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說大全 > 小說百里先生結局

小說百里先生結局

發布時間:2021-08-16 14:06:52

① 蔣百里的夫人及子女今何在

蔣百里(1882年-1938年),民國時期著名軍事學家,
1912年蔣百里在北京
與廣東李浴日、雲南楊傑同為中國軍事學巨擘,馳名海內外。
晚清浙江杭州府海寧州硤石鎮人。以字行,晚號澹寧,筆名飛生、餘一。名字出自《周易·震卦》「震驚百里」。祖父蔣光煦(號沐公)是著名的藏書家、刻書家,建「別下齋」藏書樓一座,貯書10萬冊,刻印《別下齋叢書》、《涉聞梓舊》等多種書籍流傳於世。父親蔣學烺(號壺隱),因生下來缺左臂,沐公不喜歡他,送他到寺廟出家做小沙彌。長大還俗學醫,懸壺濟世,娶浙江海鹽秀才、名醫楊笛舟的獨生女楊鎮和為妻。她是賢妻良母,又通文墨,成為蔣百里的啟蒙老師。
蔣百里13歲時父親亡故,與母親相依為命。出家人不能歸族,其父未得到遺產,家庭生活困苦。其時蔣百里的叔父蔣世一延請老秀才倪勤叔給自己的孩子授業。喜歡讀書的蔣百里經常溜到書房裡去聽講,倪勤叔見他聰慧,頓生愛才之心,知道他家境清寒,就對他的母親說:「這孩子是可造之才,我願教百里讀書,不收『束修』(按當時的習俗,未做詩文的學生每年6元至8元大洋,已開筆的8元至12元)。」從此窮學生就從倪勤叔讀書,學習詩文。蔣百里過目不忘,除了能熟背四書五經,課余還讀《三國演義》、《西遊記》、《封神榜》等古典小說,爬上茶館茶桌,手舞足蹈,繪聲繪色地講上述故事給茶客聽,被譽為「神童」。
中日甲午之戰,深深地刺激了蔣百里。15歲時他經常手捧《普天忠憤集》,挑燈夜讀,讀至熱血沸騰處,放聲痛哭,淚如雨下,立誓為國效命。1898年,戊戌變法,16歲的蔣百里考中秀才。受維新思想的影響,渴望讀到新書。恰逢雙山學院購進了四大櫥經、史、子、集和時務、策論、算學、格致等書。聽到這個消息,蔣百里真如窮人得著了寶藏,請求老師早一二小時放學,讓他到雙山書院中看書。蔣百里如飢似渴地吸吮知識,以研讀文學一類為多。[2]
1900年春,蔣百里18歲時,應同邑橋鎮孫氏之請,聘為塾師。不久在方雨亭縣令的介紹下,蔣百里到林迪臣創辦的求是書院(浙江大學前身)就讀深造,同學中有錢學森之父錢均夫等人。1901年,方縣令、林知府、陳監院(陳仲恕)3人共同出資,送蔣百里東渡日本留學。光緒卅一年(1905年)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步科第十三期畢業班畢業,輕松奪魁[3] ,在所有日本畢業生面前把代表第一名的日本天皇佩劍帶走[3] 。
1902年,中國留日學生已達3000人左右,大多思想激進,傾向革命。同年,蔣百里當選為中國留日學生大會幹事,並組織「浙江同鄉會」,又於1903年2月創辦大型綜合性、知識性雜志《浙江潮》。該雜志32開本,月刊,每期約8萬字,行銷國內,魯迅先生積極支持《浙江潮》,每期都寄回國內讓親友閱讀,他的第一批作品《斯巴達之魂》等,即發表於《浙江潮》。身繫上海獄中的章太炎先生的詩文也在該刊登載,《獄中贈鄒容》一詩萬人爭誦。
百里將軍對日本人的軍事評價不高,但是他後半生和日本結緣不少。他是國民政府對日作戰計劃的主要設計者,他編著的《國防論》成為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軍隊的戰略指導依據。在這部讓蔣百里耗盡心血的千鈞之作的扉頁上,將軍飽含深情地寫下了這樣的字句:「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話,中國是有辦法的。」八年抗戰的戰場上,無數百里將軍在保定軍官學校、在陸軍大學帶出來的國防軍子弟浴血沙場,成為中國軍隊高層指揮官的柱石。
蔣百里為《浙江潮》所寫的發刊詞,情文並茂,傳誦一時。他又以飛生、餘一等筆名,發表《國魂篇》、《民族主義論》等長篇論文連載,宣揚民主革命,提倡民族精神。立論獨到,條理清晰,文辭流暢,感情奔放,頗類梁啟超文筆;而他傾向革命,又不同於梁啟超的改良主義,頗受讀者注意。
1906年留學德國。武昌起義後,任浙江都督府總參議。 19

12年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1913年,任袁世凱總統府一等參議。1917年,任黎元洪總統府顧問。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時,蔣百里正與梁啟超等一起去歐洲考察。次年春回國,正值國內提倡新文化,一時如風起雲涌。梁啟超深感於歐洲的文藝復興,決心放棄政治生涯,全力從事新文化運動,蔣百里積極參與,成了梁氏最得力的助手,號稱「智囊」。他不僅出主意,更著書立說,成為新文化運動的戰將。1923年同胡適組織新月社。 1925年任吳佩孚部總參謀長。1933年赴日考察,認為中日大戰不可避免,擬定多種國防計劃.呼籲國民政府備戰。1935年,任軍事委員會高等顧問。1936年赴歐美考察,回國後倡議發展空軍。 1937年9月,他以蔣中正特使身份出訪意、德等國,回國後發表《日本人》及《抗戰基本觀念》,斷定日本必敗,中國必勝。1938年8月代理陸軍大學校長。
1913年6月18日凌晨5點,天剛灰亮,保定軍校校長蔣百里就召集全校兩千餘名師生緊急訓話。他身著黃呢軍服,腰掛長柄佩刀,足蹬鋥亮馬靴,站在尚武堂石階上一臉沉痛:「初到該校,我曾宣誓,我要你們做的事,你們必須辦到;你們希望我做的事,我也必須辦到。你們辦不到,我要責罰你們;我辦不到,我也要責罰我自己。現在看來,我未能盡責……你們要鼓起勇氣擔當中國未來的大任!」。隨後,蔣百里掏出手槍,瞄準自己胸部偏左的地方猛開一槍。
奇人必有奇運,蔣百里竟奇跡般生還,並與養病期間看護他的日本女子佐藤屋登相好,後者最終成為百里第二任妻子,改名蔣左梅。
蔣百里此次自殺的緣由眾說紛紜,有說是憤於軍校學風浮躁,有說是向陸軍部請求撥款未果,也有說是對中國當時軍界、政界之絕望。在我看來,不論何種說法,都只能部分成立。蔣百里自殺,最大原因是他的驕傲。自殺者往往是最驕傲者,懦夫不敢也不配自殺。
留日期間,蔣百里還參與創辦《浙江潮》,親筆撰寫發刊詞。魯迅當時同是留日熱血青年,曾向此刊物投稿。也是在此期間,蔣百里結識了戊戌後亡命日本的梁啟超,並執弟子禮。
1906年,蔣百里應清東三省總督趙爾巽聘為東北新軍督練公所總參議,籌建新軍。趙曾專摺奏保蔣為「特異人才,可以大用」。隨後,蔣百里被公派德國研習軍事,成為興登堡將軍(後為德國總統)下面的連長。1910年,他回國任京都禁衛軍管帶,在沈陽「以二品頂戴任用」。這一年,他不過28歲,在同齡人中卻已鋒芒畢露,聲望無兩。
武昌起義後,蔣百里潛回南方,任浙江都督府參謀長。民國成立,又調任陸軍部高等顧問,以及袁世凱的總統府軍事參議。1912年,他出任保定軍校校長,不久即上演了文初的那一幕。
1916年袁稱帝,蔣百里入川佐老同學蔡鍔討袁。袁世凱死去之後,又陪蔡鍔去日本就醫,旋即為之料理喪事。1917年回國,任黎元洪總統府顧問,開始首次撰寫軍事論著《孫子新釋》、《軍事常識》等,
蔣百里
出版後成為軍校教輔。
此後蔣百里道路一轉,竟有點兒偃武修文之意。1918年至1919年,他隨梁啟超赴歐洲考察,歸國後主持「讀書俱樂部」、「共學社」等團體。1920年,他當選浙江省議會議員,參與浙江、湖南省憲起草工作,支持「聯省自治」。又主編《改造》雜志,其影響力僅次於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期間,蔣百里寫了不少關於聯省自治與社會主義的文章。毛澤東當時也致力倡導「湖南省自治」,也許正受其影響。
1921年,蔣百里將歐洲考察的成果寫成一本《歐洲文藝復興史》,梁啟超為之作序,下筆不能自休,竟寫了5萬多字,跟原書的字數都差不多了,梁氏只好另作短序。後來梁將這篇長序改寫、充實,取名《清代學術概論》,反過來又請蔣百里作序。可算民國學術界一大佳話。
1923年,蔣百里心血來潮,又與胡適一起創辦了新月社,並同徐志摩結為至交。幾年後百里被蔣介石關進監獄,感情充沛、容易激動的志摩還背起鋪蓋,喊著要進去陪他坐牢。
如果順著這個方向發展,中國也許會多一個文人、學者、政論家,但少一個傑出的軍事學家。很顯然,蔣百里並不願意,在日本軍校與德國軍隊里得到的尚武之血,終身都在其身中流淌。我總覺得,有兩個蔣百里,一個文人的蔣百里,愛結社、寫文章、交名流;一個軍人的蔣百里,終身夢想是親手擊敗整個日本軍隊。到最後,軍人蔣百里戰勝了文人蔣百里,雖然,他依靠的只是紙上談兵。
1925年,蔣百里再度出山,任吳佩孚的總參謀長,因吳不「討奉」而辭職,去上海投孫傳芳。1929年,他支持原湘軍將領唐生智起兵「倒蔣」,翌年入獄。稍後,兩個姓蔣的同宗達成和解。1933年,他奉蔣介石之命再赴日本,擬就國防計劃,以備不可避免的中日之戰。1935年,他被聘為軍事委員會高級顧問,翌年赴歐美考察軍事,歸後提出建設空軍的建議。中國最早關於空軍構建的思想,卻是來自陸軍出身的百里。
1937年初,蔣百里最重要軍事論著集《國防論》出版,轟動一時,扉頁題詞是:「萬語千言,只是告訴大家一句話,中國是有辦法的!」遺憾的是,蔣百里無法看到自己的理論變成現實。[4]
1938年10月,他出任陸軍大學代理校長(原由蔣中正兼),同年11月,在遷校途中,他病逝於廣西宜山,國民黨政府追贈為陸軍上將。
蔣百里終身沒有親自指揮過一次戰役,在30多年的職業生涯里,他先後被趙爾巽、段祺瑞、袁世凱、黎元洪、吳佩孚、孫傳芳、唐生智、蔣介石等聘為參謀長或顧問,只是充當高級幕僚,顛沛於諸侯。他的蓋棺定位,應該是軍事學家,而非軍事家。我們看《大公報》主筆王芸生回憶他的文章,或者曹聚仁的《蔣百里評傳》,都審慎地使用了「軍事學家」一詞。在「老虎總長」章士釗的輓詩里,甚至說他「談兵稍帶儒酸氣,入世偏留狷介風」,或許黃任之的輓聯相對客氣一點:「天生兵學家,亦是天生文學家」。
關於他的女兒:1941年,蔣英從德國柏林音樂大學畢業後,轉入瑞士盧塞恩音樂學院研究生班深造,掌握了大量德國、法國藝術歌曲、傳唱劇、受難曲、彌撒等室內音樂作品,對古典、浪漫時期及近現代歌劇作品有了深刻的認識和理解。生活艱苦,她經常在地鐵買個麵包充飢。她有個堅定的信念:「我不能丟中國人的臉!一定要把西方音樂學到手!」, 1946年,蔣英結束了在歐洲長達10年的求學生涯,回到了祖國。她已是一位出色的女高音歌唱家,在蘭心大劇院開了首場獨唱音樂會,受到了觀眾的贊賞。
在日本軍校期間,蔣百里、蔡鍔、張孝准被稱為「中國三傑」,日後也都成為非凡人物。三人生年差不多,死的也都較早。蔡鍔1916年死於日本,年僅34;張孝淮1925年死於飲酒過量,年僅44;蔣百
蔣百里作品
里死於1938年,享年56,是「三傑」中活得最長的,但也只能算中壽。若天假以年,「三傑」最後的結局會怎樣?蔣百里又會不會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真正指揮戰役,甚至勝出?這是有趣的問題,然而歷史不允許假設。
黃炎培先生的輓聯雲:
天生兵學家,亦是天生文學家。嗟君歷盡塵海風波,其才略至戰時始顯;
一個中國人,來寫一篇日本人。留此最後結晶文字,有光芒使敵膽為寒。
邵力子先生的輓聯雲:
合萬語為一言,信中國必有辦法;
打敗仗也還可,對日本切勿言和。
張宗祥挽蔣百里先生詩:
宵夜病急難求葯,地僻醫遲未處方。
如此人才如此死,旅魂凄絕鶴山傍。
章士釗挽蔣百里先生詩:
文節先生宜水東,千年又致蔣山佣。談兵稍帶儒酸氣,入世偏留狷介風。
名近士元身得老,論同景略遇終窮。知君最是梁夫子,苦憶端州笑語融。
《大公報》總編輯王芸生評蔣百里,說:「百里先生是中國有數的軍事學家,他未曾典兵,而他的學生多是典兵大將;他的軍事著作雖不算多,而片語隻字都可作兵學經典~~百里先生的淹博宏通,實是一位罕有的學者。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軍人,多是文學修養很好的人。百里先生如果典兵,便是典型的儒將風流。」[5]
1938年將軍病逝後就地斂葬,1947年其好友陳儀等協助遷葬,起棺時竟然屍身不朽。其生前至交竺可楨大哭,曰:「百里,百里,有所待乎?我今告你,我國戰勝矣!」一時眾人泣不成聲。將軍遺骸火化後遷葬西湖。蔣百里將軍的夫人,日本籍的左梅女士也是一位奇女,自22歲嫁給蔣百里將軍就斷絕了和日本的聯系。抗戰中她和中國女性一樣為中國傷兵治療裹創,不辭勞苦。將軍去世後,在誤解和懷疑中撫養五個子女,皆以中國文化傳統為教育,不習日語一字,獲得了中國人的普遍尊敬。

② 哪部小說裡面男主叫夏冬(注意,是男主)

百里翰夏冬
文/張芷
簡介:一場意外,她和他睡了一夜,她如願以償的借了個種。誰知道,第二版天他竟然全城通緝她。權「拜託,百里先生,我只不過是借個種,你至於的登電視報紙全城通緝嗎?」「你,要麼打掉孩子,要麼讓我寵你一輩子。」百里翰如是回答。夏冬從沒見過這么無賴的人,「我真的只是想借個種而已……早知道這樣不借了!」「可惜,晚了。」百里翰邪魅的笑著

③ 誰知道關於蔣百里的一些逸聞

蔣百里不僅是著名軍事家,而且在文學上頗有建樹。

聰明絕頂 譽為「神童」

蔣百里,名方震,晚號澹寧,筆名飛生、餘一。浙江海寧人,光緒八年(1882年)農歷九月初二出生。祖父蔣光熙(號沐公)是著名的藏書家、刻書家,建「別下齋」藏書樓一座,貯書10萬冊,刻印《別下齋叢書》、《涉聞梓舊》等多種書籍流傳於世。父親蔣學煦(號壺隱),因生下來缺左臂,沐公不喜歡他,送他到寺廟出家做小沙彌。長大還俗學醫,懸壺濟世,娶浙江海鹽秀才、名醫楊笛舟的獨生女楊鎮和為妻。她是賢妻良母,又通文墨,成為蔣百里的啟蒙老師。

蔣百里13歲時父親亡故,與母親相依為命。出家人不能歸族,其父未得到遺產,家庭生活困苦。其時蔣百里的叔父蔣世一延請老秀才倪勤叔給自己的孩子授業。喜歡讀書的蔣百里經常溜到書房裡去聽講,倪勤叔見他聰慧,頓生愛才之心,知道他家境清寒,就對他的母親說:「這孩子是可造之才,我願教百里讀書,不收『束修』(按當時的習俗,未做詩文的學生每年6元至8元大洋,已開筆的8元至12元)。」從此窮學生就從倪勤叔讀書,學習詩文。蔣百里過目不忘,除了能熟背四書五經,課余還讀《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封神榜》等古典小說,爬上茶館茶桌,手舞足蹈,繪聲繪色地講上述故事給茶客聽,被譽為「神童」。

中日甲午之戰,深深地刺激了蔣百里。15歲時他經常手捧《普天忠憤集》,挑燈夜讀,讀至熱血沸騰處,放聲痛哭,淚如雨下,立誓為國效命。1898年,戊戌變法,16歲的蔣百里考中秀才。受維新思想的影響,渴望讀到新書。恰逢雙山學院購進了四大櫥經、史、子、集和時務、策論、算學、格致等書。聽到這個消息,蔣百里真如窮人得著了寶藏,請求老師早一二小時放學,讓他到雙山書院中看書。蔣百里如飢似渴地吸吮知識,以研讀文學一類為多。

1900年春,蔣百里18歲時,應同邑橋鎮孫氏之請,聘為塾師。他趁清明回鄉掃墓之便,順道拜訪一位同族塾師,看見案頭有新任桐鄉縣令方雨亭(國民黨健將方聲濤之父)觀風題一紙,列題三十,限期一月交卷,文體雖仍是制藝詩賦策論之類,但意義革新,都是關於實際民生的論題。蔣百里思想開朗,對這類試題頗有興趣,躍躍欲試,便抄錄了題目回去,挑燈走筆,如期作成交卷,洋洋灑灑寫了數十萬字。同年冬天揭曉的時候,蔣百里被取為超等第一名,方雨亭在批示結語上寫道:「此真我中國之寶也!」破例給予獎金及膏火銀幣30元,並且派人請蔣百里到桐鄉相見。

翌年春,蔣百里到桐鄉拜見方縣令。方雨亭雖是舊官僚,但他思想開明,勸蔣百里不要循科舉途徑求取功名,應朝著實際的經世濟民的方向努力。方雨亭將蔣百里推薦給杭州知府林迪臣。方、林兩位福建人,都愛才如玉,無地域觀念,不抱門戶之見,介紹蔣百里到林迪臣創辦的求是書院(浙江大學前身)就讀深造,同學中有錢學森之父錢均夫等人。蔣的一切費用由方縣令供給。進入求是書院後,蔣百里兩次考試皆獲冠軍,課余又參加林迪臣所創的另一東城書院月課,屢次名列榜首,因此文名大噪,引起求是書院監院(教務長)陳仲恕(陳叔通之兄)的注意。

1901年,方縣令、林知府、陳監院3人共同出資,送蔣百里東渡扶桑留學。胸懷報國志的蔣百里投筆從戎,報考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在軍事、文化兩條戰線上施展才華。在一次軍事考核中,他獲步兵科超等第一名,日本天皇親自向他授軍刀,日本軍人並稱蔣百里、蔡鍔、張孝准為「中國士官三傑」,自嘆不如,羞愧難當。在文壇上,蔣百里亦如魚得水,主編雜志、撰寫了大量文章,同學們都稱贊他是「文武齊備的奇才」!

敢於同梁啟超公開論戰

蔣百里與蔡鍔同庚,同為秀才,在日本留學期間一同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軍事。兩人志同道合,一見如故,遂結成生死之交。蔡鍔是維新派領軍人物,梁啟超的弟子,那時梁啟超在日本避難,由蔡鍔介紹,蔣百里結識梁啟超並拜他為師。梁啟超對蔣百里的文學才能分外贊賞。

1902年,中國留日學生已達3000人左右,大多思想激進,傾向革命。同年,蔣百里當選為中國留日學生大會幹事,並組織「浙江同鄉會」,又於1903年2月創辦大型綜合性、知識性雜志《浙江潮》。該雜志32開本,月刊,每期約8萬字,行銷國內,魯迅先生積極支持《浙江潮》,每期都寄回國內讓親友閱讀,他的第一批作品《斯巴達之魂》等,即發表於《浙江潮》。身繫上海獄中的章太炎先生的詩文也在該刊登載,《獄中贈鄒容》一詩萬人爭誦。

蔣百里為《浙江潮》所寫的發刊詞,情文並茂,傳誦一時。他又以飛生、餘一等筆名,發表《國魂篇》、《民族主義論》等長篇論文連載,鼓吹民主革命,提倡民族精神。立論獨到,條理清晰,文辭流暢,感情奔放,頗類梁啟超文筆;而他傾向革命,又不同於梁啟超的改良主義,頗受讀者注意。

蔣百里一向視梁啟超為恩師,執禮甚恭,但在革命與改良問題上,卻從不含糊,敢於同恩師公開論戰。1902年,梁啟超在日本橫濱創辦《新民叢報》,宣揚「立憲」,尤重「新民」,指出:「欲維新吾國,當先維新吾民,中國所以不振,由於國民公德缺乏,智慧不開……。」接著他又寫出了《新民說》、《新民廣義》等文章,加以系統地闡述發揮,改良主義論調泛濫一時,迷惑了不少人。蔣百里立即用筆名「飛生」,撰寫《近時二大學說之評論》,刊於《浙江潮》,尖銳指出:「《新民說》不免有倒果為因之弊,而《立憲說》則直所謂隔靴搔癢者也。」此文連載兩期。剛刊出上半篇,即引起梁啟超的高度重視,馬上回應,寫了《答飛生》一文,刊於《新民叢報》,進行辯解。這場論戰,實際上是後來章太炎與梁啟超那場大論戰的前奏。同好問蔣百里:「梁任公是你的恩師,你怎麼同他公開論戰?不怕損害師生情誼嗎?」蔣百里直言相告:「吾愛吾師,但我更愛真理!」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時,蔣百里正與梁啟超等一起去歐洲考察。次年春回國,正值國內提倡新文化,一時如風起雲涌。梁啟超深感於歐洲的文藝復興,決心放棄政治生涯,全力從事新文化運動,蔣百里積極參與,成了梁氏最得力的助手,號稱「智囊」。他不僅出主意,更著書立說,成為新文化運動的戰將。

1920年9月,蔣百里主編的《改造》雜志發刊,銷路日增,成為當時僅次於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的有數幾家全國性刊物之一。蔣百里每期至少有一篇文章發表。其時,「省自治說」頗為流行,以對抗北洋政府的中央集權。蔣百里陸續寫了《同一湖談自治》、《聯省自治制辨感》等篇。公眾對社會主義頗感興趣,《改造》每期都有文論及,蔣百里也寫了《我的社會主義討論》、《社會主義怎樣宣傳?》等文章,更加引起梁啟超、陳獨秀等的關注。

蔣百里醉心研究文學。1920年,他從海外歸來,寫了一本《歐洲文藝復興史》,於文藝復興時期精神,體會很深。他在「導言」中指出:「文藝復興,實為人類精神界之春雷。一震之下,萬卉齊開。……綜合其繁變紛紜之結果,則有二事可以扼其綱;一曰人之發見;二曰世界之發見。」梁啟超評論此書為「極有價值之作,述而有創作精神」。蔣百里撰寫的《歐洲文藝復興史》是我國人士所撰有關文藝復興的第一本著作。1921年問世後,14個月內出了三版。當時正值五四運動之後,「民主、科學」兩大旗幟深入人心。蔣百里在文中提出的「人之發見,世界之發見」兩點,正是「民主、科學」的生動注腳,符合於時代精神。《歐洲文藝復興史》約5萬言,由梁啟超作序。梁下筆不能自製,一篇序言竟也寫了5萬字,與原書字數相等。他又覺「天下固無此序體」,只好另作短序,而將此長序取名《清代學術概論》,單獨出版,反過來請蔣百里為該書作了序言。這一文壇趣事雖不能說是絕後,卻屬空前未有。

筆伐日寇 奇文共賞

蔣百里傾注了大量心血的《共學社叢書》,從1920年9月到1935年7月,15年間,共出叢書16套、86種,是舊中國規模最大的學術文化叢書之一。當時進步作家瞿秋白、耿濟之、鄭振鐸等翻譯了許多俄羅斯文學名著,都在蔣百里的幫助下,收入《俄羅斯文學叢書》,由「共學社」出版。

蔣百里在文史方面亦有建樹,寫過《宋之外交》、《東方文化史與哲學史》、《主權階級與輔助階級》等,頗有獨到見地。他在抗戰初期寫了許多文章,其中最出色的當推《日本人--一個外國人的研究》,這篇剖析日本形勢的傑作,極大地激勵了四萬萬同胞的抗日鬥志。

抗戰初期,國民黨節節敗退,形勢萬分危急。蔣百里在1937年秋冬撰寫了《日本人--一個外國人的研究》一文,斷言日本黃金時代已經過去,文章結語寫道:「勝也罷,敗也罷,就是不要同他(日寇)講和。」次年8月修改定稿,在漢口交《大公報》連載,轟動一時。該報發行量日增萬份,供不應求,有些讀者甚至天亮前就在報館發行部的門前排隊,等購當天報紙。後方重慶、桂林和香港等地報紙紛紛轉載,讀者紛紛猜測。有人說是郭沫若寫的,有人說出自「文膽」陳布雷之手,又有人說郭、陳兩人雖是大手筆,似又無此親切筆意。最後一筆刊出,文章末尾呈現「蔣方震於漢口」6字,人們才恍然大悟。熟識蔣百里的人,拍著他的肩膀說:「百里先生,你真會開玩笑,大名隱至今日才出現。」不認識蔣百里的人則說:「果然名不虛傳,不愧是抗戰文壇健將。」此文當時被譽為戰勝日本軍國主義的「紙彈」。黃炎培寫詩贊曰:「……一個中國人,來寫一篇日本人,留此最後結晶文字,有光芒使敵膽為寒。」

1938年,蔣百里病逝。許多名人寫輓聯輓詩哀悼。章士釗《挽百里》詩雲:「文節先生宜水東,千年又致蔣山佣。談兵稍帶儒酸氣,入世偏留狷介風。名近士元身得老,論同景略遇終窮。知君最是梁夫子,苦憶端州笑語融。」

④ 被捧得高高的蔣百里,到底軍事上有何建樹

蔣百里(1882-1938),男,名方震,1882年出生,浙江海寧人 ,是清末秀才、民國時期著名軍事理論家、軍事教育家。
蔣百里早年常讀《普天忠憤集》,1901年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留學。1906年留學德國,回國先後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及代理陸軍大學校長。1912年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1913年,任袁世凱總統府一等參議。1937年出版了軍事論著集《國防論》,是國民黨將領中的第一人。並在日後一定程度的影響了白崇禧等人。1938年11月4日,蔣百里病逝於廣西宜山(今廣西河池市宜州區)。
蔣百里一生是一個職業軍人,他致力於國防軍的建設,並且為此投入了畢生的精力。以他的軍事才華,如果在內戰中施展,飛黃騰達,陞官發財,一將功成都是唾手可得的事情。他沒有去做,他的軍事建設是為國家的,而不是為某個人,或者某個主義服務。他做的軍事教育給中國留下了一個有一定專業素養的高級軍官團。這些人大多沒有蔣百里先生高尚的信仰,卻畢竟學到了專業知識,對中國抵抗外侮的事業中發揮了重大作用 。
蔣百里也是一員儒將,他代表了中國最後一代「士」的風骨 。物以類聚,蔣先生的朋友列出來就夠人一驚,蕭伯納、泰戈爾、徐志摩、林徽因、羅素、杜威……蔣氏祖上是藏書大家,自幼即滿腹經綸,以這樣的骨格,其後融中西於一體,軍事上、書法上、文學上、美術上、外交上,一經手其造就便可比肩一流高手。蔣先生青少年主編的《浙江潮》,其思想之尖銳深邃不亞於《湘江評論》和《新青年》。他所譯的《西方文藝復興史》至今為中央美院教材,誰能想像此書出自陸軍二級上將之手?!可道其深似海。每每想起宋代大儒陸象山粗通圍棋,居臨安時,常如肆觀高手對弈,回家後每每對秤空思,一日間忽然悟出,「此河圖數也」,隨後與臨安第一高手對弈,連勝兩盤。大海有真能容之量,蔣百里先生大致如是 。
蔣百里先生的智慧是大聰明 。比如對日抗戰,蔣先生很明白上街發傳單是干不掉日本兵的,他的做法是腳踏實地的對日本的社會、軍事、政治各方面進行充分的研究,結合對中國的充分了解,完成專業的對日作戰方略。如果說毛澤東回答了「中國能不能打贏日本?」這個難題,那麼蔣百里就是回答「中國怎樣能打贏日本?」 這個題目 。
蔣先生不是沒有小聰明,比如西安事變,張學良想派個人去南京接洽停戰,又怕南京不接受,問計於蔣百里先生。先生問:「這里的人你最討厭誰?」張曰:「蔣鼎文。」先生說:「那就讓他去。」南京很快停火 。
蔣百里先生是至情至性之人,大事上軍校辦不好作為校長便飲彈自戧,小事上比如他和左梅夫人的愛情為其家庭所不能接受,便致書曰:「我因你而生,你現在又想置我於死地,好,我馬上就到日本來,要死也死在你的家裡 。」作為一名將軍,尤其是一個終生思考對日作戰的愛國將領,這樣的真切情誼令人動容,憐子如何不丈夫?也就是因為將軍是這樣的真情之人,他的朋友也是一樣 。北伐之後,蔣介石因百里先生不肯勸弟子唐生智解甲將其囚禁(百里先生認為唐素重情誼,自己去勸說唐必聽從,但政治是政治,情誼是情誼,唐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決定,不當以師長身份壓迫他),徐志摩帶著行李來陪先生坐牢!而先生抗戰開始後到廣西,門生故舊們歡呼勸酒。有人以先生有槍傷不宜多飲相勸,將軍拍案而起,道:「軍人死都不怕,還怕喝酒嗎?」遂縱情豪飲,一座皆驚。

⑤ 誰有一夜沉淪非你不可(百里先生你好)主角夏冬的小說

這個還沒更新完啊!更新到864

⑥ 小說一夜沉淪非你不可

【一夜沉淪非你不可】
作者:遲小宴
一場意外,她和他睡了一夜,她如願以償的借了個回種。
誰知道,第二答天他竟然全城通緝她。
「拜託,百里先生,我只不過是借個種,你至於的登電視報紙全城通緝嗎?」
「你,要麼打掉孩子,要麼讓我寵你一輩子。」百里翰如是回答。
夏冬從沒見過這么無賴的人,「我真的只是想借個種而已……早知道這樣不借了!」
「可惜,晚了。」百里翰邪魅的笑著。
我有完結本

⑦ 求教蔣百里到底如何

蔣百里一生是一個職業軍人,他致力於國防軍的建設,並且為此投入了畢生的精力。以他的軍事才華,如果在內戰中施展,飛黃騰達,陞官發財,一將功成都是唾手可得的事情。他沒有去做,他的軍事建設是為國家的,而不是為某個人,或者某個主義服務。他做的軍事教育給中國留下了一個有一定專業素養的高級軍官團。這些人大多沒有蔣百里先生高尚的信仰,卻畢竟學到了專業知識,對中國抵抗外侮的事業中發揮了重大作用[4] 。
鳳遨遊於千仞兮,非梧不棲。一片名利場中,孤獨的蔣百里是寂寞的,卻是高潔的[4] 。
蔣百里也是一員儒將,他代表了中國最後一代"士"的風骨[4] 。物以類聚,蔣先生的朋友列出來就夠人一驚,蕭伯納、泰戈爾、徐志摩、林徽因、羅素、杜威……蔣氏祖上是藏書大家,自幼即滿腹經綸,以這樣的骨格,其後融中西於一體,軍事上、書法上、文學上、美術上、外交上,一經手其造就便可比肩一流高手。蔣先生青少年主編的《浙江潮》,其思想之尖銳深邃不亞於《湘江評論》和《新青年》。他所譯的《西方文藝復興史》至今為中央美院教材,誰能想像此書出自陸軍二級上將之手?!可道其深似海。每每想起宋代大儒陸象山粗通圍棋,居臨安時,常如肆觀高手對弈,回家後每每對秤空思,一日間忽然悟出,"此河圖數也",隨後與臨安第一高手對弈,連勝兩盤。大海有真能容之量,蔣百里先生大致如是[4] 。
蔣百里先生的智慧是大聰明[4] 。比如對日抗戰,蔣先生很明白上街發傳單是干不掉日本兵的,他的做法是腳踏實地的對日本的社會、軍事、政治各方面進行充分的研究,結合對中國的充分了解,完成專業的對日作戰方略。如果說毛澤東回答了"中國能不能打贏日本?"這個難題,那麼蔣百里就是回答"中國怎樣能打贏日本?" 這個題目[4] 。
蔣先生不是沒有小聰明,比如西安事變,張學良想派個人去南京接洽停戰,又怕南京不接受,問計於蔣百里先生。先生問:"這里的人你最討厭誰?"張曰:"蔣鼎文。"先生說:"那就讓他去。"南京很快停火[4] 。
如鷹之傲視宇內,一雙慧眼背後是如椽的鐵翼[4] 。
蔣百里先生是至情至性之人,大事上軍校辦不好作為校長便飲彈自戧,小事上比如他和左梅夫人的愛情為其家庭所不能接受,便致書曰:"我因你而生,你現在又想置我於死地,好,我馬上就到日本來,要死也死在你的家裡[4] 。"作為一名將軍,尤其是一個終生思考對日作戰的愛國將領,這樣的真切情誼令人動容,憐子如何不丈夫?也就是因為將軍是這樣的真情之人,他的朋友也是一樣[4] 。北伐之後,蔣介石因百里先生不肯勸弟子唐生智解甲將其囚禁(百里先生認為唐素重情誼,自己去勸說唐必聽從,但政治是政治,情誼是情誼,唐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決定,不當以師長身份壓迫他),徐志摩帶著行李來陪先生坐牢!而先生抗戰開始後到廣西,門生故舊們歡呼勸酒。有人以先生有槍傷不宜多飲相勸,將軍拍案而起,道:"軍人死都不怕,還怕喝酒嗎?"遂縱情豪飲,一座皆驚[4] 。

⑧ 我以前看過的一本小說,女主為男主生了三胞胎分別是一女二男,男主在

百里先生,你好
簡介:
一場意外,她和他睡了一夜,她如願以償的借了個種。
誰知道,第二天他竟然全城通緝她。
「拜託,百里先生,我只不過是借個種,你至於的登電視報紙全城通緝嗎?」

⑨ 平凡的世界,路遙先生為什麼要給少安和秀蓮安排這樣一個結局

個人覺得,這本書的基調就應該是這樣,作者想傳達的是生活是無常的,誰也不能預測人生的內軌容跡,像阿甘說的那樣,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都不知道你會得到什麼。少平失去了田曉霞,少安因為各種原因錯過了潤葉,潤葉的丈夫則因為車禍失去雙腿,本來看起來他們每個人都算不上幸福,但是雖然只給出了模糊的暗示,少平最後也應該會得到一段美好的感情,少安雖然收獲了一段美滿的婚姻,但是天有不測風雲,妻子罹患肺癌。潤葉的丈夫雖然殘疾,但是兩人卻感情很好,家庭也圓滿。生活是不斷繼續的,只要努力活下去,就一定會有好事發生,這種思路也和書中那句話那樣:「即使沒有收獲的指望,也要心平氣靜地繼續耕種。」所以,作者這樣安排的意味在我看來無非還是在我心中這本的終極意義。活著,好好活。

閱讀全文

與小說百里先生結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雪狼小說馬蘭花TxT 瀏覽:936
離婚男主是甜寵小說排行榜 瀏覽:711
薄荷小說網 瀏覽:907
重生到開心鬼世界的小說 瀏覽:829
玄幻小說的校服 瀏覽:222
求經典重生小說完本小說 瀏覽:801
寫歷史武俠小說 瀏覽:929
天工天工TXT小說下載 瀏覽:918
單純女主綜漫小說 瀏覽:582
赤赫血物語小說結局 瀏覽:573
小說王者歸來主人公陳陽 瀏覽:912
總裁的契約妻有聲小說 瀏覽:267
寫世子妃的小說哪些好看 瀏覽:270
小說作者風雪冰 瀏覽:299
類似重生校草艷遇江湖的小說 瀏覽:624
輝夜姬重生小說 瀏覽:379
秦初白羽小說全文 瀏覽:519
醜女復讎校園小說 瀏覽:966
19小說網邪欲之皇 瀏覽:686
玄幻小說拳法分層 瀏覽: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