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說中的結局和尾聲一樣嗎
那答答的馬蹄 是個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以上三句出自鄭愁予的《錯誤》。那是個美麗的錯誤,是等待與思念中的希望與失望,是女子的寂寞再加上過客的蕭索。 《風鈴中的刀聲》這部小說的靈感多少是來自於這首詩,所以這個故事也是個錯誤——從一開始就是個錯誤,到最後還是個錯誤。 可是這個錯誤不只有希望和失望,還有絕望。 於是思念就變成了仇恨,於是更多的錯誤就要開始。 這個錯誤是從絕望開始的。 因夢的生活就是等待,除了等待外已別無意義。 當她終於等到風鈴振動,終於看到一條熟悉的人影在夕陽中奔來,她明亮的眼睛再度燃燒起火焰時,這條人影忽然斷了,灑出了滿天血花。 斷的不只是人,還有思念和希望;灑出的也不只是血花,還有絕望和仇恨。 由於這個錯誤是從絕望開始而非從希望開始的,所以它註定是一個並不美麗的錯誤。 她依舊在等,只不過等的已非歸人,而是過客。 時光過處,有人依約到來。 一個寂寞的少婦和一個孤獨的浪子,在平淡地相處了一段時間之後,會有一種什麼樣的感情? 然而夕陽下的血花雖已散盡,心中的仇恨卻只有越燒越旺。 當她用蒼白的面容面對那不忍見的命運,當她用仇恨包裹她脆弱的心靈,卻不知她等到的只是一個錯誤——一個許久以前埋下的錯誤。 錯誤既已埋下,又怎麼能改變? 所以丁寧就被送進了雅座。 在慕容秋水還因夢的一句話時,他也不知道這又是一個錯誤。 所以在他聽到「班沙克」這三個字時,他驚訝了,有了種被騙的感覺。 然而韋好客說:「我們一開始就錯了,而且錯得很多,所以我們只有錯到底。」 所以在丁寧滿懷希望終於離開雅座時,也不知道這還是個錯誤。 既已錯到了這里,如不再繼續錯下去,就只有完結。 一刀揮出,斷的居然不是頭 丁寧沒有。 如果他不是代姜斷弦赴花錯之約,又怎會至於如此? 花錯已不在,等待他的是他那個非常痴情,非常美麗,又非常可愛的妻子——花景因夢。 然而救他的偏偏又是姜斷弦。 這些錯誤因決戰而起,莫非也只能於決戰而終? 花景因夢對丁寧是愛是恨,又該如何了結? 錯誤已錯得差不多了,結局呢? 沒有結局。 如果說這個錯誤是丁寧插的那盆花,它的結局就是他給姜斷弦留下的那個空隙。 沒有結局,豈非也是一種結局? 這從一開始就是個錯誤,帶最後也還是個錯誤——不管有沒有結局,無論是什麼結局都一樣。 《風鈴中的刀聲》可以說是古龍寫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說了,可惜的是沒有寫完。 這部小說跟《午夜蘭花》是同時期的作品,都帶有很濃的現代主義色彩。 現代主義很注重感觀和意識,按古龍本身的風格,深沉了以後變成這樣是很容易理解的。由於古龍的這種感觀與意識是從多年的寫作當中沉澱下來的,所以也比較有味道。 古龍在現代主義中融入了自己干凈簡潔、多視角變幻的風格,還有獨特的人生哲學,可是說是非常好的一種結合。 這部小說描述的就是一種意境、一個錯誤,對於古龍沒有寫完的結尾,也不必太執著了。
Ⅱ 小說中結尾與尾聲有什麼區別
簡單的說在小說中,結尾就是指結局。
而尾聲,是指在結局之後,類似後記。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你
Ⅲ 小說序幕和尾聲的內容及作用是什麼
序幕也就是開端,一般是介紹原因。
尾聲是指小說結尾,寫的是故事的結果。
在敘事文學作品中,作家的重要任務是塑造典型人物。而典型人物性格的形成和發展,又是通過人物間的復雜關系,以及由人物間的矛盾沖突所產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顯示出來的,也就是通過情節顯示出來。
情節,也叫故事情節,是展示人物性格、表現人物間關系一系列生活事件的發展過程。高爾基說:「文學的第三個要素是情節,即人物之間的聯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關系,——某種性格、典型的成長和構成的歷史。」這段論述深刻地揭示了情節的實質。
小說往往以情取勝。情節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發展史,其主要作用就是在矛盾沖突中展示人物性格,從而表現主題思想。
情節的組成部分
生活中的矛盾、事件的展開,都是有頭有尾,有起伏轉折,並分為幾個階段即矛盾的開始、發展、激化和結束。作為生活的反應,小說中的矛盾沖突,也自有一個發展過程,包括幾個基本環節:開端(發端)、發展(過程)、高潮(頂點、最高峰)和結局(收場、終結),這些因素都是沿著情節線發展的。與此相聯,有的作品還有序幕和尾聲。這些都是構成情節的因素。
一、 開端
開端是情節的起點,它是矛盾沖突開始的第一個環節,開端指引情節發展的方向和路線,對顯示作品的基調具有重要作用。開端與開頭不同,開頭是指作品的開始,常用景物、生活環境描寫,或抒情、議論、敘述交代等,屬於結構范疇。開端可以不在作品的開頭部分,位置比較靈活。魯迅的小說《祝福》是在寫了魯鎮祝福時節的生活情境,寫了祥林嫂悲慘的結局之後,才展示情節的開端的;祥林嫂從婆家逃出來初次到魯鎮當傭工,這是展開情節沖突的第一個事件。
二 結局
結局顯示出沖突發展的結果,是情節發展的結束階段。結局集中地表現出作家的愛憎情感和對人物的思想評價。
情節除了上述四個基本環節之外,有的小說還有序幕和尾聲。序幕是指在情節的沖突尚未展開之前,先交代任務的生活環境(時間、地點、人物關系等)、主要任務的來歷等。序幕起介紹主要人物、預示情節發展趨向、渲染氣氛、表露創作意圖和傾向性的作用。尾聲是在沖突結束之後,進一步交代人物的生活狀況和歸宿,或展示未來的生活圖景。
Ⅳ 小說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
開端:begin.發展:develop.高潮:high water結局:ending.尾聲:coda.
Ⅳ 什麼是小說的序幕和尾聲
序幕也就是開端,一般是介紹原因。
尾聲是指小說結尾,寫的是故事的結果。
================
希望能幫到你~^_^
Ⅵ 小說的情節包括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六個環節,缺一不可對嗎
不一定的,有的小說故意不寫結局,也可以起到引起讀者想像,回味無窮的效果的,
你說的這六個只是一般而言,不是對所有小說都是這樣。
Ⅶ 結局和尾聲的區別是什麼
結局意味著真相大白,故事的終點.
尾聲可能是真相但也可能留著懸念讓人去回味和猜想.
Ⅷ 什麼是後記和尾聲有什麼區別
區別一、釋義不同:
1、後記:是指寫在書籍或文章之後的文字。有時作者故意用後記的形式對某個問題提出引人深思的看法,讓讀者能夠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
2、尾聲:文學作品的結局部分。大型樂曲中樂章的最後一部份。
區別二、使用的原因不同:
1、後記:只是對文章中心的升華。可以在最後用一個自然段來表達中心,而不一定用後記。有時用了後記反而顯得文章過於累贅。
2、尾聲:是因為在中小型歌曲中,同前奏、間奏相比較,運用尾奏的機會較少,但歌曲的結尾部分卻是十分重要的,古人作文就有「鳳頭」、「豹尾」的說法。
(8)小說的尾聲和結局擴展閱讀
一、後記的反義詞:引言[ yǐn yán ]
寫在書或文章前面類似序言或導言的短文。
二、尾聲的反義詞:序幕[ xù mù ]
文學作品情節的組成部分之一。原指某些多幕劇第一幕之前的一場戲,一般是介紹劇中人物和劇情,或預示全劇的主題。後也用來指小說、敘事詩等文學作品在矛盾沖突尚未展開之前,對人物所處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境及主要人物之間的關系所作的交代或提示。
Ⅸ 起因,發展,高潮,結局,尾聲,是小說的什麼
小說的三要素是什麼人物、情節、環境 2、情節包括哪幾個方面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
Ⅹ 小說的尾聲能有兩個嗎
能,怎麼不能,嗯,有個主角叫雲羲的書,尾聲三個。。。。還是兩個來著、、、、、、、、記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