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說大全 > 張愛玲小說人物形象分析1000字

張愛玲小說人物形象分析1000字

發布時間:2021-01-29 01:58:52

① 1000到2000字《圍城》或張愛玲系列小說評析

《圍城》是一部以諷刺知識分子、婚姻以及人情世故為主題的小說,目的是力求刻畫出當時某一空間某一群體的一部分人的人生面貌。《圍城》並不僅僅是一部愛情小說。它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它的主題和象徵是多層次的。「圍城」困境是貫穿於人生各個層次的。後來方鴻漸又重提此事,並評論道:「我近來對人生萬事,都有這個感想。」這就是點題之筆。錢鍾書在全書安排了許多變奏,使得「圍城」的象徵意義超越婚姻層次,而形成多聲部的共鳴。 理解「圍城」這兩個字,不能空泛地把他看作是婚姻的代名詞,在某種層面上,它與西方現代主義所描寫的人類的尷尬困境所採取的一些象徵手法不謀而合。書中充滿苦澀的笑,無奈的自我欺騙,這都是這部小說的成功所在。 凡是讀過《圍城》的人,無不被它那妙趣橫生的語言逗得忍俊不禁。用兩個字說,就是「幽默」。錢鍾書猶如一位冷靜超遠的旁觀者,運用各種機智的反語、雙關、諧音、對仗、警句格言,以及中外古今的典故、逸聞,紛至沓來,琳琅滿目。常使人笑中帶淚,淚中帶笑,風趣幽默。尤其是那精闢的比喻和蘊含深意的象徵暗示。錢鍾書常用漫畫式的筆法勾勒「眾生」,他以鋒刃的筆法高超地概括出一幅幅神情畢肖的漫畫形象,使人未見行藏,便已看出人物的性格及作者的情感態度,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可以說,在《圍城》里的「芸芸眾生」中,幾乎每個人物出場時作者都對其肖像進行了一番諷刺性描繪。常常採用既含蓄而又挖苦的漫畫式筆法,令其形神畢露。 「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沖進來」婚姻也罷、事業也罷,整個生活都似在一個圍城之中,人永遠逃不出這圍城所給予的束縛和磨礪。書中方鴻漸與蘇文紈、唐曉芙、孫柔嘉的感情糾葛,每每因自己的怯懦,不敢多言,言亦不由衷,甚至一步步陷入工於心計的孫柔嘉的婚姻陷井之中,最後自食婚姻苦果。這座感情圍城,曾經令方鴻漸嚮往,之後又無奈於城中的無聊。而在三閭大學著實是一座事業的圍城,這裡面充斥著爾虞我詐、明爭暗鬥,時刻讓人感到壓抑,令本性善良卻怯懦的方鴻漸不堪忍受,但當他離開那裡,面對的卻是一個集父母的封建思想,家庭的責任,事業的衰敗,多層混雜的社會大圍城之中,讓他更加覺得無所適從,似乎所有的一切都被一隻無情的大手掌控著。本就無材的方鴻漸也只會牢牢地屈服於這只手,逆來順受的承受朋友的施捨,義無反顧得踏入愛情陷阱,事業低谷。整本書中,除了他對唐小姐的追求尚顯出些他試圖征服命運的思想外,其餘的,指示方鴻漸徒勞的思想斗爭和軟弱的行為罷了。所以也就有了如此悲涼的結局。 生活本就是一座圍城,婚姻與事業、學習與娛樂、發展與落後、成功與失敗,都是這座七彩城中的一種顏色,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是城中的一種元素。當一切人和事因為努力和樂觀而變得美好,當城中的色彩都均勻和諧時,那麼這座圍城就不再是一種可怕的束縛和壓力,而是一個幸福的樂園。沒有人會試圖離開她,即使是自憐自哀的方鴻漸也會喜歡,假惡丑也會被同化為真善美。也許世界永遠不會變得如此美好,但允許我心中永遠存在這種美好的理想。 《圍城》是一部讀來回味無窮的書。讀《圍城》,不但可以感受到沿途邂逅的驚喜,體會到妙趣橫生的比喻,更能咀嚼蘊含深意的象徵。它時而讓你笑,時而讓你哭,在妙趣橫生、妙喻迭出的幽默外表下,深藏著令過來人低徊輕嘆,令少不更事才惘然若失的悲劇底蘊。錢鍾書對人生的諷刺和感傷—深於一切語言,一切啼笑都包涵在《圍城》之中。

② 急需 張愛玲傳讀後感1000~1500字

在時間無涯的荒野里,在暗淡枯槁的歲月中,張愛玲,一個身穿藍緞旗袍,步履搖曳,用一雙無大悲亦無大喜的眼睛參悟著世事風塵,用一顆敏感而容易受傷的心去感受人情冷暖的曠世奇女。

她,於千萬人之中脫俗著,於千萬年之中寂寞著。如一朵塵埃里的小花,沒落里透著驚艷。

終於看完了張愛玲傳。一本破損封面的小綠皮書,封面的一側印著張愛玲側面的一小張黑白照片。本以為這本傳記會和大多數傳記一樣,充滿著記事的年表和蒼白的對事件發生的白描,但是現在看來,這也算是我所讀過的傳記里較佳的。

很早以前就讀過張愛玲的文集。但讀下去,不得要領,想來也是因為被繁瑣的對話,故事情節所嚇退,並未讀完讀全。後來才知道,張愛玲的小說有很大一部分舊式小說的影子,比如《紅樓夢》和《海上花》。才漸漸覺得,有時候張愛玲對人物心理活動和穿著的描寫真真的和紅樓夢有一些相似,盡管紅樓夢也是我覺得繁瑣看了一半又舍棄的名小說。就故事情節和人物的塑造來說,紅樓夢和張愛玲的大部分早期小說還是有一定的相似性。張愛玲幼年從貴族到落魄的生活狀態也和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相近,可能這就是她讀紅樓夢如此親切的原因之一。張愛玲對於服裝色彩的獨到見解,也使她對人物出場的描寫細致不亞於紅樓夢的篇幅細膩。

張愛玲是早已成名的人物,她有個著名的理論:「成名要趁早呀,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麼痛快。」這自然是描摹成功者的喜悅。但對我們而言,張愛玲趁早的努力是更應該提到的。首先是書讀得早,讀得多,讀得專。這也要歸功於她的知識家庭。這使她自小有書讀。有人指導她的母親在他三歲的時候讓她背唐詩,傭人也常常給她講「三國」。

《張愛玲傳》是一本詳細描繪張愛玲人生經歷的書。書中詳細介紹了張愛玲的出生背景。令人驚訝的是張愛玲是出生在門第甚為高貴的家庭中的長孫女。關於她那顯赫的家世,她在歷史上曾經留過聲名的列祖列宗,在張愛玲走紅的時候,就曾引起過一些人的議論,然而,曾經顯赫的家族並不能提高他們後裔的價值。相反,倒是後人自身的光彩又照亮了他們的家譜。

本書還介紹了她的兩段婚姻,第一段婚姻因胡的政治身份,給張愛玲的面目蒙上了一層迷霧。第二段婚姻她與美國著名戲劇家賴雅。賴雅也是張愛玲的精神家園,但他們的物質生活依然艱難。在賴雅的勸說下,她打掉了孩子,兩人過著相濡以沫的生活。張愛玲走過了人生最繁華的路段,也經受了人生最蒼涼的景象。這種人身的巨變使她在70年代已經停止了寫作。

張愛玲的一生從興到衰,走過了人身的最繁華,經受了人生的最蒼涼,她以洞穿人世滄桑,在時空的輪回中升華。她給後人留下的只是幾本小說,但這些小說在當時篇篇震動文壇。張愛玲的文學創作幾乎瞬間登上了文學高峰,紅遍上海。它的魅力現在還影響著世人。張愛玲留給世人的不僅僅是幾本書,從字里行間里更讓我們看到了她的特立獨行的性格和她那的惟妙惟肖的描摹。

讀了本書後我更了解到了張愛玲的生平事跡,讓我更清晰的解讀到了只屬於張愛玲的優雅!

③ 急求張愛玲傾城之戀的論文。1000字左右。不要網上復制的!

《頃城之戀》中的女主人公白流蘇這一人物形象,白流蘇是一個不受男人支配、擺布,具有強悍的自救精神的特殊女性,她以自己的老練與智慧主宰著自己的命運,成為了婚姻競技場上的勝者。從她身上我們看到了舊時代的女性是如何在困境中「抗爭」命運,改變命運的。她的出現既是一種希望,也是那個時代女性改變自己弱勢地位的一個「榜樣」。
白流蘇與范柳原,這一對不算愛人的戀人,整個小說的筆墨都在他們之間的俏皮話,張愛玲也沒有用其一貫的長項:表現兩人的內心世界。小說沒有多少的波瀾起伏,戀愛也不是激情四射,最終的結合只因「傾城」,只是一場平凡的傳奇。「《傾城之戀》的華彩勝過了骨幹;兩個主角的缺陷,也就是作品本身的缺陷。」 傅雷如是說,的確,作品存在著極大的缺陷,沒有注重人生飛揚的一面,但換另一個角度看,也就因這個缺陷,才突出了另一個人生安穩的一面。白流蘇、范柳原、三爺、四爺、四奶奶……等人不都是為了得到一種人生的安穩,只是這種安穩是蒼涼的。
進一步看看整個小說的人物刻畫,就單單從他們的語言切入,在品味之餘,就可容易看出,真正的人性都隱藏在其中,作品的重心都傾注在俏皮而風雅的調情,初看小說,見其落了俗套,但細究其字里行間,才知原來人物也可以這樣刻畫、表現:當白流蘇的三哥要他回去做她的寡婦時,白流蘇冷笑道「三哥替我想得真周到?……我們可不能拿著法律鬧著玩哪!」一句簡簡單單的話,一個「冷」字就傳神地把白流蘇這個被逼極了的形象完全描繪了出來。「法律」的運用,在今天是極其平常的,而做為一個20世紀40年代的婦女來說,能用「法律」來捍衛自己,足可見其見識。小說接下去寫道流蘇氣到了極點,反倒放聲笑了起來道:「好,好,都是我的不是!……你們死了兒子,也是我害你們傷的陰鷲!」一個被抓狂了的女性的真實流露,她沒有男性的那種理智。在逼極的情況下,女性的天性還是表露得一覽無疑:憤怒、無理、吵鬧。脆弱、無助的女性心理在白流蘇的身上也是明顯存在的,雖然她勇敢,敢與反抗,敢於出走,但面對自己的母親也只能哽咽地道一聲「媽」。可事與原違,「她所祈求的母親與她真正的母親根本是兩個人」。她只能另找出路,她只能跟同樣自私的徐太太喊「嬸子,我,……我在這兒在也呆不下去了,…我可沒有臉再住下去了!」,「只能陰陰的、不懷好意地一笑」,「遼遠的中忠孝節義的故事,不與她相幹了」。
徐太太的出現是整個小說的轉折點,徐太太為著她七妹的婚事而來,可在相親之時,她的參與使得她七妹的婚事泡湯了,她自己在這點上同樣存在著親情的關心和譴責,面對自己的親妹,她依然是關心的,而這一切都只體現在她的那句「七妹的婚事,有希望么?」,如果不是尖酸刻薄的四奶奶,不是家庭的進一步逼迫,使白流蘇有了自私的迷惘,小說應該就此結束,但在自私慫恿下的「她知道寶絡恨雖恨她,同時也對她刮目相看,肅然起敬,一個女人再好些,得不到異性的愛,也就得不到同行的尊重,女人們就是這點賤。」徐太太在范柳原的「託付」下,決定帶白流蘇到香港,而白流蘇也意識到范柳原不會是真心的,可是「她不能不當心——她是個六親無靠的人」,一個有著一大串血緣關系的人,卻是六親無靠,這是怎樣的一種悲哀。她選擇了出走,為自己的出路,為自己的生活安穩,在這點上她是有追求的,可惜的是她的追求註定是悲涼的,如果沒有後面那場「傾城」,她註定又是一個悲哀。在出走的這點上,她決不是「娜拉的出走」,更不會是巴金筆下那些追求自己理想,掙脫社會禁錮的出走,而是為其自己生存的自私出走,沒有任何的重大意義,只為給那些嘴邊含著唾沫的「親人」看,她出走的動機,暴露出當時社會的人性壓迫,也是其心中根深蒂固的封建階級思想的「保護膜」,在面對「破產」公主薩黑荑妮時,她也不由得「肅然起敬」。
小說以大量的筆墨花在了白流蘇與范柳原的對話上,在這段描述中,白流蘇時刻為自己的安穩猜疑著。「他不過是一個自私的男人,她也不過是一個自私的女人」,胡蘭成在《論張愛玲》這樣寫「她的自私是因為狹隘」。的確,小說在接下來中,都是圍繞她「自私的狹隘」展開的。流蘇這一大抵上算是一個堅強的,有勇氣,會反抗,能夠大膽地頂著眾人的唾棄與前夫離婚的形象就此成就,同時也因她不過是一個在經濟上柔弱、無助的女子,使其是妥協的,從而使得她的逃離也只能依靠男人來尋找自己的棲息之地。
范柳原在小說中能找到他的影子,就只有他那些機智的俏皮話了,作者沒有花一絲一毫的筆墨在他獨自的身上,即使是與薩黑荑妮公主的來往。傅雷認為范柳原不應該是這么枯涸的人,「他只是一個暫時收了心的唐•裘安,或是伊林華斯勛爵一流的人物。」 傅先生的評論自有其獨到之處,但也不煩看看骨頭里的骨髓,這決不是雞蛋里挑骨頭,而是為了看到確確實實存在的東西,在這點上,胡蘭成比傅先生看得更真切「他的機智與伶俐使他成為透明,放射著某種光輝,卻更見得他的生命之火是已經熄滅了,」「其人是自私的,並且怯弱。」而這一些也並不就是代表了一個完整的范柳原,作者是在殘缺中給讀者以完美想像的空間。張愛玲自己認為「我哦喜歡素樸,可是我只能從描寫現代人的機智與裝飾中去襯出人生的素樸的底子。」這一點,她做到了,但不同的是她襯出的不只是人生素樸的底子,更是整個社會真實人性的底子。
范柳原是生活中的假紳士,因其既害怕又膽怯,生活讓他空虛乃至頹敗,只是他的頹敗相對於白流蘇對生活無望的頹敗表現為另一種形式。而這也只是男性與女性面對同樣問題是產生的各自反應。
在白流蘇與范柳原之間,他們是互不理解的,而這不理解的產生於他們都是自私的。生活在范柳原幼小的心靈就打下了「怪僻」的烙印,而他在孤身流落中,有了錢的揮霍,就有了生活的頹廢,他只能用高姿態的形式來掩蓋自己內心的恐懼,而這種高姿態掩飾的結果就是更明顯地暴露其弱點。但是可以看到的是范柳原對於白流蘇有著一點點的溫情。流蘇笑道:「你怎麼不說話呀?」 柳原笑道:「可以當著人說的話,我全說完了。」從表面看,這只是一句幽默的俏皮話,但這話從范柳原這機智、伶俐有沒有熱情的人口中說出,就足可見其言外之意,以前,面對的他都是不當人看的,當然也包括他自己,可對流蘇,卻有了以人相待的念頭,悲哀的是他這一點點的真實很快就被空洞、怯弱的人性所掩蓋,就連在深夜裡打電話透露出自己的愛也不敢承認,胡蘭成對此是這樣評道:「他在深夜裡打電話給流蘇,也不是為了要使流蘇煩惱,卻正是他自己的煩惱的透露,他說出了愛,隨即又自己取消了,因為怯弱,所以他是凄涼的。」
對於白流蘇與范柳原自私骨子裡殘留的那丁點的真情,足以窺其全貌的,應算是在淺水灣飯店,柳原看著她道:「這堵牆,不知為什麼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類的話,……有一天,我們的文明整個的毀掉了,什麼都完了——燒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許還剩下這堵牆,流蘇,如果那時候在這牆根底下遇見了……流蘇,也許你會對我有一點真心,也許我會對你有一點真心。」熱終究不行的是,這堵牆沒有倒下,而另一堵牆卻倒下了,盡管兩個人都相互不理解,但「傾城」把他們的弱點都壓住了,在那一刻「生死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在剎那間得到了顯現,她的生活終於有了安穩的理由,他也終於有勇氣說出心中的那句話。但本性終是無法改變,在結束的那刻,柳原依舊無法面對,「那不算,我們那時太忙著戀愛了,哪裡還有工夫戀愛!」情,在這句話後,在婚姻契約的簽定好魂飛煙滅,流蘇在安穩後留下的只是悵惘。
小說對其他人物的刻畫,也是用在於語言上,細嚼而入,總覺得有著魯迅筆下那些尖酸刻薄的奴性市井小人物的神韻在其中,如四奶奶,她的個性在她寥寥的幾句話中就將其刻薄、無知、勢利、冷漠、毫無人情味的特徵體現得淋漓盡致。而更深刻的一個人物刻畫是對白老太太,一個小說中無關緊要的人,面對自己的親女兒,竟冷漠地說:「你跟我總不是長久之計,倒是回去是正經,繼個孩子過活,熬十幾年,總有你出頭之日。」她竟自私到出賣自己的女兒,使流蘇感到「她所祈求的母親與她真正的母親根本是兩個人。」在這一點的傷害,使得流蘇更快地陷入自私的泥沼。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這不可理喻的世界裡,誰知道什麼是因,什麼是果?誰知道呢,也許就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成千上萬的人死去,成千上萬的人痛苦著,跟著是驚天動地的大改革……流蘇並不覺得她在歷史上的地位有什麼微妙之點。她只是笑盈盈地站起身來,將蚊煙香盤踢到桌子底下去」。
——《傾城之戀》
這是在這篇文章甚至說在張愛玲的所有作品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彷彿有無盡的宿命在裡面,是不是只有在這樣的一種無奈的情況下,白流蘇與范柳原的愛情才有她們的安身立命的地方呢?這種相依相偎是不是又是真正的愛情呢?也許愛情在他們之間,更像一場游戲,兩個人的交易。
流蘇是一個堅強的女子,在壓抑,畸形的生活環境里,選擇了出逃。她大膽地頂著眾人的唾棄與前夫離婚,這是她的勇氣。可同時,她始終是一個在經濟上柔弱、無助的女子,逃離的方式只能是依靠男人來尋找自己的棲息之地,於是她必須妥協。現實與性格間的矛盾,讓她不得不學會算計。不幸的命運讓她學會保護自己,卻又讓她這份簡單、真摯的情感徘徊在疑慮、猜忌、金錢、責任、虛榮之上了。但這又怎能怪她呢?她承認柳原是可愛的,給了她美妙的刺激,但是她跟他的目的究竟是經濟上的安全。說到柳原,他又何嘗不是這樣呢?青年時期同樣有著一段不愉快回憶的他性格怪癖,無意於家庭。對於愛情他根本無法駕馭,無法給予對方承諾和信心。 也許或者說一定,他曾經只是把流蘇看作是那很多個裡面的一個,新鮮過後,各拍兩散,責任不需要,愛情只是調劑,而流蘇也自然知道這一點, 「炸死了你,我的故事就該完了。炸死了我,你的故事還長著呢!」流蘇的心中,自然是知道柳原的,她也明白只有這場關於這個城市的劫難才成全了她們。 戰爭帶來的是殘缺,可為流蘇和柳原帶來的卻是一嘲圓滿」。偶然的傾城,讓他們拋卻了所有,讓他們從捉迷藏式的精明走到沖破一切的結合——流蘇得了名份,柳原也甘願擔起了責任。戰爭讓人變得真實。死亡下,忽然感覺瞬間的變化即是煙消雲散、陰陽相隔,容不得你有半點猶疑,因為生死只在頃刻,金錢、權利、美色等等都不重要了,能抓住的只有現在,只有身邊尚存氣息的他(她)。
「他不過是一個自私的男子,她不過是一個自私的女人。在這兵荒馬亂的時代,個人主義者是無處容身的,可是總有地方容得下一對平凡的夫妻。」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原是這樣的選擇。
范柳原到最後一刻也還是清醒的,「現在你可該相信了:『死生契闊』,我們自己哪做得了主?……」一個善於低頭的女人,也許終會成為一個安分的妻。讓他在勞累和放縱之餘有一個去處。男人的歸宿最終只是一個女人。
喜歡小說中的一段話:「流蘇到了這個地步,反而懊悔她有柳原在身旁,一個人彷彿有了兩個身體,也就蒙了雙重危險。一顆子彈打不中她,還許打中他。他若是死了,若是殘廢了,她的處境更是不堪設想。她若是受了傷,為了怕拖累他,也只有橫了心求死。就是死了,也沒有孤身一個人死得干凈爽利。她料著柳原也是這般想。別的她不知道,在這一剎那,她只有他,他也只有她。」
兩個人之間那一絲絲的溫情,在一瞬間,讓時間成為永恆。這一刻交織的情感該是幸福存在的道理吧。如果這可以叫做-愛情,那麼就算是吧。可我更覺得這是一種悲涼。假如沒有戰爭,兩人將依然活在自己背負的殼中慢慢前行,誰也不會為對方付出真心。他們會按自定的生活軌跡走下去,看似豐盛,卻是蒼白悲哀。
初讀時,總覺得悲劇是女人的。現在方覺得,悲劇是女人的,也是男人的。
一個大變故改變了一切,但如果是為了成就這樣一段戀情,代價未免太大了,而且這樣的偶然性幾近為零。這樣的愛情,或許只能童話中存在。
一個有著圓滿結局但透著悲涼的成人童話,體味生存於人世的艱辛和命運的荒謬無常。

④ 求對張愛玲的小說的讀後感~最好原創~1000字。。

張愛玲小說讀後感

張愛玲的小說,用了很多奇特准確的比喻.如果說第一個把女人的臉比作花朵的是天才,第二個再做如此比喻的是庸才的話.那張愛玲是天才中的天才,因為,沒有人可以會用那樣奇特的比喻,連摩仿也做不到.在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中對喬琪的外貌描寫中她寫到:他很白,和石膏像一般,在那黑壓壓的眉毛與睫毛底下,眼睛像風吹過的早稻田,時而露出稻子下的水的青光,一閃,又暗了下去了.天色已經暗了,月這才上來,黃黃的,像玉色緞子上刺綉時彈落了一點香灰,燒糊了一小片.她(薇龍)睡在那裡,一動也不動,可是身子彷彿坐在高速度的汽車上,夏天的風鼓蓬蓬的在臉頰上拍動.為了愛而結婚的人,不是和把雲裝在壇子里的人一樣的傻嗎?她(薇龍)躺在床上,看著窗子外面的天,中午的太陽煌煌地照著,天卻是金屬品的冷冷的白色,像刀子一般割痛了眼睛.秋深了,一隻鳥向山巔飛去,黑鳥在白天上,飛到了頂高,像在刀口上颳了一刮似的,慘叫了一聲,翻過山的那邊去了.天完全黑了,整個的世界像一張灰色的聖誕卡片.封鎖開電車的開電車,在大太陽底下,電車軌道像兩條光瑩瑩的水裡鑽出的曲蟮,抽長了又縮短了,抽長了,又縮短了,就這樣往前移,柔滑的老長老長的曲蟮,沒有完沒有完....搖鈴了,"叮玲玲..."每一個玲字是冷冷的一小點,一點一點連成了一條虛錢,切斷了時間與空間.街上漸漸地也安靜下來,並不是絕對的寂靜,但是人聲逐漸渺茫,像睡夢里所聽到的蘆花枕頭里的趕咐.這龐大的城市在陽光里盹著了,重重地把頭擱在人們的肩上,口誕順著人們的衣服緩緩流下去,不能想像的巨大的重量壓住了每一個人.他剃著光頭,紅黃色皮,滿臉浮油,打著皺,整個的頭像一個核桃,他的腦子就像桃仁,甜的,滋潤的,可是沒有多大意思.她(吳翠遠)整個的人像擠出來的牙膏,沒有款式.近視眼的人當眾摘下眼鏡了,翠遠覺得有點穢褻,彷彿當眾脫衣服似的不成體統.宗楨斷定了翠遠是一個可愛的女人,白,稀薄,溫熱,像冬天裡你自己嘴裡呵出來的一口氣,你不要她,她就悄悄地飄散了.多少恨兩人其實會么話都不想說,心裡靜靜的,講的那些話如同折給孩子玩的紙船,浮在清而深的沉默的水上.(宗豫)他臉上露出了一種復雜柔情,可是簡直像洗濯傷口的水,雖是涓涓的細流,也痛苦的.她微笑著,沒說什麼,一關門,卻軟靠在門上,低聲叫道貌: 宗豫,艷艷的笑,不停地從眼睛裡漫出來,必須狹窄了眼睛去含住它.他(宗豫)看著那燈光的房間,難道他們的事情,就只能永遠在這個房間轉來轉去,像在一個昏暗的夢里.五四遺事___羅文濤三美團圓湖水(西湖)看上去厚沉沉的,略有點污濁,卻彷彿有一種氤氳不散的脂粉香,是前朝名妓的洗臉水.色戒她(佳芝)又看了看錶,一種失敗的預感,像絲襪上一道裂痕陰涼地在腿肚子上悄悄往上爬.事實上,每次她跟老易在一起都像洗了熱水澡,把積郁都沖掉了,因為一切都有了目的.那沉酣的空氣溫暖的重壓,像棉被搗在臉上.半生緣她(曼璐)竭力把那種荒唐的思想打發走了,然而她知道它還是要回來的,像一個黑像,一隻野獸的黑影,它來過一次就認識路,咻咻地嗅著認著路,又要找到她這兒來了.她(曼楨)不知道感情這樣東西是很難處理的,不能往冰箱里一擱,就以為它可以保存若干時日,不會變質的.霸王別姬如果他(項羽)是那熾熱的,充滿活力燁燁的光彩,噴出耀眼欲花的ambition的火焰,的太陽,她便是那承受著反射在著的光和力的月亮.鴻鸞禧二喬做了個手勢說,一個一個跟著喊聲,倒像把骨牌一個搭著一個,一推,潑哚潑哚一路往前倒.各人都覺得後天的婚禮中自己是最吃重的角色,對於二喬四美玉清是銀幕上最後映出的雪白耀眼的"完"字,而她們是精彩的下期佳片預告.他的應酬實際上就是一種舞蹈,使觀眾眩暈嘔吐的那種團團轉的,踮著腳尖的舞蹈.棠倩的帶笑的聲音里彷彿也生著牙齒,一起頭的時候像是開玩笑地輕輕咬著你,咬到後來就疼痛難熬.這時候是年輕人的世界了,不跳舞的也周攏來看,上年紀的太太們悄悄站在後面去,帶著慎重的微笑,彷彿雖然被擠到注意力的圈子外,她們還是有一種消極的重要性,像畫卷上端端正正打的圖章,少了它就不上品.沒有人請棠倩梨倩姐妹跳舞,棠倩依舊一直笑著,嘴裡彷彿嵌了一大塊白瓷,閉不上.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慢慢例舉.

閱讀全文

與張愛玲小說人物形象分析1000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玄幻小說女版完結 瀏覽:766
艷情短篇小說校園目錄 瀏覽:772
重生之國民男神重生小說網 瀏覽:151
江湖擁美錄小說兔費閱讀 瀏覽:692
寫小說的女名有什麼 瀏覽:171
完結修醫小說排行榜 瀏覽:648
小說迷情作者西門吹雪 瀏覽:871
改命從龍族世界小說 瀏覽:342
都市異能小說主角會陰陽神功 瀏覽:518
女主重生到日本動漫的角色的衍生小說 瀏覽:439
武俠小說中對美女的描寫 瀏覽:755
是什麼軟體看小說免費無廣告 瀏覽:99
網路小說家抓個美少女 瀏覽:655
主角穿越到陰陽先生的小說全集 瀏覽:236
葉子小說推薦 瀏覽:369
主角用板磚的洪荒小說 瀏覽:396
金水小說閱讀全文筆 瀏覽:597
女主是小偷古代小說 瀏覽:869
小說男主角叫葉峰 瀏覽: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