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世說新語是古代小說的源頭之一么
世說新語》,南朝宋劉義慶編著,主要描寫從東漢到劉宋時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全書共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夙慧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這部書不僅保留了許多珍貴的史料,也因為其語言凝煉、人物形象鮮明成為古典小說的源頭之一。
《世說新語》是一部以漢末、魏、晉士人生活為題材的小說,是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志人小說」的代表作。編撰者是劉義慶。南朝宋彭城(江蘇徐州)人。「志」是記的意思。「志人小說」主要是記述人物言行事跡。
㈡ 世說新語對中國現代小說哪一派影響最大
《世說新語》是記敘軼聞雋語的筆記小說的先驅,也是後來小品文的典範,對後世文學有深遠的影響。唐王方慶的《續世說新語》、宋王讜的《唐語林》、明馮夢龍的《古今譚概》等,都深受其影響。《世說新語》中的「謝女詠雪」、「子猷訪戴」等故事,成為後世詩文常用的典故;另有一些故事,則成為戲劇家小說家創作的素材。
《世說新語》的語言簡約傳神,含蓄雋永。正如(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卷十三所說:「讀其語言,晉人面目氣韻,恍忽生動,而簡約玄澹,真致不窮。」有許多廣泛應用的成語便是出自此書,例如:難兄難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卿卿我我,等等。
㈢ 簡答世說新語的文學成就
《世說新語》這部書記載了自漢魏至東晉的逸聞軼事,是研究魏晉風流的極好史料。可以得到魏晉時期幾代士人的群像,通過這些人物形象,可以進而了解那個時代上層社會的風尚。從中可以看到道家思想對魏晉士人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狀況,乃至整個社會風氣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是記敘軼聞雋語的筆記小說的先驅,也是後來小品文的典範,對後世筆記小說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而仿照此書體例而寫成的作品更不計其數,在古小說中自成一體。書中不少故事,或成為後世戲曲小說的素材,或成為後世詩文常用的典故,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魯迅先生稱它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書」。
㈣ 《世說新語》對後世文學有哪些影響
《世說新語》是記敘軼聞雋語的筆記小說先驅,也是後來小品文的典範,對後世文學有深遠影響。唐王方慶的《續世說新語》、宋王讜的《唐語林》、明馮夢龍的《古今譚概》等,都深受其影響。《世說新語》中的「謝女詠雪」、「子猷訪戴」等故事,成為後世詩文常用的典故;另有一些故事,則成為戲劇家小說家創作的素材。
㈤ 世說新語給中國小說留下什麼遺產
一、志人小說也稱軼事小說,是以記錄人物的軼事和言談為主。它的產生和漢末至魏晉的人物品評和清談風氣有直接的關系。志人小說以劉義慶的《世說新語》為代表,此外還有邯鄲淳的《笑林》、葛洪的《西京雜記》、裴啟的《語林》、沈約的《俗說》、殷芸的《小說》等。
二、《世說新語》的思想內容:全書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雅量、任誕等36門。《世說新語》的主要內容是記錄魏晉文人的軼事和言談,反映了當時文人們的思想精神、人生態度和文化趣味,如《王子猷居山陰》、《華歆王朗》。它記錄了文人名士的種種行為:服食、飲酒、隱逸、清談等等,如《劉伶病酒》等,即所謂的「魏晉風度」。也有揭露豪門貴族的腐化奢侈生活的,如《石崇要客燕集》、《石崇與王愷爭豪》等。還有記述一些愛國志士和優秀人物的,如《過江諸人》、《周處》。
三、《世說新語》的藝術成就和影響:
1.《世說新語》的藝術成就主要體現在語言的運用上,魯迅說:「記言則玄遠冷雋,記行則高簡瑰麗。」(《中國小說史略》)它善於抓住人物性格的特點,以簡練而傳神的語言,通過人物的言談舉止表現出人物的獨特性格,如《儉嗇》篇寫司徒王戎的吝嗇;《簡傲》篇寫鍾會訪嵇康,表現了嵇康傲岸的個性。《世說新語》也善於運用對比的手段,凸顯人物不同的精神和性格,如《華歆王朗》。《世說新語》還善於運用漫畫式的誇張手法來表現人物的個性,如《王藍田性急》。《世說新語》的人物性格刻畫很少用具體細膩的手段,而多是片段式、速寫式的描寫,注重人物內在精神和神韻的表現。明胡應麟說:「讀其語言,晉人面目氣韻,恍然生動,而簡約玄澹,真致不窮。」(《少室山房筆叢》)贊賞的是語言的生動傳神、簡約玄澹。
2.《世說新語》是筆記小說的先驅,對後世此類小說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歷代模仿者不絕,有梁劉孝標的《續世說》、唐王方慶的《續世說新書》、宋王讜的《唐語林》、孔平仲的《續世說》、明何梁俊的《何氏語林》、清王晫的《今世說》等。《世說新語》的許多故事成為古代詩文中的典故或小說、戲曲的創作素材。如元關漢卿的《玉鏡台》、秦簡夫的《剪發代賓》、明楊慎(或題許時泉)的《蘭亭會》等都是從《世說新語》的故事發展而來的。《三國演義》中的楊修解「黃絹幼婦」、曹操叫士兵「望梅止渴」、曹植七步成詩等情節也是來自《世說新語》。此外,「登龍門」、「枕流漱石」、「拾人牙慧」、「一往情深」、「難兄難弟」等成語,也出自《世說新語》.
㈥ 世說新語對後世小說的影響
小說
世說新語是中國最早的小說,在此之前,人們都已「三教九流」為代表,不把「小說家」列入其中,認為他是不正經的家派。可三教九流全是說理的,於是有人便准備寫一部小說,此人便是劉義慶。他開創了中國小說界的先河,為後人寫小說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㈦ 《世說新語》的歷史影響:該如何評價世說新語
一、社會影響
《世說新語》這部書記載了自漢魏至東晉的逸聞軼事,是研究魏晉風流的極好史料,其中關於魏晉名士的種種活動如清談、品題,種種性格特徵如棲逸、任誕、簡傲,種種人生追求,以及種種嗜好,都有生動的描寫,縱觀全書,可以得到魏晉時期幾代士人的群像,通過這些人物形象,可以進而了解那個時代上層社會的風尚。從中可以看到道家思想對魏晉士人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狀況,乃至整個社會風氣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二、文學影響。
《世說新語》所記雖是片言數語,但內容非常豐富,廣泛地反映了這一時期士族階層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及其清談放誕的風氣,是記敘軼聞雋語的筆記小說的先驅,也是後來小品文的典範,對後世筆記小說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而仿照此書體例而寫成的作品更不計其數,在古小說中自成一體。書中不少故事,或成為後世戲曲小說的素材,或成為後世詩文常用的典故,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魯迅先生稱它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書」。
唐王方慶的《續世說新語》、宋王讜的《唐語林》、明馮夢龍的《古今譚概》等,都深受其影響。《世說新語》中的「謝女詠雪」、「子猷訪戴」等故事,成為後世詩文常用的典故;另有一些故事,則成為戲劇家小說家創作的素材。
㈧ 《世說新語》對後世的筆記小說,小品散文的影響
《世說新語》是記敘軼聞雋語的筆記小說的先驅,也是後來小品文的典範,對後世文學有深遠的影響。唐王方慶的《續世說新語》、宋王讜的《唐語林》、明馮夢龍的《古今譚概》等,都深受其影響。《世說新語》中的「謝女詠雪」、「子猷訪戴」等故事,成為後世詩文常用的典故;另有一些故事,則成為戲劇家小說家創作的素材。
㈨ 《世說新語》是六朝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大多、,以短篇為主。
《世說新語》是六朝文言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
《世說新語》是南朝宋時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說集,坊間基本上認為由南朝宋劉義慶所撰寫,也有稱是由劉義慶所組織門客編寫。又名《世說》。 其內容主要是記載東漢後期到魏晉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
《世說新語》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筆記小說」的代表作,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它原本有八卷,被遺失後只有三卷。

(9)世說新語在古代小說中的貢獻擴展閱讀:
《世說新語》的編纂成書固然與劉宋家族對魏晉風流的喜好和社會各層人士對魏晉風流的追慕有關,然而劉義慶之所以對魏晉士人情有獨鍾化大氣力與其門客共襄盛舉還有他個人身世的內在原因。
劉義慶是宋武帝劉裕的侄子,襲封臨川王,劉裕對其恩遇有加。公元424年宋文帝劉義隆即位,剛登基便先後殺了徐羨之、傅亮、謝晦等擁立功臣。宋文帝性情猜忌狠辣,因為擔心自己重蹈少帝被弒的悲劇,嚴格控制並殺戮了大量功臣和宗室成員,這其中就包括名將檀道濟。
在這樣的背景下,劉義慶不得不加倍小心謹慎,以免遭禍。本傳言「太白星犯右執法,義慶懼有災禍,乞求外鎮。」這實際上是劉義慶借故離開京城,遠離是非之地。盡管文帝下詔勸解寬慰但架不住劉義慶「固求解僕射乃許之」。
劉義慶終於得以外鎮為荊州刺史。外鎮後的劉義慶仍然如同驚弓之鳥,心有餘悸。他處在宋文帝劉義隆對於宗室諸王懷疑猜忌的統治之下為了全身遠禍,於是招聚文學之士寄情文史編輯了《世說新語》這樣一部清談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