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說大全 > 羞恥模式教學小說txt

羞恥模式教學小說txt

發布時間:2021-08-25 13:04:44

『壹』 小學教育學考試重點

小學教育學考試重點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學概述
1、 識記教育心理學的定義與發展歷程
(1) 教育心理學:是一門研究學校情境中學與教的節本心理規律的科學。
(2) 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歷程
A. 初創時期【20世紀20年代以前】
1903年 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出版《教學心理學》
B. 發展時期【20世紀20年代-50年代末】
20年代以後,吸取了兒童心理學和心理測驗方面的成果
30年代,學科心理學也成了教學心理學的組成部分
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論廣為流傳,有關兒童個性和社會適應及生理衛生問題也進入了教學心理學領域
50年代,程序教學和教學機器的興起,同時資訊理論的思想也為許多心理學家所接受
C. 成熟時期【20世紀60年代-70年代末】
60年代初,布魯納發起課程改革運動,重視探討教學過程和學生心理,重視教材、教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進。
人本主義思潮也前期李一場教育改革運動。
重視研究教學中的社會心理因素
D. 完善時期【20世紀80年代以後】
皮亞傑、維果斯基理論的傳播
1994年布魯納總結教學心理學發展的成果:a. 主動性研究
b. 反思性研究
c. 合作性研究
d. 社會文化研究
2、 理解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內容及其基本作用
(1) 教學心理學的研究內容
A. 學習與教學的要素 【5要素】
a. 學生
b. 教師
c. 教學內容
d. 教學媒體
e. 教學環境
B. 學習與教學的過程 【3過程】
a. 學習過程
b. 教學過程
c. 評價/反思過程

(2) 教育心理學的基本作用
A. 幫助教師准確地了解問題
B. 為是教學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
C. 幫助教師預測並干預學生
D. 幫助教師結合實際教學進行研究

第二章 中學生的心理發展與教育
1、 識記心理發展、自我同一性、學習准備、最近發展區和關鍵期等基本概念
(1) 心理發展 指個體從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個生命進程中所發生的一系列心理變化。
四個基本特徵:A. 連續性與階段性
B. 定向性與順序性
C. 不平衡性
D. 差異性
(2) 自我同一性 指個體組織自己的動機、能力、信仰及其活動經驗而形成的有關自我一致性形象。
(3) 學習准備 指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或心理發展水平對新的學習的適應性,即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那些促進或妨礙學習的個人生理、心理發展的水平和特點。
(4) 最近發展區 【維果斯基】指兒童在有指導的情況下,藉助成人幫助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與獨自解決問題多達到的水平之間的差異。
(5) 關鍵期 【勞倫茲】在某一期間,個體對某種刺激特別敏感,過來這一時期,同樣的刺激對之影響很小或沒有影響。

2、 理解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心理學發展與教學的關系,自我意識及其發展
(1)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
A. 感知運動階段 【0~2歲】
這一階段,兒童的認知發展主要是感覺和動作的分化。
B. 前運算階段 【2~7歲】
開始內化為表象或形象模式,特別是語言的出現和發展。主要有一下特徵:
a. 認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b. 所有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為中心
c. 認知活動具有相對具體性,還不能進行抽象的運算思維
d. 思維不具可逆性
C. 具體運算階段 【7~11歲】
這個階段的兒童認知結構中已經有了抽象概念,思維可以逆轉,能夠進行邏輯推理。
標志:兒童已經獲得了長度、體積、重量和面積的守恆。
D. 形式運算階段 【11~15歲】
a. 命題之間的關系
b. 假設-演繹推理
c. 抽象邏輯思維
d. 可逆與補償
e. 思維的靈活性
(2) 心理學發展與教學的關系
A. 認知發展制約著教學內容和方法
B. 教學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
(3) 自我意識及其發展
自我意識是個體對自己以及自己與周圍事物的關系的認識,包括三種成分: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監控
自我意識的發展:
A. 生理自我 3歲左右基本成熟
B. 社會自我 少年期基本成熟
C. 心理自我 青春期開始發展和形成

3、 理解青少年心理發展的特點,認知方式的差異,智商的含義,認知差異的教育含義
(1) 認知方式差異
又稱認知風格,指個體在知覺、思維、記憶和解決為等認知活動中加工和組織信息時所顯示出來的獨特而穩定的風格。
A. 場獨立與場依存
a. 場獨立 利用自己內部的參照,不易受外來的因素影響和干擾
b. 場依存 以外部參照作為信息加工的依據
B. 沉思型與沖動型 【反應時間與精確性】
a. 沉思型 深思熟慮且錯誤較少
b. 沖動型 很快地檢驗假設且常常出錯
C. 輻合型與發散型
a. 輻合型 找到最適當的唯一正確的答案
b. 發散型 最終產生多種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確的答案
(2) 智力差異
A. 智商IQ=智力年齡(MA)/實際年齡(CA)*100
B. 智力的差異
a. 智力的個體差異
常態分布(中型分布)
b. 智力的群體差異
男女智力的總體水平大體相等,但男性的智力分布的離散程度比女性大
男女的智力結構存在差異,各自具有自己的優勢領域

(3) 認知差異的教育含義
A. 認知方式沒有優劣好壞之分,主要影響學生的學習方式
B. 智力是影響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主要影響學習速度、數量、鞏固程度和學習的遷移,並不影響學習是否發生。
C. 要求我們根據學生認知差異的特點與作用,不斷改革教學,努力因材施教,做到:
a. 創設適應學生認知差異的教學組織形式 【年齡分班教學、能力分級制】
b. 採用適應認知差異的教學方式,努力是教學方式個別化 【布盧姆 掌握學習理論】
c. 採用適應認知差異的教學手段。【斯金納 程序教學、計算機輔助教學】
(4) 性格差異
A. 性格是特徵差異
a. 對現實態度的性格特徵
b. 性格的理智特徵
c. 性格的情緒特徵
d. 性格的意志特徵
B. 性格的類型差異
a. 根據個人心理活動的傾向性,分為 外傾型、內傾型
b. 根據個人獨立或順從的程度,分為 獨立型、順從型
(5) 性格差異的教育含義
性格不會決定學習是否發生,但它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方式。性格也作為動力因素影響學習的速度和質量。性格的性別差異又會影響學生對學習內容的選擇,還會影響學生的社會性學習和個體社會化。
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校教育應更重視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內容的選擇和組織更好地適應學生的性格差異。

4、 評價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理論及其教育含義
(1) 人格發展階段
A. 基本的信任感對基本的不信任感【0~1.5歲】
該階段的發展任務是發展對周圍世界,尤其是對社會環境的基本態度,培養信任感。
B. 自主感對羞恥感與懷疑【2~3歲】
該階段的發展任務是培養自主性。
C. 主動感對內疚感【4~5歲】
該階段的發展任務是培養主動性。
D. 勤奮感對自卑感【6~11歲】
該階段的發展任務是培養勤奮感。
E. 自我同一性與角色混亂【12~18歲】
該階段的發展任務是培養自我同一性。
F. 親密感對孤獨感【成年早期】
G. 繁殖感對停滯感【成年中期】
H. 自我整合對絕望感【成年晚期】
(2) 影響人格發展的社會因素
A. 家庭教養模式
B. 學校教育
C. 同輩群體
(3) 人格發展階段的教育意義
第三章 學習的基本理論
1、 識記加涅的學習層次分類和學習結果分類、先行組織者
(1) 加涅學習層次分類 【8類】
A. 信號學習 【巴普洛夫 經典條件反射】
B. 刺激—反應學習 【桑代克、斯金納 操作性條件反射】
C. 連鎖學習
指學習聯合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刺激—反應動作,以形成一系列刺激—反應動作聯結。
D. 言語聯結學習
指形成一系列的言語單位的聯結,即言語連鎖化。
E. 辨別學習
指學習一系列類似的刺激,並對每種刺激作出適當的反應。
F. 概念學習
指學會認識一類事物的共同屬性,並對同類事物的抽象特徵作出反應。
G. 規則或原理學習
指學習兩個或兩個以上概念之間的關系。
H. 解決問題學習
指學會在不同條件下,運用規則或原理解決問題,以達到最終的目的。
(2) 學習結果分類 【5類】
A. 智慧技能
表現為使用符號與環境相互作用的能力。指向學習者的環境,使學習者能處理外部的信息。
B. 認知策略
表現為用來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學習、記憶、思維和問題解決過程中的內部組織起來的能力。它是在學習者應付環境事件的過程中對自身認知活動的監控。
C. 言語信息
表現為學會陳述觀念的能力。
D. 動作技能
表現為平穩而流暢、精確而適時的動作操作能力。
E. 態度
表現為影響著個體對人、對物或對某些事件的選擇傾向。

『貳』 女主叫宋淺淺師生小說

與老師的羞恥pla

『叄』 在《我是女演員》中教導主任劉濤教學有方,你如何看待她的教學方式

近期,《我是女演員》這一綜藝熱播,其中劉濤嚴格專業又極具鼓舞性的教學方式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很多人都對她這樣的教學方式表示了贊揚。我認為她的教學方式也是很值得廣大老師學習的。

一、嚴格專業,一針見血

相信每個人在學習時都有這樣的經歷,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但是無論怎麼努力都沒辦法改變,經過老師的簡單指導後恍然大悟,劉濤在節目中的表現正是這樣,能夠一眼看出學員存在的問題,無論是宏觀的大方面,還是表演中的小細節,並且能夠犀利的指出問題所在,對於學員的問題指導的也是非常專業,台詞、情緒以及表達等方面都力求做到最好,同時也很嚴格,對於不認真、學習態度不好的學員也會直接指出,是一位真實、不做作的好導師。

劉濤自身不僅擁有極好的演技,出名的作品也很多,這次在《我就是演員》中出色的表現也向大家展示了不一樣的她,相信秉承著態度決定一切的劉濤往後會發展的越來越好。

『肆』 心理學考點必背

考點1.教育心理學概述

考點(1)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與研究內容

1.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教育心理學旨在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並根據其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從而促進學生學習

2.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內容:

①學習與教學的要素:學生、教師、教學內容、教學媒體、教學環境

②學習與教學的過程:學習過程、教學過程、評價反思過程

3.學習與教學要素和學習與教學過程的關系

①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以自身先前知識和學習發展水平為基礎的,是在教學過程的背景下進行的,學習的進展因教學的質量而變化。

②教學過程要以學習過程為基礎而進行,教學過程還要根據教師自身特點、教學內容的難易以及教學媒體和環境情況而加以調節

③評價反思過程隨學習過程和教學過程的進行而側重於不同方面,反過來又促進學習和教學過程。

考點(2)教育心理學的發展

教育心理學是19世紀的政治、經濟、教育與心理科學發展的產物。它的發展經歷了一個蜿蜒曲折的過程,從最初被附庸於普通心理學或被融合於發展心理學,到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並形成比較完整的體系。

1.西方發展:大致經歷以下四個時期:

初創時期(20世紀20年代以前):

1903年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教育心理學》,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學命名的專著。1913-1914年發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大綱》,奠定了教育心理學發展的基礎,西方教育心理學的名稱和體系由此確立。

發展時期(20世紀20年代到50年代末):

這時期發展特點,由於出版書種類繁多,體系五花八門,內容大多取自普通心理學和兒童心理學等各科心理學,只有學習這一課題是各書共有的。可以說,這時的教育心理學尚未成為一門具有獨立理論體系的學科

成熟時期(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末):

60年代開始,教育心理學的內容日趨集中,作為一門具有獨立的理論體系的學科正在形成。60年代初,布魯納發起課程改革運動,人本主義思潮也掀起了一場教育改革運動。

完善時期(20世紀80年代以後):

80年代後日趨完善,皮亞傑和維果斯基的理論被大量介紹到美國,教育心理研究越注重為教學實踐服務,發展許多有效教學模式。

2.教育心理學在中國的發展

建國前我國教育心理學的發展:1908年房宗岳翻譯日本小泉又一《教育實用心理學》

建國後我國教育心理學的發展:第一階段(1949-1958)學習改造階段;第二階段(1959-1966)初步發展階段;第三階段(1966-1976)跌入谷底階段;第四階段(1976-至今)走向繁榮階段

考點2.學生心理發展與教育

考點(1)學生的認知發展

(1)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

兒童的認識是在已經有圖式的基礎上,通過同化、順應和平衡不斷從低級向高級發展

(2)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

1.皮亞傑認為人從出生到成人的認知發展伴隨著認知結構的不斷重構,使認知發展形成幾個按不變順序相繼出現的時期或階段,依次為: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和形式運算階段。

2.每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結構,前一個階段是後一個階段的基礎,不可能跳躍某一階段,可能同時進行兩個不同階段的活動

感知運動階段(0歲-2歲)

特徵:反射行為相信信號功能過渡,兒童逐漸獲得客體永恆性

前運算階段(2歲-7歲)

特徵:思維表現出符號性的特點,單維思維,不可逆性,自我中心

具體運算階段(7歲-11歲)

特徵:明顯的符號性和邏輯性,簡單的邏輯推演,獲得守恆概念,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具體邏輯推理

形式運算階段(11歲-成人)

特徵:具有抽象性,思維發展水平接近成人水平,可逆與補償,靈活性,不再恪守規則

(3)維果茨基的認知發展理論

→「文化-歷史發展理論」,用以解釋人類心理本質上與動物不同的那些高級心理機能

最近發展區:

維果茨基認為兒童有兩種發展水平,一是兒童的現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經完成的發展系統所形成的兒童心理機能的發展水平;二是可能達到的發展水平.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

考點(2)學生的人格於社會性發展

埃里克森人格發展階段理論

1.乳兒期:基本信任感對基本不信任感(0歲-1.5歲)

任務:形成信任

2.嬰兒期:自主感對羞恥感(2歲-3歲)

任務:變成自主的人

3.幼兒期:主動感對內疚感(4歲-5歲)

任務:發展主動性

4.童年期:勤奮感對自卑感(6歲-11歲)

任務:變得勤奮

5.青春期: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12歲-18歲)

任務:建立個人的同一性

6.青年期:親密感對孤獨感(18-24)

任務:有正常人的人與人的關系

7.成年期:繁殖感對停滯感(25-65)

任務:創造價值、做貢獻

8.成年晚期:自我整合對絕望感(65歲以後)

任務:回顧一生有滿意感

考點(3)個體差異與因材施教

1.認知差異

①能力類型的差異

②能力發展水平的差異

③能力表現早晚的差異

④特殊能力的差異

⑤智力的性別差異

2.學生的認知個體差異對因材施教的啟示與意義

①創設適應學生認知差異的教學組織形式.

②採用適應學生認知差異的教學方式,努力使教學方式個別化

③運用適應認知差異的教學手段.

『伍』 2011年江西省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試題

這里是今年綜合知識的真題··很辛苦找的··要採納哦

一、選擇題(每題1分,共60分)
1.以下屬於馬克思主義觀點教育起源說是:( )
A.神話起源說 B.生物起源說 C.心理起源說 D.勞動起源說
2.學校教育產生於( )
A.原始社會 B.奴隸社會 C.封建社會 D.資本主義社會
3.西周六藝教育以——為中心( )
A.禮樂 B.射御 C.書數 D.禮書
4.「教育不應再限於學校圍牆之內」體現了——教育理念( )
A.前制度化 B.制度化 C.非制度化 D.前三項兼有
5.強調「教育即生活」在中學的教育家是( )
A.凱洛夫 B.赫爾巴特 C.杜威 D.誇美紐斯
6.標志著教育學作為一門規范、獨立學科正式誕生的著作是:( )
A.《學記》 B.《普通教育學》 C.《大教學論》 D.《教育漫話》
7.人的發展是指人的——發展( )
A.身體和心理 B.智力 C.個性 D.社會性
8.被心理學家稱之為「心理斷乳期」時期發生在( )
A.小學階段 B.初中階段 C.高中階段 D.大學階段
9.遵循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均衡性,教育應該( )
A.抓關鍵期 B.秩序漸進 C.因材施教 D.教學相長
10.決定教育事業發展規模和速度是( )
A.生產力 B.政治經濟制度 C.文化 D.科技

11.學校的 是校園文化的核心。
A物質文化 B組織文化 C制度文化 D精神或觀念文化
12. 是社會需求集中反映,是教育性質集中體現。
A義務教育 B教育制度 C教育目的 D教育評價
13.馬克思主義認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唯一方法是
A智力勞動 B體力勞動 C接受勞動 D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14.對學生的發展起主導作用的是( )
A遺傳素質 B主觀能動性 C學校教育 D環境教育
15.教師根本任務是( )
A關心學生學習 B教學 C教書育人 D管理學生
16.師生在教育內容的教學上構成 關系
A授受 B相互促進 C民主平等 D朋友
17.當今教育改革核心是( )
A教學方法改革 B課程改革 C教育評價改革 D教育結構改革
18.以下不屬於教師勞動特點的是( )
A復雜性 B創造性 C預期性 D長期性
19.我國中小學開設的語、數、外等課程屬於( )
A綜合課程 B潛在課程 C活動課程 D學科課程
20.從本質上講,教學是一種( )
A認識活動 B實踐活動 C主體活動 D文化活動

21.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是
A.備課 B.上課 C.作業布置與批改、D.學生成績與檢查評定
22.實施德育最基本途徑是
A.政治課與其他學科教學 B.課外、校外活動 C.班會、D.少先隊、共青團活動
23.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領導影響力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職權影響力,二是
A.學術影響力、B.個性影響力、C.年齡影響力、D.職稱影響力
24.一個測驗能測驗出它所要測量的屬性和特點的程度,叫測驗的
A.信度、B.效度、C.難度、D.區分度
25.1903年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學專業書名為
A.《教育心理學大綱》、B.《教育心理學講義》、C.《教育心理學》
D.《教育心理學概論》
26.提出最近發展區理論的心理學家是
A.維果斯基、B.布魯納、C.加涅、D.桑代克
27.埃里克森人格發展理論認為兒童人格發展的每一階段都有一種沖突和矛盾所決定的發展危機。比如12~18歲階段階段的危機沖突是()
A.勤奮感對自卑感
B.主動感對內疚感
C.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
D.自主感對羞恥感
28.奧蘇伯爾認為,影響接受學習的關鍵因素是認知結構中適當起固定作用的觀念的可利用。為此,他提出( )教學策略。
A.先行組織者 B.驗證假說 C.意義學習 D.程序教學
29.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把認知、審美、創造的需要歸入()之中
A.安全需要
B.尊重、成就需要
C.自我實現需要
D.歸屬和愛的需要
30.將學業成功或失敗歸因於個人內部的穩定因素,指的是歸因於
A.能力 B.努力 C.任務難度 D.運氣

31.影響遷移的因素有相似性、原有認知結構和( )
A.學習方法 B.學習定勢 C.學習時間 D.學習內容
32.數學學習中形成的認真審題態度及審題方法會影響化學、物理等的學習審題態度及審題方法,這種學習遷移叫( )
A.具體遷移 B.順應遷移 C.一般遷移 D.重組遷移
33.研究表明,學習熟練度達( )%,記憶效果最好
A.100 B.150 C.200 D.50
34.在教鳥的概念時,列舉「雞、鴨、鵝」等,是恰當運用了( )
A.變式 B.反例 C.同位概念 D.以上三者兼有
35.動作技能學習,心理過程第一階段是( )
A.聯結階段 B.認知階段 C.自動化階段 D.熟練階段
36.創造性思維核心是( )
A.形象思維 B.抽象思維 C.發散思維 D.聚合思維
37.一般認為,態度與品德形成經歷三個階段,依從、認同和( )
A.外化 B.內化 C.行為 D.從眾
38.衡量教師是否成熟,最重要的標志是( )
A.能否關注自己生存適應性 B.能否關注教學情境
C.能否自覺關注學生 D.能否更多考慮班集體建設
39.教育法特點主要是( )
A.民主性,限制規范的普遍性 B.國家意志性,限制規范地方性
C.國家意志性,民主規范地方性 D.國家意志性,限制規范普遍性
40.《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頒布於( )
A.1986年 B.1993年 C.1995年 D.2006年

41.在合作辦學,委託培養勞動用工和教師聘任等方面發生的法律責任屬於( )
A.刑事法律責任 B.民事法律責任 C.行政法律責任 D.行政和刑事法律責任
42.王某擔任某縣高二英語教師期間,通過了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學校以王某服務期未滿,學校英語教師不足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職學習,王某欲以剝奪其參加進修權利為由提出申訴,受理申訴的機構應是( )
43.位於我國教育法體系的第二個層次是( )
A.教育法 B.部門教育法 C.教育行政法規 D.教育行政規章
44.教師不得對學生進行謾罵、體罰、變相體罰和其他侮辱學生行為,這由學生的( )決定。
A.人身自由權 B.榮譽權 C.隱私權 D.人格尊嚴權
45.教師職業道德內容包括思想道德、教育教學道德和
A.語言道德、交際道德、個人生活道德 B.語言道德、倫理道德、個人生活道德
C.交際道德、愛崗敬業、個人生活道德 D.語言道德、為人師表、交際道德
46.把課程用於教育科學專門術語,始於教育家( )
A.誇美紐斯 B.洛克 C.斯賓塞 D.赫爾巴特
47.我國義務教育教學計劃應具備三個基本特徵( )
A.方向性、普遍性、基礎性 B.強制性、普遍性、基礎性
48.《學記》中提出「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這體現( )教學原則。
A.直觀性 B.因材施教 C.理論聯系實際 D.啟發性
49.教師職業最大特點在於職業角色的( )
A.多樣性 B.專業化 C.崇高化 D.單純化
50.教師備課工作包括:鑽研教材、制定教學進度計劃和( )
A.設計練習作業 B.了解學生 C.檢查學生學具 D.布置教室環境

51.課後反思形式主要有評價性反思,專題行反思及( )
A.圖表性反思和札記性反思
B.圖表性反思和說明性反思
C.說明性反思和札記性反思
D.說明性反思和敘事性反思
52.教學媒體選擇依據主要有教學目標和( )
A.教學任務,教學對象,教學方法
B.教學任務,教學條件,教學內容
C.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方法
D.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條件
53.美國媒體教育家戴爾提出教學媒體選擇的方法是( )
A.問題表 B.矩陣式 C.流程圖 D.「經驗之塔」模型
54.在以「學」為主的教學設計中,主要採用的是 ,它是指為了激發和促進學生有效學習而安排學習環境中各元素的模式和方法。
A.主動性策略 B.協作性策略 C.情境性策略 D.自主學習策略
55.程序教學理論代表人物是( )
A.羅傑斯 B.布魯姆 C.斯金納 D.皮亞傑
56.教學策略的基本特徵是( )
A.綜合性、可操作性和靈活性 B.原則性、可操作性和靈活性
C.綜合性、指導性和靈活性 D.原則性、可操作性和綜合性
57.課外活動不包括( )
A.社會活動 B.科技活動 C.選修課活動 D.文學藝術活動
58.《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確立了我國教育發展的戰略性目標:到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 )。
A.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 B.進入高等教育強國行列
C.進入繼續教育強國行列 D.進入幼兒教育強國行列
59.中國共產黨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建議》中指出了「十二五」時期發展的主線是( )
A.科學發展 B.又好又快地發展
C.統籌協調 D.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60.今年3月, 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在京召開。( )
A.第十屆 B.第十一屆 C.第十二屆 D.第十三屆

二、簡答題(每題4分,共12分)
1.簡述素質教育基本內涵
2.簡述德育過程的規律
3.如何在教學中促進遷移?

三、論述題(每題8分,共16分)
1.班集體的教育作用有哪些?請聯系實際實際論述班主任如何組織和培養辦集體。
2.聯系實際論述怎樣有效地培養與激發中小學生的學習動機?

四、案例分析題(每題4分,共12分)
下面是兩位年輕教師關於教學的對話,請根據材料回答問題。
小李、小張都是剛工作一年的初一語文老師,兩人工作很努力,但也存在很多困惑。小李對小張說:「為了上好課,我學習了很多關於新課改的知識,意識到教學中要關注學生,要把課堂還給學生。我特別注意調動課堂氣氛,我的課以學生發言、表演為主,上得很熱鬧。上周公開課學生個個都很開心,可聽課的老教師們都說我的課沒有語文味,缺乏深度,只注重形式。難道一堂課熱熱鬧鬧的不好嗎?」小張說:「為了上好課,我也沒少花功夫。我專門買了特級教師教學錄像,悉心模仿教學中的每個環節,上課時幾乎就是把錄像中教師的教學復制到我的課堂上。可為什麼同樣的上課方式,我的課效果就不好呢?」
問題:
1.你是否贊成小李的教學觀,結合教育理論相關知識分析。(4)
2.小張上課的問題在哪裡?請從選擇教學方法的角度進行分析。(4)
3.案例中兩位新教師在專業成長中碰到了一些問題,請為他們提供教師成長與發展的基本途徑。(4)

選擇題的答案 1-5 DBACC 6-10 BABAA 11-15 DCDCC 16-20 ABCDA 21-25 BABBC
26-30 ACACA 31-35 BCBDB 36-40 CBCDC 41-45 ABBDA 46-50 CBDAB
51-55 DBDCC 56-60 ACADB

『陸』 如何在教育教學中運用注意規律

(一)正確利用無意注意的規律組織教學

1.凡需要學生注意的對象和操作的活動,盡量賦予它們無意注意的特性

教師講授的內容,難易要適當,讓學生既能聽懂又要有新意。這是引起小學生興趣、維持對學業注意的關鍵。

在處理教材中的重點、難點時,教師應注意運用具體生動的教學方法,如充分利用直觀教具,語言要生動形象,語調要抑揚頓挫,配以適當的表情和手勢,化難為易以吸引兒童的注意。

對於教學中必須重復的東西,如課文的熟讀、同一類題的反復練習活動,教師應採用靈活多變的方法,以保持其新穎性。

2.盡量減少與教學無關的對象或活動的刺激作用

教室的布置要相對穩定。在直觀教具的運用中,背景材料必須淡化,出示的時間要適當,切忌過早顯示。下半節課才用的教具,不要在一上課就暴露在學生眼前。

教師的服飾、發型不宜過於耀眼,有的教師換了新裝或理了新發型後,往往在上課前先到學生面前「亮亮相」,這種做法可以有效地減弱學生上課時的注意分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迅速妥善處理偶發事件。如天氣驟變、學習條件惡化(突然陰雨、停電、室外嘈雜等)、學生病倒或嚴重違紀事件等,教師既不能熟視無睹,也不能驚慌失措,要以自己平靜的情緒與學生一起審慎、迅速地處理好,保持課堂教學秩序的穩定。

在課間休息時,不宜讓學生做激烈的或競賽性的游戲活動,以防止學生因過度興奮而不能將注意及時轉移到課堂上。

(二)利用課內外活動幫助學生學會組織和發展自己注意的能力

1.提高活動的目的性

在學習或其他活動中,教師應提出具體的目的、要求、內容及具體方法,讓學生切實地感受到集中注意對完成活動的重要性並懂得如何正確地組織自己的注意,切忌離開教材本身,離開兒童的知識經驗,用一些空洞抽象的說教來動員小學兒童的注意。

2.激發學習動機

要讓小學兒童體驗到自身學習的成功,以此來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這是使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的最有效的手段。教師要充分肯定小學兒童主動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批改作業時要盡量挖掘學生優點,評分宜從寬;對於他們的不足之處,要正面引導。如對每次作業應用紅筆做出肯定的標志,如用「√」「古」「優」等;定期展示班級學生的學習成果,對每個學生的進步予以及時的肯定和精神獎勵等。當學生看到自己學習被肯定,便會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不斷地培養對學習的興趣,更加努力地注意學習活動。

3.訓練良好的注意習慣

訓練良好的注意習慣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能高度集中注意而不分心和能迅速轉移注意而少惰性。教師可選擇一些有一定難度,需要集中注意才能完成的任務交給學生,讓他們解決。任務既可以結合課程,也可以是純訓練性的,教師可根據要求自行設計問題。如,要求學生快速閱讀或組織搶答題競賽,以培養他們高度集中的注意能力。又如將不同學科、不同性質的問題交叉隨機地呈現,以訓練學生注意靈活轉移的能力等等。

小學生不可能對枯燥無味的簡單任務保持長期穩定的注意。注意的穩定性是為完成一定的目的任務服務的,因此注意的核心是講求實效,而不是追求貌似注意的狀態,因為這種狀態不但無助於完成當前的任務,而且更嚴重的是會養成心猿意馬、疲疲塌塌等不良注意習慣,它將極大地妨礙學習的效果。

(三)運用無意注意與有意注意轉換的規律,讓學生在有目的的學習活動中,快樂地學習

高度集中注意要消耗相當的體力和腦力。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必定使人疲憊不堪。怎樣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始終保持旺盛的精力,積極地注意而又不疲勞呢y在一天的學習活動中,在一節課乃至在解決一個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適當地運用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轉換的規律,把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交融在每一個認識活動中。如,一節課中教學內容安排應有難有易,教學方式應穩中有變,使小學生的注意有張有弛。教學的各個環節要有機聯系,盡量杜絕造成注意渙散的機會,使小學生快樂地完成學習任務。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把注意的轉換簡單地歸結為讓兩種注意按著一定的程式輪番交替地出現。教學是一門極其復雜的藝術,它只有一般的規律可循,沒有固定的模式可仿效。在如何運用兩種注意轉換規律的問題上同樣如此。

1、如何充分運用注意的規律組織教學?

在教學中,教師要保證學生有良好的有意注意,應注重以下三個方面。

(1)、明確學習的目的和任務。學習活動的進行,更多地需要有意注意的調節和控制。幫助學生確立明確的學習目的,有一個正確的學習態度,是保證學生持之以恆的學習活動的前提。

(2)、培養間接興趣。除了確立學習目標,還應對學生闡明本學科知識學習的意義和重要性,在知識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特別是在一些內容相對枯燥、難度較大的科目學習中,使學生了解知識掌握後的功用和社會價值,引起他們對學習結果的間接興趣,可以使他們進入有意注意的學習活動。

(3)、合理組織課堂教學,防止學生分心。學習活動需要學生維持有意注意,但人的注意力又很難長久地集中,所以教師的教學過程應避免任務安排過滿,節奏過於緊張,應該張弛有度,給學生適當放鬆休整的時間。有時,教師適當放慢速度,穿插些有趣的談話,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可以說,課堂教學組織越合理,越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內在需要,學生越不容易分心

對於學生的無意注意,我們應該盡量避免那些分散學生注意的因素,創造一些有利於集中學生注意的因素。

(1)教學內容要具體生動,新穎有趣。抽象,枯燥無味的內容會使學生注意分散。

(2)教學方法要直觀形象、靈活多樣。根據學生無意注意和具體思維占優勢的特點,光講抽象的概念或道理不能引起他們的注意,尤其是低年級兒童,離開了具體實物就難以理解,這就要求教學方法必須直觀形象。要充分利用電視、多媒體、幻燈、畫片、掛圖、標本、模型、實物等進行直觀教學,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

運用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的轉化規律組織教學

任何學習都要求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相互為用。學習是一種艱苦的勞動,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往往需要學生做很大努力去觀察、思考才能突破。因此在學習重點、難點時,特別容易疲勞;而單靠無意注意也不能達到系統學習知識的目的。在教學中,教師教師要善於調動學生兩種注意協調活動,把握好無意注意與有意注意的轉化規律,既運用新穎的教學方法,如色彩鮮艷的圖片、動畫使學生輕松學習,充分利用無意注意去學習知識。但在闡述基本原理及事物間的相互關系等復雜內容時,必須培養學生有意注意的品質,帶領學生克服困難,弘揚刻苦鑽研、知難而進精神,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當學生對所學內容發生了興趣的時候,他的注意就自然而然地集中到學習上,不再對學習感到頭痛。這時的有意注意則轉變為無意注意。但這種無意注意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無意注意。稱有意後注意,是通過努力學習,克服困難轉化而來的,是一種更高級的、有自覺目的的注意,這是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最需要培養的一種注意。

2、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第一堂課是最重要的,就如姚教授所講的,本課程的目的意義要首先講,詳細講,可以先問學生對這門課有些什麼樣的認識和期望,有時候我們設想的不一定是學生想要的,知道學生的狀態之後,我們再有針對性的給出一些目的和意義,並且大致指出和回答學生所關心的問題會在哪一部分講解。

每一堂課的開始也很重要,我們可以嘗試用問題、事例或者社會事件引出我們的內容,也就是姚教授所講的盡量把理論生活經驗化,對不同專業的學生用不同的事例,這些事例應該和學生的專業緊密相關,讓學生學習時感覺到心理學對他的學習和生活有益的。

老師的表達和表現也很重要,有好的教案,講的不溫不和,兩節課下來學生有動機也給沒了。

老師可以遵循以下原則以激發學生的動機:

(一)、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

(二)、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

(三)、充分利用反饋信息,給予恰當的評定

(四)、妥善進行獎懲,維護內部學習動機

(五)、合理設置課堂環境,妥善處理競爭和合作

(六)、適當進行歸因訓練,促使學生繼續努力

3、如何依據學生的氣質與性格特點實施因材施教?

教師清楚地把握所教對象的氣質特點,可以在教育教學中有的放矢,有效進行因材施教。如,對膽汁質這種類型的學生,教師就要幫助他們克服容易發火的弱點,著重培養他們的耐心、沉著和自製力等心理特徵;對多血質學生,教師就要幫助他們克服輕浮、做事虎頭蛇尾及見異思遷等弱點,培養刻苦鑽研的精神,做事有始有終,嚴格要求,養成合理的生活規律;對於粘液質的學生,教師應該幫助他們克服執拗、淡漠、偏執等弱點,訓練他們的敏捷性,讓他們經常參加各種活動等;對抑鬱質的學生,教師要幫助他們克服情感脆弱、敏感、多疑、孤僻、膽小、忸怩等弱點,教師應多加鼓勵和支持,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及樂群等心理品質。

4、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關於創造力的培養:基於我國教育方面「標准」「最佳答案」要求過多,創造力的培養應當首先注重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提出盡可能多的答案和可能性,老師鼓勵學生發言,不要做任何評價。即思路要「放得開」。

教師可以採用如下策略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1)深入挖掘教材,精心設計啟發式問題;

(2)採用頭腦風暴法組織討論,產生思維的碰撞;

(3)發散問題和聚合思維相結合,就一個問題,先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知識和想像進行發散訓練發散思維,再由教師引導學生組織歸納,訓練邏輯思維,歸納與演繹相結合。

(4)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使學生有積極的情感、動機,正確的價值觀和崇高的理想,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5)突破填鴨式教學模式,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小組討論\案例教學等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6)開設相關課程,教會學生一些有關創造的知識與技能.

(7)平時多鼓勵學生搞小發明小創造,或者協同老師參加一些課題研究.

(8)培養學生創新的意識,使學生認識到培養創造能力的重要性。

(9)教給學生進行新的創造的方法。

(10)課堂教學中,開展創造實踐活動。

(11)讓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分析、總結人類的創造活動,實現對創造力的認識由抽象到具體,由具體到抽象;由認為創造是偉人的事情到普通人也可以進行創造的轉變。

5、矯正不良品德的心理學依據主要有哪些?

過錯行為是品德不良的前奏;而品德不良又是犯罪的前奏,採取的教育措施必須遵循一定的規律,並具有心理學依據,主要有:強化動機理論:採用負強化;歸因理論:引導學生積極歸因;品德結構理論:引導學生正確認知、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德發展理論:他律到自律。

另外還有:

(1).消除疑懼心理與對立情緒

教育者在轉變品德不良的學生時,首先要轉變對他們的態度,要以信任與尊重消除學生的對立情緒,並以包容的愛對學生動之以情,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誠懇,消除疑懼心理,這樣才能架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溝通的橋梁,便教育影響能真正深入學生的心靈。如果沒有這個前提,那轉化教育不但沒有效果,還可能起到反作用,加快學生的墮落。

(2).自尊心與集體榮譽感的重建

品德不良的學生在長期的低評價中形成了低自尊的狀態,容易形成破罐破摔、自甘墮落的思想。這種學生表面看起來對批評和處罰滿不在乎,似乎沒有羞恥感,其實內心深處依然渴望別人的認可。他們缺乏榮譽感其實也往往因為自己並未真正融入集體,或感覺受到了集體的排斥。所以轉化教育中,教師對學生自尊心和集體榮譽感的重建十分重要。

(3).形成是非觀念與是非感

形成是非觀念與是非感,離不開道德認識的提高;而提高學生道德認識的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說理,也就是常說的說服教育。影響說服教育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存在於學生身上的「意義障礙」。所謂意義障礙,就是受教育者對道德知識和道德要求的心理抗拒,這會使教育者的說理對學生全然無效。它有兩種表現形式:

一是對具體人的意義障礙。造成這種意義障礙最常見的原因是教師未考慮學生的動機,常常把學生不存在的動機強加在他們身上,學生就可能對這個教師有看法,產生意義障礙,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通過談話和採取必要的實際行動表示善意,消除學生的敵意。

二是對具體要求的意義障礙。造成這種意義障礙主要是由於教師未充分考慮學生的認識態度而機械重復某些要求,致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而拒絕接受。這是針對某些要求的意義障礙。消除這一意義障礙的關鍵,是改變對學生的態度和教育方式。

(4).改善微觀的社會環境

中小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還處於發展之中,容易受到所處環境的影響,不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作為教育者,無法通過個人的努力去實現整個社會風氣的改變,但是完全可以盡可能改善學生所處的微觀社會環境,使直接影響學生的社會因素多一些積極的東西。所以,教育機構和教育者可以在當地政府有關部門的配合下,通過適當的干預手段,為學生創造一個建康成長的良好環境。

(5).錘煉道德意志,增強抗誘惑力

對於品德不良的學生來講,接受轉化教育過程中的的考驗是來自教育者的信任的表示,這可以使學生產生一種尊嚴感。成功的考驗會提高自信心和意志力,力求改正不良的習慣。進行考驗過程中要注意兩點:一是考驗應當在一定的基礎上進行,要有適當監督,爭取成功。二是要允許反復,在反復中堅持教育。學生在轉變過程中必然會有反復,反復有其雙重性:學生如果能在反復中吸取教訓,這種反面經驗就會成為日後抑制誘因、抑制不良習慣的內在力量,增強學生對不良影響的免疫力;反之也可能出現大倒退。教育者要以學生的反復為契機,幫助學生總結教訓,引導他們繼續保持正確的努力方向。

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或者說, 人的心理活動指向和集中某種事物時,這就是注意。注意可分為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教師在課堂上善於組織學生的注意,既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也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注意習慣。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運用注意規律呢?
一、充分利用無意注意的規律組織教學。
無意注意是在沒有人的任何意圖、沒有預先提出的目的、不要求意志努力情況下而產生的注意,它是人們自然而然地對那些強烈的、新穎的和感興趣的事物所表現的意識指向和集中。它既是可以幫助學生順利完成教學,也可能造成學生在學習上的「分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善於利用它的積極作用,防止它的消極作用。
1、合理使用直觀教具,避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小學語文教學,經常會用到一些直觀教具。因為直觀形象的東西最容易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但在教學中必須合理使用直觀教具,不然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如有的教師在使用了幻燈片和放像機後,沒有將幻燈片取下或將放像機關上,就開始講解其它內容,一部分學生的眼睛仍盯著幻燈或錄像,影響聽課效果。有的教師過早地將直觀教具展現出來,學生的注意馬上被直觀教具吸引了,教師講解的內容就聽而不聞了。
2、防止單調呆板,避免學生失去興趣。單調的、呆板的、多次重復的東西不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所以,我們教學的時候要注意靈活多變。教師說話的音量、音調、節奏的快慢的變化和教師表情的變化,都可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另外,教學方法的多變,也可維持學生的注意。如教拼音字母,可採用游戲助學法;教《小山羊》可採用角色扮演法;教《雪地里的小畫家》,可採用繪圖助學法;教《撈鐵牛》,可採用實驗演示法;教課文朗讀時,可分全班讀、分組讀、個別讀、分角色讀等。
二、注意培養學生有意注意的能力。
有意注意是一種自覺的、有預定目的並經過意志的努力而產生和保持的注意。小學語文教學中有些內容並不是學生感興趣的,僅靠無意注意,不能使學生的注意長久。而且學習是復雜的活動,會遇到困難和干擾,只依靠無意注意就難以完成學習任務。所以,我們必須注意培養學生有意注意的能力。
1、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和意義,激發學習興趣。學生對學習的目的和意義的認識越明確,其意志力就越強,有意注意的能力也越強。所以我們在語文教學時,要注意教育學生樹立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努力學習的思想,注意讓學生明確學好語文知識的重要性。每堂課、每個環節,都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和任務,激發他們求知的慾望。如教《太陽》時,可以這樣導入:「人們都說,萬物生長靠太陽。到底太陽有什麼特點,它和我們有什麼關系呢?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來學習《太陽》這一課。」
2、採用情境教學法,使學生知、情、意結合。採用情境教學法,即在學生認識事物的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觸動他們的思想。這樣,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不會對知識產生-冷漠、厭倦的態度,而是積極主動獲取知識。他們會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如教《望廬山瀑布》時,教師一邊講解詩意,一邊用簡筆畫在黑板上畫出作者、香爐山、瀑布等。學生看著板畫,彷彿身臨其境,一下子激發了靈感,他們贊美瀑布、贊美大自然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產生了共鳴,學生學這篇課文時的注意力就會高度集中,就會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3、調動各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教學時,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能較好地保持學生的有意注意。比如,看書、看圖片、看演示;聽老師講解、聽同學回答;讀書、答問、討論;書空、在書上或筆記本上圈、點、劃、記;進行表演等。
三、 因材施教。
學生的注意力是受他所懂得的一些常識特約的。如果學生對教師傳授的知識略有所知,學生理解知識的過程中思想活動就比較積極,注意力就容易集中。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既要聯系學生已掌握的常識,又要使學生有所發現。如教《鯨》時,可以設計這些問題:現在世界上什麼動物最大?鯨長得這么像魚,又在海洋里生活,它是魚類嗎?同學們畫鯨時,常常會在鯨的脊背上畫條水柱,這水柱是怎麼形成的?你知道哪些海獸?另外,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管是講課、提問,還是練習、復習,教師必須既要照顧全班學生的學習情況,又要照顧到個別學生的差異。教學速度和難易程度要適中,使成績好的能「吃得飽」,成績差的能及時消化、吸收。布置練習時,有的同學寫得較慢,有的同學寫得比較快,寫得快的同學寫完後就喜歡東張西望或玩耍東西。教師可教育他們養成寫完練習後認真默讀的習慣,或另外布置一些提高性練習。
總之,小學語文教師如能在教學中很好地運用注意規律,對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具有重大的意義。

『柒』 廣州市玉岩中學的教學條件

據2015年11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在職教師254人,其中專任教師246人,特級教師5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1人,全國模範教師1人,省勞動模範1人,南粵優秀教師1人,省、市優秀教師13人,廣州市優秀教育工作者1人,廣州市十佳教師4人,廣州市骨幹教師6人。高級教師95人,具有碩士學位教師56人,中共黨員121人。
特級教師(5人):吳和貴、廖忠良、馮蔚清、羅東波、江麗娟
全國模範教師(1人):江麗娟 高考成績 2009年高考,首屆高中畢業生高考本科上線率67.80%。
2010年高考,本科上線率74.61%,該校一名學生被北京大學元培實驗班錄取。
2011年高考,本科上線率73.55%,該校三名學生被錄用為空軍飛行學員。
2012年高考,該校王蒙同學被北京大學錄取,重點本科103人。
2014年高考,重本上線人數146人,其中:文、理科學生分別為33、109人;另有1名台灣籍理科考生上重本線;藝體生上重本線3人(註:體育1人,美術2人)。
2015年高考,重本上線人數184人;文科考生130人,本科上線人數128人;總分600分以上97人,其中理科93人,文科4人;理科最高分669分,全省名列第890名,文科最高分622分,全省名列第1075名。 學科競賽 2010年,在廣州市高中「古詩文積累與閱讀競賽」決賽中,該校學生獲得一等獎。在廣州市高中「文學名著閱讀競賽」決賽中,該校學生獲一等獎。在廣州市第二屆「中華之魂」初中生古詩文誦讀大賽中,該校學生獲一等獎。在全國初中數學競賽中,該校學生獲得二等獎。在第十八屆希望杯全國數學邀請賽廣東省賽中,該校學生獲一等獎。在第八屆敏特英語學習能力競賽中,該校學生獲省級一等獎。在第21屆全國初中應用物理知識競賽中,該校學生獲廣州市二等獎。在第四屆廣東賽區數理化學科能力展示活動中,該校學生獲初三化學組一等獎。在廣州市高中化學競賽中,該校學生獲一等獎。
2011年,在高中數學聯合競賽中,該校學生獲全國二等獎、廣東省一等獎。在中國青少年英語能力大賽暨英語新課程改革教學成果展示活動中,該校學生獲團隊一等獎。在中國青少年英語能力大賽中,該校學生初中組獲一等獎。在廣東省中學生初中生物學聯賽中,該校學生獲一等獎。
2015年4月,在區教育局、區圖書館組織的「書香潤心靈,閱讀看世界」讀書節活動中,該校郭海平老師指導張文青同學所寫的作品《像胡楊樹那樣挺立》獲一等獎,龍少珊老師指導塗山山同學所寫的讀後感《紅玫瑰與白玫瑰》獲二等獎。 藝體競賽 2008年,在廣東省中小學生書法、美術、攝影比賽中,該校學生獲一等獎;在「輝煌三十年——隆重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廣東省中小學生書法、美術、攝影比賽中,該校學生獲高中組攝影類一等獎。
2010年,在韓國首爾杯青少年器樂比賽中,該校學生獲金獎。在廣州市迎亞運學生才藝大賽中,該校學生獲一等獎。在廣州市第三屆中小學校藝術團展演中,該校學生獲一等獎。在廣州市教材歌曲比賽中,該校學生獲中學組一等獎。在廣州市中學歷史劇創作及表演大賽中,該校學生獲一等獎。在廣州市第二屆中小學校藝術團展演中,該校學生獲創作一等獎。
2011年,在廣州市中學生田徑錦標賽中,該校學生獲國家級第五名1個、第六名2個,並獲得「體育道德風尚獎」,省級比賽獲得團體第五名。
2011年,在廣東省傳統項目學校田徑錦標賽中,該校學生獲得團體第五名。
2011年,在廣州市中學生運動會中,該校學生獲得8金、6銀、5銅,並打破高中女子400欄市紀錄。
2011年,在廣州市傳統項目學校羽毛球比賽中,該校學生獲一項團體第五名、兩項單打第二名。
2011年,在第十屆廣州市中學生網球賽初中組團體第三名、初中女子雙打冠軍、初中女子單打冠軍。
2013年,在廣東省中學生田徑錦標賽中,該校田徑健兒以總分116分奪得了乙組團體總分第一名(其中:金牌9枚、銀牌9枚、銅牌1枚)。
2014年,在全國高中學生化學素質和實驗能力競賽中,該校學生李書昕、黃京、何燦威獲得國家級二等獎。
2014年,在澳、港、粵、閩學界埠際田徑比賽中,該校黃廣新同學獲得鉛球比賽破紀錄第一名,劉傑夫、鄒海波、郭旭峰、吳賢明等多名同學獲得第一名、第二名。
2014年11月,在廣東省中學生足球錦標賽中,該校男足獲得冠軍。
2014年12月,在「長安福特·中超聯賽·未來之星」總決賽中,該校初中足球隊在選拔賽中獲得了廣州分區賽初中組冠軍。 2014年,在廣東省高中數學教師優秀課(說課)比賽中,該校教師吳光潮獲得一等獎、余小平獲得二等獎、柏君意獲得三等獎。
2014年7月,在蘿崗區班主任技能大賽中,該校曾潔老師獲高中組一等獎(第一名)。
2014年9月,在廣東省第七屆中小學體育教學比賽中,該校王丹老師獲初中組一等獎。
2014年9月,在全國「十城市」體育教學比賽中,該校黃欽鑾老師獲一等獎。
2014年9月,在廣東省優質課比賽中,該校蘇龍嬋老師執教的《蘇州彈詞·蝶戀花·答李淑一》音樂課獲一等獎。
廣州市玉岩中學2006年至2010年論文、專著發表和出版情況表 作者
姓名 論文、專著題目 刊載、出版的刊物(縣級以上)、
出版社名稱及評獎主辦單位 獲獎、出版或發表時間 國家級 黃後朝 廣州市普通高中教師體育鍛煉現狀及對策 《體育成人教育學刊》武漢體育學院、中國成協體育高等教育專業委員會 2007年6月 葛亮 《暢所欲言,其樂無窮》 《語文報》 2008年8月 葛亮 《從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看議論文論證方法的多樣性》 《語文報》 2008年9月 胡玉芳 例談語文綜合性學習 《中學語文》
湖北大學 2006年6月 胡玉芳 張揚學生個性,激活語文課堂 《語文教學與研究》
華中師范大學 2006年5月 劉珊珊 帶干擾的雙險種風險模型的大偏差問題 《純粹數學與應用數學》
西北大學 2007年12月 劉珊珊 族大偏差不等式 曲阜師范大學學報 2007年1月 吳和貴 新課標下的數學課堂教學過程的優化 數學通報 2007年3月 劉永良 柯西不等式中等號的妙用 數學通訊 2008年1月 賀奎光 實施素質教育之思考 中國教育(學刊) 2008年8月 賀奎光 用「多元化同考杠桿」撬動應試教育的磐石 中國教育(學刊) 2006年9月 劉永良 例說極限與導數的綜合應用 數學周報 2006年3月 劉永良 用向量不等式求多元函數的最值 中學生數學 2006年9月 吳和貴 數學美談 學習方法報.教研周刊 2006年9月 吳和貴 數學教學中的「變奏」藝術 學習方法報.教研周刊 2006年9月 施愛華 略論課堂教學的美育 中山大學刊授指導 2007年1月 李玉明 「以人為本」與語文研究性的學習 教育月刊 2007年5月 省級 陳克 高中生心理輔導的策略 《班主任之友》湖北省教育學院 2007年3月 葛亮 《研究性學習中寫作指導策略》 《廣東教學》
廣東教育學會、省語委辦 2008年7月 郭海平 一個語文老師的經歷和尷尬 《語文教學之友》
河北省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 2006年1月 黃後朝 廣州市普通高中教師體育鍛煉現狀及對策 體育成人教育學刊 2007年6月 唐紅梅 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效記憶生物知識例解 中學生物學 2007年9月 吳和貴 新課標下的數學課堂教學過程的優化 中學數學教與學 2007年6月 汪貞 如何從容應對高考 《廣東教育》 2007年5月 徐道明 從「木桶定律」到中學英語「扶困」教學的策略思考 希望月報 2007年6月 賀奎光 實施素質教育,推進教育改革 中學校長 2007年3月 徐晗 如何安排課余時間 黃金時代 2006年3月 徐晗 准畢業班學生如何提前進入角色 黃金時代 2006年8月 劉永良 美學原則下雙曲線的幾個定理及應用 數學通訊 2006年1月 劉永良 向量不等式的應用 數學通訊 2006年5月 劉永良 求解對數函數問題的幾點注意 《中學生理化報》 2008年8月 施愛華 走向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課教學 讀與寫雜志 2008年7月 施愛華 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在思想政治課中的應用原則 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年4月 吳華東 TIMSS 2007的八年級數學內容領域書評 《中學數學雜志》 2008年4月 市級 吳慶生 對四種基本化學課型實施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研究 行動與創新 2007年11月 李小雲 中小學信息技術學科協作教學新模式的探索 廣州市中小學特約教研員結題論文集 2006年刊 專著出版、參編情況 作者
姓名 論文、專著題目 刊載、出版的刊物(縣級以上)、
出版社名稱及評獎主辦單位 獲獎、出版或發表時間 國家級 葛亮 《學生多音字字典》 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團 2008年4月 省級 黃永忠 2007年高考備考指南—系統復慣用書 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6年6月 黃永忠 2008年高考備考指南—專題訓練用書 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6年10月 張榮華 金色年華—《經濟生活》學習手冊 廣東教育出版社 2006年7月 張榮華 金色年華—《文化生活》學習手冊 廣東教育出版社 2006年7月 馮蔚清 2006高考備考指南專題訓練用書.英語 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6年1月 汪貞 2007年高中新課標高考復習全線導航.政治 北京東方出版社 2006年8月 金梅 高中地理新課程學習指導 廣東省地圖出版社 2006年8月 (備註:以上為部分教師成績) 博學於文 行己有恥
博學於文:廣泛地學習一切知識。
行己有恥:自己為人處事有羞恥之心,即是要用廉恥之心來約束自己的言行。

『捌』 分組訓練法在跆拳道教學中的運用

(一)正確利用無意注意的規律組織教學1.凡需要學生注意的對象和操作的活動,盡量賦予它們無意注意的特性教師講授的內容,難易要適當,讓學生既能聽懂又要有新意。這是引起小學生興趣、維持對學業注意的關鍵。在處理教材中的重點、難點時,教師應注意運用具體生動的教學方法,如充分利用直觀教具,語言要生動形象,語調要抑揚頓挫,配以適當的表情和手勢,化難為易以吸引兒童的注意。對於教學中必須重復的東西,如課文的熟讀、同一類題的反復練習活動,教師應採用靈活多變的方法,以保持其新穎性。2.盡量減少與教學無關的對象或活動的刺激作用教室的布置要相對穩定。在直觀教具的運用中,背景材料必須淡化,出示的時間要適當,切忌過早顯示。下半節課才用的教具,不要在一上課就暴露在學生眼前。教師的服飾、發型不宜過於耀眼,有的教師換了新裝或理了新發型後,往往在上課前先到學生面前「亮亮相」,這種做法可以有效地減弱學生上課時的注意分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迅速妥善處理偶發事件。如天氣驟變、學習條件惡化(突然陰雨、停電、室外嘈雜等)、學生病倒或嚴重違紀事件等,教師既不能熟視無睹,也不能驚慌失措,要以自己平靜的情緒與學生一起審慎、迅速地處理好,保持課堂教學秩序的穩定。在課間休息時,不宜讓學生做激烈的或競賽性的游戲活動,以防止學生因過度興奮而不能將注意及時轉移到課堂上。(二)利用課內外活動幫助學生學會組織和發展自己注意的能力1.提高活動的目的性在學習或其他活動中,教師應提出具體的目的、要求、內容及具體方法,讓學生切實地感受到集中注意對完成活動的重要性並懂得如何正確地組織自己的注意,切忌離開教材本身,離開兒童的知識經驗,用一些空洞抽象的說教來動員小學兒童的注意。2.激發學習動機要讓小學兒童體驗到自身學習的成功,以此來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這是使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的最有效的手段。教師要充分肯定小學兒童主動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批改作業時要盡量挖掘學生優點,評分宜從寬;對於他們的不足之處,要正面引導。如對每次作業應用紅筆做出肯定的標志,如用「√」「古」「優」等;定期展示班級學生的學習成果,對每個學生的進步予以及時的肯定和精神獎勵等。當學生看到自己學習被肯定,便會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不斷地培養對學習的興趣,更加努力地注意學習活動。3.訓練良好的注意習慣訓練良好的注意習慣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能高度集中注意而不分心和能迅速轉移注意而少惰性。教師可選擇一些有一定難度,需要集中注意才能完成的任務交給學生,讓他們解決。任務既可以結合課程,也可以是純訓練性的,教師可根據要求自行設計問題。如,要求學生快速閱讀或組織搶答題競賽,以培養他們高度集中的注意能力。又如將不同學科、不同性質的問題交叉隨機地呈現,以訓練學生注意靈活轉移的能力等等。小學生不可能對枯燥無味的簡單任務保持長期穩定的注意。注意的穩定性是為完成一定的目的任務服務的,因此注意的核心是講求實效,而不是追求貌似注意的狀態,因為這種狀態不但無助於完成當前的任務,而且更嚴重的是會養成心猿意馬、疲疲塌塌等不良注意習慣,它將極大地妨礙學習的效果。(三)運用無意注意與有意注意轉換的規律,讓學生在有目的的學習活動中,快樂地學習高度集中注意要消耗相當的體力和腦力。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必定使人疲憊不堪。怎樣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始終保持旺盛的精力,積極地注意而又不疲勞呢y在一天的學習活動中,在一節課乃至在解決一個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適當地運用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轉換的規律,把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交融在每一個認識活動中。如,一節課中教學內容安排應有難有易,教學方式應穩中有變,使小學生的注意有張有弛。教學的各個環節要有機聯系,盡量杜絕造成注意渙散的機會,使小學生快樂地完成學習任務。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把注意的轉換簡單地歸結為讓兩種注意按著一定的程式輪番交替地出現。教學是一門極其復雜的藝術,它只有一般的規律可循,沒有固定的模式可仿效。在如何運用兩種注意轉換規律的問題上同樣如此。1、如何充分運用注意的規律組織教學?在教學中,教師要保證學生有良好的有意注意,應注重以下三個方面。(1)、明確學習的目的和任務。學習活動的進行,地需要有意注意的調節和控制。幫助學生確立明確的學習目的,有一個正確的學習態度,是保證學生持之以恆的學習活動的前提。(2)、培養間接興趣。除了確立學習目標,還應對學生闡明本學科知識學習的意義和重要性,在知識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特別是在一些內容相對枯燥、難度較大的科目學習中,使學生了解知識掌握後的功用和社會價值,引起他們對學習結果的間接興趣,可以使他們進入有意注意的學習活動。(3)、合理組織課堂教學,防止學生分心。學習活動需要學生維持有意注意,但人的注意力又很難長久地集中,所以教師的教學過程應避免任務安排過滿,節奏過於緊張,應該張弛有度,給學生適當放鬆休整的時間。有時,教師適當放慢速度,穿插些有趣的談話,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可以說,課堂教學組織越合理,越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內在需要,學生越不容易分心對於學生的無意注意,我們應該盡量避免那些分散學生注意的因素,創造一些有利於集中學生注意的因素。(1)教學內容要具體生動,新穎有趣。抽象,枯燥無味的內容會使學生注意分散。(2)教學方法要直觀形象、靈活多樣。根據學生無意注意和具體思維占優勢的特點,光講抽象的概念或道理不能引起他們的注意,尤其是低年級兒童,離開了具體實物就難以理解,這就要求教學方法必須直觀形象。要充分利用電視、多媒體、幻燈、畫片、掛圖、標本、模型、實物等進行直觀教學,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運用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的轉化規律組織教學任何學習都要求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相互為用。學習是一種艱苦的勞動,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往往需要學生做很大努力去觀察、思考才能突破。因此在學習重點、難點時,特別容易疲勞;而單靠無意注意也不能達到系統學習知識的目的。在教學中,教師教師要善於調動學生兩種注意協調活動,把握好無意注意與有意注意的轉化規律,既運用新穎的教學方法,如色彩鮮艷的圖片、動畫使學生輕松學習,充分利用無意注意去學習知識。但在闡述基本原理及事物間的相互關系等復雜內容時,必須培養學生有意注意的品質,帶領學生克服困難,弘揚刻苦鑽研、知難而進精神,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當學生對所學內容發生了興趣的時候,他的注意就自然而然地集中到學習上,不再對學習感到頭痛。這時的有意注意則轉變為無意注意。但這種無意注意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無意注意。稱有意後注意,是通過努力學習,克服困難轉化而來的,是一種更高級的、有自覺目的的注意,這是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最需要培養的一種注意。2、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第一堂課是最重要的,就如姚教授所講的,本課程的目的意義要首先講,詳細講,可以先問學生對這門課有些什麼樣的認識和期望,有時候我們設想的不一定是學生想要的,知道學生的狀態之後,我們再有針對性的給出一些目的和意義,並且大致指出和回答學生所關心的問題會在哪一部分講解。每一堂課的開始也很重要,我們可以嘗試用問題、事例或者社會事件引出我們的內容,也就是姚教授所講的盡量把理論生活經驗化,對不同專業的學生用不同的事例,這些事例應該和學生的專業緊密相關,讓學生學習時感覺到心理學對他的學習和生活有益的。老師的表達和表現也很重要,有好的教案,講的不溫不和,兩節課下來學生有動機也給沒了。老師可以遵循以下原則以激發學生的動機:(一)、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二)、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三)、充分利用反饋信息,給予恰當的評定(四)、妥善進行獎懲,維護內部學習動機(五)、合理設置課堂環境,妥善處理競爭和合作(六)、適當進行歸因訓練,促使學生繼續努力3、如何依據學生的氣質與性格特點實施因材施教?教師清楚地把握所教對象的氣質特點,可以在教育教學中有的放矢,有效進行因材施教。如,對膽汁質這種類型的學生,教師就要幫助他們克服容易發火的弱點,著重培養他們的耐心、沉著和自製力等心理特徵;對多血質學生,教師就要幫助他們克服輕浮、做事虎頭蛇尾及見異思遷等弱點,培養刻苦鑽研的精神,做事有始有終,嚴格要求,養成合理的生活規律;對於粘液質的學生,教師應該幫助他們克服執拗、淡漠、偏執等弱點,訓練他們的敏捷性,讓他們經常參加各種活動等;對抑鬱質的學生,教師要幫助他們克服情感脆弱、敏感、多疑、孤僻、膽小、忸怩等弱點,教師應多加鼓勵和支持,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及樂群等心理品質。4、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關於創造力的培養:基於我國教育方面「標准」「最佳答案」要求過多,創造力的培養應當首先注重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提出盡可能多的答案和可能性,老師鼓勵學生發言,不要做任何評價。即思路要「放得開」。教師可以採用如下策略提高學生的創造力:(1)深入挖掘教材,精心設計啟發式問題;(2)採用頭腦風暴法組織討論,產生思維的碰撞;(3)發散問題和聚合思維相結合,就一個問題,先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知識和想像進行發散訓練發散思維,再由教師引導學生組織歸納,訓練邏輯思維,歸納與演繹相結合。(4)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使學生有積極的情感、動機,正確的價值觀和崇高的理想,激發學生的創造力。(5)突破填鴨式教學模式,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小組討論\案例教學等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6)開設相關課程,教會學生一些有關創造的知識與技能.(7)平時多鼓勵學生搞小發明小創造,或者協同老師參加一些課題研究.(8)培養學生創新的意識,使學生認識到培養創造能力的重要性。(9)教給學生進行新的創造的方法。(10)課堂教學中,開展創造實踐活動。(11)讓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分析、總結人類的創造活動,實現對創造力的認識由抽象到具體,由具體到抽象;由認為創造是偉人的事情到普通人也可以進行創造的轉變。5、矯正不良品德的心理學依據主要有哪些?過錯行為是品德不良的前奏;而品德不良又是犯罪的前奏,採取的教育措施必須遵循一定的規律,並具有心理學依據,主要有:強化動機理論:採用負強化;歸因理論:引導學生積極歸因;品德結構理論:引導學生正確認知、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德發展理論:他律到自律。另外還有:(1).消除疑懼心理與對立情緒教育者在轉變品德不良的學生時,首先要轉變對他們的態度,要以信任與尊重消除學生的對立情緒,並以包容的愛對學生動之以情,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誠懇,消除疑懼心理,這樣才能架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溝通的橋梁,便教育影響能真正深入學生的心靈。如果沒有這個前提,那轉化教育不但沒有效果,還可能起到反作用,加快學生的墮落。(2).自尊心與集體榮譽感的重建品德不良的學生在長期的低評價中形成了低自尊的狀態,容易形成破罐破摔、自甘墮落的思想。這種學生表面看起來對批評和處罰滿不在乎,似乎沒有羞恥感,其實內心深處依然渴望別人的認可。他們缺乏榮譽感其實也往往因為自己並未真正融入集體,或感覺受到了集體的排斥。所以轉化教育中,教師對學生自尊心和集體榮譽感的重建十分重要。(3).形成是非觀念與是非感形成是非觀念與是非感,離不開道德認識的提高;而提高學生道德認識的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說理,也就是常說的說服教育。影響說服教育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存在於學生身上的「意義障礙」。所謂意義障礙,就是受教育者對道德知識和道德要求的心理抗拒,這會使教育者的說理對學生全然無效。它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對具體人的意義障礙。造成這種意義障礙最常見的原因是教師未考慮學生的動機,常常把學生不存在的動機強加在他們身上,學生就可能對這個教師有看法,產生意義障礙,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通過談話和採取必要的實際行動表示善意,消除學生的敵意。二是對具體要求的意義障礙。造成這種意義障礙主要是由於教師未充分考慮學生的認識態度而機械重復某些要求,致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而拒絕接受。這是針對某些要求的意義障礙。消除這一意義障礙的關鍵,是改變對學生的態度和教育方式。(4).改善微觀的社會環境中小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還處於發展之中,容易受到所處環境的影響,不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作為教育者,無法通過個人的努力去實現整個社會風氣的改變,但是完全可以盡可能改善學生所處的微觀社會環境,使直接影響學生的社會因素多一些積極的東西。所以,教育機構和教育者可以在當地政府有關部門的配合下,通過適當的干預手段,為學生創造一個建康成長的良好環境。(5).錘煉道德意志,增強抗誘惑力對於品德不良的學生來講,接受轉化教育過程中的的考驗是來自教育者的信任的表示,這可以使學生產生一種尊嚴感。成功的考驗會提高自信心和意志力,力求改正不良的習慣。進行考驗過程中要注意兩點:一是考驗應當在一定的基礎上進行,要有適當監督,爭取成功。二是要允許反復,在反復中堅持教育。學生在轉變過程中必然會有反復,反復有其雙重性:學生如果能在反復中吸取教訓,這種反面經驗就會成為日後抑制誘因、抑制不良習慣的內在力量,增強學生對不良影響的免疫力;反之也可能出現大倒退。教育者要以學生的反復為契機,幫助學生總結教訓,引導他們繼續保持正確的努力方向。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或者說,人的心理活動指向和集中某種事物時,這就是注意。注意可分為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教師在課堂上善於組織學生的注意,既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也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注意習慣。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運用注意規律呢?一、充分利用無意注意的規律組織教學。無意注意是在沒有人的任何意圖、沒有預先提出的目的、不要求意志努力情況下而產生的注意,它是人們自然而然地對那些強烈的、新穎的和感興趣的事物所表現的意識指向和集中。它既是可以幫助學生順利完成教學,也可能造成學生在學習上的「分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善於利用它的積極作用,防止它的消極作用。1、合理使用直觀教具,避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小學語文教學,經常會用到一些直觀教具。因為直觀形象的東西最容易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但在教學中必須合理使用直觀教具,不然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如有的教師在使用了幻燈片和放像機後,沒有將幻燈片取下或將放像機關上,就開始講解其它內容,一部分學生的眼睛仍盯著幻燈或錄像,影響聽課效果。有的教師過早地將直觀教具展現出來,學生的注意馬上被直觀教具吸引了,教師講解的內容就聽而不聞了。2、防止單調呆板,避免學生失去興趣。單調的、呆板的、多次重復的東西不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所以,我們教學的時候要注意靈活多變。教師說話的音量、音調、節奏的快慢的變化和教師表情的變化,都可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另外,教學方法的多變,也可維持學生的注意。如教拼音字母,可採用游戲助學法;教《小山羊》可採用角色扮演法;教《雪地里的小畫家》,可採用繪圖助學法;教《撈鐵牛》,可採用實驗演示法;教課文朗讀時,可分全班讀、分組讀、個別讀、分角色讀等。二、注意培養學生有意注意的能力。有意注意是一種自覺的、有預定目的並經過意志的努力而產生和保持的注意。小學語文教學中有些內容並不是學生感興趣的,僅靠無意注意,不能使學生的注意長久。而且學習是復雜的活動,會遇到困難和干擾,只依靠無意注意就難以完成學習任務。所以,我們必須注意培養學生有意注意的能力。1、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和意義,激發學習興趣。學生對學習的目的和意義的認識越明確,其意志力就越強,有意注意的能力也越強。所以我們在語文教學時,要注意教育學生樹立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努力學習的思想,注意讓學生明確學好語文知識的重要性。每堂課、每個環節,都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和任務,激發他們求知的慾望。如教《太陽》時,可以這樣導入:「人們都說,萬物生長靠太陽。到底太陽有什麼特點,它和我們有什麼關系呢?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來學習《太陽》這一課。」2、採用情境教學法,使學生知、情、意結合。採用情境教學法,即在學生認識事物的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觸動他們的思想。這樣,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不會對知識產生-冷漠、厭倦的態度,而是積極主動獲取知識。他們會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如教《望廬山瀑布》時,教師一邊講解詩意,一邊用簡筆畫在黑板上畫出作者、香爐山、瀑布等。學生看著板畫,彷彿身臨其境,一下子激發了靈感,他們贊美瀑布、贊美大自然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產生了共鳴,學生學這篇課文時的注意力就會高度集中,就會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3、調動各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教學時,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能較好地保持學生的有意注意。比如,看書、看圖片、看演示;聽老師講解、聽同學回答;讀書、答問、討論;書空、在書上或筆記本上圈、點、劃、記;進行表演等。三、因材施教。學生的注意力是受他所懂得的一些常識特約的。如果學生對教師傳授的知識略有所知,學生理解知識的過程中思想活動就比較積極,注意力就容易集中。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既要聯系學生已掌握的常識,又要使學生有所發現。如教《鯨》時,可以設計這些問題:現在世界上什麼動物最大?鯨長得這么像魚,又在海洋里生活,它是魚類嗎?同學們畫鯨時,常常會在鯨的脊背上畫條水柱,這水柱是怎麼形成的?你知道哪些海獸?另外,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管是講課、提問,還是練習、復習,教師必須既要照顧全班學生的學習情況,又要照顧到個別學生的差異。教學速度和難易程度要適中,使成績好的能「吃得飽」,成績差的能及時消化、吸收。布置練習時,有的同學寫得較慢,有的同學寫得比較快,寫得快的同學寫完後就喜歡東張西望或玩耍東西。教師可教育他們養成寫完練習後認真默讀的習慣,或另外布置一些提高性練習。總之,小學語文教師如能在教學中很好地運用注意規律,對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具有重大的意義。

『玖』 如何在教學中運用注意規律

1、正確利用無意注意的規律組織教學

凡需要學生注意的對象和操作的活動,盡量賦予它們無意注意的特性。教師講授的內容,難易要適當,讓學生既能聽懂又要有新意。這是引起小學生興趣、維持對學業注意的關鍵。

在處理教材中的重點、難點時,教師應注意運用具體生動的教學方法,如充分利用直觀教具,語言要生動形象,語調要抑揚頓挫,配以適當的表情和手勢,化難為易以吸引兒童的注意。對於教學中必須重復的東西,如課文的熟讀、同一類題的反復練習活動,教師應採用靈活多變的方法,以保持其新穎性。

2、利用課內外活動幫助學生學會組織和發展自己注意的能力

在學習或其他活動中,教師應提出具體的目的、要求、內容及具體方法,讓學生切實地感受到集中注意對完成活動的重要性並懂得如何正確地組織自己的注意,切忌離開教材本身,離開兒童的知識經驗,用一些空洞抽象的說教來動員小學兒童的注意。

3、運用無意注意與有意注意轉換的規律,讓學生在有目的的學習活動中,快樂地學習

高度集中注意要消耗相當的體力和腦力。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必定使人疲憊不堪。怎樣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始終保持旺盛的精力,積極地注意而又不疲勞呢y在一天的學習活動中,在一節課乃至在解決一個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適當地運用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轉換的規律,把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交融在每一個認識活動中。

教學規律:

1、簡捷律。教學必須以間接知識為主,使間接知識和直接知識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簡捷地獲得較完全的知識。使學生避免重復前人的錯誤和曲折,最有效地掌握知識,在新的起點上繼續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動,攀登新的科學高峰。

2、育人律。在教學過程中,客觀存在著對學生思想方面的教育和影響。所教育過程實際上也是學生接受教育的過程。也就是說在教師傳授知識和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總是對學生的思想感情、立場觀點、意志性格、道德品質等方面施加一定的影響,使學生受到一定的品德和思想教育。

3、發展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共同活動,使學生在智力、體力、審病美能力、勞動能力以及情感、意志、個性心理品質等方面都得到發展。學生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培養能力是辯證統一的,單純抓知識的傳授或只重能力發展都是片面的。

閱讀全文

與羞恥模式教學小說txt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三幫女主逃跑總裁小說 瀏覽:756
一個新手想寫小說賺錢 瀏覽:707
有炮姐的穿越小說 瀏覽:470
小說人物叫林寒 瀏覽:218
怎麼樣寫小說才好看嗎 瀏覽:903
小說言情污污的片段 瀏覽:412
玄幻小說主角推倒皇後 瀏覽:967
有哪些好看的網路言情小說 瀏覽:57
高甜小說推薦短篇 瀏覽:708
重生歐美貴族的小說 瀏覽:578
有聲小說關於軍閥 瀏覽:354
三家巷小說男女主人公是誰 瀏覽:168
我會種田穿越小說下載 瀏覽:634
有肉幽默短篇小說 瀏覽:687
最強女婿葉風小說全文閱讀 瀏覽:347
紀悠沐安為主角的小說在線閱讀 瀏覽:62
女主角叫雲什麼離的古代小說 瀏覽:957
老版武俠小說主角會使風雷扇 瀏覽:280
都市整蠱狂魔小說 瀏覽:956
極品仙醫在學院小說全集 瀏覽: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