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東北黑話」成《闖關東》中經典語言有哪些
字體加粗部分為具體黑話,特強調。其他是整句話及其解釋。
比如,「白酒就大蔥,一盅頂兩盅。」這句被奉為經典台詞的歇後語就道出東北和山東兩地人的兩大飲食特點,
文兒他娘總叫傳武「活獸」,就是形容人很「野」、很「倔」、很「擰」,帶有「反叛」的意思。還有「孬貨」,就是形容人不好,沒出息。「虱子不能頂起被單來,螞蚱也不能穿著我的鞋跑。」(朱開山語)
還有一些土匪的「黑話」。張垛爺說:「我是里口來的(這個地盤的)。老大,看您可不像是這梗子(山頭)的。」那人「呸」了一口說:「我浪飛(沒入綹子)。」張垛爺說:「爺,給個話。」那人說:「我滿轉(什麼都干),插旗(尋找目標)呢,口渴(沒錢),只好別梁子(打劫)。」張垛爺說:「蘭頭不海(錢不多),我還有活窖(很硬的關系)。」那人站起上下打量張垛爺,一拍腰。張垛爺左手四指,右手三指交叉一揖。
那文說:「我看你是星(冒牌)!」張垛爺說:「樓子(太陽)在上,倒陽切裂(東南西北)任你打聽。」那文問:「里碼(同道人)?」張垛爺說:「空子(外人)哪敢起垛。」那文說:「山不轉水轉,報個蔓(姓)吧。」張垛爺說:「跟頭(張)。」張垛爺掏出一摞銀元,放到那頂狗皮帽子里,說:「請林子後面的幾位兄弟搬姜子(喝酒),山串(喝醉)。」
拓展資料
民俗學者曹保明先生著有《土匪》一書。該書根據偽滿康德2年1月《臨江縣志》,對土匪黑話進行了編篡整理,比較全面,現轉錄如下,供大家把玩、參考。
據《臨江縣志》載:
碰碼——見面。
碰——有交情。
頂——無交情。
滑——走。
蹻——行路。
水——官兵。
項——錢財。
板山——飲酒。
山串——飲醉。
押白——休息。
活窖——有認識人可以里外勾結。
頂天——帽子。
拉線、線頭子——偵探。
嘈腹肯腹——吃飯。
開克——打仗。
踢筋——打傷了。
狗子——巡警。
皮子——狗。
風子——馬。
水櫃——看人票。
跳子——兵。
飛子柴火——子彈。
別梁子——劫路。
放亮子——放火。
壓水——設卡。
漂洋子——水餃。
翻張子——餅。
珍珠閃——粳米飯。
馬牙敢——玉米飯。
肯海草——吸食鴉片。
東北當年的土匪黑話有多少? 搜狐歷史
㈡ 曹保明聯系方式
請提供曹保明電話號碼
㈢ 曹保明的作品
曹保明出版專集、專著作品目錄
1.《東北土匪習俗》1987年長春市政協文史資料專輯
2.《中國民間教子故事》1985年吉林人民出版社
3. 《猜謎歌》1992年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
4. 《問答歌》1993年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5.《寶碗》1986年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
6.《土匪》1988年遼寧春風文藝出版社
7.《神牛》1990年山東少年兒童出版社
8.《關東十怪》1990年吉林人民出版社
9.《關東冰雪趣話》1990年古林人民出版社
10.《響馬駝龍》1992年時代文藝出版社
11.《關東山傳說》1990年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
12.《傻妹煮虎》1989年遼寧少年兒童出版社
13.《民間教子良方》1993年南海出版公司
14.《關東糧行》(與楊子忱)1990年長春出版社
15.《民間教子故事一百篇》1994年甘肅少年兒童出版社
16.《一個志願軍戰士納經歷》(與王國治)1993年時代文藝出版社
17.《戲說偽滿妓院》1993年時代文藝出版社
18.《吉林民間故事選萃)(與夏映月)1990年時代文藝出版社
19.《長白山下的民俗與旅遊》1995年北京旅遊教育出版社
20.《東北馬賊史》1994年台灣棋齡出版社
21.《東北木幫史》1995年台灣棋齡出版社
22.《東北妓院史》1994年台灣棋齡出版社
23.《東北挖參史》1996年台灣棋鈴出版社
24.《東北淘金史》1996年台灣棋齡出版社
25.《東北漁獵史》1998年台灣棋齡出版社
26.《東北狩獵史》1998年台灣棋齡出版社
27.《東北煙麻史》1998年台灣棋齡出版社
28.《東北店鋪史》1998年台灣棋齡出版社
29.《東北吹鼓扎彩史》1998年台灣棋齡出版社
31.《神秘的關東奇俗》1994年北京學苑出版社
33.《關東店鋪》1998年台灣棋齡出版社
35.《東北土匪考察手記》1998年時代文藝出版社
36.《吉林大網路全書》(民俗語言冊)主編1998年吉林人民出版社
30.《中國東北行幫》1992年時代文藝出版社
32.《關東木幫》1992年長春政協文史資料專輯
34.《第二次世界大戰收養日本遺孤紀實》1998年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
37.《關東文化大辭典》執行編委1995年遼寧教育出版社
38.《中國民俗大全吉林卷》副主編1998年新疆人民出版省內外報刊連載中篇關東民間人物傳奇25篇;民俗文化采風手記近百篇;論文12篇
㈣ 請問有沒有講山賊、強盜、盜賊的歷史以及演變、生活的書
姚雪垠(1910~1999.4.29)的長篇小說《長夜》
長篇小說《長夜》全書十八萬多字,是一部自傳性質的帶有傳奇色彩的小說,
貫穿全書的人物——青年學生陶菊生,就是作者姚雪垠本人。
1924年夏,14歲的姚雪垠抱著軍事救國的想法,雄心勃勃地來到洛陽,找到了在吳佩孚軍隊當兵的大哥姚冠傑,大哥極力反對小弟當兵,並告訴他新兵挨打受罵,生死沒有保障,在大哥的建議下,他只好去信陽讀書。
同年10月,姚雪垠按照大哥的吩咐來到信陽信義中學讀書。不久,軍閥混戰,吳佩孚的軍隊敗退到信陽,車站四周都挖成戰壕。昔日寧靜的校園被槍聲攪得不得安寧,學校被迫提前放假,讓學生們各自回家。姚雪垠和幾位同學,還有他二哥姚冠洛結伴同行,幾經周折從兵荒馬亂的信陽逃了出來。不承想,當走到離家還有一百多公里的泌陽境內時,突然遭遇十幾個土匪。 「不許動!動一步老子就斃了你們!」一個土匪大聲命令道。同時把子彈頂上槍膛,土匪把他們帶的東西搶了過去,然後,他們被押送到一個被燒毀的小村莊,當作「肉票」關在一座房子里。
主管「肉票」的土匪頭目瓤子九,出現在他們面前,要這幾個學生馬上給家中寫信,讓父母快派人拿錢來贖人。
威逼之下,姚雪垠將寫好的信給瓤子九念了一遍,就交給了這個土匪頭目。瓤子九吩咐那個給姚雪垠推小土車的將信送往鄧縣,並向姚家討雇車錢。從此,姚雪垠和他二哥及同學們,就度日如年地被土匪押在「票房」,等待家中來人。但姚雪垠深知自己家中很窮,不會有錢來贖。因此,他同二哥的命運如何?真有點不寒而慄!
幾天後的一個夜晚,姚雪垠的二哥對姚雪垠說:「這股土匪中,有一個叫王三少的桿子頭兒,想要你做干兒子。二哥請你答應此事,不然咱們兩個很快就會被殺掉一個!」姚雪垠認真想了一會兒,點頭同意了。
姚雪垠被土匪綁架以後的生活,真可以說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他的干老子王三少頭腳剛走,後腳又冒出一個叫薛二少的頭目,也想收他當干兒子......為了使二哥少受打罵,免於一死,姚雪垠又答應了做薛二少的干兒子。
薛二少是農民出身,他不讓姚雪垠叫他乾爹,只叫他二伯。他和他手下對姚雪垠都很好。這些土匪們幾乎沒有人叫過姚雪垠的名字,而只叫他娃兒,他們也都再不把他當「票子」看待,更不防範他逃跑。
此時的姚雪垠已由「票子」變成「賊娃」,成了這股桿子中的一員。土匪們去破寨,他跟著助威;土匪燒房子,他去點火;土匪向地主索款和催促人們來贖「票子」,他就伏在小桌或磨盤上代為寫信。這期間,他看著這支桿子由小到大,迅速發展,他也看到了桿子內部的矛盾,看到了桿子與地主豪紳之間既對立又勾結的復雜關系,還看見了桿子與各派地方小軍閥之間的爭斗。所有這些,都大大增加和豐富了他對土匪的感性生活知識。
有一次,當這支桿子被軍閥追擊時,雙方發生了激烈的戰斗,姚雪垠不僅不害怕,而且表現得十分勇敢,他隨幾個土匪最後才退出陣地。這支桿子的「二駕」看見他走在後面,隨時都有被流彈打死的危險,便大聲命令:「娃兒,快拽著我的馬尾巴!」「不要緊!」姚雪垠又驚慌又快活地回答,拽著馬尾巴過了河。
還有一次,這支桿子被軍閥包圍在一座大廟中,姚雪垠冒著槍林彈雨,從圍牆內探出頭來放鞭炮取笑和恐嚇軍閥,後來,這股土匪被打散了,他的義父薛二少才派人把他送回鄧縣家中,這時已是1925年的春天。姚雪垠在土匪窩里整整度過了100天土匪生涯,壞事變成了好事,為他日後創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
可是在《李自成》里。作者卻把當年的「土匪」,美化為「聖人」「偉大領袖」。
推薦這部書,是因為它反映了三十年代的「土匪」生活的真實層面,對於作者五十年後寫《李自成》時,對當局的媚態和逢迎,我感到可悲。
電子書http://www.777book.com/xian/2003new/xian/yxy/changye/
㈤ 很多年前的一本老書叫土匪,在哪裡有下載。曹保明寫的
http://www.google.com.tw/books?id=Cs10AAAAIAAJ&hl=zh-CN 這是地址 !就採納了吧
㈥ 曹保明的經歷
崴嵬的長白山和滔滔的松花江、鴨綠江、圖們江造就了中華民族優秀的子孫,蘊育了燦爛的地域文化。開基創業,保衛疆土,建設邊疆,這是民族民間文化的主要內容形態和特點;只有真正走入民間,走進人的心底,才能真正地獲得這種文化。於是,多年來曹保明把自己全身心地融入到「民間」去了。30年來,每到年節他就背上行裝走向民間,到一些敬老院和大車站,到一些老年人集中的村屯,那兒是他的落腳點和基地。搜集民間文學不是向人民索取,而是要和勞動群眾交知心朋友。他每次出行都是單身孤旅、不驚動任何人,無論對當年的土匪還是妓女,都親切地稱呼他們「大爺」、「大娘」,一律獻上一份孝敬的禮品並與他們一個鍋里吃飯、一個炕上睡覺、一塊種地、一塊上墳、一塊趕集、一塊放木排,以一顆赤誠之心得到老人們的信任。他們毫無保留地傾訴著關東久遠歲月里的故事,演說著逝去的文化和歷史。80年代後期他了解到有一位老大娘,當年從事過改造妓女的工作,而那些妓女從前跟隨著長白山早期的開發者、淘金漢、木幫、土匪、馬賊、打獵人、挖參人,與他們有過千絲萬縷的聯系,不徹底了解她就不可能全面深入地挖掘這部分文化。有一天他終於找到了這個大娘的家,經過再三的解釋和懇求,他終於獲得了大娘的信任,了解到大量素材,也和這位大娘成了最要好的知心朋友。近百年來,帝國主義列強的入侵和蹂躪,促進了東北行邦和民眾集團組織的團結和發展,從馬賊、木棒……到抗日聯軍,隊伍雜七雜八,良莠不齊,然而卻集中體現了一種團結抵抗外來侵略的精神。曹保明了解到曾經十分活躍和著名的行幫組織——馬賊(俗稱土匪、響馬、鬍子)他們憑借北方馬的優勢,推薦藝高膽大、心狠手辣的認為首領,和抗聯戰士一起組成秘密的武裝集團,與外來民族敵人及內地武裝力量抗衡。為了追尋和記錄這段逝去的歷史,他幾乎走遍了東北三省所有的縣、村、鎮、屯,在逝去的歲月中尋找他們的蛛絲馬跡,先後采訪了幾十股土匪的當事人和後代(最多的每股3萬人,最少的只有十幾人),記錄了近千名馬賊的名號,繪制了東北馬賊的分布和活動走向圖,破譯了馬賊行話、黑話、隱語,搜集了他們的禁忌習俗、行為規范,對他們在日俄戰爭、「九·一八」事變,偽滿洲國、解放戰爭等重大歷史時期中的表現和作用,進行了新的調查、審視和思考。1988年,由遼寧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東北土匪》,印數10萬冊。1994年,台灣又將其列入「歷史剪影系列叢書」改名《東北馬賊史》再次推出。再版後,國內外反響強烈,各種書刊引用者不下三、四十次。1979年,他在九台縣志里發現了一長幾乎破碎的證明,上面記載了一個叫「三江好」的土匪英勇抗日而犧牲。他沿著「三江好」當年活動的地區開始搜集。在眾人莫衷一是的褒貶中,他花費了大量心血,用事實為這位英雄正了名。1981年5月5日,《長春日報》連載《「三江好」羅明星》的傳奇。1986年春天的一個夜晚,兩位穿軍裝的人敲開了他家的門,其中那為50歲左右的同志說:「曹老師,我是『三講好』的兒子呀!」說著淚流滿面,緊緊抱住了他。另一位同志拿出國家民政部追認羅明星為烈士的證書。原來,羅明星的兒子羅美庭是天津某部隊醫院的政委,他是拿著曹保明寫的故事和縣志中的記載作為依據再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為父親領導烈士證書的。
1995年春節,他是在83歲的土非「馬賊」小白龍家度過的。盤石縣志也曾記載了小白龍不傷害中國人,攻打日本守備隊等史實。曹保明曾對此與他交往,寫下《世上唯一活著的馬賊》。1997年9月,他得知小白龍患重病,急忙趕去看望,之後寫出了《東北土匪考察手記》專著。
采風並不都像想像的那麼瀟灑和浪漫,它包含著艱辛和困苦,還常常會遇到風險,。1987年整個春節他都住再輝南縣石棚溝金礦的工棚子里。那時,外面飛雪飄飄,屋裡爐火通紅。他被把頭們的故事迷住了,不知不覺地昏睡過去,原來是紅透的炭火產生了一氧化碳,多虧工人們搶救及時,他才撿回一條命。為了寫《東北木幫史》,他多次深入長白山,到松花江、鴨綠江上去漂流放排,全面記述老山裡伐木的木把生涯,他們的隱語、行話、歸宿,以及特有的宗教信奉和採伐習俗,這些木幫文化充分展示了東北久遠的開發歷史和科技發展史。1994年他從木排上掉進鴨綠江中差點喪命。
有人說,事業是曹保明生命的支點,他連任吉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吉林省民俗學會秘書長、《民間故事》主編、吉林省三套集成辦公室主任。1988年、1991年曾兩次獲全國藝術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表彰,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吉林省第四屆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拔尖人才;國務院特殊津貼表彰人員;2000年初又被評為吉林省「世紀藝術金獎」獲得者,2000年12月12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中國文聯文藝家協會第三次中青年委員德藝雙馨座談會上,曹保明《我的道路》的大會發言受到與會者一致好評。
美國、德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以及台灣和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新聞媒介都對他的研究成果做過報道並邀請他前去講學。國內外評介文章達三、四十種。然而,他卻深深地認識到,受到稱贊的應該是創造這些民間文化的勞苦大眾,是他們創造了歷史,也創造了人類的文明。他要永遠植根於民間,植根於黑土地,辛勤耕耘,做一個黑土文化的拓荒牛。
㈦ 曹保明的獲獎
他曾多次獲得全國德藝雙馨優秀文藝工作者稱號和省直機關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08年,他獲得了「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十大傑出人物」和「感動吉林十大人物」榮譽。[1]
2008年6月,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十大年度傑出人物評選活動結果在北京揭曉,來自吉林的東北民間文化專家曹保明成為唯一一個因保護和搶救非物質文化遺產而獲獎的專家。他說:「我將發動更多的民間志願者,保護和搶救我們的吉林文化!」 此次評選活動是由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舉辦,旨在通過評選挖掘各行各業中為保護中國文化遺產做出傑出貢獻人士的感人事跡,弘揚他們為保護文化遺產而無私奉獻的精神。經過評委、央視國際網站等媒體的投票,最後產生30名入圍人物。在央視國際網站組織的投票中,吉林省共有300多萬網民為曹保明投票,這使他非常感動,在所有入選人物中他的票數最終排在第五位。「感謝吉林人民對我的支持!」曹保明說。
怎樣才算是年度傑出人物?曹保明提到了3個「指標」:價值、影響力和責任!40年奔走在青藏高原上搶救西藏文物的葉星生、18年守望中國長城的外國人威廉·林賽……與這些獲獎的人物不同的是,曹保明是唯一一個因保護和搶救非物質文化遺產而獲獎的專家。幾十年來,他深入到民間,搜集了大量民俗文學創作素材,撰寫了反映東北歷史的淘金、挖參、漁獵、木幫、土匪等起因、習俗、規律的幾十部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