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說大全 > 小說下載故都子民txt

小說下載故都子民txt

發布時間:2021-08-01 07:24:31

① 關於劉一達……

前兩年劉一達賺得不少,《人蟲兒》《胡同根兒》《百年德性》等作品相繼推出,並接連改編成電視劇,讓劉一達的名字在出版界和影視界都變得耳熟能詳。近日,記者在對劉一達進行采訪時得知,劉一達正在醞釀一部新的京味兒文學作品,這部作品是反映北京家庭從民國初年到現在的歷史變遷的長篇小說,計劃在明年春節與讀者見面,對於喜愛京味文學的人來說,這又是一份值得期待的文學大餐。

用筆桿復原老京城

天已經完全黑了,劉一達才從報社的大樓里走出來。他今年48歲,還在到處采訪、跑稿子。他說像他這把年紀還在報社第一線工作的是「絕無僅有」的,當年與他一起干新聞現在不是改了行就是當了官。改行他不考慮,當年他當記者就是想寫點東西,雖然寫了十幾年可還是沒寫夠;當官他不感興趣,想寫東西就別當官,他說你看有多少人當了官之後就再也寫不出東西來了。雖然記者很辛苦,但是可以磨礪人的惰性,劉一達說如果不是當記者每周要完成一個整版而逼著自己寫作的話,他真的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拿動這支筆。

馬路上車來車往,劉一達步子輕快,完全不像一個年近半百的人。我們一起走過建國門橋旁的一條胡同時,他指著前面的一片新樓說,過去這一片是「貢院」,是考「進士」的地方。他說他知道哪兒曾經是操場,哪兒是揭榜的地方,隨後又講了一番古代的科舉制度。劉一達對老北京的熟悉,使他走到哪兒都會產生懷古幽思的感情。但這種幽思更多的是寄託在心裡,沒有實物可以憑吊,因為實物越來越少。對於這樣的現狀劉一達也只能用「無可奈何」這樣的詞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不過他手裡的那隻筆可不是「無可奈何」,而是「大有可為」,從《北京晚報》每周一版的「京味報道」,到《人蟲兒》《胡同根兒》《百年德性》等一部部地道的京味小說,他把北京城日漸消失的舊貌,用文字重新復原起來。劉一達說:「當越來越多的北京人告別胡同,搬進新建的樓房時,我就越來越感覺應該把它寫出來,告訴人們雖然胡同沒了,但胡同文化的根兒卻可以長久地延伸下去。」

老人夙願成全他創作

這種延伸也許從十幾年前就開始了,當時有一位從事古玩生意的老人在彌留之際對劉一達說:「你把我給你講過的那些事寫出來吧,從來沒有人寫我們這行當的事兒,有些事情是應該讓後人知道的。」

當時劉一達還在北京西郊木製品加工廠工作,這位老人是他一起工作的同事,解放前,在北京開了三家古玩鋪子。工作之餘他總是給劉一達講一些古玩店、玉器行里的事,劉一達覺得這些事情很有意思,就細心地記了下來。可是他沒想到老人會以臨終遺言這樣的方式托負他。那時劉一達還只是一個熱愛文學的青年,在廠里出出板報,也曾經寫過一個五幕話劇,但從來就沒有排演過。

老人去世後劉一達調轉工作,1991年到《北京晚報》當了一名記者,從這時開始利用采訪的機會,他才深入了解了老北京的玉器行、古玩店的歷史。經過3年多的采訪和積累,劉一達在1994年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故都子民》,以此完成了老人的一個夙願,也迎來了他京味兒文學創作的高峰。

現代市井口語獨出新裁

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劉一達又出版了《人蟲兒》《胡同根兒》《百年德性》等長篇小說,以及《壇根兒》《門臉兒》等文集,至今已經發表作品900多萬字了。這些作品全都是用地道的北京話,說著地道的北京事兒。有評論說「這種京味兒語言是劉一達式的獨特言說,絕異於時下流行的京痞話語。它繼承了老舍的傳統,又有著新時代的氣息。它是新聞語體與文學語體的融化,帶有濃郁的現代市井口語色彩,直白而不乏委婉,隨意而不乏蘊藉,平和而不乏機智,平淡而不乏深意,幽默而不乏敦厚,更加貼近普通市民的當下生活。」

劉一達認為,京味小說的寫作難於一般小說的創作,因為北京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書中的一個細節可能就藏著一個典故,想要說清楚就要走出去,去核實、去考證。劉一達為了創作已經走訪了上千個北京家庭,采訪了上萬個北京人。他說寫北京的事兒不能坐在家裡閉門造車,要到胡同里去,他無法想像一個人坐在家裡,足不出戶就可以寫出幾十萬字的小說。可是他也嘆氣,現在這樣寫小說的人卻越來越多了。

盡管京味創作需要付出更多的辛苦,但是劉一達從沒有想過自己的創作要換一種風格。他說:我寫的是北京人的事兒,就得用京味兒來表現。就好像一個做川菜的廚師,你非讓他做魯菜、做粵菜他也能做,但肯定沒有川菜做的好。

盡管劉一達對自己堅持京味創作很有信心,但是對整個京味文學的發展,還是流露出了一些擔心。他說現在從事京味文學寫作人本來就不多,而鄧友梅、陳建功這些擅寫京味的作家,主要的精力又不能集中在創作上,加之北京城市改造的速度與日俱增,胡同這些培育了京味文學的「土壤」漸漸在消失,都讓人對京味文學的未來擔心起來。但文學創作是個人的事,你急不得我也急不得,有喜愛京味文學的人自然會站出來,繼續描述地道的北京人的生活。

潛心積淀醞釀精品

劉一達喜歡寫短小的文章,他認為「以小見大」才是真功夫。他最愛看的書是《梁實秋文集》和《汪曾祺文集》,其中的文章大多短小精練富含人生哲理。但是他又覺得深厚的北京文化,用短的篇幅又難於表現,所以他才寫了一部又一部幾十萬字的長篇小說,被稱為北京的民俗畫,北京的「清明上河圖」。

進入今年以來劉一達的創作速度放慢了,除了記者的工作牽扯了他的創作精力外,最主要的是劉一達想「沉下來」,讓自己積淀一下。他認為現在文壇普遍存在著一種浮躁的風氣,一些人急於求成、急功近利,把文學創作產品化、製造化。這樣帶來的結果就是,每年新出的700多部長篇小說中,能被人記住的不多,稱得上精品的就更是屈指可數了。

劉一達說文學創作是一件堅苦的工作,決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是寫長篇小說。從他開始文學創作到第一部長篇小說出版用了20年的時間,問他長嗎,他說福樓拜寫《包法利夫人》用了15年的時間,托爾斯泰寫《復活》用了30年的時間。「慢功出細活,作家的作品不在多,在精。」

② 雍正前傳,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雍正前傳,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北京城的夏季悶熱、燥旱,是一年之中最叫人不舒服的季節。而令故都子民們想不到的是,京城最酷熱的地方不是別處,正是萬民仰慕的皇宮大內——紫禁城。
其實往年這個時候,皇帝早就帶著皇子後妃們移到城西北的暢春園居住,以避暑熱。今年因為朝廷要與俄羅斯國簽約談判,康熙皇帝為了能更及時地了解中俄雙方談判使團在東北議談的動向,想離六部近些,以便群臣不時奏事,就未帶宮人移居。這可苦了宮中的皇室貴人們,除了皇子上書房和嬪妃有急事,均不敢走出自己的寢殿半步,內心都不停地盼著這遭罪的日子趕快過去。
午末時分是太陽最毒最烈的時刻。昔日巍峨壯麗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已失去往日高貴的神采。斑駁的紅牆和慘白的漢白玉石欄在驕陽的暴曬下,如同一個貧血的病人。不植草木少引流水的布局,更增添了這片殿宇的枯燥灼熱。靠著外牆的一排鎏金銅水缸熱得冒油,像是要被火辣辣的太陽熔化掉了;連漢白玉石欄上的噴水龍獸頭,也瞪著銅鈴般的……
應該是全本了

閱讀全文

與小說下載故都子民txt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免費讀穿越抗戰全本小說 瀏覽:554
一部穿越小說秋雨晴 瀏覽:961
女主是雙色瞳穿越小說 瀏覽:496
女生免費小說排行榜 瀏覽:61
帶武器系統穿越第三帝國小說 瀏覽:349
關於寫主角是兵王的小說排行榜 瀏覽:315
600x800像素圖片小說封面現代 瀏覽:334
都市小說男主段位剛開始先天 瀏覽:73
青春校園小說有點肉的那種 瀏覽:903
城市門有聲小說 瀏覽:639
校園奇藝小說3 瀏覽:909
綠痕小說合集免費下載 瀏覽:416
穿越重生玄幻類的女頻小說排行榜 瀏覽:733
寫大明王朝的小說 瀏覽:337
色短篇小說閱讀 瀏覽:948
完美女神完結小說 瀏覽:149
主人公郝人的小說 瀏覽:664
虐心現代已完結gl小說排行榜 瀏覽:450
校園異能小說男主 瀏覽:771
女主對男主付出一切的小說 瀏覽:156