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說大全 > 小說平凡的世界看過感概

小說平凡的世界看過感概

發布時間:2021-08-14 21:58:24

① 看過路遙寫的《平凡的世界》談下觀後感和書對你的啟發

孫少安,孫少平他們兩兄弟有著相似的性格.少安小學畢業後,由於家裡貧窮,無法繼續上學,但他非常自信又自尊,他告訴父親,他別無所求,只想進一次考場,以證明自己並不是考不上中學.結果,在全縣的幾千名考生中,他以第三名的優異成績被錄用了,這時他平靜地回到農村,面對現實他相信任何地方都有自己的人生價值,他要讓自己"在雙水村做一個出眾的莊稼人",在以後平凡的生活中,他務實,能幹,又有清醒的現代意識,不僅成為一個樣樣精通的莊稼人,而且抓住機遇,辦磚場,搞企業,成為一位讓人佩服的莊稼人.他所有的並不只是"光宗耀祖"的希望,而是"出眾"顯示自己的信心和價值.貧窮,失學,失戀這些命運使他更早地領略到了挫折和不幸,但也更讓他學會了平靜地等待和默默地承受,城鄉差別,習慣勢力使他的奮斗之路充滿了重重荊棘.但是面對打擊,他不氣餒,不憂傷,勤於思考,敢於進取,認定自己的目標而奮斗不息.終於這位祖宗八代都是農民的漢子樹立起他在村子中的威信,使得那些村民刮目相看.孫少安又是一個極有責任感和同情心的人.他和他的外地娶回的妻子同甘共苦,但當日子稍好一點時,他的妻子提出分家另過,社會上外部的各種壓力不能讓他屈服,但這件事也使他更加意識到了自己的責任.他孝敬父母,關心弟妹,即使對村裡的鄉里也極富同情心.當他的磚場剛剛走上正路時,村裡的許多困難戶為籌錢買化肥甚至為買一點生活用品而來找他打工時,他盡力幫助他們.孫少安是一代農民的新代表.
孫少平的一生更是體現了平凡人生的輝煌意義,他從一名高中畢業生成為一名煤礦工人,其間經歷了波瀾壯闊的人生歷程.貫穿他的思想的主線就是奮斗不息,堅韌不拔,無論面對何種挫折,他都能平靜接受,對生活充滿了希望.在高中學習期間,他每日吃飯時總是屬於"黑非洲"那幾個人,但他學習刻苦,心懷遠大的理想.在高中畢業時同田曉霞的一次臨別聚會上,他說他絕對不會變成那種什麼"滿嘴說的都是吃,肩膀上搭幾個褡褳,在石圪節上瞅著買個便宜豬娃;為幾根柴禾或者一顆雞蛋和鄰居打得頭破血流,牙也不刷,書都扯著糊了糧食囤……",田曉霞雖是調侃之言,卻的確說到了孫少平的心理深處,他惟恐他自己會被農村的那種傳統的意識淹沒,而決定離開家鄉到社會上去獨自奮斗.他坦然面對人生,將勞動看得高於一切,無論是當攬工漢還是當煤礦工人,他都是由於勞動而受到尊重也樹立了他的信心.當他攬工為別人當小工背石頭時,剛剛走出學校的他雖然背上傷痕累累卻沒有叫喊一聲.當那些同他一起下煤礦的礦工去領工資,卻連當月的生活費都不足用時,他真正地體會到了勞動的價值.同時他又具有現代意識,時時不忘學習,能文能武,也使他贏得了愛情,田曉霞不顧忌他的生活環境,工作事業方面與自己的巨大差異而深深地愛上了這個"掏煤的男人".雖然他和田曉霞的愛情以悲劇結束了,但是他仍然能承受所有的一切.勇敢真誠地面對生活.孫少平在各種嚴酷環境中默默承受獨自奮斗的經歷正是這部作品的迷人魅力所在.
以人物的經歷為經線,整個社會變遷,思想轉型則構成了小說的緯線.小說中另一些人物也顯得血肉飽滿.田福堂這位曾是雙水村的"一把手",革命時代也是叱吒風雲的人物,可是面對新的形勢,他明顯地感到了新一代的年青人帶給他的壓力,他也為他的力不從心感到悲哀,當他看到多年已未到過的大隊部時,他為他那個時代驕傲,而對新時代則感到無能為力.可以說人物思想的變化正是整個時代意識變化的反映.

當我看完路遙《平凡的世界》的時候,我有一種震撼的感覺,我真的不敢相信一本小說居然能寫成這樣,能夠寫得如此的氣勢磅礴和深刻細膩,我敢說這是我從小到大看過的書中最讓我痴迷的一部,也是最好的一部,熱愛《平凡的世界》的朋友們,你們知道嗎?孫少平的原型就是路遙的親弟弟,他和孫少平一樣,也是一個熱血青年,到城裡打過工,當然,路遙弟弟的後來怎麼樣我不太清楚了。還有,路遙為了寫《平凡的世界》這本書,耗費了自己全部的精力,並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在寫完《平凡的世界》一書後不久(大概是兩年吧),路遙就因身體極度虛弱導致了生命的衰竭,走到了生命的盡頭。試問,當今這樣的文學創作者還有嗎,現在很紅的余秋雨先生(我對他沒有成見)也無法和路遙相提並論。路遙當年為了寫《平凡的世界》,深入到農村、廠礦、學校等體驗生活,那時的體驗生活和現在某些較為流行的「體驗」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他一去就是幾年;為了收集到比較完整的寫作資料,他查閱了大量的報刊書籍,他的手指為了翻書,表面的皮幾乎磨得透明了,可以很清晰地看見裡面的血管,為了激發寫作靈感,他抽了大量的劣質香煙,這也為他以後的早逝埋下了隱患。中國較為權威的報紙《中國青年報》曾經做過這樣的民意調查:對你影響最大的作家是哪位?對你影響最大的書是哪本?通過對全國各地不同階層人士的調查,結果是:影響最大的作家是魯迅,而影響最大的一本書就是路遙的《平凡的世界》。路謠的《平凡的世界》的影響力由此可見一斑。許多時候,我真的會被路遙那種甘於寂寞、勇於思索的精神所感動,就是他,一個從大西北走出的農民,卻為我們塑造了孫少安、孫少平、潤葉、孫玉厚、田福堂、田曉霞等等性格迥異,呼之欲出的人物,這些人物特別是正面人物如孫少安、孫少平等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使他們知道了什麼是平凡世界中的不平凡,知道了在那麼艱難的生活中也可以留下許多美好的東西,知道了勞動原來也是可以如此的充實,知道了理想和奮斗真的可以讓人脫離虛浮,這也許就是《平凡的世界》這本書最大的魅力所在吧!讀這本書時我正在讀軍校,雖然現在我也才26歲,可這本書卻無時無刻不在我腦海里縈繞,我真的希望中國的教育者能夠推薦我們的中小學生讀一讀這本充滿了人生哲理和人性關懷的書,我相信這本書對任何一個青年都會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有的時候我真的不明白,我們現在的教育為什麼不能很好的引導青少年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呢!也許有一種聲音是現在的時代是多元化的社會,影響青少年的因素很多,現在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標准也不盡相同,教育的難度加大了。這是事實,可我們總不能裹足不前吧,我們稱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可現在的許多教育工作者真的很好的塑造了青少年的靈魂嗎,許多老師絞盡腦汁地想方設法搞創收,學校里的許多行為已經染上了社會惡毒的習氣,我們的學生學什麼呢,學社會上的人情世故,還是教育學生做一個熱愛生活、熱愛勞動、認真負責的中國公民?學習在學校不僅僅是學習書本上枯燥的知識,重要的是,學生在學校里更應該學會怎樣做人,怎樣做一個對社會、對他人負責任的人,這才是真正的塑造青少年的靈魂。我們現在先撇開這些不說,就說我們所受的教育到底是一些什麼樣的教育,我們從小到大都是在大無畏的英雄主義、國家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的集體主義教育下成長,這些教育固然重要,可是我們的人性化教育在哪裡呢,對個人生命和權益尊重的教育在哪裡呢,對人與人之間真誠的溝通的教育又在哪裡呢?為什麼現在這個社會如此的浮躁,如此的沒有誠信,罪魁禍首就是教育。鄧小平曾經說過,改革開放以來最大的失誤就是教育。教育人性化和實事求是的缺失,是我們這個時代和民族的悲哀,一個缺乏人性化關懷的社會是沒有希望的社會,因為這樣的社會只會培養出虛偽、奸詐,喪失倫理道德的人來,就是現在,我們依然沒有看到教育制度有多大的改革,應試教育依然大行其道,素質教育依然只是天方夜譚,想一想吧,已經是二十一世紀了,我們還要走到什麼時候才能真正扭轉當前的無奈呢!改革是艱難的,不然歷史上也不會每遇改革就會出現地震般的異響,而且歷史上的改革大多是以失敗而告終的,但,進入人類高度文明的社會的今天,在中國如果還是這樣的話,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我想,政治體制的改革也許很難,甚至是不可能的,可為什麼對教育制度的改革也是如此呢,難道真的是相輔相成的嗎?這些問題對我來說真的是不得而知,但我想我們當前可以做的就是把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向廣大青少年推薦,上面說到的許多問題,我想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答案(當然不是體制改革方面的答案,而是教育導向的問題)。不知是否有人同意我的看法,談談你們的觀點!

感悟平凡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我們每一個人,對於這個浩緲的世界來說,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這個世界也是平凡的,悲與歡、生與死、窮與富、世事的變更,於歷史的長河來說,無非是些平凡事。對於平凡,我素來都是這樣認為的,直到讀了一本書——《平凡的世界》,這才恍然大悟。
這一部偉大的巨著,為我們解說了平凡和苦難,闡釋了生活的意義。書中為我們描述的是一個平凡的世界,一個黃土地上的世界。這里生活著一群世世代代面朝黃土北朝天的普通人,他們演繹著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歡離合、貧窮與富裕、苦難與拼搏、世事變更的戲劇。是喜劇?悲劇?正劇?也許都有一點。在這本書里,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驚險離奇的情節,沒有驚天動地的場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
老師推薦我讀這本書的時候,我還以為她是在搪塞我,因為我讀完第一遍的時候,我沒有任何感覺,這裡面的事情太平凡了,平凡得讓我感覺到他們都好像是發生在我的身邊。然而,當我讀到第三遍的時候,我已經感覺到了我的血液慢慢地開始沸騰了。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孫少平。這是一位對苦難有著深切的認識,對生活有著深邃的理解,對精神世界有著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錚錚鐵骨,有強大的精神力量,有巨大的勇氣。從學生時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時代的"攬工漢",他經歷的是艱苦卓絕的人生奮斗,然而在痛苦與磨礪中,他形成了一種對苦難的驕傲感、崇高感。我欣賞他的苦難的哲學,欽佩他對勞動的認識,羨慕他對生活的理解。
關於苦難的哲學,書中這樣表達"……是的,他是在社會的最底層掙扎,為了幾個錢而受盡折磨;但是他已經不僅僅將此看作是謀生、活命……他現在倒很「熱愛」自己的苦難。通過這一段血火般的洗禮,他相信,自己經歷千辛萬苦而釀造出來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輕而易舉拿來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這種認識叫做『關於苦難的學說』……"這是一種什麼樣的認識啊?每到我們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也許這種困難與挫折只有孫少平所遭受的苦難的百萬分之一——我們可曾有過這樣的認識?就算是哪天放學是下了場雨,亦或是天氣有些悶熱而又停了電,我們往往會聽到許多的怨天尤人。然而,我想只要是你讀了《平凡的世界》以後,讀懂了「苦難的哲學」,那麼就算是你今後遭受再多的苦難,你也不會怨天尤人。
對於勞動的認識,書中這樣寫道:「一個人精神是否充實,或者說活得有無意義,主要取決於他對勞動的態度。」這絕對是一條精闢的理論,在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的理論。「只有勞動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強大。無論什麼人,最終還是要那些能用雙手創造生活的勞動者。對於這些人來說,孫少平給他們上了生平最重要的一課——如何對待勞動,這是人生最基本的課題。」這里體現出的是兩種人,勤勞的和懶散的。人生來是沒有差別的,然而經過了不同的境遇和發展之後,人與人之間便產生了巨大的差別。而在這期間,對於勞動的認識不同,對產生這樣的差別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正如我們考到大學的時候,在學習方面,我們沒有太多的差別。然而,經歷了三年的大學生活之後,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又是何其巨大。宰相劉羅鍋在和紳臨終前對他說:「其實,每個人的結局,都是他自己一手精心設計的。」當我們讀到這里的時候,我們都應當好好想想,我們是怎樣對待勞動的。
孫少平,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啊。其實,他也就是一個平平凡凡的人,一個比普通農民多讀了幾本書,一個對生活的意義有著更高層次追求的人。在寫給妹妹孫蘭香的信中充分表現了他對生活的認識:
「……我們出生於貧苦的農民家庭——永遠不要鄙薄我們的出身,它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將使我們一生受用不盡;但我們一定又要從我們出身的局限中解脫出來,從意識上徹底背叛農民的狹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義。……
首先要自強自立,勇敢地面對我們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難!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難,苦難就會給人帶來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緊牙關堅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說過:痛苦難道會是白受的嗎?它應該使我們偉大!什麼是平凡?那種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於平庸,生活上安於現狀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孫少平這樣一個對生活的意義有著更高追求的人,又怎能稱之為平凡的人。即使是平凡,也是一個更高層次的偉大的平凡。
我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時代,沒有經受太多的苦難,然而我們的世界也是平凡的。我們每一天過這平凡的生活,做著平凡的事情,演繹著一幕幕平凡的戲劇。擦亮我們的眼睛,仔細瞧一瞧,那一位是孫少平呢?

不平凡的《平凡的世界》
坦白的說,我看過的書扳著手指來數就夠了,根本不需要另外的計算方法。我看得最多的還是一些雜志,也讀過兩遍《紅樓夢》,閱讀了路遙的所有作品,這便是我的全部,相當貧乏。
《紅樓夢》沒有讀懂,猶如劉姥姥進大觀園,只零星地記得幾個人名,因而駐留在心中最長久的便是路遙傾心描繪的黃土高原,當然《平凡的世界》在其所有的作品中又是最令人難忘的。當初開始接觸時,不知是因為情節還是為別的,心情交織著激動與感動,一百來萬字的作品一口氣讀完,至今也令人感到吃驚。
看《平凡的世界》是在中學的時候,那是一個有著輝煌的夢想,凌雲的壯志的季節,也是一個有著家庭變故與生活挫折的夏天。傷感與失敗,現實與自尊,在書中好像閱讀到了自己。想像著主人公的艱難,還有他的高昂的頭、他的堅定的步伐,也好象在他的世界裡走過一遍。
生活中夢想的失落,追求的果實,最容易令自己懷疑自己,有一段時間,發瘋似地喜歡上了哲學,從薩特到弗洛伊德,從尼採到叔本華,留連忘返走在那些令我似懂非懂的哲學名詞世界中。在我的意識里染上了無法抹去的悲觀。然而當我翻開《平凡的世界》的時候,我漸漸地走出了那種傷感的哲學氣氛,慢慢地明白這世界有著許多東西值得我們去注視和理解,而用不著悲傷。從作品中閱讀農家的瑣事與盼望,還有秀水青山與封建愚昧,更有主人公對生活環境的凜然傲氣以及夢中甜美的渴求。在以後,我總是自覺不自覺地將作者筆下黃土高原的農村與我偏僻貧窮的家鄉進行比較,盡管一南一北。
海明威曾在《老人與海》中說:「人,你可以去消滅他,但不能打敗他。」關於這方面的名言佳句讀過很多,但是當一個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演繹著這至理名言時,我被感動了,被鼓舞了。當孫少平慢慢地捱到最後拿著兩個黑饃時,我的瞳孔在升溫,我的心跳在加速,雖然這樣的情景是在幾十年前。假如給我一份這樣的現實,我能拿起這兩個黑饃嗎?在以後我想了許多,假如同樣的窘境給了我,我會相信自己的,會走過自己的。依然不變的沉重的負荷壓在孫少平的肩上,於是他走上了做苦工的道路,在沉重的勞累之後,躲在昏暗的屋子裡堅持閱讀,而同樣年齡的我卻在等待家中的匯款,在明亮的燈光下讓最珍貴的光陰從身邊溜走……我沉默了,我沒了理由。
在厚厚的作品中,感受一個平凡與崇高的靈魂,其實不要埋怨生活不能給予你所有的渴望,也不要後悔自己選擇每一步前進的道路。作品中的人物在我的心中撞擊,他們的信念與追求,他們的痛苦與幸福。生活是很普通的,是需要創造,需要苦心經營的。在過去與未來的日子裡,這種信念一直告訴我,去尋找美麗,尋找自我。
走出曲折的故事情節,走出人物的悲喜離合,在現實的生活中開始新的開拓與經營。走過每一個日子,盡管夾雜著困難與失敗,失落與迷茫,可我對生活的夢想永不會沉落。

讀《平凡的世界》
讀一本好書,如得一位良友,時時給你勇氣與力量,催你奮進。
《平凡的世界》,就是這樣一本好書。
對於上帝的子民來說,用自己的生命作上帝的祭品是至高無上的榮譽;對於路遙來說,用自己的生命祭一部優秀作品的誕生是無怨無悔的選擇。正處壯年的路遙准備寫一部好作品,在精心挑選閱讀了100多部文學名著之後,路遙將自己關進了書房。一方書桌,一撂稿紙,一管水筆,路遙開始了創作歷程。寒暑易節,冷暖自知,寫作的苦澀酸辛,除了日月星辰,恐怕只有路遙一人能說的清。但後人多喜附會,於是便有人演繹了路遙寫作完畢的情狀:路遙寫完最後一個字,放下筆,長嘆一口氣。他想起自己很久沒有照鏡子了,於就起身踱到鏡子前。用粗糙的手掌抹去鏡子上的灰塵,路遙看到了一個憔悴的男人:頭發凌亂,雙眼深陷,胡茬滿腮。鬢間,不知何時已變得斑白——
沒人能夠否認路遙的英年早逝是因為寫作《平凡的世界》而耗盡心血;沒人能夠否認凝結著路遙心血的《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傑作。在當代文學作品中,《平凡的世界》無疑樹立起一座豐碑。每一個閱讀過這本書的人,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人生,有苦,有甜,但不能沒有滋味;人生,有成功,有失敗,但不能停止拼搏。」
這就是第一次讀《平凡的世界》帶給我的啟示。
記得那是個苦澀的七月,我高考落榜,正值心情抑鬱之時,一個朋友送給我這本書,說:「看看吧,也許會有幫助的。」
我依然記得我是如何貪婪地讀完了這本書,一整日書不離手,從白天讀到黑夜,又從黑夜讀到凌晨。掩上書卷,我竟不能自已,激動的痛哭起來。我的淚水不是流給懦弱,而是一種類似飛蛾破繭而出獲得新生後的喜極而泣。淚眼婆婆中,路遙筆下的人物孫少平、田曉霞、金波……彷彿向我走來,告訴我要堅強,要善良,要做一個有價值的人,而我,也莫名其妙地覺得自己頃刻之間變得堅強了,善良了,有價值了。
於是,在初次讀完《平凡的世界》的那個清晨,當陽光沖破夜幕的包圍發出萬道光芒的時候,我站在窗前,對世界張開了雙臂,耳邊響起一個偉人堅毅的聲音:
「扼住命運的咽喉!」

重溫《平凡的世界》
往事回思如細雨,舊書重讀似春潮,《平凡的世界》或許就是這樣一本讓人百讀不厭的好書!
有很多人給著它這樣的評價:「中國五十年的鄉土文學,只有一本《平凡的世界》」,此話雖然有誇大之嫌,但是,這本書無論是關於鄉土風情的描寫、還是鄉土人物的刻畫等,在中國鄉土文學長廊中都有著不可抹煞的一席之地!
鄉土的描寫,不應該有那麼多的負累,而是應該有更多寬松的、真實的元素充實在裡面,並且作者能夠和閱讀的人一起享受到這種樂趣!
《平凡的世界》一書以黃土高原深處一個普通的自然村落為著眼點,通過對孫、田、金三大家族的普通人物生活延展開來,由農村互動到城市,從文革後期跨越到改革開放前期,作者難能可貴地向我們展示出一幅從1975-1985年,歷經十年的鄉土畫卷。書中小人物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中國鄉土的滄桑變遷無不被作者描寫得淋漓盡致,透過表面描寫去挖掘該書的主題,我們更多的是學習到了一種關註:關於我們的鄉土、我們的社會、我們每一個人在時代跋涉前沿中的苦苦掙扎!
通讀全書,作者的文字描寫極為朴實,沒有一絲的華麗和矯揉造作,書中的描寫來源於本本分分的生活,這是該書獲得成功之處,書中,尤其是人物刻畫,為什麼有那麼多的讀者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會熱淚盈眶,無語噎咽!是的,他們從書中讀出了自己,讀出了他們自己的生活,找到了藏匿在書中主人公後面我們自己的影子!
平凡中孕育著偉大,偉大中又映現出平凡,書中不僅僅有著鄉土人物的苦難成長歷程,更表達著普通人物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不懈追求,尤其是書中主人公在面對艱辛坎坷面前暴露出那種不屈的高昂鬥志。
這本書啟蒙著無數即將或已經踏上社會青少年前行的方向,關於善良、關於追求、關於真誠、關於拼搏。作者通過普通人物命運的描寫一味地強調著「不懼怕艱辛的人生才是壯美的人生,不屈於逆境的靈魂才是高昂的靈魂!」這樣的偉大主題!同樣,這本書也給研究鄉土文化的學者們提供了一個理性的平台,怎樣的鄉土才是真正的鄉土,鄉土並不一定就是沉重、落後,鄉土也有著自己繁華,鄉土深處的善良、包容需要我們每個人去用心體會。
作品的描寫時緩時促,但是,我們每個讀者卻都能跟得上,作者通過淳樸的文字引領著讀者在城鄉之中來回穿梭進進出出,對於書中文字的描寫,作者拿捏得很穩,幾乎覆蓋到了每一個讀者的感受,作者笑的時候我們也跟著笑,作者流淚的時候我們也會潸然淚下。作者知道我們讀者需要什麼,渴望什麼,我們不得不驚嘆作者有著這樣細微的洞察力和感染力。
年少的我們為書中男女主人公孫少平和田曉霞戀情的有緣無份而淚眼婆娑;也會為傻子田二、二桿子王滿銀等等小人物生活中張揚的的舉止而忍俊不止;我們也會對於那個在大躍進期間意氣風發、牛氣沖天揚言要在三年之內把荷馬踩在腳下的老詩人的張揚而哭笑不得;更為書中主人公在命運中的不甘俯首而盪氣回腸。
一場大水沖走了很多讀者的眼淚;一曲《在那遙遠的地方》勾起了無數人對西部草原的嚮往;一場翻天覆地的社會改革大潮將我們每個人都席捲了進來。如何把握自己命運的方向和面對變革所應有的心態,成了現代人不得不去用理性思考的東西
也有人,說過這本書有片面的「理想化、平庸化」,但這正是作者寫作的意圖,力求表達出平凡人的生活、平凡人的感情,只要我們能讀透它,知道我們將會從書

② 你看過路遙寫的《平凡的世界》嗎有啥感悟

孫少安,一個有想法有進步的好青年。因家庭的貧困早年便輟學,幫助父親支撐起,那個破爛不堪的家庭。他聰明靈活又不怕吃苦受累,通過勤奮努力,被選為村裡的生產隊長,成了雙水村的能人。面對自己爛包的家庭,少安從來沒有放棄過。就像他自己堅信的,人不會窮一輩子的。

觀念陳腐落後的書記田福堂,不甘心背冷落,利用手中芝麻權力,處處為少安設卡。帶領人們辛勤致富的少安,也不時的與書記鬥智斗勇。他不甘屈服於現狀命運,背負著來自家庭,以及種種壓力,在苦難的道路上負重前行。

③ 讀過《平凡的世界》有哪些感想

一個時代造就一個時代的人,在貧瘠的土壤照樣可以種出莊稼,在平凡的環境也能成就不平凡的人。看了不下三次,我總感覺他們貧乏卻富有著,而我們這個時代卻剛好相反,富有卻貧乏著。

④ 看過《平凡的世界》的有什麼感想

一次偶然無意間在一個友人的書架上看見了一本書——《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聽友人講這本書就說了四個字——值得一看。

誒,無數千里馬埋沒在這可憐的世界中,空有日行千里,縱然伯樂不存!不管怎麼說,雖然寫的是1985年之前的事情,但對於今天的社會,仍然是那麼的相似。總之《平凡的世界》這本書真的很值得一看。

⑤ 平凡的世界閱讀感悟

我又看了《平凡的世界》,又有了些新的想法。
我感覺孫少平只是孫少安的一個復製品,孫少安所生活的家庭屬於貧困家庭,可是在那個時代家裡所要的孩子註定了不止一個,對於孫少安的輟學也只有感到無奈與同情。他要開始負擔這個家,可是他又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於是路遙老先生就讓少平來替代他完成。
同樣我也有理由相信田曉霞也是田潤葉的替代品。孫少安與田潤葉可算是青梅竹馬,可是隨著田潤葉的繼續求學,孫少安的回家務農,田孫兩家的生活環境的懸殊越來越大,註定了他們不能夠在一起。
可是我們的作者是有感情的,於是他就新創作了兩個人來替他們完成。於是孫家無論如何都要供少平讀書。即使隨著情節的不得已發展(誰叫他們有一個太不成器的姐夫),孫少平不得以離開學校出去做工不過作者還在想辦法讓他能夠留在城市(得到貴人辦了城市戶口)。
因為他不再願意看到孫少平和田曉霞再次因為農村與城市的差距而分開。
可是事態的發展已超出了作者的設想,孫少平和田曉霞還是不能夠在一起。可是啊我們不能夠在看到一個悲哀的潤葉啊。田曉霞也只好在一次出人意料的車禍中出人意料的解脫。

⑥ 大家讀完《平凡的世界》有什麼感受

1、人在低谷時,面對生活的那種堅毅和不屈:忘掉!忘掉溫暖,忘掉溫柔,忘掉一切享樂,而把飢餓,寒冷,受辱,受苦,當做自己的正常生活...-------(ps:摘自《平凡的世界》)
2、你難道一輩子就這樣生活下去嗎?你最後的歸宿在哪裡?!(當我對自己不滿的時候,我和少平一樣這樣問自己,逼自己奮發)


閱讀全文

與小說平凡的世界看過感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玄幻校園魔法小說完結小說 瀏覽:987
武松與藩金蓮小說作者孤獨書童 瀏覽:16
大叔個個不好惹小說全文閱讀 瀏覽:479
手機寫小說閱讀器 瀏覽:444
主角叫風忍的小說 瀏覽:891
雪狼小說馬蘭花TxT 瀏覽:936
離婚男主是甜寵小說排行榜 瀏覽:711
薄荷小說網 瀏覽:907
重生到開心鬼世界的小說 瀏覽:829
玄幻小說的校服 瀏覽:222
求經典重生小說完本小說 瀏覽:801
寫歷史武俠小說 瀏覽:929
天工天工TXT小說下載 瀏覽:918
單純女主綜漫小說 瀏覽:582
赤赫血物語小說結局 瀏覽:573
小說王者歸來主人公陳陽 瀏覽:912
總裁的契約妻有聲小說 瀏覽:267
寫世子妃的小說哪些好看 瀏覽:270
小說作者風雪冰 瀏覽:299
類似重生校草艷遇江湖的小說 瀏覽: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