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一部武俠小說,主角是小捕快,屬於武林中梅蘭竹菊四大派中某一派的傳人,功夫特點是很能挨打
網上有《魔手邪怪》,掛名李涼,真正的作者不知名。看寫作風格和掛名古龍的《劍氣漫天花滿樓》是一個作者。
2. 一本武俠言情小說,好像是四本,一個系列的,主角都是女的,好像是梅蘭竹菊還是琴棋書畫
《茗劍傳奇》?你看看,主角也是四個女的
3. 謎語一則
謎語一則編輯《謎語一則》是一篇文言文章,講述的是王荊公開玩笑時寫的一個謎語。中文名謎語一則原文王荊公(1)戲(2)作謎語譯文王荊公開玩笑寫了一個謎語注釋王荊公:即王安石目錄1譯文
2注釋
3謎語的謎底
1譯文編輯王安石開玩笑寫了一個謎語:「畫的時候是圓形的,寫的時候是方形的;冬天出來的時間比較短,夏天則比較長!」呂吉甫解釋謎底說:「東海有一條魚,沒有頭也沒有尾巴,再去除脊樑骨,就是這個謎底!」2注釋編輯4. 猜謎語:梅蘭菊(猜一商品名)的相關文章推
蠟燭。梅蘭菊竹並稱四君子,謎面只有梅蘭菊,把竹子拉下了,所以是拉竹,諧音就是蠟燭。
5. 搞笑謎語
蔡卓妍當媽媽(打一飲料) —— 謎底: 阿薩姆奶茶盲目集中(打三字常用語) —— 謎底: 瞎湊合你能以最快速度,把冰變成水嗎? —— 謎底: 去掉冰字的兩點我的自行車(猜電視劇笑傲江湖的人物) —— 謎底: 任我行心相印的對手(打一奧運明星) —— 謎底: 林清峰(「清風」紙業)筷子結婚了(打一電影) —— 謎底: 《光棍終結者》細長葉子齊刷刷,腦袋藏在地底下,兒時頭上開白花,老了長滿白鬍渣(打一蔬菜) —— 謎底: 蔥文章「失戀」後再「失婚」(打一電影) —— 謎底: 《親家過年》三丫頭打一字 —— 謎底: 蘭佳人外出芳心動(打一字) —— 謎底: 卦進口產品(打一字) —— 謎底: 呂姑娘投奔意中人(打一字) —— 謎底: 姻月上柳梢她去也(打一字) —— 謎底: 委西江燈火殘(打一字) —— 謎底: 汀窗內的冬天 (打一字) —— 謎底: 圖晚婚晚育(打一字) —— 謎底: 明千年老宅人人知(打一日本城市) —— 謎底: 名古屋大方主動一點,便可廣交天下(打一節日) —— 謎底: 國慶(節)待到秋來九月八(打一成語) —— 謎底: 惶惶不可終日外貿合同(打一成語) —— 謎底: 出口成章回(打一四字常用語) —— 謎底: 格外大方六月出差遇雨天(打一文具) —— 謎底: 膠水人為的變動(打一軍事用語) —— 謎底: 火力滿臉貼金(打一食品) —— 謎底: 兩面黃一哭二鬧三上吊,這是要幹嘛呢(打一體育明星) —— 謎底: 姚明(要命)米飯放在冰箱里 打一明星 —— 謎底: 范(飯)冰冰冰河之春(打一城市名) —— 謎底: 江蘇匆匆告辭(打二字常用語) —— 謎底: 別急有意義的王者令牌在田中心(打一奧運明星) —— 謎底: 易思玲乘人不備,猜一字 —— 謎底: 乖巧克力之國(打一國家名) —— 謎底: 瑞士菊花殘(打一電影名) —— 謎底: 滿城盡帶黃金甲綉花針上抹油(打一成語) —— 謎底: 老尖(奸)巨猾(滑)隨風潛入夜(打一成語) —— 謎底: 下落不明葯店著火(打一成語) —— 謎底: 不可救葯難難打一成語 —— 謎底: 左右為難將軍下筆開生面(打一成語) —— 謎底: 文武雙全大群亂飛的烏鴉(打一成語) —— 謎底: 烏合之眾電燈泡與鎢絲(打一成語) —— 謎底: 膽大心細汕(打一成語) —— 謎底: 半壁江山小小年紀似綠桃,老來里邊塞滿毛(打一植物) —— 謎底: 棉花抹上涼颼颼,其實不是酒,打針先消毒,娃娃不愛哭(打一葯品) —— 謎底: 酒精字謎:一條狗竟有四張嘴(打一個字) —— 謎底: 器韓國出身小傢伙,白球眯眼棉花糖(打一卡通形象) —— 謎底: 流氓兔(Mashi Maro)冰糖葫蘆一串串,只用手打嘴不舔(打一物) —— 謎底: 算盤小小個,橙黃皮,春節買,圖吉利(打一水果) —— 謎底: 金桔外表疙瘩瘩,功效不用誇。愛者贊其香,厭者掩鼻走。(打一水果) —— 謎底: 榴槤孔明定下空城計,蘇秦能說六國平,六郎要斬親生子,宗保不舍穆桂英,猜四個字 —— 謎底: 巧言令色遠看像只船,近看兩座山。只要飲足水,耐餓也耐干。(打一動物) —— 謎底: 駱駝穿件翠綠袍,落戶在山坳。振翅聲音脆,總唱一個調。(打一動物) —— 謎底: 蟈蟈小小球兒渾身刺,短腿小眼長鼻子(打一動物) —— 謎底: 刺蝟有兩個動物,一個在水裡,一個在山上 ,猜一個字 —— 謎底: 鮮小時個頭黑黝黝,長大之後白溜溜,最愛口吐纖細絲,拍拍翅膀飛不了(打一動物) —— 謎底: 蠶雖然名叫鼠,不在屋裡住,終年在田裡,專吃農作物。 (打一動物) —— 謎底: 田鼠一個小孩真叫怪,反穿皮襖刺朝外,遇見敵人團成球,根根尖刺比刀快(打一動物) —— 謎底: 刺蝟貓大王(打一動物) —— 謎底: 老虎五成熟的牛排碰到八成熟的牛排,它們為什麼不打招呼 —— 謎底: 因為它們不熟妖女蘿莉,造型各異,鬼怪合一,無人能比(打一國外節日) —— 謎底: 萬聖節鬼怪多橫行,大愛把妖清(打一熱門電影) —— 謎底: 《西遊·降魔篇》根繩子在當中被一刀剪斷了,但它仍是一根完整的繩子,為什麼? —— 謎底: 因為繩子起初是結成圓形圈的晴格格於山中尋郎君(打一奧運項目) —— 謎底: 擊劍黃河的發源地在哪裡? —— 謎底: 天上(黃河之水天上來)什麼一開口就要錢? —— 謎底: 打電話去掉左邊是樹,去掉右邊也是樹,去掉中間還是樹(猜一字) —— 謎底: 彬千里平原(打一字) —— 謎底: 馴中秋時分,焚香叩首(打一中秋習俗) —— 謎底: 拜月刑場下的土地 (打一字) —— 謎底: 型。屋內的一方桌 (打一字) —— 謎底: 房絕食(打一英文單詞) —— 謎底: dress梅蘭菊(打一武俠小說人物) —— 謎底: 虛竹東海降雨(打一字) —— 謎底: 霉無論渴不渴人都需要什麼水? —— 謎底: 薪水只許州官放火(打一交通用語) —— 謎底: 下止點討嫌鬼,水裡生,飛來飛去干壞事。凶神惡煞吸人血,還要唱個贊美曲。(打一動物) —— 謎底: 蚊子無數小顆粒,堆成黃黃山,一夜風吹過,黃山又搬遷?(打一自然物) —— 謎底: 沙丘北京一夜(打一成語) —— 謎底: 萬家燈火日月同輝(打一乳製品品牌) —— 謎底: 光明(日月=明,輝=光。)趴在地上(打一成語) —— 謎底: 五體投地目眥盡裂(打一成語) —— 謎底: 大開眼界百萬富翁看到地上的一毛錢(打一名人) —— 謎底: 布希(不拾)頭上一根梁,梁兒細又長,人在樑上轉,掌聲響四方(打一體育比賽項目) —— 謎底: 單杠糊塗姻緣(打一通假字謎) —— 謎底: 昏通婚白雪皚皚雪橇行,鬍子老人把人驚(打一國外節日) —— 謎底: 聖誕節先白後黃冐長須,喜陽耐陰適應強(打一中葯) —— 謎底: 金銀花什麼筆不能寫字? —— 謎底: 試電筆貴賓離席(打一字) —— 謎底: 遺(「離席」意為「走開、離去」)范進中舉(打一四字成語) —— 謎底: 揚眉吐氣增損格(打一字) —— 謎底: 吉落花人獨立 , 微雨燕雙飛,猜一個字 —— 謎底: 倆擀麵棍和(huo)泥(打一明星) —— 謎底: 倪萍幼兒細語(打一報刊名) —— 謎底: 小小說多災多難(打一成語) —— 謎底: 禍不單行弟媳婦(打一英文單詞) —— 謎底: deceive西方一瞥(打一哲學用語) —— 謎底: 客觀是牛從來不耕田,體矮毛密能耐寒,爬冰卧雪善馱運,高原之舟人人贊。(打一動物) —— 謎底: 氂牛
6. 有一部武俠小說裡面有九指神丐和梅蘭竹菊四仕女的,主人公是一個少年,應該是近代的武俠作
血貼亡魂記,主人公甘棠有竹菊四仕女,甘棠手中拿玉簫,是丐幫長老玉眼乞梁尚通的,丐幫幫主叫無憂神丐洪樂天
7. 求一部武俠小說名 以前在收音機聽到
梵凈山莊?我記得戊戟的小說里很常見 是四英 屬於梵凈山莊的第二代了 但具體是哪部書我不清楚,因為 戊戟的小說系列雷同太多,看其中一部 很經典,看多了就有點厭煩
8. 虛竹娶了夢姑後,為啥夢姑就急不可耐的把身邊侍女送給段譽
夢姑是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的人物,夢姑的原名叫李清露,是西夏國的銀川公主。看過《天龍八部》的人都知道夢姑與虛竹有過一段離奇的愛情經歷。天山童姥把夢姑藏在西夏國的冰窖里,然後又把虛竹擄到冰窖與夢姑行男女之事。天山童姥這么做是為了讓虛竹破戒。在冰窖里的三天三夜裡,虛竹和夢姑發生了關系並且產生了感情。
此外,夢姑的婢女曉蕾是知道夢姑與虛竹在冰窖里發生的那些事情的,這些事始終不是什麼光彩的事,尤其是夢姑嫁人後肯定也不希望知情人天天就生活在身邊,這樣會很別扭的。所以這也是夢姑把婢女曉蕾打發走的一個原因。
9. 對金庸印象力的評價!
金庸是一個成功的報業巨子,更是一個成功的武俠小說創作家。將其定義為一代通俗文學大師是恰如其分的。既然稱做通俗文學大師,還是有必要通過他的小說進行一番文學雅俗觀的論辨。
雅與俗,從字面上講,一個是指高雅美好,一個是指平凡通俗。文藝界對此已有廣泛的論爭,這里不做贅述。但是為公眾所認同的是,文學藝術雅和俗之間的界限是相對、模糊的,往往是俗中有雅,雅中有俗。在文學史上,雅與俗還是可以相互轉化。《詩經》中的「雅」是廟堂頌音,當時廣泛流行民間的「國風」藝術成就卻遠遠高於它;王國維《人間詞話》稱「詩庄詞媚曲俗」,在如今,詞曲的藝術魅力也已為眾人所公認;明代小說《三國演義》、《西遊記》等也是在通俗文學的基礎上加工創作而成的經典。
究竟應當如何看待雅與俗?它們的界定帶有時代性、階級性、對象性的特徵。時代性就是指在不同時期可以有著不同的評論;階級性容易理解,是針對觀照主體的階級地位而言;對象性則是指文藝作品接受對象(主要指讀者)的影響因素。我們可以從多個角度來把握,因而也會有多種不同的雅俗理解方式。
第一種:雅指典正的、端莊的、高尚的、擺脫了低級趣味的、追求真理和正義的、引導道德文化水準健康向上的文化品味。而俗則指稱邪僻的、詭橘的、平庸的、低級趣味的、引導社會道德水準下滑的文化品味。在市場經濟浪潮作用下,市面上流行的音像報刊充斥著艷情、黃色、暴力等內容,就屬於後者,可以用俗之又俗的垃圾來形容。
第二種:鄭振鐸《中國俗文學史》在第一章論何謂「俗文學」時說:「『俗文學』就是通俗的文學,就是民間的文學,也就是大眾的文學。換句話說,所謂俗文學就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不為學士大夫所重視,而流行於民間,成為大眾所嗜好、所喜悅的東西。」與之相對應的雅就是流行於士大夫上層文人雅士的貴族文學了。
第三種:雅與俗的另一重區分是以新潮的流行的為雅,而以過時的朴質的為俗。但是,由於文化觀念、審美情趣的不同,流行的時髦華麗往往被認為是俗,古樸自然才是真正的雅。
當然,無論是哪一種標准,都不是絕對嚴密的。以這三種方式來評判金庸的武俠小說,第一種觀點會認為是雅文學,第二種觀點則認為是俗文學,但還不是十分地嚴密,第三種則讓我們一時難以界定,似乎摹擬兩可。其實無論雅俗與否,最重要的是讀者是以什麼樣的態度、什麼樣的雅俗觀來把握文學作品。從另一個意義上講,雅文化與俗文化互有長短,各媲其美,正如花不能只有一種顏色一種姿態,梅蘭菊竹都有它們各自的不可替代的美。當然我們也應看到,一定時代的文化,總是以統治階級的趣味好尚為主導的,所以尚俗或尚雅也表現出不同時代的文化品味。
現當代的通俗文藝中,有的也不免趨新追奇,帶有一定的商業性和娛樂性,有的也摻雜著庸俗低級的不健康成分。金庸小說創作雖然產生在香港商業化環境中,卻沒有舊式武俠小說那種低級趣味和粗俗氣息,反倒有著濃重的文化氣息,簡直可以當作文化小說來讀。其影響更是難以有人能夠企及,首先是持續時間長,《射鵰英雄傳》最初在報紙上連載時,許多人爭相傳閱,報紙發行量一下子增加很多。從那個時候起,可以說港澳地區就出現了「金庸熱」。而且隨著《神鵰俠侶》、《天龍八部》、《笑傲江湖》等作品出現,「金庸熱」還是長期盛行至今不衰。其次是覆蓋地域廣,金庸的讀者遍及全球各地,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小說的流傳。南宋柳永的詞柔腸似水,只要是有水的地方就可以誦讀,然而將之與金庸相比的話,絀境儼然。三是讀者文化跨度很大,上至高官、學者、教授,下至普通民眾,都有不少的金庸迷。在八十年代,根據根據金庸原著拍攝而成的影視作品也曾一度達到萬人空巷的情景。凡此種種,都無可辯駁地說明金庸武俠小說的獨特魅力。
金庸的武俠小說是中國文壇在二十世紀絕對不可忽視的一個文學現象,如果沒有他的小說,二十世紀的中國文壇定將失色許多。1994年8月,由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王一川主編的《20世紀中國文學大師文庫》一書中,金庸排在魯迅,沈從文,巴金之後,列第四位。他還被北大等多所高校聘為客座、兼職教授,受任浙大文學院院長,這此也都無疑肯定了金庸在中國文壇的重要地位和影響。
武俠小說淵源甚遠,先秦兩漢就有零星的記載,司馬遷在《史記》中為刺客專諸、要離、荊柯、聶政立傳,雖沒有後世武俠小說那樣完整的故事情節,卻也在一定角度和層次塑造了生動的刺客形象。到中唐之後,武俠小說同其它小說一樣發展得更為成熟,游俠之風的盛行刺激了一批描寫豪俠義士的傳奇作品的涌現,如《紅線》、《聶隱娘》、《昆侖奴》都是較有代表性的,晚唐時期杜光庭所作的《虯髯客傳》也頗有影響。這些傳奇作品與前代相比思想主題更為鮮明,藝術手段也更為精湛,已經運用較為純熟的手法來描寫揭示人物的心理特點和性格特徵。施耐庵的《水滸傳》則可以認為是中國武俠小說史的一座顛峰,成功地塑造了一批超群絕常的英雄義士。近代鴛鴦蝴蝶派的武俠小說是該類小說創作的又一高潮,盡管其所表達的思想主題與藝術成就難以有較高的成長和飛躍,但也不乏佳作可雲。
游俠劍客大都脫離政治,以江湖武林為自己的生活環境,尋求的是武林中的價值體現與人格尊重,對社會發展的作用是比較微渺的。或許是出於這個原因,從古自今,他們就沒有很高的社會和政治經濟地位。韓非子將之與儒者、縱橫家、患御者、商工之民斥為「五蠹」,是對國家有害的人,還把消除五蠹的必要性提到了亡國與否的高度,「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不養耿介之士,則海內雖有破亡之國,削滅之朝,亦勿怪矣」。
新中國之後對於武俠小說的接受,港澳台及東南亞華人區還是比較早的,大陸地區對於武俠小說的大規模接受還主要始於八十年代。金庸留給讀者的印象是深刻的,人們對他的評論也是紛繁各異,毀譽參半,褒貶兼具。對於同一個人物所給出的評價能有著迥然不同的說法,無論在哪一個領域都是少有的。對於金庸的種種評論,甚至還出現過多次的論爭。
站在反面的,茅盾認為武俠小說是「封建的小市民文藝」,孫犁認為武俠小說「是一種倒退,使人感到迷惑的現象。這種小說,重新宣揚我們民族那些封建的、不科學的、甚至愚昧的東西,重彈這些老調,迎合國內外低級趣味和好奇之心,這在晚清、民初,稍有民族自尊心的作者,也是不肯乾的,要遭到嚴正指摘的。但目前,卻有一些人醉心於此。司馬遷所寫的游俠,都是豐滿的血肉,社會的人物,都不像武俠小說里所寫的,那樣淺薄、庸俗、甚至可厭。」 鄢烈山說「我的理智和學養頑固地拒斥金庸(以及梁羽生古龍之輩),一向無惑又無慚。有幾位欣賞新武俠小說的文友曾極力向我推薦金庸梁羽生,我也曾懷著『一物不知,君子所恥』 的心理借來《鹿鼎記》、《射鵰英雄傳》,最終卻只是幫兒子跑了一趟腿。我固執地認為,武俠先天就是一種頭足倒置的怪物,無論什麼文學天才用生花妙筆把一個用頭走路的英雄或聖人寫得活靈活現,我都根本無法接受」,「從歷史認知的角度講,武俠對於中國社會的發展無足輕重。」「從價值取向的角度講,無論把武俠的武德描繪得多麼超凡入聖,總改變不了他們『以武犯禁』的反社會本質。魯迅在《流氓的變遷》中,把流氓的祖宗追溯到武俠,這是很有道理的。流氓即蔑視社會公德和社會規范的反社會分子;武俠迷信的是個人或團伙的武功,鄙棄的也是社會的秩序和運作程序。在追求法治和社會正義的現代社會里,這絕對不是一種應該繼承的『優秀傳統文化』」 ,「從文化娛樂的角度講,同樣是消遣性的東西,武俠小說 比起《福爾摩斯探案集》等偵探小說來,也要低一個檔次。看偵探小說是一種啟人 心智的游戲,而武俠小說呢,從根本上說有如鴉片,使人在興奮中滑向孱弱。」 也有相當多的名家對於金庸及武俠小說是持肯定態度的。老舍《我怎樣寫短篇小說》中談到《斷魂槍》時說:「它本是我所要寫的『二拳師』中的一小塊。『二拳師』是個——假如能寫出來——武俠小說。我久想寫它,可是誰知道寫出來是什麼樣呢?」武俠小說雖沒有寫成,但《斷魂槍》特有的那股剛烈而又悲涼之氣,依然分外感人。老舍的長篇小說中,經常活躍著一兩個俠客的影子,如《老張的哲學》中的孫守備,《趙子曰》中的李景純,連《貓城記》中還有個勇於獻身的大鷹,他們在危難關頭仗義行事,扶貧救急,發揮著獨特的作用。直到1947年,老舍在美國紐約還寫三幕四場話劇《五虎斷魂槍》,其中突出贊美了王大成、宋民良為代表的豪俠之氣。章培恆認為「金著武俠小說比起《李自成》來,具有想像奇特,結構緊湊、富於幽默感等特點。」 馮其庸更是大為贊賞金庸小說,認為他的小說非常具有創造性的,並且「在古往今來的小說結構上,金庸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金庸是當代第一流的大小說家,他的出現,是中國小說史上的奇峰突起,他的作品,將永遠是我們民族的一份精神財富!於消遣之中給人以某種有益的啟示,因而不失為上乘之作。」就連英國漢學家、前紐西蘭大學中文系主任約翰·明福德都把金庸作為20世紀中國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值得也有必要向西方和世界推薦;而且,我相信金庸對於世界文學的意義,絕不會因是武俠小說這一樣式而有絲毫減弱。……我確信這些作品當屬世界精心創作的文學之列,它們完全可以同司各特、大仲馬、史蒂文森以及其它名作家的佳作並列。」
無論毀譽,金庸小說受到上至高官名士下到販夫走卒所歡迎,這是不可否認的。現在我們再簡單地說說他的小說中較為顯著的幾個特色。首先是大多數作品都有明確的年代,並且以歷史事實為故事創作的大環境和大背景來展開,這與古龍小說無朝無代相比確實有所不同,如《射鵰英雄傳》主要講述的是宋代靖康之亂後的江湖俠士的俠行義舉,通過郭靖、楊康兩人展開故事。《天龍八部》則寫的是北宋末年,中國版圖內宋、遼、西夏、大理、吐蕃五個政權背景下,喬峰、虛竹、段譽三位主角的不同遭遇。不僅如此,金庸還對歷史上的真實人物進行藝術再加工,《射鵰英雄傳》中的王重陽、全真七子,《倚天屠龍記》中的張三豐都是在史書上確有其人有跡可尋。傳統的武俠小說主要以情節取勝,往往不重視人物描寫,而金庸則注重寫人性,表現人物的精神世界。同樣是女俠,黃蓉、小龍女、任盈盈、殷素素,各有其性;同樣練就「降龍十八掌」,北丐洪七、郭靖、喬峰的性格和命運各不相同;同樣是反面人物,慕蓉復、段延慶、左冷禪、岳不群各有惡行。與此同時,金庸還寫出了夏雪宜、林平之、向問天、謝遜等亦正亦邪、富有深度的人物形象。
作為武俠小說,金庸在武功描寫、命名方面可謂是煞費苦心。其筆下所描與的武功大都有著動聽美妙的名稱,並且在武功中凸現人格,使武功成為人物性格的外化形式。降龍十八掌各招招式命名來源於《易經》之中,如亢龍有悔、飛龍在天、見龍在田、神龍擺尾等,都是《易經》中的卦名,「亢龍有悔」原本是指上升中的龍到了一定高度只能轉而向下,表達的是物極必反的道理。北冥神功取自莊子《逍遙游》一篇,它是逍遙派的武功,以積蓄內力為第一要義。內力既厚,天下武功無不為我所用,猶如北冥,大舟小舟無不載,大魚小魚無不容。「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能夠容納幾千里的大魚必定是非常廣闊的海洋,因而北冥神功正是寓含了廣大恢宏之意,也體現了神功的威力。姑蘇慕蓉的絕技「斗轉心移」的巧妙之處在於借力打力,「以彼之道,還治彼身」是其哲學含義所在。「凌波微步」典出於《洛神賦》中:「凌波微步,羅襪生塵……轉昐流精,光潤玉顏。含辭未吐,氣若幽蘭。華容婀娜,令我忘餐。」武功命名如此,人物命名亦然。《天龍八部》中李秋水、李滄海、巫行雲三人取名來自於元稹的詩作《離思》:「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金庸加以改造利用,恰如其分地說明三個人物的命運和性格特徵。
武功與琴棋書畫融為一體是金庸小說另外一個突出的特徵。在他的作品中,有數十次描寫到琴棋書畫與武功的融合。東邪黃葯師琴棋書畫、醫卜兵陣無所不通,他創的《碧海潮生曲》模擬大海浩瀚,遠處潮水緩緩推進,漸近漸快,波濤洶涌,極盡變幻之能事。但這曲子之中又暗含極厲害的內功。在郭靖與歐陽克競技接受東邪考驗之時,郭靖就因感應較淡險勝歐陽克。《笑傲江湖》中劉正風與曲洋臨死之前,兩人琴簫合奏了《笑傲江湖曲》,兩人心神相通,肝膽相照,慷慨悲歌,是伯牙子期的第二個版本。金庸酷愛圍棋,人所共知。在小說中也有許多的圍棋高手,黃葯師、無崖子、木桑道人、黃眉僧、段延慶、黑白子。金庸小說寫圍棋對弈有兩處極為精彩,一處是虛竹破解蘇星河的玲瓏棋局,一處是向問天和黑白子擺棋時,用前人的《嘔血譜》引誘黑白子。
金庸小說中以書法為武功,當數張三豐所創的一路「武林至尊,寶刀屠龍」境界最高。《倚天屠龍記》中對這路書法從由來到實戰,講解得十分清楚。張三豐文武全才,不僅武學上是一代宗師,其文才書法也有很深的造詣。「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倚天不出,誰與爭鋒?」這24個字中,不僅包含一套上好的書法,更包含了一套極高明的劍法。他的徒弟「鐵劃銀鉤」張翠山經過一番波折之後,深得此書法精髓。在與謝遜比武之中,他更是將此書法發揮得淋漓盡致。說到書法,金庸小說中還提到了褚遂良《房玄齡碑》、張旭《自言貼》、王羲之《喪亂貼》,還有宋徽宗的瘦金體書法,由此可見,金庸對於書法也如圍棋一樣頗有研究。繪畫方面的描寫與前三者相比較少,較為突出的主要有黃葯師、無崖子與江南四友中的丹青生。
金庸小說並不是十全十美的,也有武俠小說共有的模式化通病。情節安排方面固然有其獨特之處,但也有相當的缺陷可以指出。不過無論如何,這些不足與小說藝術成就相比,可謂是九牛之一毛,可以忽略不計的。他的作品以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哲學意蘊響徹武俠小說界。他創造出的成就就像是武俠小說史上的又一座高峰,突破傳統而在短暫的時期又難以有人能夠企及,把金庸尊為當代「武林」的壇主也絕不為過。不僅如此,金庸武俠小說還上升為一種文化象徵,成為這一類文學創作的典範與標榜。
10. 咨詢一部漫畫 90年代的 就記得里邊有個 梅蘭菊竹的四大護法 是主人公的 長輩 謝謝了
哪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