魏,都是興師動眾勞民傷財而去,最後卻都失敗而返,以被司馬懿活活拖死而終。中間雖然有一些小規模戰爭的勝利,但對整個天下局勢產生不了決定性的影響,更不能對魏國造成什麼大的打擊。而在本國方面,卻因為連年征戰勞民傷財,反而加速了蜀國的提前滅亡,不能不說是極大的失敗。這與周瑜定江東,赤壁一戰天下三分的影響完全不能相比。
另外,我國偉大的軍事家毛澤東也認為諸葛亮北伐失敗主要還是在於戰略失誤,而非其他各種客觀原因,「司馬懿更大的智略還在於不戰,使亮自敗」,也就是說諸葛亮是被司馬懿故意拖死的。從這一點看,諸葛亮顯然不能算一個出色的軍事統帥,比不上司馬懿也比不上周瑜。對毛主席的評論有興趣或有疑問,可以自己去研究。
總的來說,諸葛亮雖然敗多勝少,但在軍事上還是有一定才華和表現的,應算一個雖非優秀但卻合格的軍事統帥,故給予5分。
2 戰略:周瑜:9分,諸葛亮,5分。
評價:周瑜的謀略,一是體現在赤壁戰前的分析,一是體現在他予孫權書里的取蜀之見。
赤壁戰前,周瑜的分析極為到位,」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後患。且舍鞍馬,仗舟楫,與吳越爭衡,本非中國所長。又今盛寒,馬無蒿草,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此數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將軍禽操,宜在今日。「極其犀利有眼光,赤壁之戰的勝利也說明了這一點。
周瑜的取蜀之見也極有眼光,周瑜傳記載:是時劉璋為益州牧,外有張魯寇侵,瑜乃詣京見權日「今曹操新折衄,方憂在腹心,未能與將軍連兵相事也。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並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蹙操,北方可圖也。」分析非常到位。
有反對取蜀的人認為周瑜此法不能成功,因為前有曹操後有劉備,虎視耽耽。但前文中已說明,曹操內憂外患,已無餘力對付孫權,而劉備在後方雖然極不情願讓孫權得蜀,但他們最大的敵人依然是曹操,劉備既無實力也無勇氣跟孫權撕破聯盟在背後偷襲孫權,因為這么做的後果必定是兩敗俱傷,便宜曹操。而周瑜能征善戰,軍團作戰實力強大,劉璋暗弱,軍事和政治能力都極其平庸,又正忙著和張魯作戰,周瑜無論採取偷襲還是正面進攻,勝算都很大。因此周瑜說"規定巴蜀,次取襄陽,憑賴威靈,謂若在握「,非常有把握。甚至可以說這把握比赤壁之戰還大。當年赤壁之戰劉備聽說周瑜只有3萬人要打曹軍30萬覺得他在吹牛,但事後證明周瑜沒有吹牛,取蜀方略更是如此。
諸葛亮:能體現諸葛亮謀略的只有一個隆中對,征漢中和取蜀攻略則是由劉備,法正等人完成。隆中對先天不良,存在著很多問題,毛澤東作為軍事大家,曾經評點說:「其始誤於隆中對,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其終則關羽、劉備、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敗。」認為造成蜀漢滅亡的原因就是諸葛亮的隆中對。中國兵法強調集中兵力,以兵力集中之勢,戰勝兵力分散之敵。這也是毛澤東慣用的策略。三分兵力使本已弱勢的蜀漢兵力不得集中,國勢分散,戰而無功,最終滅亡。
3 用人:周瑜8分,諸葛亮3分。
評價:周瑜氣度寬宏,雅量高致,他為東吳推薦了魯肅等很多人才,每次推薦時都要說對方的才幹十倍於自己。並且每次作戰前,周瑜都會全盤謀劃,集思廣益,聽取下屬的意見,這種習慣在赤壁之戰等戰役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與曹操的善於用人,喜歡聽取下屬意見有異曲同工之妙。給予8分。
諸葛亮:諸葛亮一生唯謹慎,無論是打仗還是用人均如此,他大權獨攬,事必躬親,絕不假手於人,雖然勤奮但卻缺乏全盤戰略的智慧,也無擅長用人的度量和管理人才的才能,致使蜀國人才凋零,到後來竟出現了「蜀中無大將,繆化為先鋒」的情況,用錯馬謖導致北伐失敗更是一大短,而北伐時沒有採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襲計策而採用硬碰硬正面作戰的打法,跟強大的魏國打消耗戰,事後也被證明是完全失策的。而諸葛亮死後任命的楊儀、費禕也很不怎樣。總的來說,給予3分比較合理。
4 政治眼光:周瑜9,諸葛亮8。
點評:
周瑜氣度開闊,胸懷天下,膽略過人,不畏強權,常有為東吳逐鹿天下之雄心。三國志記載:曹操大破袁紹後,兵威日盛,建安七年,下書命令孫權送子為人質。孫權召群臣會議,張昭、秦松等猶豫不能決,周瑜說:」江東兼六郡之眾,兵精糧多,將士用命,所向無敵,有何必要送人質?人質一入,就不得不聽從曹操,有命召就不得不往,受制於人。而好處不過一侯印,仆從十餘人,車數乘,馬數匹,怎能與南面稱孤相提並論?不如勿遣,徐觀其變。若曹氏能率義以正天下,將軍事之未晚。若圖為暴亂,兵猶火也。將軍韜勇抗威,以待天命,何送質之有!」
這番言論非常強硬有魄力,對孫曹二人當時的政治情況分析也很到位,孫權聽了周瑜的話便沒有送人質。曹操心懷怨恨,數年後傾大軍意欲入侵東吳,此次又是周瑜和魯肅力排眾議主張迎戰,周瑜還為孫權精闢地分析了曹軍弱勢和我軍必勝的原因,使孫權堅定了抗曹的決心。周瑜最終以少勝多,在赤壁大破曹軍。而赤壁之戰也以孫吳的大捷和曹操的大敗而告終,周瑜以他卓越的政治魄力和絕佳的軍事才能實現了自己的諾言,奠定了東吳的基業。
諸葛亮:諸葛亮的隆中對應算是一種戰略,前面已與周瑜的戰略一起分析。而以政治眼光而論,個人以為孔明擇主應算是政治眼光的良好體現,孔明選擇劉備,而不選擇孫權或曹操顯然是非常正確的政治選擇。此後聯吳抗曹,東征後再聯吳,都是非常正確的政治選擇。故給予8分。
總的來說,兩人都是奠定本國基業的股肱之臣,平手。
5 胸襟氣度:周瑜9分。諸葛亮5
雖然三國演義為了美化諸葛亮而把周瑜塑造成一個心胸狹窄的小人,但正史中的周瑜氣度寬宏,胸襟廣闊,三國志裴注雲:「(程)普……數陵侮瑜。瑜折節容下,終不與校。普後自敬服而敬重之,乃告人曰:『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時人以其謙讓服人如此。」而同時代人也都紛紛給予了高度評價,「文武籌略,萬人之英」,謀無不成,規無不細,「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等等。
諸葛亮:陳壽《三國志》評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但從三國志中找不出關於他胸襟氣度特別廣闊的例子,而在史學界,關於託孤大臣李嚴為何被貶黜,諸葛亮是否排斥異己大權獨攬的疑問依然爭執不休,眾說紛紜,有人評價諸葛亮是和霍光一樣的「正直的權臣」,個人深以為然。從這方面看,諸葛亮的胸襟氣度比之周瑜頗有不如。
6 氣質風度:周瑜9,諸葛亮6。
周瑜:三國志雲」瑜長壯有姿貌「,翻譯過來就是身材高大又有姿色,有姿色一詞常用於女性,可以推測周瑜長相比較偏向秀氣類。三國演義系小說家言,其對周瑜的描述」儀態風流,姿容秀麗「可以不予採納,但民間更有美周郎之說,而蘇軾更是以「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表達對周郎風採的仰慕之情。
諸葛亮:三國志雲」亮身長八尺,姿容甚偉「,雖然偉字也是贊美,但在三國志里,寫成「身長八尺,容貌甚偉」的就有劉表、蒯越、公孫瓚、何楨、何熙、張既、蔣干、彭羕、孫權、孫桓、程普、呂范、陸績、張溫、朱據等一大批人,顯得非常廉價,可見這句形容只是表示長相端正,中人之姿而已。
因此,周瑜9分,諸葛亮6分應該是比較恰當的。
7 品德忠誠。周瑜10,諸葛亮10。結果:平手。
周瑜:周瑜與孫策內結骨肉之親,外連君臣之義,多年征戰為東吳打下江東基業,立下汗馬功勞,孫策去世後,年輕的孫權即位,東吳人心浮動,周瑜帶兵來歸,雖然軍權在握,但他見眾人對孫權執禮甚慢,就帶頭行君臣禮,擁護孫權,穩定了孫權的地位。後來更是為擴大東吳領土而甲不稍解四處奔波,最後因勞累傷病而死於出征途中,可見其對東吳至死不渝的忠誠。
諸葛亮:先主病逝,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而諸葛亮後來雖然大權獨攬,卻並沒有象曹魏的司馬家族那樣反叛篡位,而是跟周瑜一樣為國盡忠而死,其忠誠可見一斑。
8 內政治理:諸葛亮8分,周瑜4分。
評價:諸葛亮是蜀國丞相,對於他的內政治理三國志中有大量溢美之詞,在此不一一轉述。本傳中所有對諸葛亮善於內政的理由,竟全是由陳壽和他人的評價贊美組成,嚴重缺乏實際證據,而諸葛亮傳中6000多字的傳記,其中竟有將近一半是對話和評論,與別人的傳也大不相同,事例記載嚴重不足。
但三國志畢竟是目前研究三國最可靠的史料,我們給予高度信任,因此仍打8分,給予高度評價。
周瑜方面:雖然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但從側面亦可以看出周瑜的內政才幹——
1 周瑜二十歲就出任縣長,三國志記載他很年輕就「恩信著於廬江」,建立恩信必定只能靠理民才幹,而不可能僅僅靠軍事才能。2 赤壁後周瑜當了南郡太守,而他一死,魯肅和程普都收不住南郡,只能借給劉備,這說明周瑜當太守的能力很強,至少比魯肅強多了。3 周瑜曾幫助孫策資助了不少糧草船隻,對孫策起了很關鍵的作用,這也是後勤內政的一部分。4 周瑜二十四歲就當了太守,駐扎在前線巴陵,除了軍事,應該也監管當地民事的。
總上所述,雖然周瑜內政上表現不多,但上述史料表明,周瑜只不過沒精力搞內政後勤,並不是不會這方面不行,如果周瑜一直活下去的話,後來陸遜當的荊州牧,肯定是周瑜來當的。 但畢竟史書上對周瑜內政記載較少,因此只給予4分。
9 藝術才華:周瑜8,諸葛亮5。
三國志記載:瑜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在音樂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已經達到世人皆知的地步。
而在文學方面,周瑜留世的不多,只有從遺書上可以略窺其文采:「瑜以凡才,昔受討逆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榮任,統御兵馬,志執鞭弭,自效戎行。規定巴蜀,次取襄陽,憑賴威靈,謂若在握。至以不謹,道遇暴疾,昨自醫療,日加無損。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誠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復奉教命耳。方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靜,劉備寄寓,有似養虎,天下之事,未知終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慮之日也。魯肅忠烈,臨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儻或可采,瑜死不朽矣。」
這封遺書全部採用四字駢言,對仗工整,用詞雅緻,既體現了周瑜的戰略思想和臨死不忘王事的忠誠,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他的文學才華。雖然這封遺書是周瑜臨死前口述,時間非常倉促,但還是從中可以看出周瑜高超的文學修養。
諸葛亮:諸葛亮主要作品是前後出師表。前出師表在正史中有記載,後出師表疑點甚多,盛傳是其侄諸葛恪偽造。但在此處我們不以為非,相信乃諸葛亮所作。
總評:周瑜文武全才,於文學音樂方面都頗有造詣,而諸葛亮從正史看,只體現了文學方面的才能。故一個給8分,一個給5分。
10 外交:諸葛亮4,周瑜1 。
這一條我本不想設置,因為無論周瑜還是諸葛亮都沒有特別體現,但似乎有人對此津津樂道,並以此作為諸葛亮外交才能的證據,說明周瑜外交不如諸葛亮,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
諸葛亮唯一能體現其外交才能的只有赤壁之戰前出使東吳,勸說東吳抵抗曹操,但在此之前,魯肅便已勸孫權聯合劉備共同抵抗曹操,三國志魯肅傳雲:肅進說曰:「夫荊楚與國鄰接,水流順北。。。。有金城之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肅請得奉命吊表二子,並慰勞其軍中用事者,及說備使撫表眾,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備必喜而從命。如其克諧,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權即遣肅行。」
從上可見,無論諸葛亮來不來,魯肅已經在勸孫權聯合劉備迎戰曹操,孫權也已經認真考慮接受他的意見了。諸葛亮到東吳後也勸說孫權迎戰,但孫權畏懼曹操兵力,仍然猶豫害怕,於是魯肅勸孫權招周瑜還,周瑜對孫權曉以大計,給他分析曹軍弱勢和我軍必勝的原因,三國志周瑜傳雲:瑜曰:「不然。操雖託名漢相,其實漢賊也。將軍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據江東,地方數千里,兵精足用,英雄樂業。。。。。。。。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後患。且舍鞍馬,仗舟楫,與吳越爭衡,本非中國所長。又今盛寒,馬無蒿草,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此數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將軍禽操,宜在今日。此數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從上可見,促成孫劉聯盟的首要功臣是魯肅,其次則是周瑜對曹操軍事情況的精闢分析使孫權有了信心,諸葛亮既不是促成孫劉聯盟的發起人,也沒能打消孫權對曹操的畏懼使孫權打定主意抗曹。諸葛亮去東吳的主要作用,只是做了做聯絡的信使,一個傳聲筒而已。給予4分應該是恰當的。
周瑜方面,外交本與他這樣的軍事統帥無關,如果一定要談,三國志裴注所引中接見蔣干可為一例,周瑜接見蔣干顯示東吳威儀,而拒曹操誘降,使蔣干沒來得及開口便已噤聲,回去後只得向曹操感嘆」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辭所能間爾「。故評分1 。
總分:周瑜77,諸葛亮58,瑜略勝。周瑜以36歲的短短年華而有如此大的貢獻,不能不說是奇才,諸葛亮36歲時其成就遠不及周瑜,尤其是他的很多才華如內政等都是在人生後半段表現出來。因此周瑜的英年早逝實在是東吳的一大損失。
而與此對比,諸葛亮雖然在歷史上的確是個出色的名相,但在三國演義的吹捧下,民間形象被越來越神化,已經嚴重偏離其真正的歷史形象了。
Ⅹ 跪求 關於諸葛亮和司馬懿的BL小說,書荒啊! 那個,周瑜和諸葛亮的也可以,急!!!!!
曲有誤
戲周郎
周郎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