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說大全 > 宗璞紅豆小說txt

宗璞紅豆小說txt

發布時間:2021-02-13 09:01:21

1. 宗璞 紅豆的主要內容

內容簡介:

1956年,作為新來的幹部,江玫回到了闊別六年的大學母校。總務處為她安排的宿舍恰是她上學時住過的房間。

房間內一切如舊,她在耶穌像後找到了自己當年放的小盒子,裡面是鑲著兩粒紅豆的銀絲指環。她拿起這兩粒依然鮮亮的紅豆,往事像一層煙霧一樣從心上升起,淚水遮住了她眼睛。

1948年,江玫上大學二年級,她的生活中闖進了兩個人。一個是她的同屋、物理系大四學生蕭素,另一個是蕭素的同班同學齊虹。

蕭素以漸進引導的方式,啟蒙了江玫的革命思想,鼓勵她加入歌詠團唱《黃河大合唱》,在新詩社讀艾青和田間的詩,帶她閱讀革命書籍,邀請她在詩歌朗誦會中扮演《火把》中的唐尼,讓她參加牆報抄寫、遊行救護等工作。

有著一張清秀的象牙白色面孔的齊虹,以他在音樂和文學藝術方面的造詣贏得了江玫的愛情。二人愛得如痴如醉。

北京解放前夕,蕭素突然被捕,齊虹的反應讓江玫清楚地意識到兩人間的鴻溝無法跨越。與此同時,江母告訴了江玫她父親死亡的真相。原來,十五年前,江父也是因思想罪被抓走,不明不白地再沒有回來。

父親的屈死和母親的眼淚,切身的家庭悲劇,讓江玫更清楚自己的人生選擇。最後,在國仇家恨的交錯下,她堅定地拒絕與齊虹一起去美國,以「我不後悔」為兩人的愛情畫下了句點。

(1)宗璞紅豆小說txt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作家宗璞從大學開始創作小說,1950年後以她感到文學的范圍越來越窄,只能寫工農,而且有模式。她認為與其寫一些公式化的東西,不如不寫。

1956年「雙百」方針提出後,她覺得可以依個人意願寫東西了,於是,結合平素的所見所感,她以自己熟悉的知識分子和校園生活為題材,創作小說來表現知識分子在時代巨變的十字路口的內心搏鬥。在當年的年底,她完成了小說《紅豆》。

《紅豆》送到《人民文學》編輯部後,編輯們無異議通過這篇小說 ,將其作為「雙百」方針的創作體現,發表在1957年7月《人民文學》「革新特大號」上。

參考資料:

網路--紅豆

2. 宗璞的《紅豆》全文在哪裡可以下載啊

閱讀,下載!!!

http://www.lcread.com/bookPage/16989/16989dr.html
請採納答案,支持我回一下。答

3. 宗璞小說 紅豆 的故事內容

紅豆來》,描寫天崩地解般的源大變局中一對男女大學生的苦戀與決絕,以兒女情長的方式寫出了建國前夜急風驟雨中青年知識分子的人生道路的分野。作者好像預見到了一年後一場新的更慘烈的大變故即將來臨似的。
小說以細膩的筆觸描寫了主人公江玫與齊虹從相識,相戀到最後決裂分手的全過程。幻想、期待、甜蜜、痛苦、矛盾、悲傷……這一系列豐富的心理活動,在愛情和革命兩條線索的交錯發展下,小說真實而令人信服地記錄下江玫性格與心靈的清晰脈絡。撥開紛擾的愛情霧靄,透露出的正是主人公熱誠而透明的心,江玫的信仰與追求,也是祖國沖破黎明前的黑暗那個生機勃勃、孕滿希望的年代裡一代人擁有的共同的真誠信念,符合一代青年知識分子從迷惘到覺醒、軟弱到堅強的思想感情發展邏輯。不但揭示了「愛情為革命服務」的主題,而且顯示了人的本性和感情的豐富和復雜性。

4. 求宗璞得《紅豆》,王蒙的《春之聲》,王實甫的《西廂記 》都要TXT格式的,網盤,郵箱都可以

您好,以下是您要的資源,希望喜歡,謝謝!

5. 宗璞的小說《紅豆》為什麼在當時收到批評

原因:
然而,《紅豆》面世以來,由於當時讀者對《紅豆》理解的視角和主題的切入點不同,以及當時特殊的社會環境等因素,造成了讀者的解讀產生了分歧,並且有許多糾纏不清的政治問題,在1958年「反右」的大風波中,難免受到嚴厲的批判。令人遺憾的是,生活在當時環境下的作家沒有重視《紅豆》發表後所引起的讀者的注意和知識分子的共鳴與欣賞,而一味地站在政治的角度上看《紅豆》。
具體的說,《人民文學》10月號上刊登了孫秉富的《批判〈人民文學〉七月號上的幾株毒草》和《這是什麼樣的革新——本刊編輯部整理》兩篇文章,無疑將《紅豆》一棍子打進了死胡同。孫在文中明確指出「小說《紅豆》也是一株莠草,受了黨的六年教育的女主人公江玫在回憶她過去的那個極端仇視人民革命,在解放前夕愴惶逃往美國的貴族大學生的時候,是多麼惋惜,悵惘和悲痛。」
讓人更加痛心的是,1958年7月,北大海燕文學社召開了題為「《紅豆》問題在哪裡?」的座談會更把《紅豆》往死里送。幾乎全部與會者都義無返顧或者言不由衷地判定《紅豆》是一個宣揚小資產階級戀愛至上,暴露了作者思想改造不徹底的壞作品。
其實,為什麼會出現當時這種惡劣的批判情況,應該是當時的作家在「雙百」方針提出來的一個歷史性的錯誤理解。結合當時作家的革命心理,我們不難發現,主要是當時的作家將「文藝為社會服務」錯誤理解為「文藝為政治服務」,然後片面地強調政治的重要性,演繹著「文藝為社會——社會為政治」的怪圈。謝冕先生曾說:「中國特有的社會憂患總是抑制文學的純美傾向和它的多種價值,總是驅使它向著貼近中國現實以求有助於改變中國生存處境的社會功利方向。」
整體上說,當時文藝界存在的目的就是歌頌無產階級英雄的紛紛涌現,而不是為探索人性奧秘、表達真情實感,挖掘並感染人性中真切存在的愛情、親情等元素。所以出現了這種政治意識形態深刻影響創作主體的荒誕現象,並在後來的文化大革命中泛濫成災。有些文章尖銳地指出:「這篇小說特別突出的陳舊戀情的痛苦回憶,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有什麼值得黨的工作者江玫如此痛苦的懷念?」這些指責完全歪曲了文本誤讀了作家,是毫無道理的惡意攻擊,在今天看來是極為荒謬可笑的。
事實上,當時許多作家仍然沒有跳出「愛情+革命」的枷鎖,而宗璞卻能夠正視現實,正視具體的人生,寫出了江玫、齊虹這樣生活在充滿了復雜矛盾是世界中活生生的人,真切而生動。 小說以細膩的筆觸描寫了主人公江玫與齊虹從相識,相戀到最後決裂分手的全過程。幻想、期待、甜蜜、痛苦、矛盾、悲傷……這一系列豐富的心理活動,在愛情和革命兩條線索的交錯發展下,小說真實而令人信服地記錄下江玫性格與心靈的清晰脈絡。撥開紛擾的愛情霧靄,透露出的正是主人公熱誠而透明的心,江玫的信仰與追求,也是祖國沖破黎明前的黑暗那個生機勃勃、孕滿希望的年代裡一代人擁有的共同的真誠信念,符合一代青年知識分子從迷惘到覺醒、軟弱到堅強的思想感情發展邏輯。不但揭示了「愛情為革命服務」的主題,而且顯示了人的本性和感情的豐富和復雜性。

全文:
50年代的作家基本無法掙脫政治意識的束縛,無法跳出「愛情+革命」的枷鎖,而宗璞的《紅豆》卻能夠真正從愛情本身出發,真實地描寫青年知識分子的真實情感生活,寫出了豐富性和復雜性,反撥了傳統的「文藝為政治服務」的模式,體現了作家對愛情、對人性的一種關懷。 讀宗璞的《紅豆》,滿眼的蘭芷,宗璞在小說語言的運用中描摹真切、語言簡約,純凈沉鬱,以質朴無華的文字傳達愛之深,痛之切的情思,真實而感人,字里行間充滿雅韻逸致,文化氣氛濃郁。 可以說宗璞是一位沐浴在西方藝術之中,又為中國傳統文化所「化」過的知識性女作家。
宗璞原名馮鍾璞,祖籍河南唐河,生於北京。乃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之女,幼承家學,抗戰勝利次年入南開大學外文系,後曾就職於中國文聯及編輯部工作。又多年從事外國文學研究,吸取了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之精粹,學養深厚,氣韻獨特。正是有著這樣特殊是文化氣息,使她在後來的創作中流露出一種真實的創作風格。
她1948年開始發表作品,成名作為1957年的短篇小說《紅豆》,1953年畢業後,大部分時間在《世界文學》編輯部工作。新時期她開始大量發表作品,代表作有短篇小說《弦上的夢》(獲197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中篇《三生石》(獲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童話《總鰭魚的故事》(獲中國作家協會首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蝸居》、《我是誰》等。1988年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南渡記》,1996年由華藝出版社出版四卷本《宗璞文集》。近年來又抱病創作反映中華民族知識分子命運的系列長篇小說《野葫蘆引》。
世事紛爭,歲月留下了一些難以忘卻的記憶。當江玫不期然而面對那兩顆色澤依舊「十分勻凈而且鮮亮」的紅豆時,一段不尋常的往事如潮般湧上心頭。宗璞的《紅豆》是運用倒敘的方式描寫全國解放前夕女大學生江玫與銀行家少爺齊虹之間的一段剪不斷、理還亂的戀愛故事,揭示了一代青年知識分子艱辛而曲折的心靈歷程。
小說通過一個愛情悲劇,表達了一個在時代巨變面前如何選擇自己道路和前途的人生命題。這篇作品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內涵與藝術激情,遠遠超過了一般意義上的愛情小說。它在短小的篇幅內可貴地表達了知識分子自己的敘事視角,雖然浮光掠影,卻隱晦地表現出知識分子在大痛苦與大歡樂交織在一起的時代洪流中所面對的人生選擇和內心矛盾,突現出作者在當時特殊年代對青年的愛情觀和心理活動的人性關懷。
然而,《紅豆》面世以來,由於當時讀者對《紅豆》理解的視角和主題的切入點不同,以及當時特殊的社會環境等因素,造成了讀者的解讀產生了分歧,並且有許多糾纏不清的政治問題,在1958年「反右」的大風波中,難免受到嚴厲的批判。令人遺憾的是,生活在當時環境下的作家沒有重視《紅豆》發表後所引起的讀者的注意和知識分子的共鳴與欣賞,而一味地站在政治的角度上看《紅豆》。
具體的說,《人民文學》10月號上刊登了孫秉富的《批判〈人民文學〉七月號上的幾株毒草》和《這是什麼樣的革新——本刊編輯部整理》兩篇文章,無疑將《紅豆》一棍子打進了死胡同。孫在文中明確指出「小說《紅豆》也是一株莠草,受了黨的六年教育的女主人公江玫在回憶她過去的那個極端仇視人民革命,在解放前夕愴惶逃往美國的貴族大學生的時候,是多麼惋惜,悵惘和悲痛。」
讓人更加痛心的是,1958年7月,北大海燕文學社召開了題為「《紅豆》問題在哪裡?」的座談會更把《紅豆》往死里送。幾乎全部與會者都義無返顧或者言不由衷地判定《紅豆》是一個宣揚小資產階級戀愛至上,暴露了作者思想改造不徹底的壞作品。
其實,為什麼會出現當時這種惡劣的批判情況,應該是當時的作家在「雙百」方針提出來的一個歷史性的錯誤理解。結合當時作家的革命心理,我們不難發現,主要是當時的作家將「文藝為社會服務」錯誤理解為「文藝為政治服務」,然後片面地強調政治的重要性,演繹著「文藝為社會——社會為政治」的怪圈。謝冕先生曾說:「中國特有的社會憂患總是抑制文學的純美傾向和它的多種價值,總是驅使它向著貼近中國現實以求有助於改變中國生存處境的社會功利方向。」
整體上說,當時文藝界存在的目的就是歌頌無產階級英雄的紛紛涌現,而不是為探索人性奧秘、表達真情實感,挖掘並感染人性中真切存在的愛情、親情等元素。所以出現了這種政治意識形態深刻影響創作主體的荒誕現象,並在後來的文化大革命中泛濫成災。有些文章尖銳地指出:「這篇小說特別突出的陳舊戀情的痛苦回憶,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有什麼值得黨的工作者江玫如此痛苦的懷念?」這些指責完全歪曲了文本誤讀了作家,是毫無道理的惡意攻擊,在今天看來是極為荒謬可笑的。
事實上,當時許多作家仍然沒有跳出「愛情+革命」的枷鎖,而宗璞卻能夠正視現實,正視具體的人生,寫出了江玫、齊虹這樣生活在充滿了復雜矛盾是世界中活生生的人,真切而生動。 小說以細膩的筆觸描寫了主人公江玫與齊虹從相識,相戀到最後決裂分手的全過程。幻想、期待、甜蜜、痛苦、矛盾、悲傷……這一系列豐富的心理活動,在愛情和革命兩條線索的交錯發展下,小說真實而令人信服地記錄下江玫性格與心靈的清晰脈絡。撥開紛擾的愛情霧靄,透露出的正是主人公熱誠而透明的心,江玫的信仰與追求,也是祖國沖破黎明前的黑暗那個生機勃勃、孕滿希望的年代裡一代人擁有的共同的真誠信念,符合一代青年知識分子從迷惘到覺醒、軟弱到堅強的思想感情發展邏輯。不但揭示了「愛情為革命服務」的主題,而且顯示了人的本性和感情的豐富和復雜性。
其實作家宗璞在真實地將這對戀人戀愛中的歡樂、痛苦、纏綿描寫得細致入微,感人肺腑的同時,就是要激起當時在愛情上的種種正確觀念的產生。讓這種對愛情如泣如訴的抒寫能夠在那個以歌頌為主的「文學獨白」的年代綻放光彩,讓更多的人特別的作家更多地去思考人的思想,人的內心活動,以及人的價值觀念等因素,讓中國的文藝界多生產一些具有人文關懷和人文精神的作品。
可以說《紅豆》是一篇真正意義上的愛情小說,它不僅講述一個愛情故事,而且表達了一種愛情觀念。所以小說中齊虹與江玫的三次沖突中表現出來的「兇殘」本質,可以理解為青年人對愛情的痴迷、深情。
可以肯定,宗璞的《紅豆》是一部真真切切的愛情小說,它通過江玫與齊虹的一場戀愛表明了一個具有時代特徵的愛情觀念。同時,作品中對人物心理活動的深刻刻畫也正表明了《紅豆》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人性關懷和人文精神的痕跡,這是一種文藝界真實美的啟明星。

望採納

6. 哪裡可以下載宗璞完整的短篇小說《紅豆》

宗璞(女)(1928—)原名馮鍾璞,筆名還有綠蘩、任小哲等。原籍河南省唐河,生於北回京,著名哲學家答馮友蘭之女。就讀清華...1957年出版童話集《尋月集》,同年發表短篇小說《紅豆》(《人民文學》1957年7期)引起文壇注目,在反右斗爭中遭到...我原...
stravadivaly.spaces.msn.com/ 125K 2006-7-3 - 網路快照http://www.lcread.com/bookPage/16989/16989dr.html

7. 宗璞的《紅豆》解析誰能告訴我啊

宗璞簡介
宗璞(1928—),原名馮鍾璞,祖籍河南唐河,生於北京。乃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之女,幼承家學,抗戰勝利次年入南開大學外文系,後曾就職於中國文聯及編輯部工作。又多年從事外國文學研究,吸取了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之精粹,學養深厚,氣韻獨特。
主要作品
短篇小說《紅豆》、《弦上的夢》;中篇小說《三生石》;童話《總鰭魚的故事》、《蝸居》、《我是誰》;長篇小說《南渡記》(《野葫蘆引》之一)、《東藏記》(《野葫蘆引》之二);四卷本《宗璞文集》。

永遠的大家閨秀
○ 佚 名
永遠的大家閨秀。凡是見過著名女作家宗璞的人,都會這樣覺得,無論初識還是熟知。
78歲的女作家一頭華發益顯慈心睿智,一身便裝不掩滿腹詩書。來訪者隨女作家走木地板,穿細走廊,牆邊書櫥中裝滿各類書籍。書房不大,北面書櫃中,多是女作家自己寫的書;西面放電腦桌;南窗微微開著,可見窗外的丁香已綠,寫字台上的傳真機,不時響起;東面牆上掛著先父國學大師馮友蘭先生為愛女錄寫的對聯:高山流水詩千首,明月清風酒一船。
宗璞落坐在電腦桌旁平時寫作的轉椅上。「雖然現在身體不好,但我很努力。」女作家平靜地說。原來老人幾次手術後視力下降,每天上午寫作都是口述,要靠別人幫忙打字。
據悉,宗璞正在抓緊《野葫蘆引》四部長篇小說中的第三部《西征記》的寫作,前兩部《南渡記》《東藏記》已分別於1988年、2001年出版。《野葫蘆引》是寫抗日戰爭期間北校南遷全過程中前輩學人的風貌,尤其是寫在民族危亡的大關節上知識分子的操守。「我要把那段歷史真實地留下來。」女作家平靜的語調透出一種堅定。
「人道是錦心綉口,怎知我從來病骨難承受。兵戈沸處同國憂。覆雨翻雲,不甘低首,托破缽隨緣走。悠悠!造幾座海市蜃樓,飲幾杯糊塗酒。痴心腸要在葫蘆里裝宇宙,只且將一支禿筆長相守。」這首散曲是宗璞先生自述生平的游戲之作,但字里行間透露出的卻是她創作的艱辛與執著。
宗璞在嘉定看病時,聽她慢慢地向醫生敘述自己的病情,真的覺得這句「從來病骨難承受」並非虛言。因為從小體弱多病,宗璞做過各種各樣的手術,因而得了個外號:挨千刀的。《東藏記》的寫作開始不久,她的視網膜脫落,經過手術幸未失明,但是左眼僅有0.3的視力,右眼幾乎看不見東西,說是「准盲人」實在不為過。近年來,相依為命的老伴去世,宗璞的頭暈頑疾更加重了,勞累過度時會天旋地轉,加上左手時常麻木痙攣,她已經無法長時間閱讀和用筆寫作。
雖然身體的頑疾帶來的是許多的不適和不便,但並沒有阻止宗璞對寫作的熱愛。她戲稱自己是「三餘作家」,因為多年來她的寫作只能在業余、事余和病餘進行。尤其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她的作品幾乎篇篇是同疾病斗爭所得。不能執筆寫就口述,由助手記完一段再念給她聽,一節完成再列印出來給宗璞看,當然,字型大小也必須放大到一號。難以想像宗璞先生就是在這樣艱難的情況下一點一滴地完成了線索紛繁、人物眾多的《東藏記》。她說自己「像一隻螞蟻,很小的螞蟻,認真努力地在搬沙,銜一粒,再銜一粒,終於堆起一座小沙丘」。
如此重病纏身,何以還要對寫作不離不棄?宗璞先生也承認:「我寫得很苦,實在很不瀟灑。但即使寫得淚流滿面,內心總有一種創造的快樂。」但是,她說:「讀小說是件樂事,寫小說可是件苦事。不過苦樂也難截然分開。沒有人寫,讀什麼呢?下輩子選擇職業,我還是要干這一行。」
宗璞先生從父親身上承繼的不僅僅是日後文學創作的積淀,更是一種堅韌執著的寫作精神。馮友蘭先生開始寫《中國哲學史新編》時已80多歲,年老多病,起先還能自己寫,以後就只能口述,在助手的幫助下用他最後十年的生命完成了《中國哲學史新編》七卷本。薪盡火傳,這脈脈文心在曾經長期侍奉左右的宗璞的精神中一脈相承。在母親、父親、丈夫,這些生命中最親的人一一西去時,宗璞依舊繼續著自己的寫作和生活。她選擇了父親的書房做書房。當年馮友蘭失去目力聽力後,就是坐在這個房間里慢慢地寫著的。而如今,宗璞也在這間書房裡,長年抱病寫寫停停,迎接著生命長河中的一波又一波。她說:「我坐在父親的書房裡,看著窗外高高的樹,在這里,准盲人馮友蘭曾坐了三十三年;無論是否會成為盲人,我也會這樣坐下去。」
宗璞先生說,寫《野葫蘆引》是來自於一種留住一段不被歪曲的歷史記憶的使命感。年少時隨父兄輩南遷,這段銘心刻骨的親身體驗成為了她創作《野葫蘆引》的豐富素材。早在上世紀50年代,她就想寫一部長篇小說來刻畫出西南聯大師生們身受亡國之痛、流離之苦,卻依然以國家民族的命運為己任的精神品格,但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未能動筆,不過小說的人物已在她心裡經過了千錘百煉。經過15年的心血澆灌,兩個「野葫蘆」——《南渡記》與《東藏記》終於「長熟」了。
那天,她帶著這兩個耗盡心血「培育」的「葫蘆」來到復旦大學,聽滬上一些作家、評論家的點評。整整三個小時,病人宗璞帶著助聽器,如石佛般靜坐,傾聽各位的高論。
宗璞認為:「歷史是個『啞巴』,靠別人來說話。人本來就不知道歷史是怎麼回事,只知道寫的歷史。我寫的這些東西是有『史』的性質,但裡面還是有很多錯綜復雜的我不知道的東西,那就真是『葫蘆里不知賣的什麼葯』了。還是把人生看作一個『野葫蘆』好,太清楚是不行,也做不到。」「我還不能說這是個野葫蘆,只能說是一個引子,引你去看人生的世態。」一句話道出了書名的來由,其實,小說最初名為《雙城鴻雪記》。
《野葫蘆引》由《南渡記》、《東藏記》、《西征記》、《北歸記》4卷本長篇小說組成,如今,《西征記》的寫作已經開始。宗璞先生說:「接下來的寫作還有許多難題,我知道說要克服這些難題是在說大話,我深知自己的能力越來越小,但我還是會去做。」
李子雲曾借用古人的「蘭氣息,玉精神」六字來評論宗璞,可謂傳神。雖然,時代潮流的變幻也呈現於宗璞不同時期的創作當中。但是,宗璞的文字似乎永遠與時下的流行無關,堅持著自己純凈優美的本色——它的聲音似乎很遙遠,與時代格格不入,但真正閱讀時,心靈又不由得被它左右,時代反而離得遠了。這也許正是她的獨特魅力之所在。宗璞很認同自己是「本色作家」的說法。她說,我寫作品時,不是自己給自己規定一個什麼原則,只是很自然的,我要寫我自己想寫的東西,不寫授命或勉強圖解的作品。
和宗璞先生打過交道的編輯都知道,如果有什麼命題作文請她寫,就很難約到稿子。但如果是她自己送來發表的,無一例外地都是能上副刊頭條的好文章。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細膩敏銳的內心世界的呈現、優雅嚴謹的文字,以及對於知識分子人格的持續關注,使得宗璞的作品有著當代作家少有的一貫品格。
俗話說「文如其人」。宗璞先生本人也是一個與流俗相去甚遠的人,話不多,卻自有一番「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氣度。獲得茅盾文學獎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殊榮,但宗璞先生卻平靜地說:「獲獎當然是讓人高興的事,但那是對過去工作的一種評價,也是一種鼓勵。過去的已經過去了,前面還有許多沒有做的事,那才是更重要的。」

閱讀全文

與宗璞紅豆小說txt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民國間諜類小說排行榜 瀏覽:471
痴娘的小說推薦 瀏覽:129
仙路至尊吞噬小說網 瀏覽:208
危險關系小說全文免費下載 瀏覽:411
寫和離夫妻的小說推薦古言 瀏覽:86
找一部有點黃的穿越小說 瀏覽:65
耐看的都市異能小說 瀏覽:377
奪天帝位的玄幻小說 瀏覽:434
誡子小說排行榜 瀏覽:405
主角叫段羽的小說 瀏覽:690
求好看搞笑的小說推薦經典小說 瀏覽:971
女穿男攻略女配快穿小說免費下載 瀏覽:780
名著百度雲小說網 瀏覽:9
主角會俠客行的小說 瀏覽:588
茱倩小說絕色美人txt 瀏覽:232
重生大明地主家小說 瀏覽:479
番茄小說最好看的游戲小說 瀏覽:217
老書小說主角長青 瀏覽:266
免費穿越小說女生完結本 瀏覽:627
重生三國當太守小說 瀏覽: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