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主角穿越到古代兵器用馬槊的小說
好多,庚新的那本隋唐小說就是
『貳』 馬槊是從什麼時候使用的,長槍又是什麼時候取代馬槊的,在漢朝軍隊中槍多還是槊多
馬槊從南北朝開始使用,隋唐時期盛極一時,五代走向沒落,北宋時幾乎絕跡了。
因為造價高昂,且只適用於力大藝高的將領,無法普及列裝,所以被淘汰。
自秦漢以來,普通士兵的武器基本是長矛、環首刀和藤牌。
隋唐以後,隨著冶鐵水平的提高,陌刀和橫刀橫空出世,顯赫一時。當然,此時長矛依然是步兵最基本的長兵器,雖然這時候軟桿的長槍已經出現了。可以說,整個中國古代史,長矛都是普通的士兵的基本武器。
只是到了北宋,士兵人數大大增加,武器裝備便又有了變化,最典型的就是長槍和朴刀開始在軍中推廣普及。
長槍造價低廉,又輕便易用,所以很快便取代了笨重的長矛,當然,由於武術的發展,具有韌性的長槍便比笨重的長矛多了幾分靈性。
不過,長槍入門容易,卻是易學難精,且殺傷力和耐久度都不如長矛。
所以,宋以後步兵的主要武器便是長槍、朴刀和藤牌。當然,還有一些簡單的火器,不過不多。
漢朝軍隊不用槊,不過卻有人用戟,當然,用的人也是很少。因為戟比長矛更笨重,更需要技巧,所以,一般力氣小的,武藝一般的,根本玩不動。
漢朝軍隊用長矛和環首刀,長槍也不多,因為漢軍人不多,且素質好,再加上國力也強盛,長矛還是可以普及的。
『叄』 求一本小說,寫的隋末唐初,主角姓楊,好像跟靠山王楊林有關,武將,用的馬槊的兵器!
天下梟雄 主角楊元慶 兵器破天槊 血緣關系:楊素之孫,楊玄感私生子 ;靠山王楊林是他的文藝作品原型
『肆』 馬槊和步槊以及長槍有什麼區別
槊
外觀和用法
在諸兵器中,特別把一丈八尺長,騎兵用的長槍成為槊。當然,一丈八尺這個長度,因時代不同而有些差異。但是,卻都是超過4m的暢達兵器。甚至還有長達6m的長槍。
槊又有「馬X」之稱。長度不一定足一丈八尺,只要是騎兵所用的槍,即稱之為槊。
由於槊很長,自然也很重(最重的達9kg左右),所以不便揮舞,只能用一隻手固定在一定的位置上,利用馬的沖擊力來攻擊敵人。
在宋代騎兵使用的長槍重,也有帶繩的長槍,是用來掛在騎兵肩上,以固定槍位。還有在槍頭上帶倒刺(鉤)的騎兵用的長槍。技能鉤拉敵人,又可以用來防止因刺的太深而拔不出槍。
歷史與發展
槊,這種作為騎兵沖鋒用的騎兵長槍,最早出現在裝甲騎兵盛行的三世紀。現在已經看不到這種兵器,但是,在南北朝稱作《馬槊譜》這本專門技術書中,還有很詳細的記述。
直到火器的出現,槊這種兵器,才隨著裝甲騎兵的小時而退出了古戰場。
騎兵用的長槍(槊),有時也用於步兵,稱之為「步槊」。用槊組成密集了陣形,可有效的阻止敵軍的沖鋒。
在有關槊的使用技法中,有一種稱作空手奪X(即赤手空拳奪取敵人長槍)的技術。唐代猛將尉遲敬德就是這樣的高手。他單騎沖入敵陣,巧妙躲過敵人的攻擊,徒手從敵人手中奪過長槍,刺敵人於馬下,而身未受傷,沖出了敵軍包圍圈。唐高祖李淵之子李元吉也是使用馬X的一名高手。他不服尉遲敬德,向他挑戰,比試高低。李元吉想只用沒有鋒刃的槊柄和他比武,尉遲敬德不允。雙方大戰三個回合,尉遲敬德奪下李元吉手中的槊而大勝。這種空手奪X的技法,多見於比武場上。但是,這種技法,在戰場上也是用的上的有用技法。
古典小說《說唐演繹》中的單雄信,以擅長是槊而揚名天下,甚至對武術界也頗有影響。
歷史小說中的人物和所用兵器,有許多是被藝術加工,甚至是虛構的。但是單雄卻真有其人,且是一名使槊的高手。他是隋末的一員武將,雖有通敵叛國之嫌,但是由於他作戰武勇過人,而每每得到重用。
『伍』 馬槊是什麼東西 和矛、槍有什麼區別
馬槊,是槊的主要形態,中國古代冷兵器,是重型的騎兵武器。
與槍、茅區別:
1、外觀:外觀跟槍矛類似,長度更長,頭較頓,槍身很粗、很結實,騎戰(雙方都是騎兵)時有奇效,是長矛的重型精品版。
2、長度:馬槊分槊鋒與槊桿兩部分,槊鋒刃長達50-60CM,遠遠長於普通的槍、矛類武器。
3、槍頭:馬槊鋒具有明顯的破甲棱,上好的槊也會同寶劍一樣,有八個面。槍的頭較大,相對矛較重,有些甚至為金屬槍身,除了刺以外,還可砍砸,槍頭更細長尖銳,矛頭輕,短,小,中脊隆起,桿子進入到槍頭的一半,屬於輕頭武器。
4、槍桿:馬槊的桿,我國古代軍陣所用,均為硬木槍桿,而且均要求足夠粗,從未有什麼彈性要求。而軍陣用器的矛和槍,全鐵桿的記載很多。譬如王彥章王鐵槍,又或者明末的軍陣用槊大師石敬岩等,尤其推崇鐵槍。
馬槊結構特點:
1、首先外形與槍矛一致,不過由考古可以看出,槊鋒非常長,遠非槍矛的頭可以比。
2、有時會裝備「留情結」防止沖鋒時貫穿敵人無法拔出。
3、馬槊桿為通常使用柘木,是細柘桿浸泡油晾乾後,用魚泡膠黏合而成。
4、橫向纏繞麻繩,勒入槊桿,使橫向受力。
5、再塗生漆,裹以葛布,成為一個整體槊桿。

馬槊使用高手:
高敖曹
南北朝時期,北朝著名猛將。出身世家,其父:高翼,東冀州刺史。《北齊書·高敖曹傳》:龍眉豹頸,姿體雄異。《北史·高敖曹傳》:昂馬槊絕世,左右無不一當百,時人比之項籍。
尉遲恭
唐太宗手下第一猛將,出身世家(曾祖尉遲本真,後魏冠軍將軍、漁陽郡開國公)。尤其善用馬槊,《資治通鑒》:(李)世民謂尉遲敬德曰:「公執槊相隨,雖百萬眾若我何!」。李世民對尉遲敬德勇猛與馬槊武藝評價是極高的。
程知節
唐初猛將,程知節(演義稱程咬金),出身世家,曾祖父程興,北齊兗州司馬。祖父程哲,晉州司馬。父程婁,濟州大中正。《舊唐書》:程知節,少驍勇,善用馬槊。
秦瓊
大唐猛將秦瓊也善用馬槊,《舊唐書》:叔寶善用馬槊,拔賊壘則以寡敵眾,可謂勇。
李存孝
唐末五代第一猛將李存孝,晉王李克用之義子。常持馬槊沖陣,《舊五代史·唐書列傳五·李存孝傳》:存孝每臨大敵,被重鎧橐弓坐槊……萬人辟易,蓋古張遼、甘寧之比也。
『陸』 隋朝小說主角姓李!但不是李淵一族~武器馬槊
書名《篡唐》
『柒』 那部歷史小說主角武器是馬槊
那必須得是隋唐時期的小說了。
推薦看過裡面不錯的幾本吧。
《朔風飛揚》《隋亂》《大明徵伐錄:壬辰風雲》
『捌』 馬槊到底是不是中國原創
馬槊,是槊的主要形態。中國古代冷兵器,是重型的騎兵武器,是長矛的重型精品版。其他槊,還有步槊和冒稱槊的雜槊等分類。基本上,說槊,即是所指馬槊。馬槊分槊鋒與槊桿兩部分,槊鋒刃長達50-60CM,遠遠長於普通的槍、矛類武器。
根據《中國軍事網路全書·古代兵器分冊》主編者、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泰斗楊泓老先生著述,槊起源於漢朝,興起與騎兵為主的戰爭朝代,即:魏晉——隋唐。這一時期騎兵是爭霸天下的決定性力量,重裝騎兵對決促進了裝甲與武器的發展,這個環境造就了中國甲騎具裝騎兵的武器與裝甲的發展高峰。
有關於槊這種武器的詳細記載,是南北朝時期的南梁簡文帝蕭綱編纂的《馬槊譜》。在這本規格極高的書中,記載:「馬槊為用,雖非遠法,近代相傳,稍已成藝」。顯然,對於南北朝時期的中原人來說,槊是一種新出現的武器,而不是「自古以來」。雖然在這之前,更早的《說文》和《釋名》兩本東漢時期的書中,也有關於槊的記載。不過由於這兩本書,前者已失傳,現流傳的版本為宋代版本,後者則是明清時期整理而成。因此僅憑這兩本書,難以證明槊就是在東漢時期出現。不過兩書中,對於馬槊的定義則可以為我們提供極好的參考,其中「槊,矛也。亦做矟,」「矛長丈八尺曰矟。馬上所持,言其矟矟便殺也。」則可以說是槊的一種極好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