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麼看懂電影《活著》的結局
不止一次的寫過關於電影《活著》的各種文章,每次寫的時候,都是一種「折磨」,生活啊,你究竟有多苦,你究竟還要折磨這些平凡的人們到幾時?
富貴就是如此,經歷了前半生的渾渾噩噩,半生歸來已經不再是少年郎,有些事情,錯過以後,想挽回的代價是不可承受的。回來以後的富貴以為生活就此可以變好,而他卻不知道厄運才剛剛開始。
然而富貴挺了過去,不是因為懦弱,而是因為這個世界還有他值得留念的東西:饅頭。於是在電影最後的結尾處,富貴將所有的希望寄託在饅頭身上,生活會好的,一切都會好的,饅頭以後還要坐飛機呢。
Ⅱ 《左耳》小說的各個人物的結局是什麼
去看一下就知道啦
Ⅲ 《活著》這篇小說的福貴最後死了沒,怎麼死的(我不是說小說的情節,說的是余華寫小說後完後他怎麼死的
小說里沒有寫到福貴怎麼死的,當時他一個人和老牛在一起,死的只剩他一個人了。
估計他最後是老死或者病死的,人到了這步田地,該想開的都想開了!
Ⅳ 活著福貴人物形象特點
小說的主人公福貴是地主家出身,年輕時是浪盪公子,經常去城裡的一家妓院吃喝嫖賭,而且,由於他的丈人是城裡一家米行的老闆,他竟經常要一個妓女背著他上街,每次從丈人的米行經過,"都要揪住妓女的頭發,讓她停下,脫帽向丈人敬禮:『近來無恙?'",然後便"嘻嘻笑著過去了",其品行之放盪墮落可見一斑。後來他中了別人的套,把家裡包括田地、房產的全部家產輸了個精光,於是全家一夜間從大地主淪為了窮人,福貴的父親郁悶而故。這個打擊如當頭棒喝,亦如一瓢冷水,使福貴清醒過來,決定重新做人。從此,他成了租種過去屬於他家的田地的佃戶,穿上了粗布衣服,拿起了農具,開始了他一生的農民生涯。
不久,福貴的母親生病了,他拿了家裡僅剩的兩塊銀元,去城裡請醫生。可是在城裡發生了意外:他被國民黨軍隊抓了壯丁。輾轉兩年,最後他被解放軍俘虜並釋放了,他"跟著解放軍的屁股後面"過了長江,回到了家鄉。這時,他的母親早已故去,女兒鳳霞也在一次高燒後成了聾啞人。母親死前還一遍一遍對他的妻子家珍說:"福貴不會是去賭錢的。"......
福貴的一生經歷了中國歷史的變遷、社會的動盪,如解放後的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制度、大煉鋼鐵、三年自然災害、文革等等,都通過男主人公的眼睛和親身經歷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生動的再現。而在此期間,福貴也經歷了與每個親人、朋友的悲歡離合:為了讓兒子有慶上學,他把女兒送給了別人,不久後女兒跑了回來,全家重又團圓;縣長的老婆生孩子需要輸血,結果兒子被一不負責任的大夫抽血過量致死,後來發現縣長竟是福貴在國民黨軍隊時的小戰友春生——春生在後來的文革中經不住迫害,懸梁自盡;幾年後,鳳霞嫁了個好女婿,可不久死於產後大出血;兩個孩子去後,妻子家珍也撒手人寰,只剩下他和女婿二喜、外孫苦根祖孫三代相依為命;幾年後,二喜在一次事故中慘死,福貴便把外孫接到了鄉下和他一起生活;可是好日子沒幾年,小苦根也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幼小的生命。最後,福貴買了一頭要被宰殺的老水牛,也給它取名叫"福貴",一個人平靜地生活下去。他說:
"我是有時候想想傷心,有時候想想又很踏實,家裡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親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擔心誰了。我也想通了,輪到自己死時,安安心心死就是,不用盼著收屍的人,村裡肯定會有人來埋我的,要不我人一臭,那氣味誰也受不了。我不會讓別人白白埋我的,我在枕頭底下壓了十元錢,這十元錢我餓死也不會去動它的,村裡人也都知道我死後是要和家珍他們埋在一起的。"
從他的語氣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像他這樣嘗盡人生百味的老人,在晚年對生命的那種平靜、自然的態度。
看了這樣的人生經歷,我不禁感到了一種震撼,我感到一種莫名的沉重,也感到了主人公與命運抗爭時不屈中透著的一種偉大的平凡——福貴文化水平不高,也不懂得革命的大道理,但是他對生活的摯著、對親人朋友的愛給了他無窮的力量,而他自始至終也只不過是一個平凡的芸芸眾生之一,但作為一個人,他是偉大的。
Ⅳ 小說《活著》最後結局怎樣了
家珍因復患有軟骨病而幹不了重活制;女兒鳳霞與隊長介紹的城裡的偏頭二喜喜結良緣,產下一男嬰後,因大出血死在手術台上;而鳳霞死後三個月家珍也相繼去世;外孫苦根便隨福貴回到鄉下,生活十分艱難,就連豆子都很難吃上,福貴心疼便給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卻因吃豆子撐死。
生命里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貴伴隨著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
(5)小說福貴各人物的結局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從國民黨統治後期以來,作者經歷了從大富大貴到赤貧如洗的物質生活的巨大變遷,經歷了多次運動給他帶來的窘迫和不幸,更是一次次目睹妻兒老小先他而去。後來,作者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這首歌深深地打動了作者,作者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於是就有了1992年的《活著》。
作者簡介
余華,1960年4月3日出生於浙江杭州,現代作家。1983年開始寫作,同年進入浙江省海鹽縣文化館。1984年開始發表小說,《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同時入選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響的十部作品。2005年獲得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
Ⅵ 起點白金作家貓膩的《慶余年》,裡面各人物的結局是什麼
1,范閑一子兩女,思思生了大女兒范淑寧(小名范小花),林婉兒生了兒子內范良,最小的容是北齊女皇生的女兒小名叫紅豆飯,大名還沒取。
2,大皇子駐軍一萬在東夷城,因為陳萍萍的死,與他老爹翻臉了,但是還沒有撕破臉。在大東山事變之中皇後墜樓、長公主用匕首捅了自己、太子與二皇子先後服毒自盡。
3,太後被范閑下了費介留給他的散功葯,一下子過度衰老死了。三皇子最後登基成了皇帝,但是仍然受制於范閑。
4,至於皇帝的妃子,寧妃先因為陳萍萍被打入冷宮,皇帝死後,被他兒子接到東夷城。淑妃在大東山事變後一直在冷宮呆著。宜貴嬪最後成了太後。
5,陳萍萍死了,死的很屈辱,當著眾人的面被展露他殘缺的身體,慘遭凌遲。范思轍還在北齊繼續走私生意。
《慶余年》是首發於起點中文網的一部架空歷史小說,作者是貓膩。 小說講述了叫范閑的年輕人的成長路程,慶國幾十年起伏的畫卷慢慢地呈現出來。
幾十年的歷程里,我們看到的是三代風雲人物的起起落落、輪轉更替。兩條線索,范閑的成長、葉輕眉的一生貫穿著整個小說,一明一暗,把幾十年的慶國風雨盡攬其中。
2017年7月12日,《2017貓片 胡潤原創文學IP價值榜》發布,《慶余年》位列76位。
Ⅶ 小說活著中二喜、福貴父母、隊長的形象、性格
小說的主人公福貴是地主家出身,年輕時是個浪盪公子,經常去城裡的一家妓院吃喝嫖賭,而且,由於他的丈人是城裡一家米行的老闆,他竟經常要一個妓女背著他上街,每次從丈人的米行經過,"都要揪住妓女的頭發,讓她停下,脫帽向丈人敬禮:『近來無恙?'",然後便"嘻嘻笑著過去了",其品行之放盪墮落可見一斑。後來他中了別人的套,把家裡包括田地、房產的全部家產輸了個精光,於是全家一夜間從大地主淪為了窮人,福貴的父親郁悶而故。這個打擊如當頭棒喝,亦如一瓢冷水,使福貴清醒過來,決定重新做人。從此,他成了租種過去屬於他家的田地的佃戶,穿上了粗布衣服,拿起了農具,開始了他一生的農民生涯。
不久,福貴的母親生病了,他拿了家裡僅剩的兩塊銀元,去城裡請醫生。可是在城裡發生了意外:他被國民黨軍隊抓了壯丁。輾轉兩年,最後他被解放軍俘虜並釋放了,他"跟著解放軍的屁股後面"過了長江,回到了家鄉。這時,他的母親早已故去,女兒鳳霞也在一次高燒後成了聾啞人。母親死前還一遍一遍對他的妻子家珍說:"福貴不會是去賭錢的。"......
福貴的一生經歷了中國歷史的變遷、社會的動盪,如解放後的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制度、大煉鋼鐵、三年自然災害、文革等等,都通過男主人公的眼睛和親身經歷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生動的再現。而在此期間,福貴也經歷了與每個親人、朋友的悲歡離合:為了讓兒子有慶上學,他把女兒送給了別人,不久後女兒跑了回來,全家重又團圓;縣長的老婆生孩子需要輸血,結果兒子被一不負責任的大夫抽血過量致死,後來發現縣長竟是福貴在國民黨軍隊時的小戰友春生——春生在後來的文革中經不住迫害,懸梁自盡;幾年後,鳳霞嫁了個好女婿,可不久死於產後大出血;兩個孩子去後,妻子家珍也撒手人寰,只剩下他和女婿二喜、外孫苦根祖孫三代相依為命;幾年後,二喜在一次事故中慘死,福貴便把外孫接到了鄉下和他一起生活;可是好日子沒幾年,小苦根也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幼小的生命。最後,福貴買了一頭要被宰殺的老水牛,也給它取名叫"福貴",一個人平靜地生活下去。他說:
"我是有時候想想傷心,有時候想想又很踏實,家裡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親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擔心誰了。我也想通了,輪到自己死時,安安心心死就是,不用盼著收屍的人,村裡肯定會有人來埋我的,要不我人一臭,那氣味誰也受不了。我不會讓別人白白埋我的,我在枕頭底下壓了十元錢,這十元錢我餓死也不會去動它的,村裡人也都知道我死後是要和家珍他們埋在一起的。"
從他的語氣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像他這樣嘗盡人生百味的老人,在晚年對生命的那種平靜、自然的態度。
看了這樣的人生經歷,我不禁感到了一種震撼,我感到一種莫名的沉重,也感到了主人公與命運抗爭時不屈中透著的一種偉大的平凡——福貴文化水平不高,也不懂得革命的大道理,但是他對生活的摯著、對親人朋友的愛給了他無窮的力量,而他自始至終也只不過是一個平凡的芸芸眾生之一,但作為一個人,他是偉大的。
作者在這本書的韓文版自序中對他的這篇作品作了很好的詮釋。他寫道:
"這部作品的題目叫《活著》,作為一個詞語,『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作為一部作品,《活著》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因為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他們活著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與此同時,《活著》還講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中國的一句成語:千鈞一發。讓一根頭發去承受三萬斤的重壓,它沒有斷。我相信,《活著》還講述了眼淚的廣闊和豐富;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當然,《活著》也講述了我們中國人這幾十年是如何熬過來的。......"
這部小說中,作者以第一人稱回憶自述的角度,讓主人公把自己的故事娓娓道來,增加了小說的感染力。另外,雖然小說中沒有散文、詩歌中華麗的辭藻——而這也是有主人公福貴並未受過良好的教育這樣的背景決定的,所以也正恰恰符合其身份——但在描人狀物、情節安排等方面同樣可看出作者深厚的功底。淚水似乎成了全篇的線索,有悲傷的淚,有絕望的淚,有喜極而泣的淚......由於淚水幾乎是均勻地分布於整部小說,與歡喜交加,使得故事情節曲折動人:福貴總是每每過了幾年幸福生活的時候,就會有厄運到來一次。
Ⅷ 《活著》中福貴的人物形象
福貴的人物形象:
福貴是一個有著相當豁達心態的老者。在極其悲慘的厄運的打擊下,讓人不可思議的是,看似柔弱的福貴卻一次次頂住了打擊,一次次走在死亡的邊緣,卻又一次次跌破讀者眼鏡,堅強而又快樂的活了下來。
或許經歷的太多,晚年和老牛相依為命的福貴依然善待生活,才會在遇到「我」時能在大樹底下娓娓訴述,回憶他自己的一輩子。富貴的講述中也不難看出富貴這種開朗豁達的心態。
或許限於自己的文化水平,富貴並不會用很高級的詞語來修飾自己的心情。開心的事就會開心的笑,發自內心的笑。難過的事也沒用很憂傷的詞語形容。
(8)小說福貴各人物的結局擴展閱讀:
徐福貴本來是地主家的少爺,年輕時不懂事,又賭又嫖,後來龍二設下賭局騙光了他的家產。敗光家產後,幸得妻子不離不棄,他也決定發憤圖強。
但在去給生病的母親請郎中時被抓了壯丁,加入了國民軍。後被解放軍俘虜,給他返鄉錢讓其返鄉,與家人重逢。本以為就此以後可以安安心心過日子,但又不得不經歷三反五反,大躍進的潮流更迭。
更加讓他慘淡的是,他的兒子有慶因為跑去給縣長夫人輸血,而被活生生的抽死在了醫院。他本想著和那縣長拚命的,但是後來卻沒想到連報仇都不行,因為這縣長剛好又是他被抓去當壯丁時的戰友春生。
再後來他的女兒在生孩子的時候也因為大出血死在了這所醫院,他的老婆家珍沒過多久也因苦痛的命運而去世,他的女婿因為工地事故也死了,只留下了他和他的孫子。但沒想到的是,最後連他的孫子也因為吃豆子而被活生生撐死了。
Ⅸ 余華的【活著】里,每個主要人物都是怎麼死的是小說里
一、人物命來運:
他爹是源摔茅坑裡死的,娘跟老婆好像是病死的,兒子是給縣長老婆抽血抽多了死的,女兒是難產死的,他女婿是在工地被石板砸死的,孫子生病時候吃豆子太多撐死的。
二、作品簡介: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經典文本,余華的第一部長篇力作。小說描述了一位江南少年的成長經歷和心靈歷程。作品的結構來自於對時間的感受,確切地說是對記憶中的時間的感受,敘述者天馬行空地在過去、現在和將來這三個時間維度里自由穿行,將憶記的碎片穿插、結集、拼嵌完整。
余華因這部小說於2004年3月榮獲法蘭西文學和藝術騎士勛章。
三、作者簡介:
余華,1960年4月3日生於浙江杭州,當代作家。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77年中學畢業後,進入北京魯迅文學院進修深造。1983年開始創作,同年進入浙江省海鹽縣文化館。1984年開始發表小說,《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同時入選百位批評家和文學編輯評選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響的十部作品。1998年獲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2005年獲得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
現就職於杭州文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