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寫小說有什麼技巧嗎比如環境,人物描寫什麼的
寫小說對你的文學修養和自身的思維要求都挺高的,開始可以試著寫短一點的,因為越長情節越復雜,而且人物的關系也越混亂,所以開始就寫長篇肯定寫不好。像紅樓夢,裡面的情節曲折,文辭優美,而且就是任務關系都復雜的頭疼!看一遍就理清人物就有點困難。所以先試著寫短篇小說吧。如魯迅就有很多短篇小說啊,也有較強故事情節,但不是很復雜。這樣可以鍛煉你的思維,提高想像力。寫寫以後就會感覺自己寫的比較順了,主要還是個人對整篇文章的構思哦!
⑵ 怎麼描寫小說中的人物及環境表現人的心理活動
1.小說的定義
小說是一種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表達主題思想的敘事性文學體裁.
小說的三要素:人物,環境和情節.
2.小說的分類
按篇幅的長短和容量的大小,分成長篇小說(十幾萬字以上),中篇小說(三四萬到十幾萬),短篇小說(三四萬字)和微型小說.
按反映的內容不同可分為歷史小說,科幻小說,偵探小說,武俠小說,言情小說和紀實小說等.
3.小說的特徵
①不受時空和真人真事的限制,藉助虛構和想像,綜合地利用各種藝術手法細致地刻畫人物性格.
②有完整曲折的故事情節和矛盾沖突.
③全面展示人物活動的社會環境和生活環境.
④表達方式靈活多樣.
二,短篇小說
1.短篇小說的定義
短篇小說是一種人物,情節比較單純,場景具體,篇幅短小的小說.
短篇小說以反映人生的橫截面為其顯著的特點,而與長,中篇小說明顯地區別開來.它多選取生活中最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斷或側面作為描寫對象,情節單一,場面集中,著重刻畫一兩個人物.
2.短篇小說的特點
①以小見大,見微知著
短篇小說情節單一,內容單純,篇幅較短,因此它不能展開廣闊復雜的生活畫面和人物,情節關系.
但短篇小說卻能以小見大,在較短的篇幅中展示深刻的思想內含."在巍峨燦爛的巨大的紀念碑底的文學之旁,短篇小說也依然有著存在的充足的權利.不但巨細高低,相依為命,也譬如身入大伽籃中,但見全體非常宏麗,眩人眼睛,令觀者心神飛越,而細看一雕欄,一畫礎,雖然細小,所得卻更為分明,再以此推及全體,感受遂愈加切實,因此那些終於為人所注重了.""只傾刻間,而仍可借一斑而略知全豹,以一目盡傳精神."(魯迅《三閑集・近代世界短篇小說集小引》)
短篇小說這一特點要求作者要做到以下幾點:
A.精選典型材料
B.挖掘出小事件中的大道理
C.要含蘊內潛,不須全盤托出.
②情節單純,人物集中
短篇小說情節單純,線索清楚,場景簡潔,一般抓住一條主線來展開情節,不可植蔓過多."單純,對短篇小說來說,比長短更重要.短篇小說如果有兩三個頭緒,可以說是不成功的."
(林斤瀾《小說說小》)
也有的短篇小說設計了兩條線索,但只能突出一條主線.魯迅的《葯》是一例.
短篇小說人物不宜太多,人物關系也盡量集中.集中力量突出一二人物的性格中的主要特徵,不可面面俱到,展示人物性格的全貌.
3.短篇小說的寫作要領
①善於感受,精於構思
短篇小說的題材往往比較細瑣,是生活中的小事件.這就要求在構思的時候善於抓住核心材料.生活中的一個精彩的故事,一個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一個美好的畫面,深埋於心的一點回憶,情緒,印象觸發打動了作者,作者對它產生了深刻的感受和領悟,這些東西往往成為觸發構思的核心材料.由此出發,再進一步虛構,開掘生發,由小到大,由點到面,從而進入藝術構思.
截取有典型意義的生活片斷是短篇小說構思中的重要一環.短篇小說容量有限,展示的生活面不宜過大,需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要求精心截取人物最具典型意義的生活片斷.茅盾說:"短篇小說主要是抓住一個富有典型意義的生活片斷說明一個問題或者表現比它本身廣闊得多, 也復雜得多的社會現象的. "(《試談短篇小說》,見《鼓吹集》)
截取生活片斷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橫切,指截取人物在較短時間里具有典型意義的生活橫斷面,情節,畫面都很集中.大多數短篇小說都是以這種形式來構思的,比如《一件小事》,《鄉場上》,歐・亨利的《麥琪的禮物》)……
一種是直綴,是從較長的時間中,截取人物的幾個重要生活片斷組接起來,連綴成篇,以展現人物的遭遇和命運.比如莫泊桑的《項鏈》,老舍的《月牙兒》,魯迅的《祝福》……
巧妙設置情節
1.情節的含義和意義
所謂情節就是人物性格的發展史或是人物活動的軌跡.
情節是小說必不可少的要素:它是展示人物性格的基礎;它是揭示人物與人物關系的依託;它是結構小說形態的重要依據.
2.對小說情節的基本要求
a.真實――情節必須反映符合生活本質的藝術真實,一是要求情節內含的矛盾真實,二是要求細節的真實.
b.完整――有頭有尾,連貫完整,有始有終.
c.生動――豐富多采,曲折緊張,扣人心弦.
3.構思,安排情節的藝術手法
第一,緊扣人物,突出性格
情節是人物活動的歷史軌跡,不同人物具有不同的性格,也有不同的行為方式.因此,在構思情節時,必須充分尊重人物的個性讓他自己去選擇他特有的故事和情節,不能因情節而扭曲性格.
在眾多的故事中,要重點寫那些對展示人物性格有利的情節.
第二,一點因由,生發出去
無窮無盡的發展著的事物和現象,各具特點而又互相聯系,作家置身其中,感受多端,卻往往被其中的某一點吸引,產生強烈的創作慾望.然後由此一點出發,多方聯想,開掘,生發加工,構思出完整的情節.
"所寫的事跡,大抵有一點見過或聽到過的緣由,但決不全用這事實,只是採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發開去,到足以幾乎完全發表我的意思為止."(魯迅:《我怎樣做起小說來》)
第三,綜合虛構,優選典型
在大量素材中,作者進行反復選擇,沙裡淘金,把最有價值的情節優選出來,然後進行改造,加工,補充,使之成為具有典型意義的情節.
故事情節的典型化原理與人物典型化的原理是一致的.
塑造人物,突出典型
1.人物在小說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物是小說的核心.小說就是通過對人物及其活動的敘述,描寫來表現主題,展開情節,從而感染讀者,影響讀者.因此,塑造人物是短篇小說的命脈."塑造人物是創作的首要任務."(沙汀《短篇小說我見》《人民文學》1979年12期)(可以從主題的表現,小說三要素間的關系等方面來講述人物塑造的重要性)
2.人物性格刻畫的要求
第一,要具有鮮明獨特的個性
社會生活中絕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人,鮮明獨特的個性是指人物生動活脫,有血有肉,呼之欲出,是不同於其他任何人的"這一個".不僅要寫出人物的外部特徵,同時還要展現它的內部世界.
"人物的性格不僅表現在他做什麼,而且表現在他怎樣做."(恩格斯致斐・拉薩爾的信)
第二,要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代表性
獨具個性的人物性格只有涵概較為廣富的社會內容,才具有普遍性,典型性,這樣的人物才有深遠的社會價值.
第三,性格要作多方面的描寫
小說中的人物和任何事物一樣是一個矛盾對立的統一體,他帶著各種各樣的願望並將它們表現於動作.只有多方面描寫人物性格,才能塑造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片面描寫人物性格,把人物神化或鬼化,絕無生命力.在多方面描寫人物性格時,又需著重表現其性格的主要特點,造成性格的統一和完整性.(可以《孔以已》為例)
第四,性格要有發展
人物性格有依一定的社會條件而演變.小說的人物塑造通常要表現性格的成長和演變,使其主要性格特點顯得更清晰.
短篇小說由於篇幅的限制和取材的特點,不應強調它描寫性格發展的歷史過程.但是,它在創造鮮明,豐滿的人物性格時,著力表現性格的發展也並非完全不可能.尤其是截取人物一生中幾個關鍵片斷來反映人物命運的短篇,常使人物性格有明顯的發展.(比如《祝福》中祥林嫂)
3.人物典型化的方法
首先要弄清楚典型性的含義.性格的典型性不是先個性化再概括或反之,而是兩者同時進行的過程.在對生活素材進行概括的時候,注意集中富有特徵的生動細節.
典型化有兩種方法:
一是以真人作模特兒,即以某個生活原型為基礎,吸取其他類似的生活素材使人物血肉豐滿,個性突出,成為典型人物.柳青說:"由模特兒變成作品裡的人物,這就是創作的主要過程."(柳青《創作經驗談》
一是"雜取種種,合成一個".魯迅說:"人物的模特兒也一樣,沒有專用過一個人,往往嘴在浙江,臉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個拼湊起來的腳色."
高爾基說:"假如一個作家能從20個到50個,以至從幾百個小店鋪老闆,官吏,工人中每個人身上,把他們最有代表性的階級特點,習慣,嗜好,姿式信仰和談吐等等抽取出來,再把它們綜合在一個小店鋪老闆,官吏,工人的身上,那麼這個作家就能用這種手法創造出'典型'來,而這才是藝術."(高爾基《談談我是怎樣學習寫作》)
刻畫人物形象的具體方法有很多,下面介紹的是其中的一些:
對比法:也稱對照法.通過人物與人物的對比描寫,使人物形象鮮明地突現出來.比如,《一件小事》中"我"和車夫的對比.還有下面的材料:
故事影片《紅色娘子軍》描寫瓊花和紅蓮結伴去參加娘子軍,做的是同一件事,但在怎麼做上顯示了不同性格.這里,作者在性格的對比中為我們作了精確的個性描寫,值得我們學習.
吳瓊花是南霸天的女奴,面對著南霸天的皮鞭和水牢,她的回答是"跑!看不住就跑!"紅蓮也不滿非人的生活,但她並不象瓊花那樣,而是很有心計地選擇公公婆婆進城燒香的時機,並且還用腰帶布包頭,女扮男裝,然後出逃.同樣是逃跑,不同性格特點的人,就有不同的逃跑方式.
烘雲托月法:多方映襯,烘托以突出主要人物,即所謂"眾星捧月","綠葉襯紅花"的手法.金聖嘆評《西廂記》:"欲畫月也,月不可畫,因而畫雲.畫雲者,意不在雲也.意不在雲者,意固在月也."
鋪墊法:先作人物,事物,景物描寫以襯托出主要人物.這種手法多用於描寫尚未出場的主要人物或重要人物.《老殘游記》中"明湖居聽書"一節,先寫琴師不凡的演技和黑妞的美妙歌喉,為白妞的出場和表演做好鋪墊.
轉折法:描寫特定環境中人物性格由一面突然轉向另一面,以揭示人物的本性真情.如契訶夫《變色龍》中的主人公.
渲染法:用環境氣氛的渲染來代替正面描寫以突出中心人物.《三國演義》第五回"關公溫酒斬華雄"
誇張法:把人物性格的某些特徵加以誇張,放大,使人物性格鮮明突出.如《三國演義》中張飛喝斷當陽橋
反復法:顯現人物性格的細節多次出現以突出人物形象的某一特徵.如《風波》中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的口頭禪.
夢幻法:用夢境,幻覺表現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內心世界的方法.如《紅樓夢》中多處夢境.
環境描寫
小說中環境的含義和作用
小說中的環境是指作品中所描寫的人物賴以存在,情節賴以展開的社會背景或具體場面.分為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兩個方面.
人總是在一定的環境中生活,故事也總是在一定的環境中展開.因此,人物的性格或情節的發展走向必然要受到環境的影響和制約.為了更好地揭示人物的性格,必須准確地表現他所賴以存在的環境.恩格斯說:"現實主義的意思是:除細節的真實外,還要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致瑪・哈克奈斯》)
自然環境的描寫
自然環境描寫的含義和作用
自然環境描寫就是對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樹木,鳥獸蟲魚,時序節令,風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寫.
自然景物也是現實生活的一部分,文章或作品是對現實生活的反映,自然也少不了對景物的描寫.景物描寫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第一,為人物活動和事件發展提供必要的環境.
第二,渲染,烘托氣氛.如魯迅小說《葯》的末尾有這樣一段文字:
微風早已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銅絲.一絲發抖的聲音,在空氣中愈顫愈細,細到沒有,周圍便都是死一般靜.
第三,抒發或寄託作者和人物的感情.這類例子很多,不再列舉.
第四,有的環境描寫可以推動情節的發展.如《三國演義》第16回"智取生辰綱"一節,作者用詩詞反復描寫和渲染天氣炎熱.這炎熱難耐的天氣成為一系列情節發展的推動力――天不熱,楊志等人就不會買酒喝,不喝酒麻倒,吳用等人如何得手
自然環境描寫的兩種方式
作者告知和人物去看,但無論哪一種方法都必須服務於人物性格的刻畫,不能使它作為純客觀的景象使之游離於人物或情節之外.
會環境的描寫
社會環境描寫的含義和作用
社會環境的描寫,是指對一定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社會風尚,風土人情的描寫;在具體的文章中則指對人物的活動有影響的階級關系,人際關系,居室陳設等環境因素的描寫.
社會環境比自然環境有更為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氣氛,提供人物活動的典型環境,而且對人物的活動內容和活動方式有重要的影響,使人物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題富有時代感.
社會環境描寫的方法
社會環境的描寫,一般以兩種方式展開:一是通過對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情景的展示,為人物活動提供大的社會歷史背景.古華的小說《芙蓉鎮》開頭有這樣一段描寫:
芙蓉鎮街面不大,十幾家鋪子,幾十戶住家僅僅夾著一條青石街.鋪子和鋪子是那樣的擠密,以至一家煮狗肉,滿街聞香氣,以至誰家娃兒跌交碰脫牙,打了碗,街坊鄰里心中都有數……不是逢圩的日子,街兩邊的住戶還會從各自的閣樓上朝街對面的閣樓搭長竹竿,晾曬一應布物,衣衫褲子,裙子被子.
這里對一個古老,偏僻的鄉鎮風貌,人們的生活風俗進行了描繪,給下一步人物的活動和故事的展開提供了一個典型而真實的社會環境.
二是通過對人物生活的具體環境的陳設,格局,色調的描繪,來烘託人物的秉性,氣質和志趣愛好.曹雪芹《紅樓夢》中對林黛玉所住的"瀟湘館"的描寫,就清楚地說明了這一點.那夾路的翠竹,滿地的蒼苔,還有那垂地的湘簾,都籠罩在"悄無人聲"的寂靜中."一縷幽香從碧紗窗中暗暗透出"……這幅抒情詩似的工筆畫,與林黛玉高潔的心靈及悲凄的人生境遇相吻合.這種環境,只有林黛玉可以當之.
俄國十九世紀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岡察洛夫的長篇小說《奧勃洛摩夫》,在利用環境描寫來映襯人物性格方面也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請看作家對主人公奧勃洛摩夫居室的描寫:
四壁上,在畫幅的周圍,花彩似的掛著一簇簇灰塵蓬蓬的蜘蛛網;鏡子呢,照不出東西了,倒可以當作記事牌,在灰塵上面記錄著什麼事情來幫助記憶.地毯都臟污了;一條毛巾忘在沙發上.差不多沒有一天早晨不剩有一隻頭天晚上用了晚餐尚未拿去的,上面有一枚器皿和一塊啃光的骨頭的盤子,擺在撒滿麵包渣子的桌子上.
要不是這只盤子,以及倚在床邊的一支剛吸完的煙斗和躺在這床上的主人,人們也許以為這間房子是沒有人住的――什麼東西都這么灰塵蓬蓬,褪了色,絕沒有人住著痕跡.不錯,書架上放著兩三本攤開的書和一張報紙,寫字桌上擺著一具墨水台和幾支鵝毛筆;可是攤開的那幾頁已經發黃,蒙了灰塵――顯而易見,它們給丟在那裡已經很久了;報紙的日期還是去年的;如果把鵝毛筆向墨水裡蘸去,說不定就有一隻嚇慌了的蒼蠅嗡嗡地從裡面沖飛出來.
奧勃洛摩夫生活於俄國農奴制即將崩潰的時期,是十九世紀五十年代俄國腐朽寄生的貴族地主的形象,是俄國文學史上最後一個"多餘人"典型.懶散怠惰是他性格的基本特徵,無所事事和沉睡是他生活的主要內容.上面這段描寫的典型意義在於,房間的陳設和面貌與主人的性格完全吻合,互為表裡.
豐富藝術細節
一細節描寫的含義和作用
細節描寫是對富有表現力的細小事物的描寫.細節是刻畫人物,展開情節和構成環境的最基本單位,是記敘性文體的最小結構單位,一篇敘事性文章或一部敘事性文學作品就是由大大小小的一系列細節連綴而成的."創作就是把若干細節結成或大或小有完美形式的整體."(高爾基)
需要指出的是,細節描寫不是對所有細節的描寫.任何事件或場景都有許多的細節,這些細節有的反映了事物的本質,是富有特徵的;有的細節是一般的,與事物的本質相距較遠.在進行場面描述時,要有所選擇,把具有特徵性的細節寫進去,把一般的細節摒棄掉.這就要求,觀察時應該著力把握反映事物的特徵的細節,盡力寫出事物的靈魂和精髓.
真實典型的細節描寫是刻畫人物,豐富情節,表現主題的重要手段,沒有精湛的細節描寫,就不可能有生動的藝術形象,作品就沒有感染力.富有表現力的典型細節是藝術的試金石.
有人把小說的情節和細節進行比較,認為"細節彷彿作家的財寶,情節則好比他們手中的玩具.比較成熟的作家大多不甚在意情節的保密,有的在動筆之前要向別人講述自己編織的情節,以聽取意見,求得改進.但對新穎而典型的細節,無論是苦苦搜尋得來不易,還是偶然巧遇不費功夫,它們總要珍藏起來,秘不示人."(崔道怡:《小說創作十二講》)由此可看出細節在寫作中的特殊價值.
二細節描寫的要求
1.真實
細節的真實是指反映現實生活本質,人物性格的藝術真實,並不要求一定要合乎生活的真實.首先,細節要合乎時代的規定性,合乎這一時代里一般人的自然能力和社會屬性;其次,要合乎具體生活環境的規定性,合乎在這一環境里矛盾沖突的特殊性;再次,要合乎人物性格的規定性,合乎人物性格與其所處具體生活環境的一致性.簡言之,細節的真實,就是要合乎人情事理.
真實的細節描寫,使讀者如臨其境,如歷其事,如見其人,而虛假的細節則會使讀者大傷胃口.巴爾扎克說:"當我們在看書時,每碰到一個不正確的細節,真實感就向我們叫著:'這是不能相信的!'如果這種感覺叫得次數太多,並且向大家叫,這本書現在和將來都不會有任何價值了."
2.准確
細節的准確性是指細節要恰如其分地展現出人物或事件的情狀,准確性是真實的基礎.高曉聲的小說《陳奐生進城》中,就有一些真實的,給人深刻印象的細節:陳奐生進城賣油繩,病倒在車站候車室中,被縣委書記送進標准不低的招待所住了一夜.第二天醒來後,房間中豪華的陳設使他驚恐無措,躺在床上怕弄臟了被子,"不由自主地立刻在被窩里縮成一團";怕弄臟了地板,"把鞋子拎在手裡,光著腳跑出去";沙發"不敢坐,怕壓癟了彈不飽".可是,當他付了五元錢的住宿費後,完全改變了模樣:大搖大擺地走進房間,故意三番五次地直起身子向彈簧椅子上猛坐,用枕巾擦臉.這些細節生動地寫出了陳奐生這位生活儉朴的農民,對城市高級招待所一夜就花掉一個社員七天才能賺到的五元錢的不滿和抗議,以一個農民特有的方式,以帶有破壞性的報復的方式表現出來.這些細節,就准確地將陳奐生在特定情境中的表現活靈活現地描畫出來.
3.典型
典型細節是指那些能夠一以當十,逼真而深刻地反映出人物或事物的情貌,展示其本質的細節.只有典型的細節才坎稱藝術細節,賦形象以豐滿的血肉,使形象永保其藝術魅力.細節是否典型,主要看它表現人物性格具有多大功能.典型細節,就是"這一個"人物在內心,外形,語言和行動等方面最突出最有力的具體特徵.
《聊齋志異・鏡聽》中有這樣一個細節,鄭氏兄弟都是文士,哥哥早得功名,父母喜歡哥哥並及其夫人.弟弟尚無功名,父母厭惡他及其夫人.一天,正是兄弟倆人闈戰歸來的盛暑季節,妯娌兩人都在廚中做飯.突然有報子報哥哥高中,婆婆就來到廚房對嫂子說:"大男中式矣!汝可涼涼去!"弟媳一邊幹活一邊流淚.這時又有人報弟弟也高中,他夫人不等婆婆招呼,便把餅杖扔在一邊站起來,說:"儂也涼涼去!"在這個看似平常的生活細節中,包含著深刻的思想內涵,揭示了封建社會中"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的炎涼世態.
細節應該富有典型性,但不能要求所有的細節都具有典型性,作品中只用於從屬敘述,一般過場,交代性的細節,就可以沒有典型性.
⑶ 如何寫好一篇小說(親,詳細點人物描寫環境描寫之類的。。拜謝!!!!)
你好,我也是一個小說愛好者,平時也有自己寫小說的習慣,從我個人經驗總結上來看版吧,權人物描寫與環境描寫這個要根據你構思的情節來決定,比如說你的小說是一個悲情小說,那麼你所描寫的環境自然可以是一個蕭條,冷清,凄慘的環境,其間可以穿插人物的細節描寫,比如習慣性的動作,輕微的應激反應,或者某個情緒性的姿態,這個對於主題的渲染都有很大的幫助。
當然凡事沒有絕對,有時候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比如用濃烈的色彩情感來描述環境狀態,用以反襯出主人公厭惡,煩躁的情緒狀態這個也是可以的,總之要想寫好小說,把握好寫作技巧這個很重要,但是只要你寫的多了,自然也就能信手拈來,這個不是難事。
⑷ 寫小說怎樣描寫環境(地點)的轉換而顯得自然
以下是我自己寫時的幾種方法,希望能幫到你
空行+時間or地點
這是最簡單粗暴的方法,如果完整度高的話,連時間或地點的表示都可以不加。這種方法需要看情況來定,用的好的話能使情節更加緊湊,你要表達的氛圍可以進一步的展示。但在大多數情節中的效果不咋滴。還是要看筆力,完美主義者不建議嘗試。
配角視角+配角感受
就拿你要寫的情節舉個例子: 咚咚咚,敲門聲有節奏地響起(此處也可以替換成腳步聲的描寫等,看你喜好定),然後描寫小王阿姨聽到聲音後的神態,動作等,最後是小王的阿姨打開門看到的東西。這是很老套的寫法,小學生的作文里經常用到,網上隨便搜索一下都有示例的。
你也可以採用相對復雜一點的多視角寫法,與這個類似,難是稍微難點,但效果好很多
倒敘法
例子:
七夕的夜晚,月光格外清朗。
XX看著牢房四周嚴密的石牆,人生中第一次真正的感覺到什麼叫做「不知所措」。
事情是怎麼變成這樣的呢?
明明一開始,一切都很正常:(此處描寫七夕宴上的情景及發生事件)
同樣,你可以這樣寫:
一連串的景物描寫 (我不知道這樣用是否會有抄襲的嫌疑,所以這一段景物描寫盡量寫長(從你的提出的問題來看,這一點你應該是很擅長的)如果你的構思中小王與阿姨商量中沒有意見不合,是那種愉悅的場景的話,就寫積極一點的景物,比如展翅翱翔的鳥,鬱郁蔥蔥的樹林等;反之,就寫殘陽,陰雨蒙蒙這種負面一點的場景)
簡短的人物神態描寫 (難過or愉悅)
旁白(隨你這么寫,引出下文就好)
寫阿姨家的環境(不要太長,20-25字左右)
談話內容
旁白法
這個按你寫的情節來定,旁白獨立成段。
5.實際上有一個偷懶的方法 ,但不知道適不適合,因為你的整篇小說的格式可能要改一下,就是將你的一章章章節分成幾個部分( 許多傳統小說都有的,不知道我有沒有表達清楚) ,你要換地點時就另外起一個部分(比如你寫一章中的第一個部分時就標個「一」,換場景時就空一行,標個「二」)
事實上,寫的時候跟著感覺走就行了,一些文段中講究一下對韻,就不會顯得太突兀了。反正就是大膽寫,大不了寫完了再改~
那個。。。。。。抱歉啊我是寫古風的,萌新一枚,答得會有點偏,希望對你有幫助吧~
⑸ 小說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什麼描寫,環境包括...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小說能夠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畫人物,它可以憑借各種藝術手段,從各個角度對人物進行肖像描寫、心理描寫、對話描寫、行為描寫和環境描寫,既能展現人物音容笑貌、言談舉止和衣著服飾等外在形態,也能呈現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內在活動,還能完整展現人物與環境互為作用的關系,從而塑造出豐滿而成功的人物形象。 (一)肖象 1、從作者觀察的角度寫 2、從其他人物觀察的角度寫3、從人物自我觀察的角度寫 4、描寫人物在不同場合下的不同特點5、描寫人物在不同場合的同一特點 6、工筆細 7、簡筆勾勒 8、側面渲染(二)語言 高爾基說:「文學的第一要素是語言。」文學本身即是語言的藝術,它是靠語言來塑造形象和反映生活的。文學語言本來包括人物的語言和敘述人的語言,我這里談的是人物的語言描寫方法。人物語言包括獨白和對話兩種。獨白指人物的自言自語,對話是兩個人或多個人之間的相互交談。 人物的語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古人說「言為心聲」,可見語言是表達人物思想感情的工具,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徵的鏡子,是袒露人物內心世界的窗戶。歷來優秀作家都十分重視人物語言的描寫,常說的「如聞其聲,如見其人」,既是對作家塑生動人物形象的高明技法的贊譽。也正是語言描寫的功能和作用的體現。 那麼,常用的語言描寫技法有哪些呢?1、只言片語勾輪廓 2、間接描寫人景物 3、一樣言語多樣說4、用敘述的方法寫語言 (三)行為描寫 一部《水滸傳》因精彩曲折的故事情節和鮮活典型的人物形象被著名文學評論家金聖嘆譽為從先秦到明清中國文學史上的「六大才子書」之一,與《史記》、《離騷》等並列。倘若沒有類似「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這樣極富魅力的支傷描寫,整部小說就會頓時暗然失色,一個個梁山好漢也都英雄不再了。可見,行為描寫與肖象、語言、心理描寫相比,在刻畫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上更具有特殊作用。恩格斯有一句名言:「一個人物的性格,不僅表現在他做什麼,更表現在怎樣做。」足見舉手投足直接關系人物性格、形象。 下邊舉例談談行為描寫的一些技法。 1、具體描寫人物的連貫動作 2、人物行動對比著描寫 3、運用特寫鏡頭 4、運用比喻等修辭手法 5、矛盾沖突中寫行為 6、側面烘托寫人物 (四)心理 人生活在矛盾重重的社會中,人、物於己,悲喜各異:有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有睛、耳、鼻、舌、身、意「六欲」。這種種心理反應,支配著人物的語言和行動,顯示出人物的性格精神。於是,開發人類的精神大陸,探索人物的心靈奧秘,成為寫作的基本要求。 細致入微的心理描寫,有著許多獨特的作用。它可以表現人物的面貌,如:「『夜裡寫文章』。奧勃洛摩夫想,『那他什麼時候睡覺?……盡寫盡寫,要把一個人的思想和精神全消磨在雞毛蒜皮的事情上,要改變一個人的信念,要出賣一個人的智慧和想像,要戕害一個人的天性……要象一個車輪子,象一架機器一樣,盡寫,盡寫,明天寫,後天寫;假期快到了,夏天臨近了——他還非寫不可!什麼時候他才可以休息呢?真是不幸!』」岡察洛夫用鋪陳心緒的手法,給我們刻畫了一個天天無所事事、苦思冥想和懶惰成性的寄生蟲形象。他認為夜裡寫文章真是不可思議,真是「不幸」。心理描寫還可以透露人物的心靈變幻,刻畫人物的性格特徵和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交待人際關系情節發展趨向,和反映生活本質,突出作品主題等作用。比如魯迅先生用心理描寫刻畫阿Q的「精神勝利法」這一典型的性格特徵:他分明窮困潦倒,卻幻想著「先前闊」過,「我的兒子會鬧得多啦」(其實連丈母娘出生與否尚未可知);他分明生了丟人的癩瘡疤,卻偏偏心裡說人家「還不配」;他分明被人家痛打了一頓,卻偏偏自嘲解痛,「我總算被兒子打了,現在的世界真不象樣,兒子打老子……」下列示例介紹幾種常用的心理描寫技法,希望對學寫作的人有所裨益。 1、人物獨白展示心理 2、摹寫「意識流」流露心理3、借夢境幻覺反映心理 4、讓環境襯托心理 (五)細節描寫 優秀的文學作品,常常因其某一獨特而極具個性的細節描寫,而令我們過目不忘。什麼是細節描寫呢?簡潔地說,就是情節中那些極富個性特點的細枝末節方面的描寫。細節細小,卻往往通過文學作品給人留下深刻、難忘的印象。讀過《儒林外史》的人,可能對嚴監生臨死時伸出兩個手指頭不肯閉目歸天的細節記憶猶新吧。他看見屋裡的燈盞里燃著兩根燈草,心疼費油,放不下心,閉不上眼。只到他小老婆走過去挑掉了一根燈草時,慳吝鬼才「點一點頭,把頭垂下,頓時就沒了氣。」這個藝術形象的不朽魅力,不能不說得力於這樣入木三分的細節描寫。 1、攝取細小動作2、抓住細微的痕跡3、勾勒細小的景物 4、描摹個性神態 http://iask.sina.com.cn/b/10762960.html?from=related 這里是詳細的介紹。
⑹ 如何描寫小說中的環境
描寫小說中的環境與現實中可能看到的應該有相同之處,除此之外還應:
1、小回說中描寫的是你想答象中的環境,想像中看到的環境。
2、小說中環境的描寫應與小說主題配合,不能說你正在寫悲悲戚戚的故事,卻在那裡卻寫春光明媚,人們歡聲笑語。當然,情節需要另當別論。
3、小說中的環境描寫應配合情節的發展和人物刻畫的需要,不是孤立的。
4、小說中的環境描寫不能天馬行空,超出了小說所描寫的時代。你不能在寫古典小說的時候,描寫了一套現代裝璜的房間或一段瀝青路面。
⑺ 如何描寫小說中人物穿著以及環境
首先腦子裡面肯定要有大概構圖,然後把想像的畫面表達出來就行了。穿著一般描寫側重款式和顏色,環境身邊合理出現的東西,然後就是形容詞的運用……夠了吧,我只能幫你到這了,很多是閱讀積累和堅持寫作。
⑻ 寫小說時,環境和人物形態描寫怎麼提高
這,你要多練習描寫,寫人物穿著我喜歡從頭到腳,以這個人物來說吧,先寫他頭上的冠,再接著寫他的頭發,什麼墨發如瀑啦,然後他的眼睛眉毛鼻子嘴巴,然後寫身上的衣服,一定要寫顏色花紋,什麼腰上系著這什麼玉的,類似這樣的東西,多看就好了
⑼ 寫小說平鋪直敘,不會寫人物描寫,環境描寫怎麼辦
多閱讀多練習還是有哥呢好處的。也不一定必須得看四大名著之類的,你就看看現在當紅小說都是怎麼寫的就行。像名著都太深奧了,反而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