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金庸的名著『天龍八部』當中,段譽最後跟誰在一起
根據來金庸的文意,段譽最後是自娶了木婉清和鍾靈的,大家在一起相安無事(估計有事段譽也能擺平),過著平靜的生活。
畢竟木和鍾的性格不同於阿蘿,且古代三妻四妾是常事,更別說帝王了。以木對段鍾情之深,鍾對段依戀之深,這是最好的結局了。
B. 金庸原著中段譽最後沒有跟王語嫣在一起嗎
段譽和王語嫣沒有在一起,虛竹和夢姑在一起了。
1、段譽和王語嫣
王語嫣容貌驚為天人,相當像段譽於玉洞中所見的神仙姐姐像。段譽雖然對之傾心,但是王語嫣心儀青梅竹馬的表哥慕容復。
兩人而後共闖江湖,數度共患生死,而王語嫣在得知表哥於自己投井尋死毫無關心下,絕望之極跳井尋死,卻與段譽於井中相逢,而後跟隨段譽。
蕭峰死後,段譽作別虛竹夫婦,攜王語嫣、銀川公主的婢女曉蕾、和虛竹的手下梅蘭竹菊回大理。
應王語嫣之請段譽尋找《不老長春功》秘籍,再見無量玉洞中之玉像,幡然醒悟,發現自己原來是把王語嫣當成了『神仙姐姐』;
終於釋懷,以妹妹對待王語嫣,王語嫣亦離開了段譽回到了發瘋的慕容復身旁。
2、虛竹和夢姑
西夏國王招納駙馬,虛竹原本只打算陪同義弟段譽應征,卻發現原來西夏「銀川公主」竟就是在冰窖中曾與他有過肌膚之親的妙齡女子夢姑,二人終成眷屬。
而後為了拯救義兄蕭峰免於牢獄之災,率領靈鷲宮部眾與義弟段譽一行人遠赴大遼。阿紫抱住蕭峰一起跳下懸崖,虛竹與一行人返回靈鷲宮。
(2)金庸小說段譽結局擴展閱讀:
最後跟段譽在一起的人:
1、鍾靈
初時即與段譽在無量山聚會相遇,而後曾一度捲入生死關卡中。喜歡著段譽,後成為大理國賢妃。
2、木婉清
登場時即與段譽共生死,與段譽經歷生死後,逐漸對之傾心,而將自己的容貌現世的第一次獻給段譽,也與段譽許下婚約,後成為大理國貴妃。
3、曉蕾
西夏銀川公主李清露的侍女,身形苗條,舉止嫻雅,面貌秀美。後來銀川公主將她薦於段譽為妃,成為大理國淑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段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虛竹
C. 金庸為何修改《天龍八部》結局
因為不滿意。金庸先生在2005第六次修稿中,改了天龍八部的結局,這次改動與以往不同,直接修改了段譽的結局。這是在他的作品中,修改較大的一次。段譽和王語嫣並未在一起。
天龍八部的書名可能來自於佛教,佛經經常出現的護法神。也可能來自於「西遊記」中,如來賜予白龍馬的「職位」八部天龍。
笑傲江湖似乎也源自《西遊記》中「西江月」一詞。「得來烹煮味偏濃,笑傲江湖打哄。」
金庸自己也曾公開表示自己是佛教徒,那麼《天龍八部》不難看出這部作品傳達的是佛學思想。佛教雲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苦。
八苦人人無法逃脫。天龍八部這部作品與笑傲,射鵰不同,從根本思想上,不再是個人英雄主義。天龍八部宿命論的色彩很濃重,更加貼近佛意,人生苦海。無論郭靖,還是楊過,亦或是令狐沖,他們的結局都很圓滿。唯獨天龍八部,在苦海中人人都「求不得。」
更加貼近這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在這部作品中,無論功成名就,還是武藝高強的人,他們終其一生,始終都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世人皆苦,人人「求不得。」
慕容復一家為了光復燕國,不惜運用種種手段,而復燕不可得。
鳩摩智痴迷武學,追求至高無上的武功,最終卻失去武功而武學不可得。
段正淳生性風流,卻又痴情,最終一一慘死,不能白首妻妾而不可得。
虛竹一心向佛,卻因種種陰差陽錯被逐出少林,亦不可得。
游坦之一心想獲得阿紫歡心,而不可得。阿紫想得到姐夫蕭峰歡心亦不可得。
段延慶,一心想爭奪皇位,最終亦不可得。
蕭峰應是天龍八部最慘的人物了,因自己身世丐幫幫主不可得。為了復仇卻又錯殺阿朱,亦不可得。
D. 在金庸的筆下,為什麼段譽最終沒能跟神仙姐姐終成眷屬
大理小王爺段譽,自從墜入大理無量山洞之後,就對玉像的神仙姐姐念念不忘,從此開啟了一場漫漫追妻路。金庸筆下的王語嫣,究竟是不是意有所指呢?
《天龍八部》的三個男主,喬峰、虛竹、段譽在先後都成為了武林一流高手,英雄美人的故事情節自然會發生在他們身上。
喬峰有了成為他一生遺憾的阿朱,虛竹在冰窖中與夢姑相會,段譽的情路則相對豐富一點。其中,段譽跟王語嫣的感情,是很多人的心頭好,也是一種遺憾。
王語嫣在離開他的時候,如果他有意尋找,也不是沒可能長相廝守的。可是他沒有去找,也許是認為王語嫣至始至終都喜歡的是慕容復,也可能是因為明白自己真的把她當做神仙姐姐的替身了。
E. 金庸小說天龍八部的結局是不是改了
金庸小說天龍八部的結局改了。新修版中,王語嫣因為傷心表哥慕容復的無版情,不得已才在大海中抓到一權根浮木,而這根浮木,就是段譽。後來,王語嫣沉迷於尋找「不老長春功」秘訣,以往「神仙姐姐」的形象,在段譽心中大打折扣。
基本介紹:
天龍八部,是我國著名作家金庸的武俠代表作。著於1963年,歷時4年創作完成(部分內容曾由倪匡代筆撰寫),前後共有三版,並在2005年第三版中經歷6稿修訂,結局改動較大。
小說以宋哲宗時代為背景,通過宋、遼、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國之間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從哲學的高度對人生和社會進行審視和描寫,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生活畫卷,其故事之離奇曲折、涉及人物之眾多、歷史背景之廣泛、武俠戰役之龐大、想像力之豐富當屬「金書」之最。
「天龍八部」出於佛經,有「世間眾生」的意思,寓意象徵著大千世界的芸芸眾生,背後籠罩著佛法的無邊與超脫。全書主旨「無人不冤,有情皆孽」,作品風格宏偉悲壯,是一部寫盡人性、悲劇色彩濃厚的史詩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