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穿越重生 > 諷刺小說中國古代史名詞解釋

諷刺小說中國古代史名詞解釋

發布時間:2021-07-14 15:55:09

① 中國古代史名詞解釋 讖緯

讖緯是中國古代讖書和緯書的合稱。
讖(現也稱簽)是秦漢間巫師、方士編造的預示吉凶的隱語,後來民間發展在廟宇或道觀裹求神問卜,漸漸地更加簡化為求簽。
緯是漢代附會儒家經義衍生出來的一類書,被漢光武帝劉秀之後的人稱為「內學」,而原本的經典反被稱為「外學」。讖緯之學也就是對未來的一種政治預言。

歷史上有些比較著名的讖緯。
比如秦朝時,「亡秦者胡」,秦始皇誤以為說的是匈奴,於是命蒙恬率30萬大軍北擊匈奴,後來歷史表明,「亡秦者胡」指的是胡亥。
唐代時,有人預言「唐三世以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唐太宗以為是李君羨,找個借口把他殺了,結果歷史表明預言說的是武則天。
南北朝後期,曾流傳過一條神秘的預言,預言將有一位「黑衣人」降臨成為天子以終結亂世。初期預言是「亡高者黑衣」,結果穿黑衣的北周滅了高家的北齊,後來預言變為「黑衣臨天位」,穿黑衣的佛教盛行,連皇帝都出家為僧了。
在四大名著中也有許多讖緯
水滸傳中魯智深,一位禪師告訴他: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② 中國古代史名詞解釋 :早期國家 仰韶時代 龍山時代 門閥政治

早期國家:是指尚未發展到純以地域組織為基礎而體現為地緣與血緣特徵相結合國家形態的初始國家。中國的早期國家時期,指夏、商、西周三代。這段歷史,是中華民族的上古先民經過若干萬年的發育成長、繁衍生息,終於突破族邦結構社會的桎梏並接近完成對今日中國疆域之內核心區域的開發與佔領的歷史。它對於中國與中華民族的國家制度、民族精神、文化特質的形成、凝聚和延續具有至關重要的、決定性的影響。
仰韶時代:指仰韶文化時期。仰韶文化是黃河中游地區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於1921年在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仰韶村被發現。仰韶文化的持續時間大約在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分布在整個黃河中游從今天的甘肅省到河南省之間。當前在中國已發現上千處仰韶文化的遺址,其中以陝西省為最多,共計2040處,佔全國的仰韶文化遺址數量的40%,是仰韶文化的中心。
龍山時代:指龍山文化時期。龍山文化泛指中國黃河中、下游地區約當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類文化遺存。銅石並用時代文化,因首次發現於山東歷城龍山鎮(今屬章丘)而得名,距今約4350─3950年。分布於黃河中下游的山東、河南、山西、陝西等省。大汶口文化出現的快輪制陶技術在這一時期得到普遍採用,磨光黑陶數量更多,質量更精,燒出了薄如蛋殼的器物,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國制陶史上的鼎峰時期。
門閥政治:是指東晉士族與皇權的共治,是一種在特定條件下出現的皇權政治的變態。東晉百年的門閥政治中,曾經居於權力中心的士族只有幾家。其中潁川庾氏受桓溫誅戮;譙郡桓氏在桓玄敗後死絕;太原王氏世稱華胄,它的兩支也都在政爭中覆滅。只有琅邪王氏和陳郡謝氏,在長時間的復雜沖突中,沒有受到集中的毀滅性的打擊。所以王、謝家族人物就成為替新朝奉璽緩的工具而受到特別的重視,家族發展得以延綿久長,至於南朝之末。後代所稱五朝門第,遂以王、謝為其代表。這種情況是由東晉的政局造成的,而不是說魏晉以來的門閥士族中,本來就以王、謝的門第最高。門閥士族,是對魏晉南北朝時期地主階級中有特殊身份和地位的一個階層專稱。東漢世家地主是其前身,以庄園經濟為基礎,累世經學,時代高官,「門生故吏遍天下」。門閥制度形成的標志是九品中正制的實行。

③ 歷史考研名詞解釋中國古代史

中國的古代史是從秦朝開始建立,到一八四零年屬於中國的古代史,這一段時期是基本上都是在中國領土范圍之內進行的統治,所有政治制度也是從本土進行完善的,一八四零年是由於英國攻打中國才與事件產生的聯系,屬於中國的近代史。

④ 中國古代史名詞解釋:

共和行政:厲王專制,利令智昏,派衛巫監謗,禁止國人談論國事,違者殺戮。國人忍無可忍,起而暴動,厲王出奔。宗周無主,朝政由周定公、召穆公共同執掌,一說由共國國君共伯和執政。史稱「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這一年即共和元年是公元前841 年,這是中國史籍記載有確切紀年的開始。
弭兵:春秋中晚期由霸主國晉、楚主持的止息戰爭的盟會。公元前595-前594年,楚莊王率師圍宋國都九月,使宋國「易子而食,拆骸以爨」。十多年後,宋國右師華元利用其與晉國中軍師欒書和楚令尹子重皆為好友的有利條件,在晉、楚間進行撮合。前579年,晉上軍師士燮與楚公子罷遂在宋國都西門外訂立盟約。盟約規定晉、楚不以兵戎相見,同心憐恤諸侯,互通聘使。但晉、楚均無止息戰爭的誠意,盟約締結四年後,兩國發生鄢陵之戰,弭兵盟約失效。
胡服騎射: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前325-前299)吸取了北方少數民族騎馬作戰的優點,進行了「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發展騎兵,開拓北地。胡服騎射雖然引起貴族的不滿,卻使趙國的軍事力量強大起來。趙惠文王(前298-前266)繼位後整頓內政,於是「民富而府庫實」。當時楚、齊相繼衰弱,趙國因此成為唯一能與秦國爭雄的強國。
.三公九卿:秦朝中央政府的高級官員。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負責輔佐皇帝處理全國事務,是皇帝的助手。太尉協助皇帝掌管全國軍隊。御史大夫掌圖籍章奏,監察百官。三公之間互不統屬,直接對皇帝負責。之下有九卿,他們的名稱和職掌是:廷尉,掌管司法;治粟內史,掌管國家財政稅收;奉常,掌管宗廟祭祀禮儀;典客,處理國內各少數民族事務和對外關系;郎中令,掌管皇帝的侍從警衛;少府,掌管供皇室需要的山海地澤收入和官府手工業;衛尉,掌管宮廷警衛;太僕,掌管宮廷車馬;宗正,掌管皇帝宗族事務。三公九卿均由皇帝任免調動,不得世襲。
讖緯:以陰陽五行、天人感應為基礎,以預占為特徵的神學體系。讖chèn是巫師或方士製作的一種隱語或預言,起源很早,戰國時流行於秦、趙等國。秦末農民大起義曾利用這種迷信形式,如《史記•秦本紀》所載「亡秦者,胡也」的讖語,《陳涉世家》所載「篝火狐鳴」、「魚腹帛書」的故事。西漢中期以後方士們採集、製造大量讖言,結集為書。與此同時,以《公羊傳》、《尚書大傳》、京房《易》學、《春秋繁露》等為代表的西漢今文經學,依據其陰陽五行、天人感應的理論,解釋社會政治現象,預占色彩日趨濃厚。哀、平之際,讖言迷信與今文經學中的陰陽五行、天人感應神學合流,並吸收社會上流傳已久的天文占、五行占、雜占、符命、五德終始等迷信形式,形成讖緯神學。王莽代漢,光武中興,都利用過讖緯中的圖讖符命。東漢時成占統治地位的社會思想,極為盛行,亦稱內學,經過官方學者整理刪簡,逐漸定型,以符瑞預占為主的稱讖書,如《河圖》、《洛書》、《論語讖》等;附會儒家經義以言災祥符命的稱緯書,如《易》、《書》、《詩》、《禮》、《樂》、《春秋》、《孝經》七經緯等。其內容實質並無很大區別。經過石渠閣、白虎觀兩次經學會議,逐步完成其與今文經學的結合。其中既充斥荒誕迷信的內容,又包含一些天文、歷法、地理、農學、醫學、樂律等方面的科學史資料。如《尚書考靈曜》說:「地恆動不止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中,閉牖而坐,舟行不覺也。」反映了當時樸素的地動假說。對於研究西漢後期至三國的政治生活、社會狀況、思想、宗教、藝術、風俗,也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因其社會政治觀所採取的五德相生說,及帶有影射性的神秘讖言,具有很大的煽動性,在王朝更迭時往往被用做膺受天命的依據,加劇社會的動亂。魏晉以來,歷代統治者數加禁毀,大部分已散失,難窺全貌。前人有數種輯本,以趙在翰《七緯》較佳。近年有日本學者安居香山、中村璋八所輯《重修緯書集成》,最為完備。
中朝:1.臨朝之時。 2.漢代朝官自武帝以後有中朝、外朝之分。中朝即內朝。 3.朝廷;朝中。 4.指朝廷官員。 5.偏安江左的東晉、南宋分別稱建都中原時的西晉、北宋為"中朝"。南北朝時,亦稱南朝為」中朝」。 6.指中原。 7.中原王朝。清時亦指中國。
清議:(對時政的議論;社會輿論。)東漢後期,官僚士大夫中出現了一種品評人物的風氣,稱為清議
黨錮:禁止某政治團體或派別中的人員任官職及限制其活動。
(黨錮之禍:東漢桓帝、靈帝時,宦官專權,世家大族李膺等聯結太學生抨擊朝政。公元166年,宦官將李膺等逮捕,後雖釋放,但終身不許做官。靈帝時,外戚解除黨禁,欲誅滅宦官,事泄。宦官於169年將李膺等百餘人下獄處死,並陸續囚禁、流放、處死數百人。後靈帝在宦官挾持下下令凡「黨人」的門生故吏、父子兄弟,都免官禁錮。歷史上稱為「黨錮之禍」。)
周原:周原包括今陝西省岐山、扶風兩縣的一部分。古公亶父曾在此處營築城郭、宮殿、宗廟、房屋,成為周人的早期都邑。後來,周文王、周武王雖然遷都豐、鎬,但周原一帶仍是一處重要的政治中心。
宗周:(1).指 周 王朝。因 周 為所封諸侯國之宗主國,故稱。:(2). 周 代王都所在,如 豐 、 鎬 、 洛邑 亦稱為 宗周 。
成周:西周時期的東都,東周時期為王都。西周時期,東都唯一城,名成周(今河南洛陽王城公園一帶)。西周覆亡,周平王東遷,定都成周,遂稱王城。春秋中葉,周景王卒,發生王子朝爭位之亂。公元前516年,周敬王即位,因王城王子朝之黨勢盛,遷居到過去殷民居處之地。公元前510年,晉人率諸侯為敬王修城,此後,成周指周王新居之城(今河南洛陽白馬寺東),成周與王城分指兩地。敬王以下各王均居成周,直到最後的赧王才又遷回王城。
藉而不稅:(藉之言借也,借民力治公田。善惡取於此,不稅民之自治也)

⑤ 中國古代史名詞解釋:罷輪台屯田詔

來歷:漢武帝晚年的罪己之詔。漢武帝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正式頒布的被譽為「仁聖之所悔」的詔書。詔書中深陳既往之悔,否定了部分臣子主張將戰爭繼續升級的計劃,表示當今政事,最要緊的應當在於「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決意把行政重心轉移到安定生產方面來。這是漢武帝晚年面對為了挽回當時的危局所做的措施之一。 原文:前有司奏,欲益民賦三十助邊用,是重困老弱孤獨也。而今又請遣卒田輪台。輪台西於車師千餘里,前開陵侯擊車師時,危須、尉犁、樓蘭六國子弟在京師者皆先歸,發畜食迎漢軍,又自發兵,凡數萬人,王各自將,共圍車師,降其王。諸國兵便罷,力不能復至道上食漢軍。漢軍破城,食至多,然士自載不足以竟師,強者盡食畜產,羸者道死數千人。朕發酒泉驢、橐駝負食,出玉門迎軍。吏卒起張掖,不甚遠,然尚廝留其眾。曩者,朕之不明,以軍候弘上書言「匈奴縛馬前後足,置城下,馳言:「秦人,我匄若馬」。又漢使者久留不還,故興遣貳師將軍,欲以為使者威重也。古者卿大夫與謀,參以蓍龜,不吉不行。乃者以縛馬書遍視丞相、御史、二千石、諸大夫、郎為文學者,乃至郡屬國都尉成忠、趙破奴等,皆以「虜自縛其馬,不祥甚哉」,或以為「欲以見強,夫不足者視人有餘」。《易》之卦得《大過》,爻在九五,匈奴困敗。公軍方士、太史治星望氣,及太卜龜蓍,皆以為吉,匈奴必破,時不可再得也。又曰:「北伐行將,於鬴山必克」。卦諸將,貳師最吉。故朕親發貳師下鬴山,詔之必毋深入。今計謀卦兆皆反繆。重合侯得虜候者,言:「聞漢軍當來,匈奴使巫埋羊牛所出諸道及水上以詛軍。單於遺天子馬裘,常使巫祝之。縛馬者,詛軍事也。」又卜「漢軍一將不吉」。匈奴常言:「漢極大,然不能飢渴,失一狼,走千羊。」乃者貳師敗,軍士死略離散,悲痛常在朕心。今請遠田輪台,欲起亭隧,是擾勞天下,非所以憂民也,今朕不忍聞。大鴻臚等又議,欲募囚徒送匈奴使者,明封侯之賞以報忿,五伯所弗能為也。且匈奴得漢降者,常提掖搜索,問以所聞。今邊塞未正,闌出不禁,障候長吏使卒獵獸,以皮肉為利,卒苦而烽火乏,失亦上集不得,後降者來,若捕生口虜,乃知之。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修馬復令,以補缺,毋乏武備而已。郡國二千石各上進畜馬方略補邊狀,與計對。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 評論:宋代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曾評論漢武帝「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內奢宮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遊無度,使百姓疲敝,起為盜賊。其所以異於秦始皇者,無幾矣」。這樣的批評可是夠嚴厲的了,然而接下去話鋒一轉,又說漢武帝「晚而改過,顧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乎」。漢武帝一生雄才大略,軍政經,無一不有大成就,於帷幄之中運疇千里,是大戰匈奴的總指揮,鹽鐵官營,為後世之法,但連年征戰,使國家威名萬里,也使國家疲蔽,我雖不喜歡這位皇帝,但我敬服之,漢武帝一生不可一世,卻能說出「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這種話,卻是有無比的語氣,難得!

⑥ 歷史名詞解釋大全

中國古代史名詞解釋.txt43風帆,不掛在桅桿上,是一塊無用的布;桅桿,不掛上風帆,是一根平常的柱;理想,不付諸行動是虛無縹緲的霧;行動,而沒有理想,是徒走沒有盡頭的路。44成功的門往往虛掩著,只要你勇敢去推,它就會豁然洞開。中國古代史名詞解釋(全)
1.舊石器時代:人類歷史的最早階段,時間大體與地質上的更新世相當。中國的舊石器時代開始於大約250萬年以前,在大約一萬多年前結束。其主要特徵是人類的生產工具主要為打制石器,更為先進的細石器和磨製石器尚未出現。這一時代是人類自身發展的時代,從猿人進化為直立人,經過早期智人,再進化為晚期智人,最後成為現代人。這一時期人類的生活來源主

⑦ 中國古代史名詞解釋 八音

(1)我國古代對樂器的統稱,通常為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種不同質材所制。《書·舜典》:「三載,四海遏密八音。」 孔 傳:「八音: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周禮·春官·大師》:「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 鄭玄 註:「金,鍾鎛也;石,磬也;土,塤也;革,鼓鞀也;絲,琴瑟也;木,柷敔也;匏,笙也;竹,管簫也。」《宋書·謝靈運傳論》:「夫五色相宣,八音協暢,由乎玄黃律呂,各適物宜。」 宋 蘇軾 《賀韓丞相啟》:「付八音於 師曠 ,孰敢爭能。」

(2).泛指音樂。 晉 葛洪 《抱朴子·博喻》:「故 離朱 剖秋毫於百步,而不能辯八音之雅俗。」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冶鑄》:「虛其腹以振盪空靈,而八音起。」

(3).八風之音。《呂氏春秋·孝行》:「雜八音,養耳之道也。」 高誘 註:「八音,八卦之音。」 陳奇猷 校釋:「八音,八風之音……陰陽家以八風分屬八卦,故 高 謂八卦之音。」

⑧ 中國古代史名詞解釋:國人干政(國人是原氏族成員、沒落貴族干政原因等)

參考中古史,如滿意請點贊噢!
國人干政是指春秋時期的一種政治局面。居住在周王國和諸侯國內的"國人",他們本享有議政、選舉、從軍等權利,隨著奴隸主貴族的腐化,租稅賦役的增加,國人的權利和生活受到威脅,於是產生強烈的不滿情緒,遂激起接連不斷地反國君和貴族的斗爭。國人干政一定程度上動搖削弱摧毀奴隸社會基礎,加速奴隸主階級分化的作用,為新興地主階級實力奪取政權創造了有利條件。

閱讀全文

與諷刺小說中國古代史名詞解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本重生小說主角秦朗 瀏覽:545
都市小說完結免費豪門隱婚 瀏覽:325
抗日英雄穿越現代當醫生的小說 瀏覽:718
顧西爵小說人物名字大全 瀏覽:60
影帝重生劇本小說 瀏覽:830
小說男主角上官夜 瀏覽:49
邪瓶漫畫小說網 瀏覽:878
主角是女生的校園言情小說 瀏覽:376
悅看小說網資源分享 瀏覽:906
男主強女主弱的仙俠小說 瀏覽:992
替身女帝的逆襲小說排行榜 瀏覽:115
小說這樣寫 瀏覽:29
兩個女子穿越古代的小說 瀏覽:138
女主是網紅重生小說排行榜 瀏覽:867
擁有冒險島技能的穿越小說 瀏覽:445
千章以上的都市仙俠小說排行榜 瀏覽:658
神通板磚有聲小說鏈接 瀏覽:295
男主角叫陰陽的小說全集 瀏覽:596
總裁小說灰姑娘 瀏覽:896
葉辛周鐵有聲小說 瀏覽: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