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眼中的韓信 1000字
家是否記得西漢的那一位大將軍韓信嗎? 韓信出身貧寒,父母早逝,只能靠乞討或釣魚為生。有一天,韓信碰到了一位慈祥的老婆婆,老婆婆見他骨瘦如柴,面無血色,便把自己的飯分一些給他吃。一連幾天都是如此。韓信十分感激地對老婆婆說:「您這樣照顧我,等我長大一定會好好報答您。」從此韓信便認真苦讀,練習武藝,決心做一個有用的人。後來韓信被封為楚王,當他回到故鄉,派人找到了當年給他飯吃的老婆婆。韓信再三答謝老婆婆,並給了老婆婆一千兩黃金。這就是傳誦千古的「一飯千金」的故事。韓信顯貴後沒有忘記自己的過去,沒有忘記困難時那位老婆婆對自己的援助。韓信的這一舉動讓我懂得了「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真正內涵。 說到韓信,不禁又使我想到了他所受的胯下之辱。當時鄉里有一個惡人,在大街上碰到了韓信,便對韓信百般挑釁:「你整天舞槍弄棒,像是一個有膽量的人,你敢拿劍刺我嗎?要是不敢,就得從我的胯下爬過去。」韓信寧願受眼前之辱,也不逞一時之勇,最終韓信伏在地上從那惡人的胯下爬了過去。任憑周圍的人怎麼取笑,他也全然不顧。其實韓信不是沒有骨氣的人,受到這樣的侮辱無論是誰都恨不得一劍殺了對方,但他知道如果沖動就會釀下大錯,好漢不吃眼前虧。正是憋著這樣一股勁韓信發憤圖強,最終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更讓我不可思議的是,韓信功成名就後遇到先前那位惡霸時,韓信並沒有為難他,反而說如果沒有當年的胯下之辱,就沒有現在的韓信,他這種寬大的心胸真的太令人敬佩了! 韓信,當他身居高位時卻不忘報答昔時給予自己關懷的老婆婆;當他身受胯下奇恥大辱時卻能忍辱負重從而走向輝煌。韓信,就是這樣一個知恩圖報的人,一個能屈能伸的人,更是一個心胸開闊的人。他是我眼中真正的、永遠的英雄!
⑵ 關於韓信的作文 800字 急!
漢初元年,楚漢兩軍在中原大地拉開了歷時五年的戰爭,史稱「楚漢相爭」。由於劉邦的知人善任,韓信的才華橫溢,君臣攜手打敗了項羽,創立了大漢王朝。韓信也因為功高蓋世,先被劉邦封為齊王,後被封為楚王。由齊王變成了楚王,韓信也算是衣錦還鄉,韓信帶著赫赫戰功,衣錦還鄉來到了楚國,他找到了當年使他蒙受胯下之辱的市井無賴,不但沒有殺他,反而封他中尉,以洗刷當年的恥辱。但是韓信不殺這個市井無賴,不等於劉邦不殺韓信。對於劉邦來說,韓信永遠是他的心頭之痛、心腹之患,韓信功高蓋世,活著對他就是危險,當韓信要求當假齊王時,劉邦心裡便已經動了殺機,於是劉邦遇到了一個南巡的機會開始對韓信實施秘密逮捕。 韓信出身貧窮,但是胸懷大志。他等到了一個時機,就是秦末的亂世。他也等到了一個伯樂,就是蕭何,在蕭何的推薦下,他被劉邦重用,他和劉邦有一次談話,對時勢有出色的分析,這確實表現了韓信的雄才大略、高瞻遠矚、深謀遠慮。 ,「淮陰侯韓信者,淮陰人也,始為布衣時,貧,好帶刀劍。」這些話說明韓信曾經是布衣,最貧窮的時候,他甚至連飯都吃不上,還曾受過胯下之辱。司馬遷告訴我們,韓信這個人雖然有著貴族身份,還有一把劍,我猜測可能是祖傳的,他肯定買不起,祖上傳的一把劍在身上,但是既沒有什麼德行,又沒有什麼本事,史書上說法叫做「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就是他沒有什麼良好的表現。 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西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雙方為爭奪全國的統治權,展開了歷史上有名的「楚漢戰爭」。作為劉邦麾下的一代名將,韓信,公元前204年,用背水一戰的策略,以數千兵力擊敗20萬趙軍。公元前202年,用十面埋伏的計策, 逼得項羽在烏江自刎而死。楚漢之爭結束後,功高震主的韓信馬上成了劉邦的一塊心病。項羽一死,劉邦馬上便奪了韓信的兵權,在公元前201年,劉邦又以謀反為名將韓信誘捕,韓信被抓時,仰天長嘆:兔死狗烹、鳥盡弓藏,但是劉邦此時並沒有殺他,只是把他貶為淮陰侯。在公元前196年,被劉邦的妻子呂後誘殺於長樂宮鍾室。根據司馬遷《史記》的記載可是韓信在當齊王的時候,可以與劉邦、項羽鼎足而居,表現出對劉邦的忠貞不貳,沒有謀反。 這些都是易中天教授對韓信的評論和資料 希望對你有多幫助
⑶ 評價韓信這個人物
韓信是少有的軍事奇才, 也是劉邦集團里唯一能夠獨當一面的大將。 在劉邦和項羽在滎陽的正面戰場打得焦頭爛額的時候, 韓信開辟北方戰場, 並最終形成了對項羽的戰略大包圍之勢, 所以韓信的軍事才能是毋庸懷疑的。
韓信為後世留下了大量的軍事典故,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背水為營、拔幟易幟、半渡而擊、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為歷代兵家所推崇。
作為軍事家,韓信是繼孫武、白起之後,最為卓越的將領,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靈活用兵,是中國戰爭史上最善於靈活用兵的將領,其指揮的井陘之戰、濰水之戰都是戰爭史上的傑作;
為戰略家,韓信在拜將時的言論,成為楚漢戰爭勝利的根本方略;作為統帥,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率軍出陳倉、定三秦、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
作為軍事理論家,韓信與張良整兵書,並著有兵法三篇。但人無完人,韓信在政治上犯有嚴重的失誤,幾次關鍵時刻都優柔寡斷,最終死於婦人之手,後人評價韓信成敗一蕭何,生死兩婦人,實無虛言。
由於韓信戰功赫赫,在軍中威望極高,以至當時軍中兵器均刻上「不殺韓信」四字。韓信也自恃功高,劉邦不敢殺他。但劉邦得天下後,恐韓信造反,無人能敵,又見韓信十分狂傲,終於動了殺機。最後韓信被好友蕭何誘至宮中,死於呂後的菜刀之下。臨死前,韓信才大悟,後悔當初沒聽蒯徹之言。
(3)小說人物作文論韓信擴展閱讀:
韓信的其他介紹:
韓信是楚漢之爭中叱嚓風雲的人物。漢軍得到天下其功不可沒。韓信是當時首先提出了統一天下的重大決策人。韓信助劉邦經營漢中,平定關中地區;可惜的是如此一個戰功顯赫的漢開國元勛卻落個被荑三族的可悲下場,成了主子劉邦的刀下鬼。
史書記載韓信被誅的原因是挑動和勾結陳豨謀反。但這一說法很頗讓人懷疑。不少人猜測這是劉邦和呂後一手造成的大冤案,是枉殺韓信的一個借口。
韓信的死造成其人格悲劇,過於張揚自我,不注意收斂,過於高功自居,目空一切。在以家天下的封建帝王時代,這種臣將犯了君主大忌。這一切限制了在特定歷史環境下的韓信清醒的認識時務,讓他變成了一個不識時務的英雄。徒勞的成了劉邦在奪取天下後一隻被舍棄的棋子。
⑷ 從劉邦的角度來寫韓信的作文素材
楚漢之爭就是繼中國秦末農民大起義之後,項羽和劉邦之間為爭奪封建統治權力而進行的戰爭。自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漢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歷時5年。 在秦末農民大起義過程中,陳勝犧牲後,項羽集團和劉邦集團成為反秦武裝的兩支主力。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六月,項羽經破釜沉舟一役,大敗秦軍主力40餘萬,註定秦朝覆滅之勢,同時卻也為劉邦軍入關創造了有利的條件。秦二世四年(漢元年,公元前207年,漢初承秦制,以十月為歲首)十月與十二月,劉邦、項羽相繼率兵入關,推翻秦王朝。 按照楚懷王原來「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的約定,劉邦先入咸陽,理應做關中王,但項羽自恃功高,企圖獨霸天下。漢元年(公元前206年)二月,項羽佯尊楚懷王為義帝,徙於郴縣(今湖南郴州)。四月,分封天下十八諸侯王,自立為西楚霸王,以劉邦為漢王。 項羽進入秦都咸陽後大肆燒殺搶掠,不僅失去民心,也導致無法立足關中。此後他貶義帝於江南,遷劉邦於巴蜀,徙故王於惡地,王親信諸將於善地,挑動和加劇了各路諸侯之間的權力紛爭,並且迅速激化了他與劉邦之間的矛盾。劉邦被徙封漢王後,決定以漢中(郡治南鄭,今陝西漢中)為基地,養民招賢,安定巴蜀,然後收復三秦。三個月後於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乘齊王田榮起兵反楚的有利時機,決策東向,終於爆發了楚漢戰爭。 項羽分封諸侯後即罷兵回歸楚都彭城(今江蘇徐州)。不久,齊、趙和彭越起兵反楚,對西楚構成直接威脅。項羽不得不調遣主力擊齊,以穩定局勢。當時僻處巴蜀的劉邦乘項羽無暇西顧之際,於八月出故道,迅速還定三秦,繼續東進,使項羽在戰略上陷於兩線作戰的不利處境。楚軍主力困於齊地,無法脫身。劉邦乘隙進駐洛陽,同時,以項羽放殺義帝為由,率諸侯聯軍共56萬人進據楚都彭城。項羽得知彭城失陷的消息後,親自率精兵3萬人回師彭城。在楚軍突然襲擊下,漢軍56萬烏合之眾一敗塗地,劉邦僅得與數十騎突圍。 彭城之戰後,楚漢雙方便進入了長達2年零4個月的相持階段。相持階段一開始,劉邦就組建了騎兵部隊,有效地阻擋了楚軍的進攻;與此同時,漢軍一方面堅守滎陽、成皋一線,一方面積極在楚軍的後方和側翼開辟新戰場。這一部署打擊了項羽在戰略上的致命弱點,很快收到了成效。漢二年(公元前205年)八月至次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韓信接連平定魏、代、趙、燕,矛頭直指齊地,逐漸形成包圍西楚的態勢。而項羽卻始終不能擺脫兩線作戰,首尾不能相顧的困境。特別是項羽不能用人,在政治上、軍事上連連失策,使劉邦得以調兵遣將完成對項羽的戰略包圍。漢三年(公元前204年),漢軍在成皋大破楚軍,韓信也盡定齊地。項羽腹背受敵,進退失據,陷於漢軍的戰略包圍之中。 漢四年(公元前203年)八月,項羽向劉邦提出議和,楚漢約定以鴻溝為界,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九月,項羽率兵東歸,而劉邦卻背約攻楚。次年(漢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項羽被圍困於垓下(今安徽靈璧,一說今河南淮陽、鹿邑間),漢軍四面唱起楚歌,楚軍士無鬥志;項羽率少數騎兵突圍至烏江(今長江,位於今安徽和縣東北烏江鎮),自刎而。楚漢戰爭最後以劉邦奪取天下,建立西漢王朝而告終。
⑸ 有關描寫韓信的文章
正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遙想當年韓信,拜將台封帥,是何等的意氣風發,金戈鐵馬,橫掃千軍,與當年受胯下之辱的街頭少年簡直不可同日而語,他能夠得到這一切正是因為在眾人盲目相信項羽的時候他看清了局勢,靈活變通,終於成就了劉漢的八百年天下!如果韓信是一個愚昧固守,一味「執著」的人,致死他也只能做一個項營里的小軍官,我們又怎能驚嘆於背水一戰的奇跡,我們又怎能領略到十面埋伏的神話呢?而范增「亞父」,他就是執著有餘,變通不足,他的智慧為他贏得了「智囊」的美稱,卻不能使他適時變通,後人尊重他的忠誠,但仍不免感到惋惜,憑他的聰明才智,范增完全可以在戰爭時代翻手成雲,覆手化雨,然而他執著於項氏對他的情誼,明知道項羽不具備稱王的才幹,可范增依然為項氏殫精竭慮,嘔心瀝血,可他的結局呢?鴻門外,空嘆:「豎子不足與謀」,彭城路,一付忠心化為冤魂!
同樣的時代,同樣身為才幹。韓信是開國功臣,位尊齊王;范增卻落得個被主猜疑,病死歸路的下場。一成一敗,都是與變通有著莫大的關系。無論什麼時候,只有善於變通的人才能的到更好的生存和發展。
⑹ 以韓信為榜樣寫一篇作文
寫作思路:可以將韓信英勇的事跡詳細地,描述一下,比如白駒過隙,韓信已經是齊王,找來了當日韓信受胯下之辱的流氓,給了此人一些賞賜。謝謝此人當初的胯下之辱讓韓信變得更加堅強,韓信這種是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人是人們學習的榜樣。
正文:
韓信西漢時期的「戰神」,蕭何曾用過這樣一句話形容他:「憑他一人便可抵上千軍萬馬。」這樣的以為大將必然會在歷史長河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而在歷史長河中的那一筆有著一絲淡黃色的事跡。
在韓信少年時,家道中落。所以韓信是常常有上頓沒有下頓的,可是以為曾經是貴族所以身上時常帶劍游盪,卻不乞討。但為了自己的溫飽問題,少年韓信做了把魚竿來靠釣魚為生。
一天,韓信遇上了當地屠夫的流氓兒子,那個人看到韓信便譏笑道:「喲,這不是我們的『貴族』韓公子嗎?」韓信當時便想從他身邊繞過,但是那個流氓卻不讓,說道:「想過去,可以,從我的胯下過去便是了。」說罷擺開了雙腿,示意韓信鑽過去。
這時候韓信異常生氣,用手握緊了身上的劍像隨時都可能拔出來一般,隨後那個人又說:「喲,來呀,用劍殺了我呀。」接著一臉挑釁地望著韓信,韓信在一番掙扎後,最後還是從別人胯下鑽過去,引得旁人大笑不停。之後,從胯下過去的韓信聽到了招兵打仗的消息便去打仗了。
白駒過隙,韓信早已不是當初的那個韓信,今時今地的他便是西漢的「戰神」——齊王。在韓信成為天下人仰慕的齊王後,記起來當初的誓言,便找人到了山珍海味和千兩黃金去報答常分飯給他的漂母,隨後又叫人找來了當日韓信受胯下之辱的流氓,給了他一些賞賜。
當那流氓來到韓信面前後,一邊跪著一邊磕頭求饒。之間韓信見了那個流氓並沒有出離憤怒,而是一臉微笑的扶起了那個流氓並對他說:「謝謝你當初的胯下之辱讓我變得更加堅強,為報答你,你去楚國當個小隊長吧。」就這樣,在那個流氓的一臉驚訝下,韓信微笑著離開了。
自古以來報恩便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報恩的形式和方式有很多。而韓信這種是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以及讓他堅強的人報恩。所以在歷史長河中記錄的不僅是「戰神」——韓信,還是懂得報恩的「齊王」——韓信,韓信是人們學習的榜樣。
(6)小說人物作文論韓信擴展閱讀
韓信點兵
秦朝末年,楚漢相爭。一次,韓信將1500名將士與楚王大將李鋒交戰。苦戰一場,楚軍不敵,敗退回營,漢軍也死傷四五百人,於是韓信整頓兵馬也返回大本營。當行至一山坡,忽有後軍來報,說有楚軍騎兵追來。只見遠方塵土飛揚,殺聲震天。
漢軍本來已十分疲憊,這時隊伍大嘩。韓信兵馬到坡頂,見來敵不足五百騎,便急速點兵迎敵。他命令士兵3人一排,結果多出2名;接著命令士兵5人一排,結果多出3名;他又命令士兵7人一排,結果又多出2名。
韓信馬上向將士們宣布:我軍有1073名勇士,敵人不足五百,我們居高臨下,以眾擊寡,一定能打敗敵人。漢軍本來就信服自己的統帥,這一來更相信韓信是「神仙下凡」、「神機妙算」。於是士氣大振。一時間旌旗搖動,鼓聲喧天,漢軍步步進逼,楚軍亂作一團。交戰不久,楚軍大敗而逃。
首先先求5、9、13、17之最小公倍數9945(註:因為5、9、13、17為兩兩互質的整數,故其最小公倍數為這些數的積),然後再加3,得9948(人)。
⑺ 一篇關於韓信的作文
跟韓信有關系的成語都一大堆咯,隨便哪個都能拿出來寫篇意志品質類應試作文了。
胯下之辱,一諾千金,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背水一戰,四面楚歌(韓信是垓下之圍的總設計師,嘎嘎),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字數不夠了…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