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說《鹿鼎記》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
其實金庸老先生對於鹿鼎記的結局來講,可謂是比較用心的,因為鹿鼎記大概來講經歷過兩次修改,而且據說金庸老先生還要進行第3次修改,不過被廣大讀者阻攔了,這件事情說起來可能比較復雜,下面我們可以簡單的說一下這兩次修改和金庸老先生打算的第3次修改:
3、韋小寶窮困潦倒
據說這是金庸先生打算在第3次修改鹿鼎記時給韋小寶的結局,在結局當中韋小寶沒有了官訣,但是暫時擁有著大量的財寶和七個老婆,不過韋小寶天性頑劣,而且慢慢的染上了很多惡習,所以很快就把家裡的這些財富給敗光了,7個老婆也逐漸離他而去,最後他窮困潦倒,但是這個結局剛剛傳出一點消息,就被很多讀者強烈反對,最後金庸老先生只得作罷。
❷ 鹿鼎記結局
《鹿鼎記》中七抄女共事一夫的結局,襲金庸覺得不符合人性,認為「不夠愛」韋小寶的阿珂、方怡、蘇荃,甚至是打打罵罵的建寧公主,都應該「跑了才對」。不過金庸搖搖頭說,「改下去沒完沒了」,現在他一心專注於歷史研究之中,「暫時」放她們一馬吧。
新修版改了雙兒的出生,增加了雙兒的心裡描寫, 讓讀者更清楚知道了雙兒是女主角NO.1,徹底壓過阿珂 .總之新修版是雙迷們揚眉吐氣的一個版本。
❸ 為何金庸先生打算更改《鹿鼎記》的結局又為什麼沒改
金庸先生所寫的《鹿鼎記》是所有著作中最後一部長篇著作。同時也是所有作品裡面最有深刻思想和價值的作品。對於這本小說的結局金庸先生怕對社會造成不好的影響。所以想將《鹿鼎記》中韋小寶結局成沉迷賭博最後弄得家破人亡的下場。但是到最後想到韋小寶的人設是不會認輸的人,同時這本小說男主人公的成功是對傳統的一種諷刺。所以金庸先生決定不改變結局。
金庸先生在采訪中提到過,自己的愛情、婚姻和家庭都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和遺憾。所以他將這些遺憾寫在他的小說中。從金庸先生最早期的作品可以尋找到這些蹤跡。而同時金庸先生也將對完美愛情的嚮往寫在了《鹿鼎記》中,也許因為最後一部小說不想留下遺憾吧,所以才有了韋小寶“七美歸一”的美好結局。
因為寫完《鹿鼎記》後,金庸先生怕這樣的結局給社會上帶來不好的影響,准備修改結局。但是因為覺得這個小說告訴大家的是普通的平凡人只要努力也是可以成為英雄,並且通過韋小寶的成功來諷刺封建社會中的傳統禮教,所以才決定不做改動。金庸先生在每一部小說時總是花最大的心思來做到與前一部小說不同,並通過故事我們能從中明白道理受到啟發。這也是金庸先生的作品能獲得輝煌成就的原因。
❹ 金庸真的想修改鹿鼎記結局讓韋小寶妻離子散嗎
曾經有過想法,但是後來放棄了。因為改了結局,那麼韋小寶這個人物就失敗了。
一、《鹿鼎記》是金庸老爺子一次新的嘗試。
金庸在寫完《天龍八部》之後,過了很久才寫了《鹿鼎記》。《天龍八部》可以說是金庸老爺子的巔峰之作,顯然金庸老爺子並不滿足這樣成就,他還想再創巔峰,於是就有了《鹿鼎記》。這本書可以看出和以前金庸老爺子寫的武俠不一樣,這里沒有多少武林高手,也沒有什麼絕世武功。它是將武林與政治相結合,這樣的武林更有現實意義。
畢竟韋小寶性格有些“三觀不正”,但如果將他寫成妻離子散,那麼韋小寶這個角色又有什麼意義呢。那無疑就是金庸先生在否定自己構造的角色,改了結局就是毀了韋小寶。事實上沒改是對的,韋小寶這個人物塑造的非常成功,而《鹿鼎記》又成為另一個巔峰。
❺ 《鹿鼎記》原著結局是什麼
韋小寶剃度後,在寺外遇到來少林寺挑釁的阿珂,深深為其美貌傾倒。韋小寶後來轉往清涼寺當住持,大批喇嘛再次圍攻清涼寺,小寶施計帶領眾人逃出,剛好遇上康熙率眾前來。眾喇嘛被擒,而康熙父子得以相認。
康熙到達清涼寺,白衣尼九難前來行刺,韋小寶藉寶衣替他擋了一劍,自己卻被擄走。小寶花言巧語取得了九難信任,與九難潛入皇宮,得悉九難竟是前明長平公主。九難揭穿了太後原來是毛東珠假扮,真太後被她藏了起來。
二人出宮,韋小寶發現阿珂竟是九難的徒弟,無奈阿珂卻傾情於台灣延平郡王鄭經的次子鄭克塽。
韋小寶回宮後,將假太後的秘密告知康熙,兩人救出了真太後。韋小寶奉旨送建寧公主到雲南嫁給平西王世子吳應熊,途中卻被建寧誘惑而與其私通。
抵達雲南後,建寧更將吳應熊弄成太監。此時九難派阿珂行刺吳三桂,失手被擒,而韋小寶從陳圓圓口中得知阿珂是她與李自成的女兒。最後吳三桂為九難所制,眾人終於脅持著吳應熊離開了雲南。
返京後,康熙再派韋小寶出海剿滅神龍教,反被教主洪安通施計擒住。韋小寶得雙兒暗中救走,二人向北逃遁,竟闖至羅剎國在鹿鼎山建築的雅克薩城,更隨蘇菲亞公主同赴莫斯科,並助其發動政變奪權。最後韋小寶帶回羅剎國特使與清朝修好。
康熙讓韋小寶衣錦還鄉,得以回揚州與母親韋春花重聚。韋小寶此行又成功替康熙攏落了西藏桑結和蒙古葛爾丹,更在麗春院與阿珂、雙兒、曾柔、方怡、沐劍屏、蘇荃等六女大被同眠。
回京途中遇到打算入宮行刺康熙的歸辛樹一家,韋小寶在天地會面前把皇宮布局告訴了歸家,背後卻通報康熙加緊防衛,最後歸家三人力盡為宮中侍衛所殺。此時,康熙突然點破韋小寶在天地會的身份,並准備炮轟韋府,以殺天地會與沐家眾人。韋小寶藉建寧公主之助,逃脫並救出了眾人。
韋小寶再次被神龍教擒住,押回神龍島,豈料洪安通發現妻子蘇荃懷了韋小寶的孩子,為了掩飾,與神龍教中人互相殘殺致同歸於盡,祇得蘇荃倖免。大變後眾人轉往通吃島,台灣鄭家、天地會及施琅所領的大清水師先後追至。清廷水師被擊退後,陳近南為鄭克塽暗算身亡。
韋小寶在通吃島上過了數年無憂無慮的逍遙日子,清廷相繼平定三藩之亂與台灣鄭氏政權,康熙三番兩次派人召回韋小寶。因韋小寶有去過羅剎國並幫助過蘇菲亞公主政變奪權,令其到東北出征羅剎國,以簽訂有利條約。
事成後,知道小寶為天地會卧底的康熙開始用計逼小寶效忠,故意在聖旨中宣稱韋小寶殺害陳近南,引來天地會的會眾誤會,而小寶獲恩准回揚州探母,途中顧炎武等人來勸韋小寶率領起義反清。
由於康熙與天地會已經鬧到都要逼韋小寶公開表態的地步,心煩意亂的韋小寶一怒之下決定將這些鳥事拋諸腦後,於是假裝全家遭到劫殺,攜了妻兒和母親到大理城隱居,兩不相幫不問世事。康熙不相信韋小寶輕易遇害,無奈屢次查訪均未果。
韋小寶向母親詢問自己父親是誰,韋春花說年輕時恩客頗多,漢滿蒙回藏都有,是標準的父不詳。
《鹿鼎記》是中國現代作家金庸創作的一部長篇武俠小說。這部小說創作於1969至1972年間,故事背景設置在明末清初,講述成長於揚州妓院的少年韋小寶;
以不會任何武功之姿態闖江湖各大幫會,周旋於皇帝朝臣之間並奉旨遠征雲南、俄羅斯之故事,塑造了一個與傳統俠客完全不同的小人物形象,並借這個形象諷刺了一些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和迂腐頑固的舊思想,表現了各族和諧相處、國家民族統一的思想。
(5)鹿鼎記小說修改結局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鹿鼎記》這部小說從1969年10月到1972年9月連載在金庸主辦的《明報》上,連載時間長達兩年零十一個月。
《鹿鼎記》是金庸創作的最後一部武俠小說。小說名字中有「鹿」和「鼎」二字,「鹿」是「逐鹿中原」的「鹿」,「鼎」是「問鼎」的「鼎」,因此,從名字上看,《鹿鼎記》就和政治、權力斗爭是緊密相連的。可見,金庸在這部小說中仍然深深地關心著政治。
《金庸作品集「三聯版」序》中說:「我初期所寫的小說,漢人皇朝的正統觀念很強。到了後期,中華民族各族一視同仁的觀念成為基調,那是我的歷史觀比較有了些進步之故。這在《天龍八部》《白馬嘯西風》《鹿鼎記》中特別明顯。」
《鹿鼎記》書後又特地附有《康熙朝的機密奏摺》,他說道:「我認為過去的歷史家都說蠻夷戎狄、五胡亂華、蒙古人、滿洲人侵略中華,大好山河淪亡於異族等等,這個觀念要改一改。
我想寫幾篇歷史文章,說少數民族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北魏、元朝、清朝只是少數派執政,談不上中華亡於異族,只是『輪流做莊』滿洲人建立清朝執政,肯定比明朝好得多。這些觀念我在小說中發揮得很多。希望將來寫成學術性文字。」
❻ 請問金庸小說<鹿鼎記>更改結局了嗎
想,復但沒有。事實是制這樣的,一度決定在《鹿鼎記》結局讓主人公韋小寶人財兩失的金庸先生,最近改變了主意,他終於意識到《鹿鼎記》存在的價值並不是為了教育人。金庸先生這個決定是他做客東方衛視《楊瀾采訪錄》時透露的。而此前一再傳出的的說法是,他要修改《鹿鼎記》的結局:韋小寶沉醉於賭博,被高手騙得錢財盡失,之後又遭老朋友背叛,險些被抓回北京面見皇帝。而在他人生最灰暗的時期,連過去情深意重的眾老婆也接二連三離他而去……
❼ 修訂後的鹿鼎記中韋小寶的結局
以前的是大團圓結局,比如三聯出版的,跟電視演的差不多,攜七美同歸。
有人說金庸想讓韋小寶的七個妻子都離他而去 也分文無有 但是這是瞎編的 金庸說了 不會讓韋小寶的結局慘的 不管怎麼修訂都會是攜七美同歸的 該也只改中間內容 我就的變化最大的就是 從第二個版本開始 金庸就把 何惕守刪了 第一版是何惕守教莊家的人武功 而從第二個版本開始 就變成九難 教 莊家那些女的的武功了 還有好多 我就不打出來了
❽ 鹿鼎記被金庸總共修改過幾次
他自己修改了數十次,但是具體的影視作品只有6個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