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說大全 > 魯智深是小說中的人物

魯智深是小說中的人物

發布時間:2021-10-02 10:26:04

A. 魯智深是哪部小說的人物

魯智深,小說《水滸傳》中重要人物,梁山一百單八將之一。姓魯名達,出家後法名智深,人稱花和尚。 魯達本在渭州小種經略相公(種師中)手下當差,任經略府提轄。為救弱女子金翠蓮,他三拳打死「鎮關西」鄭屠,被官府追捕。逃亡途中,經趙員外介紹,魯達到五台山文殊院落發為僧,智真長老說偈賜名曰:「靈光一點,價值千金。佛法廣大,賜名智深。」智深在寺中難守佛門清規,大鬧五台山,真長老只得讓他去投東京大相國寺。

B. 魯智深是哪部古典小說裡面的人物

水滸傳裡面的108個梁山好漢當中的一個

C. 小說中的魯智深綽號

他的綽號是「花和尚」,詳解如下:
1、這個綽號的來歷:
魯智深,因他的背上有一大塊刺青,所以綽號「花和尚」。小說《水滸傳》中重要人物,梁山一百單八將之一。 姓魯名達,出家後法名智深。 魯達本在渭州小種經略相公手下當差,任經略府提轄。在渭州為救弱女子金翠蓮,他三拳打死惡霸鎮關西,被官府追捕。逃亡途中,經金翠蓮的丈夫趙員外介紹,魯達到五台山文殊院落發為僧,智真長老說偈賜名曰:「靈光一點,價值千金。佛法廣大,賜名智深。」
2、關於魯智深的簡介:
姓名:魯智深
俗家姓名:魯達魯智深
其他稱呼:魯提轄
籍貫:渭州(甘肅平涼)
綽號:花和尚
星號:天孤星
排位:十三

武器:水磨禪杖、戒刀
相貌:面闊耳大、鼻直口方
性格:慷慨大方,嫉惡如仇,豪爽直率,粗中有細
梁山司職:步軍總大將
上山前身份及職業:提轄
出場回目:第三回《史大郎夜走華陰縣魯提轄拳打鎮關西》
上樑山回目:第五十八回《三山聚義打青州眾虎同心歸水泊》
去世回目:第一百一十九回《魯智深浙江坐化宋公明衣錦還鄉》

D. 魯智深人物情節

魯智深,梁山泊第十三位好漢,十員步軍頭領第一名。魯智深原名魯達,是經略的提轄,因為見鄭屠欺侮金翠蓮父女,三拳打死了鎮關西。被官府追捕,逃到五台山削發為僧,改名魯智深。魯智深忍受不住佛門清規,醉打山門,毀壞金身,被長老派往東京相國寺,看守菜園,因將偷菜的潑皮踢進了糞池,倒拔垂楊柳,威名遠揚。魯智深在野豬林救了林沖,高俅派人捉拿魯智深,魯智深在二龍山落草。後投奔水泊梁山,做了步兵頭領。宋江攻打方臘,魯智深一杖打翻了方臘。後在杭州六合寺圓寂。

花和尚魯智深是一部《水滸》中最具光彩的好漢。
不說是「最具光彩的好漢之一」,而只說是「最具光彩的好漢」,是因為以在下的眼光來看,魯智深是水滸世界裡唯一一個真正具有俠義精神的人。
換一句話來說,就是如果拿金庸、梁羽生筆下的武俠人物的行事作衡量標准,那麼水泊梁山一百單八將中魯智深是唯一可以入選新派武俠小說的人物。
再換一句話來說,就是:魯智深是一百零八人中唯一真正帶給我們光明和溫暖的人物。
在第二回中,魯智深,准確一點說那時還應叫魯達,一出場便是「大踏步」地走來。僅這「大踏步」三字,就已預顯出此人一生的慷慨磊落。果然,從他的身影在水滸世界裡出現以後,從打死鎮關西,到大鬧野豬林,一路散發著奮身忘我的精神:在酒樓上一聽到金氏父女的哭訴,便立即對李忠、史進道:「你兩個且在這里,等灑家去打死那廝便來。」被兩人一把抱住好歹勸住後,又慷慨資助金氏父女,當晚回到住處,「晚飯也不吃,氣憤憤的睡了」,這種人間鬼蜮的齷齪行徑在他那慷慨鹵莽而又闊大的心地里無疑激起了如火的義憤(這種義憤在其他好漢身上並不多見甚至可以說十分少見,他們更多的是一己的快意恩仇),終於,他憤然而往打死鎮關西,從此踏上亡命之旅,上演了一出出如火如荼的壯劇;直到上了梁山,去少華山欲與史進等人會合時,一旦聞聽史進被華州太守捉入獄,又立即不顧武松等勸阻,毅然孤身深入險地去行刺,以致身陷囹圄。這就是魯智深,他所奮身干預的事情,沒有一件和他切身相關,關涉到他個人利害,而他無不慷慨赴之,這才是十足烈火真金的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也難怪,金聖嘆評魯智深為一百單八將中上上人物,又道:
「寫魯達為人處,一片熱血直噴出來,令人讀之深愧虛生世上,不曾為人出力。」
說得真好。又如台灣學者樂衡軍先生在《梁山泊的締造與幻滅》一文里說到了魯智深,有一段話,飽含著感情,說道:
「魯智深原來是一百零八人里唯一真正帶給我們光明和溫暖的人物。從他一出場不幸打殺鄭屠,直到大鬧野豬林,他一路散發著奮身忘我的熱情。……他正義的赫怒,往往狙滅了罪惡(例如鄭屠之死,瓦官寺之焚),在他慷慨胸襟中,我們時感一己小利的局促(如李忠之賣葯和送行)和醜陋(如小霸王周通的搶親),在他磊落的行止下,使我們對人性生出真純的信賴(如對智真長老總坦認過失,如和金翠蓮可以相對久處而無避忌,如梁山上見著林沖便動問『阿嫂信息',這是如武松者所不肯,如李逵者所不能的),而超出一切之上的,水滸賦給梁山人物的唯一的殊榮,是魯智深那種最充分的人心。在渭州為了等候金老父女安全遠去,魯智深尋思著坐守了兩個時辰;在桃花村痛打了小霸王周通後,他勸周通不要壞了劉太公養老送終、承繼香火的事,『教他老人家失所';在瓦官寺,面對一群襤褸而自私可厭的老和尚,雖然飢腸如焚,但在聽說他們三天未食,就即刻撇下一鍋熱粥,再不吃它——這對人類苦難情狀真誠入微的體悟,是《水滸》中真正用感覺來寫的句子。這些瑣細的動作,像是一陣和煦的微風熨貼地吹拂過受苦者的灼痛,這種幽微的用心,像毫光一樣映照著魯智深巨大身影,讓我們看見他額上廣慈的縠皺。這一種救世的憐憫,原本是締造梁山泊的初始的動機,較之後來宋江大慈善家式的『仗義疏財',魯智深這種隱而不顯的舉動,才更觸動了人心。水滸其實已經把最珍惜的筆單獨保留給魯智深了,每當他『大踏步'而來時,就有一種大無畏的信心,人間保姆的呵護,籠罩著我們。……」
是的,每當魯智深大踏步而來時,就有一種大無畏的信心,人間保姆的呵護,籠罩著我們,這話說得真好。還有一節,樂先生沒有說明的是,花和尚雖疾惡如仇,卻從無李逵兩把板斧排頭砍倒一片百姓的兇殘,也沒有武松鴛鴦樓連殺十五人的血腥,在他「禪杖打開生死路,戒刀殺盡不平人」的個人行俠旅程里,從沒見他的禪杖揮向無辜弱小,這在梁山眾好漢中也屬罕見。總之,這是水滸世界裡唯一一個真正具有純正俠者胸懷的好漢,如果水滸世界裡少了魯智深,那麼它在品格上將是一大降低。但是這里接下來要說的是,魯智深形象在後來被接受的過程中,發生了作者始料不及的變化。就是在後來一些人心中,出現了一個文化化的魯智深,哲學化的魯智深,再准確點說,就是狂禪化的魯智深。
說到狂禪,這是個大題目,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的,在下這里只能粗略地說一下:狂禪是由南宗禪發展而來的,禪宗中土六祖惠能倡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說,認為人能成佛的根由全在自心,即心即佛,佛性就在你我心中,一旦明心見性,悟了,那就是成佛了,什麼拜佛祖、菩薩、觀音之類,什麼持戒、禁慾、坐禪之類,統統可以免去,只要一心能頓悟,那便成。由這種想法再跨出一步,自然便是反對一切清規戒律、反對一切偶像崇拜,有不少禪師的行事便成了這方面的「光輝典範」:
如有位圓悟禪師,愛鼓吹「手把豬頭,口誦凈戒,趁出淫房,為還酒債,十字街頭,解開布袋」的「事事無礙如意自在」論,只要心中有佛性,啃豬頭、逛妓院都不是什麼大問題,甚至根本就不是問題;
還有位酒仙遇賢禪師沒別的正經修行,成天就喝酒,醉了就唱,唱的一首偈子說:「……醉卧綠楊陰下,起來強說真如。……一六二六,其事已足;一九二九,我要吃酒。……只要吃些酒子,所以倒卧街路。死後卻產婆娑,不願超生凈土。何以故?西方凈土,且無酒酤。」看,多瀟灑,沒酒喝就不行,西方凈土也不去;
又有位嵩岳元珪禪師講過:「若能無心於萬物,則羅欲不為淫,福淫禍善不為盜,濫誤疑混不為殺,先後違天不為妄,惛荒顛倒不為醉,是謂無心。無心則無戒,無戒則無心。」只要「無心則無戒」,什麼事兒甚至世俗意義上的惡事都可以干。
總之,什麼清規戒律一概不理,簡單一點說,就叫做:「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其實能有「佛祖心中留」這就算客氣的啦,不少禪師連佛祖都不要了。不光是佛祖,連帶什麼菩薩、觀音、羅漢、達摩等等通統滾蛋,有位德山宣鑒禪師一把火燒了經卷後坐在孤峰頂上放言大罵:
「達摩是老騷胡,釋迦老子是乾屎橛,文殊、菩薩是擔屎漢,等覺妙覺是凡夫,菩提涅槃是系驢橛,十二分教是鬼神簿、拭瘡疣紙……」
德山宣鑒禪師經這一番「壯舉」後名頭大響,此後的禪師種種呵佛罵祖的事兒也都跟上,有的禪師拿佛像來燒火取暖,有的禪師說當年如見到佛祖就一棒打死喂狗,有的叫喊說要讓文殊、普賢菩薩掃床疊被,有的乾脆就宣稱,要「見佛殺佛,見祖殺祖,見羅漢殺羅漢。」……
反對任何清規戒律,反對任何偶像崇拜,率情任性,驚世駭俗。這些就是狂禪。這一狂,所有的外在束縛全沒有了,心靈達到了空前的解放,生命達到了一種極致的自由。
明白了這些,也就明白了為什麼有的人從魯智深身上讀到了狂禪意趣。《水滸》中的魯智深飲酒吃肉,殺人放火,不受任何約束而終成正果,這正深合狂禪的精神,尤其是他大鬧五台山那段,在人們眼中已成了一個旺盛苦悶而渴望自由張揚的生命尋求解脫的象徵。
另外,《水滸》中的一些敘述,確實也提供了和狂禪聯想到一起的思路,如第五十七回中,有一首魯智深的出場詩:
自從落發寓禪林,萬里曾將壯士尋。
臂負千斤扛鼎力,天生一片殺人心。
欺佛祖,喝觀音,戒刀禪杖冷森森。
不看經卷花和尚,酒肉沙門魯智深。
第九十回,宋江和魯智深來見智真長老,長老一見魯智深便道:「徒弟一去數年,殺人放火不易。」魯智深默然無言。
第一百十九回,魯智深杭州六合寺坐化前,作偈道:「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里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最有意思的是第五十八回,宋江與魯智深第一次相見時道:「江湖上義士甚稱吾師清德,今日得識慈顏,平生甚幸。」「清德」「慈顏」雲雲,用在殺人放火的魯智深身上未免可笑,這固然可以理解為此處是宋江順口掉文,但結合上引幾段來看,說作者此處是有意嘲謔調侃也未嘗不可,再進一步,從中讀出狂禪意趣也未嘗不可。
明代中後期的思想家李卓吾,就是從魯智深故事讀出狂禪精神的文化名流的代表。在容與堂本《水滸傳》的批語里,他對花和尚的贊揚可說無以復加,稱魯智深為「仁人、智人、勇人、聖人、神人、菩薩、羅漢、佛」,對他的使氣任性贊不絕口:「此迴文字(指大鬧五台山)分明是個成佛作祖圖。若是那般閉眼合掌的和尚,絕無成佛之理,外面盡好看,佛性反無一些,如魯智深吃酒打人,無所不為,無所不做,佛性反是完全的,所以到底成了正果。」在「魯智深大鬧五台山」一回中,凡書中寫到魯智深狂喝酒、猛打人、罵和尚、吃狗肉、打折山亭、毀倒金剛、大嘔吐等行為之處,李卓吾都連連在旁批上「佛」字,就連寫到魯智深赤著腳一道煙走到佛殿後撒屎時,李卓吾也照樣毫不吝嗇地在此批送了兩個「佛」字,在這一回里,李和尚(李卓吾自稱)前後奉送給花和尚的「佛」字,大約不下幾十個,一句話:「率性不拘小節,是成佛作祖根基」
又如《紅樓夢》中的寶釵,她對本節開頭引的那支《寄生草》甚為欣賞,贊它「極妙」,那麼這位大家閨秀欣賞的是什麼呢?肯定不是吃了半條狗腿、連喝十數碗酒、露出一身花綉使一回拳腳、打得滿堂僧眾差點卷堂大散這類行為本身。那麼又是什麼?就是上面所說的這種狂放行為背後的那種真性情的發露不為任何外物所限的狂禪精神,是一種生命的奔放與飛揚,也許寶釵這端凝持重的大家閨秀的內心底層,同樣流動著對這生命的飛揚自由的贊嘆與渴望吧?其實何止是寶釵,這種醉鬧五台山、赤條條來去無牽掛背後的沖決網羅的狂放與解脫,召喚的其實也正是隨世俯仰的紅塵眾生心底,一種對生命自由的永遠的夢想與追求。(孫勇進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人文系講師,南開大學中文系九八級博士)
從某種程度上說,魯智深是水滸中最為行俠仗義的英雄好漢,從義救金翠蓮父女(第三回),到大鬧桃花村(第五回),火燒瓦罐寺(第六回),再到大鬧野豬林(第八回),為救史進而謀刺貪官賀太守不遂,被捕(第五十八回)無一不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義舉。金聖嘆謂其闊,可謂的評!魯智深是個愛管「閑事」的人,只要他看到有什麼不平事,他就會忍不住要插手,要癢手,要出手,若以一般人而言,金家父女的死活關他什麼事;周通逼婚又沒礙著他;瓦官寺的和尚有沒有吃的,受沒受人欺負,都與他無關。林沖牆外一聲贊嘆,魯智深一生引為知己,為救護他,一路送到滄州!如此義舉,古今幾人能有?
魯智深愛管閑事,而且管得徹底,他一定要管得自己放心了為止,所謂自己放心了,也就是他覺得自己所救護的對象基本上安全了。所以,魯智深盡管是個粗放的人,但他也是一個極其細致的人。他在救金家父女時,不是先打鄭屠逞一時之快,而是先將他們父女倆安頓好,讓他們先逃走,並且擔心他們跑得不夠遠,「恐怕店小二趕去攔截他,且向店裡掇條凳子,坐了兩個時辰。約莫金公去得遠了,方才起身,徑到狀元橋來。」(第三回)魯智深如此粗獷之人,在旅店門口無所事事地坐兩個時辰,也就是四個小時,這真是太難為他了,此處的魯智深可謂心細如發。袁無涯評論說:「為人為徹,偏不躁。」李卓吾則直批一字「佛」!魯智深之所以能夠耐心坐四個小時,完全是因為他內心的責任感,他一定要讓金家父女安全離開渭州,而且他也知道一個是老頭,一個是小腳女人,他們可沒有「俺」的好腳力,所以一坐就是四個小時。可是就在前一天,他一聽說了金家的事就迫不及待地要揍鄭屠,被勸住回家後「晚飯也不吃,就氣憤憤的睡了」(書中原話)第二天,「天色微明」(書中原話),他就早早地來替金家張羅。前面的急噪與此時的耐心形成了極大的反差,於此更顯示其急公好義然心細如發之難得。
魯智深的細心在不同的情況下有不同的表現,他在桃花村救了劉太公的女兒,用武力逼迫周通不得娶她為妻。打周通之前,他心裡便有個計較,怕把劉太公嚇住,就不告訴他自己要揍這小子,架打完了,人也救了,他又考慮到周通、李忠與劉家近在咫尺,自己拍拍屁股走了,一旦周通這小子反悔,劉家可真得吃不了兜著走。所以,周通盡管答應了不再對劉家進行性騷擾,他還是不放心,硬給周通戴頂高帽子將他的軍:「大丈夫作事,卻休要反悔。」(第五回)周通無奈,只好折箭為誓,本不想做大丈夫,這時也只好稀里糊塗趕鴨子上架地去做了大丈夫,一做大丈夫,就沒法做「丈夫」了。李卓吾在此又一次直批「佛」字。救林沖的時候也是知微見著,見到有人找董超薛霸就開始留心有無異常,在野豬林救了林沖以後,索性一直護送到滄州,深恐途中有變。估計不會再出什麼事了,才分手,臨分別時,還一禪杖把松樹打折,不忘了向董超薛霸兩人炫耀一下武力,免他們又生歹心。魯智深在這里可謂苦心孤詣了。不如此不足以震懾那董超薛霸,不如此也不足以使自己放心。袁無涯讀到此處,評點道:「必如此顯個手段,方去後常有個莽和尚現前,不敢起一毫歹心。」李卓吾則又阿羅漢、菩薩地大大誇贊一番,老李之所以如此往「死」里誇,自有他的道理,因為魯智深若沒有深重的俠義精神,他就不可能兩千里地風風雨雨地跟過來;他若沒有徹底的俠義精神,他也就不可能如此細致入微地提防兩個公人。
說魯智深是大慈大悲的菩薩,彷彿是句戲言,因為這和尚除了「邪淫」之外,佛門戒律一概不守。你看他在五台山,又喝酒,又吃肉,不講衛生,隨地大小便,一點文明禮貌都沒有,喝醉了酒,誰不小心惹惱了他,他還要揍你;下了五台山,則更是又殺人又放火,哪象個出家人?但是,為什麼大家都喜歡這個不守戒律的花和尚呢?關鍵還在於他的急公好義,他沒有殺過無辜的人,打死鄭屠是他下手重了,並非真要殺他,他也沒有什麼流氓習氣,五台山下的酒店不肯賣酒肉給他,他也沒鬧過事。他在五台山喝酒打人,也並不全是他的錯。他只有一次喝酒以後,發酒瘋把半山腰的亭子給弄折了柱子,他打那些和尚,都是正當防衛——也就是說他是後動手的,如果那些和尚們在他酒醉時,不去理他、打他,估計也不會挨揍,這一點只有他師父最清楚,其他那些和尚還真是蠢禿。
對於真正明佛法的人來說,參修佛法的關鍵在於行願,象地藏王菩薩一樣發下大願,而後不斷地朝這個目標努力,地藏王菩薩的誓願是:「眾生渡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這才是佛家真本色。守戒律自然有必要,但是他不是教條,所以說,魯智深盡管喝酒吃肉,不避葷腥,是個不折不扣的破戒和尚,可是,他比那些只知道機械地死守戒律,對世事心如止水,冷漠如鐵的和尚們不知要高出多少倍。佛法是出世法,但時時不離世間法,它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對於魯智深來講,酒是要喝的,不平事更要管;肉也是要吃的,但不平事比肉更重要。所以,他才會打死鄭屠,逃亡他鄉,顛沛流離而無怨;才會風雨兩千里送林沖方才心安;也才會為殺作惡多端的貪官,身陷囹圄而無畏!對於金家父女來講,對於劉太公父女來講,對於林沖來講,對於青州城的黎民百姓來講,魯智深豈非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無怪乎,李卓吾要譽之為「佛」、「大丈夫」、「真男子」、「勇人」、「仁人」、「聖人」,卓吾先生此譽也許並不過分。金聖嘆則說得更加有情感,他說:「寫魯達為人處,一片熱血直噴出來,令人讀之深愧虛生世上,不曾為人出力。」

E. 魯智深是哪個名著中的人物


魯智深

更多圖片(69張)
魯智深,本名魯達,綽號「花和尚」,法名智深,中國著名古典小說《水滸傳》中的經典人物形象之一。渭州(甘肅平涼)人,生活在北宋年間,原名魯達,當過提轄,又稱魯提轄。身長八尺,長得面闊耳大、鼻直口方。為人慷慨大方,嫉惡如仇,豪爽直率,但粗中有細,與史進、林沖、武松、楊志等交好。因見鄭屠欺侮金翠蓮父女,三拳打死了鎮關西,出家當和尚,後與楊志、武松佔領二龍山擔任大頭領。在梁山泊一百單八將中排第十三位,星號天孤星,梁山上司職步軍總大將。死後追封義烈照暨禪師。

(概述圖片來源)

中文名:魯智深
別名:花和尚,魯達,義烈昭暨禪師
國籍:大宋
職業:提轄,和尚,步軍頭領
信仰:佛教
主要成就:拳打鎮關西,倒拔垂楊柳,救金翠蓮、林沖,占據二龍山,捉夏侯成,擒拿方臘
星宿:天孤星
兵器:六十二斤水磨鑌鐵禪杖、戒刀

F. 魯智深的人物形象

亂彈水滸————閃耀人性和佛性光輝的花和尚魯智深

有人說,水泊梁山一百零八條好漢,只有一個大俠,那就是魯智深。其實我覺得這話簡直是荒謬絕倫!嚴格地說,只有一個超級大俠————-魯智深!

魯智深的江湖經歷,已經超越了所有梁山好漢「替天行道」的「范疇」。在講這個論斷之前,我們必須要將梁山好漢的社會身份破析一下。

北宋末年,或者說整個封建社會時代,存在於世間的,一共有三種意識形態,分別是:士大夫形態、小市民形態以及農民形態。

士大夫形態即指統治階級以及統治階級的下屬單位,他們信奉儒家正統思想,恪守「天地君親師」三綱五常,行事必須按照規則來運行,階級劃分森嚴而不可越位。他們主要包括:皇帝(宋徽宗)、文臣(高蔡童楊四大奸臣、宿元景等忠臣)、武將(李成、聞達等)、各級地方小公務員(提轄、都頭、押司、制使、孔目、牢子、節級等)等等。士大夫形態最大的特點是:完全享受國家福利津貼。

小市民形態即指「士農工商」中的「工」和「商」以及廣大無業人員。包括沒落貴族(柴進)、大地主(盧俊義)、小地主(史進、孔明、李應等)、走江湖的(李忠、薛永等)、手工藝者(蕭讓、金大堅、孟康、凌振、湯隆等)、土木工程家(陶宗旺)、屠宰專業戶(曹正)、醫生(安道全、皇甫端)、裁縫(候健)、腳夫(王英)、漁夫(三阮二李等)、出家人(魯智深、武松、公孫勝)、樵夫(石秀)、獵戶(解珍解寶)、白丁(吳用朱武)、無良商販(白勝、孫二娘夫妻、朱貴朱富兄弟等)、小偷(時遷、段景住)、無業人員(石勇、鄧飛等)以及奴僕(杜興、燕青)。小市民形態最大的特點是:既不受國家福利津貼,也不需要靠親自耕地來滿足生存的需要(生活完全依靠自己)。

農民形態即廣大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老百姓。他們沒有自己的思想和發言權,「三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睡一頭」即是人生最高理想。他們是《水滸》中受士大夫流和小市民流雙重欺負的對象。農民形態的最大特點:完全依靠天時地利「人勤」來生活。

上述三種形態,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互相之間轉化。比如武都頭落了發,就從士大夫流降為小市民流;而盧俊義招安破方臘後,就一躍成為士大夫流。

通過整本《水滸》,我們發現:所有的梁山好漢都是從士大夫流和小市民流中選拔而出的,而且全書沒有一條綱領是為處於社會最底層的農民階級說話!梁山杏黃大旗「替天行道」下有一付對聯「常懷貞烈常忠義,不愛資財不擾民」。

但是事實是這樣嗎?答案不言而喻。

施大爺應該很羨慕那種富家子弟的生活,書中的大小地主們,都給予贊揚的筆法,而對於農民,則進行不遺餘力的嘲諷,比如李逵的哥哥李達。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占據中間層的小市民階層,既不滿於統治階級的管理,又瞧不起農民階級的地位。他們衣食無憂,羨慕士大夫流的清閑和趾高氣揚,但是又無力去改變自己,於是他們處處行事的目的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而對於不如他們的農民階級,則毫不留情地進行歧視和旁觀。

我們看見:七星劫生辰綱,口號是「劫富濟貧」,但是我們沒有看見晁蓋等人任何事後「散布金銀」的行動;武松只要別人馬屁拍的舒服,可以立馬和殺人犯張青、孫二娘,以及地方小惡霸施恩稱兄道弟;林沖為了繳投名狀,無辜的挑夫,說不得,也要強迫自己去殺;秦明只要有新歡,就可以把殺妻之仇拋於一邊,而花榮竟也十分大方地同意了;王英眼見無法滿足性慾,竟然要和老大燕順、老大的老大宋江拚命;至於搶上司女兒做老婆的董平、以殺人為唯一樂趣的李逵,更加落了下乘。所有的人,行事之前,都會考慮一下:對我「自己」有沒有好處?

可以這么說,整本《水滸》,有悲天憫人意味的,也只有白勝在黃泥崗上的一首歌謠:

赤日炎炎似火燒,
野田禾稻半枯焦。
農夫心內如湯煮,
樓上王孫把扇搖。

只可惜,這也只不過是緩和大戰前氣氛的一種假象而已!

閑話少說,言歸正傳。我們講了這么多,該贊揚一下我們的「共產主義戰士」魯智深了。

魯智深一生行事,率性而為,從不仰人鼻息。見識堅定,敢愛敢恨,豁達大度,不愧是梁山第一好漢!最難能可貴的是:魯智深行事完全是為了「他人」而不是「自己」!

拳打鎮關西是魯達第一功。為了救助金翠蓮父女,魯達不惜破壞軍民團結,只是三拳,就將一貫欺行霸市的不法奸商繩之以法,大快人心。

桃花村醉打小霸王周通是魯智深第二功,此時此刻魯達已經出家為僧侶,但是不僅沒將火性收斂,反而變本加厲。以一己之力獨抗數百土匪而面不改色,真乃大丈夫也!

而後,魯智深「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生鐵佛崔道成、飛天夜叉丘小乙霸佔寺廟,欺壓鄉民,照理說,魯智深完全可以不聞不問,一來不幹自己事,二來大家都是出家人,算是同盟者。但是魯大師卻不這么認為,依舊強行出頭和二人死掐。以一敵二落了下風,落荒而逃後不是風緊扯呼,而是和史進聯手,發揚費厄潑賴精神,二對二,終於為民除害。

再後面便是大相國寺發配看菜園,制服眾潑皮,倒拔垂楊柳,舞杖識林沖(此套杖法流傳後世,號「瘋魔杖法」,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中丐幫簡長老曾用此武功與黃蓉打狗棒法過招。梁山好漢武功流傳後世的還有燕青的燕青拳,參仙老怪梁子翁擅長;郭嘯天的家傳戟法也是從先人郭盛處學來,稍加變動而已。此乃後話,表過不提。),從而將小說的第一個高潮順利引導開來。

魯智深野豬林救了兄弟性命,自己卻被高俅四處追殺,無奈之下,和同樣落魄的老鄉楊志聯手,在林沖徒弟曹正計策下,殺了二龍山匪首鄧龍,從而完成自己人生「武官————和尚————強盜」的偉大轉變。

可以說,宋江從四處招募的人才當中,二龍山是實力最強大的一夥,三個大頭領:魯智深、楊志、武松,江湖上都闖下諾大的萬兒!四個小頭領:施恩、曹正、張青、孫二娘也不是泛泛之人。比少華山的史進、朱武、陳達、楊春、桃花山李忠、周通、白虎山孔明、孔亮、清風山燕順、王英、鄭天壽、對影山呂方、郭盛、黃門山歐鵬、蔣敬、馬麟、陶宗旺、飲馬川的裴宣、鄧飛、孟康,不知道名聲響亮多少倍。其實上述這些人當中,有些純粹就是個群眾演員,出個場露個臉拿份盒飯就完事了。哪有我們二龍山七雄這么筆墨濃重多姿多彩?

所以我們看到,對於收編二龍山的革命群眾,宋江是相當重視的,魯智深排13位,武松14位,楊志17位,曹施張孫雖然排名比較靠後,但是宋江內心很明白他們都是完全服從組織分配的。因此只要和魯武楊搞好關系即可。這三人裡面,楊志是個悶頭葫蘆,而且完全贊同招安,可以撇開不提。

然而正所謂尾大不掉,魯智深武松二人並沒有完全被宋老大的「恩惠」「感化」。我們看到,梁山好漢排座次的當天,武松就敢於第一個跳出來叫:「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冷了兄弟們的心!」,鐵桿小弟李逵也按捺不住:「招安招安,招甚鳥安!」(此人大約是梁山好漢中最喜歡將「鳥」字作為口頭禪的人物,代表語錄計有「殺上東京,奪了鳥位」,「受他鳥氣!教你咬我鳥」等等),魯智深和他們不一樣,而是循循善誘勸導老大:「如今滿朝文武俱是姦邪,蒙蔽聖聰,就比俺的直裰染皂了,怎洗得干凈?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

宋江怎麼辦?他滿腦子里都是政府是好的,但是各級地方官員就不象話了,所以導致目前的局面不可收拾。依舊堅持自己的原則不變。只是對於小弟,可以大聲呵斥;而對於魯武,則只能溫言慰問。

再後來我們看到活閻羅偷換御酒,魯智深脾氣再好也忍不住罵娘:「入娘撮鳥,忒殺欺負人,把水酒當御酒來哄俺們吃!」,魯智深一發話,劉唐、武松、穆弘、史進等一起發作起來,就象核裂變,一大半頭領都煥發了革命熱情,將皇帝的陰謀徹底破產。從而才有三敗高俅的經典戰役。

魯智深能夠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當然不是完全靠他的一莽之夫形象。我們看到:打死鎮關西後,他能假意罵:「你這廝裝死!」;和崔丘二賊火拚不敵,能夠尋思:「(現在不能去),他兩個並我一個,枉送了性命。」,頗有點「好漢不吃眼前虧」的意思;野豬林救林沖後,一路護送周詳,計劃之周到,恐怕不是讀者能體會到的,(可悲的是,北宋末年腐敗之極,即便是魯智深對董超薛霸完全占上風,也只能恩威並施,既要嚇唬又要行賄,可見其內心之矛盾。)以上幾個案例,都體現了魯智深「智」的方面。

而對於「義」這方面,魯智深也表現得相當出色:李忠周通吝嗇好色,魯智深向來看不太起,但是李周二人為呼延灼圍困,魯智深能夠不計前嫌出手相助;史進路見不平為畫師王義討個公道,結果自己被賀太守監禁起來,武松建議等大隊人馬來了再說,魯智深卻不以為然:「等俺們兄弟來,史家兄弟性命不知道哪裡去了!」,自己單槍匹馬去上演《勇闖奪命島》。

在這段戲裡面,武松表現出一個料敵先機的智勇雙全形象,而且事實發展確實和他預料一樣,但是我卻覺得很心寒:這樣一來好象對江湖義氣瞧得忑輕了!而魯智深卻很好地詮釋了一個俠肝義膽的英雄形象。雖然是個失敗者,卻雖敗猶榮!

魯智深還是一個很「可愛」的人:文殊院初為和尚的笑話;桃花村以和尚之身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脫得赤條條毆打周通;華州失手被擒,被賀太守拷打,能夠說:「不要打傷老爺!說與你知:俺是花和尚魯智深,你若打死我,俺哥哥宋公明下山來,砍了你的驢頭!」,能夠在這種情況下,一欲保全實力,二能出言恫嚇,魯智深的搞笑水平,可見一斑。

魯智深對世事早已看得透熟,雖為出家人,卻古道熱腸,處處為別人考慮。而對於自己,卻很不在意。在一禪杖掃倒方臘以後,我們看到宋江熱情邀請首席功臣魯智深回師,封妻蔭子光宗耀祖,而魯智深卻道:「灑家心已成灰,不願為官,只圖個干凈去處安身立命。」,可笑宋江依舊迂鈍:「那去京師主持名山大剎,為一僧首,也可光顯宗風」。魯智深見他實在是權勢熏心,已經不可能用佛法去點化,只能乾脆一口拒絕:「都不要,要多了無用,只要囫圇屍首,便是強了。」,宋江聽罷,兩人各不歡喜。

這一段話將魯智深的形象烘托得極為高大,就象金庸小說男主人公,除了郭靖,全部歸隱起來。魯智深也效仿了這條路,和武松、林沖一起選擇六和塔作為終老之地。

也許,只有每年的潮信才能讓他們體會到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戰爭歲月。魯智深坐化了,他做了半輩子和尚,臨死之前才明白「圓寂」之意,總算沒有白當一回出家人。魯智深死得了無牽掛,人生所有目標均得以實現,再也沒有什麼放心不下的地方。正如大惠禪師說念偈語:

魯智深,魯智深,起身自綠林,兩只放火眼,一片殺人心。
忽地隨潮歸去,果然無處跟尋,解使滿空飛白玉,能令大地作黃金!

魯智深死後,沒有任何遺產,隨身多餘衣物,及朝廷賞賜金銀,並各官布施,盡都納入六和寺里,常住公用。渾鐵禪杖,並皂布直裰,亦留於寺中供養。可謂是無產階級戰士。(無產階級,一是指物質上一無所有,二是指精神上大公無私)

魯智深是一個仁心滿懷的大俠,在他身上,不僅顯示出梁山好漢中難得的「仁義」一面,而且更為寶貴的是,他的一生,率性而為,見識堅定,敢愛敢恨,豁達大度,灑脫瀟灑,唱響一曲「關西大鼓」英雄氣概!

魯智深泉下有知,當在月白風清之夜,爽朗呵呵大笑:「灑家生平殺人放火,卻能博個「仁俠」名聲,實在是不枉人間走一遭!」。

梁山好漢最終修成正果的有宋江戴宗張順三人,宋戴是山神、張順是龍王。然而真正能成佛的只有一人,那就是魯智深。山神土地都是些不入流的小神仙,而佛則是受萬民頂禮膜拜的精神支柱。縱觀梁山所有好漢,也只有魯智深才有資格配上這個稱號。

能在人性和佛性中閃耀光輝,象恆星一樣永遠光照後世,魯智深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圓滿。在無盡蒼穹,魯智深閃爍著他那雙大眼睛,笑看人生浮華歲月。

G. 水滸中的人物魯智深的身份是什麼

和尚,魯智深,原名魯達,宋渭州經略使種師中帳下提轄官
《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全書描寫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108位好漢在梁山起義,以及聚義之後接受招安、四處征戰的故事。
《水滸傳》也是漢語文學中最具備史詩特徵的作品之一。 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之一。版本眾多,流傳極廣,膾炙人口,對中國乃至東亞的敘事文學都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水滸傳》是一部以描寫古代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它形象地描繪了農民起義從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全過程,深刻揭示了起義的社會根源,滿腔熱情地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斗爭和他們的社會理想,也具體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內在歷史原因。

H. 魯智深人物介紹

魯智深,小說《水滸傳》中重要人物,梁山一百單八將之一,居13位。姓魯名達,出家後法名智深,人稱花和尚。 魯達本在渭州小種經略相公(種師中)手下當差,任經略府提轄。為救弱女子金翠蓮,他三拳打死「鎮關西」鄭屠,被官府追捕。逃亡途中,經趙員外介紹,魯達到五台山文殊院落發為僧,智真長老說偈賜名曰:「靈光一點,價值千金。佛法廣大,賜名智深。」智深在寺中難守佛門清規,大鬧五台山,智真長老只得讓他去投東京大相國寺,看守菜園,因將偷菜的潑皮踢進了糞池,倒拔垂楊柳,威名遠揚。魯智深在野豬林救了林沖,林沖發配,他一路護送,為此受到了高俅的迫害,上二龍山落草,後投奔水泊梁山,做了步兵頭領。後在杭州六合寺圓寂。

I. 林黛玉、孫悟空、魯智深分別是古典小說什麼中的人物

林黛玉是紅樓夢中的人物。
孫悟空是西遊記中的人物。
魯智深是水滸傳中的人物。

閱讀全文

與魯智深是小說中的人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聲小說諜戰故事 瀏覽:350
紅簾小說網 瀏覽:994
在初中契訶夫的短篇小說 瀏覽:992
找一本小說主角叫楚祁 瀏覽:347
都市關於逍遙的小說 瀏覽:392
主角穿越成小說人物 瀏覽:997
大灰狼寫的小說周燕回 瀏覽:340
本年度渣男排行榜小說 瀏覽:982
寫秦羽和王珍珠的小說 瀏覽:373
張悅然什麼小說好看 瀏覽:333
古代王爺王妃小說推薦 瀏覽:137
玄幻小說主角用扇子 瀏覽:166
高飛的有聲小說 瀏覽:174
能穿梭不同世界的小說 瀏覽:54
桃紅情人小說在線閱讀 瀏覽:687
短篇小說合集白 瀏覽:827
主人公很無敵的小說 瀏覽:630
無罪之城小說閱讀 瀏覽:639
青梅竹馬小說推薦穿越小說排行榜 瀏覽:334
總裁小說撤她褲子 瀏覽: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