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穿越重生 > 古代小說中的主題

古代小說中的主題

發布時間:2021-07-21 13:03:52

⑴ 中國古代小說中有與鳥的主題類似的嗎

其實你將你的問題直接用網路搜索就能找到答案了。〈精衛填海〉〈牡丹亭〉…

⑵ 西遊記的小說主題是什麼

在中國古典小說中,《西遊記》的內容是最為龐雜的。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內容,既讓佛、道兩教的仙人們同時登場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裡注入了現實社會的人情世態,有時還掉書袋似的插進幾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顯得亦庄亦諧,妙趣橫生。這種特點,無疑使該書贏得了各種文化層次的讀者的愛好。
《西遊記》的出現,開辟了神魔長篇小說的新門類。書中將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和嚴肅的批判巧妙地結合的特點直接影響著諷刺小說的發展。《西遊記》是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高峰,在世界文學史上,它也是浪漫主義的傑作。
吳承恩撰寫的幽默小說《西遊記》,裡面寫到儒、釋、道三教,包含著深刻的內容,它是一部寓有反抗封建統治意義的神話作品。吳承恩本善於滑稽,他講妖怪的喜怒哀樂都近於人情,所以人人都喜歡看。——魯迅
沒讀過《西遊記》,就像沒讀過托爾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一樣,這種人侈談小說理論,可謂大膽。——(法國當代比較文學家)艾登堡
《西遊記》全書故事的描寫充滿幽默和風趣,給讀者以濃厚的興味。——《法國大網路全書》
似庄而諧的神魔小說在中國古典小說名著中,《西遊記》要算是最駁雜的一部書。它糅合進了佛、道、儒三家之言,對這樣一部神魔小說,要想做出比較確切的、與普通讀者的閱讀感受吻合的理性解析,首先考察一下它的成書過程以及作為小說情節主體的唐僧取經故事的演變過程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從這中間可以比較清楚地看出,這個本來是弘揚佛法的故事怎樣會加入道教的內容,又怎樣蛻變為富有文學魅力、情趣的小說,以及由其自身矛盾所形成的藝術特點。
在中國古代小說中,《西遊記》是一部思想性和藝術性都臻於第一流的偉大作品。它也是明代長篇小說的重要流派之一—神魔小說的代表作。它在神魔小說中的地位,相當於《三國演義》之於歷史演義小說。
神魔小說通常由兩個部分組成。一個部分叫做出身傳,另一個部分叫做靈應傳或降妖傳。《西遊記》的結構也是這樣。第一至十二回是全書的引子,其中前七回講孫悟空的出身和大鬧天宮等故事,為他的神通廣大和後來追隨唐僧去西天取經提供背景材料;第八回至第十二回則介紹小說的另一主人公唐僧,交代取經的緣由。第十三回至第一百回,是全書的主要部分,演述唐僧、孫悟空師徒四人降妖伏魔、西天取經的故事。
孫悟空出身傳中的大鬧天宮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機智的、堅強的孫悟空的形象。他具有強烈的反抗性格,藐視腐朽無能的天宮統治者,喊出了「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號。正像有人所說的,「如果沒有歷史上發生的許多次規模巨大的、猛烈地沖擊了封建王朝的農民起義、農民戰爭,大鬧天宮的情節不可能想像得那樣大膽,孫悟空作為一個叛逆者的形象也不可能塑造得那樣光彩奪目。」西天取經的故事表現了神魔小說的兩大主題:尋找與追求,斬妖與降魔。《西遊記》把二者巧妙地聯系和結合起來。它告訴人們:為了尋找、追求、實現一個美好的理想和目標,為了完成一項偉大的事業,必然會遇上或多或少的、或大或小的、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必須去頑強地戰勝這些困難,克服這些挫折。
後一部分主要描寫了西天取經克服八十一難的艱巨性,曲折地反映了現實社會的矛盾,路上的妖魔既是害人的自然力量的化身,更是給百姓造成苦難的封建社會邪惡勢力的化身。作品通過取經人和妖魔的斗爭及神佛與妖魔之間的關系表現了廣大人民群眾戰勝困難的樂觀精神和封建時代的統治階級統治的腐朽、秩序的混亂

⑶ 中國四大古典小說揭示的主題是什麼

西遊記:廣泛地揭露和批判了黑暗的封建社會,歌頌了對天宮、地獄統治者及危害人回民答的妖魔鬼怪的反抗斗爭。

三國演義:描寫的是從東漢末年黃巾軍起義到西晉初年三國歸晉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反映了蜀魏吳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斗爭以及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在對三國態度上,尊劉反曹鄙吳是民間的主要傾向,而表現出明顯的擁劉反曹傾向,以劉備集團作為描寫的中心,隱含著人民對漢族復興的希望和皇室正統思想.

水滸傳:作為中國第一部歌頌農民起義的長篇章回體小說,《水滸》生動的描寫了梁山好漢們從起義到興盛再到最終失敗的全過程,特別是通過寫眾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經歷和反抗道路,鮮明的表現了「官逼民反」的主題。

紅樓夢:以寶黛愛情悲劇為主線,,以金陵貴族名門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歷史為暗線,揭示現實社會、宮廷、官場的黑暗,封建貴族階級及其家庭的腐朽,對封建的科舉、婚姻、奴婢等級制度及社會統治思想等都進行了深刻的批判,並且提出了朦朧的帶有初步民主主義性質的理想和主張。展現了窮途末路的封建社會終將走向滅亡的必然趨勢。

⑷ 小說主題有那些

小說主題:指小說家在作品中通過描繪現實生活圖畫、塑造藝術形象顯示出來的,貫穿一部小說始終的基本思想,又稱主題思想或中心思想。小說主題要能突出的展現出作者的寫作環境和寫作用意,對於分析小說有很大的幫助。

⑸ 中國古代列 舉題文化明清四大小說及其主題

西遊記:廣泛地揭露和批判了黑暗的封建社會,歌頌了對天宮、地獄統治者及危害人民的妖魔鬼怪的反抗斗爭。

三國演義:描寫的是從東漢末年黃巾軍起義到西晉初年三國歸晉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反映了蜀魏吳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斗爭以及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在對三國態度上,尊劉反曹鄙吳是民間的主要傾向,而表現出明顯的擁劉反曹傾向,以劉備集團作為描寫的中心,隱含著人民對漢族復興的希望和皇室正統思想.

水滸傳:作為中國第一部歌頌農民起義的長篇章回體小說,《水滸》生動的描寫了梁山好漢們從起義到興盛再到最終失敗的全過程,特別是通過寫眾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經歷和反抗道路,鮮明的表現了「官逼民反」的主題。

紅樓夢:以寶黛愛情悲劇為主線,,以金陵貴族名門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歷史為暗線,揭示現實社會、宮廷、官場的黑暗,封建貴族階級及其家庭的腐朽,對封建的科舉、婚姻、奴婢等級制度及社會統治思想等都進行了深刻的批判,並且提出了朦朧的帶有初步民主主義性質的理想和主張。展現了窮途末路的封建社會終將走向滅亡的必然趨勢。

⑹ 古代小小說是不是非要有主題

古代小小說是要有主題.
主題就是主要內容,在描繪性藝術中,主題關涉個人或事物的再現,
也涉及藝術家的經驗,這經驗是藝術創作靈感的來源。

⑺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___小說,作者是____。書中講述了________的故事,表現了__的主題

西遊記》是一部中國古典神話小說,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書中講述唐朝法師西天取經的故事,表現了懲惡揚善的古老主題
西遊記的作者是吳承恩。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 ,明代文學家,淮安府山陽縣河下人,自幼聰慧,博學多才,尤其喜愛神話故事,擅長繪畫、書法,多才多藝,在科舉中屢遭挫折,嘉靖中舉為歲貢生。

⑻ 中國古代志怪小說中的恐怖主題的內容可以歸納成那幾大類

古代的志怪小說之中的恐怖在今天看來並無多少恐怖之感,如干寶的《搜神記》,蒲松齡的《專聊齋志異還有紀屬昀的《閱微草堂筆記》等等都屬於志怪小說的范疇。就主題而言一般有一下幾個成分:1.仙神(如神話故事中的仙女神將等)2.精怪(如植物或動物修煉成精代表的有狐狸山魈)3.鬼魂(為人死後所留下的怨氣所化)。系統的分可歸納為:仙神臨凡,精怪報恩,鬼魂復仇等這幾大類主題,當然也有個別不是,但絕大多數就是這樣了。

⑼ 中國傳統小說主題經歷過哪三個變遷

有很多種說法史部雜傳類——志怪小說與志人小說何謂「小說」?這是難以下定義的。西方學者普遍認為小說是一種虛構性的敘事作品,如韋勒克、沃倫認為:「想像性的文學就是小說(fiction),也就是謊言」,[9](P237)巴爾扎克也把小說稱為「庄嚴的謊話」。[10](P68)都指出了小說文體的虛構性;而作為敘事作品,通常認為「情節」是小說不可或缺的要素,如劉安海、孫文憲等學者就認為小說「必須有完整、復雜、曲折、生動、典型的情節」,[11](P148)如果持這樣的小說觀念,很顯然,《世說新語》不適合列入小說類,胡適就批評《世說新語》:「雖有剪裁卻無結構,故不能稱作短篇小說」。[7](P174)
但這些都是今人的小說觀念,而不是中國古代傳統的小說觀念。在中國古代,「小說」一詞,最早由《莊子·外物》道出:「飾小說以干縣令,其於大達亦遠矣」,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小說之名,昔者見於莊周之雲『飾小說以干縣令』,然案其實際,乃謂瑣屑之言,非道術所在,與後來所謂小說者固不同。」[1](P3)這里的「小說」是與「大達」即大道、大言相對的瑣屑淺識之言,還未具備文體性質。此後,小說逐漸演變成一種「記瑣屑之言」的文體。東漢桓譚在《桓子新論》中說:「若夫小說家合叢殘小語,近取譬論,以作短書,治身理家,有可觀之辭。」「叢殘」即聚集瑣屑之事,「小語」即小言、小道,小說家採摭「叢殘小語」以為「譬論」,而成「可觀之辭」,這里的「小說」始有文體性質,其文體特徵仍是一脈相承的一個「小」字。
2009-5-5 13:57 回復 段元妃 5樓其後班固作《漢書》,在《藝文志》中著錄「小說十五家,千三百八十篇」,但同時指出:「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認為小說家無甚可觀,
2009-5-5 13:58 回復 段元妃 6樓評價不高。班固對小說的認識是這樣的:
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孔子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弗為也。」然亦弗滅也。閭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綴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芻蕘狂夫之議也。
班固這段話從兩個方面對小說進行了界定,首先從成書過程來看,小說是市井鄉野、街頭巷尾的談資、閑話、雜說或異聞被知識分子(「稗官」)記錄加工而成的一種文體,小說的材料取自日常生活的談資之類;其次從小說的價值定位來看,它無異於「君子弗為」的「小道」,是游離於正統政教文藝觀的,但因它是采綴「閭里小知者之所及」、「芻蕘狂夫之議」而成,保存了來自民間的材料,所以也不應廢而不存(所謂「弗滅」也)。
分析莊子、桓譚、班固對「小說」的認識,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中國古代的小說文體,在它形成、發展的初期,就是指那種集(空格)合瑣屑之言而成的、與高品大雅相對的文學樣式;它的題材多為日常瑣屑雜談,不講求虛構;它的篇制短小,不重視故事情節;它采綴民間談資異聞,不追求文以載道的功能。正如顧青所言:「我國最初的小說不但形制簡短,而且內容在當時被認為是淺薄的小道,具言之,於史則為民間流傳的不可盡信的傳說,如《伊尹》、《黃帝》、《周考》;於禮則為流行於平民口中或生活中的禮法風俗;於子則為偏於耳目所及的譬喻雜談,與治國安邦的大道自然無涉。」[12](P3)
如前所述,《世說新語》篇幅短小,一般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可謂「瑣屑之言」;它也不重視「道」的承載,遠實用而近娛樂,可謂「非道術所在」;所寫皆為人事,少有虛構與想像,記載魏晉士人的瑣事名言,材料來源是談資、笑柄。按中國早期的小說觀念考量,《世說新語》正是典型的小說文本。《隋志》以《世說新語》入小說類而棄《搜神記》不取,意味著《世說新語》的文體特徵切合《隋志》編撰者對小說文體的認識,這就表明《隋志》編撰者對小說文體的認識與中國早期的小說觀念一脈相承。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唐代至少是到《隋志》成書之時,人們還是秉承傳統的小說觀念,也就是說,作品的體式篇幅、材料來源、文學趣味、價值取向幾個方面體現出來的那個「小」字,是衡量其是否為小說的主要標准。在中國小說史上,文言筆記小說在六朝就涌現出了《世說新語》等一批志人小說,無疑是中國小說的正宗,但宋元以後隨著白話通俗小說的興起與繁榮,它最終失去了小說的主導地位。與之相應,中國傳統的小說觀念也就為講求情節、虛構、敘事等要素的小說觀所取代了。

閱讀全文

與古代小說中的主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本重生小說主角秦朗 瀏覽:545
都市小說完結免費豪門隱婚 瀏覽:325
抗日英雄穿越現代當醫生的小說 瀏覽:718
顧西爵小說人物名字大全 瀏覽:60
影帝重生劇本小說 瀏覽:830
小說男主角上官夜 瀏覽:49
邪瓶漫畫小說網 瀏覽:878
主角是女生的校園言情小說 瀏覽:376
悅看小說網資源分享 瀏覽:906
男主強女主弱的仙俠小說 瀏覽:992
替身女帝的逆襲小說排行榜 瀏覽:115
小說這樣寫 瀏覽:29
兩個女子穿越古代的小說 瀏覽:138
女主是網紅重生小說排行榜 瀏覽:867
擁有冒險島技能的穿越小說 瀏覽:445
千章以上的都市仙俠小說排行榜 瀏覽:658
神通板磚有聲小說鏈接 瀏覽:295
男主角叫陰陽的小說全集 瀏覽:596
總裁小說灰姑娘 瀏覽:896
葉辛周鐵有聲小說 瀏覽: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