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蘇德戰爭的小說(最有名的)
萬國咸寧天下平的『細說歐洲戰場』
Ⅱ 橫掃千軍―蘇聯衛國戰爭著名戰役紀實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橫掃千軍―蘇聯衛國戰爭著名戰役紀實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Ⅲ 關於前蘇聯衛國戰爭的所有小說
《卓婭和舒拉》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
《日日夜夜》
《一個人的遭遇》
《普通一兵》
《生活與命運》
《一個人的遭遇》
《生者與死者》
《近衛軍少校》
小弟我才疏學淺怎麼數的過來~
Ⅳ 《蘇德戰爭》txt全集下載
蘇德戰爭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回覽:
希特勒從法答國一回到柏林就已經打定注意要攻打蘇聯,希特勒建立的納粹黨對共產主義、猶太人、斯拉夫人有一種刻骨的仇恨。此時,希特勒認為機會已經來領,他要清算這個意識形態和種族的敵人。同時可以奪取第三帝國賴以生存的能源。希特勒有兩個想法使他深感不安,第一、蘇聯正在大規模的擴軍備戰,不久就將做好充分的戰爭准備,使德國進擊蘇聯的美夢永遠化為泡影;第二、蘇聯、英國、美國有可能結盟,德國微薄的力量將永遠無法戰勝這個同盟。希特勒斷定,第三帝國唯一的希望就是趁早、徹底打垮蘇聯。但是要完成這一目標至少需要1年的時間。1941年7月31日,希特勒對他的高級指揮官們揚言,他有意在1941年夏天以前進攻蘇聯,將軍們表示反對,因為英國還在頑抗,德國將面臨兩線作戰的危險。希特勒對他們的擔心不予理睬,他強調蘇軍在芬蘭的失敗,並預言說「只需踢開那道門,整座大廈就會轟然倒塌」。
1940年的蘇芬戰爭給斯大林注射了一針清醒劑,他意識到蘇軍需要改革,德……
應該是你需要的吧
Ⅳ 蘇聯文學中以衛國戰爭為題材的作品有哪些
1、《圍困》
《圍困》是蘇聯恰科夫斯基完成於1975年的5卷本長篇歷史小說,反映的是蘇聯衛國戰爭期間,列寧格勒保衛戰為主要內容,展示圍困的慘酷與反圍困艱苦卓絕的戰斗歷程。
在德軍兵臨列寧格勒城下的900個日日夜夜中,該城軍民團結一致,堅守崗位與敵人進行艱苦卓絕的斗爭,並最終粉碎敵人妄圖攻陷這座英雄城市的陰謀的故事。
以「盧加防線」、「普爾科沃子午線」、「列寧格勒節拍器」和「火花」四個城市保衛戰的高潮為圓心,真實而又藝術地刻畫了眾多不同身份、不同年齡、性別的人物的英雄形象。
《圍困》並不單純表現列寧格勒保衛戰,它還與其他的主要戰役聯系起來,從戰略的高度上表現該戰役的作用和意義。
再現了斯大林、伏羅希洛夫、莫洛托夫、日丹諾夫、朱可夫以及希特勒和他的大本營的眾多高級將領的形象,以及他們在戰爭中所起的作用。
2、《青年近衛軍》
《青年近衛軍》是前蘇聯作家法捷耶夫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945年。《青年近衛軍》是一部愛國主義的英雄史詩。
小說分兩部:第一部描寫1942年7月德寇進逼克拉斯諾頓城和當地居民撤退時的情景:第二部描寫州委書記普羅慶柯和區委書記劉季柯夫領導下的「青年近衛軍」對敵人展開的一系列斗爭。
《青年近衛軍》通過對青年近衛軍組織以及游擊隊、紅軍正規部隊對敵斗爭的描寫,描繪了一幅波瀾壯闊的人民戰爭畫卷,歌頌了偉大的衛國戰爭,揭露了德國法西斯的兇殘本性,表明了正義戰爭必將勝利的真理。
《青年近衛軍》於1945年出版後,次年獲得斯大林獎金。
3、《日日夜夜》
《日日夜夜》是蘇聯作家西蒙諾夫創作小說,斯大林格勒戰役是第二世界大戰中最重要的戰役之一,對於蘇聯紅軍來說,此戰具有轉折性的意義。
創作於1942-1943年的這部小說生動地反映了這場波瀾壯闊的戰役。西蒙諾夫在戰爭年代作為隨軍記者親臨了許多戰斗,對戰爭中戰士的生活和戰斗經歷非常了解。
在本書中,他通過塑造沙甫洛夫、馬斯林尼可夫和孔紐科夫等眾多紅軍官兵英勇作戰的生動形象,向讀者展示了蘇聯人民和軍隊反法西斯斗爭的偉大壯舉。
小說發表後,讀者反應強烈。曾經獲得斯大林資金。多次被再版並翻譯成多種文字。
4、《旗手》
前蘇聯作家岡察爾著。這是獲得斯大林文藝獎金的作品。作者以高超的概括力說明了蘇聯軍隊把歐州人民從德寇蹂躪下解放出來的偉大使命;
描寫了蘇聯戰士為人類的幸福和自由所發揮的高度的英雄氣概;揭示了蘇聯人民的精神力量和道德面貌;顯示了他們對祖國無限的愛。
5、《熱的雪》
前蘇聯作家尤·瓦西里耶維奇·邦達列夫著,小說沿兩條線索展開:一條是以集團軍司令別宋諾夫為中心的司令部的活動;一條是以炮兵排長車茲涅佐夫為中心的前沿陣地的活動。
兩條線索時分時合,形成完整的藝術結構,典型地再現了「戰壕真實」與「司令部真實」的結合。這種對戰爭多層次、多線索的描寫。
不僅使小說產生了立體感和全景性的藝術效果,而且體現了前蘇聯軍民在反法西斯戰爭中上下一致、同仇敵愾的英雄氣概,揭示了衛國戰爭取得勝利的精神源泉。
作者在炮兵排長庫茲涅佐夫和集團軍司令別宋諾夫身上成功地塑造了普通士兵和高級將領兩種類型的軍人形象,符合前蘇聯文學對社會主義軍人典型的新的美學要求——革命英雄主義和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的完美結合。
Ⅵ 尋找描寫蘇聯衛國戰爭的小說 exe電子書格式或txt格式
《卓婭和舒拉》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
《日日夜夜》
《一個人的遭遇》
《普通一兵》
《生活與命運》
《一個人的遭遇》
《生者與死者》
《近衛軍少校》
這些都是經典的代表作,很不錯的
這是《卓婭和舒拉》電子書exe格式的下載地址,其他的電子書在這個網站里都可以找到。
http://www.eshuba.com/soft/11058.htm
如果想要txt格式的,你在網上找到一篇小說,給復制到電腦的記事本里就可以了
Ⅶ 有關蘇聯衛國戰爭的歌 小說
《卓婭和舒拉》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
《日日夜夜》
《一個人的遭遇》
《普通一兵》
《生活與命運》
《一個人的遭遇》
《生者與死者》
《近衛軍少校》
這些都是經典的代表作,很不錯的
這是《卓婭和舒拉》電子書exe格式的下載地址,其他的電子書在這個網站里都可以找到。
http://www.eshuba.com/soft/11058.htm
如果想要txt格式的,你在網上找到一篇小說,給復制到電腦的記事本里就可以了
蘇聯的衛國戰爭是1941年6月,德國法西斯在已經佔領了歐洲許多國家之後,突然進攻蘇聯。蘇聯人民在以斯大林為首的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開始了衛國戰爭,在奮起保衛祖國的戰爭中,蘇聯的敵後游擊隊非常活躍,積極配合紅軍奮勇作戰,涌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本文記敘的就是這無數事例中的一例
野獸指(德國納粹軍 ),表面上看,孩子(天真無知 ),實質上是在(影射辱罵侵略者 )。反映出孩子的(機智勇敢 )。
他把敵人帶到了密林深處
他是一個機智勇敢的小孩,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Ⅷ 蘇聯衛國戰爭小英雄的書
蘇聯衛國戰爭是蘇聯人民為反對法西斯德國及其盟國而進行的正義戰爭。
1939年9月1日,德國進攻波蘭,英法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1941年春,德軍控制了西歐、北歐和巴爾干半島。1941年6月22日,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糾集其附庸國芬蘭、匈牙利和羅馬尼亞,分三路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使蘇聯國土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歐洲主戰場,蘇聯人民在斯大林領導下,開始了衛國戰爭,二次大戰進入了新階段。
衛國戰爭初期,德軍迅速佔領立陶宛全部,拉脫維亞大部,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一部分。1941年10月,德軍大舉進犯莫斯科,蘇軍展開積極防禦,消滅德軍大批有生力量,1942年1月取得莫斯科會戰的勝利。1942年11月9日,蘇軍在斯大林格勒展開反攻,1943年2月2日全殲德軍主力,德軍損失慘重,完全喪失了戰略主動權,蘇軍基本上扭轉了衛國戰爭和二次大戰的全局。不久蘇軍又取得了庫爾斯克戰向的勝利,收復大片失地。1944年蘇軍發起戰略性總反攻,通過對德軍10次打擊,全部收復淪陷的土地,並把軍事行動轉為在德國及其附庸國的領土上進行,迫使芬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匈牙利先後退出戰爭,轉而反對德國。
1945年初,蘇軍展開強大攻勢,攻入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進占東普魯士和西里西亞。1945年5月2日,蘇軍攻克柏林,並於5月8日迫使德國無條件投降。
具體介紹:蘇聯衛國戰爭
蘇聯衛國戰爭是蘇聯人民為反對法西斯德國及其盟國而進行的正義戰爭。
1939年9月1日,德國進攻波蘭,英法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1941年春,德軍控制了西歐、北歐和巴爾干半島。1941年6月22日,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糾集其附庸國芬蘭、匈牙利和羅馬尼亞,分三路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使蘇聯國土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歐洲主戰場,蘇聯人民在斯大林領導下,開始了衛國戰爭,二次大戰進入了新階段。
衛國戰爭初期,德軍迅速佔領立陶宛全部,拉脫維亞大部,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一部分。1941年10月,德軍大舉進犯莫斯科,蘇軍展開積極防禦,消滅德軍大批有生力量,1942年1月取得莫斯科會戰的勝利。1942年11月9日,蘇軍在斯大林格勒展開反攻,1943年2月2日全殲德軍主力,德軍損失慘重,完全喪失了戰略主動權,蘇軍基本上扭轉了衛國戰爭和二次大戰的全局。不久蘇軍又取得了庫爾斯克戰向的勝利,收復大片失地。1944年蘇軍發起戰略性總反攻,通過對德軍10次打擊,全部收復淪陷的土地,並把軍事行動轉為在德國及其附庸國的領土上進行,迫使芬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匈牙利先後退出對蘇戰爭,轉而反對德國。
1945年初,蘇軍展開強大攻勢,攻入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進占東普魯士和西里西亞。1945年5月2日,蘇軍攻克柏林,並於5月8日迫使德國無條件投降。
蘇德戰場上的重大戰役
宣告德國「閃擊戰」破產的莫斯科和列寧格勒保衛戰
莫斯科保衛戰中蘇軍在進攻
1941年9月30日至10月2日,德國集中77個師約200萬兵力,14000多門大炮,1700輛坦克和1400架飛機,向蘇聯首都莫斯科發動大規模進攻,妄圖在冬季到來之前攻佔莫斯科,打敗蘇聯,以此向全世界顯示其「閃擊戰」的威力和德國武裝力量的「不可戰勝」。
莫斯科的防禦戰役在長約1000公里的地帶上展開,由於當時蘇軍在這一地區部署的兵力只及進攻敵軍的一半,所以德軍曾一度推進到離莫斯科市區僅25公里的地方。蘇聯軍民在莫斯科近郊同德軍浴血鏖戰。莫斯科的工人和居民組織了幾十個工人營和民兵師,數百個打坦克班。全市出動50萬人參加修築防禦工事,其中四分之三是婦女。11月7日,在敵軍距莫斯科僅70公里的最艱苦的時刻,紅場上舉行了意義非凡的盛大閱兵式,斯大林發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說。12月6日,蘇軍從莫斯科城郊開始反攻,到1942年1月初,迫使德軍後撤100—250公里,解放了1萬多個居民點。為擴大成果,蘇聯9個方面軍從1月8日到4月下半月向敵人發起全線反攻,擊潰德軍50多個師,擊斃擊傷德軍80多萬人,將敵軍擊退150—400公里,解除了對莫斯科的威脅,奪回了60多座城市。
蘇軍在莫斯科保衛戰中的勝利宣告了希特勒「閃擊戰」的徹底破產,極大地鼓舞了蘇聯及全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的信心。
列寧格勒被圍困900天紀念碑塑像
在偉大的列寧格勒保衛戰中,共有60多萬居民和蘇軍官兵獻出了生命。
這期間,從1941年7月到9月,希特勒的北方集團軍群以優勢兵力突破蘇軍抵抗,進抵蘇聯第二大城列寧格勒郊外和蘇芬界河拉多加湖一帶,距市區只有5公里,切斷了列寧格勒同蘇聯內地的聯系,妄圖迫使列寧格勒不戰而降。但列寧格勒人民英勇不屈,不顧敵機的狂轟濫炸,忍飢挨餓,堅持生產,很多工人和居民自動拿起武器到前線作戰。從1941年9月8日到1944年1月27日列寧格勒被圍困的872天里,蘇聯政府和人民通過拉多加湖的「生命之路」成功地組織了對城市和軍隊的供應。列寧格勒前線部隊、波羅的海艦隊擊退了敵人不斷的進攻,終於在1944年1月徹底粉碎了德軍對列寧格勒的封鎖。3月蘇軍把德軍從列寧格勒擊退220—250公里。
在偉大的列寧格勒保衛戰中,共有60多萬居民和蘇軍官兵獻出了生命。
斯大林格勒會戰
戰斗在斯大林格勒的蘇聯紅軍
伏爾加格勒 (Volgograd) 是蘇聯內戰時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著名戰場,有「英雄城市」之稱,它以1918年至1919年的察里津保衛戰和1942年至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大會戰而聞名於世。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斯大林在伏爾加格勒領導了著名的察里津保衛戰,擊潰了來勢洶洶的哥薩克白軍,對鞏固十月革命成果,捍衛初建的蘇維埃政權具有「巨大意義」,因此,1925年城市被易名為斯大林格勒 (Stalingrad) 。
伏爾加格勒(原斯大林格勒)馬馬耶夫崗上的「祖國母親」雕像
伏爾加格勒是俄羅斯著名城市、重要的河港和水陸交通樞紐、貿易及大工業和文化中心,坐落在歐洲最長的河流伏爾加河(3530公里)下游平原上,西北距莫斯科約1000公里。它南北延伸70多公里,人口99.7萬(1994年7月統計),幾乎佔全州260萬人口的一半(伏爾加格勒州轄33個行政區和六座城市,總面積為11.41萬平方公里。)伏爾加格勒是伏爾加河流域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它原為軍事要塞,後來發展成俄羅斯南疆的重要工業與商貿中心。城市曾三易其名,1925年以前稱察里津 (Caricyn),因旁邊一條由西向東注入伏爾加河的小河「察里察」而得名。「察里察」來源於韃靼語,意為「黃水」,察里津城建於1589年。1925年,為紀念斯大林而將察里津改名為斯大林格勒。赫魯曉夫上台後,於1961年將城市改名為伏爾加格勒。
斯大林格勒血戰是蘇聯衛國戰爭中的一次決定性戰役。德軍不甘心1942年初在莫斯科戰役的失敗,於1942年7月放棄全面進攻蘇聯的計劃,主攻南線,以佔領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的斯大林格勒為主要作戰目標。1942年7月,希特勒調集40個精銳師團100多萬人的優勢兵力,從已攻陷的基輔殺來,企圖一舉攻佔斯大林格勒,然後拿下高加索,再溯伏爾加河北上,直取莫斯科。9月中旬德軍攻入市內,蘇聯軍民與德國法西斯展開激烈巷戰,德軍損失慘重。11月19日,蘇軍開始反攻,形成「鉗形攻勢」,並與敵人展開了巷戰,。至次年2月,共消滅了德軍22個師團約33萬人,俘虜9萬多人,其中包括德軍元帥保盧斯和24名將軍。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期間,全城建築均被摧毀。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具有巨大的戰略意義,是蘇聯衛國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根本轉折點。>>>
庫爾斯克會戰
1943年夏季的庫爾斯克會戰,是迄今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坦克大會戰,是二戰中德軍最優秀的戰役指揮曼施坦因陸軍元帥精心策劃地、旨在迫使蘇聯簽署一個不分勝負之和約的進攻戰役。蘇聯紅軍最優秀的兩位蘇聯元帥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指揮蘇聯紅軍成功地進行了防守反擊,在付出巨大犧牲的代價下,粉碎了德軍的進攻,耗盡了德軍的進攻潛力。從此直至戰爭結束,德軍再未主動發起過進攻戰役。因此,朱可夫蘇聯元帥稱庫爾斯克會戰為蘇聯偉大衛國戰爭的轉折點和二戰的轉折點。
十次斯大林突擊戰役
1944年,蘇聯紅軍總參謀部精心策劃了南起黑海、北至北冰洋的十次進攻戰役,為期超過一年,對德軍展開猛烈進攻。由於下一次進攻發起時間不定、地點遠離上一次戰役地區,德軍完全無法預測蘇聯紅軍的下一步戰略戰役性行動方向,因此疲於奔命、節節敗退。這十次突擊戰役,是蘇聯寬正面、大縱深作戰理論的完美實踐,將納粹德國及其仆從國軍隊從蘇聯領土上全部驅逐出境,並將戰爭引向納粹德國及其仆從國領土,迫使芬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國退出對蘇戰爭,羅馬尼亞軍隊甚至轉而加入對德戰爭。
打敗德國法西斯的最後一役——攻克柏林
蘇聯紅軍在德國國會大廈前歡呼勝利
第二次世界大戰進行到1945年3月底,德國法西斯已處在最終滅亡的前夕。除了日本,德國在世界上已沒有任何盟國。面對國內經濟完全破產、人民反戰情緒日益高漲及軍事上接連失敗的嚴酷現實,德國法西斯政權已是四面楚歌,搖搖欲墜。
與此同時,蘇聯軍隊在東歐各國反法西斯力量的配合下,通過匈牙利戰役、維斯瓦—奧得河戰役、西里西亞戰役以及東波莫瑞戰役,消滅了德軍的大量有生力量,解放了波蘭、匈牙利、奧地利東部及維也納、捷克斯洛伐克的部分地區,攻佔了德國東部地區,為攻克柏林創造了條件。1945年3月東波美拉尼亞戰役結束後,蘇軍集結了250萬兵力、4萬多門火炮和迫擊炮、6000多輛坦克和自行火炮及7500架作戰飛機,完成了柏林戰役的准備工作。德軍此時雖然已成強弩之末,但希特勒仍然企圖負隅頑抗。他集中了近100萬兵力,組織起近20萬人的守備隊,在柏林以東設立了三道防線,並環繞柏林城築起了三層防禦圈,准備與蘇軍最後一搏。
4月16日,蘇軍突破奧德河、尼斯河和澤耶洛夫高地的法西斯德軍防線,英美聯軍在西邊突破萊茵河防禦,並從這一地區發起旨在合圍魯爾工業區的希特勒軍隊的戰役。經過4個晝夜的激戰,蘇軍突破了德軍的三道防線,逼近柏林防禦圈。4月25日,蘇軍形成了對柏林的包圍,並與英美聯軍在易北河會師。4月27日,蘇軍攻進柏林市。30日,蘇軍攻佔了象徵著德國最高權力機構的國會大廈。5月2日下午3時,德軍停止抵抗,柏林戰役宣告結束。蘇軍在此次戰役中共殲滅和俘虜德軍40多萬。5月8日深夜,德軍統帥部的代表在柏林正式簽署德軍無條件投降書。投降書從5月9日零時開始生效。二戰歐洲戰場至此落下帷幕。
Ⅸ 推薦二戰關於蘇聯衛國戰爭的書
補充,《回憶與思考》朱可夫元帥的回憶錄,注意,找1995的完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