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說大全 > 小說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環境

小說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環境

發布時間:2021-09-09 12:51:42

❶ 什麼是典型環境里的典型人物

典型人物,小說等敘事性文學作品中塑造的具有(有代表性的人物)典型性的人物形象。指那些具有鮮明特點的個性,同時又能反映出特定社會生活的普遍性,揭示出社會關系發展的某些規律性和本質方面的人物形象。

典型人物性格的共性與個性的統一,表現為非常復雜的狀況,究竟哪種性格成分會成為人物的共性,一方面受人物所處的歷史條件所制約,另一方面又受到作家創作意圖的影響,只有直接體現著時代的特色和要求,又引起作者特別注意,

並被用以寄託作者對社會、人生等重大問題的態度和看法的性格成分,才能成為典型性格中反映某些社會本質的東西。因此,典型人物的共性一般都帶有階級性,而且帶有某一時代、民族、地域、階層的人物所共有的屬性。

(1)小說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環境擴展閱讀

在文學作品中,即使是同一歷史時期、同一社會環境、同一題材類型,其所描寫的典型環境也各不相同,就是在同一部作品當中,每一個典型人物也都處在各自不同的、具體獨特的典型環境之中。

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典型性,只有在典型環境中才能得以最深刻、最充分的揭示,而環境的典型性也只有通過人物典型性格的發展變化才能最完美地表現出來。這兩者之間的辯證統一的關系,又是通過典型情節的展開而表現出來的。

❷ 怎麼描寫小說中的人物及環境表現人的心理活動

1.小說的定義
小說是一種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表達主題思想的敘事性文學體裁.
小說的三要素:人物,環境和情節.
2.小說的分類
按篇幅的長短和容量的大小,分成長篇小說(十幾萬字以上),中篇小說(三四萬到十幾萬),短篇小說(三四萬字)和微型小說.
按反映的內容不同可分為歷史小說,科幻小說,偵探小說,武俠小說,言情小說和紀實小說等.
3.小說的特徵
①不受時空和真人真事的限制,藉助虛構和想像,綜合地利用各種藝術手法細致地刻畫人物性格.
②有完整曲折的故事情節和矛盾沖突.
③全面展示人物活動的社會環境和生活環境.
④表達方式靈活多樣.
二,短篇小說
1.短篇小說的定義
短篇小說是一種人物,情節比較單純,場景具體,篇幅短小的小說.
短篇小說以反映人生的橫截面為其顯著的特點,而與長,中篇小說明顯地區別開來.它多選取生活中最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斷或側面作為描寫對象,情節單一,場面集中,著重刻畫一兩個人物.
2.短篇小說的特點
①以小見大,見微知著
短篇小說情節單一,內容單純,篇幅較短,因此它不能展開廣闊復雜的生活畫面和人物,情節關系.
但短篇小說卻能以小見大,在較短的篇幅中展示深刻的思想內含."在巍峨燦爛的巨大的紀念碑底的文學之旁,短篇小說也依然有著存在的充足的權利.不但巨細高低,相依為命,也譬如身入大伽籃中,但見全體非常宏麗,眩人眼睛,令觀者心神飛越,而細看一雕欄,一畫礎,雖然細小,所得卻更為分明,再以此推及全體,感受遂愈加切實,因此那些終於為人所注重了.""只傾刻間,而仍可借一斑而略知全豹,以一目盡傳精神."(魯迅《三閑集・近代世界短篇小說集小引》)
短篇小說這一特點要求作者要做到以下幾點:
A.精選典型材料
B.挖掘出小事件中的大道理
C.要含蘊內潛,不須全盤托出.
②情節單純,人物集中
短篇小說情節單純,線索清楚,場景簡潔,一般抓住一條主線來展開情節,不可植蔓過多."單純,對短篇小說來說,比長短更重要.短篇小說如果有兩三個頭緒,可以說是不成功的."
(林斤瀾《小說說小》)
也有的短篇小說設計了兩條線索,但只能突出一條主線.魯迅的《葯》是一例.
短篇小說人物不宜太多,人物關系也盡量集中.集中力量突出一二人物的性格中的主要特徵,不可面面俱到,展示人物性格的全貌.
3.短篇小說的寫作要領
①善於感受,精於構思
短篇小說的題材往往比較細瑣,是生活中的小事件.這就要求在構思的時候善於抓住核心材料.生活中的一個精彩的故事,一個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一個美好的畫面,深埋於心的一點回憶,情緒,印象觸發打動了作者,作者對它產生了深刻的感受和領悟,這些東西往往成為觸發構思的核心材料.由此出發,再進一步虛構,開掘生發,由小到大,由點到面,從而進入藝術構思.
截取有典型意義的生活片斷是短篇小說構思中的重要一環.短篇小說容量有限,展示的生活面不宜過大,需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要求精心截取人物最具典型意義的生活片斷.茅盾說:"短篇小說主要是抓住一個富有典型意義的生活片斷說明一個問題或者表現比它本身廣闊得多, 也復雜得多的社會現象的. "(《試談短篇小說》,見《鼓吹集》)
截取生活片斷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橫切,指截取人物在較短時間里具有典型意義的生活橫斷面,情節,畫面都很集中.大多數短篇小說都是以這種形式來構思的,比如《一件小事》,《鄉場上》,歐・亨利的《麥琪的禮物》)……
一種是直綴,是從較長的時間中,截取人物的幾個重要生活片斷組接起來,連綴成篇,以展現人物的遭遇和命運.比如莫泊桑的《項鏈》,老舍的《月牙兒》,魯迅的《祝福》……
巧妙設置情節
1.情節的含義和意義
所謂情節就是人物性格的發展史或是人物活動的軌跡.
情節是小說必不可少的要素:它是展示人物性格的基礎;它是揭示人物與人物關系的依託;它是結構小說形態的重要依據.
2.對小說情節的基本要求
a.真實――情節必須反映符合生活本質的藝術真實,一是要求情節內含的矛盾真實,二是要求細節的真實.
b.完整――有頭有尾,連貫完整,有始有終.
c.生動――豐富多采,曲折緊張,扣人心弦.
3.構思,安排情節的藝術手法
第一,緊扣人物,突出性格
情節是人物活動的歷史軌跡,不同人物具有不同的性格,也有不同的行為方式.因此,在構思情節時,必須充分尊重人物的個性讓他自己去選擇他特有的故事和情節,不能因情節而扭曲性格.
在眾多的故事中,要重點寫那些對展示人物性格有利的情節.
第二,一點因由,生發出去
無窮無盡的發展著的事物和現象,各具特點而又互相聯系,作家置身其中,感受多端,卻往往被其中的某一點吸引,產生強烈的創作慾望.然後由此一點出發,多方聯想,開掘,生發加工,構思出完整的情節.
"所寫的事跡,大抵有一點見過或聽到過的緣由,但決不全用這事實,只是採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發開去,到足以幾乎完全發表我的意思為止."(魯迅:《我怎樣做起小說來》)
第三,綜合虛構,優選典型
在大量素材中,作者進行反復選擇,沙裡淘金,把最有價值的情節優選出來,然後進行改造,加工,補充,使之成為具有典型意義的情節.
故事情節的典型化原理與人物典型化的原理是一致的.
塑造人物,突出典型
1.人物在小說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物是小說的核心.小說就是通過對人物及其活動的敘述,描寫來表現主題,展開情節,從而感染讀者,影響讀者.因此,塑造人物是短篇小說的命脈."塑造人物是創作的首要任務."(沙汀《短篇小說我見》《人民文學》1979年12期)(可以從主題的表現,小說三要素間的關系等方面來講述人物塑造的重要性)
2.人物性格刻畫的要求
第一,要具有鮮明獨特的個性
社會生活中絕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人,鮮明獨特的個性是指人物生動活脫,有血有肉,呼之欲出,是不同於其他任何人的"這一個".不僅要寫出人物的外部特徵,同時還要展現它的內部世界.
"人物的性格不僅表現在他做什麼,而且表現在他怎樣做."(恩格斯致斐・拉薩爾的信)
第二,要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代表性
獨具個性的人物性格只有涵概較為廣富的社會內容,才具有普遍性,典型性,這樣的人物才有深遠的社會價值.
第三,性格要作多方面的描寫
小說中的人物和任何事物一樣是一個矛盾對立的統一體,他帶著各種各樣的願望並將它們表現於動作.只有多方面描寫人物性格,才能塑造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片面描寫人物性格,把人物神化或鬼化,絕無生命力.在多方面描寫人物性格時,又需著重表現其性格的主要特點,造成性格的統一和完整性.(可以《孔以已》為例)
第四,性格要有發展
人物性格有依一定的社會條件而演變.小說的人物塑造通常要表現性格的成長和演變,使其主要性格特點顯得更清晰.
短篇小說由於篇幅的限制和取材的特點,不應強調它描寫性格發展的歷史過程.但是,它在創造鮮明,豐滿的人物性格時,著力表現性格的發展也並非完全不可能.尤其是截取人物一生中幾個關鍵片斷來反映人物命運的短篇,常使人物性格有明顯的發展.(比如《祝福》中祥林嫂)
3.人物典型化的方法
首先要弄清楚典型性的含義.性格的典型性不是先個性化再概括或反之,而是兩者同時進行的過程.在對生活素材進行概括的時候,注意集中富有特徵的生動細節.
典型化有兩種方法:
一是以真人作模特兒,即以某個生活原型為基礎,吸取其他類似的生活素材使人物血肉豐滿,個性突出,成為典型人物.柳青說:"由模特兒變成作品裡的人物,這就是創作的主要過程."(柳青《創作經驗談》
一是"雜取種種,合成一個".魯迅說:"人物的模特兒也一樣,沒有專用過一個人,往往嘴在浙江,臉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個拼湊起來的腳色."
高爾基說:"假如一個作家能從20個到50個,以至從幾百個小店鋪老闆,官吏,工人中每個人身上,把他們最有代表性的階級特點,習慣,嗜好,姿式信仰和談吐等等抽取出來,再把它們綜合在一個小店鋪老闆,官吏,工人的身上,那麼這個作家就能用這種手法創造出'典型'來,而這才是藝術."(高爾基《談談我是怎樣學習寫作》)
刻畫人物形象的具體方法有很多,下面介紹的是其中的一些:
對比法:也稱對照法.通過人物與人物的對比描寫,使人物形象鮮明地突現出來.比如,《一件小事》中"我"和車夫的對比.還有下面的材料:
故事影片《紅色娘子軍》描寫瓊花和紅蓮結伴去參加娘子軍,做的是同一件事,但在怎麼做上顯示了不同性格.這里,作者在性格的對比中為我們作了精確的個性描寫,值得我們學習.
吳瓊花是南霸天的女奴,面對著南霸天的皮鞭和水牢,她的回答是"跑!看不住就跑!"紅蓮也不滿非人的生活,但她並不象瓊花那樣,而是很有心計地選擇公公婆婆進城燒香的時機,並且還用腰帶布包頭,女扮男裝,然後出逃.同樣是逃跑,不同性格特點的人,就有不同的逃跑方式.
烘雲托月法:多方映襯,烘托以突出主要人物,即所謂"眾星捧月","綠葉襯紅花"的手法.金聖嘆評《西廂記》:"欲畫月也,月不可畫,因而畫雲.畫雲者,意不在雲也.意不在雲者,意固在月也."
鋪墊法:先作人物,事物,景物描寫以襯托出主要人物.這種手法多用於描寫尚未出場的主要人物或重要人物.《老殘游記》中"明湖居聽書"一節,先寫琴師不凡的演技和黑妞的美妙歌喉,為白妞的出場和表演做好鋪墊.
轉折法:描寫特定環境中人物性格由一面突然轉向另一面,以揭示人物的本性真情.如契訶夫《變色龍》中的主人公.
渲染法:用環境氣氛的渲染來代替正面描寫以突出中心人物.《三國演義》第五回"關公溫酒斬華雄"
誇張法:把人物性格的某些特徵加以誇張,放大,使人物性格鮮明突出.如《三國演義》中張飛喝斷當陽橋
反復法:顯現人物性格的細節多次出現以突出人物形象的某一特徵.如《風波》中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的口頭禪.
夢幻法:用夢境,幻覺表現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內心世界的方法.如《紅樓夢》中多處夢境.
環境描寫
小說中環境的含義和作用
小說中的環境是指作品中所描寫的人物賴以存在,情節賴以展開的社會背景或具體場面.分為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兩個方面.
人總是在一定的環境中生活,故事也總是在一定的環境中展開.因此,人物的性格或情節的發展走向必然要受到環境的影響和制約.為了更好地揭示人物的性格,必須准確地表現他所賴以存在的環境.恩格斯說:"現實主義的意思是:除細節的真實外,還要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致瑪・哈克奈斯》)
自然環境的描寫
自然環境描寫的含義和作用
自然環境描寫就是對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樹木,鳥獸蟲魚,時序節令,風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寫.
自然景物也是現實生活的一部分,文章或作品是對現實生活的反映,自然也少不了對景物的描寫.景物描寫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第一,為人物活動和事件發展提供必要的環境.
第二,渲染,烘托氣氛.如魯迅小說《葯》的末尾有這樣一段文字:
微風早已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銅絲.一絲發抖的聲音,在空氣中愈顫愈細,細到沒有,周圍便都是死一般靜.
第三,抒發或寄託作者和人物的感情.這類例子很多,不再列舉.
第四,有的環境描寫可以推動情節的發展.如《三國演義》第16回"智取生辰綱"一節,作者用詩詞反復描寫和渲染天氣炎熱.這炎熱難耐的天氣成為一系列情節發展的推動力――天不熱,楊志等人就不會買酒喝,不喝酒麻倒,吳用等人如何得手
自然環境描寫的兩種方式
作者告知和人物去看,但無論哪一種方法都必須服務於人物性格的刻畫,不能使它作為純客觀的景象使之游離於人物或情節之外.
會環境的描寫
社會環境描寫的含義和作用
社會環境的描寫,是指對一定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社會風尚,風土人情的描寫;在具體的文章中則指對人物的活動有影響的階級關系,人際關系,居室陳設等環境因素的描寫.
社會環境比自然環境有更為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氣氛,提供人物活動的典型環境,而且對人物的活動內容和活動方式有重要的影響,使人物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題富有時代感.
社會環境描寫的方法
社會環境的描寫,一般以兩種方式展開:一是通過對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情景的展示,為人物活動提供大的社會歷史背景.古華的小說《芙蓉鎮》開頭有這樣一段描寫:
芙蓉鎮街面不大,十幾家鋪子,幾十戶住家僅僅夾著一條青石街.鋪子和鋪子是那樣的擠密,以至一家煮狗肉,滿街聞香氣,以至誰家娃兒跌交碰脫牙,打了碗,街坊鄰里心中都有數……不是逢圩的日子,街兩邊的住戶還會從各自的閣樓上朝街對面的閣樓搭長竹竿,晾曬一應布物,衣衫褲子,裙子被子.
這里對一個古老,偏僻的鄉鎮風貌,人們的生活風俗進行了描繪,給下一步人物的活動和故事的展開提供了一個典型而真實的社會環境.
二是通過對人物生活的具體環境的陳設,格局,色調的描繪,來烘託人物的秉性,氣質和志趣愛好.曹雪芹《紅樓夢》中對林黛玉所住的"瀟湘館"的描寫,就清楚地說明了這一點.那夾路的翠竹,滿地的蒼苔,還有那垂地的湘簾,都籠罩在"悄無人聲"的寂靜中."一縷幽香從碧紗窗中暗暗透出"……這幅抒情詩似的工筆畫,與林黛玉高潔的心靈及悲凄的人生境遇相吻合.這種環境,只有林黛玉可以當之.
俄國十九世紀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岡察洛夫的長篇小說《奧勃洛摩夫》,在利用環境描寫來映襯人物性格方面也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請看作家對主人公奧勃洛摩夫居室的描寫:
四壁上,在畫幅的周圍,花彩似的掛著一簇簇灰塵蓬蓬的蜘蛛網;鏡子呢,照不出東西了,倒可以當作記事牌,在灰塵上面記錄著什麼事情來幫助記憶.地毯都臟污了;一條毛巾忘在沙發上.差不多沒有一天早晨不剩有一隻頭天晚上用了晚餐尚未拿去的,上面有一枚器皿和一塊啃光的骨頭的盤子,擺在撒滿麵包渣子的桌子上.
要不是這只盤子,以及倚在床邊的一支剛吸完的煙斗和躺在這床上的主人,人們也許以為這間房子是沒有人住的――什麼東西都這么灰塵蓬蓬,褪了色,絕沒有人住著痕跡.不錯,書架上放著兩三本攤開的書和一張報紙,寫字桌上擺著一具墨水台和幾支鵝毛筆;可是攤開的那幾頁已經發黃,蒙了灰塵――顯而易見,它們給丟在那裡已經很久了;報紙的日期還是去年的;如果把鵝毛筆向墨水裡蘸去,說不定就有一隻嚇慌了的蒼蠅嗡嗡地從裡面沖飛出來.
奧勃洛摩夫生活於俄國農奴制即將崩潰的時期,是十九世紀五十年代俄國腐朽寄生的貴族地主的形象,是俄國文學史上最後一個"多餘人"典型.懶散怠惰是他性格的基本特徵,無所事事和沉睡是他生活的主要內容.上面這段描寫的典型意義在於,房間的陳設和面貌與主人的性格完全吻合,互為表裡.
豐富藝術細節
一細節描寫的含義和作用
細節描寫是對富有表現力的細小事物的描寫.細節是刻畫人物,展開情節和構成環境的最基本單位,是記敘性文體的最小結構單位,一篇敘事性文章或一部敘事性文學作品就是由大大小小的一系列細節連綴而成的."創作就是把若干細節結成或大或小有完美形式的整體."(高爾基)
需要指出的是,細節描寫不是對所有細節的描寫.任何事件或場景都有許多的細節,這些細節有的反映了事物的本質,是富有特徵的;有的細節是一般的,與事物的本質相距較遠.在進行場面描述時,要有所選擇,把具有特徵性的細節寫進去,把一般的細節摒棄掉.這就要求,觀察時應該著力把握反映事物的特徵的細節,盡力寫出事物的靈魂和精髓.
真實典型的細節描寫是刻畫人物,豐富情節,表現主題的重要手段,沒有精湛的細節描寫,就不可能有生動的藝術形象,作品就沒有感染力.富有表現力的典型細節是藝術的試金石.
有人把小說的情節和細節進行比較,認為"細節彷彿作家的財寶,情節則好比他們手中的玩具.比較成熟的作家大多不甚在意情節的保密,有的在動筆之前要向別人講述自己編織的情節,以聽取意見,求得改進.但對新穎而典型的細節,無論是苦苦搜尋得來不易,還是偶然巧遇不費功夫,它們總要珍藏起來,秘不示人."(崔道怡:《小說創作十二講》)由此可看出細節在寫作中的特殊價值.
二細節描寫的要求
1.真實
細節的真實是指反映現實生活本質,人物性格的藝術真實,並不要求一定要合乎生活的真實.首先,細節要合乎時代的規定性,合乎這一時代里一般人的自然能力和社會屬性;其次,要合乎具體生活環境的規定性,合乎在這一環境里矛盾沖突的特殊性;再次,要合乎人物性格的規定性,合乎人物性格與其所處具體生活環境的一致性.簡言之,細節的真實,就是要合乎人情事理.
真實的細節描寫,使讀者如臨其境,如歷其事,如見其人,而虛假的細節則會使讀者大傷胃口.巴爾扎克說:"當我們在看書時,每碰到一個不正確的細節,真實感就向我們叫著:'這是不能相信的!'如果這種感覺叫得次數太多,並且向大家叫,這本書現在和將來都不會有任何價值了."
2.准確
細節的准確性是指細節要恰如其分地展現出人物或事件的情狀,准確性是真實的基礎.高曉聲的小說《陳奐生進城》中,就有一些真實的,給人深刻印象的細節:陳奐生進城賣油繩,病倒在車站候車室中,被縣委書記送進標准不低的招待所住了一夜.第二天醒來後,房間中豪華的陳設使他驚恐無措,躺在床上怕弄臟了被子,"不由自主地立刻在被窩里縮成一團";怕弄臟了地板,"把鞋子拎在手裡,光著腳跑出去";沙發"不敢坐,怕壓癟了彈不飽".可是,當他付了五元錢的住宿費後,完全改變了模樣:大搖大擺地走進房間,故意三番五次地直起身子向彈簧椅子上猛坐,用枕巾擦臉.這些細節生動地寫出了陳奐生這位生活儉朴的農民,對城市高級招待所一夜就花掉一個社員七天才能賺到的五元錢的不滿和抗議,以一個農民特有的方式,以帶有破壞性的報復的方式表現出來.這些細節,就准確地將陳奐生在特定情境中的表現活靈活現地描畫出來.
3.典型
典型細節是指那些能夠一以當十,逼真而深刻地反映出人物或事物的情貌,展示其本質的細節.只有典型的細節才坎稱藝術細節,賦形象以豐滿的血肉,使形象永保其藝術魅力.細節是否典型,主要看它表現人物性格具有多大功能.典型細節,就是"這一個"人物在內心,外形,語言和行動等方面最突出最有力的具體特徵.
《聊齋志異・鏡聽》中有這樣一個細節,鄭氏兄弟都是文士,哥哥早得功名,父母喜歡哥哥並及其夫人.弟弟尚無功名,父母厭惡他及其夫人.一天,正是兄弟倆人闈戰歸來的盛暑季節,妯娌兩人都在廚中做飯.突然有報子報哥哥高中,婆婆就來到廚房對嫂子說:"大男中式矣!汝可涼涼去!"弟媳一邊幹活一邊流淚.這時又有人報弟弟也高中,他夫人不等婆婆招呼,便把餅杖扔在一邊站起來,說:"儂也涼涼去!"在這個看似平常的生活細節中,包含著深刻的思想內涵,揭示了封建社會中"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的炎涼世態.
細節應該富有典型性,但不能要求所有的細節都具有典型性,作品中只用於從屬敘述,一般過場,交代性的細節,就可以沒有典型性.

❸ 結合《紅樓夢》說明典型環境與典型人物的基本關系

首先,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環境中形成的,所謂環境,就是那種形成人物性格,並促使他們行動的客觀條件。紅樓夢中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就是環繞著她的典型環境的產物。她自小飽讀詩書,才思聰慧,這使她善於思考。幼年失去母親,禮教的約束相對少一些,才有了個性自由滋生的空間。寄居賈府之後,賈府所需要的卻是寶釵那樣的女性,客觀環境與她自由的個性形成了強烈的沖突,造成了她與環境的格格不入,環境對她「風刀霜劍嚴相逼」。她唯一的寄託就是與寶玉的愛情,但是這樣的愛情也是無助無望的。多種環境的塑造下,就有了林黛玉這樣一個臨風灑淚,弱柳扶風,但是嘴上卻尖酸刻薄的女孩子形象。
從上面的論述也不難看出,典型環境不僅是形成典型人物性格的基礎,它還逼迫著人物行動,制約著人物的性格發展。黛玉就是在長期寄人籬下的環境中變得越發多愁善感,她的敏感——別人無意的舉動她都看成是對自己的輕蔑,也是在這樣的典型環境中形成的。
我們要注意的是,典型人物在環境面前並非無能為力,在一定條件下,他又可以對環境發生反作用。這一點落實到紅樓夢上,則是在王熙鳳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體現。鳳姐那種心思細密、八面玲瓏的本領,以及狠辣的手段,無疑都是在王家與賈家這樣的大家族中形成的。但是她的這種脾性手段又反作用於整個家族。
典型人物與典型環境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我們不能想像讓林黛玉走在去西天取經的路上,也不可能讓唐僧來做寶哥哥。這是一點玩笑話。

前半部分參考了童慶炳先生主編的《文學理論教程》(修訂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21到222頁。
剩下那些不怎麼上道的就是我自己杜撰的了。見笑了。

❹ 文學典型的審美特徵是什麼典型人物典型環境的關系是怎樣的

文學典型的審美特徵:突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特徵;豐富的環境關聯;獨特的藝術魅力。典型人物是個性與共性的高度統一,是藝術上最完美、最成功的藝術形象。在典型人物身上應該既有鮮明的獨特個性,又能反映一定歷史條件下的階級、階層或某些社會關系的本質。典型環境是指文學作品中人物所生活的、能夠體現一定歷史時期社會本質的特定環境,它在某種程度上促成了典型人物性格的形成和發展。典型環境與典型人物的關系是相互依存、辯證統一的關系,失去了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復存在。一方面,典型人物必須生活在典型環境中,典型環境對典型人物性格的形成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典型環境也只有通過典型人物的活動才能呈現出來,同時,人對他所處的環境又具有某種能動的反作用。 都是書上的老話。你想下一直爭論的「時世造英雄」,英雄跟時世的關系就是典型人物跟典型環境的關系。

❺ 典型環境與環境人物二者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典型環境和典型人物
「現實主義的意思是,除細節的真實外,還要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這是恩格斯對現實主義的經典表述.在分析文學作品時,評論家經常說某某人物是典型人物,某某人物生存的環境是典型環境,那麼,什麼是典型人物?什麼是典型環境呢?
典型人物是個性與共性的高度統一,是藝術上最完美、最成功的藝術形象.在典型人物身上應該既有鮮明的獨特個性,又能反映一定歷史條件下的階級、階層或某些社會關系的本質.那麼典型環境又是什麼呢?典型環境是指文學作品中人物所生活的、能夠體現一定歷史時期社會本質的特定環境,它在某種程度上促成了典型人物性格的形成和發展.典型環境與典型人物的關系是相互依存、辯證統一的關系,失去了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復存在.一方面,典型人物必須生活在典型環境中,典型環境對典型人物性格的形成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典型環境也只有通過典型人物的活動才能呈現出來,同時,人對他所處的環境又具有某種能動的反作用.

❻ 如何文章寫作中塑造典型環境中的人物形象

一、先弄清楚兩個概念。
典型環境指文藝作品中典型人物所生活的、形成其性格並驅使其行動的特定社會環境,即主人公和周圍人物所形成和輻射出來的具體關系。

典型人物是作者用典型化方法創造出來的具有獨特個性、又能反映一定社會本質的某些方面的藝術形象。典型人物形成於一定的典型環境即具體的現實關系中,並對它發生作用。但典型人物又往往超越時代的局限而具有某種永恆的性質。

二、注意創作方法
恩格斯認為,細節真實是現實主義文學最起碼的要求。典型環境和典型人物均需藉助真實的細節加以表現。否則,環境和人物都會流於空泛、抽象、缺乏豐滿的血肉。細節作為故事情節的基本組成單位和整部作品的細胞,它的功能是如實地展現實際生活的具體性、生動性和豐富性,反映出生活的本來面貌。文學作品中的細節需要經過選擇、提煉、加工,典型化的細節才能達到現象真實和本質真實的統一。不重視細節的選擇和提煉容易陷入公式化、概念化,過分拘泥於細節則會導致自然主義。因此,現實義文學必須以細節真實為基礎,同時又要達到更高的階段和更深的層次,即「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典型環境是具有鮮明的時代感,能夠體現特定時期生活的本質方面和歷史的發展趨勢,圍繞並促使人物行動的那個具體生活環境。它以獨特的面貌呈現於作品之中,具有不可重復性;同時又與整個社會生活、時代氛圍緊密相聯,從縱的(時空變化)和橫的(特定階段的社會關系)兩個方面反映出時代、民族和階級的特點與風貌。典型人物是個性與共性、獨特性與概括性完美統一的一個「這個」,是文藝作品的真正中心。抹煞鮮明突出的個性而去追求抽象的、一般的共性,必然會「把個性消融到原則里去」,使人物蛻變成「時代精神的單純的傳聲筒」,導致「一個階級一個典型」的模式;脫離開對社會本質的概括而刻意表現個性的獨特,則容易走上「惡劣的個性化」的歧路,重蹈「垂死的模仿文學」的覆轍。典型環境和典型人物自身存在天然聯系,典型人物塑造的成功,必然反應出人物所處的典型環境,同樣,典型環境是典型人物映照的結果。馬克思說:「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把典型人物和典型環境割裂開來的看法是錯誤的,把兩者簡單的生硬契合的做法也同樣違背現實主義創作原則的。

❼ 文學典型有什麼特點,我看到有些說是典型環境、典型人物,有些又看到美學、藝術魅力

(一)典型的特徵性所謂「特徵」,是指「組成本質的那些個別標志」,是「藝術形象中個別細節把所要表現的內容突出地表現出來的那種妥帖性」。在希爾特的啟發下,黑格爾把「特徵性」當作藝術創作的重要原理加以提倡。從外延看,「特徵」可以是一句話、一個細節、一個場景、一個事物、一個人物、一種人物關系等。典型的創造是通過特徵化實現的,「特徵化」在藝術表現中顯示了巨大的能量。如陸游的《示兒》,把臨終的遺言變成千古名篇;契訶夫把「打噴嚏」一個細節,生發成一篇名揚四海的小說;杜甫的《兵車行》,是通過一個場景,給我們留下大唐帝國窮兵黷武給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歷史畫卷;魯迅通過人血饅頭治癆病這件事,揭示了中華民族深刻的歷史教訓和悲劇命運的根源;尤涅斯庫在《禿頭歌女》中,通過「夫妻對面不相識」的人際關系,讓你產生透心的悲涼。也就是說,上述諸因素無論哪一種被「特徵化」了,都可以產生不朽之作。 所以巴爾扎克說:「特徵」的特點在於「用最小的面積驚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而文學典型的特徵化原則,是要求調動這一切方面特徵化的表現力為形成文學典型的「特徵性」服務。這樣,對文學典型的「特徵性」,就要分兩個層次來理解了。此外,像林黛玉的「多愁善感」,像薛寶釵的「世故圓滑」,像王熙鳳的「心狠手辣」等等都是這些典型的「總特徵」,使人物成為獨特的「這一個」,成為一個鮮·活的富有魅力的生命。(二)典型的豐厚歷史意蘊 人類之所以創造典型這種藝術至境形態,用黑格爾的話來說,是想「從他本身召喚出來的東西」中,「認出他自己」,是為了「觀照自己、認識自己,思考自己」,因而人類希望能從典型中「欣賞的只是他自己的外在現實」,典型應當為人類「自己而存在」。說到底,人類創造典型,是為了人類「直觀自身」的審美需要,追求的是典型所應該具有的審美認識價值,看一看人是怎樣在歷史和現實中生活的,以及歷史和現實的本來面貌如何。這樣,凡是世界公認的典型,總是通過豐富多彩的性格刻畫,同時顯示了「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識到的歷史內容」,從而葆有豐厚的歷史意蘊。魯迅筆下的阿Q這個典型, 同樣表現了巨大的思想深度和豐厚的歷史意蘊。在阿Q的悲劇命運里,就有道不盡的「思想」。僅就大的方面講有: (1)對中國國民性的痼疾的認識; (2)對辛亥革命失敗的反思和歷史教訓的總結;(3)對辛亥革命時期歷史面貌的認識和中國農村各階層狀況的分析;(4)對農民革命的必然性和盲動性的准確揭示;(5)對「阿Q相」和「精神勝利」的批判;(6)以及由以上方面所顯示的作家思想的睿智、人道的情懷和愛國的赤誠等等。沈雁冰(茅盾)甚至認為,他還有全人類的意義。總之,他是一個說不完道不盡的阿Q。不讀阿Q,何以了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不讀阿Q,怎能知道中國人曾經有過怎樣屈辱的歷史和苦難的人生!這便是典型提供的豐厚的歷史意蘊。(三)典型的藝術魅力典型的藝術魅力,主要來自典型獨特的審美效果。這種審美效果,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第一,文學典型以人的生命形式而呈現出無窮魅力。美國現代美學家蘇珊·朗格認為,藝術是一種生命形式,因此它能「激發人們的美感」。而典型卻是按人自身的生命形式創造的藝術形象,因而分外具有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特別具有滿足人類在最充分的意義上「直觀自身」的審美價值。這種藝術魅力首先在於典型以人的生命形式所展現的生命的斑斕色彩。文學典型給人提供的精神世界是如此豐富,往往令讀者嘆為觀止。例如《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她的一顆心顯得那樣晶瑩、那樣高潔、那樣美麗可愛。那是聰慧過人的、詩意充盈的、柔情萬種的、富於幻想的、嚮往著美好愛情的少女之心;又是敏感多思的、眼光超越的、痛苦憂傷的、纏綿悱惻的、嚮往著自由和舒展個性的詩人之心;還是一顆飽讀詩書的、超凡脫俗的、峻逸高潔的、孤獨自傲的、寧折不彎的富於東方文化特色的士子之心。第二,典型的藝術魅力還來自它的真實性。這是藝術創造的原則,更是馬克思主義典型觀的核心命題,它為藝術典型規定了嚴格的歷史尺度。要求典型具有的真實性,應含有更豐富深刻的歷史意蘊。他們提倡對現實關系的真實描寫,希望通過卓越的個性刻畫能揭示出更多的政治和社會的真理,體現出歷史的必然趨勢。

❽ 文學理論史上,關於文學典型有哪些說法請舉例說明。 典型人物與典型環境有什麼關系舉例說明。

話說文學典型

劉真福

話說文學典型

典型又稱典型形象。文學典型和文學意象、文學意境一樣,是有著豐富內涵、深刻意義和很強藝術性的文學形象,而且是文學形象中的高級形態。所不同的是,文學意象、文學意境是中國文學常青之樹上結成的理論果實,文學典型是西方文學常青之樹上最早結成並引進到中國的理論果實。文學典型主要出現於敘事類作品中,我們讀優秀的小說、戲劇文學、報告文學,都會感受文學典型的存在,它們開闊我們的眼界,給過我們許多深刻的啟示,激發我們愛生命、愛生活的信念和熱情。我們有必要認真探究一下文學典型的有關理論和實踐的問題,見識文學典型園地里的深遠景象、神奇風光。

一、為什麼說典型理論產生於國外,又在中國紮下了根?

典型(Tupos)一詞產生於希臘文,從古希臘時代開始,哲人們創造了典型理論,不過他們只看重典型的一般性、普遍性特點,共性論佔主導地位;從18世紀開始,西方人重視典型的特殊性、偶然性,個性論佔主導地位;從19世紀開始,典型理論經德國歌德、黑格爾、俄國別林斯基的發展而漸趨成熟,後來馬克思、恩格斯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闡明典型理論,把這一理論推進到完全成熟的階段;20世紀之後,典型理論在有些國家仍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不過,隨著西方的文學理論視野的轉移,典型理論逐漸歸於沉寂。

典型理論傳入中國,是在五四運動之後,而真正得以充分發展,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今天,人們談論文學形象,仍沿用典型理論,如典型性、典型化、典型人物、典型性格、典型環境,甚至人們把典型論泛用於學術和生活的許多方面,如用「非常典型」或「不夠典型」來形容某事某物某人。典型理論雖然不是最早產自中國,但至今已經完全中國化了。

二、典型形象和普通形象有什麼不同?

典型形象的特點可以這樣簡要概括:它除了具有普通形象的一般特點外,還具有更加深刻的思想性、更加普遍的社會意義和人類共同精神,具有更加充分的個性和更加豐富的審美價值。這些特點在普通的文學形象中是難得見到,或是所見不充分的。

理解這一概念應該抓住三個要點:一是深刻內涵,二是充分個性,三是審美效果。

典型形象展示了時代性、社會性和普遍人性。一個優秀的典型形象所包含的意義遠遠大於形象本身,它具有廣泛的象徵性、代表性,正如恩格斯所說:「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階級和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們時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致斐迪南·拉薩爾》)此話高屋建瓴而言簡意賅,道出了典型形象生成的核心秘密。

例如作為典型形象的阿Q,人只有一個,但「阿Q相」不為其一人所有,我們從阿Q身上看到當時雇農階級、農村無產者的某些方面的生活方式、思想方式甚至於言語方式,同時也看到當時社會上的人們某些惡劣習性的側影。魯迅介紹《阿Q正傳》的創作初衷時說,要「畫出這樣沉默的國民的魂靈來」,從這話里可以領會到作品的深刻性,體悟到阿Q這個典型形象的廣泛意義。小說剛連載時,茅盾就指出阿Q是「中國人品性的結晶」,20世紀40年代周立波指出阿Q「是中國精神文明的化身」。美國某教授說:「魯迅塑造的阿Q這個典型人物,不僅中國有,其實美國也有,全世界各處都有。阿Q的精神勝利法,在不少人身上都有反映。我的太太有時就說我是阿Q……」所以在當今世界「越來越小」,人們的行動范圍和思想天地「越來越大」的情況下,阿Q正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他的身上折射著全人類的某些共同特性。這種深刻、豐富的內涵,是普通形象所不具備的。

典型形象展示了鮮明獨特的個性。個性就是特徵性,作家筆下的形象個性是普遍見到的,但典型形象的個性要求更高,就像一束奪目的強光一樣,吸引讀者的注意,給讀者留下永久的印象,正如恩格斯所說:「每個人都是典型,但同時又是一定的單個人,正如老黑格爾所說的,是一個『這個』,而且應該是如此。」(《致敏·考茨基》)這樣的「單個人」的個性應該是立體的、透徹的、全面的,而不是局部的、單薄的,是金聖嘆評論《水滸傳》所說的:「所敘一百零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氣質,人有其形狀,人有其聲!」

例如魯迅筆下的孔乙己,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東西俯拾即是,他有奇特的名字,「替他取下一個綽號,叫作孔乙己」;他有奇特的外表,「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鬍子」,所穿長衫「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他有奇特的語言,「總是滿口之乎者也」,「竊書不能算偷……」「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他有奇特的行為動作,「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惟一的人」,「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櫃上寫字」,「伸開五指將碟子罩住」,「坐著用這手慢慢走去了」;他有奇特的命運,「原來也讀過書」,「愈過愈窮,弄到將要討飯了」,「再到年關也沒有看見他」,「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可以說孔乙己的樣樣品行都獨特,他的獨特性使他成為真正的典型形象,這樣的典型形象在世界文學人物畫廊里找不到第二個。

典型形象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作者既發現和創造典型形象,又對典型形象進行審美觀照,這一過程是按照藝術邏輯、美的規律來進行,按照性格規律如統一律、矛盾律、發展律來展示人物的性格歷史的。那些美好的人性得以張揚,顯得更加美好;丑惡的人性得以暴露、受到懲戒,顯出美的反面教訓,也是審美的結果。

典型形象在敘事類作品中指典型人物或人物典型,人物形象的典型性,通常是以性格的典型性為特徵的。但這樣理解典型性似乎有點狹隘,還有些人物,我們看不到像阿Q或孔乙己這樣的鮮明獨特的性格,可是他們照樣有典型性,如《祝福》中的祥林嫂,魯迅對她的描寫主要是命運的描寫,給讀者以情感震盪的她的悲慘命運,以致於我們常把「祥林嫂式的命運」作為一個種特別的說法,用來形容某些災難深重的人,尤其是苦難的婦女。因此,不妨說這類人物的典型性表現在命運上,就像稱阿Q和孔乙己是性格典型一樣,我們可以稱祥林嫂這樣的人物為命運典型。

典型形象在現代派作品是否可以見到?如果我們承認人物形象的典型性還包括人物命運和人物的心理狀態的話,那麼典型理論同樣適用於現代派作品。例如奧地利作家卡夫卡的小說《變形記》,講述了一個奇怪的故事,描寫了一個奇怪的人物,你看作品的開頭:

一天早晨,格里高爾·薩姆沙從不安的睡夢中醒來,發現自己躺在床上變成了一隻巨大的甲蟲。他仰卧著,那堅硬得像鐵甲一般的背貼著床,他稍稍一抬頭,便看見自己那穹頂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塊弧形的硬片,被子在肚子尖上幾乎待不住了,眼看就要完全滑落下來。比起偌大的身軀來,他那許多條腿真是細得可憐,都在他眼前無可奈何地舞動著。

人變成甲蟲,奇特之至!本來一家人靠他掙錢過日子,祈望他病情好轉,可是他的「蟲性」不斷強化,好轉無望,便反過來歧視他,把他當作全家「一切不幸的根源」,甚至詛咒他,殘害他。他受了家人的殘害,躲在地板的角落裡,孤獨、憂郁地死去。盡管他作為人已經完全「蟲化」、異化,但我們仍可以視他為現實生活中某些小人物的代表,他的命運仍然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誰也不能懷疑格里高爾·薩姆沙的形象具有典型性。

那麼虛幻的人物,如孫悟空算不算典型形象?答案應該是肯定的。首先,他的外表形象奇特,獨一無二;言行也特別,具有奇才異能;命運也特別,歷經無數災難而修成正果……其次,他的身上寄託著作者和社會公眾的理想願望,若干年前他成為造反英雄,甚至是農民起義領袖的隱喻形象,現在他成為社會正義的象徵,或者是人類征服自然之力的象徵,甚至是東方人修煉、修行,追求圓滿和超越的信念、意志的象徵。

創造典型形象是作家們共同的願望和畢生的追求,但不是每一個文學形象都是典型形象,也不是每一部作品都創造了典型形象,人物形象多如牛毛,典型形象稀如牛角。據統計《紅樓夢》描寫了林林總總五百多個人物形象,但真正稱得上典型形象的只有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晴雯、賈璉等,是少數中的少數,精華中的精華。

三、典型環境和普通環境有什麼不同?

就像形象分一般形象和典型形象一樣,環境也分一般環境和典型環境。

典型環境,簡要地說就是典型人物成長和活動的環境。這種環境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大的背景,如特定的社會思潮、歷史事件、文化氛圍等;一是人物所處的小環境,如自然環境、具體的生活場所。這樣的環境應該是典型的,也就是人物活動的小環境有著鮮明的特點,比如有地域特點、人群特點、場景特點,給讀者深刻的印象;同時小環境中還蘊含深刻的社會意義,讓人看出歷史事件、時代思潮的影響。例如阿Q的環境就是一個典型環境,地點是江南農村未庄,時間是在辛亥革命前後,我們既能看到江南水鄉特色鮮明的風土人情,也能看到一場現代革命對基層農村的影響。

不過,不能對典型環境作狹隘的理解,環境描寫不等於具體的景物描寫和場景描寫,不僅歷史事件、社會變革和風土人情可以成為環境要素,甚至人際關系也可以成為人物的生存環境和社會關系之「網」,人物即是網上的一個個「結」。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具有相對性,他人成為你的環境,你也成為他人環境中的一部分。例如咸亨酒店裡的掌櫃、小伙計「我」、短衣幫、鄰居眾小孩,還有未露面的丁舉人,都是孔乙己的環境;另一方面,就像孔乙己成為眾人的笑料一樣,他也成為別人的環境的一部分,互為襯托。

四、典型人物與典型環境的關系如何?

關於典型人物與典型環境的關系,恩格斯在《致瑪·哈克奈斯》的信中,評論對方的小說《城市姑娘》時說道:

據我看來,現實主義的意思是,除細節的真實外,還要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您的人物,就他們本身而言,是夠典型的;但是環繞著這些人物並促使他們行動的環境,也許就不是那樣典型了。

「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是現實主義文學和其他文學的最重要的准則之一。它要求做到:環境與人物相匹配,與人物之間具有共生性、互動性;人物性格的形成和發展由環境決定,並由環境得以解釋;環境以人物為基礎,以人物為中心,並提供人物行動的動機。很難設想,會有脫離環境的典型人物存在,光描寫人物不描寫環境,人物勢必像脫離了土地的草木一樣枯萎;也很難設想,會有脫離人物的典型環境存在,沒有人物活動的環境就像沒有草木生長的土地,這樣的土地有何生氣?

那麼,典型環境與典型人物的共生互動是不是完全順應一致?也不是,常見的情況甚至是相反,人物與環境不和諧!阿Q從生到死都與未庄環境格格不入,祥林嫂是被她周圍的環境逼向死路的,孔乙己也是被人群鬨笑著排擠出象徵人生舞台咸亨酒店的,格里高爾·薩姆沙竟然被自己的家人殘害致死……

如何理解典型人物與環境之間的「不和諧」現實?水不平則流,物不平則鳴,人不平則起來行動。與環境格格不入,才有「戲」可演;人物性格必須在矛盾沖突中才得到充分展示,才碰撞出耀眼的光芒。

五、典型化的一般方法有哪些?

典型化,就是作家將生活中的素材進行藝術加工,包括篩選、提煉、集中、分解、綜合、想像、誇張、潤色……簡單地說,就是把通常所見的形象變成典型形象,把通常所見的環境變成典型環境。作為虛構的小說、戲劇,藝術加工的成分較大;作為紀實性的小說和報告文學,藝術加工主要地不在於虛構,而是篩選、提煉、集中。後者同樣稱作典型化。

典型化的方法大概有三種。

1.原型加工法。作家以現實生活中某一真實人物為基礎,添加其他人物的習性、事件和細節,以達到典型人物的更高要求。這樣的原型往往已經具備鮮明的個性,而且這個性又聯系著社會眾人的共性,或者他的命運映現出社會的動態、變遷。用魯迅的話說就是:「專用一個人,言談舉動,不必說了,連細微的癖性,衣服的式樣,也不加改變。」(《且介亭雜文末編·〈出關〉的「關」》)

例如魯迅《狂人日記》中的狂人形象實有其人,就是魯迅的表兄弟,原在西北生活,後逃到北京來向魯迅求救,說同事要謀殺他;住在當時北京客棧,深夜聽見樓上地板腳步聲,以為殺人者已經設下埋伏;再換房間,又聽到隔壁有異樣聲音,以為是他們同夥,他感到絕望了;魯迅留他在會館住,大清早來敲門找魯迅,說今天要被殺了,說話聲好不悲慘;帶他去看醫生,路上看見背槍警察,驚惶失色,以為當即要死。(事料見周遐壽《魯迅小說里的人物》)其人其事,就是魯迅寫作《狂人日記》的基礎,當然從現實到小說還需要有一個藝術加工的過程,經過加工後的狂人更具有藝術性、審美性。

2.合成加工法。不是以現實生活中某一真實人物為基礎,而是雜取了耳聞目睹、道聽途說的各個人物的事件、細節,拼成一個「無中生有」的人物。用魯迅的話說就是:「雜取種種,合成一個。」他還說「我是一向取後一法的」,「向來不用一個單獨的模特兒」(《且介亭雜文末編·〈出關〉的「關」》),這就是取用合成法。「所寫的事跡,大抵有一點見過或聽到過的緣由,但決不全用這事實,只是採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發開去,到足以幾乎完全發表我的意思為止。人物的模特兒也一樣,沒有專用過一個人,往往嘴在浙江,臉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個拼湊起來的腳色。」(《南腔北調集·我怎麼做起小說來》)

例如魯迅筆下的孔乙己,是現實生活中的「孟夫子」和另一個書生「四七」的形象拼湊而成的,孔乙己愛喝酒,偷書被打,後用蒲包墊著,用手撐著走路到酒店喝酒,這些事都是取自「孟夫子」;而穿一種又破又臟的長衫,能寫一手好字,這些事又是取自「四七」。魯迅筆下的祥林嫂,也是現實生活中的多個人拼湊而成的,她臨死前的形象,取自作者遠房的伯母;有關再嫁婦女死後被鋸成兩半的傳說,以及捐門檻之事,與一個叫單媽媽的女人相關;阿毛被狼吃掉的事,則是作家本家某看墳人的經歷。可見,小說雖然虛構,卻都有來歷。

3.集中強化法。是以現實生活中某一真實人物為模特,不改造,不虛構,但是進行選擇、提煉、概括,從生活真實到藝術真實基本上不變形,只是以寫真摹實的藝術化手法,使得藝術形象比生活形象的美麗的一面更加美麗,善良的一面更加善良,深刻的一面更加深刻。著名報告文學作家理由將真實性的典型化方法闡述得具體而微:「報告文學需要從文學的河流里引來多樣化的表現方法與藝術技巧,如提煉、剪裁、描摹、比興、工筆刻劃、重筆渲染,以及精選角度、截取斷面、調動語言……」(《報告文學的寫作》)當然,集中強化法不只是適用於報告文學,也適用於紀實小說、寫人散文等。

請看著名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中描寫科學家陳景潤的片段:

當他已具備了充分依據,他就以驚人的頑強毅力,來向哥德巴赫猜想挺進了。他廢寢忘食,晝夜不舍,潛心思考,探測精蘊,進行了大量的運算。一心一意地搞數學,搞得他發呆了。有一次,自己撞在樹上,還問是誰撞了他?他把全部心智和理性通通奉獻給這道難題的解題上了,他為此而付出了很高的代價。他的兩眼深深凹陷了。他的面頰帶上了肺結核的紅暈。喉頭炎嚴重,他咳嗽不停。腹脹、腹痛,難以忍受。有時已人事不知了,卻還記掛著數字和符號。他跋涉在數學的崎嶇山路,吃力地邁動步伐。在抽象思維的高原,他向陡峭的巉岩升登,降下又升登!善意的誤會飛入了他的眼簾。無知的嘲諷鑽進了他的耳道。他不屑一顧;他未予理睬。他沒有時間來分辯;他寧可含垢忍辱。餐霜飲雪,走上去一步就是一步!他氣喘不已;汗如雨下。時常感到他支持不下去了。但他還是攀登。用四肢,用指爪。真是艱苦卓絕!多少次上去了摔下來。就是鐵鞋,也早該踏破了。人們嘲笑他穿的鞋是破了的:是通風透氣不會得腳氣病的一雙鞋子。不知多少次發生了可怕的滑墜!幾乎粉身碎骨。他無法統計他失敗了多少次。他毫不氣餒。他總結失敗的教訓,把失敗接起來,焊上去,作登山用的尼龍繩子和金屬梯子。吃一塹,長一智。失敗一次,前進一步。失敗是成功之母,功由失敗堆壘而成。他越過了雪線,到達雪峰和現代冰川,更感缺氧的嚴重了。多少次堅冰封山,多少次雪崩掩埋!他就像那些征服珠穆朗瑪峰的英雄登山運動員,爬啊,爬啊,爬啊!而惡毒的誹謗,惡意的污衊像變天的烏雲和九級狂風。而熱情的支持為他撥開雲霧,明朗的陽光又溫暖了他。他向著目標,不屈不撓;繼續前進,繼續攀登。戰勝了第一台階的難以登上的峻峭,出現在難上加難的第二台階絕壁之前。他只知攀登,在千仞深淵之上;他只管攀登,在無限風光之間。一張又一張運算的稿紙,像漫天大雪似的飛舞,鋪滿了大地。數字、符號、引理、公式、邏輯、推理,積在樓板上,有三尺深。忽然化為膝下群山,雪蓮萬千。他終於登上了攀登頂峰的必由之路,登上了(1+2)的台階。

這是作品集中描寫陳景潤攀登哥德巴赫猜想「(1+2)的台階」的情景。有真實的描寫,如「他廢寢忘食,晝夜不舍,潛心思考,探測精蘊,進行了大量的運算」,「有一次,自己撞在樹上,還問是誰撞了他」,「他的兩眼深深凹陷了。他的面頰帶上了肺結核的紅暈。喉頭炎嚴重,他咳嗽不停。腹脹、腹痛,難以忍受」;還有虛擬景象的描寫,即寫陳景潤攀登科學高峰時的情狀。真實描寫較為粗略,沒有顯出精彩生動的特點,顯然是不敢或不願有虛構的細節描寫,而且只寫與科學研究相關的事情,其他事情一概省略,可以見出作者求真務實的原則,以及選擇、裁剪和融會的用心;虛擬描寫則放開筆墨,用虛擬的「攀登者」比喻陳景潤的典型形象,用虛擬的「數學的崎嶇山路」比喻陳景潤科學難題的典型環境,展示了作者藝術加工的高妙。

❾ 典型環境與典型人物的關系

典型環境和典型人物
「現實主義的意思是,除細節的真實外,還要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這是恩格斯對現實主義的經典表述。在分析文學作品時,評論家經常說某某人物是典型人物,某某人物生存的環境是典型環境,那麼,什麼是典型人物?什麼是典型環境呢?
典型人物是個性與共性的高度統一,是藝術上最完美、最成功的藝術形象。在典型人物身上應該既有鮮明的獨特個性,又能反映一定歷史條件下的階級、階層或某些社會關系的本質。那麼典型環境又是什麼呢?典型環境是指文學作品中人物所生活的、能夠體現一定歷史時期社會本質的特定環境,它在某種程度上促成了典型人物性格的形成和發展。典型環境與典型人物的關系是相互依存、辯證統一的關系,失去了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復存在。一方面,典型人物必須生活在典型環境中,典型環境對典型人物性格的形成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典型環境也只有通過典型人物的活動才能呈現出來,同時,人對他所處的環境又具有某種能動的反作用。

❿ 舉例說明典型環境和典型人物的關系

關於典型人物與典型環境的關系,恩格斯在《致瑪·哈克奈斯》的信中,評論對方的小說《城市姑娘》時說道:
據我看來,現實主義的意思是,除細節的真實外,還要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您的人物,就他們本身而言,是夠典型的;但是環繞著這些人物並促使他們行動的環境,也許就不是那樣典型了.
「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是現實主義文學和其他文學的最重要的准則之一.它要求做到:環境與人物相匹配,與人物之間具有共生性、互動性;人物性格的形成和發展由環境決定,並由環境得以解釋;環境以人物為基礎,以人物為中心,並提供人物行動的動機.很難設想,會有脫離環境的典型人物存在,光描寫人物不描寫環境,人物勢必像脫離了土地的草木一樣枯萎;也很難設想,會有脫離人物的典型環境存在,沒有人物活動的環境就像沒有草木生長的土地,這樣的土地有何生氣?

閱讀全文

與小說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環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在蔓延中小說閱讀 瀏覽:973
貓貓小說網怎麼下 瀏覽:813
精品玄幻小說txt下載 瀏覽:57
女主隱藏身份低調現代小說 瀏覽:465
小說郭澄清在線閱讀 瀏覽:860
法老王傳說小說全集 瀏覽:467
重生到英雄聯盟的完結小說排行榜 瀏覽:91
小說人物名單菀宋時衍 瀏覽:831
玄幻小說性林屬性是金 瀏覽:44
女主重生復仇gl小說 瀏覽:923
柳如煙老孫小說全文免費閱讀 瀏覽:358
女主是暴躁蘿莉的小說全集 瀏覽:474
看末世系統類小說排行榜完本 瀏覽:472
免費完結小說悍妾當家 瀏覽:96
明朝武俠網路小說 瀏覽:839
離人落濃妝完結小說 瀏覽:601
顧七念虐心言情催淚小說完結 瀏覽:46
暗戀台言短篇小說 瀏覽:592
好看的都市修真完結小說排行榜 瀏覽:971
我和美女愛愛小說在線閱讀 瀏覽: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