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說大全 > 金典小說人物展開評論

金典小說人物展開評論

發布時間:2021-09-12 02:47:18

① 怎樣寫小說人物評價

綜合人物其正史及野史,外加個人客觀評價。

② 選擇你最喜歡的外國文學經典作品,從人物,藝術及其他方面展開分析論述

九、司湯達:《紅與黑》
內容梗概
故事發生在法國革命前夕法朗士——孔德省的維立葉爾小城。主人公於連是鋸木工場主的兒子,也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年輕人。他以自己的出身寒微為恥,自幼便由衷地崇拜拿破崙,渴望像在大革命時期那樣從軍立功。可是他生不逢時,於是就轉而希望得到教會的職務,那是王政復辟時代唯一留給平民的晉升之途。
於連在市長德•瑞那家中擔任家庭教師時,俊美的容貌和文雅的舉止令德•瑞那夫人對他傾心。於連則出於對市長的報復和對上流社會的挑戰,主動向她表示愛情。一封匿名信使私情敗露,於連被迫離開,轉入貝尚松神學院。
神學院里,於連漸漸看穿了那裡的爾虞我詐和教派紛爭,失去了對教職的熱情,墮入深深的憂郁里。後經彼拉神父推薦,他來到巴黎,成了木爾侯爵的秘書。
於連善於審時度勢的才幹深得侯爵賞識,被視為心腹。這時的於連隱藏起了心中的共和思想,開始活躍於社交界,並且逐漸地和侯爵的女兒瑪特兒接近。瑪特兒被於連所吸引。侯爵見二人木已成舟,無奈同意了他們的婚事。
就在於連躊躇滿志、個人野心一步步得到實現之時,一封揭發於連劣跡的信由德•瑞那夫人處到了侯爵手中。剎那間,於連夢想已久的榮華富貴煙消雲散。怒氣沖天的於連拿著手槍跑到維立葉爾教堂中,找到正在做禮拜的德•瑞那夫人,向她連開了兩槍,他本人也立刻被捕。
入獄之後的於連,從對短暫一生的反省和對世俗的名利野心的徹悟中,獲得了清醒的認識和心靈的解放。瑪特兒卻因此更狂熱地愛他,為營救他而四處奔走。於連和傷愈的德•瑞那夫人重逢,明白了真相的兩人彼此寬恕了對方,陶醉在真正的愛情幸福之中。
在法庭上,於連控訴統治階級通過懲罰他來懲罰所有出身貧寒但敢於躋身上流社會的年輕人。最後,於連從容地走上了斷頭台,瑪特兒抱著他的頭舉行了盛大的葬禮,德•瑞那夫人在三天後也心碎而逝。

研究綜述
1929年,在中國出現了《紅與黑》的第一個中譯本(馬宗融譯)。此後,重譯、復譯現象很多,名家名譯包括黎烈文、趙瑞蕻、羅玉君、郝運、郭宏安、羅新璋、許淵沖和聞家駟等譯本。在1980年代中葉,還曾引發了關於《紅與黑》漢譯的熱烈討論。
對於司湯達及《紅與黑》的研究相比譯介更早,1922年李璜所著的《法國文學史——自十八世紀至今日》就對它有所介紹。盡管大多隻是引入朗松和丹納的視角,但仍向中國的讀者展現了司湯達在細節描寫與心理描寫方面傑出的現實主義成就及其作品的浪漫主義特質,並通過與其他經典作家的簡單對比,彰顯出其細膩熱情的寫實風格。
1949年後,中國的司湯達研究迎來了第一個高潮。隨著電影《紅與黑》的上映,一場持續近20年關於《紅與黑》的討論在全國展開。由於受到當時蘇聯的社會政治的和階級分析的方法的影響,批判現實主義小說的社會揭露的意義較其藝術價值更受肯定。而作為討論的中心,主人公於連則因其個人主義世界觀而受到了非歷史主義的道德化批評的猛烈抨擊,這也累及了司湯達。20世紀80—90年代是中國司湯達研究的第二個高潮,在研究廣度和深度上都有新的發展。
一、 於連形象研究
於連性格研究。劉念茲和王建琦在《對於連•索黑爾的再認識》中強調了於連性格中的主要方面是「強烈的自尊心和對上層社會的蔑視、仇恨和反抗」,而不是以往備受批判的所謂資產階級個人主義野心。蔣承勇在分析於連的生活原型的基礎上,並在「原型即形象性格的深層構架」的觀念影響下,從文藝心理學的角度,說明了司湯達在於連這個人物身上「形成了以平民意識、自我觀念、反抗精神為基本內容的『心理原型』。」許光華則在《司湯達比較研究》中指出,對於於連的認識應該抽象與具體相結合:「從高度抽象與概括意義上看,他應該是一個弱小者,反抗強暴者,被奴役受欺凌者對奴役者和欺凌者進行「智斗」(不是「武力」)而努力獲勝者形象;而從具體時代階級內容來看,他又代表中、小資產階級力量的崛起和抗爭,他的形象是隨著市民意識的萌發、發展而逐漸形成和成長起來的,他又必須通過種種計謀,包括發揮智慧和施展陰謀、卑劣的手段同貴族和資產階級進行周旋。」蔣承勇還在《於連性格系統的審美透視》中,從系統論的角度由於連的性格中歸納出的若干獨立個的和若干組對立的基本性格元素,在相互之間構築起有層次的聯系,從而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性格系統。這種認識方式使得對於於連性格的認識由簡單、機械真正地走向多元、全面。
於連和其他人物形象的比較研究。比較的范圍很廣,從哈姆萊特到拉摩的侄兒和於連的關系,到於連與拉斯蒂涅、呂西安共同的悲劇,再到德•瑞那夫人、安娜和蘩漪各自愛情悲劇的原因。其中求同傾向明顯。當然,也有不少研究者著重在戀愛觀、個人氣質、各自意圖、形成條件和社會影響等多方面比較並指出了於連與杜洛阿的個人主義野心的不同點;在張華的《互窺中生輝、映襯中臻善——於連和高加林比較談》中,比較而言更受關注的則是超越愛情的愛情體驗和對自卑情緒的不同超越方式等差異。
羅貽榮的《於連及其評價的文化批判》還從接受美學的角度對50年代以來中國對於連形象的批判作了反省:「今天中國人對於連的口誅筆伐,也不過是中國傳統文化深層結構的外觀。」
二、《紅與黑》的主題研究
關於愛情主題。在傳統的文學批評中,由於受到司湯達「小說是沿路走過去的鏡子」之說的影響,加之對於現實主義文學要求 「按生活本來的樣子去描寫生活」的機械理解,更多人強調的是《紅與黑》的政治傾向與文獻價值,認為司湯達「首先想要表現的是社會歷史的內容,而不是兩性關系的內容」,只將愛情作為人物之間立場、觀念之爭的表現。吳洪森的《形象的愛情心理學——談〈紅與黑〉》則從「文學是人學」出發,對「腦袋裡的愛情」和「心坎里的愛情」及其中的深層因素,包括性格、情感和生活理想等因素作了深入的剖析,從而開啟了人們對於愛情作為獨立主題的關注。李迎豐的《〈紅與黑〉:一個隱喻》將「到底如何看待於連的愛情追求?」作為理解《紅與黑》的關鍵之一。它從「愛情關系的社會本質應當是一種政治關系」這種女性閱讀的視角出發,來考察司湯達在政治背景下描寫愛情關系的作法,發現了在作為構成《紅與黑》基本情節的愛情故事背面,由政治事件聯綴而成的結構網路。「小說文本通過『責任』、『權力』這類的語言,使政治與愛情相互指涉」,兩者具有了「同構性」,從而兩相貫通。
關於激情主題。姜書良的《激情:司湯達小說人物性格論》從對於連性格的分析中發現,激情的主要形式:愛情,激情的本質內涵:時代政治,激情的結構解析:多元、多層次的心理動力組合。從人物所具有的激情,游嘉勝在《三重對立抗衡及其審美比較——於連形象的沖突機制探析》中指出:「他不僅在同社會對抗,而且在同命運抗爭,同自我斗爭」。這種激情反抗的本質目的,就是要祛除司湯達所厭惡的那種社會性、民族性和時代性的集體虛榮心。胡日佳在他的審美敘事模式研究,更從司湯達「激情與風俗相結合的描寫原則」中,在《紅與黑》中建立了性格與環境之間的有機聯系。
由對「紅」「黑」對抗的具體闡釋出發,對主題的闡釋也呈現沖突式。如柳鳴九在《〈紅與黑〉和兩種價值標准》中認為,《紅與黑》寫出了於連這一個典型人物及其遭遇和命運,提出了在一定歷史階段都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個人的發展與社會制度、社會環境的關系。如羅新璋所說,「這個悲劇,是於連個人的悲劇,也是所有傑出人物不用於世的悲劇。」 毛佑民在《論於連的反抗性》中將之表述為「一個不幸的人在和整個社會作戰的一生」,蔣承勇則將《紅與黑》的主題構築為為多維沖突的網狀結構的觀點。與此相對的,張英倫則認為《紅與黑》必然有一個超越這些對立沖突超越、「一八三〇年紀事」的主題存在,那就是人怎樣才能夠幸福。
三、《紅與黑》與司湯達
司湯達與其人物的關系。在《主體意識的滲透與人物形象的創造》中,蔣承勇運用弗萊原型批評的方法,將司湯達的小說人物作為某些特定原型「反映的變形」。而且,「從作者的角度看,上述的原型實際上是司湯達本人深層意識中潛在的心理模式的外化」。這其實也是對司湯達的內傾性風格和內向型審美心理機制在人物形象系列共同特徵上反映的確認。另一方面,柳鳴九在司湯達的某些人物身上發現的「性格的斷裂」現象,運用敘事學方法的文本分析也指出了對作者、敘述者和人物在小說中各自不同的主體地位。余華在《內心之死——關於心理描寫之二》中認為,司湯達的敘述似乎總是被敘述中某個人物的內心所籠罩,而且籠罩了敘述中的全部篇幅,然而其敘述的方式恰恰不是心理描寫。這也就是所謂的人物性格的「自己運動」,它被許多研究者認為是司湯達對於現代小說的偉大啟示。
創作心理分析中的精神分析研究。申家仁在《〈紅與黑〉:富有啟示的成功》中最先運用了文藝心理學,從創作的心理過程中主客體互動的角度闡釋《紅與黑》。在趙隆勷的《司湯達和〈紅與黑〉》一書從知人論世的角度對司湯達的心路歷程與其作品的對應關系的研究中,韓中一在對司湯達的人物性格塑造的具體分析中,都發現了其寫作的內傾性與精神分析意識,認為司湯達是一個專心致志於把自己的經歷和苦樂都注入其所創造的人物身上的作家。
瓦萊里曾說:「關於司湯達的話,說不盡道不完。」關於《紅與黑》話,同樣也說不盡道不完。這是這部作品豐厚的思想和藝術內涵使然。

參考材料
1、吳洪森:《形象的愛情心理學——談〈紅與黑〉》,《上海文學》1983年第5期。
2、郭珊寶:《心理小說中的「力學」研究——司湯達的〈紅與黑〉小析》,《外國文學研究》1986年第4期。
3、錢林森《西方的「鏡子」與東方的「映像」——斯丹達爾在中國》,《文藝研究》,1991年第2期。
4、張英倫《譯本序》,《紅與黑》,郝運譯,上海譯文2001年版
5、《誰是「少數幸福的人」》,《同剖詩心》,郭宏安著,中央編譯1996年版。
6、《〈紅與黑〉和兩種價值標准》,《採石集》,柳鳴九著,外國文學出版社1986年版。

③ 以一篇小說為例選擇一個人物進行評論寫一段話

在諸葛亮身上,除了忠、孝、義集於一身外,最大特點主要表現在一個「謀」字上面。諸葛亮的智謀,超群出眾,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而且還精通陰陽之道,能呼風喚雨、感知天地萬物,運籌帷幄,用兵入神,百戰百勝,決勝於千里之外。

觀其諸葛亮的一生,為了劉氏父子的江山社稷,可謂嘔心瀝血,忠貞不二,鞠躬盡粹、死而後以,直到五丈原孤魂歸天時,還念念不忘劉家的江山社稷大業。若用現代語言來總結表述,諸葛亮的一生,是久經考驗的一生、與人、與天奮斗的一生,也是革命的一生,戰斗的一生,無私奉獻的一生、更是充滿智慧的一生。算得上模範軍師、模範丞相、優秀相父與師爺!

④ 評價小說中的3個經典的人物形象

小說<<泡沫之抄夏>>
三個主角襲:尹夏沫
歐辰
洛熙
尹夏沫:是個孤兒知,後被尹氏夫婦收養.孤傲,但其實是外表看似堅強,內心卻是脆弱無比的女孩.因為父母遭遇車禍離世,不得不道擔當起整個家的擔子.與兩個男主角的愛情故事.
歐辰:富有的少爺,很愛尹夏沫版.但因為夏沫的一次惡言相對,遭遇車禍,失去記憶.後來再遇上夏沫,發生了撲朔迷離的愛情故事.
洛熙:與夏沫一樣,是個孤兒,有過被媽媽在游樂園拋棄的陰影.從此不易相信他人,唯恐再次被傷害.後遇上尹夏權沫後發生的一段愛情故事.

⑤ 魯迅作品中經典人物,要有評論

祥林嫂是魯迅小說《祝福》中的人物。祥林嫂是舊中國農村中勤勞、善良、質朴、頑強的勞動婦女的典型。她屢遭不幸,走投無路,最後在「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也如此」的地主階級歡天喜地的「祝福」聲中悲慘地死去,這與封建地主階級殺雞宰鵝,大放鞭炮,乞求天神賜福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使故事的悲劇性更加深刻。

阿q:
他妄自尊大,自輕自賤,欺弱怕強,麻木健忘等等。魯迅先生正是通過對阿Q精神勝利法的淋漓盡致的描繪,表明這種普遍在於"國人魂靈"中的精神病症怎樣麻木。阿Q非常窮,窮得只剩一條褲,甚至連姓名都沒有。但是,他的可悲卻主要還不在物質生活條件的被剝奪,而在於他精神生活的被扭曲。他被壓在未庄生活的最底層,什麼人都能欺負他,可他卻並不在乎,常常好像還很得意。這是的關鍵,是他有一種獨特的精神勝利法,分明挨了打,他卻想:這是兒子打老子。

其實你可以打上人物名字然後上網路搜。。

⑥ 小說人物形象意義

回望當代文學半個多世紀的發展路程,尤其作為敘事性文學創作的小說,不斷給社會和讀者奉獻眾多的優秀而鮮活的人物形象。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在不同的社會發展時期為我們提供了獨特、突出的審美價值。其中,一些人物形象甚至成為一個時代的象徵,影響著一個時代人們的行為、思想或精神生成及其走向。
事實上,中外文學史發展中幾乎都有許多著名或經典的文學人物超越了時空、國界和民族的限制,為不同時代和國度的人們所接受、傳承,以其各自獨特的藝術魅力哺育、滋養著人們的心靈。對於中國當代文學而言,在幾十年來的人物形象畫廊中,雖然不乏名重一時的著名形象,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人物形象卻經常遭遇這樣的尷尬:或是由於文學人物是某一時代政治、概念的化身,或是人物形象的塑造太過於現實功利的考慮,或是人物性格的單一、浮泛、缺乏內蘊而顯蒼白,往往導致文學人物形象著名而不經典、波及一時後很快被讀者遺忘,從而也直接影響到整部作品的藝術魅力和藝術質量。因為,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與小說神奇的想像力、精彩的故事、引人入勝的情節、豐富的文化內涵、純凈的文學語言一樣,是文學創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我們看到,當代文學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其影響力日益下降,漸漸失去它在社會生活中理應占據的更重要的位置。這種狀況不能不說與文學作品中缺乏有震撼人心、具有一定審美價值、高層次的文學人物形象有極大關系。

我想,在這里,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就是,當代文學人物形象的構成缺乏一定的精神深度。也可以說,我們的文學人物大多數尚屬「平面」,而非「立體」。一方面,文學人物太過於粘著生活,作家對人物的體驗難以超越物質的力量,人物也就很難將我們帶入一個更具人文思考的空間,人物對於生活而言,常常是「解構性」的不是「建構性」的,簡言之,人物可供閱讀、闡釋的空間極其有限;另一方面,作家對人物的塑造缺乏自覺性和批判性,缺乏形而上的理性引導,通過人物所體現出的精神向度是「現實」的,而非指向未來。對人物的敘述執著於「現場敘事」,難以走向詩性敘事,因此也就難以負載廣闊的歷史內容。

具體地說,審視近年來的文學創作,我們在人物形象的創造上有許多缺憾值得注意和反思:一是對人物形象在敘事性文學作品中的重要作用認識不夠。人物是作家源自靈魂深處的感情人格化的產物,人物支撐著整個小說的敘事、故事、主題。誠然,許多在敘述藝術上有重要特色、有突出成就的敘事性文學作品會在小說結構、敘事語言、語體風貌上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但最能超越不同民族、穿越時間隧道並震撼人們心靈且留在人們記憶深處的依然是文學人物形象,正如有的學者所強調的:文學主要是靠人物形象體現其價值和效能的。20世紀90年代以來,許多作家的寫作,尤其一些有著旺盛創作力的年輕作家,將創作的重心傾斜到小說的技術層面,人物形象不再是評判和衡量一部文學作品藝術優劣的重要標准了。無論是作家還是評論家,大多將作品形式感的強調置於首要的位置,小說似乎更像是「小說」了,卻一度忽略了文學人物形象的精心塑造。二是多年來,文學的「潮流化」和人物的「類型化」也是導致缺乏獨特文學人物形象的重要原因之一。這方面的例子,有「十七年文學」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主題,「新時期文學」的「傷痕」、「反思」、「尋根」、「新寫實」等創作潮流與傾向。由於作家多從現實社會問題的性質、根源出發,確立創作動機,以某種「觀念性結構」來表達當代社會和人生的見解,就文學創作的整體而言,「潮流化」必然導致人物塑造的「類型化」,人物也就缺乏作家獨到的感性體驗和歷史的思考深度。同時,讀者審美層次的差異,閱讀中的「文化從眾」心理,讀者間的相互影響,使一些人物形象被傳煤炒作性推崇,而受「推崇」的人物形象又未必是有精神深度的形象,很多是時尚性的「流行人物」。三是作家的寫作,很難超越特定時代具體的文化環境,以及與之相關的時代氛圍、價值取向、人文立場,人物總是深深地刻有具體時期的社會政治痕跡並以之主導人物的行為,人物在這里只是情節的產物,他們的地位是「功能性」的,並沒有進入人物的精神—心理這一本質層面,也就是說,人物從屬於故事或事件。四是始於80年代的「先鋒敘事」,雖然對中國小說而言是一場「敘事革命」,但它從某種意義上「消解」了人物存在的意義與價值,人物在敘述中不再是被作為具有獨立意義和特性的形象來表現,人物幾乎與文本中的語言、結構、敘述方式相等同,發揮著「符號功能」的作用,意義的缺失,使文學人物喪失了飽滿的性格和豐厚的內涵。五是市場化、商品化對社會生活和文化的影響、沖擊,人們的精神理想褪化為「破碎的激情」,作家在極力擺脫「宏大敘事」的同時,卻陷入了「個人化」、「私人化」表達的困境,較少追求富於震撼力的人物心靈世界。說到底,種種外在的內在的因素,制約、限制或妨礙了作家進一步深入人的復雜層面,塑造出更深刻,更具有普泛性、超越性的人物形象。

作家如何才能挖掘人物更深層的內涵,使文學人物具有一定的精神深度?當代文學怎樣才能實現人物形象塑造的突破,創造出高質量、高水準的不朽的當代中國人形象?

我認為,首先,當代作家應自信地建立起創造經典和「不朽」的信念。創造經典的信念是文學創作的動力之源,它是作家最終的心理保障。只有這樣,作家才能依靠自己的心靈,並用心靈去體驗現實,精力彌滿,充分發揮各自的才華,調動自己的潛能去努力探索,偉大的作品和文學人物才能出現。其次,作家要重建文學創作中的人文精神和道德立場。上世紀90年代以來,當代文學一個很大的變化,就是深厚歷史感和崇高價值觀的日漸缺失,取而代之的是個人化寫作、個人經驗和內心感受,甚至個人隱私也成為主要的文學內容。文學越來越卑微和瑣碎,尤其缺乏具有人格化力量、氣正道大、有道德感和正義品性的理想主義人物形象。只有真正地表現人的優秀品性,人物才能具備一定程度的審美品質,才會具有永恆的終極價值,文學的書寫才具有強大的象徵意義,才能提升一個民族的道德水準,而且在美學表現上也才會有強勁的張力。第三,在所謂的「全球化」文化語境中,我們要克服中國文化、文學形象中的自我偏見,為當代中國文學的想像力找到一個新的凝聚點,把有關民族的文化想像、文學想像全力傾注到「中國」「中國人」上,充分顯示中國文學形象的獨特個性,像魯迅那樣,不斷去發現「國民品性」的優劣,進行「民族精神和靈魂的重鑄」。一位法國學者曾說,中國文學不能以風土人情取悅讀者,也不能以政治上的反對派吸引法國讀者,這樣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中國作家必須寫出真正的中國人,因為這個世界再也沒有比人更具有普遍的意義了。第四,近年來,許多當代作家和理論家已經意識到小說創作中「人物第一」,重新認識「創造典型」,以及進行文學創作上的哲學突破的必要。作家莫言說:「當代小說的突破早已不是形式上的突破,而是哲學上的突破」。賈平凹也痛感自己「哲學意識太差」迫切要求提高。有學者還分析,魯迅以前的作家為什麼沒有創造出阿Q這樣的典型?除了現代文學運動和魯迅這樣的文學天才尚未出現以外,主要在於,當時的中國思想界對「精神勝利法」這種人類的和中國人身上的普遍弱點還沒有哲學境界的整合認識,也沒有形成文學表現方法上的根本性突破。從一定意義上說,魯迅和托爾斯泰、加繆、卡夫卡、陀思妥耶夫斯基等思想型作家一樣,屬於哲學小說家,可以說,沒有魯迅深邃的哲學意識,沒有哲學上的獨特發現與精闢概括,就不會有阿Q,也不會有人們對「精神勝利法」這種消極現象的警覺。既要有生活,又須通哲學;既要個性化,又須普泛性,發現人物性格的多極性與外在世界的獨特關系,塑造一個不為外部世界所累、能體現一個意味世界的人,完成「形而上與形而下的結合部」,這樣的人物形象,才會具有巨大的精神深度,才會產生世界級的文學人物。

總之,文學人物形象的精神深度,代表著一個時代文學的發展水平。在今天這樣一個經濟文化轉變劇烈的時代,作家尤其需要對生活的高度提煉和深化。文學人物在文學敘事的具體展開過程中,應充分體現文學的、美學的和藝術感性的力量,實現時代所賦予作家的充滿使命感的精神訴求。我們期待中國作家創造出更多的能體現歷史厚重感、經過深刻的思想透視、有著直面人生勇氣、藝術刻畫精湛的當代文學人物形象。

《光明日報》2003年7月15日

⑦ 評論小說中的人物!

紅樓夢人物-探春評析
作者:整理收集

在曹雪芹的筆下,《紅樓夢》諸裙釵中,真正屬於賈府的只有四位小姐(元迎探惜)。其中重彩描寫的人物是三小姐探春。她是透過林黛玉的眼睛向讀者介紹的,小說寫道:

不一時,只見三個奶媽並五六個丫鬟,簇擁著三個姊妹來了。第一個肌膚微豐,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膩鵝脂,溫柔沉默,觀之可親。第二個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鴨蛋臉面,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彩精華,見之忘俗。第三個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其釵環裙襖,三人皆是一樣的妝飾。

「俊眼修眉」倒還罷了,再加上「顧盼神飛,文彩精華」,怎能不讓人「見之忘俗」!三小姐一出場就不同凡響。

其實,在我看來,曹雪芹描寫三小姐探春的與眾不同是多角度、多層次的,就連她的閨房,那氣象的疏朗、格局的空間感,以及室內的每一件擺設,都活脫脫地寫出了探春高貴的性情、獨特的風格。小說第四十回中寫道:

探春素喜闊朗;這三間屋子並不曾隔斷。當地放著一張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著各種名人法帖,並數十方寶硯,各色筆筒,筆海內插的筆,如樹林一般。那一邊設著斗大的一個汝窯花囊,插著滿滿的一囊水晶球兒的白菊;西牆上當中掛著一大幅米襄陽《煙雨圖》,左右掛著一副對聯,乃是顏魯公墨跡,其詞雲:「煙霞閑骨格,泉石野生涯」。案上設著大鼎。左邊紫檀架上放著一個大官窯的大盤,盤內盛著數十個嬌黃玲瓏大佛手。右邊洋漆架上懸著一個白玉比目磬,旁邊掛著小槌。

這就是「秋爽齋」,人如其齋,齋如其人,一派清淡、高雅的氣韻,就如那束白菊一樣散發出淡淡的清香!

然而,細心的讀者一定會從那花梨大理石書案中看出冷硬的線條美,是探春理性人格的真實寫照。汝窯花囊及囊中的白菊,既有主人的灑脫又有恣意的生活情趣。而那顏魯公的書法,端莊雄偉,勁道鬱勃,所具扛鼎之力,恰是探春懷有大丈夫之志的象徵。

曹雪芹賜給探春一個「敏」字,這是最恰當最准確的評價。她性靈敏銳,作事敏捷,心地敏慧。賈府的人送她綽號「鎮山太歲」,又稱「玫瑰花兒」,好看扎人。說明探春有一股與生俱來的「威儀」,像一頭藏爪獅子一樣誰也招惹不得。倘若有人敢冒犯她,她就會像獅子一樣伸爪撲倒任何人。因此,就連恃權橫行的王熙鳳也懼她三分。小說第五十五回王熙鳳與平兒有一段對話,寫出了對探春才幹敏捷的評價來。文雲:

還有一件,我雖知你極明白,恐怕你心裡挽不過來,如今囑咐你:他雖是姑娘家,心裡卻事事明白,不過是言語謹慎;他又比我知書識字,更利害一層了。如今俗語說「擒賊必先擒王」,他如今要作法開端,一定是先拿我開端。倘或他要駁我的事,你可別分辯,你只越恭敬,越說駁的是才好。千萬別想著怕我沒臉,和他一犟,就不好了。

第六十二回黛玉評價探春時對寶玉說:「你家三丫頭倒是一個乖人。雖然叫他管些事,倒也一步兒不肯多走。差不多的人就作起威福來了。」寶玉道:她「最是心裡有算計的人,豈止乖而已。」可謂評價中肯。王熙鳳與探春都堪稱現代女強人的典範,但是探春之所以高出王熙鳳一頭,最關鍵之處是探春「知書識字」,也就是文化素質高,所以王熙鳳不得不承認探春比她「更利害一層了」。

如果說湘雲的豪邁具有詩人氣質、名士風度,那麼探春的豪邁則更多地強調實現「自我」,希望生命之光能普照人間。她說過,自己但凡是一個男人就要到世上去干一番事業,正是要實現「自我」價值的心聲。這是一種政治家的氣魄和風度。正因為如此,在賈府中探春最早感覺出這個大家族所潛伏的種種危機。只有一個有政治頭腦的人方能敏銳地體察出來,並且敢於指出它的弊端的嚴重後果。第七十四回發生「抄檢大觀園」之事,探春的傷心也好,憤怒也好,其實都是沖著一件事:這是自殺自滅的徵兆。她憤怒地說:「別忙,抄你們的日子有呢!」這才是探春擔心的真正緣由。只有探春一人有如此深刻的認識,鳳姐一流人物何能想到、看到、說出這一層來!

不過,探春之「敏」還有胎帶來的「敏」——庶出的敏感。她生性反對迎春的懦弱忍受,也反對惜春的繞著是非走,她反對這種弱者行為。因此每當觸及到她的出身時,她是不惜一切的抗爭。這固然反映了她強的一面,但也透露她極為「敏感」的一面。有許多人評論到這件事時常以等級觀念來批評探春。我以為在那個等級森嚴的社會里、家族中,這不能不傷害探春的自尊心,但更重要的是她維護做人的尊嚴,她強烈地反對這種等級勢力的束縛。當王善寶家的挨了她一巴掌後,她大怒地說道:

你是什麼東西,敢來拉扯我的衣裳!我不過看著太太的面上,你又有幾歲年紀,叫你一聲「媽媽」,你就狗仗人勢,天天作耗,在我們跟前逞臉!如今越發了不得了!你索性望我動手動腳的了!你打諒我是和你們姑娘那麼好性兒,由著你們欺負,你就錯了主意了……

聲色俱厲,義正詞嚴,這里維護的不僅是她個人的自尊心,而且維護整個家族的尊嚴。這種「狗仗人勢」的奴才,欺負的不僅是一個小姐,是在顛倒一種社會關系,這才是探春所不能容忍的。

曹雪芹如此去寫探春,是在塑造一個傑出的女政治家。然而她生於末世,命運不佳,只有千里東風與她相伴。這是探春的悲劇、賈家的悲劇,更是一個時代的悲劇!

摘自:http://www.jieji007.com/list.asp?unid=334
又有:http://bbs.xg.e21.cn/dispbbs.asp?boardid=8&id=34(史湘雲)

⑧ 在文學作品中印象較深或喜愛的人物的評價

清代詞人三絕之一——納蘭性德(納蘭容若)
石頭說話 發表於 2006-4-18 10:47:07
其實對納蘭性德在我高一、高二時不是很清楚,到高三時無意間聽到我們當地的一個廣播電台里,主持人(我很喜歡聽她的節目,她的節目主要是點歌祝福的,要點歌必須要去市內各點歌站點預約的)說起了納蘭性德的事情,那天正好是納蘭性德的生日,那天她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說納蘭性德的事情上了(納蘭性德是她很喜歡的詞人之一,她的詞也寫的相當不錯),當節目最後她祝納蘭性德生日快樂時,竟然在節目中哭了,這使得我開始注意了納蘭性德,他到底有多大的魅力呢……

納蘭性德(1655-1685):清詞人。原名成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大學士明珠之子。康熙進士,官一等侍衛。善騎射,好讀書。詞以小令見長,多感傷情調,間有雄渾之作。也能詩。有《通志堂集》。詞集名《納蘭詞》,有單行本。又與徐乾學編刻唐以來說經諸書為《通志堂經解》。(《辭海》1989年版)
納蘭性德是清代最為著名的詞人之一。他的詩詞不但在清代詞壇享有很高的 聲譽,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也以「納蘭詞」為詞壇一說而佔有光采奪目的一席 之地。他所生活的滿漢融合的時期;他貴族家庭興衰關聯王朝國事的典型性;以 及侍従帝王,卻嚮往平淡的經歷,構成特殊的環境與背景。加之他個人的超逸才 華,使其詩詞的創作呈現獨特的個性特徵和鮮明的藝術風格。在研究納蘭性德和 他的作品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會在近距離上涉及清代初期的政治、經濟、軍事、 文化。由此不難看到這份珍貴文化遺產的豐富內涵和深刻意義。

納蘭性德生平

納蘭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明珠長子,順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 1655年1月19日)出生於滿州正黃旗。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諱,改名性德。因生於臘月,小時稱冬郎。納蘭性德自幼天資聰穎,讀書過目不忘,數歲時即習騎射,17歲入太學讀書,為國子監祭酒徐文元賞識,推薦給其兄內閣學士,禮部侍郎徐乾學。納蘭性德18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19歲 准備參加會試,但因病沒能參加殿試。爾後數年中他更發奮研讀,並拜徐乾學為 師。在名師的指導下,他在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1792卷編的儒學匯編—《通志堂經解》,受到皇上的賞識,也為今後發展打下了基礎。他又把搜讀經史過程 中的見聞和學友傳述記錄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時間,編成四卷集《淥水亭雜識》, 其中包含歷史、地理、天文、歷算、佛學、音樂、文學、考證等方面知識。表現 出他相當廣博的學識基礎和各方面的意趣愛好。

納蘭性德22歲時,再次參加進士考試,以優異成績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衛的官職,以後升為二等,再升為一等。作為皇帝身邊的御前侍衛,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參與風流斯文的詩文之事。隨皇帝南巡北狩,游歷四方,奉命參與重要的戰略偵察,隨皇上唱和詩詞,譯制著述,因稱聖意,多次受到恩賞,是人們羨慕的文武兼備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隨身近臣,前途無量的達官 顯貴。

但作為詩文藝術的奇才,他在內心深處厭倦官場庸俗和侍従生活,無心功名 利祿。雖「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他詩文均很出色,尤以詞作傑 出,著稱於世。24歲時,他把自己的詞作編選成集,名為《側帽集》,後更名為 《飲水詞》,再後有人將兩部詞集增遺補缺,共 342首,編輯一處,名為《納蘭 詞》。傳世的《納蘭詞》在當時社會上就享有盛譽,為文人、學士等高度評價, 成為那個時代詞壇的傑出代表。 在當時社會上就享有盛譽,為文人、學士等高度評價,成為那個時代詞壇的傑出代表。

納蘭納蘭性德十七歲時娶妻盧氏。少年夫妻無限恩愛,新婚美滿生活激發他的詩 詞創作。盧氏於婚後三年去世。沉重的精神打擊使他在以後的悼亡詩詞中一再流 露出哀惋凄楚的不盡相思之情和悵然若失的懷念心緒。納蘭性德後又續娶關氏,並有側室顏氏。

詩人落拓無羈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脫俗的秉賦,加之才華出眾,功名輕取 的瀟灑,與他出身豪門,鍾鳴鼎食,入值宮禁,金階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構 成一種常人難以體察的矛盾感受和無形的心理壓抑。加之愛妻早亡,後續難圓舊 時夢,以及文學摯友的聚散,使他無法擺脫內心深處的困惑與悲觀。對職業的厭 倦,對富貴的輕看,對仕途的不屑,使他對凡能輕取的身外之物無心一顧,但對 求之卻不能長久的愛情,對心與境合的自然合諧狀態,他卻流連嚮往。他於康熙 二十四年暮春,抱病與好友一聚,一醉,一詠三嘆,然後便一病不起,七日後於五月三十日溘然而逝。

納蘭性德病時,康熙曾派員探望並送御葯,聞亡故之訊,為之挽惜。納蘭性德的業師徐乾學為其撰寫墓誌銘、神道碑。納蘭性德葬於京西皂甲屯納蘭祖塋,帶著無限的愛與永遠十九歲的嬌妻盧氏於山明水秀之境冥合永遠。他的《納蘭詞》 成為中國文學寶庫中的不朽之作。

(生平資料來自國學網路)

納蘭詞選

長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如夢令

萬帳穹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歸夢隔狼河,又被河聲攪碎.還睡,還睡,解道醒來無味.

蝶戀花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夕如環.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

木蘭詞 擬古決絕詞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浣溪沙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菩薩蠻

朔風吹散三更雪,倩魂猶戀桃花月.夢好莫催醒,
由他好處行.

無端聽畫角,枕畔紅冰薄.塞馬一聲嘶,殘星拂大旗.

採桑子

涼生露氣湘弦潤,暗滴花梢,簾影誰搖,燕蹴絲上柳條.

舞鵾鏡匣開頻掩,檀粉慵調,朝淚如潮,昨夜香衾覺夢遙.

採桑子

白衣裳憑朱欄立,涼月〔走坐〕西,點鬢霜微,
歲晏知君歸不歸?

殘更目斷傳書雁,尺素還稀,一味相思,准擬相看似舊時.

採桑子

而今才道當時錯,心緒凄迷,紅淚偷垂,滿眼春風百事非.

情知此後來無計,強說歡期,一別如斯,落盡犁花月又西.

採桑子

誰翻樂府凄涼曲,風也蕭蕭,雨也蕭蕭,瘦盡燈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縈懷抱,醒也無聊,醉也無聊,夢也何曾到謝橋.

採桑子

桃花羞作無情死,感激東風,吹落嬌紅,飛入窗間伴懊儂.

誰憐辛苦東陽瘦,也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處濃.

採桑子

謝家庭院殘更立,燕宿雕粱,月度銀牆,不辨花叢那瓣香.

此情已自成追憶,零落鴛鴦,雨歇微涼,十一年前夢一場.

臨江仙 寒柳

飛絮飛花何處是,層冰積雪摧殘,疏疏一樹五更寒.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

最是繁絲搖落後,轉教人憶春山,湔裙夢斷續應難.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

酒泉子

謝卻荼蘼,一片月明如水.篆香消,尤未睡,早鴉啼.

嫩寒無賴羅衣薄,休傍闌干角.最愁人,燈欲落,雁還飛.

浪淘沙

紅影濕幽窗,瘦盡春光,雨余花外卻斜陽.誰見薄衫低髻子,還惹思量.

莫道不凄涼,早近持觴,暗思何事斷人腸.曾是向他春夢里,瞥遇迴廊.

鷓鴣天

背立盈盈故作羞,手挪梅蕊打肩頭.欲將離恨尋郎說,待得郎歸恨卻休.

雲澹澹,水悠悠,一聲橫笛鎖空樓.何時共泛春溪月,斷岸垂楊一葉舟.

浪淘沙

夜雨做成秋,恰上心頭,教他珍重護風流.端的為誰添病也,更為誰羞.

密意未曾休,密願難酬,珠簾四卷月當樓.暗憶歡期真似夢,夢也須留.

蝶戀花

又到綠楊曾折處,不語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連天無意緒,雁聲遠向蕭關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風吹夢成今古.明日客程還幾許,沾衣況是新寒雨.

河傳

春淺,紅怨,掩雙環,微雨花間.畫閑,無言暗將紅淚彈,闌珊,香銷輕夢還.

斜倚畫屏思往事,皆不是,空作相思字.憶當時,垂柳絲,花枝,滿庭蝴蝶兒.

青衫濕

近來無限傷心事,誰與話長更.從教分付,綠窗紅淚,早雁初鶯.

當時領略,自盡斷送,總負多情.忽疑君到,漆燈風颭,痴數春星.

南鄉子 為忘婦題照

淚咽更無聲,止向從前悔薄情.憑仗丹青重省識,盈盈,一片傷心畫不成.

別語忒分明,午夜鶼鶼夢早醒.卿自早醒儂自夢,
更更,泣盡風前夜雨鈴.

清平樂 彈琴峽題壁

泠泠徹夜,誰是知音者,如夢前朝何處也,一曲邊愁難寫.

極天關塞雲中,人隨雁落西風.喚取紅巾翠袖,莫教淚灑英雄.

菩薩蠻

春雲吹散湘簾雨,絮黏蝴蝶飛還住.人在玉樓中,樓高四面風.

柳煙絲一把,暝色籠鴛瓦.休近小闌干,夕陽無限山.

菩薩蠻

為春憔悴留春住,那禁半霎催歸雨.深巷賣櫻桃,
雨余紅更嬌.

黃昏清淚閣,忍便花飄泊.消得一聲鶯,東風三月情.

菩薩蠻

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見殘紅舞.不忍覆余觴,臨風淚數行.

粉香看欲別,空勝當時月.月也異當時,凄清照鬢絲.

菩薩蠻

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欒月.楊柳乍如絲,故園春盡時.

春歸歸不得,兩槳松花隔.舊事逐寒朝,啼鵑恨未消.

菩薩蠻

晶簾一片傷心白,雲鬟香霧成遙隔.無語問添衣,桐陰月已西.

西風鳴絡緯,不許愁人睡.只是去年秋,如何淚欲流.

清平樂

風鬟雨鬢,偏是來無准.倦倚玉闌看月暈,容易語低香近.

軟風吹過窗紗,心期便隔天涯.從此傷春傷別,黃昏只對梨花.

金縷曲 贈梁汾

德也狂生耳,偶然間、淄塵京國,烏衣門第.有酒惟澆趙州土,誰會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盡英雄淚,君不見,月如水.

共君此夜須沉醉,且由他、娥眉謠諑,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問,冷笑置之而已.尋思起、從頭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後身緣、恐結他生里,然諾重,君須記.

閱讀全文

與金典小說人物展開評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三家巷小說男女主人公是誰 瀏覽:168
我會種田穿越小說下載 瀏覽:634
有肉幽默短篇小說 瀏覽:687
最強女婿葉風小說全文閱讀 瀏覽:347
紀悠沐安為主角的小說在線閱讀 瀏覽:62
女主角叫雲什麼離的古代小說 瀏覽:957
老版武俠小說主角會使風雷扇 瀏覽:280
都市整蠱狂魔小說 瀏覽:956
極品仙醫在學院小說全集 瀏覽:719
纖手玉龍有聲小說 瀏覽:567
已狄青為主角的小說 瀏覽:81
醫妃類型的穿越小說 瀏覽:381
小說校花的秘密花園txt 瀏覽:176
1164小說13章免費閱讀 瀏覽:818
被辱少婦小說閱讀 瀏覽:881
神都猛虎岳風柳萱小說免費掌 瀏覽:747
有聲小說在線收聽網gt 瀏覽:551
火影同人小說網盤 瀏覽:583
孝陵衛小說全文閱讀 瀏覽:65
主角穿越武林世界的小說 瀏覽: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