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一部穿越小說的名字,主人公穿越到明朝朱元璋年間,成為朱元璋的一個兒子,經略遼東,與燕王爭奪天下
靖難天下
回到明朝洪武年間,成為朱元璋第十五子朱植,穿越的那天專正好是朱植二十歲生日,屬他也在這天被封為遼王……從未來而來,朱植的未來同樣被改變。一邊是歷史上記載的朱棣篡位,一邊是扶不起的建文帝.. 太子臨終託孤,朱植該如何是好?倒朱棣,則朱棣勝;倒建文,拯救這個懦弱皇帝?還是走出第三條道路。
滿意請採納喲,謝謝
❷ 找一本小說 人物名字都是歷史人物 有朱元璋 寧采臣
看過這么多的小說,你說的這本挺好看的,可惜的我也想不起來了,要不去小說網站查查。
作為看小說愛好者的我,身經百戰,掠過無數幻想情場,最終死在更新得太慢的作者手上。
伙計你可以看看這幾本:
<重生之今生難逃>喜上纖
<鬼香怪談>玉不琢
我幫你問問,問到了回復你。
❸ 歷史書上的朱元璋
朱八八是一個很奇特的皇帝。自古封建王朝得位最正者,就只有他和劉邦,其餘的大多是「篡」來的。但朱八八的出身比劉邦還要差,從乞丐到皇帝,他的心路歷程寫一本書恐怕是寫不完的。他是個很有個性的人,大事表現在他掌權後的反腐,小事表現在他看書。朱八八看書只看實用的書,那種正統書他幾乎不碰的。從大規模反腐行動表明他是個做事很絕的人(郭桓案)。再比如說他對胡惟庸,要麼就不動,一旦開了殺戒,那就是要連根拔起、血流成河的。對於藍玉,也是殺光「藍黨」一批人。
朱八八是一個專權主義者,早年的凄慘經歷讓他太懂權力的重要性。因為他是從屍山血海里爬出來的,他的權力來之不易。所以他寧願累成「勞模」一天處理兩百多件公務也不願意權力下放。這反映了他骨子裡的沒有安全感和不信任。所以他渴望設計出一套制度永保他大明朝千秋百代,希望保護好他的子孫後代,讓他們不吃他吃過的苦。經管如此,若干年後李自成還是揮刀殺死了福王,大明朝還是亡了。
他一手創立的大明王朝是怎樣的呢?
是一個文化璀璨、思想開放、言論自由,極具研究價值、史料最多、離我們很近的大一統王朝。
四大名著,除了紅樓夢,其餘三本都是出自大明朝。
此外,什麼三言二拍、艷情文學之類的也是數不勝數,開放程度直追春秋時代的詩經。
在明朝之後,中國沒有出過思想家了。顧炎武只能算半個。
在明朝之後,梁啟超大筆一揮,寫下一篇文章《鄭和之後,再無鄭和》。
在明朝之後,黃仁宇感嘆道:世間已無張居正。
說明,在政治、思想、外交上,明朝都曾經創下過彪炳史冊的不朽功勛。至於大清國——
算了,我真沒興趣說大清國。雖然都是封建王朝,但它的政治架構和大明朝完全不一樣。有興趣的可以看看錢穆的《中國歷代政治得失》這本書。
明朝是一個比較特別的王朝,他裡面的人物,好壞都到了極點。很多人研究它,切入點都不一樣。
有的人喜歡研究裡面的奇案。
有的人喜歡研究萬曆十五年。
有的人喜歡研究明代的文學。
我認為,明朝極具研究價值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它在歷史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上。
從大歷史觀的角度來講,西方的大航海時代,對應的中國歷史就是明朝(萬曆十五年)。而這個時候,兩位不世出的政治家——張居正和伊麗莎白剛好位於差不多的時間段。而這個時候是中西方拉開差距的時候。就像是歷史的一個彎道。
第二,它高度具有當代的參考價值。
明朝的建國那段歷史後來被重演了。此外,明朝出現的一些問題,以及採用的一些舉措,其實當代依舊會繼續重復。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但大明朝終究還是亡了,不過「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以及於謙等人的北京保衛戰充分表明了這是一個很有氣節的王朝。
❹ 明朝歷史 主要關於朱元璋的,我想寫一部穿越類的小說,主要還是朱元璋建國以前和建國以後的事情,
朱元璋,明王朝的開國皇帝。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漢族,濠州(今安徽鳳陽縣東)鍾離太平鄉人,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蒙元暴政,龍鳳七年(1361)受封吳國公,十年自稱吳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基本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和掃平元的殘余勢力後,於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建立了全國統一的封建政權。朱元璋統治時期被稱為「洪武之治」。葬於明孝陵。朱元璋(1368-1398在位),元朝天順帝天歷元年九月十八(公歷1328年10月21日)丁未時,出生於今安徽省鳳陽縣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排行第四。 註:明史說朱元璋遠祖居沛,後徙泗州,祖、父後在濠州(今安徽鳳陽)定居。 因其出生時,其父母年齡相加有八十八歲,故原名朱重八,後改名為朱興宗。參加元末農民起義後改名為朱元璋,字國瑞。 朱元璋自幼貧寒,父母兄長均死於飢餓,孤苦無依,入皇覺寺(位於鳳陽城西門外)為僧,兼任清潔工、倉庫保管員、添油工。入寺不到二個月,因荒年寺租難收,寺主封倉遣散眾僧,朱元璋只得離鄉為遊方僧。 因其友湯和的一封信,參加了起義軍,在郭子興手下,率兵出征,有攻必克。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蒙元暴政,郭死後統率郭部,任小明王韓林兒的左副元帥。接著以戰功連續升遷,至正十六年(1356年)諸將奉朱元璋為吳國公。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即吳王位。 至正二十七(1367)四月,吳王朱元璋命中書右丞相徐達為征虜大將軍、平章常遇春為副將軍,率軍25萬,北進中原。北伐中發布告北方官民的文告,文告中提出「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綱領,以此來感召北方人民起來反元。 朱元璋順應時代潮流,憑借其雄才大略、遠見卓識對北伐又做出了精心部署,提出先取山東,撤除元朝的屏障;進兵河南,切斷它的羽翼,奪取潼關,占據它的門檻;然後進兵大都,這時元朝勢孤援絕,不戰而取之;再派兵西進,山西、陝北、關中、甘肅可以席捲而下。北伐大軍按計而行。 徐達率兵先取山東,再西進,攻下汴粱,然後揮師澧關。朱元璋到汴梁坐鎮指揮。明洪武元年(1368年),於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 洪武元年 (1368)七月,各路大軍沿運河直達天津,二十七日進占通州。元順帝妥歡貼睦爾率後妃、太子和大臣,開健德門逃出大都,經居庸關逃奔上都。八月二日,明軍進入大都,元朝至此滅亡,蒙古在中國的統治結束,明朝取得了在長城以內地區的統治權。 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推翻了蒙元的暴政,建立了全國統一的封建政權——明朝。朱元璋在位期間,為了緩和尖銳、復雜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和統治階級內部各集團之間的矛盾,實行了抗擊外侵、革新政治、發展生產、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於社會前進的政策,在政治、經濟、軍事、思想等方面大力加強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統治。與此相適應,在法律思想上鑒於元末法紀縱弛導致的各種弊端,認為「朕收平中國,非猛不可」。 朱元璋出身貧寒,也沒有很高的文化,但卻勤奮好學,後來終成中國歷史上一位很有作為的英明帝王,偉大政治家。民間關於他的傳說很多,所以他也是一位傳奇皇帝。[元朝統治時期把人分為四等,蒙古人統治下的漢人、南人是賤民。殺蒙古人償命,殺回回罰銀八十兩,殺漢人罰交一餐頭毛驢價錢。漢人甚至連姓名都不能有,只能以出生日期為名,不能擁有武器,只能幾家合用一把菜刀。賦役沉重,再加上災荒不斷,廣大漢人在死亡線上掙扎。 1343年,濠州發生旱災。不料次年春天又發生了嚴重的蝗災,莊稼被蝗蟲吃得乾乾凈凈。禍不單行,接著又發生了瘟疫。一時間,家家戶戶都死人,一個村子中一天中竟死去十幾人,甚至幾十人。 不久,朱元璋家也染上了瘟疫,不到半個月,其64歲的父親,大哥以及母親陳氏先後去世。朱元璋和二哥眼看著親人一個個死去,家裡又沒錢買棺材,甚至連塊埋葬親人的土地也沒有。可嘆朱世珍一生勞苦,生無立足之地,死無葬身之處。朱元璋和二哥放聲痛哭,驚動鄰居劉繼祖,於是繼祖給了他們一塊墳地。他們兄弟二人好不容易找了幾件破衣服包裹好屍體,將父母安葬在劉家的土地上。三十五年以後,朱元璋回憶起此事時,仍難抑悲痛之情,他在《皇陵碑》中寫道:「殯無棺槨,被體惡裳,浮掩三尺,奠何餚漿!」不到半個月,昔日和睦溫暖的家不存在了,父母的疼愛也一去不復返了。家破人亡的慘痛,深深地影響著朱元璋的心境,使他彷彿跌進了無底深淵。這時,為了活命,朱元璋與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兒被迫分開,各自逃生。朱元璋實在走投無路之下,想起幼時曾經許願捨身的皇覺寺,於是就去投奔了高彬和尚,在寺里剃度為僧,做了小行童。他在寺里每日掃地、上香、打鍾擊鼓、燒飯洗衣,整天忙得團團轉,有時仍會受到老和尚的斥責。日子一長,朱元璋憋了一肚子氣。一天,他掃地,被伽藍神座絆了一下,於是他就順手打了伽藍神幾掃帚。 還有一次,老和尚見大殿上的蠟燭讓老鼠咬壞了,就當眾訓斥了朱元璋。朱元璋心想,伽藍神連自己面前的東西都管不住,還怎麼管殿宇?更害得自己受罵,越想越氣。於是,朱元璋就找管筆,在伽藍神的背後寫了「發配三千里」幾個字。這些都反映了朱元璋不甘於受壓迫的性格。 可是,朱元璋做行童不久,寺里的糧食不夠和尚們吃了,寺里也得不到施捨,主持高彬法師只好罷粥散僧,打發和尚們雲游化緣。這樣,朱元璋才做五十天行童,而且還不會念經、做佛事,但是沒有辦法,也只好扮成和尚的樣子,離開寺院托缽流浪。這時朱元璋年僅17歲。 朱元璋邊走邊乞討,他聽人說哪裡年景好就往哪裡走,他從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後折向西進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陽,又往北走到汝州、陳州等地,東經鹿邑、亳州,於1347年又回到了皇覺寺。在這流浪的三年中,他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接觸了各地的風土人情,見了世面,開闊了眼界,積累了社會生活經驗。艱苦的流浪生活鑄就了朱元璋堅毅、果敢的性格,但也使他變得殘忍、猜忌。這段生活對朱元璋的一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朱元璋在外雲游的三年,也正是元末農民起義風起雲涌的時期。社會上廣泛流傳著「明王出世,普度眾生」的說法,北方的白蓮教也在進行同樣的宣傳。朱元璋在流浪中,也接觸到這樣的宣傳,他目睹國是日非、人民生活惡化的現狀,意識到天下大亂很快就會來臨了。於是在回到皇覺寺後,朱元璋發奮勤學,廣交朋友,准備干出一番事業來。 1351年,白蓮教首領韓山童、劉福通在穎州(今安徽阜陽)發動起義,並推韓山童為明王。同年八月,彭瑩玉、徐壽輝在蘄水(今湖北浠水)起義。這些起義者用紅巾裹頭,故稱紅巾軍。1352年,郭子興和孫德崖在濠州起義。 朱元璋聞聽起義的消息,不由心想,老在寺院里,隨時可能被元官軍抓走,性命難保。正在此時,朱元璋收到兒時夥伴湯和的信,湯和在信中邀請朱元璋參加郭子興的義軍。恰在此時,朱元璋的師兄秘密告訴他,說有人知道此信,要去告密。於是,朱元璋放下缽盂,趕緊去投奔郭子興的紅巾軍。這一年,朱元璋25歲
❺ 有哪些關於朱元璋的著作
如果是朱元抄璋作品則是《御制文集》,集中就有朱元璋的一百多首詩詞。其韻律意境自然不及李白蘇軾,但豪情壯志卻也有相當的藝術震撼力。還有朱元璋自己作的《朱氏世德碑》。
史書的話正史自然是張廷玉《明史》,野史則是解縉的《明太祖實錄》(又名《太祖高皇帝實錄》,隸屬於《明實錄》)與徐禎卿的《翦勝野聞》。
雖然你不看小說,但還是建議你看《明朝那些事兒》第一卷,就有講朱元璋,可信度也很高。
❻ 洪武大帝朱元璋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洪武大帝朱元璋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洪武大帝朱元璋
作者:孤狼突擊
簡介
更新時間2012-5-7 23:12:16 字數:6852
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本劇以朱元璋的人生經歷為主線講述了元朝末年至明朝洪武年間近五十年的歷史。全劇刻畫了朱元璋、徐達、常迎春、李善長、劉伯溫、陳友諒、張士誠、元順帝等一百多位歷史人物,描述了朱元璋從一位放牛娃、小和尚到叱吒風雲統領千軍萬馬的人生經歷以及他消滅陳友諒、張士誠,推翻元朝,最終建立明王朝的歷史功績。本劇對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後安邦興國、發展生產,推動經濟、社會向前發展以及他後來排除異己,誅殺功臣都作了公正、客觀的描述。前幾年,熒屏上出現了《傳奇皇帝朱元璋》、《朱元璋》兩部類似題材的作品,但這兩部作品戲說、藝術虛構的內容偏多。本劇本是作者歷時十六年創作,經過多次修改,潤色而成的一部精品力作。在創作的過程中,本著尊重歷史,再現歷史為主,藝術虛構為輔的思想,劇中的重大歷史事件,主要歷史人物均符合歷史的基本史實,只對一些「小情節,小細節」作了藝術虛構,本劇可以說是一部真正的歷史正劇。本劇本共45集,80餘萬字,由於每集內容較多,實際拍攝起來可以達到五十餘集。如投資方精心拍攝將會拍出一部像《康熙大帝》、《漢武大帝》等一樣的電視劇精品之作。本劇主要人物簡介:朱元璋:字國瑞,小名重八,法號元宗,年號洪武。1368年-1398年在位。明朝開國皇帝。生於1328年,卒於1398年。安徽鳳陽人,早年曾要過飯,做過和尚。25歲時,……
❼ 求一本穿越到明朝朱元璋時期小說的名字 裡面有一個經典鏡頭
朱標跳湖朱元璋殺人,這件事不是小說的經典情節而是歷史上的原載。穿越到明朝的書太多,要找到LZ想要的這本
恐怕需要樓主提供在多一點的情節或線索~~
❽ 歷史人物朱元璋
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漢族,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人,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元朝暴政,龍鳳七年(1361年)受封吳國公,十年自稱吳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基本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和掃平元的殘余勢力後,於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建立了全國統一的封建政權。朱元璋統治時期被稱為「洪武之治」。 葬於明孝陵。
中文名: 朱元璋
別名: 朱重八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
出生日期: 1328年
逝世日期: 1398年
職業: 皇帝
信仰: 佛教
主要成就: 明王朝開國皇帝
在位時間: 1368年—1398年
年號: 洪武
廟號: 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