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祝福》人物分析
1.魯四老爺
魯四老爺「是一個講理學的老監生」,是封建思想的堅決捍衛者,他思想僵化,反對社會的一切變化。他向「我」大罵康有為,康有為主張變法,但是他維護帝制。當時已經是共和時代了,他還停留在封建時代。對於祥林嫂,他開始只是「討厭她是一個寡婦」,感到不吉利罷了,但還能容忍。後來祥林嫂再嫁回來,女人再嫁,這在封建理學的倫理觀念上,是女人最大的罪惡,魯四老爺就不能容忍了,害怕玷污了祖先。正因為他對祥林嫂的這種歧視,才徹底毀滅了她生存的信心。最後祥林嫂被掃地出門,窮困而死,他還要罵一聲「謬種」。
2.柳媽
柳媽是「善女人」,「吃素,不殺生」,與人為善。但是她對待祥林嫂,卻沒有同情心。柳媽對祥林嫂的再嫁非常反對,認為祥林嫂「索性撞一個死,就好了」。對動物「不殺生」,卻主張祥林嫂「撞死」,不是自相矛盾嗎?然後又把和祥林嫂的談話傳播出去,供大家談笑。她算是無聊冷漠的人中的一員。柳媽還一臉「詭秘」拿地獄來嚇唬祥林嫂,當她看到祥林嫂臉上「顯出恐怖的神色來」時,也許像那些「老女人」一樣,心裡很滿足。
3.魯四嬸
魯四嬸是「大戶人家的太太」,頭一次留祥林嫂是看她能幹,祥林嫂被婆家綁架走以後,她害怕給自己家惹麻煩。之後她惦念祥林嫂不是因為關心她的命運,而是自己的傭人都沒有祥林嫂那樣可心。以後祥林嫂再來,她「起初還躊躕」,後來倒是真心憐憫祥林嫂,留下她。但是祥林嫂不像過去那樣靈活能幹了,四嬸開始「不滿」,進而「警告」,最後把祥林嫂趕出家門。可以說,四嬸只是把祥林嫂當成一件工具罷了,沒有把她當人來看。
補充:在《祝福》中,主人公祥林嫂具有一種中國封建傳統婦女的性格。在當時,統治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禮教已經深深紮根於人們的心中,婦女的地位是相當低的,對於一個寡婦,這種鄙視就更加強烈了,就連和她地位相當的柳媽也這樣。然而,祥林嫂也就有反抗性,曾經試圖反抗,但沒有成功。從文中的肖像描寫可以發現,,祥林嫂雖然在反抗,但它是迷茫的,不知道是什麼在摧殘自己,更不知道要反抗什麼,這加快了她的死亡.祥林嫂先從「但臉頰還是紅的」到「只是臉頰上消失了血色」再到「臉色同時變得灰黑」。
祥林嫂的形象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主要代表了封建禮教壓迫下的中國女性,這也使得祥林嫂的悲劇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本文情節發展的必然趨勢。
⑵ 魯迅《祝福》:小說主要塑造了哪些主要人物
魯迅祝福里邊主要塑造的人物形象就是祥林嫂。他寫了祥林嫂悲苦的人生,給了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⑶ 魯迅的《祝福》中「我」的性格,形象
在《祝福》中,作者為什麼選擇「我」棗一個遠離故鄉的知識分子作為敘述人,而不用其他人,如魯四老爺、四嬸、沖茶的短工或是柳媽呢?因為作者對故事裡的其他人物,即使是生活在祥林嫂周圍、對她異常熟悉的人都持以不信任態度,即不能把敘述的任務交給他們。「不信任,不一定是不尊重,而是認為他們沒有可能或沒有能力把身邊發生的事情依照作者需要的方式敘述出來。」①在魯鎮,沒有人真正關心祥林嫂的不幸:而祥林嫂,一個禮教道德的犧牲品,長期的封建壓迫和禁錮,折磨得她像一個木偶,根本沒有能力訴說自己的不幸和痛苦。這些冷酷、麻木、愚鈍的靈魂,感受不到人情的冷漠、世態的炎涼和社會的黑暗,也把握不了自己的命運,他們註定擔當不起故事敘述人的角色。所以,作者只能把敘述的任務交給「我」棗一個熟悉故鄉卻遠離了魯鎮傳統社會、具有新思想的知識分子,只有「我」能夠站在更高的視點上,以「智識者」的理性精神來認識和思索祥林嫂悲劇的實質及其社會意義。不僅如此,「我」站在這個遠距離的視點上,還以悲憫的眼光注視著作品裡的所有人物和發生的所有事件,把魯鎮社會這個祥林嫂悲劇的罪魁禍首毫無保留地呈現出來:祥林嫂的不幸在魯鎮引不起真正的理解與同情,這種表面上的麻木、混飩,顯示了魯鎮人們人性的殘忍。「我」在這里的作用就是:不但成為魯鎮社會與小說人物活動的攝像機,而且實現了對祥林嫂悲劇命運的遠距離觀照。
⑷ 魯迅的《祝福》中「我」的性格,形象是什麼
「我」並不是魯迅,而是魯迅虛構的一個具有進步思想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形象。「我」有反封建的思想傾向,憎惡魯四老爺,同情祥林嫂,但又軟弱無能,無力給祥林嫂以幫助。在結構上,「我」起著線索作用,是祥林嫂悲劇的見證人。
所以,作者只能把敘述的任務交給我,一個熟悉故鄉卻遠離了魯鎮傳統社會、具有新思想的知識分子,只有「我」能夠站在更高的視點上,以「智識者」的理性精神來認識和思索祥林嫂悲劇的實質及其社會意義。
不僅如此,「我」站在這個遠距離的視點上,還以悲憫的眼光注視著作品裡的所有人物和發生的所有事件。「我」在這里的作用就是:不但成為魯鎮社會與小說人物活動的攝像機,而且實現了對祥林嫂悲劇命運的遠距離觀照。
⑸ 《祝福》 人物形象、意義、藝術特色(簡便一點)
一、人物形象:
1.祥林嫂
祥林嫂是舊中國勞動婦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勞善良,朴實頑強,但在封建禮教和封建思想占統治地位的舊社會,她被踐踏、被迫害、被摧殘,以至被舊社會所吞噬。封建禮教對她的種種迫害,她曾不斷地掙扎與反抗,但並不是為了自由而反抗,而是為了順從封建禮教而反抗,祥林嫂從始至終都選擇了對封建禮教的屈服,最後還是被社會壓垮了。祥林嫂的悲劇深刻揭示了舊社會封建禮教對勞動婦女的摧殘和迫害,控訴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
2.魯四老爺
魯四老爺是地主階級知識分子的典型。他迂腐,保守,頑固,堅決捍衛封建思想,反對一切改革和革命,尊崇理學和孔孟之道,自覺維護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他自私偽善,冷酷無情,在精神上迫害祥林嫂,才讓她生存信心徹底毀滅,是導致祥林嫂慘死的主要人物。
3.祥林嫂的婆婆
祥林嫂的婆婆是一個精明強干、有心計的女人,也是封建社會中自私自利的典型形象。她拿走了祥林嫂的工錢,把祥林嫂當成工具,並且不顧祥林嫂的反對,就把她嫁到偏僻的村莊來獲取高額的彩禮錢。同時她也精明能幹,面對魯四爺的時候從容應對。
4.柳媽
柳媽是個吃齋念佛的善女人,受封建迷信思想毒害很深,既同情祥林嫂,又把她視為不貞的人加以奚落。出於善意,她想給祥林嫂尋求解脫的葯方,結果反而給祥林嫂造成難以支持的重壓,把祥林嫂推向更悲慘的深淵之中。柳媽自身的被害與她不經意的害人,從另一角度揭露了封建禮教的罪惡。
5.「我」
「我」並不是魯迅,而是魯迅虛構的一個具有進步思想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形象。「我」有反封建的思想傾向,憎惡魯四老爺,同情祥林嫂,但又軟弱無能,無力給祥林嫂以幫助。在結構上,「我」起著線索作用,是祥林嫂悲劇的見證人。
6.四嬸
四嬸只是看祥林嫂能幹,把她當工具一樣使用,並沒有把她當人看。
7.夫家的堂伯
祥林嫂第一個丈夫的堂哥,封建勢力的幫凶,幫助祥林嫂的婆婆捉走祥林嫂
8. 大伯
賀老六的哥哥,在賀老六和阿毛死後收走屋子。
二、意義:
此文在如泣如訴的血淚中控訴。對舊社會勞動人民的苦難,特別是對封建禮教,給予了強烈的鞭撻。通過描寫祥林嫂悲劇的一生,表現作者對受壓迫婦女的同情,對封建思想封建禮教的無情揭露。也更闡述了像文中的「我」一樣的啟蒙知識分子,對社會的這一現狀的無動於衷而不知所措。這篇小說更深刻有力地反映出當時人們的自私自利以及世態炎涼。
三、藝術特色:
首先是典型性,祥林嫂本來是一個善良勤勞的農婦,受到神權、君權、夫權的壓迫和社會輿論的壓力迫害致死,其遭遇之慘痛和典型都是舊社會女性的縮影。反映了祥林嫂就反映了舊社會的女性。
其次是環境,作者借「祝福」這個一年中最重要、本該最溫馨的時間點來寫祥林嫂的死去,祝福的希望和新年的熱鬧更能反襯祥林嫂命運的悲慘和人世的悲涼。
再次,簡潔有力的語言是魯迅一貫追求,這篇文章也不例外。
⑹ 魯迅的祝福祥林嫂的人物性格
祥林嫂為魯迅小說《祝福》中的女性形象。她具有勤勞、善良、質朴的品質,處於社會下層,對封建制度對她的迫害進行了一定的反抗,其形象的典型意義揭示了封建制度對婦女的經濟壓迫和精神摧殘。
⑺ 《祝福》中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祥林嫂是舊中國農村勞動婦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勞、善良、質朴、頑強,但在舊社會她不但不能爭得一個做人的起碼權利,反而成為一個被踐踏、遭迫害、受鄙視而終甚至於被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所吞噬的人物。
對於封建禮教橫加給她的種種迫害與摧殘,她進行過不間斷的掙扎與抗爭:在被虐待、被迫再嫁時,她掙扎她抗爭;面對人們的嘲弄、侮辱與傷害,她給以無言的抗議;對靈魂的有無,她表現了懷疑。這一切都表明,她是一個很頑強而不容易被摧垮的人,但是在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的雙重打擊和人們的風刀霜劍中,她不但連起碼的做人的資格都沒有爭到,反而被吞噬被毀滅了。祥林嫂的掙扎與抗爭,完全是出於自發的,而且本身就帶有濃厚的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色彩。為了反對再嫁,她進行了「出格」的反抗,是為了保持自己的「貞節」;為了贖「罪」,她去土地廟里捐了門檻。她是在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的泥沼中進行掙扎進行反抗的。這決定了她不僅逃不出造成她人生悲劇的苦海,而且最終只能走向死亡的深淵。從某種意義上說,祥林嫂的反抗本身就帶有濃厚的悲劇性。她臨終時對「靈魂」的懷疑,包含著反抗命運的意義,她希望死後能見到兒子,這是對命運的反抗;她又希望沒有地獄,死後不被鋸成兩半,這也是對命運的反抗。不過,她對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並沒有明確的認識,她也不知道造成自己人生悲劇的真正原因,她當然也更不懂得,要改變自己的人生命運,只能推翻這造成人們人生悲劇的萬惡的封建制度。
⑻ 祝福 人物性格
(一)祥林嫂:
生活在舊中國的勤勞、善良、堅強的勞動婦女的形象,同時又是一個被踐踏、被愚弄、被委棄的典型。
(二)魯四老爺
魯四老爺是剝削人民的地主階級的代表人物,是封建禮教的頑固維護者,是迫害祥林嫂的元兇。
(三)「我」
「我」是一個具有進步思想的小資產階級的知識分子形象。祥林嫂的一生悲慘遭遇,正是通過「我」的所見所聞來展現的。因此,「我」既充當小說中的線索,又是整個故事的見證者。
(四)柳媽
柳媽是個深受封建禮教和迷信毒害的小市民。她同祥林嫂一樣也是一個受壓迫的勞動婦女。她是一個「善女人」,她講陰司故事給祥林嫂聽,完全出於善意,從主觀上講,她想幫助祥林嫂找到「贖罪」的辦法,救祥林嫂出苦海,這是她作為女性善良的一面。但是,由於她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禮教的毒害極深,她把地獄、天堂、靈魂之類的邪說和「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理學信條,當作挽救祥林嫂的靈丹妙葯,從而給祥林嫂造成無法支撐的精神負擔,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淵。
(五)衛老婆子
衛老婆子是一位利慾熏心、毫無人情味、虛偽狡黠的中人形象。她以介紹人打工為職業,從中謀利。即使對祥林嫂這樣一個善良、安分耐勞、命運悲慘的人,也把她當作自己謀取金錢的工具,即使對魯四老爺這樣有錢有勢的大戶人家,她為了拿到祥林嫂婆婆的一點施捨,也敢於欺騙,合夥將祥林嫂劫走,她認為祥林嫂被賣給賀老六是「交了好運」。
(六)四嬸
四嬸是一位備受歧視而又剝削、歧視別人的女性形象。她作為魯鎮大戶人家的女主人,沾了富人家的光,又有一種自得其樂的優越感。她第一次僱用祥林嫂還有她一點虛假的同情心的話,第二次僱用祥林嫂連一點同情心也沒有了
(七)祥林嫂的婆婆
祥林嫂的婆婆由於婆婆要把她嫁到深山野林里去和大伯收屋使她不能生活下去,如果不是這種人身的迫害和生活的威脅,祥林嫂或許不致得到這么悲慘的結局。
⑼ 《祝福》人物介紹
《祝福》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小說的中心思想主要是通過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塑造來揭示的。
1.祥林嫂:
生活在舊中國的勤勞、善良、堅強的勞動婦女的形象,同時又是一個被踐踏、被愚弄、被委棄的典型。
祥林嫂沒有姓氏,比丈夫大十歲(封建宗法制度的犧牲品)。她在魯四老爺家擔負著沉重的勞役:「掃塵、洗地、殺雞、宰鵝,徹夜的煮福禮,全是一人擔當,竟沒有添短工,「反而滿足」「口角邊漸漸的有了笑影,臉也白胖了」。這與她剛逃出村來時的青黃臉色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並反襯她在喪夫之後,在婆婆家難以忍受的待遇,暗中寫出了她出逃的原因。希望憑借勞動換取起碼的生活,尋求一條掙紮下去的活路。鮮明地揭示她勤勞、淳樸、堅韌的性格,以及在生活道路上的掙扎。後來,她又被當作賺錢的貨物賣到深山野坳里(賀老六家),由於受「寡婦守節」這種封建倫理觀念的影響,而且不知道今後過的會是怎樣的生活,因此,毅然在香案上撞破了自己的額頭,來表示不屈服於命運的安排。
祥林嫂第二次來到魯鎮幫工,四嬸對她不滿,魯四老爺更嫌她是一個「傷風敗俗」的女人,這使她感到痛苦與迷惑。她不時地向人們訴說著自己不幸的遭遇,甚至把積存的工錢到土地廟捐了門檻,認為以此可以贖免「罪孽」,可是,四嬸仍舊不讓她在祭祀時沾手。就這樣,她最後的一星半點的希望也破滅了,從此,她全然陷入絕境。
祥林嫂臨死向「我」提出三個問題,是對靈魂的有無表示懷疑。她希望人死後有靈魂,因為她想看見自己的兒子;她怕人死後有靈魂,因為她害怕在陰間被鋸成兩半。這種疑慮是她對自己命運的疑惑,這種疑惑、這種無可解脫的矛盾,使她在臨死前受到了極大的精神折磨,最後悲慘地死去。
《祝福》通過「嫁而守寡,寡而再嫁,嫁而再寡」這三個特定情節成功地塑造了祥林嫂這個典型的悲劇形象。從她一生的悲慘遭遇中,可以清楚看到:封建制度正是用政權、族權、神權、夫權這四條無形的繩索把祥林嫂活活勒死的;族權強迫她改嫁,夫權剝奪她做人的資格,神權摧毀她的心靈,政權是這一切罪惡活動的總後台。
祥林嫂的遭遇,正是舊中國千百萬勞動婦女悲慘遭遇的鮮明寫照,作者正是通過對這一典型人物的塑造,對吃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進行深刻揭露和有力抨擊的。
2.魯四老爺
魯四老爺是剝削人民的地主階級的代表人物,是封建禮教的頑固維護者,是迫害祥林嫂的元兇。作者先交代他是一個講理學的老監生,他大罵新黨。罵祥林嫂是個「謬種」,這說明他是封建禮教的衛道士;接著,寫他書房裡的陳設,勾勒出他道貌岸然的偽善面孔。其實,他的這種偽裝,已在憎惡、詛咒、迫害祥林嫂的同時,自己剝得乾乾凈凈了,暴露出極端兇殘、冷酷、自私的本質。這樣前後對照,互相映襯,不僅深刻地揭示了魯四老爺這類人物的主要特徵,而且收到了極好的諷刺效果。
3.「我」
「我」是一個具有進步思想的小資產階級的知識分子形象。祥林嫂的一生悲慘遭遇,正是通過「我」的所見所聞來展現的。因此,「我」既充當小說中的線索,又是整個故事的見證者。作者通過「我」的所見所聞來結構文字,展開情節,增強故事的真實感;通過「我」的所感,來抒發感情,發表議論,以增強作品的感染力,深化中心思想。
「我」憎惡魯四老爺,有鮮明的反封建的思想傾向。「我」同情祥林嫂,但對她臨死提出的問題只作了含糊的回答,是為了不增加末路人的苦惱。「我」的這種回答方式,自然有其善良的一面,但同時顯出了「我」的無能為力。
⑽ 《祝福》這篇小說塑造的典型藝術人物形象是誰有什麼樣的情節安排並有什麼典
祝福這篇小說里塑造的典型人物應該是祥林嫂,情節安排能夠反映出祥林嫂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