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話本小說分為幾類
元代小說是承襲六朝以來兩種體制,即唐代傳奇的文言小說和宋代話本的通俗小說的傳統而發展起來的。但主要成就卻在話本小說方面。
從說話藝術發展而來的話本小說,分為短篇小說話本和長篇講史話本兩類。元代小說大多經明人修改,現存很少。陸顯之編有《好兒趙正》,金仁傑編有《東窗事犯》。這些小說很難確定朝代,一般稱為「宋元話本」。
Ⅱ 擬話本小說分為那幾個部分
代表作品主要有:馮夢龍的《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喻世明言》(簡稱《三言》),凌濛初的《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簡稱《二拍》),陸人龍的《型世言》,周清源的《西湖二集》於霖的《清夜鍾》以及佚名的《石點頭》《醉醒石》等。
Ⅲ 話本小說的話本分類
話本,就是說話人說話的底本,它主要包括講史和小說兩大類。前回者是用淺近的文言答講述歷史上的帝王將相的故事;後者指的是用通行的白話來講述平凡人的故事。宋代的講史話本有《五代史平話》、《大宋宣和遺事》、《全相平話五種》等。這些話本以正史為主要依據,但也采入一些傳說、異聞等,同時也不免虛構,以增強吸引力。它們的情節往往較曲折,篇幅較長。元明清的歷史小說正是由此演變而成的。

Ⅳ 有誰知道什麼叫話本小說有人解答一下下不
話本小說是古代漢族小說體裁名。屬於中國古典小說的一種,流行於宋元時期,又稱宋元話本。當時,隨著商品經濟的繁榮,城市人口的劇增,通俗的漢族民間文學在宋代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話本小說是宋代漢族民間文學的代表。
話本是宋元間「說話」藝人的底本,是隨著民間「說話」技藝發展起來的一種文學形式。
在宋代城市的大眾娛樂場所「瓦肆」中,有一種以講故事、說笑話為主的活動,即「說話」。「說話」分為四家,即小說、講史、說經、合生。四家中,小說、講史最為重要,影響也最大。我們今天所說的小說實際上就包括了宋代的小說與講史這兩種。
話本,就是說話人說話的底本,它主要包括講史和小說兩大類。前者是用淺近的文言講述歷史上的帝王將相的故事;後者指的是用通行的白話來講述平凡人的故事。宋代的講史話本有《五代史平話》、《大宋宣和遺事》、《全相平話五種》等。這些話本以正史為主要依據,但也采入一些傳說、異聞等,同時也不免虛構,以增強吸引力。它們的情節往往較曲折,篇幅較長。元明清的歷史小說正是由此演變而成的。
Ⅳ 宋代講史話本和古白話小說的關系
話本,就是說話人說話的底本,它主要包括講史和小說兩大類。話本在中國小說發展史上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元明清的歷史小說正是由此演變而成的。話本小說對後代的通俗文學和戲劇、曲藝等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作為口頭文學的說唱和演講故事,是古已有之的。「說話」作為一種技藝,追根溯源,魏晉時曹植的「頌俳優小說數千言」,隋人侯白的「說一個好話」已經把笑話、講故事、插科打諢以及動作表演結合起來,只不過演出地點局限於貴族邸宅或文人宴會,表演者也非職業藝人。至唐時衍為「經講」、「俗講」等民間藝術。
唐宋人的筆記中,通常稱故事為「話」或「小話」。大約至唐代,已經有人在市集中以「說話」(即演講故事)為職業或准職業,一般學者都認為這類演講藝術是由佛寺中講述佛經故事乃至世俗故事一步步演變出來的。但唐代在市集中以「說話」為業的藝人沒有留下他們所講述的故事的文字記錄,後人只能在唐五代人筆記如段成式《酉陽雜俎》、趙嶙《因話錄》、王定保《唐摭言》等零星記載中推想所講述的內容,到了宋朝,大都市中游藝場所(瓦子)說話藝術十分繁榮,說話人分成各種專門的行當,各有家數,其中「小說」、「講史」兩門,就是我們現在所稱的短篇小說和長篇小說。不過在宋元時代,是說話人向聽眾口頭演唱的、作為演唱用的腳本,故叫「話本」。
因此,「話本」的原意,是包括所有說話藝術的所有底本而言,短篇小說和長篇講史的腳本都稱「話本」,不像現在這樣單指短篇小說。最早的白話小說是民間說話藝人演講故事的底本,即「話本」。這些話本有的是說話藝人自己創作的,有的是被稱為「書會才人」的下層文人編寫的。
但是,白話小說的雛形,至少在唐代已經出現。唐代的佛寺里盛行俗講和轉變(變文),俗講是僧侶們為了宣揚佛法,用通俗的語言向善男信女宣講經典和佛經中的故事;變文是將佛經中的故事用圖畫一幅幅地畫出來,按圖用通俗的語言和謁贊加以講唱。在此基礎上,又由佛教故事擴大到講唱世俗的歷史故事。敦煌藏經洞中,諸多文獻中出現了以「話」名篇或有「畫本」字樣的通俗講述體小說,如《廬山遠公話》和《韓擒虎畫本》,這是唐代乃至中國小說史上現存的最早一批白話小說。數量雖不過五六篇,但反映的社會生活面卻不狹窄,除《秋胡》可能為「六朝寫本」,《廬山遠公話》為北宋初年抄件外,其餘皆成篇抄定於中晚唐。
唐代話本小說的創作,明顯受到唐傳奇一類文言小說和佛教文學的雙重影響,從作品的表達語言看,不少片斷半文半白,白話語言並不十分純凈;從作品的表達形式看,有的作品在一段散文記述的後面,還會出現幾句謁語,盡管它們帶有文言小說和佛教文學的印記,但畢竟可稱得上是我國文學史上最早的一批話本小說。
唐代話本小說的創作達到了一定的水平,還可以從作品的寫作意圖看。有人從小說情節形態的演進過程來審視作品的成熟與否,設置有單純故事、命運故事和性格歷史三種基本類型。作家關注的是人物的命運遭際,榮辱升沉,塑造了大量的外在命運型的藝術形象,藉以總結某些人生的經驗教訓,寄寓了作者、讀者和聽眾的理想願望。雜取人物種種合成一個,這是文學作品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法之一,這種方法在唐代話本小說中多有出現,如《韓擒虎話本》,箭勝番邦是賀若弼的故事。
史學重歷史真實,文學尚藝術真實。話本小說屬藝術范疇,依據史實又不必拘泥於史實,這些特點在現存唐代話本小說中已表現得比較明顯。唐代話本小說已不再是單純記錄社會現象和佚事趣聞,這與六朝志怪佚事小說那種或意在「發明神道之不誣」或「篡輯舊文,非由自造」之類有了本質區別。即開始了由寫實到寫意,由記錄到創作。
唐代話本雖還帶有明顯史傳文學表達的痕跡,但受唐傳奇一類文言小說和佛教文學表現技巧的影響,已出現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現象:表達不求簡單而求生動曲折,引人入勝;表達角度雖仍以第三人稱全知視角為主,但限知視角和人稱轉換的情況也不時出現。
宋代由於城市經濟的發展,市民階層的壯大,「說話」愈來愈興盛。在南宋,形成「說話四家」,即說話藝人分為四派,各說其專長的題材,所謂「各有門庭」、「各守家數」。清翟灝及近人胡士瑩以南宋耐得翁《都城紀勝》一書中四次出現「之事」、「等事」為依據,分為「小說」、「說鐵騎兒」、「說經」(包括「說參請」)、「講史」四家。
「小說」包括「煙粉」、「靈怪」、「傳奇」、「公案」、「搏刀」、「桿棒」、「發跡變泰」等門類。「煙粉」即煙花粉黛,大多講人鬼幽戀的故事;「靈怪」講神怪妖術的故事;「傳奇」敘人生悲歡離合的軼聞奇事;「公案」講摘奸發惡、審斷案情的故事;「搏刀」和「桿棒」重在描述打鬥的場面;而「說鐵騎兒」專講宋代的戰爭題材;「說經」講有關佛經的故事;「講史」講歷史上興廢成敗、爭戰權謀的故事。「說話四家」的形成,是「說話」伎藝得到進一步發展的標志。南宋形成「說話四家」,後來有所變化。比《都城紀勝》晚出的《武林舊事》、《西湖老人繁勝錄》都提到「小說」、「說經」、「講史」三家。大約「說鐵騎兒」的內容涉及時局,與統治階級發生矛盾而受到限制,沒有得到發展。在元代,「說話」仍然流行。
我國的文言小說到唐代的傳奇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宋代的「說話人」則另闢蹊徑,充分運用「說話」的形式,用道地的口語來改造傳統題材或者吸取現實生活中的題材敷衍成篇,創造了「話本」這一新的文學形式,成了我國最早的白話小說。宋元時代的說話藝術,是包括講和唱兩種表演方式的。有以彈唱為主、說白為副來演述故事的藝術,如演唱「諸宮調」;有以演講為主、同時夾有詩詞、吹彈吟唱的,如「詩話」、「詞話」;也有全部演說故事的,如「講史」。後一種不夾吟唱,只是平常講話一樣,所以稱作「平話」,以別於「詩話」、「詞話」。這便是「講史」稱作「平話」的原因。以「詩話」和「詞話」為名的通俗小說,著名的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和明代蘭陵笑笑生的《金瓶梅詞話》。《大唐三藏取經詩話》的每一章中,都有故事中人物作的詩,近於佛經中的謁贊。它其實是佛寺中的俗講到小說之間的過渡形式,在當初演述時應該也是連講帶唱的。《金瓶梅詞話》則夾有許多詩詞和民間的俗曲,即使不一定如某些研究者所認為的當時也是一種對公眾演唱的話本,但作者至少是有意寫成可唱可講的形式的。此外,明人諸聖鄰還作有《大唐秦王詞話》八卷六十四回,敘述唐太宗李世民建國故事,但其實是長篇鼓詞,與通常所稱的話本不是一回事。
符合現代文學概念中小說體裁的中國白話小說,產生於宋代。《清平山堂話本》保存了我國最早的一批話本,對研究我國白話小說的形成和發展有重要的作用。我國文言小說到唐代的傳奇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宋代的「說話人」則另闢蹊徑,充分運用「說話」的形式,用道地的口語來改造傳統題材或者吸取現實生活中的題材敷衍成篇,創造了「話本」這一新的文學形式,成了我國最早的白話小說。
其次,這些宋人話本經過長期流傳和洪楩等人有意無意的加工修改,難免有「走樣」之處,但總的來說,還是基本上保留了質朴的原貌的。它們描寫俗情世態,真切如現,文字活潑宛曲,趣味盎然,對我們研究宋代社會和宋代文學都是很可寶貴的資料。即以表達形式來說,某些作品已經初具了我國特有的章回小說的特徵。
「小說」與「講史」給文學發展帶來深遠的影響。它們影響了戲曲創作,如宋元南戲、元雜劇及明清傳奇有許多作品取材於「說話」內容。如宋元話本中《京本通俗小說》中的《錯斬崔寧》後來就發展成昆劇《十五貫》;它們也影響了小說創作,如《清平山堂話本》中的《陳巡檢梅嶺失妻》,其中出現善於變幻的「齊天大聖」的猿猴形象,與《西遊記》中的孫悟空有聯系;晚明時出現了許多「擬話本」,即「說話」體裁的仿作。如馮夢龍的《三言》、凌濛初的《二拍》、天然痴叟的《石點頭》、古狂生的《醉醒石》等。著名的長篇巨制——羅貫中的《三國志通俗演義》與施耐庵的《水滸傳》——就是在說話人創作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
參考文獻
[1] 石麟.話本小說研究的新收獲——評《話本小說史》[J]. 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1995, (05)
[2] 張兵.話本小說的美學特徵 [J].人文雜志 , 1990, (6)
[3] 李亞峰.話本小說中入話的發展及其原因 [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院報, 2004,(11).
[4] 王慶華.論清前期話本小說文體之適俗化發展 [J].中文自學指導, 2006,(5).
[5] 王慶華. 話本小說文體形態的初步獨立——《清平山堂話本》文體形態論考 [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1).
[6] 張惠玲. 明末清初擬話本興盛的社會歷史原因探析 [J]. 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2).
[7]王立鵬.論話本在中國小說史上地位 [J].井岡山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1).
Ⅵ 元代話本小說可分為哪兩類
元代小說是承襲六朝以來兩種體制,即唐代傳奇的文言小說和宋代話本的通俗小說的傳統而發展起來的。但主要成就在話本小說方面。從說話藝術發展而來的話本小說,分為短篇小說話本和長篇講史話本兩類。元代小說大多經明人修改,現存很少。陸顯之編有《好兒趙正》,金仁傑編有《東窗事犯》。這些小說很難確定朝代,一般稱為「宋元話本」。
Ⅶ 古代話本小說的什麼特點
話本,就是說話人說話的底本,它主要包括講史和小說兩大類。前者是用淺近的文言講述歷史上的帝王將相的故事;後者指的是用通行的白話來講述平凡人的故事。
Ⅷ 我國著名的古代話本小說有哪些請詳細列出,滿意的話會追加財富。
作者:【明】馮夢龍
話本·小說類(短篇小說):《喻世明言》,《醒世恆言》,《警世通言》
話本·將史類(長篇歷史演義):《有夏至傳》、《東周列國志》、《兩漢至傳》、《平妖傳》、《新列國志》、《盤古至唐虞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