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水滸傳》中的主要反面人物有__、__、__、__、__、__。
《水滸傳》中的反面人物有這樣幾類:
政權內部的姦邪人物,以高俅、楊戩、童貫、蔡京所謂「四大奸臣」為代表。
社會黑惡勢力人物,代表人物有鄭屠(鎮關西)、西門慶、蔣忠(蔣門神)。
土豪劣紳,典型人物是祝家莊的祝氏父子
貪官污吏,張蒙方(張都監)、張團練、董超、薛霸等人是其中的代表。
以上這些人物的幫凶,比如幫助高俅父子陷害林沖的陸謙(陸虞侯)、富安等人。
道德惡人,如潘金蓮、潘巧雲(楊雄之妻)等所謂的「淫婦」,以及王婆等以不法職業為生或者謀財的社會底層人物。
朝廷反叛勢力人物,代表人物是方臘。按照無產階級的歷史觀,方臘屬於農民起義領袖,但在小說是被作為反面人物描寫的,讀者閱讀時可以自己進行思考判斷。
其他反面人物,除了上述這些外,《水滸傳》還有其他不同類型的反面人物,這里不能一一例舉。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一百單八將中的一些人在內,本來也屬於黑惡勢力人物或者社會不法分子,由於他們進入了所謂「梁山好漢」之列,所以在小說中被納入了正面人物之中,比如把持快活林的施恩,在十字坡開黑店的張青、孫二娘非法,都是些不法之徒,卻被描寫為忠義好漢。我們在閱讀時需要有所分析,自己作出判斷。這里上傳本人所著《與少年共讀水滸》的序言,供參考。
『貳』 《水滸傳》中最典型的反面人物是。
當然是高俅了。因為受了皇帝的寵。將林沖陷害。甚至毒死了宋江。這樣一個奸臣,能不是反面人物嗎?
『叄』 求一本男主歷史架空小說,穿越到宋朝時期但不是宋朝,裡面有水滸人物,但宋江吳用等一部分人是反面人物
向強者看齊
作者: 劉欣
簡介:
弱者,也要躋身強者行列誰都知道,猶太民族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民族。著名的,也要站在富人堆里」是致富的奧秘。由此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強與弱這個話題,在這里我們可以推導出另一個法則
『肆』 《水滸傳》里反派人物都有誰 要詳細的
1、蔡京(1047年2月14日-1126年8月11日),字元長,北宋權相之一、書法家。北宋興化軍仙游縣慈孝里赤嶺(今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縣楓亭鎮東宅村)人。
熙寧三年進士及第,先為地方官,後任中書舍人,改龍圖閣待制、知開封府。崇寧元年(1102年),為右僕射兼門下侍郎(右相),後又官至太師。
蔡京先後四次任相,共達十七年之久,四起四落堪稱古今第一人。蔡京興花石綱之役;改鹽法和茶法,鑄當十大錢。北宋末,太學生陳東上書,稱蔡京為「六賊之首」。宋欽宗即位後,蔡京被貶嶺南,途中死於潭州(今湖南長沙)。
2、童貫(1054年—1126年),字道夫(一作道輔),開封人,北宋權宦,「六賊」之一,性巧媚。初任供奉官,在杭州為徽宗搜括書畫奇巧,助蔡京為相,京薦其為西北監軍,領樞密院事,掌兵權二十年,權傾內外。
時稱蔡京為「公相」,稱他為「媼相」;宣和四年,攻遼失敗,乞金兵代取燕京,以百萬貫贖燕京等空城而回,侈言恢復之功。
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南下,他由太原逃至開封,隨徽宗南逃,宋欽宗即位,被處死。
3、梁中書是在小說《水滸傳》中登場的人物,北京大名府(今河北邯鄲大名縣)知府,太師蔡京的女婿。曾收留楊志在自己麾下做提轄,後來因抓了盧俊義和石秀,引來梁山人馬三打大名府,大名府被攻陷後,梁中書驚慌出逃。
《水滸傳》里的梁世傑官,正三品;屬官有中書舍人若干,正四品。但中書令無專人,例以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行中書令事。梁世傑之所以稱梁中書,說明他曾在東京做過中書侍郎,至少是中書舍人,而後帶職下放到大名府做一府之長。
4、高廉是《水滸傳》里的人物高廉,高俅的兄弟,官拜高唐州知府,精通法術,幾次擊敗梁山軍的進攻,後與公孫勝鬥法敗陣,為雷橫所殺。
5、董超是長篇小說《水滸傳》中的人物。原為東京開封府押送公人。曾和薛霸一起押送林沖去滄州,受高太尉指使在途中野豬林陷害林沖。幸有花和尚魯智深保護,林沖才安全到達滄州。回開封府後被高太尉尋事刺配北京大名府,大名府梁中書因其能幹而把他留用府內。
後來董超又和薛霸一起押送梁山好漢盧俊義去沙門島,李固送與50兩銀子讓二人在途中結果盧俊義。結果二人在下手時被盧俊義的僕人燕青殺掉。
『伍』 《水滸傳》中的四大反派指的是誰
《水滸傳》里的「四大反派」,也叫「四大奸臣」,分別是蔡京、楊戩、高俅、童貫。這四個人狼狽為奸,把持朝政,搞得天怨人怒,民不聊生。
童貫也是一個太監,但是他和一般的太監不一樣,他竟然是一個武將你敢信。而且據說童貫還有鬍子,而且他很擅長帶兵打仗,這簡直顛覆了我心中的太監形象。
但是,他在任的期間,和蔡京等人狼狽為奸,做盡了壞事。
『陸』 水滸傳中的反面人物總共有多少誰你全部列舉出來
我憑記憶羅列一些出來,遺漏的還望包涵:
高俅、蔡京、童貫、王倫、潑皮牛二(楊志賣刀時殺)、西門慶、潘金蓮、虔婆、閻婆惜、蔣門神、張都監、裴如海、潘巧雲、祝龍、祝虎、祝彪、曾氏全家、高廉(施妖法者)、劉高(清風寨正知寨,陷害花榮)、賈氏(盧俊義之妻)、李固(盧俊義管家)、董超與薛霸(押運二人組,手裡許多好漢的性命)……
即便是梁山好漢,也有許多小人,我把他們也歸到反面人物一類:
宋江(最大的反面人物,完全是投降派!)、打虎將李忠(貪小便宜之最也,記得魯智深看這廝十分不爽也)、小霸王周通(能和李忠混在一起的,也不是什麼善類)、矮腳虎王英(好色的還會是英雄好漢么?)、金毛犬段景住(偷馬上樑山,還送了晁蓋一條命)、白日鼠白勝(生辰杠是誰把兄弟捅出去的?此君!)……
『柒』 《水滸傳》前20位梁山好漢和一名反派人物的主要故事(至少3件)及人物性格特點
高俅 (?—1126)北宋末年人。初為蘇軾小史(書僮),後事樞密都承旨王銑,因善蹴鞠,獲寵於端王趙佶 (即徽宗)。徽宗即位後,官至開府儀同三司,在任時宋軍政廢馳。在施耐庵水滸傳中對他有深刻刻畫。高俅於靖康初病死。 高俅是《水滸》里的重要人物。值得思索的是,盡管人們對《水滸》的認識一直眾說紛紜,唯獨在對高俅這個文學形象的評價上,卻多少乎完全一致。 下面的觀點,是比較有代表性的: 階級壓迫是造成農民起義的基本原因。《水滸傳》通過人物和事件的描寫在客觀上深刻地揭示了這條真理。 全書第一出現的重要人物是高俅。作者把高俅發跡的故事安排在全書的開端,確如金聖嘆在批語中所說,含有表明「亂自上作」的用意。高俅的身上典型地體現了封建統治階級的丑惡和腐朽的本質,成為封建統治集團的代表人物。王進亡命延安府,林沖刺配滄州道,楊志流落汴京城,都是由於他的迫害。其後,他又和梁山泊勢不兩立,是封建王朝中主張和執行征討最力的一個人。他象一根無形的線,把出現在書里的那些從中央到地方的大大小小的貪官污吏全都串連起來了。①最近,有一些同志認為:《水滸》在塑造高俅這一反面形象時,不同於宋元「話本」和「雜劇」那樣「往往把封建時代的社會、政治問題,理解為個別人的好壞問題」,而是「把這樣一些個人和個人行為,當做整個的社會、政治問題來處理」,「這就賦予它以強烈的政治社會意義。」②從而深刻地揭露了農民起義的社會根源。
話說當下方臘殿前啟奏,願領兵出洞征戰的,正是東床駙馬主爵都尉柯引。方臘見奏,不勝之喜。柯駙馬當下同領南兵,帶了雲璧奉尉,披掛上馬出師。方臘將自己金甲錦袍,賜與駙馬,又選一騎好馬,叫他出戰。那柯駙馬與同皇侄方傑,引領洞中護御軍兵一萬人馬,駕前上將二十餘員,出到幫源洞口,列成陣勢。
卻說宋江軍馬困住洞口,已教將佐分調守護。宋江在陣中,因見手下弟兄,三停內折了二停,方臘又未曾拿得,南兵又不出戰,眉頭不展,面帶憂容。只聽得前軍報來說:"洞中有軍馬出來交戰。"宋江、盧俊義見報,急令諸將上馬,引軍出戰,擺開陣勢,看南軍陣里,當先是柯駙馬出戰。宋江軍中,誰不認得是柴進?宋江便令花榮出馬迎敵。花榮得令,便橫槍躍馬,出到陣前,高聲喝問:"你那是甚人,敢助反賊,與吾大兵敵對?我若拿住你時,碎屍萬段,骨肉為泥!好好下馬受降,免汝一命!"柯駙馬答道:"我乃山東柯引,誰不聞我大名?量你這們,是梁山泊一夥強徒草寇,何足道哉!偏俺不如你們手段?我直把你們殺盡,克復城池,是吾之願!"宋江與盧俊義在馬上聽了,尋思柴進口裡說的話,知他心裡的事。他把"柴"字改作"柯"字,"柴"即是"柯"也。"進"字改作"引"字,"引"即是"進"也。吳用道:"且看花榮與他迎敵。"當下花榮挺槍躍馬,來戰柯引。兩馬相交,二般軍器並舉。兩將斗到間深里,絞做一團,扭做一塊。柴進低低道:"兄長可且詐敗,來日議事。"花榮聽了,略戰三合,撥回馬便走。柯引喝道:"敗將,吾不趕你!別有了得的,叫他出來,和俺交戰!"花榮跑馬回陣,對宋江、盧俊義說知就裡。吳用道:"再叫關勝出戰交鋒。"當時關勝舞起青龍偃月刀,飛馬出戰,大喝道:"山東小將,敢與吾敵?"那柯駙馬挺槍,便來迎敵。兩個交鋒,全無懼怯。二將斗不到五合,關勝也詐敗佯輸,走回本陣。柯駙馬不趕,只在陣前大喝:"宋兵敢有強將出來,與吾對敵?"宋江再叫朱仝出陣,與柴進交鋒。往來殺,只瞞眾軍。兩個斗不過五、七合,朱仝詐敗而走。柴進趕來虛搠一槍,朱仝棄馬跑歸本陣,南軍先搶得這匹好馬。柯駙馬招動南軍,搶殺過來,宋江急令諸將引軍退去十里下寨。柯駙馬引軍追趕了一程,收兵退回洞中。
已自有人先去報知方臘,說道:"柯駙馬如此英雄,戰退宋兵,連勝三將。宋江等又折一陣,殺退十里。"方臘大喜,叫排下御宴,等待駙馬卸了戎裝披掛,請入後宮賜坐。親捧金杯,滿勸柯駙馬道:"不想駙馬有此文武雙全!寡人只道賢婿只是文才秀士,若早知有此等英雄豪傑,不致折許多州郡。煩望駙馬大展奇才,立誅賊將,重興基業,與寡人共享太平無窮之富貴。"柯引奏道:"主上放心!為臣子當以盡心報效,同興國祚。明日謹請聖上登山,看柯引殺,立斬宋江等輩。"方臘見奏,心中大喜,當夜宴至更深,各還宮中去了。次早,方臘設朝,叫洞中敲牛宰馬,令三軍都飽食已了,各自披掛上馬,出到幫源洞口,搖旗發喊,擂鼓搦戰。方臘卻領引內侍近臣,登幫源洞山頂,看柯駙馬殺。
且說宋江當日傳令,分付諸將:"今日殺,非比他時,正在要緊之際。汝等軍將,各各用心,擒獲賊首方臘,休得殺害。你眾軍士,只看南軍陣上柴進回馬引領,就便殺入洞中,並力追捉方臘,不可違誤!"三軍諸將得令,各自摩拳擦掌,掣劍拔槍,都要擄掠洞中金帛,盡要活捉方臘,建功請賞。當時宋江諸將,都到洞前,把軍馬擺開,列成陣勢。只見南兵陣上,柯駙馬立在門旗之下,正待要出戰,只見皇侄方傑立馬橫戟道:"都尉且押手停騎,看方某先斬宋兵一將,然後都尉出馬,用兵對敵。"宋兵望見燕青跟在柴進後頭,眾將皆喜道:"今日計必成矣!"各人自行准備。且說皇侄方傑,爭先縱馬搦戰。宋江陣上,關勝出馬,舞起青龍刀,來與方傑對敵。兩將交馬,一往一來。一翻一覆,戰不過十數合,宋江又遣花榮出陣,共戰方傑。方傑見二將來夾攻,全無懼怯,力敵二將。又戰數合,雖然難見輸贏,也只辦得遮攔躲避。宋江隊里,再差李應、朱仝驟馬出陣,並力追殺。方傑見四將來夾攻,方才撥回馬頭,望本陣中便走。柯駙馬卻在門旗下截住,把手一招,宋將關勝、花榮、朱仝、李應四將趕過來。柯駙馬便挺起手中鐵槍奔來,直取方傑。方傑見頭勢不好,急下馬逃命時,措手不及,早被柴進一槍戳著。背後雲奉尉燕青趕上一刀,殺了方傑。南軍眾將驚得呆了,各自逃生,柯駙馬大叫:"我非柯引,吾乃柴進,宋先鋒部下正將小旋風的便是!隨行雲奉尉,即是浪子燕青。今者已知得洞中內外備細。若有人活捉得方臘的,高官任做,細馬揀騎。三軍投降者,俱免血刃,抗拒者全家斬首!"回身引領四將,招起大軍,殺入洞中。方臘領著內侍近臣,在幫源洞頂上,看見殺了方傑,三軍潰亂,情知事急,一腳踢翻了金交椅,便望深山中奔走。宋江領起大隊軍馬,分開五路,殺入洞來,爭捉方臘,不想已被方臘逃去,止拿得侍從人員。燕青搶入洞中,叫了數個心腹伴當,去那庫里,擄了兩擔金珠細軟出來,就內宮禁苑,放起火來。柴進殺入東宮時,那金芝公主自縊身死。柴進見了,就連宮苑燒化,以下細人,放其各自逃生。眾軍將都入正宮,殺盡嬪妃彩女、親軍侍御、皇親國戚,都擄掠了方臘內宮金帛。宋江大縱軍將,入宮搜尋方臘。
卻說阮小七殺入內苑深宮裡面,搜出一箱,卻是方臘偽造的天平冠、袞龍袍、碧玉帶、白玉、無憂履。阮小七看見上面都是珍珠異寶,龍鳳錦文,心裡想道:"這是方臘穿的,我便著一著,也不打緊。"便把袞龍袍穿了,繫上碧玉帶,著了無憂履,戴起平天冠,卻把白玉插放懷里,跳上馬,手執鞭,跑出宮前。三軍眾將,只道是方臘,一齊鬧動,搶將攏來看時,卻是阮小七,眾皆大笑。這阮小七也只把做好嬉,騎著馬東走西走,看那眾將多軍搶擄。正在那裡鬧動,早有童樞密帶來的大將王稟、趙譚入洞助戰。聽得三軍鬧嚷,只說拿得方臘,逕來爭功。卻見是阮小七穿了御衣服,戴著天平冠,在那裡嬉笑。王稟、趙譚罵道:"你這莫非要學方臘,做這等樣子!"阮小七大怒,指著王稟、趙譚道:"你這兩個,直得甚鳥!若不是俺哥哥宋公明時,你這兩個驢馬頭,早被方臘已都砍下了!今日我等眾將弟兄成了功勞,你們顛倒來欺負!朝廷不知備細,只道是兩員大將來協助成功。"王稟、趙譚大怒,便要和阮小七火並。當時阮小七奪了小校槍,便奔上來戳王稟。呼延灼看見,急飛馬來隔開,已自有軍校報知宋江。飛馬到來,見阮小七穿著御衣服,宋江、吳用喝下馬來,剝下違禁衣服,丟去一邊。宋江陪話解勸。王稟、趙譚二人雖被宋江並眾將勸和了,只是記恨於心。
當日幫源洞中,殺的橫遍野,流血成渠,按宋鑒所載,斬殺方臘蠻兵二萬余級。當下宋江傳令,教四下舉火,監臨燒毀宮殿。龍樓鳳閣,內苑深宮,珠軒翠屋,盡皆焚化。有詩為證:
黃屋朱軒半入雲,塗膏血自欣欣。
『捌』 有哪些人在水滸中本是反派卻被金庸塑造成里武林神話
熟悉金庸作品的人一定都知道,金庸老先生的故事中有引用到《水滸傳》中的一些設定,比如《射鵰英雄傳》的主角郭靖就被設定為梁山好漢中“賽仁貴”郭盛的後人,而且還有一個多數人沒注意到的細節,那就是金庸寫了北宋哲宗時代的《天龍八部》,寫了南宋理宗之後的“射鵰三部曲”,就是沒寫《天龍八部》結束到《射鵰英雄傳》開始這段時間之間的故事,為何?原因很簡單,這段時間點就是《水滸傳》故事發生的時代,既然金庸已經引用了《水滸傳》中的人物設定,就等於打通了兩者的世界觀,自然就無需再重復去寫這段時間的故事。
《笑傲江湖》的故事是發生在明朝或清朝,所以多數人認為這前朝太監應該是那七下西洋的鄭和,其實不然,鄭和致力於海上事業,又有什麼理由創出一身神功呢?而“前朝”的意思也並非只有一種,可以指前一個朝代,也可以指以前的朝代,所以這人也完全可以是宋朝的童貫,比起鄭和來說,童貫更適合武林高手的形象,只不過他在《水滸傳》中被黑得太慘,多數人沒將兩者聯想在一起罷了。
『玖』 哪本古代著作把梁山泊好漢寫成反派
盪寇志裡面把梁山塑造成反面教材,而且下場極其慘烈。
《盪寇志》是清代作家俞萬春創作的小說,這本書草創於道光六年,寫成於道光二十七年,中間凡「三易其稿」,首尾歷22年。本書中,作者仇恨以宋江為首的農民起義的思想與金聖嘆一致,所以他緊接金聖嘆「腰斬」過的七十回本《水滸傳》,從七十一回寫起,捏造出一大篇宋江等梁山好漢如何「被張叔夜擒拿正法」的故事,自名其書為《盪寇志》,此書是水滸系列作品中與原著「立場相對」的一本著作(「立場相對」指的是至少從表面上將梁山一百單八將當做「反面角色」來寫,同類的小說包括後來的《殘水滸》)。
因作者生當清季太平天國亂前,國內盜賊橫生,作者有感於當時中國受盜賊橫行之苦,因而深惡盜賊,有「既是忠義,必不做強盜;既是強盜,必不算忠義」、「孰知羅貫中之害至於此極耶」(有一說法稱:水滸七十回之前為施耐庵所作,七十回之後為羅貫中所續,故金及俞皆尊施而貶羅)的話,並進而著書立論,要使「天下後世深明盜賊忠義之辨,絲毫不容假借!」故此書中對宋江等人深惡痛絕,凡梁山泊上一幹人等,幾乎都無好下場。但也有觀點認為,《盪寇志》實際上是用「曲筆」贊揚《水滸傳》的著作,俞萬春是個鐵桿水滸迷,《盪寇志》中有很多「自相諷刺」的內容,而其主旨實際上與被腰斬前的水滸傳版本無異,再加上《盪寇志》中塑造的雷將角色大多過於刻板以及多有充滿爭議的行為,甚至不如書中作為「反派」的梁山好漢形象塑造得成功。
金聖嘆是腰斬《水滸》,而俞成春更是掃盪了《水滸》。
作者仇視以宋江為首的梁山泊農民起義的思想與金聖嘆一致,所以他緊接金聖嘆腰斬過的70回本《水滸傳》,從71回寫起,杜撰出一大篇宋江等如何「被張叔夜擒拿正法」的故事,自名其書為《盪寇志》。
封建統治階級歷來鄙視稗官小說,甚至將其稱為「惑世誣民」的「異端」,千方百計地加以禁遏,而《盪寇志》這部純屬杜撰的稗官小說,卻博得許多「當道諸公」的青睞,被視為維系「世道人心」的寶物,用來進行反動宣傳,以抵製革命思想在群眾中的傳播。
俞萬春死之次年,清朝爆發了洪秀全領導的太平軍農民大起義。與此同時,南京的清政府官員們就開始醞釀刻印《盪寇志》,以維系搖搖欲墜的「世道人心」。
『拾』 小說《水滸傳》裡面,除了梁山好漢,還有那些反派人物啊
高俅 楊戩 童貫 蔡京
陸謙 富安 高衙內
鎮關西 梁中書
牛二 王倫 鄧龍
劉高 裴如海 潘巧雲
蔣門神 張都監
潘金蓮 西門慶 王婆
白秀英 蔡京 高濂 殷天錫
祝彪 史文恭 李鬼 慕容知府
任原 李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