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福斯特在這些演講中談到小說與現實的關系是什麼
提出小說既大於現實又小於現實的觀點,這差別取決於作者的氣質。他又提出「平面人物」和「渾圓人物」的著名觀點,這兩個術語為後來評論家所經常引用。「平面人物」就是17世紀瓊森提出的「氣質」,即「類型」,「平面人物」只具備一種「氣質」。而「渾圓人物」則給人以立體感,是多方面的復雜的性格。
㈡ 愛德華·摩根·福斯特的人物作品
中文名英文名首版時間體裁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Where angels fear to tread1905小說最漫長的旅程1907小說看得見風景的房間Room with a view1908小說霍華德庄園Howard send1910小說印度之行A passage to india1924小說小說面面觀Aspects of the Novel1927文學評論阿賓哲收獲集1936隨筆集為民主喝彩兩聲Two cheers for democracy1951隨筆集莫瑞斯Maurice1971小說
㈢ 英國小說家福斯特是誰啊怎麼不見他的資料呢
E.M.福斯特,比比皆是。
㈣ 英國小說家福斯特是誰啊怎麼不見他的資料呢
英國小說家福斯特
生卒:1879年1月1日-1970年7月7日
代表作品:《看得見風景的房間》,《霍華德庄園》
㈤ 愛德華·摩根·福斯特,誰能給我些關於他的介紹,要中文的。謝謝。
愛德華·摩根·福斯特
E·M·福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1879年-1970年),英國小說家、散文家。
1879年1月1日生於倫敦。父親是建築師,福音派信徒,強調一個人應有道德責任感。母親則比較隨和、寬容。幼年時父親去世。少年時,入肯特郡坦布里奇學校。這是一座「公學」,在這里的經歷使他以對英國「公學」十分反感,因為這種學校訓練出來的學生「體格發育好,頭腦也比較發達,但心靈全不發達」。
1897年進入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學習,與新實在論哲學家穆爾和古典學者狄金遜交往,生活在一種自由主義、懷疑論、崇拜南歐和古代文明的文化氣氛中。
開始創作後,他成為英國文學史上著名的布盧姆茨伯里派的一員,強調愛、同情、敏感、美的創造和享受、追求知識的勇氣,實際上是流行在上層知識分子中間的人文主義精神。他反對基督教,但不反對宗教精神。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被派往埃及亞歷山大城,在部隊中任文職。1912和1922年先後兩次游歷印度。1946年劍橋大學國王學院聘他為榮譽研究員。1970年在考文垂逝世。
他著有《霍華茲庄園》(Howards End,1910)、《印度之旅》(A Passage to India,1924)、《看得見風景的房間》(A Room with a View)、《莫瑞斯》(Maurice)等小說,而非小說作品有《小說的幾個方面》(Aspects of the Novel),並曾經榮獲英國最古老的文學獎詹姆斯·泰特·布萊克紀念獎(James Tait Black Memorial Prize)。現在美國文藝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設立有E.M.福斯特獎(E.M.Forster Award)。
福斯特的主要成就是五部小說和一部演說集。此外還有一部雜文集(《阿賓哲收獲集》,1936)、兩部短篇小說集和兩部傳記。他的第一部小說是《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1905),書名是蒲柏的一句詩的後半句,前半句是「蠢人們卻闖進了」。小說寫英國中產階級的宗教道德觀念,故事曲折,人物性格復雜。《最長的旅行》(1907)的主題是現象與實在(實際的存在)的矛盾。書名引自雪萊《靈魂上的靈魂》一詩,意指不自由的結合是「最令人厭倦、 最長的一次旅行」。 故事寫的是想像中的愛情與現實生活的矛盾。作者本人和一般評論都認為這部小說並不成功。《看得見風景的房間》(A Room with a View,1908)以義大利為背景,用喜劇手法寫虛偽與真實,自由、愛、音樂、義大利下層人民、自然風景等與假道學、虛情假意、傳統陋習、英國市民階層、窒息的環境之間的矛盾。
福斯特最主要的小說是《霍華茲庄園》(Howards End,1910)和《印度之旅》(A Passage to India,1924)。《霍華茲庄園》寫代表英國中產階級上層的精神和文化的施萊格爾姐妹和同一階層代表實干、缺乏想像和傲慢的威爾科克斯一家之間,以及英國中產階級上層和下層之間的復雜關系。《印度之旅》是作者最後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小說。作者在這部作品裡把「聯接起來」的思想擴大到不同的民族。
福斯特的小說屬於英國風俗小說的傳統。它的思想內容是人文主義在20世紀的反映。他以此為武器,諷刺、批評英國社會,並相信實現了「愛的原則」,社會矛盾就可以和解。作者善於描寫人與人之間的微妙關系,往往幽默而微帶諷刺。文字優美精練,常用一些象徵手法,耐人尋味。
《小說的幾個方面》(Aspects of the Novel,1927)是1927年作者應劍橋大學之請所作的一系列「克拉克講座」的演講集。此書與勒勃克的《小說技藝》(1921)同為比較系統的論述小說藝術的著作。
福斯特曾發表過中篇《機器休止》(The Machine Stops,1909)。他自認這篇作品是特地為了針對一些樂觀(在福斯特著來則屬天真)的論調而寫的。故事敘述未來的社會由於對機器過分依賴後來機器發生故障,一切停頓下來,人類由於再無獨立求生的能力,遂一一死在停頓了的機器的懷里。這篇極盡諷刺的作品,在相隔了大半個世紀的今天著來,警世觸目之處仍然不減當年。
㈥ 福斯特的小說的風格是什麼
福斯特的小說屬於英國風俗小說的傳統。它的思想內容是人文主義在20世紀的反映。他以此諷刺、批評英國社會,並相信實現了「愛的原則」,社會矛盾就可以和解。作者善於描寫人與人之間的微妙關系,往往幽默而微帶諷刺。文字優美精練,常用一些象徵手法,耐人尋味。
㈦ 扁平人物&圓形人物的概念是
扁平人物稱為性格人物,而現在有時被稱作類型人物或漫畫人物。扁平人物有兩版大長權處:一是容易辨認,二是容易記憶。
圓形人物是指文學作品中具有復雜性格特徵的人物。圓形人物是指人物性格比較豐滿,表達出了人物的復雜性和多面性。反之,扁型指人物性格刻畫比較單調,人物好人就好到底,壞人就十惡不赦,缺乏人物性格的變化和人性的復雜。
(7)福斯特小說人物擴展閱讀:
扁形人物的性格比較單一、突出、鮮明。這種人物的某一種性格特徵被突出地強調出來,其他性格側面則往往被壓倒、吸收,似乎僅僅成了表現這一種性格特徵的方式。
這種方式是一種「靜態」的塑造人物的方式,它只表現「人物身上占統治地位的或在社交中表現出的最明顯的特徵」。因而扁形人物雖置身於各種環境,面對各種關系,卻只和對方發生一種矛盾聯系,其性格始終如一,穩定性極強,幾乎沒有什麼發展變化。
㈧ 福斯特在《小說面面觀》中把人物分為哪兩類
圓形人物和扁平人物,前者多重性格,後者性格單一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