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誰有安意如寫的那個惜春紀的讀後感
再讀《惜春紀》,還是有點錯愕,因為人物關系亂了。
惜春竟然成了賈敬和秦可卿的女兒了。而秦可卿居然是賈珍的妻子。
還有一點就是,賈珍那個齷齪之人在這個小說中居然是一個至關重要的人物。
但是安意如有她自己的見地以及獨到的解釋。
且不說那樣的解釋是否合理,能不能讓人信服不重要——《紅樓夢》沒有定論,它原本就留下了太多的難解之迷,各人有各人的想法和願望,你不同意的觀點就不能說是錯誤,除了曹雪芹,又有誰真的能解其中味呢——所以,只要把安的文字,當作一個完整而獨立的小說來讀就好了。
姑且把《紅樓夢》當成是這個故事的一個大背景而已。這樣想的話,是不是閱讀的過程就能夠排除原來人物身份造成的先入為主的心理障礙,真正深入這個故事本身,被主人公的遭遇所吸引,為他們的悲歡離合而感嘆。一句話,只要不被他們原來的身份所羈絆,就領略其中的深意。
幾乎所有的紅迷都不屑於高鶚的續寫。
《紅樓夢》前八十回我曾經讀過四遍,後四十回只讀過一遍。續寫的部分除了語言風格和原來不是很一致以外,內容中很多情節的發展也覺得牽強,但是裡面有兩處打動我。我覺得,就像聽一個歌手的專輯一樣,只要有一兩首歌是動聽的,就是值得聆聽並收藏的音樂。甚至只要一首,就足夠。其他的,都不重要。
高鶚續寫的紅樓,卻有兩處打動我。在很久以前,只看過一遍,就一直銘刻於心。而後來,發現那兩個場景,也被人不斷提起,那是足以讓所有人動容的情景。
一個是得知寶玉大婚,黛玉焚稿,一邊點燃詩稿一邊叫著「寶玉,寶玉,你好……」。——那是深愛,並體會過分離之苦,心中依然愛著但終於絕望的人才會喊出的啼血之語。除了這兩個字,再不能是其他的任何語言了。如果你沒有付出過真愛,沒有遭遇過情殤,就沒有資格否認我的說法。如果你心裡想要說的是別的什麼,你就對他說好了。勿須和我爭辯什麼,因為我並不需要你的認同。
還有一點,就是寶玉最後跟著和尚走後,身著大紅猩猩的斗篷,在雪地上對著賈政遠遠跪拜下去那一幕。那樣凄絕的悲壯,有誰過目能忘,有誰不為之潸然淚下。
此時此境,曹雪芹想要表達的,也不過如此吧。即使所有的人都想否定高鶚,也不能否認這兩段的精彩。因為,那樣的境況,就只能是這樣的表達。
那些藐視高鶚的人,真的用心讀過他的文字嗎,還是一聽說是他續寫的先就不屑於細看呢?
一定會有人以否定和詆毀高鄂來表示自己高深的吧。有時候刻意的藐視只能說明內心的虛弱,並不見得顯示了有水平有品位,反倒會錯過一些不可多得的精彩。
在安剛剛開始講述惜春的故事的時候,就已經引起了軒然大波,因為她的身世和紅樓中交代的完全不同。隨著故事的展開,有人懷疑,有人反駁,還有人謾罵。總之,一些人就是帶著強烈抗拒的心情來讀的。
可是我要說,一旦有了先入為主的偏見,就不可能看到這個故事的精彩,更不用說領略文字中的精華。
只要你能夠擺脫偏見,靜下心來仔細閱讀,就能看到滿目珠璣,領會到其中比比皆是的有關情感和生活,乃至人生,甚至宗教的智慧感悟。就是這樣,任何時候,只要你願意,就一定不會錯過美麗的風景,那樣的風景或許和你慣常見到的不一樣,但是可能更加美麗。
安是用心來塑造惜春這個形象的。她說:我不希望惜春被人認作像我。我們之間應該像香甜的童年和幽靜的成年一樣,內核分裂,各有攀長。如果太相像,證明我心有太多眷戀,不夠清潔,而文字不夠冷靜准確。
但是或許,她就是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渴盼愛情的女人。不論你有著怎樣的身世,不管出身低賤還是高貴,都在期待愛情的降臨,嚮往著能因一個人怒放自己的美麗。
然而,就像是宿命一般,不管是曾經得到,還是始終失望,滿懷的希望都頭來都會燃燒到寂滅。
除非你不斷地妥協,甘於平淡,甚至沉淪,放棄初衷,承認自己此刻擁有的就是幸福。否則無一倖免。
所有人的所謂幸福生活,都不可能就是最初所嚮往的。玉碎和瓦全原本沒有什麼兩樣。就看你怎麼想怎麼要。
不要急著同情惜春,她其實就是我們自己。讓她來告訴我們,一切希望都是失望,一切感覺都是錯覺,一切理解都是誤解。讓她來告訴我們,生命的本質是孤寂,即使生活中你不能孤獨,最終也要一個人走。
像徐志摩所說的: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惜春之於大觀園,是天際一顆遙遙的流星。
她生長在那裡,但其實生命卻被那裡所絞殺。她的出生,似乎就是為了承擔別人的一己私慾所造成的錯誤。像文中所說:惜春,生就是這里的人,她的根,盤根錯節纏在這些倨傲高聳的古樹上。一生,她曾用盡今生的緣法去解這個結,卻無濟於事。
好在,有一個男人的出現,讓她暗淡的生命閃過一線亮光。當她和他邂逅的時候所感到的,一定是「你照亮了我的生命」那樣強烈的新生煥然,那樣從未有過的驚心動魄。但那火花,卻不能燎原。註定了最終的寂滅。完全可以預知地寂滅了。
有人可能會覺得那是那個社會現實所造成的悲劇,或者說是在別人的設計中寂滅了。但我卻認為,是男人的懦弱,是他們的劣根性造成的。這樣的事情,即使發生在門第觀念淡化的當今社會,也可能是以同樣的悲劇終場。
愛情,不論四季怎樣變遷,世界怎樣輪回,都永遠不會改變它的軌跡:它可以讓你在一瞬間煥發生命所有的活力;然後也可以再以不可阻擋之勢,將你的活力熄滅,就此委頓下去。
所有以愛為信仰的人,都將註定被愛情這個翻雲覆雨手玩弄於股掌之中。
人們總是說既然今日何必當初,然而惜春應該不是這樣想。她像那些凜冽的渴望愛的靈魂一樣,寧願付出很大的代價換取哪怕是一絲絲的歡樂瞬間。讓那個人,在自己的生命中點燃最絢爛的煙火,然後,用一生來懷念。那一瞬,足以融化世間的冰冷,足以抵禦全世界所給的誤解和詆毀,足以照亮暗淡的漫長未來。
就像在後來的歲月里,她已死的心早已遺忘,不願回想也無從回想曾經的甜蜜愛戀,那些逝去的山盟海誓只能使得現在的一切更加凄慘。但是,如果沒有過曾經的那些記憶,現在的日子一定會是不一樣的,一定難以度過。因為,正是那些過往,使得她有了今天堅定的心。愛情的甜蜜和憂傷,是給一顆心獲得成熟和寧靜最有效的修行,勝過所有經文教義。只有歷經了意亂情迷,愛斷情傷,才能過盡千帆皆不是,才能享受一個人的地老天荒。
但是在這之前,只有愛情,才是女人畢生的追尋,甘願為之奮不顧身。那是在懸崖邊跳舞的縱情快樂,沒有什麼可以比擬的幸福體會。因為只有安穩的,深刻溫暖的愛情,才能讓一個人獲得平靜。有了愛,心才擁有了應對一切的定力。
飛蛾撲火時是很快樂的,因為它們不知道自己會死,所以在極樂中熄滅。而我們是知道的,知道還義無返顧,那就是真正的愛到深處無怨尤了。燒死了倒還罷了,但如若僥幸不死,在過後漫長的歲月里,也許生不如死吧。所以,我們不如飛蛾。
活著已經太厭倦。但是還要繼續。就是為了哪天能夠與那人相見。見到了才會甘心。
似乎心裡早就知道結局是絕望。只為了來驗證一下,讓自己死心。然後走得決絕徹底。
唯有絕望,才會對這個塵世再無絲毫眷戀。
像傳說中荊棘鳥的故事,它們畢生只唱一首歌。它們出生就是為了尋找一叢荊棘,找到之後,用盡全力沖上去,讓荊棘刺穿自己的胸膛,唱出能夠感動天堂里上帝的歌。那歌聲,比黃鸝和夜鶯還要動聽。當荊棘刺穿胸膛的時候,荊棘鳥是無比幸福歡欣的。但是我們撲上去的時候,或許會發現,刺穿胸膛的原來並不是自己要找的那叢荊棘。鮮血淋漓,甚至喪命,卻只能體會深切的悲哀和絕望。
因為男人,似乎大多隻會輕取豪奪女人的青春和美貌,然後倦怠。最終讓他們分離的不是外界的障礙,而是他們自己,或者說更有可能的是那個男人的不愛。人生,怎麼可能會永遠如初見。
這樣說男人似乎不公平。當然,所有的男人也都和女人一樣,渴望真愛。但是女人一旦太深情,對男人來說,就是一種負擔。深情,本來就是一種無言的索取,如果不能或者不願付出相應的深情,就會感到壓力和恐慌。男人,其實害怕深情的女人。
再說了,男人想要的,更多的是愛情之外的東西。而愛情,一旦妨礙到他們對那些東西的獲得,首先舍棄的無疑就是無關緊要的愛情了。
而眾多女人,卻不肯相信這一點,總是願意認為他們的男人是一個例外。事實上,世界上的男人原本就沒有幾個是例外。最好不要輕易相信並期待他會與眾不同,會成全你所有的夢想。說不定,正是他,親手將你的憧憬粉碎。
艷光絕塵如惜春,遇到的馮紫英也不例外。曾經那樣的似海情深,也抵不過人家一句詆毀。如果真的愛到無法割捨,那樣不堪的身世又怎樣?但是愛情之於家族榮譽和前程,畢竟是其次的事情。惜春的身世,讓他感到的還是恥辱。雖然說馮紫英夠磊落夠有情,一點都不齷齪,但他也不過是一個世俗的男人,終究還是將自己付給了家族前程。像他自己所說:我自知亦只是個世間尋常男子,與他人並無不同,一樣會為功名奔忙,為光耀門楣,延續祖上余蔭而勞碌,或許日後亦免不了納妾……
面對惜春那樣盛大的愛情,這個男人甚至連納妾也可以說得出口,簡直無恥得可以。
可見,他們之間並沒有什麼千丘溝壑,不是龐然滄海的障礙;橫亘在他們之間的,還是男人的懦弱和沒有擔當。自古都是那樣,面對世俗偏見,當女人准備義無返顧跟隨男人天涯海角的時候,那個男人必定退縮,他無法承擔突然的世事變故。馮紫英之後的所謂爭取,也難以挽回曾經的輕易舍棄。他的死,相較於惜春的付出來說,不足道。因為他曾以世俗的標准來苛責她,而她卻以非世俗所能理解的心胸去寬恕他。
在安的講述中,我感到驚心動魄,刻骨銘心的愛戀,也感到徹骨蝕心的世情涼薄。
而最讓我感到欣慰的是,她給了惜春曹雪芹所沒有給的一顆真正超凡脫俗的心。
她讓惜春清醒:天下男人都是一樣的,你也一樣。
她讓惜春懂得:他好到可以是絕勝的風光,但她寧願選擇不擁有,只記得。
她還給了惜春那樣的決絕:或許他曾是惜春的脈搏,但當她要親手割破,是無人可以阻攔的。
曹雪芹的惜春,最終獨卧青燈古佛旁,但那時的惜春是懵懂的,她對一切都不自知,只是對未來感到懷疑和惶恐,因而做了那樣的選擇,是一種嚮往安全的逃避。而安所賦予惜春的,是清醒著的疼痛,是在和一個男人互相交付過程中逐漸了悟的慧心,是終於可以一個人行走的不再遲疑。
總之,我喜歡傾聽安對惜春的故事富於詩意的講述。但是不得不說的是,我不同意安最後讓惜春失去一部分記憶的安排,讓她通過失憶才獲得內心的寧靜;不同意她依賴另一個男人張友士的照拂,度過一段平順靜好的歲月。
我知道,安固然是疼惜惜春,但是她應該相信,熾烈,冷銳,涼薄如惜春那樣敢於迎痛的人,是有力量直面現實的一切,不需要以那種方式獲得內心平靜的。
假使寧靜需要以那種方式去獲得,那就不是最終的真正的擁有。如果,真有那麼一天,當那些難以磨滅的,抑或是不堪回首的記憶紛至沓來,突然如千軍萬馬踩過她心田的時候,她該如何面對,又如何承受。所以,還不如讓她一開始就從那些過往的愛恨情仇之中獲得修煉,得到定力,寧靜淡泊,從容堅定地走向遠方,化作地平線那邊的一道風景。因為,她的心已然不再有任何的束縛,她的愛也已經不需要任何有形的東西來承載。
惜春,原本就是一朵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像席慕容的詩《蓮的心事》所吟唱的:我已亭亭,不憂,亦不懼。
② 惜春紀的作者說明
從什麼時候起,看很多事都像行在吳越小城裡巷的長廊,偶爾轉過臉去看廊下細細的水滴或低頭看廊地上折轉的光陰——發現自己成了一個不太容易激動的人。也許是因為懂得了可以循借著文字,慢慢找到內心需索的光亮,那麼很多事情就可以從容地去接近和理解,不必急迫。
從夢中的花畞走出時,我仍是我自己——一個人吃飯,旅行,到處走走停停;也一個人看書,彈琴,自己對話談心。自我收斂,內心沉靜,是我希望獲得的心境,而我亦漸漸成為這樣的女子。
「安得紅樓半縷魂」,惜春身世的疑點,序言里穆先生已經提出,我便不再贅言。只是想說一說寫惜春的因由。在古本的紅樓里,「十二釵曲」秦可卿的那一隻最後寫:「箕裘頹墮皆從敬,家事消亡首罪寧.宿孽總因情」。
你知道紅樓里的十二釵曲何等重要,雪芹一隻筆點到的「箕裘頹墮皆從敬」難道只是平白說嗎?
古本中還有一筆,秦可卿死時賈珍披麻戴孝如喪考妣。妣是指母親,如果賈珍僅僅是與秦氏偷歡的話,如喪考妣這個詞根本就用不上。這里應該是暗指和可卿偷歡的不是賈珍而是賈敬,也照應前面的「箕裘頹墮皆從敬」,同時以秦氏和賈敬的輩分。爬灰這個詞也可以說得通。
秦可卿死時,賈蓉捐了個官,是五品的龍禁尉,所以第十三回的上半回回目是:「秦可卿死封龍禁尉」。你再看賈敬死時,皇帝是怎樣下旨的,皇帝說:「賈敬雖白衣無功於國,念彼祖父之功,追賜五品之職.令其子孫扶柩由北下之門進都,入彼私第殯殮.任子孫盡喪禮畢扶柩回籍外,著光祿寺按上例賜祭.朝中由王公以下准其祭弔.欽此.」
這樣一來,秦可卿死時種種異常之舉,如果是放在賈敬身上就順理成章了。所以也有一種可能是,雪芹將賈敬死時的盛況搬移到秦可卿身上來。
脂批上寫明,她覺得寫秦可卿淫喪天香樓太過露骨,恐有不便之處,特地讓雪芹刪去。然而雪芹可能不舍,這是一個作者對自己的文字己常生的憐惜之心,他有可能將一些情節搬移,可卿的死和賈敬的死,也許就是屬於這個情況。在重新梳理情節的時候將賈敬的所為隱匿,轉移到賈珍身上,並且將可卿降了一個輩分,配與賈蓉為妻。
這是我看到一個觀點,我不認為全對,但這樣的設想可以做為小說的素材,所以就設計了這樣情況下的惜春,她是可卿和賈敬的女兒。我這樣寫只是為了小說好看。並不可以作為什麼論點。
惜春是十二釵中曹公著墨最少的人物,卻個性鮮明,叫人過目不忘。她的孤僻也暗合了現代人的孤獨感。對於小說創作而言這個人物本身就具有更大更深入的發揮空間。
《惜春紀》寫了很久,日積月累,大約有一年多近兩年的時間。原先只是一時興起覺得構思這樣的故事很好玩,以為寫完也大概是個中篇的樣子,誰知道越寫越不能自拔,放置的情感和意念太深之後,故事的情節和故事裡主角都有了自己的生命,就像伊甸園里的夏娃由一根肋骨變成了一個完整的女人後,就不受亞當擺布,甚至要脫離上帝的控制。
等到它寫完之後,我發現它已經不是最初我設想的那個樣子。而其間的故事還有無限伸展的可能性。寫這本書時,時時在思索一些精神上的道理,把它們捋出來,製成絲線,織入文字里,有時自己看了也會驚異:在某個時刻,你怎會想到這樣的話,過了這個時刻,可能就說不出來。事後也回想不起來。這些或許得宜於在那個文字和思想碰撞的瞬間觸動的靈機。
記下思想的軌跡和變化,留待時間去映證理解的正確與否。文字的作用,大抵如是。
每個人都是命運之上的河流。有各自的源頭和流向,其間有相逢,交叉。也不過是因緣和合適逢其會。
一切的因緣起自於無常,然後借機成型。只是我們的眼睛會欺騙你,說你所見的一切都是恆常的。當所渴望的東西和現實有了差距沖突之後,人就會心念搖擺,覺得失望。
這其中,同樣會有堅持,理想的重量在其間不斷扶持人前行,讓人不至於在現實的刁難和阻礙面前束手不去努力。雖然有時候,我們努力的只是一個過程,改變的只是當時,結局並不會因此而改變,因為它也不是最終的結局。
在書的最後,惜春知道自己和馮紫英同在一個莫大的輪回里,誰也不曾離開。她已經參悟無常的道理,成為覺者。能夠坦然地活在這個世間,等待一切因緣的降臨。出家對她來說,只是因為時機成熟,不是因為失望棄世而做出的逃避。
這樣經過輪回的惜春,已經與前生作別。
舊時小說里,「借屍還魂」是很常見的。還魂者和死者的平生際遇和性格都可能迥異,兩者之間有一種不為人知的交際。紅樓里的惜春和我筆下的惜春,如果有,也只有這一點關系。
③ 《惜春紀》txt全集下載
惜春紀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一)
更深夜長。二門上傳事雲板連叩四下,聲音悠遠突兀。驚徹了榮國府黑暗深長的夢。
惜春睡覺輕,聽見丫鬟婆子衣袂摩挲,細碎的腳步聲就再也睡不著。
於是醒了,揭開簾幔。
"入畫。"她叫道。入畫是她貼身的大丫頭,就睡在外面暖閣里。
入畫應聲而至。
惜春見她只穿一件紅綢小棉襖兒,手臂光光的露在外頭,腳下也不齊整,便道:"仔細凍著。我雖叫你,何至於就慌成這樣?左右什麼大事也到不了咱們這來,犯不著。"說著招招手道,"你來,到我這里焐著。"入畫依言側到床邊,惜春拉住她的手,又用被子給她掖一掖,問:"暖和些了嗎?"
被子里是溫溫熱氣-----入畫服侍惜春幾年,知她性格冷僻,有萬人難近的不到之處。似今天這樣的體己話本是極少說的,不禁心內一熱。
"外邊卻是怎麼了?糟糟切切的。叫人睡覺也不安生。"惜春玩著入畫的鬢發,冷冷清清地問。"回姑娘的話,東府那邊好象出事了。"入畫的手伏在被子里動也敢動,抬起頭,看了惜春一眼,見她神色清冷,窗外一縷……
④ 惜春紀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惜春紀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序言:山水橫拖千里外
一直很喜歡惜春的這句詩:「山水橫拖千里外。」
這一橫一拖,實在比不上摩詰孤煙之直與易安西風之卷,但兩字合在一起,卻傳達出了極強的畫意:既有山水鋪展延綿之感,又有執筆飛掃之味,創作動作與景色誇張同時兼具,實是妙筆——而意如寫惜春,也用了一筆橫拖,把那非山非水的一片雲霧繚繞,平移到了另一個文本之內,是千里,也是咫尺。
細細品來,《惜春紀》實在不是《紅樓夢》的續書,這只是一本關於惜春的書,若要強烈攀搭,也只算得是紅樓非主演的一次走穴或是加班而已——同樣的舞台燈光,同樣的服裝道具,同樣的四丫頭的本色出演,所不同的,只是她手中的劇本,已經不是她爛熟於心的《紅樓夢》,而是無法預計也無法重拍的一個本子——生活中,我們叫它無常。
惜春被指配給馮紫英,這是一個極為妙絕的搭配,彷彿是紅樓文本特地留給意如的線索,它知道這個小小的遺物在這個丫頭手裡會有非比尋常的作用。細思幾番,惜春真的也只能配……
⑤ 有沒有以紅樓夢為背景的言情小說。結局最好是喜的。如果是小白文我不介意。
穿越之我是黛玉我怕誰,穿越之我的名字叫林黛玉,穿越紅樓之黛玉,穿越替身黛玉
⑥ 有什麼好看的唯美傷感小說。。【比如掌心裡的戀人那樣的。。。結局一定要悲的】
《佳期如夢》——匪我思存
文案
你別以為我是等你呢,
我是沒遇上一個好的
——我要真遇上了,
哪還會等你啊。
可是尤佳期,
我這么多年找來找去,
就沒能再找著第二個你。
評價:95分,匪大的成名作,很愛阿,不過是悲劇,本人最愛東子,當然不會是電視上面那個,整體很讓人感動,兩男主角人氣不相上下哦~
《千山暮雪》-------匪我思存
文案:
很久之後我才知道,這世上註定有一個人,雖然他屬於你的時光很短很少,但你如果想要忘記他,已經需要用盡一生。
If you were a teardrop in my eye, for fear of losing you, I would never cry.
童雪明白,擱天涯她就是被唾罵被鄙視被公憤被人肉的壞蛋,俗稱「小三」。只是,帷幕背後盤根錯節,與生命中的三位男子的糾葛,遠比她所料想的復雜。
蕭山是美而傷的初戀。彼此錯過了年少的青蔥歲月,能否用執著等待換回相守?
慕振飛是陽光燦爛的謎團。他來歷不明身份不清,究竟為何出現又為何靠近?
莫紹謙是霸氣可惡的禽獸。無人知曉他幽暗的眼裡,專注凝視著的是誰。
泅溺在疾雨般的溫柔和寒冰般的冷漠中,她的心該如何保持固若金湯?
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評價:93分。這不才真正的虐的我心裡堵得慌,不過文筆很不錯,當女主角被好朋友知道她是小三後那種很孤立的感覺連我都可以感覺到。。
《來不及說我愛你》-------匪我思存
悲情天後匪我思存傾情詮釋超越命運的生死之戀,當文字也開始哭泣……
井底引銀瓶,銀瓶欲上絲繩絕。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與君別。
家國萬里,關山如雪,亂世驚夢,半生繁華,她與他終究是情深緣淺,長恨如歌。
戰火紛飛的年代,慕容灃和尹靜琬相識於流離和變亂中,一個將帥之子,一個富商之女,十年糾纏成一場哀婉的情事。
已訂婚的她,在無意間救下了一個英俊而權傾一方的貴公子。
原本以為這只是一場擦肩而過的邂逅,誰知道他居然甘冒奇險,在婚禮上把她搶了過來, 而等待他們的卻不是王子與灰姑娘走入城堡的童話……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辛夷塢
她以為那是她一生中最亮的月光,然而月亮再亮,終究冰涼。
謹以此文,獻給我們即將失去,或終將失去的青春歲月。
掌握失去這門藝術並不難;很多東西似乎本來就是會失去的,失去了便不是災難。
——畢夏普《一門藝術》
十八歲,鄭微對阮阮說:「我是誰,我是天下無敵的玉面小飛龍,有什麼我得不到?」
二十二歲,她站在山頂上喊:「美國,萬惡的資本主義國家,我恨你,你把我的男人還給我!」
二十六歲,微醺,她看著他,「我不可能一次又一次相信你,不可能……」
我們一生里有可能遇到很多人,有時正好同路,就會在一起走一段,直到我們遇到了真正想要共度一生的那個人,才會把餘下的旅途全部交給交給這個人,結伴一起到終點。
曾經我們都以為自己可以為愛情死,其實愛情死不了人,它只會在最疼的地方紮上一針,然後我們欲哭無淚,我們輾轉反側,我們久病成醫,我們百煉成鋼。你不是風兒,我也不是沙,再纏綿也到不了天涯。
我的人生是一棟只能建造一次的樓房,我必須讓它精確無比,不能有一厘米差池——所以,我太緊張,害怕行差步錯。
她來過,她愛過,她努力過,得之是幸,不得是命。當然,年少時的我們如何會相信會有得不到的宿命。
《我在回憶里等你》——辛夷塢
他有窮困的童年,沒有為愛痴狂的勇氣,
她有最燦爛的笑容,沒有對殘酷現實的感同身受。
所以他和她,有最傷感的幸福,只期待在回憶的盡頭相遇。
從他成為她家養子的那一天起,他只會亦步亦趨,不會有哪怕一步的逾矩,
卻為了她,瞞天過海,偷嘗愛神無意間灑落的絲絲甘甜,就算飲鴆止渴,也甘之若飴。
而在那最最甜蜜的往昔啊,他卻沒有說過一句「我愛你」……
他和她在一起,有一種孤零零的溫暖,好像在失落的世界裡相依為命,只有彼此,不可替代。
而她卻在最愛的時候離開,一去七年。
時光不可倒流,所以最動人的誓言不是「我愛你」,而是「在一起」。
《一起寫我們的結局(全本+已上市)》/ 木子喵喵
【木子喵喵出版作品,《一起寫我們的結局》。這里有好多你熟悉的情節,熟悉的畫面。純凈得讓人嫉妒的青蔥歲月,就如發生在你身邊一般,「如笙」,那個曾經每個人心中都隱匿過的男子。】
大學時的她,溫柔善良;他,冷漠又敏感。她愛上他註定是一場劫數。
蒼耳
微光迷失的塵夏
如果下輩子我還記得你
我只是難過不能陪你一起老
全世界只為你唱這小情歌
晨光擱淺
有些秘密不必說
請你站在原地等我
若我離去,後會無期
誰曾和你一起靠近童話
當你轉身牽我的手
你的笑容如繁花
仰望幸福的角度
你比夏天更遙遠
路過心上的柔軟時光
你是我心裡的一首歌
青城
梧桐那麼傷
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要這么憂傷
⑦ 惜春紀的結局是什麼啊
馮紫英後來死了,好像必須要死的,然後惜春和他是好好愛過一次了,最後終於斷干凈出家了
⑧ 安意如重寫紅樓生死絕戀《惜春紀》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安意如重寫紅樓生死絕戀《惜春紀》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惜春紀(8)
早知就不說了……今天是她的大日子啊,祖母忘記了嗎?為什麼要當著這么多人的面拒絕她呢。她的要求不過分啊。
她心酸著,取出帕子拭淚。還是李紈細心眼尖,早看見了笑道:「瞧瞧,老祖宗把我們四丫頭的眼淚氣都下來了。」
惜春忙站起來,低頭道:「大嫂子說哪裡話,惜春怎敢生老祖宗的氣,不過我沒福罷了。」
「傻孩子。」賈母拉她坐下,摟著她,笑道:「甚麼有福沒福的。豈有個生日這么說話的,也不怕我老人家聽了難受?祖母希望你們個個全福。聽祖母說,不是我怕麻煩,不疼四丫頭。祖母早為你安排下最合適的人,由你的大嫂子幫你梳髻。」
惜春收了淚,驚訝地問:「為什麼是我大嫂子幫我梳呢?」
賈母笑意深長地說:「傻孩子,豈不聞長兄如父,長嫂如母!你是敬兒的女兒,到底是東府的人,你的及笈之禮自然要在東府完成。說句不怕你幾位姑母見氣的話,珍兒媳婦是孫子輩中我第一個中意之人,又是……,賈母的語氣幾乎無法覺察地頓了下,道:她又是你……
有問題再找我
⑨ 紅樓夢惜春的結局是什麼
由於沒有父母憐愛,養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抄檢大觀園時,她咬定牙,攆走毫無過錯的丫環入畫,對別人的流淚哀傷無動於衷。四大家族的沒落命運,三個本家姐姐的不幸結局,使她產生了棄世的念頭,後入櫳翠庵為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