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說中人物的作用
1.肖像描寫。肖像描寫是指用精確、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人物外形各個方面的特點,成功的肖像描寫不僅能夠使人物凸現在讀者眼前,而且可以表現人物的身份、地位、經歷、遭遇,從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徵。如魯迅的小說《故鄉》中二十年後的閏土肖像描寫:「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變得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也像他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他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著;......那手也不是我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這里的肖像描寫使讀者感受到舊中國廣大農民所經受的飢荒、苛稅、兵、匪、官、紳的種種重壓,感受到他們身心所忍受的無限的痛苦與摧殘。 2.行動描寫和語言描寫。行動描寫與語言描寫是通過對人物的動作和對話的具體來表現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徵的描寫方式。動作描寫給讀者鮮明的視覺印象使人物形象具體、可感知、生動化;語言描寫則易表現行動所不易顯示的細微情感、態度等。總而言之,行動和語言兩種形式密切配合,相得益彰。如《孔乙己》通過個性化的語言描寫,揭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課文多次描寫他滿口「之乎者也」,反映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孔乙己用「四書」「五經」中的所謂「聖言」為自己辯解,連偷書也說成「竊書不能算偷」。這些性格化的語言極能表現人物鮮明的個性。如《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一文里,店小二阻攔魯達時,是這樣描寫魯達的:「魯達大怒,揸開五指,去那小二臉上只一拳,打得那店小二口中吐水,再一拳,打落兩個當門牙齒。」一個「揸」字,把人物怒不可遏,義憤填膺的形象刻畫得微妙微肖,充分表現了魯達愛打抱不平、濟危扶貧的性格特徵。 3.心理描寫。小說家在刻畫人物的時候,用心理描寫來揭示人物在特定環境中的內心活動的。人物的語言和動作其實是內心世界的反映和外露,要准確而深刻地刻畫人物,塑造形象就要把人物的外部形態與內心世界有機地統一起來。例如《最後一課》寫小弗郎士上習字課時 ,「屋頂上鴿子咕咕咕地低聲叫著,我心理想:『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 ?』」這就很符合小孩子的心理特點 ,只有小孩子才能在侵略者強迫他們放棄學習祖國語言的權利時 ,由鴿子叫聯想到侵略者的罪惡 ,從而表達了孩子們對侵略者的強烈憎惡和對祖國的無比熱愛之情。 4.細節描寫。細節描寫是指人物、環境、物件等方面所作的具體而細致的描寫,其特徵是細微之處見精神。如《變色龍》中脫大衣穿大衣的細節描寫,就暗示人物具有變色龍的特色,揭示了人物見風使舵,欺下媚上的典型性格;外表的變化同卑鄙的心理相映稱。足見作者匠心獨運
『貳』 在高考語文小說閱讀中將人物的姓名用人物的職業來代替有什麼作用
補充說明該人物在其領悟有較為顯著的貢獻或是較為專業,如發明青蒿素的屠呦呦女士和著名翻譯家楊絳女士都被親切地稱為"先生"。
『叄』 主要人物形象在小說中的作用
主人公是一篇小說的中心,整本書都是圍繞其展開,帶動劇情的發展,是一本書的靈魂所在.
『肆』 語文:文章中用的各種人稱的好處
答案:運用第一人稱敘述親切自然,能自由的表達思想感情,給讀者生動真實之感。
第二人稱能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便於情感交流。
第三人稱能比較直觀的展現豐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反映現實比較靈活自由。
拓展資料:1.漢語人稱
第一人稱:我、我們。
第二人稱:你、你們。
第三人稱:除「我,我們,你,你們」的其他主語。
2.英語人稱
英語中的人稱有:第一人稱——we(us)、I(me)(人稱代詞)my(物主代詞)
第二人稱——you(人稱代詞)your(物主代詞)
第三人稱——it、he、she、人名(如chen)his+名詞、her+名詞、人名+』s(如chen』s) [1] +名詞
『伍』 初中語文:記敘文閱讀中人物形象的作用。這種題目應該從哪些角度來答大神們來幫幫忙,謝謝!
望採納:
一、先要明確人物形象的基本要點。人物形象包括:人物的思想特徵、人物的性格特徵、人物的精神風貌、人物形象的社會或時代意義。分析人物形象時應當結合以上幾方面盡可能全面地去分析,並按照一定的順序組織語言,這樣才能全面,避免因遺漏而失分。
人物形象應該是人物思想性格與其身份地位的綜合。人物思想性格的分析為人物形象的分析奠定了深厚的基礎,就如同要造一幢樓房,結構上的大多數建材都已具備,就只等著將這些材料組合在一起了。從表達上而言,人物形象用如下的方式概括:××是一個(人物性格)的(人物身份地位、性質、評價等)形象。
二、通過具體的人物描寫方法分析人物特點
語文試題中出現的「人物思想性格概括」題,實際上是考查學生閱讀寫人記敘文時對刻畫人物的各種方式的掌握及其作用的理解。閱讀寫人為主的記敘文,首先要粗略地將文章從頭到尾看一遍,看作者寫了一個什麼樣的人物,然後再細細地閱讀,看作者是如何寫的。看肖像描寫,要抓住最能表現人物思想性格的內容:看語言描寫要抓住個性鮮明的、能凸現其思想品質的;看細節描寫要抓住那些過目不忘,對人物性格的刻畫起到顯示本質特徵作用的。我們做題時,只要抓住具體的人物描寫方法,就可以很快地提煉出人物形象的特點。
三、通過側面描寫分析人物形象。
側面描寫,概括地說就是通過其他人物的言行,間接寫人物。如用有關人物的對話,心理活動,事件敘述等烘托所要描寫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徵。因此,抓住側面描寫也能分析人物形象。
四、通過環境、情節分析人物形象
在以寫人為主的記敘文中,環境與情節是為塑造人物服務的。自然環境描寫除了推動情節發展這一作用之外,其他作用都是圍繞人物展開的,它們包括:烘託人物心理活動,烘托氣氛,烘託人物的思想性格。故事情節在塑造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需要我們從整體上去把握,簡而言之,就是我們要看清通過事件的發生與發展過程,表現了人物怎樣的特點。
五、要抓住關鍵的抒情議論句去體會人物形象。
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往往有一些議論和抒情的語句,這些語句一般都是作者對人物的分析和感悟,抓住這些關鍵語句,結合文章對人物的刻畫,進行分析歸納,就能准確把握人物形象。
『陸』 語文閱讀理解中某個人物形象的作用
建議您復參制閱「網路文庫」:http://wenku..com/view/44d320fff705cc1755270907.html
『柒』 小說中人物描寫的作用
小說中人物描寫的作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實、生動、豐滿,增強故事帶給讀版者的真實感、代入權感。
在一些小說中,人物的一舉一動、一笑一顰,往往從次要人物的眼睛裡看出來;對人物的感受、評論,往往從次要人物的嘴裡說出來。通過次要人物的見聞,把故事相關的情節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動情節發展。他們的出現主要擔當特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敘事功用。
很多小說會出現群眾場面,這些場面中的群眾,大多是不重要的次要人物。正是這些次要人物的出現為主要人物的活動提供了具體環境,起到了渲染氣氛、奠定感情色彩基調的作用。
(7)語文試卷中人物在小說中的作用擴展閱讀:
小說作為四大文學體裁之一,其創作中的環境描寫主要分為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不同的環境描繪對人物形象的塑造有著不同的作用。很多小說中對社會環境以及自然環境的描繪都讓人印象深刻。
舉個例子來說,嚴歌苓的小說《陸犯焉識》中對於社會環境的描繪就讓人印象深刻,小說的整體環境是處於上個世紀50年代和70年代,主人公在不同年代的心理變化就通過這樣一個大環境來表現。
如果沒有當時的一個大環境的描繪,對大環境里的所有具體的事與物的描繪,就不能從側面很好的襯托表現出主人公的人生遭遇及其人生價值觀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