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瑪格麗特·杜拉斯小說《情人》
親順便送你一本瑪格麗特·杜拉斯的寫作
答題不易 希望【採納】哦 滿意請點【贊同】
O(∩_∩)O謝謝
⑵ 瑪格麗特杜拉斯《情人》
你是在哪裡聽說有這句話的?我也沒有在書中看到啊。。
⑶ 《瑪格麗特《情人》》txt全集下載
瑪格麗特《情人》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⑷ 誰看過瑪格麗特·杜拉斯的《情人》有何感受
大二看的。可能是年齡和文化的差異吧,我不是很喜歡這書。
⑸ 求:一篇瑪格麗特。杜拉斯《情人》或《中國北方的情人》的文學評論一篇。
「一個年輕人的青春是美的,一個老人的蒼老同樣是美的。」
這是讓•科克托在《存在之難》中的一句話,當我讀到這句話時,象是被什麼東西擊中了似的,頓時腦子一片空白。記得曾經讀杜拉斯《情人》也有這樣的感受,小說是這樣開始的:
我已經老了,有一天,在一處公共場所的大廳里,有一個男人向我走來。他主動介紹自己,他對我說:「我認識你,永遠記得你。那時候,你還很年輕,人人都說你美,現在,我是特意來告訴你,對我來說,我覺得現在你比年輕的時候更美,那時你是年輕女人,與你那時的面貌相比,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面容。」
「我已經老了」,這個被王小波稱為「無限滄桑盡在其中」的開頭,摻雜了太多的驚嘆、執著、哀傷、凄絕和等待。所有這些滄桑的感受猛然向你砸來足以令你昏厥。杜拉斯是一個令人膽戰心驚的女王,她的文筆,用王小波的話講,是「極端的精美,讓讀小說的人狂喜、讓打算寫小說的人害怕」。讀她的文字就象在那個燥動不安的夏日午後,無意中闖入了她的宮殿掀起帷幕的一角,偷窺到她內心的隱痛一樣,即使只言片語也足以讓孤寂的夜空頓時被閃電全部撕破,語言帶著雷電,從天上直撕毀到地上。同時,也領略到了她的困頓、固執和殘忍。就象她在《情人》里說的:「我知道,每次不把各種事物混成一團,歸結為唯一的極壞的本質性的東西,那麼寫作除了可以是廣告以外,就什麼也不是了。」可見,杜拉斯的固執如同她中年以後容貌急劇變化的照片不可理喻。曾經美麗的杜拉斯被固執與任性消滅了,被酗酒殺害了,惟有拿華貴的文字當她的祛皺霜。她在《勞兒之劫》中寫道:「這個女人是自己毀了自己,又是為了什麼毀了自己?」杜拉斯何嘗不是如此。
有人說杜拉斯是力量的暴君,是個玩火者,也是一個情人。你可以不喜歡她,但你無法拒絕她。在杜拉斯的語言葯店裡,裝滿毒葯的瓶子往往會混合著解毒劑。她會讓你在短暫的痛苦中保持著持續的清醒,感受到短暫與永恆、狂迷與冷靜、殘忍與寬容、活著與死亡都包裹在界限與無限中。
博爾赫斯說:「人類的三個能力:記憶、理解、意志並非學究式的幻想。」隨著歲月的流逝,人人都被迫背上越來越沉重的記憶負擔,你可以失去記憶,但不能失去對記憶的知覺,否則你想從某個地方重新開始就拾不起來了。「它會在做夢時,在夜間工作時,在翻閱一本書或拐過一個街角時浮現出來」。只有那些真正理解了意志力在時間的記憶里耐心等待的人,才能戰勝時間,在某個註定的時間「特意來告訴你,對我來說,我覺得現在你比年輕的時候更美,那時你是年輕女人,與你那時的面貌相比,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面容。」
無論你願意與否,在這里,我們都不能不提及愛爾蘭詩人葉芝那首寫給他的至愛毛特•崗的情詩——《當你老了》。靈魂與靈魂超越時空與肉體在詩句中對歌,歲月的滄桑在愛意下屈服。
當你老了,頭發白了,睡思昏沉
爐火旁打盹,請取下這部詩歌
慢慢讀,回想你過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們昔日濃重的陰影
多少人愛你青春歡暢的時辰
愛慕你的美麗,假意和真心
只有一個人愛你朝聖者的靈魂
愛你衰老了的臉上痛苦的皺紋
垂下頭來,在紅火閃耀的爐子旁
凄然地輕輕訴說那愛情的消逝
在頭頂上的山上它緩緩地踱著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間隱藏著臉龐
是的,只有一個人愛你朝聖者的靈魂,愛你衰老了的臉上痛苦的皺紋,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面容,那個人才是你值得信賴而又靈魂互賴、生死相隨的真愛。
⑹ 瑪格麗特·杜拉斯《情人》
一個與昆德拉、村上春樹和張愛玲並列的小資讀者、時尚標志的女作家,一個富有傳奇人生經歷、驚世駭俗叛逆性格、五色斑斕愛情的藝術家,一個堪稱當代法國文化驕傲的作家,一個引導世界文學時尚的作家……
《情人》系杜拉斯代表作之一,自傳性質的小說,獲一九八四年法國龔古爾文學獎。全書以法國殖民者在越南的生活為背景,描寫貧窮的法國女孩與富有的中國少爺之間深沉而無望的愛情。
⑺ 《茶花女》中瑪格麗特的結局是怎樣的
瑪格麗特暈倒後病情加劇且生命垂危。阿爾芒父親將真情告訴兒子,阿爾芒懷著歉疚之情再次回到瑪格麗特身邊時,她已是奄奄一息,最後帶著無法實現愛情與家庭幸福的遺恨,離開了人間。
⑻ 瑪格麗特杜拉斯的情人該怎麼理解
絕望 的。。
杜拉斯在寫作《情人》時,已是七十高齡。她18歲離開出生地越南,奔赴巴黎讀書。念的是法學、數學與政治學,但她卻迷戀上了文學,並且走上終生從事職業寫作的道路。《情人》可以說是一部自傳體小說,至少具有濃郁的自傳色彩 。小說以一個年僅十六歲的法國少女,在渡江時與一個中國富家少爺邂逅開始,沿著這條敘述線索,渲染出一幕瘋狂而絕望的愛情悲劇。
《情人》的獨特魅力之一是它的語言,她的語言對歷史具有俯瞰式的洞察力,對回憶的積壓表現得富有張力、深邃、沉痛,從而使文章中充滿了悲絕的意味,讀後讓人唏噓不已而又回味無窮。杜拉斯是一位極端唯美的實驗型作家,平庸與通俗為她所不屑,她是那種把風格與先鋒視為至高目標的作家,也是那種善於製造警句的作家。對語言的挑剔使得她的小說具有極強的沖擊力與震撼力。
《情人》的魅力之二是它場景唯美的描述。你看《情人》的場景:八十多年前的一個夏天,殖民地時期的越南,發黃的湄公河上漂浮著菜葉、雜物,河水湍急,大地傾斜。輪渡上佇立著一個打扮不倫不類的少女,她頭戴一頂男帽,腳穿一雙廉價卻綴滿飾片的鞋子,一隻腳踏在舷欄上,眺望遠方。「他們一次次地激情相擁,除了做愛,還是做愛,什麼都不多想。屋外此起彼伏的吆喝聲伴隨著他們的呻吟;來來往往的人的影子,透過木格子的門和窗投進來……」大膽又不失含蓄的鏡頭處理;最後,那場不同尋常的唯美的離別;那首肖邦的圓舞曲,小姑娘終於輕輕滑落的淚水……
《情人》的魅力之三是它的基調的絕望。杜拉斯筆下的愛情是絕望的,靈魂是絕望的,肉體是絕望的……甚至連語言都是絕望的……在《情人》里,湄公河上十六歲的白人小姑娘與中國北方的黃皮膚男人的愛情就是如此。
《情人》的最大魅力還在於它的自傳性 ,真實的自傳性。作為「情人」的杜拉斯,以一個白發蒼蒼的女人,在歲月的風塵染白鬢發之際,回眸那段塵封已久的異國戀情,依然有力量用極其慘痛的語言表達出人生的悲劇,把愛與恨演繹得如此分明、緊密,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情人》中絕望無助的性愛,無言悲愴的離別,愛到盡頭的孤獨感,使人流涕,令人痴迷。只有杜拉斯才能把把愛情的本質闡述得如此淋漓盡致。
也許,那份傷痛,那份絕望的無助,那份無法理解只可體察的蒼茫。
⑼ 瑪格麗特杜拉斯《情人》里那個中國男人最後怎麼了
那個男的我覺得是死了
吧
樓主啊
我也沒看懂,
應該是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