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李煜的虞美人全文。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Ⅱ 虞美人 全文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
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Ⅲ 李煜的《虞美人》全文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五代 ·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Ⅳ 虞美人的全文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Ⅳ 《虞美人》全文是
詩詞名:虞美人 作者:李煜 朝代:唐 體裁:詞 類型:
--------------------------------------------------------------------------------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1]
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2]
只是朱顏改。[3]
問君能有幾多愁,[4]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
【注釋】:
[1]了:了結,完結。
[2]砌:台階。雕闌玉砌:指遠在金陵的南唐故宮。應猶:一作「依然」。
[3]朱顏改:指所懷念的人已衰老。
[4]君:作者自稱。能:或作「都」、「那」、「還」、「卻」。
此詞大約作於李煜歸宋後的第三年。詞中流露了不加掩飾的故國之思,據說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麼,它等於是李煜的絕命詞了。
全詞以問起,以答結;由問天、問人而到自問,通過凄楚中不無激越的音調和曲折迴旋、流走自如的藝術結構,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貫穿始終,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應。
誠然,李煜的故國之思也許並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離不開「雕欄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宮闈秘事。但這首膾炙人口的名作,在藝術上確有獨到之處: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卻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卻;小樓「東風」帶來春天的信息,卻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嘆,因為它們都勾發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棖觸,跌襯出他的囚居異邦之愁,用以描寫由珠圍翠繞,烹金饌玉的江南國主一變而為長歌當哭的階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結句「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顯示出愁思的長流不斷,無窮無盡。同它相比,劉禹錫的《竹枝調》「水流無限似儂愁」,稍嫌直率,而秦觀《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則又說得過盡,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說,李煜此詞所以能引起廣泛的共鳴,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賴於結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將愁思寫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並沒有明確寫出其愁思的真實內涵——懷念昔日紙醉金迷的享樂生活,而僅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態——「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樣人們就很容易從中取得某種心靈上的呼應,並借用它來抒發自已類似的情感。因為人們的愁思雖然內涵各異,卻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那樣的外部形態。由於「形象往往大於思想」,李煜此詞便能在廣泛的范圍內產生共鳴而得以千古傳誦了。
Ⅵ 虞美人全文
《虞美人·賦虞美人草》 作者:辛棄疾
全文:當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風好。拔山力盡忽 悲歌。飲罷虞兮從此、奈君何。人間不識精誠苦。 貪看青青舞。驀然斂袂卻亭亭。怕是曲中猶帶、楚 歌聲。
Ⅶ 虞美人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虞美人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冬去春來,萬物復甦。大地披上了新裝。梅花謝了,凋落的花瓣紛紛揚揚灑落在土地上。油菜花開得正旺,透過鐵軌上飛馳的列車的窗簾,一片片金晃晃的油菜花沐浴在旖旎的春光里。土地亦不像冬季那樣梆硬,開始變得柔軟濕潤。走過校內的百花園,花香中夾雜著泥土的芬芳,沁人心脾。
馬上就要開學了。同學們意氣風發,鬥志昂揚。食堂邊、小湖旁、林蔭道上人流絡繹不絕。正午的草坪顯得格外的美好。天空有飛機悠然駛過;有情侶依偎在一起,彼此打著情、罵著誚,沉浸在甜蜜的愛河裡;有三五成群聊著天,打著撲克牌的;有握著書漫不經心閱讀的;間或從圖書館的路口躥出三、兩個溜著冰的帥氣青年,笑聲打破了校園暫時的寧靜。
痞子靜靜地坐在涼亭上,他的內心如潮水般翻滾,有著無限的荒涼與寂寞。不是么?大三了,還打著光棍。最憂戚的是,這個時候的大三學子都已經想好自己該做的事情了。是考公務員?是考研還是就業?抑或乾脆什麼都不考,渾渾噩噩地過,走到哪裡算哪……
Ⅷ 虞美人 全文是什麼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是這個嗎?
Ⅸ 虞美人小說作者
《虞美人》小說作者汣舞
望採納哦親~
Ⅹ 李煜的《虞美人》全文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雕欄 通:闌)
釋義:
這年的時光什麼時候才能結束,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
精雕細刻的欄桿、玉石砌成的台階應該都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盡的春江之水滾滾東流。
注釋:
1、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死後地下開出一朵鮮花,因以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兩平韻。
2、了:了結,完結。
3、砌:台階。雕欄玉砌:指遠在金陵的南唐故宮。
4、應猶:一作「依然」。
5、朱顏改:指所懷念的人已衰老。
6、君:作者自稱。能:或作「都」、「那」、「還」、「卻」。
作者簡介:
李煜(937—978),南唐後主。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李璟第六子。
創作背景:
此詞與《浪淘沙·簾外雨潺潺》均作於李煜被毒死之前,為北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年),是時李煜歸宋已近三年。宋太祖開寶八年(975年),宋軍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滅亡。
三年後,即太平興國三年,徐鉉奉宋太宗之命探視李煜,李煜對徐鉉嘆曰:「當初我錯殺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這種心境下,李煜寫下了這首《虞美人》詞。
(10)虞美人小說免費擴展閱讀: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後主的絕命詞。相傳他於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樂,唱新作《虞美人》詞,聲聞於外。宋太宗聞之大怒,命人賜葯酒,將他毒死。這首詞通過今昔交錯對比,表現了一個亡國之君的無窮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開,中秋月圓,歲月不斷更替,人生多麼美好。可我這囚犯的苦難歲月,什麼時候才能完結呢?「春花秋月何時了」表明詞人身為階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傷懷。
回首往昔,身為國君,過去許許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麼會弄到今天這步田地?據史書記載,李煜當國君時,日日縱情聲色,不理朝政,枉殺諫臣……透過此詩句,我們不難看出,這位從威赫的國君淪為階下囚的南唐後主,此時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樓又一次春風吹拂,春花又將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國卻早已被滅亡。詩人身居囚屋,聽著春風,望著明月,觸景生情,愁緒萬千,夜不能寐。
一個「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現,這精神上的痛苦真讓人難以忍受。 「又」點明了「春花秋月」的時序變化,詞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兩句流露的愁緒,也引出詞人對故國往事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