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說大全 > 小說人物董海川

小說人物董海川

發布時間:2021-08-13 14:25:05

㈠ 董海川的人物軼事

明魁早就聽說在大城縣王家口駐扎著一股強盜,為首的叫「九奎」,他一直找機會想要為民除害,好好收拾這幫強盜。一天,明魁收到了一封邀請函,來信的不是別人,正是強盜頭子九奎。真是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你闖進來。明魁心想,這個強盜頭子真是自不量力,居然敢找上門來叫板。「我倒要會一會這九奎,看看他到底是何方神聖。」明魁藝高人膽大,隻身赴約。令明魁沒想到的是,胡九奎對他非常客氣,見面行禮後,畢恭畢敬地說:「久聞先生行俠仗義,見義勇為,非常佩服。」九奎對明魁說,自己做強盜也是為生活所迫,「我知道我們做的是不光彩的事,但是這么多兄弟跟著我,我也不能不管他們,不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沒飯吃。咳,我也實在是沒有別的法子了,請先生為我們想條出路……」
明魁深深嘆了一口氣,他知道年景不好,生存困難,他深知自己也沒有幫助這些強盜的能力,亦無法讓他們走上正路,所以婉言謝絕了九奎的飯局,告辭回家。此後,遠近還是經常有人請明魁出面幫忙剿匪,但明魁從此避而不出門。 董海川告別道人師父藝成下山之後,雖然經過歲月磨練個性收斂成熟了許多,但是嫉惡如仇的脾氣還是沒有改。
這一天來到蘇州。正在欣賞小橋流水的董海川恰巧目睹了蘇州知府強搶民女的惡行,為搭救民女,董海川夜闖府衙,一掌結束了蘇州知府的命。殺害朝廷命官,董海川一夜之間成了被朝廷追捕的欽犯,好不容易逃出蘇州城後,董海川從此過上了居無定所的逃亡生活。
流亡到河南後,董海川受農民起義軍之託,身負重任奔京都而來。
路過灞州的時候正趕上這里一年一度的廟會,街市上人頭攢動,人群熙熙攘攘。董海川見一夥混混正與一位賣白蠟桿的老人爭吵。見這伙人欺負老人,圍觀的人怒不敢言,董海川一打聽才知道,這伙人是當地有名的惡霸,他心懷不平,上前勸解,歹徒不但不聽勸阻而且突然出手。董海川一錯步,輕輕閃過,對方撲了個空,惱羞成怒中爬起來就朝董海川身上踢,董海川一把抓住對方腳脖子,往前輕輕一送,那人仰面朝天摔倒在地,踉踉蹌蹌爬起來轉身就跑,不一會兒工夫就找來二十多人,個個手持兵器,一擁而上。董海川大喝一聲,舞動白蠟桿四面迎擊,打死、打傷多人。這撥惡霸與官府勾結,早有人報知灞州知府,董海川被捕入獄。當天晚上,董海川抖動雙臂將鐐銬崩斷,越獄潛逃。為避風頭,他來到塞外張家口董玉家避難。 有一次,董海川得罪了首領太監,被告到總管內務府主管民政的肅親王那裡,肅親王見董海川相貌不凡,器宇軒昂,將他留在自己府中,從此董海川便在肅王府當差。連年的流亡生活使董海川的性情比以前溫和忍讓了許多,農民起義軍失敗,原計劃付諸東流,董海川更加隨遇而安,忍辱生活。在肅王府當差多年,沒有人知道董海川是武術大師,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才露出「馬腳」。
這天,肅王大宴賓客,肅王府高朋滿座,肅王心情非常好,叫來護院總管沙回回為大家演武助興。肅王命董海川上茶,當時,人們都在圍觀沙回回表演,茶送不過去,董海川一急之下,手托茶盤,縱身躍上大殿,自殿前賓客桌前飄落,靜無聲息,茶水竟然一滴未灑,肅王及賓客大吃一驚,大家都沒有想到這個端茶送水的太監有如此好身手,於是都吵著讓董海川表演,盛情難卻,董海川練起了轉掌之術,似行雲如流水,腳步生風,時而翻身如雄鷹,時而轉身如潑猴,時而躍起如小燕,變化萬端……在場的所有人都看得目瞪口呆,全場鴉雀無聲。正在此時,董海川一個提氣騰空,輕靈躍起數尺之高,如旋風旋轉而下,落地無聲。 永年縣南關楊露蟬,三下陳家溝投師陳長興,經十八年練成太極拳,戰勝了很多京城武林高手,楊露蟬名聲大噪,人稱「楊無敵」。
董海川早已聽說了這個「楊無敵」,便派徒弟到瑞王府登門請楊露蟬一聚。
一個是太極高手,一個是八卦宗師,在樁上你來我去,如蝴蝶翻飛,似流星劃過,看得眾人如醉如痴。兩人交手,時而疾風驟雨,令人眼花繚亂;時而風吹麥浪,招式變化層層疊疊;難分勝負。
楊露蟬在與董海川比武後感嘆:我與董先生比武只能比個平手,勝董海川很難。
從此,太極、八卦這兩大內家拳派的鼻祖級人物結為好友,也促進了太極八卦兩大門派的交流溝通。

㈡ 晚清十大高手之董海川,傳聞為練神功自己揮劍自宮,是真的嗎

一、董海川

我感覺董海川這樣的做法是因為有目的的,所以他必須要痛下決心,用這樣的做法來讓自己的前途更加的光明,董海川是河北人年輕時因為誤傷人命,以武會友終於創立了八卦掌,董海川的武功有多高,有一個膾炙人口的段子,所以這個段子流傳至今成為了千古的佳話,這也可以看出董海川是一個能屈能伸的人。

根據上面的介紹,我們知道董海川為了躲避命案,所以到了肅清王府當起了端菜的太監,這也看出了董海川能屈能伸的氣度。

㈢ 童林的人物原型

董海川。

董海川(1797年—1882年),原名董明魁,生於清代清嘉慶三年,清朝河北省文安縣朱家務村人。年輕時求功名未成,立志博學眾家之長。

董海川身材魁梧,臂長手大,臂力過人,擅長技擊。少時家貧,自幼嗜武,年輕時因誤傷人命,奔走他鄉。相傳在安徽九華山得遇「雲盤老祖」傳授其技,創立了八卦掌。

清朝咸豐年間,董海川流落京師,有傳為隱姓埋名成為太監到王府當差。董海川在王府當差時,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才為人所知,一日,太極拳名師楊露蟬奉召在肅王府與府中拳師比武,連戰連勝,最後竟將一拳師擲於園網之上。

是時董海川手托菜盤由此經過,立即飛身上網救起拳師。董海川遂與楊露蟬相鬥,雙雄對峙,勝負難分。從此太極拳與八卦掌各立門戶,桃李盈門,流傳後世。

董海川壽享高齡,臨歿昏惘,仰卧床上,兩手仍作換掌式,直至氣絕。八卦掌流傳國內外,迄今不衰。董氏傳人層出不窮,其墓已遷至北京西郊,重修一新。

董海川於清光緒八年(1882年)冬季逝世,原葬於北京東直門外小牛房村旁,1980年遷葬京西萬安公墓,有碑銘數幢環墓前後。

後世編有多種崇尚董海川武功的傳奇故事,其中以武俠小說《雍正劍俠圖》,影響最廣。該書中以童林(字海川)影射董海川,給董海川生平和八卦掌淵源染上了一層神奇色彩。

(3)小說人物董海川擴展閱讀: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後,董海川「因年老氣骸,始得寓外舍」,常游居弟子家中,專事授徒,「請藝者自通顯以至士賈與達官等幾及千人」。

僅見於墓誌碑中所記門徒,就達56人,董祖師聲名遠播。董祖師所傳掌勢經後人「復安易理,定八卦合五行加添招數,代代相傳」,遍布各地,形成武術一大門派。

董祖師因材施教,各授其技,為後來八卦掌形成不同風格奠定了基礎,也為八卦掌的傳播作出了貢獻。

董海川去世後,清光緒九年春,由尹福等弟子將董海川葬於北京市東直門外小牛坊村南,先後在墓前左右立四座碑紀念,記載其生平事跡。

這座墓在「文革」中遭到破壞,後經八卦掌弟子李子鳴等人倡議,八卦掌各門人共同努力於1981年將墓遷至北京萬安公墓,並立碑為記。

2006年時任第四屆北京八卦掌研究會會長的賈樹森先生等人倡議於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夕,在北京朝陽區柳芳南里街心公園(原董海川墓地東直門外小牛坊村)安放董祖師坐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童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董海川

㈣ 董海川簡介

董海川資料:
一.籍貫
董海川,河北省文安縣城南朱家塢村人。其董氏家族於明朝初年,由山西洪洞遷至河北藁城,約在明永樂年間(1403-1424)一度分化,其中一支遷至今河北雄縣開口村(原屬霸縣)。數代後,開口村董繼德再度遷居文安縣富管營村。後因屢遭水患,移居朱家塢,至今已傳襲繁衍二十一代。據實地走訪文安調查證實:董繼德生有二子董守性、董守業。其中守性無後,守業有子三人,長子董德魁、次子董明魁、三子董武魁。董明魁即後世八卦掌創始人董海川。
二.董海川生卒
有關董海川的生卒年代,今人說法不一。早期記述多言其生於清嘉慶二年(1797),卒於光緒八年(1882),享年八十五歲。此說迄今仍為不少八卦掌界同仁所沿用。 最早對此提出異議者,見1932年由許禹生(1878-1945)先生主編的北平《體育月刊》一卷五期文《記董武師》,文載:「董海川卒時年六十又六」。 今中國武術研究院康戈武先生在其《八卦掌源流之研究》一文中出具文安董氏故里董紹勤老人提供的材料:董海川比董書山大四十歲,書山生於1853年,故海川應生於1813年,即清嘉慶十八年。 然而董氏家族後裔對此說法不一。據朱家塢村董學賢的叔父董紹亭老人1990年提及:董明魁比我父親董書山大六十歲,我父親又比我大五十六歲,我現年七十七,生於1913年,我的父親董書山生於1857年,按我父親的生年,前推六十年,是1797年,所以董海川生於清嘉慶二年,卒於光緒八年才是正確的。 此外,民間尚零散流傳有生於清嘉慶元年、嘉慶六年、九年的不同論述,其眾說紛紜可見一斑。 清末文舉、尹福早期弟子曾增啟,字省三,原名金毓慧(1862-1951)在其著作《八卦轉掌匯覽》中記述:「太師同治四年北來」。 由此推算,董海川如生於清嘉慶二年(1797),那麼同治四年,即1865年北來京師時的年齡為68歲。考慮到人的正常生理,今人60歲業已退休。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以如此高齡入府當差的可能性令人質疑。 據已故李子鳴先生在《董海川先師軼事》一文中寫道,尹福從師董海川時:「當時先師年五十有餘,盤腿坐在炕上」。 今尹福曾孫尹希聖證實:據老姑奶奶(尹福之女尹金玉)提及,曾祖父20歲,拜董海川為師,當時董公盤腿坐在炕上。 而尹福生於清道光二十年(1840),20歲當為1860年前後,倘若董海川果真生於1797年,那麼1860年時,董公業已六十有三,而非「五十有餘」。 ......( 限於篇幅,諸多論證示例從略) 通過對董海川生平履歷的走訪取證,結合繁雜的文史資料對比調查,客觀的認為:董海川約生於清嘉慶十八年,卒於光緒八年冬,享年約69歲的記述,較為真實可信。
三.出遊與江南學藝
截至到目前,有關董海川生平最早的文字記述,見於清光緒九年(1883)春二月,由尹福等人為其師所立墓誌銘文,該碑文由鐵嶺貴榮撰筆,沈陽人清山以草書寫就,文字精美流暢,為今人研究董海川的生平,及八卦掌的早期傳播,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依據。 碑中記述:先生「少任豪俠,不治生產,法郭解之為,濟困扶危,不遺餘力,性好田獵,日騁於茂林之間,群獸為之辟易。」 道是碑文中關於「及長,遍游四方」的記述,頗耐人尋味,今人說法不一。 一說:性豪爽,喜交遊。 一說:外出謀生。 更有雲其因一命案牽連,以致逃匿在外的說法。 考慮到當時「父母在,不遠游」的人文背景下,董海川隻身離家,足跡遠涉「吳越巴蜀」,想來定有其特定原因,只是因時隔久遠,其中詳情今人已不得而知。 「後遇黃冠,授以武術,遂精拳勇」之句,雖失之梗概,然而確較為直觀的為我們表述了這樣一個事實:遇者偶遇,黃冠者道士,得其所授,於是乎精通武技。所述中的不詳之處,諸如:董海川於何時何地遇黃冠;黃冠者是何人;所授他何技等等,均成為後世關注的焦點。 光緒九年(1883)碑文: 「及長,遍游四方,所過吳越巴蜀」。 光緒三十年(1904)碑文: 「生有神力,幼以武勇名鄉里,弱冠後技益精,訪友於江皖,迷失道入亂山中」,「比回視,則煙雲飄渺,已無其處」。 孫祿堂1916年《八卦拳學》: 「八卦掌,不知創自何時何人,聞有董海川先生者,精技擊,好遨遊,當涉跡江皖中遇一異人傳以此技」。 姜容樵1929年為黃柏年《龍形八卦掌》一書作序: 「海川先生訪道於江南渝花山,遇修士,授以河洛書圖,教以八卦藝圃,是為八卦掌之始」。 民國十九年(1930)立石董公墓誌: 「力大貌奇,方腰駢肋,素好技擊,勇武過人,弱冠後,俠游江南九華山上,得遇仙傳藝,遂大精」。 孫錫昆《八卦拳真傳》1934年版: 「董師勇武過人,赴江皖訪友,為得道之高人引入山中,授以八卦掌法」。 吳圖南1936年所著《國術概論》: 「嘗於山中遇道士畢澄霞者,見其演習穿掌於青石之上,伶俐活潑,輕巧動人,遂師事焉,山居三載,造詣頗深,創八卦掌,以教後世,蓋因海川精究名家拳術,融會貫通,結晶得此,其術之精不亦宜乎」。 通過以上前後跨度五十餘年,不同歷史時期的資料對比,今人不難清楚的看出,後世對於董海川早期的江南學藝,經歷了一個怎樣的認識過程。至於董海川是否於九華山從畢澄霞學「八卦掌」之考,關繫到八卦掌的歷史源流,對此今康戈武先生及吳志泉、黃萬祥先生,均以九華山實地考證為據,分別與以論證,其結論不一。
四.充宦官入府當差
八卦掌名家李子鳴先生生前曾以《有關董海川身世之謎》為題,撰寫文章記述:董海川藝成後,投身太平天國,因身負使命入京,割閹卧底,以為內應,尋機刺殺咸豐,後因義軍敗北,咸豐病故熱河而棲身內廷。 想前人治學,以嚴謹著稱,樹碑立傳更處以謹慎。鑒於墓誌所載:「不意中年韜司馬公之故轍,竟充宦官,先生疾惡如仇,時露英氣,同人即起猜嫌,改隸肅邸」之語,文中所用不意、竟之言詞,無形中顯露出作者對其師身世的不解及感嘆。至於司馬遷受宮刑而成廢人之事,世人皆知,墓誌作者於此特示例提及,其用意何在呢? 查清室太監來源有二,一者自幼家境貧寒,倚此做為謀生之路。二者因犯有重罪,凈身當差可免處死。 值得提出的是,刻石於1883年墓誌背陰的一段銘文,今少有提及,史學界亦沒有給與高度重視。文中記述:「脫令壯年,仗劍以從軍,吾焉知其不掃盪乎煙塵」。想來「壯年仗劍從軍」當在「中年充宦官」之前,如何看待董海川的「壯年仗劍從軍」,先今觀點不一,且由於時隔久遠,今人已無從考證。 1928年秋,萬籟生先生所著《武術匯宗》中關於:董後觸律,受腐刑,廢為宦者,供職內朝的記述與上說頗符,且與傳言中董因故犯有命案頗多吻合,似較為可信。
五.晚年傳拳民間,聲名顯赫
清道光三十年(1850)前後,董海川因故北來京城,投身四王府當差,因「疾惡如仇,時露英氣,同人即起猜嫌,改隸肅邸」。此後董公武技漸為人知,並首開武術界之先河,取依圓走轉變換掌勢之法,創八卦掌之雛形「轉掌」,始授門徒。清同治十三年(1874)後,董「因年老氣骸,始得寓外舍」,常游居弟子家中,專事授徒,「請藝者自通顯以至士賈與達官等幾及千人」。僅見於墓誌碑陰中所記門徒,就達五十六人,董海川聲名遠震。不數年,董公所傳掌勢經後人「復安易理,定八卦合五行加添招術,代代傳流」,遍布各地。形成武術一大門派。

㈤ 董海川和童林(童海川)是一個人嗎

是一個人,董海川確有其人,是晚清一個武林高手,八卦掌創始人,是太監。童林是後人對於董海川的敬仰杜撰出來的小說。

㈥ 董海川的徒弟都叫什麼名字

門生:尹福、馬維棋、史繼棟、程廷華、宋長榮、孫天章、劉登科、焦毓隆、谷毓山、馬存志、張均、秦玉寬、劉殿甲、呂成德、安分、夏明德、耿永山、魏吉祥、錫章、王辛盛、王懷清、沈長壽、王德義、宋紫雲、宋永祥、李萬友、樊志涌、宋龍海、王永泰、彭連貴、付振海、王鴻賓、谷步雲、陳春林、王延桔、雙福、李長盛、徐兆祥、劉寶珍、梁振圃、張英山、郭玉亭、趙雲祥、張全奎、焦春芳、劉鳳春、司元功、張鐸、清山、何五、何六、郭通海、徐鶴年、馮濂、李壽年、陳泮、全凱亭、阮古珍、梁世珍、賈岐山、張懷山、種香林、吳茂亭、李雲貴、梁樂
小門生:
張逸民、馬貴、楊峻峰、劉金印、文志、奎玉、王志、世亭、居慶元、劉印章、耿玉林

㈦ 董海川和楊露禪交手誰勝了

董海川是嘉慶時期的一代宗師,他開創了八卦掌這一個武術系列。年輕的時候他追求的並不是武術,而是和普通的學子一樣,為功名而忙碌,但卻沒有收獲,於是他就決定多方面地學習各家的長處,也就是學了多個門派的武藝精髓。
他臂力驚人,手臂也很長,從小就喜歡練武,經過多年的武藝學習,他知道自己擅長的武藝就是靠技術擊打對方。後來因為不小心傷了人,這個被傷的人還死了,於是他就遠走他鄉,逃命去了,於是就開始了他以武訪友的一生,十三年後,他游歷歸來。因著他不尋常的經歷,讓他自創了一套名為八卦掌的派系。
他曾經是肅王府的太監,除了可以消除自己打死人的罪名外,還因為他需要傳遞消息。當時他還是太平天國的人,是卧底,專門用來傳遞宮中消息的人物。
若要問董海川對武藝到底有多熱愛,只要看他臨死時候的表現就可以了。在死前,他躺在床上雙手還在耍著八卦掌的招式,直到死亡沒有停歇。
董海川和楊露禪真的交手過么?
董海川和楊露禪都是晚清時期有名的武者,是真正的武林高手。至於兩人是否有真的交手過,我們卻不得而知,而且也沒有文字記載。畢竟在現實世界中,在晚清那段時間,很少有高手在比武的時候是當著眾人的面的,況且高手在比武的時候都是私下裡比拼。畢竟身為高手,難免有幾個徒弟,若是高調比武,不管哪一方輸了,都是極其掉面子的事情。
就像電影中葉問和其他門派的高手比試的時候,就是只有兩個人關在房間里,甚至連徒弟都不能觀望。切磋結束後,房間里的東西也完好無損。
除了比武私下化,高手間比武也是點到為止,除了顧全了那一點面子之外,還因為若高手使出全力去比拼,那後果可是相當嚴重的啊,周圍的物件被破壞個干凈之外,還會使得雙方都受傷,嚴重的就是斃命,輕的也是深受重傷。如果有第三個高手,那麼,就會讓這第三人佔了便宜。況且,高手的比拼,一次勝利並不能說明什麼,說不定還有人說是運氣好。
因此,董海川和楊露禪真的交手過么這個問題也就不了了之了。

㈧ 董海川和童林(童海川)是一個人嗎

董海川和童林是一個人。

童林,字海川,是常傑淼的長篇評書《雍正劍俠圖》(又名《童林傳》)中的主人公。祖籍為京南霸州童家村,人稱「鎮八方紫面昆侖俠」。

相貌魁梧,秉性剛直,純厚敦篤。在江西卧虎山巧遇劍客尚道明與何道源,學得八卦柳葉棉絲磨身掌與八法神鉞。協助朝廷欽差年羹堯平劍山蓬萊島、萬龍藏峰島、聚英山,粉碎了英王富昌及十四皇子允禵的反叛陰謀。

多次救胤禛於危難之中,最終使得天下太平,國泰民安,創立無極門。他嫉惡如仇,不畏強權,看到阿哥弘濤強搶民女也毫不猶豫上前去管。他性格直率,最中信義,與馬彪約定一夜之間打破達摩堂,直到發現被人欺騙,這才勃然大怒。

(8)小說人物董海川擴展閱讀:

歷史原型

真人名為董海川(1797年—1882年)生於清代嘉慶年間,原名董明魁,清朝河北省文安縣朱家塢村人。

董海川身材魁梧,臂長手大,膂力過人,擅長技擊。年輕時求功名未成,立志博學眾家之長。以武訪友,歷險搜奇。相傳在安徽九華山得遇「雲盤老祖」傳授其技,創立了八卦掌,一般被認為是八卦掌拳術的創始人和主要傳播者。

董海川總是嫉惡如仇,好打不平,也經常四處雲游。為了不給家人帶來麻煩,乾脆改了名字,從那以後就叫董海川了。

㈨ 董海川的人物生平

生於清代清嘉慶三年,原名董明魁 ,清朝河北省文安縣朱家務村 人。一般認為是八卦掌拳術的創始人和主要傳播者。年輕時求功名未成,立志博學眾家之長。於清道光五年(約1824年),時年26歲遠游吳越巴蜀,以武訪友,歷險搜奇,一去十三載。於道光十八年,年近四十餘回歸故鄉,已改青年時之剛烈。朝夕習練揣摩,傳授族人。時常外出數日,家人不知何為,問言訪友。
董海川身材魁梧,臂長手大,臂力過人,擅長技擊。少時家貧,自幼嗜武,年輕時因誤傷人命,奔走他鄉。相傳在安徽九華山得遇「雲盤老祖」傳授其技,創立了八卦掌。
少時家貧,自幼嗜武,年輕時因誤傷人命,奔走於他鄉。
清朝咸豐年間,董海川流落京師,有傳為隱姓埋名成為太監到王府當差。(其實系太平天國所派卧底探子,與慈禧太後身邊近身侍衛交厚[該侍衛功力極深,後被追殺潛逃],宮內消息由該侍衛傳遞給董海川)
董海川在王府當差時,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才為人所知,一日,太極拳名師楊露蟬奉召在肅王府與府中拳師比武,連戰連勝,最後竟將一拳師擲於園網之上。是時董海川手托菜盤由此經過,立即飛身上網救起拳師。董海川遂與楊露蟬相鬥,雙雄對峙,勝負難分。從此太極拳與八卦掌各立門戶,桃李盈門,流傳後世。董海川壽享高齡,臨歿昏惘,仰卧床上,兩手仍作換掌式,直至氣絕。八卦掌流傳國內外,迄今不衰。董氏傳人層出不窮,其墓已遷至北京西郊,重修一新。
董海川於清光緒八年(1882年)冬季逝世,原葬於北京東直門外小牛房村旁,1980年遷葬京西萬安公墓,有碑銘數幢環墓前後,後世編有多種崇尚董海川武功的傳奇故事,其中以武俠小說《雍正劍俠圖》,影響最廣。該書中以童林(字海川)影射董海川,給董海川生平和八卦掌淵源染上了一層神奇色彩。
文安縣(河北),2016年1月29日 (體育)董海川祖居紀念館建成董海川金箔泥塑像 1月29日,在河北省文安縣董村管區朱家務村,董海川第六代後人為來訪者介紹董海川事跡。為紀念八卦掌創始人董海川(1797——1882年)、傳承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八卦掌,文安縣以董海川祖居為基礎,恢復祖居舊貌,並修建寬1米、高1.2米的董海川金箔泥塑坐像。

閱讀全文

與小說人物董海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仙君重生都市紈絝的小說 瀏覽:547
現代小說和古代小說哪個好寫 瀏覽:922
玄幻校園魔法小說完結小說 瀏覽:987
武松與藩金蓮小說作者孤獨書童 瀏覽:16
大叔個個不好惹小說全文閱讀 瀏覽:479
手機寫小說閱讀器 瀏覽:444
主角叫風忍的小說 瀏覽:891
雪狼小說馬蘭花TxT 瀏覽:936
離婚男主是甜寵小說排行榜 瀏覽:711
薄荷小說網 瀏覽:907
重生到開心鬼世界的小說 瀏覽:829
玄幻小說的校服 瀏覽:222
求經典重生小說完本小說 瀏覽:801
寫歷史武俠小說 瀏覽:929
天工天工TXT小說下載 瀏覽:918
單純女主綜漫小說 瀏覽:582
赤赫血物語小說結局 瀏覽:573
小說王者歸來主人公陳陽 瀏覽:912
總裁的契約妻有聲小說 瀏覽:267
寫世子妃的小說哪些好看 瀏覽: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