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歐亨利的小說有哪些
歐·亨利是其筆名,原名為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美國著名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大師之一。曾被評論界譽為曼哈頓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國現代短篇小說之父。他的作品構思新穎,語言詼諧,結局常常出人意外,代表作有小說集《白菜與國王》、《四百萬》、《命運之路》等。其中一些名篇如《愛的犧牲》、《警察與贊美詩》、《帶傢具出租的房間》、《賢人的禮物》、《最後一片藤葉》等使他獲得了世界聲譽。
希望可以幫到你
2. 什麼是世界公民
1、聯合國頒發的一個獎項的名稱為「世界公民」(Citizen of the World)。
2、可能是指非政府組織「世界服務權威」(World Service Authority)頒發的「世界護照」(World Passport)。
3、可能是指推動成立世界政府的人士。
4、有時指支持國際主義的個人。
5、巴哈伊信仰所提倡的人類一體思想。
3. 國外知名短篇小說,經典的
莫泊桑《一家人》、《在一個春天的夜晚》、《戴麗葉春樓》,一八八二年有《菲菲小姐》、《一個兒子》、《修軟椅的女人》、《小狗皮埃羅》、《一個諾曼底佬》、《月光》、《遺囑》,一八八三年有《騎馬》、《在海上》、《兩個朋友》、《珠寶》、《米隆老爹》、《我的叔叔於勒》、《勛章到手了》、《繩子》,一八八四年有《燒傘記》、《項鏈》《幸福》、《遺產》、《衣櫃》
契科夫《柳樹》 《代表》 《胖子和瘦子》 《渴睡》《在催眠術表演會上》 《壞孩子》 《小職員之死》《變色龍》《我的「她」》 《跳來跳去的女人》 《演說家》 《凡卡》 《外科手術》 《裝在套子里的人》 《脖子上的安娜》 《乞丐》 《彩票》 《名貴的狗》 《帶閣樓的房子》 《出事》 《打賭》 《在流放地》 《夜鶯演唱會》 《農民》 《套中人》 《第六病室》 《醋栗》 《姚內奇》 《窩囊》 《渴睡》《草原》 《沒意思的故事》《柔弱的人》《敵人》
歐亨利《咖啡館里的世界公民》《財神和愛神》 《麥琪的禮物》(也稱作《賢人的禮物》) 《證券經紀人的浪漫故事》 《帶傢具出租的房間》 《包打聽》 《警察與贊美詩》 《愛的犧牲》 《姑娘》《醉翁之意》 《二十年後》《小熊約翰·湯姆的返祖現象》《叢林中的孩子》《鬧劇》《慈善事業數學講座》《幾位偵探》 《雙料騙子》《綠色門》 《婚姻手冊》《心與手》 《布萊克·比爾藏身記》 《索利托牧場的衛生學》 《蘋果之謎》 《吉米·海斯和繆里爾》 《催眠術家傑甫·彼得斯》 《最後一片葉子》《華而不實》《黃雀在後》《提線木偶》《五月是個結婚月》 《市政報告》 《沒有完的故事》《比綿塔薄餅》 《公主與美洲獅》《心理分析與摩天大樓》 托尼婭的紅玫瑰》 《我們選擇的道路》《虎口拔牙》《刎頸之交》《兩位感恩節的紳士》 《回合之間》 《汽車等待的時候》 《生活的波折》《女巫的麵包》 《信童傳情》 《菜單上的春天》 《迷夢》 《各取所需》 《聖羅薩里奧的兩位朋友》 《鍾擺》 《活期貸款》 《天窗室》 《第三樣配料》 《白鴿》
4. 什麼是逍遙的世界公民
微生物早在32億年前就存在於地球上了。只是由於它們個頭小,直到19世紀中期列文·虎克發明了顯微鏡以後,微生物世界才向人類展示出它們迷人的無窮奧秘。
說它們個頭小,一點都沒有誇大其辭。它們小,小到連肉眼都看不見,因為我們肉眼只能看到1/10毫米以上的東西。而幾萬萬個微生物堆在一起,也只有一粒小米粒那麼大,可見它們體積之小了。
雖然微生物的體積是如此之小,但還是可以被測量。當然,測量的工具就不能是現在一般家庭或學生使用的普通的尺了。因為這些尺的最小單位是毫米,用毫米作為微生物的長度單位,實在是大材小用。一般來說,測量微生物,我們使用微米(0.001毫米)或者納米(10-6毫米)。微米到底有多大呢?將1毫米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的一份才是1微米。再將這一丁點兒分成1000份,取其中的一份,才是1納米。
別看微生物的個頭小,本領可不小。它們也有自己的飛機、輪船。空中紛飛的灰塵是它們無拘無束隨風游盪的熱汽球;醜陋的蒼蠅是它們巨大的波音747,光一隻蒼蠅的腳就能運載好幾萬個微生物乘客呢!水面上隨波逐流的土粒是它們的遊艇;漂浮的樹葉、小枝是它們的航空母艦。這些逍遙的傢伙,尋個機會就搭乘這些飛機、輪船……到處游覽世界名勝;美國的自由女神像、法國的凱旋門、日本的富士山。哪兒沒留下它們的「倩影」?
小傢伙跑到醫院里,看見那兒有好多好多被病痛折磨的病人,善良的它們獻出自己的勞動產品——抗生素,醫生們笑了,病人們康復了,這些逍遙的小傢伙們又開始漫遊了。
小傢伙是個調皮的孩子,它時不時就鑽入人體的腸道、血管作起惡來,讓人們愛它也不是,恨它也不是;只有動用全身的免疫系統抗擊它們。不要小瞧這些體積小的微生物,人「菌」之戰到底鹿死誰手還不得而知呢!有許多次,人類在它們強大的攻勢面前都不得不繳械投降,或者只有藉助於其他的微生物來對付。
小傢伙的本事太大了,它能腐朽木材,僅在英國,每年給木材造成的損失就達三、四億美元!而且,它還能在計算機電子迴路的塑料表面繁殖,使整個系統出現故障、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這么一點點小個頭,怎麼會有如此高強的本領呢?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條:一是吃得多、吸收得多、轉化迅速;二是長得快、繁殖快、能吃苦,不論在多麼艱難的環境中它都能隨機應變,不僅頑強地活下去,還頑強地養兒育女……歸根結底一句話:這小傢伙是個「鬼精靈」,鬼就鬼在它的這個「小」字上啦!
為什麼這樣說呢?其實自然界有一個普遍的規律:任何物體被分割得越小,其單位體積中物體所佔有的表面積就越大。若以人體的面積與體積的比值作為標准「1」的話,與人體等重的大腸桿菌(微生物中的一種)的面積與體積的比值為人的30萬倍!這種小體積、大面積的特點造就了世間微小的「巨人」,它使得這個「迷你」生物更容易與周圍環境進行物質交換,更容易與外界進行能量和信息交流,也就使得這個逍遙「小子」能把「秤砣雖小壓千斤」這句話詮釋得如此生動了。
地球上,出入國家最容易的恐怕就算微生物了,不用辦護照、不用買機票,隨便尋個人啊、箱子啊,隨著它們搭上民航班機就走。要不,乾脆騰雲駕霧,隨著風兒、鳥兒甚至蒼蠅,想上哪兒就上哪兒,輕輕鬆鬆逛遍美國、加拿大……真是貨真價實的「世界公民」!
這個「世界公民」本領可真大,上得了冰山,下得了火海,躲在酒桶里,藏在人的肚腸中,真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不用說別的地方,單是看看我們的手掌,可不是危言聳聽,上面密密麻麻地布滿了好多好多的微生物。就是在人的糞便中,竟然也有1/3都是微生物的菌體。一個成年人,在24小時內排出的微生物就有400萬億之多,真是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數字!
要不,我們再來學學虎克先生,刮一點齒垢,放在顯微鏡下觀察:哇,真是可怕,一點點齒垢里竟然生活著那麼多的微生物,有一些像柔軟的桿棒,來來往往,以君主的堂皇氣派,列隊而行;還有一些螺旋狀的,在水裡疾轉,像戰場上奮勇殺敵的勇士……,正是它們中的變形鏈球菌在我們的牙齒中搗鬼,讓我們牙疼難忍!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將零用錢和手絹混放在一起,這是非常不衛生的習慣,紙幣上有很多的細菌和病菌,據測,一張半新的紙幣上就沾有30萬~40萬個細菌呢!
再看看我們身邊的水,濁浪濤濤的黃河水、長江水,陽春三月綿綿的雨絲,炎炎夏日的滂淪大雨……哪一處沒有微生物的身影。
清水裡,氧氣充足,雖然沒有什麼養料,微生物卻能延年益壽。
濁水裡,有豐富的有機物,微生物能盡情享用,大飽口福。
連綿的細雨,澄清了天空,掃凈了大地,然而,那涓涓細流匯成了江河湖海,同時也載著浩浩盪盪的微生物奔向四面八方。
粉妝玉砌的冬雪,純潔無假,但那些將化未化的冬雪,正是微生物冬眠的地方。
甚至於我們人類離不開的飲用水中都有它們存在。我國規定,飲用水的標準是每毫升水中細菌總數不超過100個,每升水中大腸桿菌的數量不能超過3個。自來水公司輸送到千家萬戶的水是經過了很多道處理工序,最後檢驗合格才允許輸出的。但為什麼有時喝了自來水會拉肚子,經檢查是水質不符合標准呢?這可不能責怪自來水公司,他們是嚴格遵守國家規定的,但原因何在呢?我們知道,水是通過管道運輸的,高樓層的居民還得利用水箱貯存水,在這一「送」一「貯」的過程中,所謂「二次污染」就發生了。藏在水裡的、管道中的、水箱壁上的微生物會很快繁殖起來。這些令人頭痛的小傢伙,害得我們連澄清透明的自來水都不能喝了。
連澄清透明的水中都包含有如此多的微生物,就不用說平常看起來都臟兮兮的土壤了。土壤本是微生物的家鄉,也是微生物的工廠,那裡活動著的微生物,據估計,每一克重的土塊竟有數億個!即使在荒無人煙的沙漠,一克砂土中也有十多萬個微生物存在,比我們的某些城市所擁有的人口還要多!
有人問,空氣中有沒有它們?做一個小小的實驗就可以說明:將一杯經過高溫滅菌的肉湯敞口放在實驗室或者家裡,沒過多久,通過顯微鏡觀察肉湯汁,發現裡面有很多快活的微生物,它們是從空氣中飛到肉湯里安家落戶的小精靈。這些微生物坐在塵埃或者液體飛沫上,憑借風力隨著空氣的流動就可以漫遊3000公里之遠,飛上20000米之高,周遊列國,浪跡天涯。
什麼地方沒有它們呢?我們常常聽說高溫滅菌,沸水消毒,因為微生物怕熱。一般來說,到60℃以上,微生物就漸漸沒了生氣,到100℃的沸點,大部分微生物就沒有生還的希望了。但是,這一常識最近卻受到了挑戰。80年代初,科學家在90℃的高溫熱水中找到了存活的細菌。那時,人們以為90℃可能就是生命的耐熱極限。但十幾年前,德國生物學家在義大利的海底火山口周圍發現了生存在110℃熱水中的「超級嗜熱性細菌」。1990年,兩名美國科學家在2600米深的海底發現了能噴射出攝氏幾網路高溫水的湧泉。令人驚奇的是,在如此高溫高壓的水樣里兩位科學家竟然發現了一些活的微生物——一種以前無人知曉的細菌!要知道,金屬錫在232℃時就會熔化,而這種細菌在232℃居然還能自由自在地生活,看來,微生物真是耐得了高溫的「英雄」!
在冰天雪地人跡罕至的南極,那些多砂礫的土壤及結冰的水域,竟然也是細菌的大本營,這些無所畏懼、無處不在的世界公民,連嚴寒也不害怕!
5. 歐亨利的《咖啡館里的世界公民》結尾沒懂
是嘲諷這個所謂的虛偽的世界公民,他的意思是,那個世界公民其實並不那麼崇高,值得人敬仰,不過是以一堂皇的理由掩蓋住其實他自己家鄉太令人失望的事實罷了。
書中,社會上那些巧取豪奪,坑蒙拐騙,利慾熏心,爾虞我詐的「上流人物」,「得意之徒」們的丑惡行徑,被揭露的一覽無遺。
通過他們的種種表現,形象逼真、不拘一格地向讀者展現了「文明社會」的黑暗與滑稽本質,弱肉強食與天良喪盡的現實,並喻示在金錢萬能,唯利是圖的生存環境中,人性的異化和畸變。
(5)世界公民小說擴展閱讀
《咖啡館里的世界公民》為《歐·亨利短篇小說選》是美國短篇小說大師歐·亨利作品的選集。
歐·亨利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說家。他的一生富於傳奇性,當過葯房學徒、牧牛人、會計員、土地局辦事員、新聞記者、銀行出納員。
他的創作緊隨莫泊桑和契訶夫之後,而又獨樹一幟,與契訶夫和莫泊桑並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曾被評論界譽為曼哈頓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國現代短篇小說之父。他的作品有「美國生活的網路全書」之譽。
6. 如何成為一個世界公民
世界公民一詞有多重涵義,通常是指一個不只關心自己的社區和國家,也關心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事情。他們關注世界上不平等的情況,了解不公義和貧窮的成因,亦願意承擔責任,身體力行挑戰貧窮與不公義。
世界公民一詞有多重涵義,通常是指一個人不贊同源於國籍的傳統地理劃分。
聯合國頒發的一個獎項的名稱為「世界公民」(Citizen of the World)。
可能是指非政府組織「世界服務權威」(World Service Authority)頒發的「世界護照」(World Passport)。
可能是指推動成立世界政府的人士。
有時指支持國際主義的個人。
巴哈伊教所提倡的人類一體思想。
指沒有國籍的人。
指把自己置於世界體系中具有世界眼光的人。
世界公民獎
1、美國女影星安吉麗娜·朱麗,被授予聯合國記者協會的德梅洛世界公民獎.
2、好萊塢巨星妮可·基德曼,聯合國授予她世界公民獎
3、俄羅斯老兵坦尼斯拉夫·彼得羅夫,獲得「世界公民獎」
4、美國第一位亞裔州長駱家輝,獲得「世界公民獎」
5、聯合國為有世界公民意識,且表現突出者頒發世界公民獎
7. 急求奧利弗·哥爾斯密Oliver Goldsmith的《世界公民》(《中國人信札》)這本書,中英文版皆可
這些書比較偏,一般是找不到的,建議還是買一本吧,有心的話,其他也不貴
http://bq.kongfz.com/detail_13140314/
8. 歐亨利都寫過什麼小說
主要作品
《咖啡館里的世界公民》
《財神和愛神》
《麥琪的禮物》(也稱作《賢人的禮物》)
《證券經紀人的浪漫故事》
《帶傢具出租的房間》
《包打聽》
《警察與贊美詩》
《愛的犧牲》
《姑娘》
《醉翁之意》
《二十年後》
《小熊約翰·湯姆的返祖現象》
《叢林中的孩子》
《鬧劇》
《慈善事業數學講座》
《幾位偵探》
《雙料騙子》
《綠色門》
《婚姻手冊》
《心與手》
《布萊克·比爾藏身記》
《索利托牧場的衛生學》
《蘋果之謎》
《吉米·海斯和繆里爾》
《催眠術家傑甫·彼得斯》
《最後一片葉子》
《華而不實》
《黃雀在後》
《提線木偶》
《五月是個結婚月》
《市政報告》
《沒有完的故事》
《比綿塔薄餅》
《公主與美洲獅》
《心理分析與摩天大樓》
《托尼婭的紅玫瑰》
《我們選擇的道路》
《虎口拔牙》
《刎頸之交》
《兩位感恩節的紳士》
《回合之間》
《汽車等待的時候》
《生活的波折》
《女巫的麵包》
《信童傳情》
《菜單上的春天》
《迷夢》
《各取所需》
《聖羅薩里奧的兩位朋友》
《鍾擺》
《活期貸款》
《天窗室》
《第三樣配料》
《白鴿》
9. 什麼叫世界公民
世界公民的含義:
1、聯合國頒發的一個獎項的名稱為「世界公民」(Citizen of the World)。
2、可能是指非政府組織「世界服務權威」(World Service Authority)頒發的「世界護照」(World Passport)。
3、可能是指推動成立世界政府的人士。
4、有時指支持國際主義的個人。
5、巴哈伊信仰所提倡的人類一體思想。
具備要素:
情感與價值觀
1、尊重不同的文化與價值;
2、切身處地的感受貧窮與不公義的情況;
3、反思個人對世界的關系;
4、思索個人對世界的關系;
知識與能力
1、明白全球的相互依存的關系;
2、認識全球發展與本土的關系;
3、了解貧窮與不公平的成因,並且認識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4、具備有效討論、批判思考、欣賞差異、調解分歧及紛爭,以及選取合適方案的能力;
行動
1、身體力行,為個人的行為對世界的影響負責;
2、願意在小區以至世界層面作出行動,為建設更公平,而且可持續發展的世界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