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紅樹林頌 閱讀答案
說明文閱讀:《 紅樹林》及答案 說明閱讀訓練 2010-03-17 07:44:32 閱讀264 評論0 字型大小:大中小 訂閱 ①在我國福建、台灣、廣東、海南部分沿海灘塗地區,生長著一片片常綠灌木和小喬木。它們一片連著一片,宛如一條綠色的綢帶繚繞海岸,□□(diǎn zhuì)海灘。它,就是人們常說的紅樹林。 ②紅樹林是一類富有特色、很有觀賞價值的植物群落。它生長在淤泥深厚的熱帶、亞熱帶海灘上。漲潮時,群落的部分或大部分淹沒於水中,僅露出一頂頂青翠的樹冠,浮盪在海浪之中,成了一片「海底森林」;落潮時,一棵棵紅樹帶著海泥的芳馨,婀娜多姿地重現在灘塗上,又成了一片「海上森林」。 ③與一般常見的植物不同,紅樹採取「胎生」的繁殖方式,是一種「胎生植物」。當種子成熟時,先在樹上萌芽,然後才離開母體,飄落於地,幾個小時就可以紮下根來。倘若被海水沖走,在海上漂流兩三個月也不會死,一旦遇到海灘,照樣紮根生長,一至二年便繁衍成林。紅樹林的「胎生繁衍」是植物界的特殊景觀之一。 ④紅樹林有利於保護生物多樣性、改善沿海生態系統。長勢良好的紅樹林能為鳥類提供休養生息的場所,成為鳥類的「天堂」。據有關部門調查,深圳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就有鳥類 122種,以鷺鳥為主,最珍貴的鳥類也來此居住,如屬全球性保護的卷羽鵜鶘,屬國家重點保護的白琶鷺、黑臉琶鷺、小青腳鶩等。每當秋冬季節,候鳥南遷,這兒便成了鳥類的樂園。清晨,百鳥比翼,啼聲清脆,令人□□□□(xīn kuàng shén yí)。落潮時,海風吹拂,海浪聲里夾雜著紅樹林的濤聲,樹上雀鳥啁啾,樹下魚蝦跳躍……充滿了一派生機。因此,紅樹林成了人們休閑賞景、旅遊觀光的好去處。 ⑤紅樹林素來被人們譽為忠實的「海上衛士」。它深深地把根扎進海岸灘塗,形成了縱橫交錯的支柱根,依靠這些根系去吸取大地的營養,並藉助它把自己的兄弟姊妹連成一個整體,固堤護岸。 ⑥紅樹林具有防風防浪的作用。據測算,100米寬的,紅樹林帶,能把10級台風颳起的波浪化為平波。紅樹林還能凈化海域環境,1平方米紅樹林一年凈釋放的氧氣是2969克,吸收的二氧化碳是4085克,這比一般的城市綠地高出4—5倍。 ⑦由於紅樹林是一種很有價值的植物,因此世界上有紅樹林的國家都把它列為生態保護對象。我國也於1986年批准20個紅樹林地區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廈門部分沿海灘塗的土壤和水域特徵非常適合於紅樹林的生長,一些有識之士已提議將紅樹林作為旅遊項目和環保項目來開發。例如,在馬鑾灣地區的規劃建設問題上,專家們就普遍認為馬鑾灣的護岸建設不一定全部採用鋼筋水泥的傳統做法,可以考慮用紅樹林來護岸,既能保護環境又能美化城市景觀。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紅樹林會成為海灣型城市的一道賞心悅目的風景線。 注釋:[啁啾zhōu juì]形容鳥叫的聲音。閱讀上文,回答問題。(24分) 1.根據語境和提供的注音,在文中空格內填寫恰當的詞語。(2分)□□(diǎn zhuì) □□□□ (xīn kuàng shén yí) 2.將第③段中劃波浪線的句子「紅樹林的『胎生繁衍』是植物界的特殊景觀之一。」轉換成感嘆句和雙重否定句。(4分) 3.這篇說明文依次從哪幾個方面說明了紅樹林的價值?請用簡練的語句概括。(4分) 4.下面句子中的劃線部分能否刪去?為什麼?(4分) (1)在我國福建、台灣、廣東、海南部分沿海灘塗地區,生長著一片片常綠灌木和小喬木。(2)紅樹林還能凈化海域環境,1平方米紅樹林一年凈釋放的氧氣是2969克,吸收的二氧化碳是4085克,這比一般的城市綠地高出4—5倍。 5.揣摩第①、②、④段中的描寫性語句,從總體上簡要說說這些描寫在本篇說明文的內容方面和語言方面所起的作用。(4分)6.第③段只說紅樹的繁殖方式「與一般常見的植物不同」,但並沒有明說「一般常見的植物」是怎樣繁殖的。請結合你平時對植物的觀察和認識,簡要說明「一般常見的植物」的繁殖方式,並至少用上一種說明方法。(3分) 7.有關專家提議在廈門建一個紅樹林生態公園。請你幫忙寫一條旅遊廣告語,要注意突出紅樹林的觀賞價值,激發遊客的旅遊興趣,且語言要盡可能優美一些,最好能讓遊客過目不忘。字數不超過30個字。(3分)
參考答案 1.點綴,心曠神怡(2分) 2.感嘆句,例:紅樹林的「胎生繁衍」真是植物界的特殊景觀之一啊!(2分) 雙重否定句,例:紅樹林的「胎生繁衍」不能不說是植物界的特殊景觀之一。(2分) 主要看是否符合句式的要求,且基本保留原意。 3.第一,紅樹林是一類富有特色、很有觀賞價值的植物群落。第二,紅樹林的「胎生繁衍」是植物界的特殊景觀之一。第三,紅樹林有利於保護生物多樣性、改善沿海生態系統。第四,紅樹林能固堤護岸,是忠實的「海上衛士」。第五,紅樹林具有防風防浪的作用。第六,紅樹林能凈化海域環境。基本意思答對即可得分。主要看能否把握文章說明內容和文章條理。(4分) 4.下面句子中的劃線部分能否刪去?為什麼? (4分) (1)否。「部分」一詞加以限制,指的是局部,說明不是所有的沿海灘塗地區都能生長紅樹林的,表現了說明文語言的科學性、准確性。基本意思答對即可得分。(2分) (2)否。此句主要採用作比較的說明方法,通過紅樹林與城市綠地的比較,更清楚地說明紅樹林在凈化海域環境方面的作用。基本意思答對即可得分。(2分) 5.內容上,描繪了紅樹林的美,突出紅樹林的觀賞價值。語言上,生動形象,使人如臨其境,激發讀者閱讀興趣。基本意思答對即可得分。主要看能否體會出說明文中運用描寫的作用。(4分) 6.開放題。主要看能否說明清楚跟紅樹不同的繁殖方式,並且至少用上一種說明方法。(3分) 7.開放題:主要看能否突出紅樹林的觀賞價值,語言是否簡潔優美。(3分)
② 黃河頌的閱讀題和答案,最好是所有
黃河頌練習題及答案一.給下列加點字詞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氣魄( ) 澎湃( ) 滋長( ) 屏障( ) 宛轉( )哺育( ) 狂lán( ) 山diān( ) 氣pò( ) 搖lán( )二.寫出有關黃河的詩句。1.黃河之水天上來, 。2. ,萬里寫入胸懷間。3. ,一片孤城萬仞山。4.白日依山盡, 。欲窮千里目, 。5.大漠孤煙直, 。三.填空。1.組詩《黃河大合唱》的作者是 ,原名 。《黃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樂作品,由 譜曲。作品由八個樂章組成,它以 、 和磅礴的氣勢,表現出黃河兒女的英雄氣概。2.詩人從自然特徵、 、 等方面贊美了黃河的英雄氣概,表達了作者對母親河的 的思想感情。四. 答。1.如何理解黃河是「搖籃」,是「屏障」? 2.如何理解黃河「向南北兩岸/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 3.詩中為什麼反復出現「啊!黃河!」的詩句? 五. 選擇。1.下列語序調整後基本意思不變的一組是( ) A、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我不犯人,人不犯我 B、艷若桃李,冷若冰霜,——冷若冰霜,艷若桃李 C、我為人人 ,人人為我——人人為我,我為人人D、事出有因,查無實據——查無實據,事出有因2.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不符合「簡明」要求的一項是( ) A、語言,也就是說話,好像是極其稀鬆平常的事兒 B、國家的情況一天一天壞,環境迫使人們活不下去 C、今天晚上開年段會議,請准時參加 D、老爺斷一千也可,五百也可,與馮家作燒埋之費3.為了使語言連貫,下面橫線處應填入的最恰當的語句是( ) 能發問、勤發問的人, ,眼光自然會日益敏銳。 A、頭腦自然會日益豐富 B、頭腦會自然日益豐富 C、自然會頭腦日益豐富 D、自然頭腦會日益豐富 訓練二(一)閱讀下面詩句,回答文後問題。 我站在高山之巔, 在你的身邊扮演! 望黃河滾滾, 啊!黃河! 奔向東南。 你是偉大堅強, 驚濤澎湃, 像一個巨人 掀起萬丈狂瀾; 出現在亞洲平原之上, 濁流宛轉, 用你那英雄的體魄 結成九曲連環; 築成我們民族的屏障。 從昆侖山下 啊!黃河! 奔向黃海之邊; 你一瀉萬丈, 把中原大地 浩浩盪盪. 劈成南北兩面。 向南北兩岸啊!黃河! 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 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 五千年的古國文化, 將要在你的哺育下 從你這兒發源; 發揚滋長! 多少英雄的故事, 1.詩中加點的「望」字有什麼表達作用? 2.詩中贊美黃河磅礴氣勢的詩句是: 3.詩人認為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原因是: 4.利用圖書館、互聯網等課外收集描寫黃河,贊美黃河的詩句,並摘出你最喜歡的6句詩句。 答案: 第六課訓練一一. pò péngpài zī píng wǎn bǔ 瀾 巔 概 籃 二.1、 奔流到海不復回 2、 黃河落天走東海 3、黃河遠上白雲間 4、 黃河入海流 更上一層樓 5、 長河落日圓 三. 1、 光未然,張光年,冼星海,豐富的藝術形象、壯闊的歷史場景 2、 地理特徵,黃河在歷史上對中華民族的貢獻,熱愛和贊美 四.1、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中華文化在黃河流域產生、發展、壯大,黃河哺育滋養了世代炎黃子孫,黃河天險在地理上可作為軍事屏障,黃河偉大堅強的精神,是中華民族抵禦外侮的法寶。 2、這是一個比喻句,把黃河比喻為一個巨人,黃河主流是「巨人」的軀干,黃河流域中的無數條支流就是「巨人」身上無數條「鐵的臂膀」。3、反復出現此語句,把詩歌主體部分從「啊!黃河/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到「將要在你的哺育下/發揚滋長」分為三個層次,表達了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黃河保衛了中華民族,黃河還將激勵中華民族的意思。由實到虛,步步深入。 五、1、B 2、B 3、A 訓練二(一)1、統領全詩,表現詩人站在高山遠望黃河的見聞、感受。2、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濁流婉轉,接成九曲連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西東。一瀉千里,浩浩盪盪。3、五千年的古國文化,從你這兒發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邊扮演。4、略
③ 閱讀題答案
1、qū tán 2、B 3、正面抗爭」指的是與敵人面對面的抗爭 如柘、柏、女貞等雜樹,「彎曲」在文中的意思是雪松作出適當的退讓,在重雪積壓時暫且彎曲一下。4、我們在社會地生活和學習中要勇敢地面對困難和挑戰,既要敢於抗爭,也要學會退讓,以退為進取得最後的勝利。
5、成語、以曲求伸、委曲求全 以退為進卧薪嘗膽 諺語: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大丈夫能屈能伸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1、鮮嫩可愛 就迫不及待在鑽了進去 橢圓形的花蕊約有一寸長 嬰兒的笑臉 甜美、純潔,惹人喜愛 依然挺立枝頭,它己長成近兩寸長的圓莖。 像細珠似的紫紅色的小顆粒 孕育著新生命的種子
2、含苞待放 剛剛綻放 盛開著的 凋謝了的
3、總分 喜愛
4、是說這株廣玉蘭樹大根深,枝繁葉茂。老枝上又長出新枝嫩葉。
1、詠物詩、托物言志詩 明 於謙
詩人托物言志,通過對石頭不畏「千錘萬擊」和「烈火焚燒」,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寫。贊頌了石灰堅強不屈,潔身自好的品質,抒發了詩人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斗爭到底的思想感情。
2、元代王冕 寄予了他鄙視流俗、貞節自守的高尚情操
3、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4、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1、列舉的省略
2、停止 有時
3、水有德行、有情義、有志向、善施教化。
4、善施教化
④ 二十年後 歐亨利 閱讀題目外加答案
11.下列對小說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鮑勃對警察說「這兒沒有出什麼事」,表現了他在和老友見面前的愉快心情。
B. 鮑勃說「這些年來,我一直不得不東奔西跑」,反映出他負罪在逃的窘迫之狀。
C. 鮑勃給警察講述他和朋友約會的緣起,是為了緩解他害怕被逮捕的緊張心理。
D. 高個子男子擔心鮑勃很快認出他不是吉米,便把衣領向上翻著,蓋到耳朵。
E. 鮑勃讀便條時微微顫抖,表現了他當時驚愕、恐慌、尷尬等復雜的內心活動。
【答案】AC
【解析】A項不是「愉快」而是「緊張心情」,C項「緩解他害怕被逮捕的緊張心理」錯,是為了體現他的「重情守信」
12. 小說兩次寫到「一陳冷颼颼的風」,有什麼作用?(6分)
【答案】①第一次,烘托環境,展開情節;2第二次,渲染氣氛,轉換情節。
【評分要點】每答對一點給3分。意思答對即可。
13.小說中的鮑勃具有什麼樣的性格?請簡要分析。(6分)
【答案】1重視友情,信守諾言;2樂觀開朗,心直口快;3企圖逃避法律。
【評分要點】每答對一點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
14.小說描寫了警察吉米和通緝犯鮑勃「二十年以後」赴約的故事,在「情與法」的沖突中,兩個人都面臨艱難的抉擇。有人說鮑勃值得同情,有人說他罪有應得;有人說吉米忠於職守,有人說他背叛了友誼。你的看法呢?請就你認同的一種觀點加以探究。(8分)
【答案】11鮑勃值得同情,因為他重情守信;2鮑勃罪有應得,因為他是通緝犯;3吉米忠於職守,因為他不徇私情;4吉米背叛了友誼,因為他抓捕了朋友。
【評分要點】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四點中的任何一點或其他觀點進行探究,即可根據觀點是否明確、論述是否合理酌情給分。觀點明確給2分,論述合理給6分。
⑤ 《竹頌》閱讀題答案
答:
縮寫"我描畫從大地深處生長出來的勁竹"(我描畫竹。)
說說下面句子分別應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1)啊,你未出土時便已有節,直到凌雲高處依然虛心(象徵)
(2)在那春之宮殿,同粉蝶追歡取樂的桃花,自下而上,攀附他物的紫羅蘭,還有那以富貴誇耀人世的牡丹,早已沉沒在塵俗的荒漠里(對比)
(3)上有千仞高峰,下臨百丈深淵(對偶)
3.文章第自然段描繪了竹子的(外貌)是按照從(尖尖的竹筍)到(粗壯),再到(未出土時
,直到凌雲高處)的生長順序來寫的,分別歌頌了竹子(堅毅頑強),(有節)、(虛心)的品格。
⑥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答案】
【小題1】B、E
【小題2】①為研究制訂經典畫作而不顧個人安危;②愛惜畫作勝於自己的身體;③面對夢寐以求的創作素材而不能如願作畫的悲傷。
【小題3】①熱愛繪畫藝術,視藝術為生命。②一生都在不斷探索創新,從不滿足於已有的成就。③淡泊名利,不計較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把畢生心血奉獻給社會。④工作有激情,始終保持著高漲的工作熱情和旺盛的鬥志。
【小題4】含義:真正的藝術來自於真正有感而發的藝術創作的樸素心靈,是通過內心對藝術的苦苦追求才得到的,(1分)這種樸素的思想和藝術的靈感不是用錢能買到的,(1分)這樣的藝術品是無價的,任何金錢都買不來,也不可能出賣的,(1分)藝術家不應該如其他一些職業那樣可以將自己的產品用金錢去衡量。(1分)
感想示例:現實中的許多人,表面看是對藝術的執著,標榜自己的才華,而真實的目的卻是藝術的附屬品――名和利。吳冠中稱之為「匠人」,而不是「大家」。如果藝術與利益相連,那麼藝術的價值就發生了改變,完全是為利益而創作的藝術不可能成為經典而永恆。真正的為藝術而生的人,心裡只有藝術,他的創作都是內心激情的表現,而不像許多人那樣是為了最大化的利益而苦思冥想。因此當今的社會需要有這樣思想的藝術家來引領藝術的發展,而不是被喧囂的世風所污。只有超然物外,心靈純凈,恬然淡泊的人,才能成為一代宗師,後世楷模。(4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解析】【小題1】
試題分析:
A中的「沒有繪畫,就不會有吳冠中這個人了」理解有誤,應為「沒有繪畫就不會有畫家吳冠中了」;C中的「囊括了他為藝術辛勤一生的所有作品」不對,是「囊括了他為藝術辛勤一生的所有重要作品」,范圍擴大了;D中的「他捐出的畫作不會帶來任何利益」不符合事實,為賑災助殘的捐贈要獲得相應的金錢來幫助他們。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小題2】
試題分析:「一是抗戰時期在昆明……讓他將自己反鎖在館內,臨摹古人畫冊。二是上世紀60年代,……慶幸作品們終於平安到家了。三是上世紀70年代,……怎麼努力也畫不成了,極度失望之下,吳冠中競哭了起來!
」以上信息很明確地指出了三件事。
考點:把握文章結構,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小題3】
試題分析:
由「他和繪畫的關系,可說是生命里的基因,前生投緣的關系——繪畫不是他的專業、職業、事業,而是他的呼吸、他的身家性命、他的存世意義」可得出第一點。由「吳冠中一輩子不停地追求創新,這是他血液中固有的基因」可得出第二點。由「吳冠中把他一輩子的耕耘成果,悉數奉獻給了社會」可得出第三點。由「他當了一輩子美術教師,從第一天做助教開始,直到耄耋之年的最後一次登台,其特色始終沒有變,這就是,一上講台就激動,越講越興奮,就像陷在戀愛中,不能自拔」可得出第四點。
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小題4】
試題分析:
「藝術發自心靈與靈感,心靈與靈感無處買賣,藝術家本無職業。」這句話要分三個層次來理解,「藝術發自心靈與靈感」一句應結合「畫廊濟濟,展覽密集,與其說這是文化繁榮,實質是為爭飯碗而標新立異,嘩眾唬人,與有感而發的藝術創作之樸素心靈不可同日而語」來理解,「有感而發的藝術創作」是出自於「樸素的心靈」。「心靈與靈感無處買賣」實際是指出自心靈和靈感的作品是無處買賣的。既然作品無處買賣,那麼藝術家也就無所謂職業了,他不同於以畫謀生的畫匠。感想還是要結合本段理解,以畫謀生與以畫為生命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考點: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能力層級為探究F。
⑦ 求語文自出題答案(2)
5、 下列加點的詞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秦青沒有勸阻他
②響遏行雲:那音響止住了行雲
⑧ 絕唱 閱讀題及答案
絕 唱
①我每年都要到圓明園去。雖然圓明園一直有荷花池,可我到圓明園看荷花,卻既不在三四月間去看它的綠葉,也不在五六月間去看它的紅花,我只願在每年的初冬季節去。
⑦誠然,荷花綠葉的美是無可比擬的。它淺淺的深深的綠葉上凝聚著汪汪點點的水露,在陽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滾動的幾顆珍珠。這是這一塘荷花最美的時候嗎?「接天蓮葉無窮碧,」的名句曾被人無數次地吟詠過。我曾經以為,這是荷花最美的時候,可是我現在卻覺得,也許一切並非如此。
③誠然,荷花的紅、荷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雅雅的,彷彿永遠是十五六歲的年紀。不管在明亮的陽光下或是在輕風細雨中,它亭亭於岸畔又隱隱於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測的艷影,都會使人心醉神迷。這是這一塘荷花最美的時候嗎?「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詩句,人們總是不絕於口。我也曾經認為,滿塘紅艷是荷花最美的時候,可是我現在越來越不這么認為了。
④那是十多年前的十一月,我獨自一人到圓明園,想去尋找那裡的殘秋。可是當我徜徉於既找不到一片綠葉也找不到一朵紅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時,無意之間,卻被驀然呈現在面前的另一種景色震撼了:在映滿圓明園斷石殘柱的倒影中間,是一池殘荷——有的枯梗還高高地聳立著,有的則已折斷在水中;有的葉子早被秋風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團,卻依然在空中高擎;那些曾是翠綠色或者金黃色的蓮蓬,有的雖然已變成黑色,卻依然在空中高舉,有的被風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卻依然守著它自己的根。看到這些景象,我頓時感到自己走進了一個荷花的神奇世界。
⑤「留得殘荷聽雨聲」嗎?不,我感到這滿池的荷花沒有枯、沒有死,那布滿池水的斷梗殘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綠一池艷紅的最高的升華。你從中可以發現一種美,那種不是紅紅綠綠的俗美,而是蘊藏於殘破枯敗之中的、充滿自信和孤傲的凄美。
⑥它是滿池桔梗殘葉,它不再以綠葉去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紅花去使人陶醉,但它卻表達了一種精神,一種力量。它和圓明園留給人們的斷牆一樣,是一種似乎已被摧毀但卻永遠無法摧毀的象徵,是一種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這滿塘殘荷才是圓明園荷池的絕美之處,它是遠勝於色、遠勝於香的一池歷盡凄風苦雨的絕唱。何況,隆冬過後,它那散落滿地的蓮子,又會吐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綠意,覆蓋著這片古老的荷池呢!
⑦不要「留得殘荷聽雨聲」,還是「風雨聲中聽殘荷」吧!去聽它的精神,去聽它的力量!
18.聯系語境,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2分)
亭亭:
19.第④段運用描寫的表達方式,寫了殘荷的 ,第⑤⑥段運用了 的表達方式,贊美了殘荷的精神。(2分)
20.按照要求品讀、賞析下面的句子。(4分)
(1)從修辭的角度:
它淺淺的深深的綠葉上凝聚著汪汪點點的水露,在陽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滾動的幾顆珍珠。
賞析:
(2)從含義的角度:
有的葉子早被秋風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團,卻依然在空中高擎。
賞析:
21.作者在寫殘荷時多次提到圓明園的斷牆殘柱,這兩者有何相似之處?(2分)
22.文段⑦中,「留得殘荷聽雨聲」與「風雨聲中聽殘荷」有何不同?結合文意,談談你的理解。(4分)
23.根據文章內容,分析本文題目「絕唱」的含義。(3分)答案18.答案示例:這里指荷花直立而美好的樣子。(2分)
19.外在形態(形象) 議論、抒情(評分:2分。每空1分,第二空只答對一項不得分)
20.(1)示例:句中將「綠葉」比喻成「透明的翡翠」,將綠葉上「汪汪點點的水露」比喻成「珍珠」,生動傳神地寫出了綠葉的青翠、晶瑩,水露的圓潤、靈動。 (2)示例:句中的「撕破」「卷作黑色的一團」體現了「秋風」摧殘之重,「依然」「高擎」則突出了殘荷(荷葉)不屈、孤傲的品格。
(評分:4分。每句2分,意思對或言之成理即可)
21.答案示例:兩者都經受摧殘,外形都是殘破的,精神都是不屈的。(評分:2分。只答後兩句,大意對即可。如果從文章中摘取「它和圓明園留給人們的斷牆一樣,是一種似乎已被摧毀但卻永遠無法摧毀的象徵,是一種不屈的沉默」得1分)
22.答案示例:「留得殘荷聽雨聲」聽的重點是雨聲,表現的是一種審美的情趣;「風雨聲中聽殘荷」突出的是感受殘荷所表現的一種精神和力量。(評分:4分。大意對即可)
23.答案示例:這里指圓明園的殘荷雖然飽受摧折,枯敗殘破,但依然自信、孤傲,表現的是一種絕美的精神。(評分:3分。大意對即可)
⑨ 祖國頌閱讀題答案
《祖國頌》(節選)我愛祖國大自然的風景。祖國的山川大地,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一磚一瓦。我都感到親切,值得我留戀和愛撫。我們游頭頂( )的珠穆朗瑪峰,有( )的黃土高原,有( )的西雙版納,有( )的華北平原,有( )的黃河,有( )的揚子江,有興安嶺的原始森林,有海南島的椰林碧海,有大西北的廣闊無垠的青青牧場,還有說不盡的江湖沼澤……祖國的大地山河喲!哪一個地方不經過勞動者苦心的經營,哪一個地方沒有流過勞動者的汗淌過戰士們的血!我愛我們的祖國的土地!狂風曾經掃盪過它,冰雹曾經打擊過它,霜雪曾經封鎖過它,大火曾經燒灼過它,大雨曾經沖刷過它,異族奴隸主鐵騎曾經踐踏過它,帝國主義的炮火轟擊過它。不過,盡管受了這些磨難,它還是默默地存在著。一到春天,它又蘇醒過來,萬卉(huì)爭榮,滿懷信心地表現出盎(àng)然的生意。這是祖國大地對勞動者的回答:光禿禿的群山穿起了墨綠色的長袍,岡巒變成了翠綠的堆垛,溝谷變成了遼闊的田園,長滿了蔥綠的禾苗,沼澤變成明鏡般的湖泊…… 我愛祖國的勞動人民,是他們種植莊稼,挑來河水,把我哺育成長。我懷念我的乳母。她用她的乳汁哺養我,他用寬厚的手掌撫摩我的頭。直到今天,我的身上還能感受到她懷里的體溫。我愛祖國的語言。它每一個詞每一個字,都同我的生活血肉相連,同我的心一起跳躍。從最簡單的一句話中,我可以聯想到一長串的人和畫廊,聯想到一系列的山川、樹林、村舍、田野、池塘、湖泊。我曾遠離祖國幾年。那些日子,我對祖國真的說不出有多麼懷念。這懷念既痛苦又幸福。痛苦,是因為遠離了祖國的同志、祖國的山川風物;幸福,是因為有這樣偉大的祖國值得我懷念。1、選擇下面合適的詞語填入第3自然段的括弧中。(每個詞語只能用一次)(3分)一瀉千里 浩浩盪盪 千年積雪 莽蒼 一望無際 草樹蒙密2、根據上下文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4分)(1)哪一個地方不經過勞動者苦心經營!( )(2) ……滿懷信心地表現出盎然的生意……( ) 3、讀句子,回答括弧中的問題。(11分)(1)文章是從( )、( )、( )、( )等4 個方面寫出了作者對祖國的熱愛。(4分)(2)盡管祖國受到自然災害和異族奴隸主與帝國主義的侵略等磨難,她還是默默地存在著。這「默默地存在著」說明了( )。(3分)(3)我曾遠離祖國幾年。那些日子,我對祖國真的說不出有多麼懷念。這懷念既痛苦又幸福。(為什麼說這懷念既痛苦又幸福?)(4分)4、讀了這篇文章,你有什麼感受,請簡略地寫下來。(4分) 選擇下面合適的詞語填入第3自然段的括弧中。(每個詞語只能用一次)(3分) 我們游頭頂( 千年積雪)的珠穆朗瑪峰,有( 莽蒼)的黃土高原,有( 草樹蒙密)的西雙版納,有( 一望無際 )的華北平原,有(浩浩盪盪 )的黃河,有(一瀉千里 )的揚子江,有興安嶺的原始森林,有海南島的椰林碧海,有大西北的廣闊無垠的青青牧場,還有說不盡的江湖沼澤……祖國的大地山河喲!哪一個地方不經過勞動者苦心的經營,哪一個地方沒有流過勞動者的汗淌過戰士們的血! 2、根據上下文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4分) ?加點?(1)哪一個地方不經過勞動者苦心經營!( ) (2) ……滿懷信心地表現出盎然的生意……( ) 3、讀句子,回答括弧中的問題。(11分) (1)文章是從( 風景)、(歷史 )、(人民 )、(母親 )等4 個方面寫出了作者對祖國的熱愛。(4分) (2)盡管祖國受到自然災害和異族奴隸主與帝國主義的侵略等磨難,她還是默默地存在著。這「默默地存在著」說明了( )。(3分) 答:說明了只要渡過了那寒冷的冬天,一到春天,祖國又會蘇醒過來,萬卉(huì)爭榮,滿懷信心地表現出她盎(àng)然的生意。 (3)我曾遠離祖國幾年。那些日子,我對祖國真的說不出有多麼懷念。這懷念既痛苦又幸福。(為什麼說這懷念既痛苦又幸福?)(4分) 答:痛苦是因為作者遠離了祖國的同志、祖國的山川風物;幸福,是因為有這樣偉大的祖國值得我懷念。 4、讀了這篇文章,你有什麼感受,請簡略地寫下來。(4分) 答:感受自己寫了吧?
O(∩_∩)O~望採納
⑩ 西風頌的閱讀題答案
閱讀答案
詩歌的第四節寫了哪些內容,請加以概括。
答案:第四節從寫西風縱橫於天地之間,回到寫詩人自己,表達出詩人對現實、對自己的不滿。
這首詩的第五節作者抒發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第五節作者改用一系列祈願的句式,表達了要與西風合為一體的決心和勇氣。
詩中「西風」這一形象具有什麼意義?
答案:這一形象象徵著生命的力量在於破壞。這里的「破壞」既有毀掉的意思,更有著反抗、斗爭的深刻內涵,象徵著孜孜不倦、勇往直前的追求精神。
閱讀雪萊的《雲》,談談它在寫作手法上與《西風頌》有何相似之處?
相似之處:第一,都是贊美自然界的景物,一是西風,一是雲;第二,都運用了象徵、比喻、擬人的手法來寫景狀物,表情達意;第三,都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想像奇異;第四,寫景抒情融為一體。
舉例說明這首詩是怎樣運用比喻和象徵手法的?
通篇採用了象徵和比喻的手法,意義深遠含蓄。例如第三節,寫西風喚醒了地中海、震驚了大西洋,就很容易引起人們對現實的深思。當時,地中海沿岸的國家不少處於被奴役、受壓制的境況,而大西洋上的英倫三島及其沿岸的法國正是推行殖民主義的霸權國家。詩中所寫的「昏睡的地中海」、「洶涌的大西洋」,未必不反映了詩人對被壓迫民族解放斗爭的關切,對奴役者的痛恨。又如以落葉象徵腐朽、殘敗的舊勢力,又把落葉形容成「黃的,黑的,灰的,紅得像患肺癆」,「是重染疫癘的一群」,形象丑惡,不堪一擊,有如「鬼魅碰上巫師,紛紛逃避」。既形象生動,又蘊含象徵意義和強烈的感情色彩。
(附:
【作品背景介紹】
作為雪萊最負盛名的作品,《西風頌》一詩主要是在1819年秋天義大利的文化名城佛羅倫薩構思完成的。雪萊在該詩原注中,曾這樣描述過當時的創作情況:
「這首詩構思在弗羅倫薩附近阿諾河畔的一片樹林里,主要部分也在那裡寫成。那一天,孕育著一場暴風雨的暖和而令人振奮的大風,集合著常常傾瀉下滂沱秋雨的雲靄。不出我的預料,雨從日落下起,狂風暴雨里夾帶著冰雹,並且伴有阿爾卑斯山南地區所特有的氣勢宏偉的電閃雷鳴。」 由自然界的閃電雷鳴,詩人自然地聯想到人世間的狂風暴雨。1818年詩人受到英國當局的迫害,曾被無理地剝奪撫養親生子女的權利,悲憤地離開祖國,飄流異鄉。就在此詩創作前夕,英國又發生了一場血腥的大屠殺事件。1819年8月16日,曼徹斯特的8萬工人為爭取生活權利舉行示威遊行,英國政府竟派騎兵鎮壓,致使15名工人被殺,400人受傷。身在異國的雪萊聽此消息,憤怒地寫下了《1815年的英國》、《虐政的假面遊行》等詩,抗議當局的暴行,向勞動者發出戰斗的號召。《西風頌》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由自然現象激發起創作靈感,借自然景物來抒情言志,表現詩人對黑暗的反抗,對光明的熱切期盼和嚮往,也表現了對未來的堅定信念和希望。
【層次結構分析】
全詩共5節,可分為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1至3節):寫西風掃落葉,播種子,驅散亂雲,放釋雷雨,把地中海從夏天的沉睡中吹醒,讓大西洋塗上庄嚴秋色。這一部分是對西風的贊歌。
第1節:稱頌西風 「既是破壞者又是保護者」,它既能橫掃枯死的落葉(象徵腐朽的反動勢力),又能護送「有翼的種子」暗藏地下,只等春風吹起,萬卉齊放(象徵革命思想終將萌發、壯大)。
第2節:再次頌揚西風掃盪腐朽事物的強大威力(象徵革命的力量)。它能勢卷流雲,隨之帶來黑雨、冰雹和火焰,「將瀕臨的一年埋葬」。這一節把境界由地上擴展到了高空。
第3節:寫西風吹醒了南國的地中海,震驚了大西洋,使洶涌的波濤為它讓路,深淵的草木也為之戰栗。這一節將西風的強大威力由空中掃到海洋,暗示著革命風暴終將在各處掀起。
第二部分(4至5節):詩人將自己寫入詩歌,同西風合為一體,把主觀感情同自然景物融合在一起。
第4節:詩人盡管在人生路上受盡挫折,他仍然渴望西風能象舉起水波、樹葉、流雲一樣,使自己振奮起來,獲得新的生命,表現了詩人投入革命風暴的強烈願望。
第5節:詩人願西風給予他「狂暴的精神」,吹落「枯死的思想」,「促成新的生命」,從而「把昏睡的大地喚醒」。最後兩句展示了光明的前景,充滿著對光明未來的堅定信念。
【思想內容概括】
這首詩將自然景物的描寫和革命激情的抒發緊緊地結合在一起,以西風作為革命力量的象徵,既贊頌它對腐朽的舊勢力的掃盪,又熱情地謳歌它對新生事物的保護和促進作用,揭示出舊事物必將讓位於新事物的客觀規律,反映了詩人對反動腐朽勢力的憎恨,對光明未來的信心和希望。(另參考【層次結構分析】有關內容)
【藝術特色舉要】
1.氣勢豪放,想像奇麗,境界開闊,充滿濃厚的革命浪漫主義色彩。詩人展開想像的翅膀,時而陸地,時而天空,時而海底,常常把讀者帶進雄奇壯麗的境界。流雲被撕成瘋女飄揚的散發,大洋深淵的花草在顫栗萎縮,摧枯拉朽,使人驚心動魄。
2.情景交融的特點。詩的前三節是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後兩節融入了詩人自我形象和主觀感情的抒發,表現了詩人對西風的熱愛與嚮往,由景入情,兩方面聯結得自然、巧妙。當然,前三節的景物描寫本身也蘊含著作者對西風的贊美之情。總之,景中有情,情由景生,情景交融。
3.通篇採用了象徵和比喻的手法,意義深遠含蓄。例如第三節,寫西風喚醒了地中海、震驚了大西洋,就很容易引起人們對現實的深思。當時,地中海沿岸的國家不少處於被奴役、受壓制的境況,而大西洋上的英倫三島及其沿岸的法國正是推行殖民主義的霸權國家。詩中所寫的「昏睡的地中海」、「洶涌的大西洋」,未必不反映了詩人對被壓迫民族解放斗爭的關切,對奴役者的痛恨。又如以落葉象徵腐朽、殘敗的舊勢力,又把落葉形容成「黃的,黑的,灰的,紅得像患肺癆」,「是重染疫癘的一群」,形象丑惡,不堪一擊,有如「鬼魅碰上巫師,紛紛逃避」。既形象生動,又蘊含象徵意義和強烈的感情色彩。)
西風頌
第一節
哦,狂暴的西風,秋之生命的呼吸!
你無形,但枯死的落葉被你橫掃,
有如鬼魅碰到了巫師,紛紛逃避:
黃的,黑的,灰的,紅得像患肺癆,
呵,重染疫癘的一群:西風呵,是你
以車駕把有翼的種子催送到
黑暗的冬床上,它們就躺在那裡,
像是墓中的死穴,冰冷,深藏,低賤,
直等到春天,你碧空的姊妹吹起
她的喇叭,在沉睡的大地上響遍,
(喚出嫩芽,像羊群一樣,覓食空中)
將色和香充滿了山峰和平原。
不羈的精靈呵,你無處不遠行;
破壞者兼保護者:聽吧,你且聆聽!
第二節
沒入你的急流,當高空一片混亂,
流雲象大地的枯葉一樣被撕扯
脫離天空和海洋的糾纏的枝幹。
成為雨和電的使者:它們飄落
在你的磅礴之氣的蔚藍的波面,
有如狂女的飄揚的頭發在閃爍,
從天穹的最遙遠而模糊的邊沿
直抵九霄的中天,到處都在搖曳
欲來雷雨的卷發,對瀕死的一年
你唱出了葬歌,而這密集的黑夜
將成為它廣大墓陵的一座圓頂,
裡面正有你的萬鈞之力的凝結;
那是你的渾然之氣,從它會迸涌
黑色的雨,冰雹和火焰:哦,你聽!
第三節
是你,你將藍色的地中海喚醒,
而它曾經昏睡了一整個夏天,
被澄澈水流的迴旋催眠入夢,
就在巴亞海灣的一個浮石島邊,
它夢見了古老的宮殿和樓閣
在水天輝映的波影里抖顫,
而且都生滿青苔、開滿花朵,
那芬芳真迷人慾醉!呵,為了給你
讓一條路,大西洋的洶涌的浪波
把自己向兩邊劈開,而深在淵底
那海洋中的花草和泥污的森林
雖然枝葉扶疏,卻沒有精力;
聽到你的聲音,它們已嚇得發青:
一邊顫栗,一邊自動萎縮:哦,你聽!
第四節
哎,假如我是一片枯葉被你浮起,
假如我是能和你飛跑的雲霧,
是一個波浪,和你的威力同喘息,
假如我分有你的脈搏,僅僅不如
你那麼自由,哦,無法約束的生命!
假如我能像在少年時,凌風而舞
便成了你的伴侶,悠遊天空
(因為呵,那時候,要想追你上雲霄,
似乎並非夢幻),我就不致像如今
這樣焦躁地要和你爭相祈禱。
哦,舉起我吧,當我是水波、樹葉、浮雲!
我跌在生活底荊棘上,我流血了!
這被歲月的重軛所制服的生命
原是和你一樣:驕傲、輕捷而不馴。
第五節
把我當作你的豎琴吧,有如樹林:
盡管我的葉落了,那有什麼關系!
你巨大的合奏所振起的音樂
將染有樹林和我的深邃的秋意:
雖憂傷而甜蜜。呵,但願你給予我
狂暴的精神!奮勇者呵,讓我們合一!
請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
讓它像枯葉一樣促成新的生命!
哦,請聽從這一篇符咒似的詩歌,
就把我的話語,像是灰燼和火星
從還未熄滅的爐火向人間播散!
讓預言的喇叭通過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喚醒吧!西風啊,
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